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有必要从大一就开始参加天南大考研的培训课吗?

作为考研已上岸的南大学姐来说一下:报不报班要看自己的复习情况,想要复习省时省力,或有自学有难度的再去选择合适的辅导班,关键是注意不要被机构牵着鼻子走!

我本科是普通的一本学校,想考南京大学的研究生,在成绩这块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南大本身的竞争难度大、参考书和真题都不好找,加上自己是是跨专业考研,自己在复习的时候,没有什么重点,该怎么复习也不清楚,所以耽误了很长时间。

后来专业课还是报了班跟着直系学姐系统的上课复习。我报的是线上一对一,看他家在网上口碑不错就选择了,我在他家上课的感受还是很好的。课程服务比较多,带专业课的直系研究生都是会提供上岸证明,他家也有公共课的专业老师,对考研教学都是很有经验的。

我把我当时上的那个课程链接放在下面了,需要的同学可以下方自取。

当时带我的学姐是高分直系的研究生,她对考研复习确实很有一套经验和方法,,比如教我该怎么复习书上的内容、学习目标和计划如何制定,还有会讲解书上的重点以及出题方向,做的真题学姐也会给我检查修正。

加上有公共课助教老师给我答疑,机构还赠送了公共课网课,还有班主任提醒我每天的复习进度和查漏补缺,所以最后成绩考的比我预想的要好很多,快接近400分了。

所以如果当时我没有得到直系学姐的帮助,可能就考不了这个分数,毕竟跨考其他自命题的专业,复习很容易踩坑里。和我一样有这种复习困难的同学建议考虑一对一的辅导模式!

从我的复习经验上来看,还是很有用的,我当时跟学姐上课的时候,专业课很多内容都还没有正式开始。

学姐超级负责任,先了解了我的学习情况,给我制定了一整套的学习方案,这一点特别适合我这样的对于不太具有自主性、不太会选择方法的学生。学姐给了学习的一个框架和方向,复习起来不会偏方向。专业课要看什么书,需要着重复习哪些知识点,这些学姐也都会告诉我的。

还有就是专业课的一些复习资料和一些学习方法也会教给我,因为我自己是跨专业课考试,之前摸索式的学习挺耗费我时间的,但是有了直系学姐学习效率提高了不少。另外学姐的笔记也会拿来给我参考,做真题的时候学姐会给我批改,发现我某个知识点学习的不够好,上课还会给我再巩固。

除了上专业课之外,机构赠送的课程服务还是很周到,公共课有老师帮助答疑,班主任天天让我打卡,监督我每天的学习进度,这样就不怕复习不完了。在初试报名和准备复试的时候,我有什么疑问也是可以找班主任解答的,非常的安心!

我觉得自己能从普通学校上岸到985大学,这些老师还是有很大功劳的,当然我自己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感觉自己目前学习有些费劲害怕自己分数考低的同学不如试一试喽,我是在淘宝找到的这家,分享给你们店铺链接:

根据我身边考研人的情况,我个人建议有以下这些情况的可以考虑:

  • 1和我一样跨考,专业课基础不多,是考研小白。对考研复习不是很了解。
  • 2、整体的复习规划和时间安排都不够清晰。每天学的有些浑浑噩噩,甚至在复习还剩最后两个月的时候因为进度缓慢而干着急。
  • 3、手上没有合适的真题资料,没有历年资料是考研大忌,尤其是报考那种会出历年试卷原题的学校,更需要找试卷看看学校的出题方向和考点
  • 4、专业课复习中碰到疑难杂症,想要找有经验的人问一问,尤其是做了真题后更需要有人来帮忙批改。
  • 5、学习没有自律性,缺乏学习动力,需要有人监督,并且提醒自己复习有无遗漏的地方。

说实话,成绩好的同学一般不会有这种困惑或者人家直接可以选择参加推免上岸,像我们这样还在纠结的同学就要及时做个了断了,免得影响复习的心态。

我感觉报班找研究生带着复习,这也算走一种捷径,前提是找到的机构一定是靠谱的,这样能提高自己的分数,让自己考上名校的希望会更大,加上有老师监督复习而且能领到免费的资料,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大家好,我是小君姐,前网易市场部元老级员工,上市珠宝集团品牌总监,品牌市场领域12年陈的一枚知乎新生。作为一早就吃螃蟹辞职考研的那批人,这个话题很有发言权了。本科毕业后我工作了3年,跨专业进入了上海的广告圈,接着又回去考研,走好运考上了浙大的传播系研究生。这不是一篇爽文,是我的真实经历。有获得,也有失去,不后悔走过的路。如果你也面临类似纠结,不妨看看做下参考。


本文内容略长,可根据需要选择性跳跃着看:)

1、为什么会选择先工作?

2、工作后为什么想考研?

4、考上后的校园生活?

5、研究生毕业后的工作选择?


一、为什么会选择先工作?

在学校呆了4年,有一种理论脱离实际的感觉。本科我学的是当时最热,其实也是最不好找工作之一的专业——生物科学。毕业后,参考大部分师兄师姐的去处,不是生物医药公司的销售,就是继续留校升造,考研再读博。前者,我对销售心生畏惧,不想经历坊间传闻的被灌酒和看人脸色。后者,天天在实验室等反应,夜不能寐、蓬头垢面,我也觉得挺够呛。两个选择,都不是我想要的,那么我只能有第三个选择,就是跨专业就业。

其实也有第四个,就是跨专业考研。大四时我报了一次复旦的广告学,不幸的是作战经验太浅,高估了自己,也没有充分准备,就这样失败了。于是心无旁骛地找起了工作。

当时刚毕业,冲着在校图书馆的阅读量,我知道了广告这一行有一位牛人叫奥格威,他写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冷静而略带优越感地向我展示了广告这一行业的光鲜亮丽(浮夸不接地气)。未经世事的我,不假思索的理解这就是我想要的工作和所创造的价值,于是就这样简单粗暴地确定了我的跨行方向。接着,通过一些论坛了解到4A,以及中国广告业最发达的几个城市北上广。因为学校离上海最近,就自然把上海作为第一目的地了。

可能因为我有点写作方面的小天赋,在学校时就参加了宣传社,偶尔也写写稿子和随笔。家人知道我的计划后也很支持我,托了很多层关系终于找到了一位阿姨的儿子在上海工作,又通过他和网友的关系,进入了他所在的公司,成为这家设计公司唯一一名文案实习生。

我觉得挺逗的一件事,我一个从来没学过这个专业,也没有任何作品的人,去了之后就开始写给客户的宣传手册和海报。不会怎么办,现学!我的直接领导是一名设计师,他不知道怎么教我写文案,但能评价写得好不好,于是每天改来改去就是我的工作日常。真是痛并快乐着~

等到临近毕业的时候,我已经大致对这个行业有所了解了,我判断我所在的这家公司其实只是一家设计公司,属于广告行业,但只是广告的形象表达执行,这和我理解的大创意和影响改变世界大概差了一万级阶梯。当我的文案水平受到同事认可,也没法得到更多指点的时候,我知道我该走了。

于是拿到毕业证后,我才开始真正的找工作。偌大的城市,找工作就像大海捞针,投出去的简历石沉大海,逛个街看到有线下招聘会都会临时起意去凑个热闹。中途很多次失望,觉得自己是不是不行啊,果然公司都要看专业背景的,怎么才能找到稍微满意一点的工作呢?

大概过了一个多月,一次逛街的时候突然收到一条短信,原来是一个面试邀约。这家公司当时是海投的,完全没有注意,等过去面试了才知道这家公司规模还挺大,服务的客户也不错,都是汽车领域的外资大佬,算是行业里比较领头的本土4A了。因为也写过策划方案,所以这次拿到的是策划文案的岗位,不单单要输出方案和创意文案,前端还要对接客户,挖掘客户需求。就这样,总算有点在梦想的路上了。

二、工作后为什么想考研?

工作还挺有挑战的,和我预期的差不多。有太多关于行业、专业的知识需要学习,加上上司宝洁出来很专业人也很nice,有很多可以学习的空间。在这里兴致勃勃的干了一年多,有一次和同事一起乘地铁,他突然说起“你知道吗,那谁谁谁跟老板提加薪了”“是吗,提了多少了啊?”“真敢想,直接涨到1w了”我暗暗的惊叹了,那时我觉得8k就是高薪了,这位同事也就才来半年左右,虽然经验丰富,但平时总油嘴滑舌的,加上我看过他写的方案,真觉得水平也就很一般。同路的同事又接着说“还不是因为他服务过大客户,要升职加薪要么学历硬,要么就得靠好的项目案例积累了”,说着说着还说自己以后也要考研,并且说身边的朋友都有这个打算。考研这件事,其实我很久都没想过了。毕业工作了,就想着怎么好好提升自己,多赚点钱,生活条件好一点。考研不就等于没有收入,不单是备考的过程,还有读研的成本,再加上毕业后的就业形势……想想都觉得离我很遥远,真没那份耐心和毅力。

日子一天天过去,只要有心肯定是能进步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自己有点底气不足。同样的方案,上司说出来就是铿锵有力,我自己讲就不得要领,最要命的是这方案还是我自己写的。当客户总是对方案不满意要改来改去时,我心里的这根刺就更严重了。我不知道究竟是他们要求太高,还是我自己不够专业,或者本身这个行业就充满了argue。渐渐地,我没有那么喜欢这份工作了,既想能做出有影响力的案例,有担心自己没有能力驾驭,就这样患得患失中度过了两年。

当你对一份工作没有那么满意时,情绪很容易出状况。有一次,也不算一件大事,但当时我觉得很崩溃,感觉到什么事情都丢给我,又没有人能真正教导我,我夹在中间很受气,压得受不了。于是一气之下,我就找到了招我进来的大老板诉苦,还把自己搞哭了。后面上司找我谈话,说了他的看法,也把工作重新分配减轻了我不少压力。但毕竟事情发生了,我们彼此都觉得有点不舒服。后面我就想是不是离开这家公司好一些?

毕竟还要生活,裸辞的话就会有经济压力,于是我的策略是先找找看,等有合适的再离职。毕竟工作了一段时间眼界更高了,客户又都是世界500强,就想找一家甲方的工作。但不凑巧的是,找了一圈都没有找到合适的,真的有一种心力憔悴的感觉。冷静下来思考,自己到底有什么竞争力,别人为什么要雇佣我呢?

论专业,我没有学科背景;论行业,我服务的是汽车领域,和我对接的姑娘是市场营销的硕士生。跨行业没有经验,同行业门槛太高。接着换一家广告公司,其实也都差不多,不会好到哪里去。想到之前同事说的他在准备考研,我不由得心动了一下。一开始只是说说,但后面随着了解,我觉得考研这回事也没这么不靠谱了。考研,是为职业发展的进一步充电!

考研无非两件事情,定专业,选学校。先确定要学的专业,再看对应专业所在的学科排名。按照做市场和项目的角度来看就是做市场调研,选定目标。

因为有了工作经历,我很确定自己的方向就是市场营销和品牌策划。不论去甲方还是乙方,都可以是这样的学科背景。考虑到市场营销要考数学,而我的数学已经基本丢了,就选择了文科专业。和品牌相关的有广告学、传播学、新闻学等,看完课程设置我更倾向于广告和传播。再按照相关专业的学校排名,并考虑地域因素,我很快锁定了复旦和浙大两所学校。相对而言,复旦更难考,浙大略轻松些,但也都是排名靠前的名校。因为大四的时候考过一次复旦,首先考虑的是这所学校。趁着当时就在上海,还去校园里逛了一圈,感受一下走在学校里的氛围。

大概工作太让人疲惫了,走在校园的感觉真好,我的心都要融化了。当时就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再回到校园,学校的一切让我觉得无比美好。

很快我跟公司谈好了离职,离职前上司请我吃了一次饭,无不担忧我之后的就业问题。他说如果以后还是要进入这个行当,还不如多一点工作经验好,而且到时候就业形势也不知道怎么样。我知道他是好意,之前的事也都过去了,但是他毕竟经验丰富,该见识的也都见识过了,也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可我还什么都没开始呢,我需要有点理想。那时候还不流行咸鱼说,但是看到这些有过经历的人能够遇见事情冷静、成熟,我真觉得自己还需要更多闯荡好好打磨下。失败?我从来没有想过,做了再说吧,本来也没什么好失去的。

时间完全空出来了,就考虑如何提高效率。有些朋友是一边工作,一边准备考研的,这样也不错,至少不会有经济压力。但当时我的决定是破釜沉舟,因为跨专业,自认为难度比较高,就决定稳妥起见还是离职更有把握。于是在离开公司后,我租了一间图书馆附近的房子,每天就去图书馆看书、自习、备考。

为什么是图书馆?不是自己家呢。其实做任何事情,尤其是难度系数很高时,需要极强的克制力。我自认克程度一般,一个人在家容易胡思乱想不够专注,如果有同伴就会好很多。果然,当我来到图书馆的自习室,果真好多战友。每次想偷懒了就看到一脑袋沉下去的背影,就觉得还可以努力一点点。

在校也是不错的环境,但是当时没有经过社会毒打,对生活没概念,就没有这么的执念。现在知道还是学校好了,就一门心思扑上去了。

另外还有一些小知识点,比如考研准备用书和参考资料,考哪个学校就用哪个学校推荐的,包括学校老师自己写的书也可以多看看。另外往年的考试题和分数线、率取率等也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这里穿越一下,为什么最终我考了浙大而不是复旦呢?这是理性分析后的结果。

虽然我努力了,但不代表别人就不努力,我的天资也未必那么高。算了一下当时复旦的录取率大概是1:200,浙大的是1:60,小了整整三倍!按照今天的说法,内卷,那个时候我就知道自己不是卷王,拼卷度我自知有限。于是就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在上海附近,同时专业度也不错的浙大。

经过半年左右的准备,我有惊无险地通过了笔试,后面就顺利通过了面试,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看到有不少考上后的同学都自称上岸了,这个词就像是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的戏谑。但是我想说,重新走进校园只是通过考试拿到一张门票,在学校里的学习和成长才是真的挑战。如果你不打算一直留在学校,就得打磨自己把握每一个机会。不过在挑战前,还真的是喜刷刷各种free style开心人!毕竟这是人生中第一次努力获得的小成就,觉得很多事情没有想象那么难了,自信了很多。

但是因为环境变化带来的喜悦并不会很持久,同样要面临学业压力、成长压力。如果再回去上一次课,心态应该会更稳,也有更大的收获。一方面因为本科的学习背景不一样,另一方面也因为期待值过高,就发现专业课程的学习也很脱离实践,写论文非常枯燥无聊,研究的课题也不感兴趣。我的导师非常优秀,但是她不太喜欢和人结交,开校了一个来月我才在除了面试后第一次见到她。加上我也不是社牛,基本她不找我我也不找她。稍好一点的研究方向都已经被本科就在浙大的同学提前预定了,外校考来的学生掌握的信息有限,只有被选的份。(其实现在回头想想,考研的力气都花了,为什么不能再勇敢一点,多了解下导师的方向,争取自己更喜欢的研究课题)

虽然选择的研究方向没有那么喜欢,但是感谢我的导师也没有勉强我,得知我毕业后还是希望进入企业工作,她就默默让我师弟承担了大部分的研究工作,我的研究生生涯就在划水中度过了。真正的专业教育,未必就是要进入学院,现在有EBMA和EPA可以读,可以不用全日制,而且所学内容也更结合实践。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知道自己下一步走向哪里很重要,千万不要糊里糊涂地读研,也不要人云亦云,或者因为不想工作就再读个研究生。

但是校园生活对我来说也有很多滋养,比如有趣和优秀的同学们。同寝室的姑娘,一个后面考上了南大的博士生,一个去美国读博了,还有去了阿里巴巴深耕多年的,可能就我最飘了。来读研,我的初衷是想更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在这里也基本实现了。课程是一部分,最主要还是靠自己多学,所以考研的技能没有白费。自学能力的培养和静得下心来,也是读研的收获。

还有就是丰富多彩的社群,什么研创、未企,每个周末一起爬山的小伙伴,认识了很多专业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可以不讨论收入,不吐槽老板,大家就是兴趣爱好地畅谈瞎聊,吃吃喝喝,还是挺开心的。在读研期间我还申请去了一趟香港城市大学交流,这也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现在不少学校都有交换计划,一年本校,半年交流,还有半年实习,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五、研究生毕业后的工作选择

这次就业我是做了充分准备的,第一就是决定去甲方,其次是有体系化的市场部门。行业从互联网、房地产到消费品都去试了下。一开始,我的就业方向是考虑那个行业比较火,就去那个行业。但后面在面试的过程中,慢慢感受到了不同行业和公司的差异,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比如互联网公司,起初大的游戏公司、互联网企业我基本都投了,但发现这类公司很少直接招市场部门的应届毕业生,校招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相关的专业。偶尔有一两个空位放出来,都是和复旦、交大的学生一起竞争,面试情况非常激烈。但互联网企业,不按牌出题的面试风格让我很印象深刻。不过因为专业和所招的岗位差异太大,最后几乎全军覆没,没有一个面成功的。其实之前我有一段在腾讯实习的经历,但是考虑到最后不想留在深圳发展,就草草结束体验了一把就回来了。不得不说,大厂情结就是在那时候养成的,怎样拿到大厂的实习岗位,下次有机会再展开讲讲。

其次就是房地产,这是一个让我又爱又恨的行业。房地产的招聘计划可谓慷慨,既不怎么限制专业,也不限制名额,有点大碗畅饮的感觉。然而实际上,大部分公司的市场营销岗,就是先培养你卖楼。当时被名企光环迷惑,再加上房产行业包装得很高大上,所以很花了不少经历在这类企业的招聘上。什么世贸、中海、龙湖,能过来招聘的都投了一轮,能面的都去面了。比较好玩的是群面,突然就给一道商业上的问题看大家反应,然后正反面提出解决方案。只能说自己非常外行,既没有做好准备工作,也没有在这种群面中总结出方法论来。其中,有一个非常想去的岗位,最后可以说是失之交臂了。经过了一连串的打击,我又有点对自己不自信了,但幸福也是在转角处,最终我意外得到两家房企的offer。但一家因为涉及到多元化,并非原来的主业,而且项目是在外地就拒绝了。而另一家,起薪低于预期,考虑到要去上海,性价比不高也拒了。就这样,花了很大力气准备的行业,一个都没去成。

其实无论从经验和专业度,以及学习能力,肯定是比5年前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了。但是每个阶段,特别是年轻的时候总喜欢向外看,跟人比较。第一,自己的年龄没有优势了,研究生毕业我就25岁了,同龄的都是比我小2~3岁的同学。第二,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看起来也是名校毕业的硕士生了,可是跟你同一辆列车的却也是高大上的名校生,同样的学历背景,顿时毫无优势。第三,我的研究方向比较偏理论,虽然也申请了很多实习机会,但因为从媒体到互联网都有,和最终想去的行业不相关,并没有什么直接可用的匹配度,只能说是有潜力。

就这样,我从自信心满满,经历到了一片黑暗。在一次求职回来的路上,那天下着雪,通往杭州的列车很多都停运了,我赶上了最后一班末班车,却打不到车。一路茫然和焦急,就在想到底该怎么办?所幸,最终还是和人拼车回到了学校,到宿舍就倒头睡了一觉,真的太累了。从早上5点就出门,一直到第二天凌晨才回来。

消费品行业我一开始是不看好的,因为眼里只有宝洁、玛氏这样的公司,但这些公司也都是精英荟聚,我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特别,或者说时候不到,我们彼此并不对味。所以,消费品的面试就是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去的。就这样很快就过年了,又后悔之前拒掉的两家公司,又着急还没找到最终心仪的公司。

然而,即使晚到,也不会不到。春节后,又开启了春招的机会。这次我不再那么执念于某行业,也摆正了自己的心态。不论之前有没有工作经验,现在我都是一名校招生。如果我想通过校招入职,那么就要把自己当做一名小白。我的定位是有一定策划经验的市场人,可以通用所有行业,工作地点base在杭州,能够长远和稳定得发展。第一份工作的收入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公司的品牌价值和部门体系。

当我摆正了自己的想法,好消息来得惊人的快。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中,有三家公司都邀请我去上班。最终,我选择了国企中的战斗机,中国移动。当时为什么想去移动呢,大概是因为杰伦代言了动感地带,其他的其实能了解的并不多。但是岗位匹配,工作地点满意,加上品牌效应,我觉得就够了。

就这样,我漫长而又略艰难的求职阶段告一段落。回想起来,这是2年多以前给自己的一个约定,读研提升专业度,找到更好的平台,从事想做的工作,从创意的执行回到对商业本质的价值上来。

一路走来,每一个脚步都踏踏实实,有过失落,有过茫然,但最终还是走了过来。要说最遗憾的事情,就是在读研的过程中和初恋男朋友分手了,我们是大学同学,谈了3年多的感情最终敌不过距离。当时我觉得自己还想要追求更好的发展和新天地,他却想早点结婚过安稳的生活,不能说谁对谁错,就是觉得不合适。我觉得他没追求,他觉得我有野心,如果重头再来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同样考研,但是我想会更好地跟他沟通,帮助他一起成长,度过那个彼此不一致的阶段。

总之失去了才知道什么是珍贵的,在追求理想的路上,彼此都没有错,只是时候不太对。后面再想找一个合适的人越来越难了,下次有机会再分享吧。工作和职业不是我们的全部,生活还有很多美好的部分,只有开启过才知道生命的多彩。


我是小君姐,专注品牌市场的职场人,前网易市场专家,上市公司品牌总监,现在是一名创业者。有任何专业问题和职场经验问题,都可以咨询我~我在知乎开了专栏,欢迎大家关注

专栏更新中,欢迎评论留言~

入学了,感觉还是考研对以后发展好,不过在什么时候准备呢?怎么准备?... 入学了,感觉还是考研对以后发展好,不过在什么时候准备呢?怎么准备?


· 超过54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本回答由新航道无锡学校提供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考研集训班有必要报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