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维持阻塞D触发器设计一个同步四位二进制左移寄存器?

在各种复杂的数字电路中,不但需要对二值信号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还经常需要将这些信号和运算结果保存起来。为此,需要使用具有记忆功能的基本逻辑单元。能够储存1位二值信号的基本单元电路统称为触发器。

① 具有两个能自行保持的稳定状态,用来表示逻辑状态的0和1,或二进制数的0和1。

② 根据不同的输入信号可以置成1或0状态。

基本RS触发器是触发器中电路结构最简单的一种,它也可以是其它触发器的基本组成部分,即最基本的逻辑单元。可以用两个或非门或两个与非门交叉耦合构成。

1. 用与非门构成的基本RS触发器

基本RS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和图形符号

用两个与非门构成的基本RS触发器,其R、S为触发器的两个输入端,又称为激励端,R称为直接复位端(置0端),S称为直接置位端(置1端)。  和  是两个互补输出端,一般用  端的逻辑值来表示触发器的状态,即  称触发器处于1状态,而  称触发器处于0状态。(规定  表示触发器的现态,  表示触发器的次态)

根据电路中的与非逻辑关系,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Ⅲ.当R=1、S=1时,  ,即两个与非门的状态由原来触发器的状态决定,此时触发器维持原来状态不变,体现了触发器的记忆功能。

逻辑符号中输入端小圆圈表示“低电平有效”,输出端小圆圈表示“反相输出”。

(2)基本RS触发器的特性表 :

在数字系统中,为协调各部分的动作,常常要求某些触发器于同一时刻动作。为此,必须引入同步信号,使这些触发器只有在同步信号到达时,才按输入信号改变状态。通常把这个同步信号叫做时钟脉冲,简称时钟,用CP表示(Clock Pulse)。CP是触发器(时序电路)的输入信号。实现时序控制的最简单方式如下图。该电路的组成部分:与非门G1、G2组成的基本RS

触发器和G3、G4组成的输入控制电路。

同步RS触发器特性表即分析如下:

保持(CP=0时,门G3、G4截止,输入信号S、R不会影响输出端状态,故触发器保持原来状态不变

保持(此时  与基本RS触发器中R=S=1情况相同)

此时G3,G4输出均为0,与基本RS触发器中R=S=0情况相同

如果用逻辑表达式描述同步RS触发器逻辑功能,可以得到其特性方程。

在CP=1的全部时间里S和R的变化都将引起触发器输出端状态的变化。据此,可以想象:如果CP=1的期间内输入信号多次发生变化,则触发器的状态也会发生多次翻转,这就降低了电路的抗干扰能力。为了提高触发器工作的可靠性,希望在每个CP周期里输出端的状态只能改变一次。为此,在同步RS触发器的基础上又设计出了主从触发器。

三、 主从触发器

主从RS触发器电路结构和逻辑符号

主从触发器由两级触发器构成,其中一级接收输入信号,其状态直接由输入信号决定,称为主触发器;还有一级的输入与主触发器的输出连接,其状态由主触发器的状态决定,称为从触发器。工作原理:

Ⅰ. CP=1时,G7、G8被打开,G3、G4被封锁,此时主触发器根据S和R的状态翻转而从触发器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变。

Ⅱ. CP由  后,G7、G8被封锁,此后无论S、R的状态如何改变,在CP=0的全部时间里主触发器的状态不再改变。与此同时,G3、G4被打开,从触发器按照与主触发器相同的状态翻转。

∴  在CP的一个变化周期中,触发器输出端的状态只可能改变一次。

次翻转的问题。但由于主从触发器本身是同步RS触发器构成的,所以在CP=1期间  和  的状态仍然会随S、R状态变化而多次改变,而且输入信号也必须遵守RS=0的约束条件。

为了使用方便,希望即使出现了S=R=1的情况,触发器的状态也是确定的,因而需要进一步改进触发器的结构。

如果把主从RS触发器的  和  端作为一对附加的控制信号接回到输入端,就可以达到上述要求。这一对反馈线通常在制造集成电路时一再内部连好。为表示与主从RS触发器在逻辑功能上的区别,以J、K表示两个信号输入端,并将其称为主从JK触发器。

主从JK触发器电路结构和逻辑符号

Ⅳ. J=K=1则需要考虑两种情况:

综合上述两种情况,  即J=K=1时CP下降沿到达后触发器将翻转为与现态相反的状态。

Ⅰ. 触发器的翻转分两步动作。第一步,在CP=1期间主触发器接收输入端(S、R或J、K)的信号,被置成相应的状态,而从触发器不动;第二步,CP下降沿到来时从触发器按照主触发器的状态翻转,所以  断状态的改变发生在CP的下降沿。

Ⅱ. 因为主触发器其本身是一个同步RS触发器,所以在CP=1的全部时间里输入信号都将对主触发器其控制作用。

因此,在使用主从触发器时必须注意,只有在CP=1的全部时间里输入状态始终未变的条件下,用CP下降沿到达时输入的状态解决触发器的次态才肯定是对的,否则,必须考虑CP=1期间输入状态的全部变化过程,才能确定CP下降沿到达时触发器的次态。

例:已知主从JK触发器的CP,J,K波形如图,设触发器的初始状态为Q=0,试画出Q端输出波形。

解:1)第一个CP高电平期间始终为J=1,K=0,CP下降沿到达后触发器置1。

0,所以虽然CP下降沿到达时输入状态回到了J=K=0,但从触发器仍按主触发器的状态被置0,即  。

3)第三个CP下降沿到达时J=0,K=1,如果以这时的输入状态决定触发器状态,应  。但是由于CP高电平期间曾出现过J=K=1状态,CP下降沿到达之前主触发器已被置1,所以CP下降沿到达后从触发器被置1。

为了提高触发器的可靠性,增强抗干扰能力,希望触发器得次态仅仅取决于CP信号的下降沿(或上升沿)到达时刻输入信号的状态。而在此之前和之后输入状态的变化对触发器的次态没有影响。为实现这一设想,人们相继研制成了各种边沿触发器电路。

这是边沿触发器的一种电路结构形式,在TTL电路中常用该形式。下面给出维持——阻塞式边沿D触发器的逻辑图和逻辑符号。

维阻型触发器电路结构和逻辑符号

 该触发器由6个与非门构成,其中G1和G2组成基本RS触发器。分析工作原理:

 时,不论输入端D为何种状态,都会使  ,即触发器置0。

(3)触发器翻转后,在CP=1时输入信号被封锁。G3和G4打开后,他们的输出Q3 和Q4 的状态时互补的,即必定有一个是0,若Q3=0,则经G3输出至G5 输入的反馈线将G5封锁,即封锁了D通往基本RS触发器的路径;该反馈线起到了使触发器维持在0状态和阻止触发器变为1状态的作用,故该反馈线称为置0维持线,置1阻塞线。Q4=0 时,将G3和G6封锁,D端通往基本RS触发器的路径也被封锁。Q4输出至G6反馈线起到使触发器维持在1状态的作用,称作置1维持线;Q4输出至G3 输入的反馈线起到了阻止触发器置0的作用,称为置0阻塞线。因此该触发器称为维持-阻塞触发器。

2. 利用传输延迟时间的边沿触发器

利用传输延迟时间的边沿触发器

这个电路包含一个由与或非门G1和G2组成的基本RS触发器和两个输入控制门G3和G4。而且,门G3和G4传输延迟时间大于基本RS触发器的翻转时间。

Ⅰ.  时,门B、B’和G3、G4被CP的低电平封锁,而G3、G4的输出P、P’均为高电平,

门A、A’是打开的,所以基本RS触发器的状态通过A、A’得以保持。

Ⅱ.CP变为高电平以后,门B、B’首先解除封锁,基本RS触发器可以通过B、B’继续保持原

A、A’均不导通,对基本RS触发器的状态没有影响。

Ⅲ.当CP下降沿到达时,门B、B’立即封锁,但由于门G3、G4存在传输延迟时间,所以P、P’

的电平不会马上改变。因此,在瞬间出现A、B各有一个输入端为低电平的状态,使  ,

并经过门A’使  。由于G3的传输延迟时间足够长,可以保证在P点的低电平消失之前  的

低电平已反馈到了门A,所以在P点的低电平消失以后触发器获得的1状态仍将保持下去。

经过门G3、G4的传输延迟时间以后,P、P’都变为高电平,但对基本RS触发器状态并无影响。而CP的低电平已将门G3、G4封锁,J、K状态即使再发生变化也不会影响触发器的状态了。

3. 边沿触发器的特点

不论是维阻型D边沿触发器还是利用传输延迟时间的JK边沿触发器,它们共同的动作特点就是触发器的次态仅取决于CP信号的上升沿或下降沿到达时输入的逻辑状态,而在这之前或之后,输入信号的变化对触发器输出的状态没有影响。这一特点有效的提高了触发器的抗干扰能力,因而也提高了电路的工作可靠性。

同步D触发器74LS75组成的4位寄存器实验电路multisim源文件,multisim10及以上版本可以正常打开仿真,是教材上的电路,可以直接仿真,方便大家学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触发器工作原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