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王府井和清华大学哪个好?

第一次听汪峰的《北京北京》的时候,就被歌中营造的对于北京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热爱、依恋而又迷茫无助的情绪所打动,词曲都是略带沧桑,再加上汪峰略带沧桑的沙哑嗓音的深情演绎,让我听过之后为之动容。

说起来有点伤感,在去年年底之前,我还没有到过北京,不知道天安门、故宫、长城身临其境的感觉。于是在2013年年底,我带着满心的期待和欢喜,踏上了北京之旅。

我坐的是晚上的卧铺火车,睡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到了首都北京。出了火车站,我根据网上查到的线路,坐地铁到前门站,出站后,就找到了位于大栅栏的一间青旅,由于是年底,大部分的北漂族都回老家过年了,所以折减青旅现在客人不多,大部分是外国人,我很有幸地被分在了一个四人间,另外三位都是女士,有一位爱尔兰人,一位墨西哥人,一位意大利人,其中那位爱尔兰女士,是一位典型的英国美女,笑起来很甜。可惜的是,我的英语口语很差,和她们聊不了几句,悔不当初不多练练口语。入住之后,我便步行到前门站附近的天安门广场,看到广场附近有武警站岗,一问居然上午在戒严,不许进广场。于是我只能坐公交到故宫了。下了公交后,顺着人流就来到了天安门城楼下面,这里的场景在电视上无数次地看见,今天终于来到了现场,亲眼看到了伟大领袖毛 的巨大头像,熠熠生辉。城楼前站岗的武警笔挺英武,我跟着游人从城门进去,走不多久就到了故宫前。这时我才知道原来天安门城楼后面就是故宫。

买票的时候,遇到一对年轻人他们拿出证件购票,我当时很奇怪,就问他们拿的什么,她们一说话才能听出来她们不是中国人,不太流利的中国话道出她们拿的是学生证,可以有优惠。买票进宫后,第一感觉就是金碧辉煌,高大的门楼、长长的台阶、宽阔的广场,所有的建筑主色调都是黄色,一派皇家气象。故宫里有许多大殿,具体名称我记不清了。给我印象很深的是清宫剧里无数次出现的金銮殿,上面正大光明四个大字今天终于看到了。大殿门口设置了挡板,游人不能进殿参观,于是我在门口和许多游客一起拍照留念。

参观完中轴线上的大殿后,就到了御花园。清宫戏里无数次出现的花园,记得里面有很多名贵的树木,虽然是冬天,御花园里稍显萧瑟,但是高大的树木还是绰约挺拔。御花园里有一处小洋楼,记不清是光绪还是溥仪学习的地方,很雅致。出了御花园,我来到左边的建筑群,是皇帝和皇后嫔妃的住所,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养心殿,清宫戏里经常出现的名称,是皇帝休息的地方;还有一处是慈禧太后的住所,叫做记不清叫什么名字了,门前好像有一幅楹联,当时感觉写的挺好的。顺着后宮往的建筑往南走,到头有一处很不显眼的陈列室,我一看到名称就如雷贯耳:军机处。清宫戏里军机处的名称一再出现,我看的几本晚清名臣传记里,军机处也是赫赫有名的,如《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等。通过阅读小说,我知道了军机处里除了有军机大臣以外,还有军机章京,地位比军机大臣低,是军机大臣的具体办事人员。现在的军机处就是一个很小的地方,里面放置了一些军机处的历史图片和物品。

“10点了,你看你浪费了多少早上的美好时光。”

小时候,总是考虑长大是上清华好呢还是北大好,其实现在发现无所谓羡慕不羡慕的。既然今日要去清华北大,就尽情看看别人的学校,看看当年班主任整天神烦唠叨的“圣地”如何。在我的坚持下,我们放弃了早餐,赶上了前往的地铁。

北大离西城区还是挺远的,要坐十二、三个站,没有座位坐,肚子还饿。“让我们看看‘资本主义’学校吧。”

北京大学东门地铁站出来,一眼就看到马路对面方正集团的总部,自己身处北京大学的围墙之外,里面的教学楼(或者是其他什么设施)的确是挺高大上交通灯转绿色,一大波学生横跨马路而来。看来北大校园应该是割裂分布在各个区域。后来也证实我们的猜想没错,后来看见的物理系楼,化学系楼都是独立分布,有点类似华农的三大校区。看着围墙内的各种“xxx楼”、“xxx体育馆”,就跟大溥讨论到捐建的问题。

到北大时已经中午11点多了,看了一下告示牌,错过了早上的参观时间。

北京大学与不同,北京大学设定了参观时间,还要指定你从哪个门进去,还要登记身份证,清华大学只需要找准指定的门,无需任何手续便能进入了。北大逼格高,就是不同。

只能先去吃饭,还是庆丰包子铺,这是京城能吃得上比较有特色,也是比较实惠的吃东西的地儿了。吃包子时居然听到了隔壁桌有人讲粤语,甚是亲切。

既然在北大不受人待见,就先搁置。看见路上有双层巴士经过,想去尝尝鲜,可惜没有双层巴士是经过清华大学的,只能靠11路车了。走了一段时间,根据手机地图的显示,走到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接壤区域。迎面就是一个选择了。往前走,或者走一条拐往右后方的岔道。当时往岔道看了一下,发现有面馆食肆,还有修单车的店,快递收寄点。

“可能那里面就是清华大学了。”

走了进去,后来才知道,正是进了那个岔道,我们走了很多公里的冤枉路。不过穷游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嘛。多走一点,看的风景也更多了,除了累了一点。岔道其实是北京大学教学区和其中一个宿舍区的之间的路,而那个宿舍区恰好是与清华大学相连的。


岔道里的风景还是不错的,两旁都是落光了叶子的高大的不知道什么树,从路的一头往另一头看去,就像画里面掏出来一样。突然,一队自行车呼啸而过,应该是北大学生吧,他们在骑车比赛,十分快乐。后来想想,没有走这条路,就看不见此番美景了,再想想,没有走这条路,就不会累成狗了(笑)。过了树林看见了北京大学附属小学,从围墙外看见,别人的小学是有温室大棚的,看见里面大概三层楼高的大棚里,养着各种植物,甚是羡慕啊。看来教育部投入是不少啊。

很不巧,走出岔道,是居民区,居民区的那头就是清华大学,可是这小区连成一片,根本无法越过去,遂走路绕过去。绕了很长一段路,以至于今天的行程还没开始,就已经感觉疲累了。艰难走完这段路,来到了清华大学南门,一个比较小,但人流挺大的校门。原来计划从很经典那个门进去,不过已经走了那么远,于是决定就从南门进去,进了学校再说(后来才发现很经典那个门其实不再是校门了,而是在校园里面陈列着供游人拍照纪念,以下称“很经典那个门”为“老校门”)。到南门口的经过一条很长的过道,等我们走近时才发现,根本不会去查身份,唉,浪费了不少脑细胞。

清华同方公司的总部就设在南门里面,是一座高楼。名校就是好,有自己掌控的企业,从学生到员工一手抓,自产自销。这时我想起了高三,临近高考时,班主任口中毫不停息的“清华北大清华北大”,我现在不是进来了吗?有多难?虽然不是来这里求学。当然,绝无一丁点轻视之意,我对任何学校都是充满敬意的,只是一想起班主任当年对我们开的嘲讽技能,就火冒三丈了。用求学水准去评判一个人,绝对不是全面有说服力的。

路过清华大学礼堂和音乐厅,那玩意我看到了第一印象就是:大得不得了咯。红色的外墙,球形顶盖,有点像红色的蛋糕。接着走到了一间类似仓库的建筑,从玻璃窗看进去,堆放了一大堆高端的科学仪器。然后还路过了清华大学海洋河流研究所,充满争议的“真维斯楼”。人文学院的图书馆对面的松林里,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鸟儿起落觅食。原来打算进入图书馆的,可惜得刷校园卡。图书馆一层有间咖啡厅,碍于行程,没有进去品尝。老式的教学楼很吸引人,典型的老建筑,红砖平顶,被常绿植物遮盖在荫影中,仿佛眼睛中每个场景的切换都是电影截图。路过清华大学的体育场,发现一样东西,似乎是学校的通病,别的学校我不知道,但我见过的都这样,就是体育场的观众席只有主席台有遮雨棚,没办法,愤青的我还是骂了句“官僚主义”。我觉得最好是不设置遮雨棚,让“领导”和观众和运动员们一起接受阳光的沐浴风雨的洗礼。

之前的闲逛其实是乱逛,直到我们终于肯认真去看学校地图。之后定好了路线,先去老校门(当时我们以为学校正门就是老校门),然后横跨整个校园,到朱自清写荷塘月色的荷塘去,从那边走出清华,然后去北京大学。看见了两个外国妹子打网球,甚是美丽,甚是彪悍(笑)。去正门的路上,途径清华大学的行政楼,那楼让我觉得有种纳粹党总部的感觉(绝不带有任何政治意味,建筑物看起来像,应该是看了《刺杀希特勒》之后的错觉)。然后就经过经济学院,之前院长是朱镕基,现在不知道呢。还有科技实验楼,庞然大物,我想进去上个厕所也要刷卡才能进,没有保安,都是智能安保系统在工作。在清华,似乎学院楼都是巨大无比的。

历经千辛万苦,同时也大饱眼福,终于来到正门,发现不是老校门,颇有失落。有毕业生在巨大的镌刻着“清华大学”的石牌前跟家人拍照,甚是幸福。

是时候横跨校园了。顺着校道走,来到一条校内河边,河水已经冻住了,原谅南方朋友第一次看到结冰的河啊,甚是好奇,便走过去看,旁边一个保安立刻虎视眈眈盯紧我们,估计是害怕我们扔石头下去吧。看看那河的冰面上,哈哈,有不少砖头石头在上面,看来是猜对了。继续往前走,突然看见了老校门,经过整修看起来洁白的石门,上方石碑上镌刻着晚清大臣叶赫那拉 那桐在辛亥年题写的“清华园”三个繁体大字。这个便是经常在电视上书上看到的那个门,它就是清华大学的名片。老校门正对的道路尽头有一家邮局,于是在旁边的商店买了明信片,寄出给各位朋友。

来到湖边,冻住了。荷塘在湖的旁边,也是冻住一大半。有些没冻住的部分,荷叶已然枯萎。尽管没有花的映衬,但古典的亭宇,落光叶子的乔木和一些耐寒的常绿树木,冻住的湖面,游玩的人群,湖上滑冰的中学生,还是能构成一张好看的画面。和大溥冒着滑倒摔坏脑的危险到湖面上踩了几下冰。走到湖心的小岛中去,在乌龟(其实不是乌龟,只是那名字不会读)驮着的石碑的碑文上知道,原来以湖为中心,周边的树木林地以前是清皇室的狩猎园林的一部分,皇帝和王公贵族经常到这里悠闲打猎,怪不得规划得如此错落有致,贴近自然

时间不多,只能速速离开清华大学了。寻得最近一个门的方向,经过也是大得出奇的医学院楼,就到校门。这个门是只让出不让进的,外面还有好多大妈在拉游客:“要参观清华大学吗?十元一个人,先带你进去,之后给钱。”我想她们应该是带游客从别的门口进入,白赚十元一人。

从那个门口出来,左转走了大概20分钟,居然回到了岔道口。我们走岔道,绕过小区用了一个多小时啊!若是当时不进岔道,走20分钟就能找到这个门口,即使不让进,找另一个门口也不用那么费力。可能因为当时累了,有点后悔,不过如果让我再走一次,我还会进入岔道的。

登记了身份证,进入北大,感觉与清华大有不同。清华是典型的现代大学,而北大,则像是皇家园林了。首先看到的是古塔,由常绿植物包围。结了冰,也是好多人在上面滑冰。北大的教学楼都是老式建筑,飞檐斗拱,既有小桥流水(此刻的流水已经结冰),也有四合院落,霎时感觉这是学建筑的天堂。去了北大图书馆,当年毛主席工作的地方,我赶紧许了个愿,希望不挂科。经过和大溥的探索,发现北京大学的图书馆并不是一栋建筑,而是一个图书馆,分开多栋散落在各处。我十分喜欢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天桥走廊的结构,虽说我的审美眼光很一般,但是从心里觉得这是一种美丽的千篇一律。

(北大图书馆某座楼的天桥走廊)

路上一个游人以为我是北大学生,问我西门在哪里,幸亏还能分清东西南北,我就给他指了西面。

“走到西门还很远吗?”

北大那么大,刚从东南门进来,横跨东西,应该挺远吧。

朋友:“这你都坑人。”

看了北大地图,原来北大校园大致分为新区和老区,我们进来那里就是老区,充满着各式老建筑。新区,就是从地铁站出来时看到的那一片现代化教学楼。我们参观了北大食堂,当时真想在那儿吃饭,因为居然有艇仔粥卖!从老区走进新区,在百年纪念礼堂前休息了一会儿。经过一大片院落看进去黑洞洞,应该是没人住了的。灰色砖砌成的房子,构成一个个院落,藤蔓爬满了墙,一看便知道上了年头,为何学校要丢空这片建筑区域?我想可能是以前的教职员工宿舍。可能胡适,李大钊等等先辈住宿过的房子。原来打算在北大也寄出一些明信片的,不过天要入黑了,就打消这个念头。因为天黑,新区未有仔细参观,唯有寄望下次了,甚是可惜。

从学校西门出来,也就是北京大学很经典那个门,柱子涂着朱红色的油漆,飞檐斗拱,镶着门钉的大红门,门前威武的石狮子,又让人感觉置身古代。我个人更喜欢北京大学老的那部分,北大依然诉说着百年沧桑和时代变迁的故事。“我是古典与现代融合的勇士。”

当年再努力一百倍读书,都未必考得上清华北大。作为中国两所最高学府,其文化底蕴和在教育界的权威地位是让人万份尊敬的。今天让两位打脸了,我感到十分荣幸。下次再见。

天色已完全黑暗,赶紧离开北大,希望寻得晚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华附中在北京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