model3加速后为啥一直响

有那么一瞬间,我感觉自己有了超能力。

在启动了特斯拉Model S的狂暴模式+后,就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只需我的右脚轻轻一点,无尽的激情和贪婪的欲望立马汹涌而至,快如疾风闪电的,而我就如同瞬间移动般抵达。

不过话说回来,Model S是特斯拉旗下推出的第一款正经的量产车,从2009年亮相至今,只经历过一次改款,如果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待这款“10年前”的产品,它还会有惊喜吗?

尽管从表面来看,现款的特斯拉Model S只是换了前脸的改款车,但它的进步,或者说进化却一直没有停止。

早在2014年,特斯拉刚刚进入中国市场时我就已经测过Model S了,当时最强的版本是P85,一台续航502公里,百公里加速达到4.4秒的高性能C级车,在当时的汽车市场中,特斯拉Model S可以说是没有对手的,那种让你无法喘息的加速度和4.4秒的成绩都足以让人恐惧;时间来到2016年,Model S升级成了如今的外形,性能又有了大幅提升,最强版本是P100,续航升级到570公里,百公里加速提升到2.7秒!无论是续航里程,还是加速性能,Model S又成为标杆;2019年,特斯拉Model S再度进化,尽管外形没变,动力系统升级为前永磁同步+后高性能感应电机的组合,续航得到了大幅提升,达到650公里,百公里加速更是仅有2.6秒!!而以上这些升级还只是性能层面的,作为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电动车之一,Model S在自动驾驶软硬件上的进化程度和升级速度,都是让其他厂商望尘莫及的。

其实相比特斯拉Model 3,今天的Model S应该算是“旧平台”的产物,可即便如此,它依然足够智能,可以通过远程OTA来完善和升级,就如iPhone升级系统那样简单。而升级的可不只是车机、多媒体系统,整车功能,行驶质感,甚至加速制动都可以被改变。只要购买之时选装了“完全自动驾驶能力”,它也就具备自动驾驶的硬件条件,通过升级,软件与体验部分可以得到逐步完善,就如两年前的这个功能仅支持ACC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现在已经可以支持导航自动引导,行驶时自动变道超车,甚至露天停车场智能召唤。

▲复杂路况下的车道保持

在车内,视觉上看到和我能触及到的东西其实都不新鲜,没有Model 3那种简约到不真实的感觉,不过要知道,Model S的这块17英寸中控巨屏在当年算是开创了一个先河,就如过去iPhone上新,其它厂商争相模仿那样。方向盘后边保留了各功能的拨杆,供应商与奔驰的一致,所以无论造型还是手感都是奔驰的感觉,操作起来挺好用的,但在玩过了Model 3之后,总觉得S过于传统了,现在来看是不太符合特斯拉的气质。

由于中控屏幕是纵置的,我在使用只是可以将空调或者多媒体之类的菜单长期固定在屏幕下方,操作还挺方便,不过就是在看视频或者玩游戏时会有些奇怪,当然了,玩双人游戏的话,有个上下分屏会很过瘾。

作为一台C级车,特斯拉Model S有着接近3米的轴距,不过为了更酷,它的座椅从来就不够舒适,并且还是一体化的座椅,前后排头枕都不可调。还好新款Model S的超大天幕解决了后排头部问题,要知道6年前我第一次坐到它后排时,可是会顶头的。由于车底电池的存在,坐垫距离车内地板的高度比较小,并且不长,和以前一样,对于大腿的支撑是非常一般的,如果身材比较高大,长时间坐在后排真的不太舒服。

不过纯电平台和特斯拉体积小巧的电动机,让车头与车尾都能获得更大的储物空间,在不放倒第二排座椅时,行李厢储物空间都能达到745L,要知道一台中大型SUV的标准行李厢容积大约是550L左右;而假如放倒第二排座椅的话,储物空间更是可以增加至1645L,和奥迪A6旅行版的最大储物容积1680L算是一个水平,并且它还是掀背式设计。

储物空间大了就实用?还真不是,Model S还是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好的,例如杯架的设计。在前后门板上,除了关门的拉手处能放个高速公路卡之外,没有别的储物槽了,如果你手里有瓶矿泉水打算放好,前排的话只能放在中央扶手前的杯架处,而这么一放,开车时的手肘就会难免碰到它。如果坐在后排,你会发现这么大一台车连个中央扶手都没有,唯一的储物格就是后排出风口下边的两个杯架了。另外,做工很一般什么的我也不想再多说,毕竟这是台正经特斯拉…万幸的是,当你拉开这拉风又漂亮的无框车门时,所有的不悦可能又抛之脑后了。

强劲却不甚完美的动态体验

全新的体验绝不止停留在静态层面,特斯拉Model S进入国内的时间在2014年 ,当时的体验真是绝无仅有的,我依稀记得开启疯狂模式后,那近乎失控的0-100km/h加速测试,那感觉可能比坐过山车还刺激。尽管现如今我们能很容易体验到非常完善的电动车,可作为高性能电动车的先驱者,新款特斯拉Model S依旧不会让我失望。

在动力系统方面,特斯拉采用了前永磁同步电机,后高性能感应电机的解决方案。电机由特斯拉与台湾的富田电机共同开发,分别布局在前后轴两轮中间,体积非常小巧。前后电机的最大扭矩分别达到了420N·m和720N·m,最大功率分别为205kW和375kW。我们测试的Model S性能版搭载100kWh的电池组,电芯采用松下18650型锂电池,相信在全新一代Model S上将会采用Model 3上面的21700型电芯解决方案,整个电池包布局在车底,这也使得车身重心非常低。

高性能和低重心的特性,给了Model S先天一副好底子,加速模式由弱到强有四挡可选,转向与能量回收,车身高低与软硬均可调节,供驾驶员选择的空间还是很广的。如果这是你第一次驾驶Model S,那么最好还是忘掉它的性能参数,把加速模式调到轻松,悬挂和转向调到舒适,此时的它还会相对平易近人一些。但即便大部分性能被封印,可平顺和机敏的动力响应依旧是贯穿始终的,并且在你需要提速超车时一脚踩下“地板电”,依旧能体验到推背感,此时的提速感受大约等同于一台2.0T轿车的动力。是的,“最弱”模式已经足以“干掉”马路上的绝大多数车了。

但Model S的调性,其实更多的还是偏向舒适一些,如果你开过Model 3,一定会对那时刻紧绷的驾驶体验印象深刻,因为无论是刹车/动力踏板,紧致的悬挂还是极快的转向,都会让你觉得这是一台非常运动,性能极强的车,开着的时候需要精神集中;而S传递给我的驾驶体验则不会这样,毕竟价格也要贵上许多,它的受众势必是另外一群人,提供差异化很大的驾驶体验就很有必要了,因此我在这“最弱”模式下,还是能很容易体验到一台标准行政级轿车的体验,只要我的右脚动作放缓一些,线性的提速和轻松的转向体验还是非常惬意的,这轻柔的体验也不会打扰到后排的乘客,在通过减速带或者坑洼路面时,也能够轻松化解,甚至还会体验到那么一点老派美国车那种游艇似的上下起伏。开着Model S以中低速在市区游走,安静、舒适、灵活便是最舒爽的体验。更何况还可以用“自动驾驶”来帮你打发掉上班塞车、无聊的高速、光线不足的隧道等等这些时光呢。

如果想打破这样的平静,只需把加速模式换到“运动”,强而迅猛的加速度会在你深踩动力踏板的瞬间汹涌而来,如果你没有准备好,请不要轻易去挑衅这台猛兽。就算这只是“最弱”之上的第二个模式,可我用仪器测得的百公里加速也仅需4秒!!所以,在使用它的时候,最好保持正确的坐姿,脑袋贴着座椅头枕。

再往后的驾驶模式我是很不建议大家在马路上用的,因为用不上,即便用上了,体验也不好,毕竟动力踏板会变得非常敏感,这超过1100N·m的峰值总扭矩也足以让车上乘客晕车的。“狂暴模式”、“狂暴+”,在我的理解中,它们仅供封闭场地测试,或是下赛道使用。

开启狂暴模式,在全力踩下动力踏板的瞬间,我仿佛坐在SpaceX的飞船里,然后被身后的推进器全力炸出。没错,就是被人一脚踹飞的感觉!在那瞬间甚至会觉得有些头晕目眩,毕竟电信号的反应比我的生理反应要来得快得多,这时候真得控制好右脚,否则的话你随时都会被它的加速吓到。如果要使用更强劲的“狂暴+”还将会激活“最大电池功率”,简单理解为此时电池处于最大放电状态,温控系统也将电池温度控制在最合理的范围内,但代价就是掉电极快。至于体验,可能我涉世较浅,觉得它的主观感受其实和“狂暴模式”差别不算大,可能在加速上快那么0.x秒罢了…总之“那一下”,就算没有超跑的声浪做催情剂,也能瞬间带你体验到最极致的快感,让你体验到烟花炸开般的绚烂…如此数次,再调到“轻松”,让周围慢下来时,又犹如进入了贤者时间,高潮后的倦怠大体如此。

不是开玩笑,时间长了真会让你身心俱疲,最后你会发现,“轻松”才是本源。脚下线性的动力让你无时无刻不在轻松掌控车身的动态,电动车最好用的“单踏板模式”在近期的OTA更新中也被加入其中,因此只要你熟悉它以后,结合动能回收系统,便能在马路上只用动力踏板来控制车速。

不过我也发现,Model S的单踏板模式相比起Model 3,在即将完全停止时处理得不够好,具体表现在<10km/h后的制动效果偏弱,减速不够Model 3来得线性,滑行的距离要远一些,我在习惯了Model 3的单踏板功能后,在这台Model S上还是偶尔需要踩刹车制动,不过在几天的熟悉后,还是能够掌握的。

拿到这台“最速”特斯拉怎能不来个性能测试,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它真能做到2.6秒破百吗?

原因是我在电量充足时忽略了它的弹射起步功能,而采用了电动车常用的自动驻车以后,动力踏板一脚到底的测试方法。首先,保证车辆有充足的电量,我在测试时电量达到90%,加速模式调到狂暴+,悬架最低最硬,转向最运动,摆好车身位置,停车后深踩刹车踏板激活自动驻车,然后务必采用正确坐姿,后脑勺一定贴在座椅头枕上,然后就可以享受一脚被踹飞的感觉了!在启动的瞬间,车头由于巨大的扭矩而有比较明显的抬起,至于主观感受,感觉就想要起飞了那样过瘾。

2.85秒!这是我采用这种方法能测出的最佳成绩,这个成绩已经是911 GT2 RS、日产GTR、或是LaFerrari这些神车的水平。而最恐怖的是,我连测了不下10次,每次的成绩都能在3秒以内!简直不要太轻松。并且在如此强大的扭矩下,四个车轮没有出现丝毫打滑,动力输出极为精准,绝无浪费。

从加速测试曲线图可以看出,在时速超过80km/h后,加速度g值才开始有所回落,而在这之前,基本都是超过1g的,峰值甚至超过1.2g。

在电量还剩下50%时,我才找到了Model S的“弹射秘笈”,简单来说就是调到狂暴+,停好车后将刹车和动力踏板同时踩到底,之后保持刹车踏板踩下,松开动力踏板即可激活弹射起步,再次完全踩下动力踏板,松开刹车踏板即可完成一次弹射。只可惜当前电量似乎不足以完成它2.6秒的壮举,在反复做了6次测试之后,结果也不过是2.9秒左右的水平…索然无味。

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我又分别测试了Model S在“轻松”和“运动”下的水平,结果分别是7.8秒和4.2秒!所以说在日常行驶时,如果遇上挑衅的或是想激情一下的话,“运动”足矣。

回到制动测试,其实在驾驶体验部分我还忘了提一点,就是Model S的刹车脚感真让人没啥信心,注意这里说的是脚感,初段真的是比较软,想要获得更好的制动效果得果断深踩才行,相比Model 3紧致的脚感真是完全不同。

不过测试成绩却让人眼前一亮,毕竟是Brembo前四活塞刹车系统,只要全力踩下,制动效果绝对能让你满意。百公里制动时,由于车身自重较大,车身的“点头”现象还是比较明显的。

最终百公里制动的成绩定格在35.76米,对于这样一台超过2.2吨的C级车来说,已经是非常优秀的了。并且从曲线图可以看出,整个制动过程非常平稳,轮胎、刹车系统和ABS工作都非常到位。

Model S是特斯拉的第一款正经量产车,它的定位并不低,目前能买到的最入门版本起步价为79.39万元,我们试驾的这台性能版,选装了车漆、轮毂、白内饰、完全自动驾驶,价格刚刚超过100万元。我当然知道,100万左右即可买到BBA的旗舰产品,亦或是入门级911这样的拉风跑车,它们无论是豪华感、舒适性、做工都要比Model S强太多,但转念一想,考虑Model S的人,谁家里没有几台豪车换着开呢?花100万就能买到一台百公里加速只要2.6秒的性能怪兽,不香吗?

抛开性能,全新的驾驶体验,可以自我进化的整车OTA升级,悄无声息的环保出行这些都是Model S能够给车主带来的全新感受,就如一个窗口,它让我们看到一部分汽车的未来。不过除了性能,Model S真的显出些老态了,与Model 3相比,无论是设计还是功能,再到驾驶体验,都显得有些落后,并且国内新势力造车的异军突起,也或多或少给它带来了些影响。不过我相信,能击败特斯拉的,也就是特斯拉了,今年内或许我们就能见到全新一代的Model S,尽管目前已知的信息还不算太多,但毫无疑问的是,它将换上更先进的电池,拥有更长的续航,更完善的驾控体验,就如iPhone那样,它依旧会成为电动车时代的弄潮儿。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Autopilot,一直是特斯拉的卖点之一,拥有自动辅助驾驶功能的特斯拉车型,一直贴有科技产品的标签。不过特斯拉Autopilot面临的问题也一直没有停过,2018、2019年美国都有关于因为不当使用Autopilot功能导致的车祸。

最近,在国内也发生了一起疑似Autopilot功能失控的事故。据相关媒体及博主报道,事故发生在6月16日下午的江西南昌,一辆Model3小轿车以127km/h的时速,狂飙8公里后,翻车起火。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车主:自动提速+刹车失灵+翻车燃烧

据相关媒体报道,当事车主告诉记者,当时他驾驶这辆Model3小轿车,车辆突然自动提速至127km/h,尝试刹车无效后,车辆最终撞上土堆翻车起火,50岁的车主陈先生受伤送医。

事发当日下午1点,陈先生开车送儿子上学,随后像往常一样,驾车经红谷滩新区的赣江南大道回家,当途径南昌市国体中心附近时,车辆突然提速。

据陈先生自述,"我当时注意到显示屏上车速已经到了127km/h",随后多次深踩刹车无果,无奈只能一路闯过红绿灯,躲闪过路上的车辆,一直开到赣江南大道的尽头,撞上土堆后翻至路旁草地上,"车子冒烟了,挡风玻璃都碎了,我就爬了出来。"

陈先生说,他当时额头被撞出血,腹部剧痛。之后,路人纷纷围拢过来,大约十多分钟后,车辆发生燃烧。据说,当时车辆失控后一路狂飙了8公里,车主陈先生才将车辆驶入一片空地,迫停下来啊

特斯拉:已于第一时间处理此事

据悉,事故发生后,特斯拉官方工作人士也去到现场,配合事故调查。并作出了官方回应:"特斯拉已于第一时间处理此事,目前政府部门也已介入调查。特斯拉的车类似操作都是有数据记录的,根据特斯拉的车辆设计原理,刹车失灵车辆自己加速的可能性非常小,建议等政府部门根据车辆数据作出的结论,再下判断。"

这次发生事故的特斯拉Model3,据悉是陈先生2019年3月购入的,当时的落地价格接近60万,到出事前行驶了约3万公里。

虽然正式调查结果还未出来,但是从车主陈先生的描述来看,也不像是其误踩油门导致这起事故。首先,事发当天陈先生的Model3设定的最高限速是127km/h,而当时车辆正好突然提速达到127km/h,说明当时特斯拉辅助驾驶系统介入了;第二,从事故结果来看也确实是单车事故,而且陈先生有着20年驾龄的老司机,如果真是踩错了油门,不太可能闯红灯避开行人车辆,并去到空旷的地方撞出去,避免他人生命财产损失。

当然,我们也不能只听车主一方的描述,就认定是特斯拉Model3出现了故障,还是需要进一步等待警方的事故调查结果。

即便诸如自燃、失控、减配等关于特斯拉的多种问题从来就没有停过,但是依然不影响其受欢迎程度。在国内市场,尤其是Model3国产交付后,销量更加火爆。虽然年初因为减配问题备受吐槽,但是国产Model3的价格不断下探,却成了许多人无法拒绝的理由,而Autopilot功能也是许多消费者会选装的功能。Model3的保有量越来越大,若存在安全隐患,未来造成的事故也会更加严峻,所以希望特斯拉重视每一起事故的原因,及时去修正弥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编者按】Model3价格公布,直逼豪华品牌中型车的消费群体。特斯拉正推动行业软硬分离的趋势,未来可能会引发消费者观念和态度的转变。

本文转自童济仁汽车评论,原作者李梦晨;由亿欧汽车整理转载,供行业内人士参考。

国产Model 3长续航后驱版的价格公布,颇有些悄无声息。

4月10日中午12点,中国特斯拉的官网上更新了2款国产Model 3车型,分别是Model 3长续航后驱版和Performance高性能全驱版。

国产Model 3长续航后驱版的官方指导价为36.655万元,目前可获得国补2.75万元,补贴后售价为33.905万元,自2020年6月开始交付。

由于高性能全驱版暂未进入新能源补贴目录,所以仅公布了补贴前的官方指导价41.98万元,交付时间要等到明年的第一季度。

“长续航能下定”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已经成了一个“破圈”的热点话题。

简单地在朋友圈统计了一下,除了汽车圈从业者以外,身边不少从事IT行业的朋友也非常关注这款车。从一个侧面证明,特斯拉的拥趸用户可能是一批极客主义者,挺值得玩味的。

这似乎也说明,后驱长续航的价格“到位”了。

价格够狠,慌了的是谁?

直接上结论,Model 3长续航后驱版的价格确实够“狠”,而且狠起来,连自己人都怕。当Model 3在30-40万元区间里布局了三款车型,意味着任何一个豪华品牌同级别的燃油车都已经不能置身事外。

电动车NEDC续航达到了668公里,换算到WLTP续航起码也在500公里以上,非常接近真实场景下的续航里程。即使是燃油车,单程超过500公里的使用场景也非常少。

因此,电动车续里程超过500公里,基本消除了里程焦虑,尤其在一二线城市,充电桩布局已相当广泛,又是一个加分项。

当价格不是问题,续航里程不是问题,手握30-40万购车预算的年轻用户们,很难绕过Model 3这款车。我们姑且以运动见长的宝马3系与Model 3长续航后驱版做下对比。

Model 3的造型特点是,前悬短,横向稍宽,论轴距比宝马3系标轴长,但比宝马3系长轴短。就后排空间而言,不及宝马3系长轴,大概与宝马3系标轴相当。

至于动力对比,Model 3后驱版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与宝马3系两驱顶配相当,但要注意,电动车在动力响应曲线上更加迅捷,加速更快,这是天然优势,传统燃油车很难匹敌。

如果再考虑价格的话,宝马3系两驱顶配指导价37.99万元,如果加上购置税,怎么也在40万以上,燃油牌照还得自己解决。

而如果购车预算超过了40万,Model 3全驱性能版也值得买单,功率、扭矩大幅提升,WLTP续航达到530公里。

特斯拉拿手的还有驾驶辅助系统。Model 3全系标配Autopilot基础版,而全速自适应续航在宝马3系325车型上需要额外选装。而且,特斯拉全车OTA升级给用户带来的惊喜感,远胜于无法OTA的传统车型。

当然,如果对免费提供的Autopilot基础版不满足,也可以加钱增购FSD选装包,价格是5.6万元。但即使增加了5.6万元,Model 3长续航后驱版的落地价,仍然比宝马3系两驱顶配便宜。免购置税,送牌照,这些都是隐性福利。

面对新事物,当跳脱出了价格、续航里程等门槛因素之后,用户才有更多的耐心关注用车体验。

新事物,总是披着未知的迷雾,第一时间很难获取信任,就像支付宝刚开始那几年,普通人也不会那么放心把钱放进去。

能够将新事物从“不信任”推动到“可信任”,产品体验是一道检验之门。电动车在用车体验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很多开惯了电动车的人,的确很难再换回燃油车。

比如,底盘重心低,加速性能好,声音还不吵,保养费用也便宜,一年下来可能只需要换一个空调滤芯,尤其在充电便捷的情况,通行成本相当低。

至于保值率,确实是一个问题,但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电动车保有量的增加,以及用户对于电动车的接纳度增加,这个情况或许会得到缓解。

2019年1-11月,特斯拉Model 3在美国的销量是12.8万辆,位居小型+中型豪华车榜单第一;宝马2系、3系、4系和5系合算在一起的销量是10.4万辆,排在第二位,和Model 3的销量差了2.4万辆;奔驰、奥迪、雷克萨斯等其他豪华品牌排在更后面。

美国消费者在豪华品牌中型车和Model 3之间已经做出了选择,只是,同样的选择题现在交给了中国消费者。

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最典型的特点是,一二线城市增购用户多,三线以下城市首购用户多。

而就豪华车消费而言,潜在用户仍然集中于一二线城市。在文章《2020年,特斯拉会遭遇产能过剩吗?》中,我们曾提到,以2019年12月国内各线级城市销量比例为参考,BBA中型车在一二线城市的销量约为75%,其中二线城市销量占到六成比例。而特斯拉Model 3一半的销量在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一二线城市销量比例更是集中到95%。

潜在用户在区域上的高重叠性,进一步揪紧了彼此之间的竞争关系。Model 3真正要抢夺的,就是豪华品牌的中型车用户,把他们从燃油车潜客变成电动车潜客。

汽车发展到今天,其实越来越boring了。特斯拉更换了赛道,从根本观念上进行了重塑,也让汽车变得更加有趣了。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家里大概率已经有一台车了,如果一定要为自己再挑一款车,Model 3其实是绕不过的。

豪华品牌在计划内增长的销量,会有很大一部分进入国产特斯拉的口袋。

价格没准,消费者怎么看?

特斯拉在价格调整这件事上,一向表现得“我行我素”。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2月至今,特斯拉Model 3前前后后价格调整了11次,调整原因包括汇率变动、政策出台、马斯克宣称关闭线下店等等。

这次,Model 3长续航后驱版价格一出,且不说当初买进口版的一批人,就最近刚提了Model 3标准续航版的车主,确实会觉得不舒服,毕竟再加4万块,续航多了200公里。

是的,Model 3价格狠起来,连自己人都怕,也难怪自嘲为“韭菜”。价格抄底,不是你想抄就能抄的。

上文已经回答了“Model 3长续航后驱版为何定价之狠”的问题,这里再补充两个背景。

1. 马斯克与上海市有一个对赌协议,5年内投资140.8亿元,从2023年底起,每年要纳税22.3亿元,所以,马斯克必须拼命卖车。

2. 全球疫情蔓延,海外汽车工业停摆,中国市场对于马斯克而言,几乎是唯一的突破点,所以更要拼命卖车。Model Y的国产落地时间,也有可能提前到今年第四季度。

由于特斯拉采取直营模式,并没有传统4S店销售网络作为缓冲,相当于特斯拉官方与消费者直接对接。

特斯拉对于价格的调整,将直接反应在“指导价格”上,那么,价格变动的影响就从隐形变成了显性,汽车消费者是不习惯的。

我们长期习惯了与4S店销售顾问砍价,去争取更多的优惠或赠品。“指导价格”的意义在于划定一条线,足以表明产品定位和相关竞品。“终端成交价”是灵活的,甚至于不同地区,不同的4S店也可以谈下不同的价格。

而且,特斯拉拿出的产品越来越像3C数码,比如智能手机,迭代快,更新频率高。手机产品的价格也容易波动,隔一代降价也挺厉害,但由于单台价格低,抱怨得没那么多。

就特斯拉而言,在机械结构上或许没有太大变化,但供应链或制造成本的调整,都有可能直接反应到价格上来,而软件层面的更新频率也在加快,价格很容易飘忽。

我们不去细究契约精神。比如,在美国,苹果遭遇一次“降频门”,受影响的用户采用集体诉讼的方式,最终迫使苹果与美国用户和解,人均得到25美元的赔偿。但这笔赔偿与中国用户无关,因为没有诉诸法律。

就像特斯拉前不久爆出的“芯片门”,HW3.0换成了HW2.5,不论马斯克如何嘴硬,最终特斯拉中国还是决定为用户免费更换。如果讲官司,中国用户站得住脚,但最后其实是一种人情味的处理方式,为用户免费换回HW3.0。

但是,就论Model 3长续航价格公布,这是一个市场行为,对之前购车的用户并不违背合同原则。既然用户至上,特斯拉不妨还采用些人情味的处理方式。

1. 以后让价格调整变得可预见,就像苹果每年定期举行新品发布会,由消费者自行决定抄底老款,还是抢鲜新品;

2. 适当予以安抚,比如小鹏汽车也遇到过这种情况,但可以给出一些照顾政策,比如超充优惠、换购优惠,这样也可以让一些持币待购的犹豫用户放心买单。

其实,我们不排除国产Model 3价格继续下探的可能。毕竟,随着时间的推移,Model 3国产的零部件比例会提高到70%,甚至到100%。如果产量继续扩大,规模效应也会继续摊薄成本,价格下降仍有空间,还是要做好心理预期的。

作为持币代购的用户,可以选择下单Model 3长续航后驱版之后,不再关注特斯拉,不再关注马斯克,降价自然也就不会发生了。

但是,汽车行业软硬分离的趋势,正因为特斯拉的推动而加快。其结果是,汽车越来越像一部数码终端,它的升级迭代速度、价格波动、消费预期,都会从机械产品转向电子产品,而它的价值估计也将完全无法按照硬件的盈利模式制定,由此引发消费观念与态度的转变,将是接下来5-10年汽车行业里长期存在并频发的矛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特斯拉一直有嗡嗡的电流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