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群成员活跃数据中,能看到匿名发言的人吗?

越来越不好做了,涨粉艰难,阅读走低。

6月30日,上半年最后一天,我们推送的2017下半年十大趋势报告,击中很多者的痛点——步入“5+2”时代,即行业平均阅读率滑落至5%左右,打开率约2%。

都说“好内容自带”,然而,打开率的失守,意味着你苦心经营的公众号已与95%粉丝“失联”(沉睡)——自媒体一直想方设法追求涨粉,好不容易把粉丝吸引来,人家却懒得看你内容!

很可能,你涨粉的速度还赶不上失联的速度。

如果说内容上精耕细作是趋势,那么上要做的一个重点就是“促活”——怎么让95%沉默粉丝活跃起来?值得更多自媒体人用心思考、快速行动。

首先我们要强调一个思维误区。

作为衡量公众号运营的价值标准之一,时下无论是小编、创始人还是,谈及内容话题张口闭口都离不开粉丝数。

某某大号粉丝多少万,某某号又涨粉多少万……对粉丝数的过分追求和关注,常常迷惑了大家,从而忽视了数字背后的用户质量,即活跃粉丝数。

什么是活跃粉丝?说白了就是那些你的推送我不仅篇篇看,还忍不住要评论区唠叨几句,你哪天偷懒不更新,要来后台质问:咋回事儿?甚至你哪天写得不好,还要来吐槽两句。

其实,内容创业虽说披上“内容”的外衣,但始终脱离不了互联网产品的内核。前几天在《也谈公众号衰落》(点击阅读)中就提出:

你不能把文科生孤零零地投放在人群里,希望他靠一张嘴、一管笔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内容创作同样需要升级,尤其是在的领域内。需要理科生,尤其是技术人员的卷入,需要他们提供新的生产,需要他们提供新的创造方式。

同样的逻辑,除了内容思维,做好自媒体我们还需要善于“互联网内容产品思维”的人。

比如,有人总结互联网产品的商业价值取决于:用户数、用户质量、产品对用户的影响力,取决于这三要素的“短板”。

同样,即便你拥有上百万粉丝了,如果打开率跌至2%,意味着真实活跃粉丝数量可能仅有几万人,这可是一个巨大的泡沫,商业价值必将大打折扣。

何况多数自媒体的粉丝体量还远没到上百万。

不要再把粉丝当流量看了

在大学运营&课程总监庞小亮看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关系”下手。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再“把粉丝当流量看”了,比如:

提供可参与的活动,可以增强互动。

提供交流的,给他们参与新的的机会。

提供有价值的商品,让他们的工作/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或者便捷。

提供你个人的号,参与他们的讨论,让他们觉得你是个活生生的人。

如果把粉丝当成流量,那你和他们就是“弱关系”:你给他提供一些内容,他来这里瞄一眼,走了,这段关系也就结束了。

不想关系结束,那你要设立一个“强关系”,超越“我来看看”这种的关系。

提供独一无二的内容,当然是最重要的办法。但如果缺乏良好的运营,光靠内容输出就会“吃力不讨巧”。这次,我们抛开内容层面,单独说说“促活”的。

方法一、数据!数据!数据!要有强烈的数据意识

平日里和自媒体人接触多,谈个切身感受吧,多数内容或小编的数据意识并不强,甚至薄弱。

譬如说,运营里很重要的一点——分析:只有当你搞清楚用户到底“长啥样”,才知道去哪找他们,他们到底喜欢什么,什么样的内容能打动他们。

在对话或聊天中,很多新媒体从业者不能精准描述自己的用户画像。同样的问题,如果现在立刻问你,想想你能通过几个维度的数据说明白吗?

不过也有优质的运营小编,能一口报出精准数据:男女比例多少?地域分布如何?对用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阅读习惯……也会定期做抽样调查,有一定量化认识。

数据有多神奇和重要?举个简单例子,因为小编多数是女生,我们总习惯性认为内容创业领域女性比较多,比如不久前“中国微信500强”群里这段对话:

但实际上,从新榜后台数据来看,男性用户要略多女性,占据52%。

但这还是浅层的,在微信后台“图文分析”的“单篇图文”详细页面里,还有针对每篇文章的用户画像数据。

还有很多公众号,如新榜此前对话过的“bookface”,就已经把每篇文章背后的用户画像运用到中。

此外,数据意识贯穿公众号运营始终,除了每天发布条数、阅读、点赞、粉丝增减,还有单篇图文的阅读来源分析、二次传播效果、阅读原文、文内视频的浏览进度……

总之,后台不同维度的数据,常常隐藏着用户的整体反馈情况。无论是用户分析、图文分析、流量分析、菜单分析、活动分析……都离不开运营者的数据意识。

千万不要简单地认为,躺在后台的数据只是月底领导考核时候才用的

方法二、做不好,还谈什么内容创业?

自媒体人常说,要一手抓内容一手抓。

谈到社群,我们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手机里那些密密麻麻的早已调为“消息免打扰”模式的微信群。

虽说组建社群是“促活”最便捷的方式,但如果没想清楚“下意识拉个群”则是最愚蠢的做法。

本质上社群的定位要清晰:这个群是做什么的?解决什么问题?对群友有什么价值?

很多公众号如“”“”不仅建立起自己的社群体系,还配备有专门的社群运营和维护团队。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社群运营道理也是一样,讲究个“棋逢对手、势均力敌”,比如新榜旗下的社群体系,根据新榜指数、地域、功能、主题和需求建立起五十多个不同社群,这其中还不包括那些功能更细化的小社群。

新榜旗下新媒体社群矩阵(部分)

有很多社群是通过微信群或者QQ群来管理。

“十点读书”创始人林少此前告诉新榜,他们在30个城市建立了线上线下的“十点读书会”,每个城市有数个微信群,会员可以在群里交流,也可以相约在线下书店、咖啡馆等地方聚会交流。

“十点读书”有清晰的入会制、群规以及淘汰制,这样可以保持读书会的活跃度。

晋商行联合创始人赵俊琦曾说过,社群最高意义上是自管理,群主只是一个象征和维持纪律的角色,让群成员自发地交流,群主做好引导,一个社群就是一个生态,留活是不断迭代的过程。

在榜哥榜妹和很多优质社群运营者的交流中,他们都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有意识地培养群内的活跃分子和意见领袖十分重要,他们可以大大提升群的活跃度。

方法三、回复好每个评论,是促进粉丝活跃度的好手段

概括起来即“评论促活”。

平心而论,能“排除万难”来文末评论的粉丝,那可都是真真正正的“活”粉啊!一句话,对于评论要创造条件坚持快速回应

除了快速精选留言,那些不适合精选的评论以及后台留言,也要适当给予回复。

试想,站在用户角度,如果满怀热情地写了几句评论,却像石沉大海一样死寂;和写完评论立即回应,两种将截然不同。

更何况评论精选和回复是会在用户的微信对话框提醒的,这样直接互动建立起的“连接关系”,体验上远远强于推送后的小红点提示。

其次,有趣有个性的评论回复也是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记得九字用了三个编辑的“新华社”吗?(点击阅读)正是小编在文末评论的俏皮回复,不仅让这家央媒公众号备受瞩目,还涨了不少粉丝。

甚至,有业内人士传出,看到这样网感极佳的评论,某大型互联网集团亦欲重金挖走这位央媒小编。我们不禁感慨,评论的传播力量竟能如此巨大。

公众号“bookface”的创始人吴蔚谈及一个概念:一篇内容,是作者和用户共同完成的作品。说的就是要注重引导用户评论,并做好回复。

作为内容,一篇文章自完成排版推送后,便已完成。但作为互联网产品,一篇推送发布后,这个“内容产品”最多完成了三分之二,后续传播中的评论,至少占据三分之一。

谈起这个,不得不说到“怼天怼地怼粉丝”的和菜头,很多人除了爱看公众号“槽边往事”的内容,还热衷于看这位“暴脾气”怎么回复评论,比如这篇《也谈公众号的衰落》的文末:

当然了,没事你可千万别学人家这么回复。

本文经授权 由青瓜传媒发布,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47398.html

如对文章、图片、字体等版权有疑问,请 。

二、昆明医科大学第八届大学生科技节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介
三、昆明医科大学第八届大学生科技节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织机构
四、昆明医科大学第八届大学生科技节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实施方案
五、关于昆明医科大学第八届大学生科技节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补充通知
六、昆明医科大学第八届大学生科技节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日程安排
七、昆明医科大学第八届大学生科技节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流程
八、昆明医科大学第八届大学生科技节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九、昆明医科大学第八届大学生科技节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
附录一、昆明医科大学第八届大学生科技节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考题目
附录二、昆明医科大学第八届大学生科技节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格式要求
附录三、昆明医科大学第八届大学生科技节暨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说明
附录四、昆明医科大学第八届大学生科技节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
。“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另一个则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自 1989 年举办首届竞赛以来,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要求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历经十六届,“挑战杯”已经形成了国家、省、高校三级赛制, 广大高校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拓展工作载体,把创新教育纳入教育规划,“挑战杯”竞赛已经成为吸引广大高校学生共同参与的科技盛会,促进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摇 篮,引导高校学生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渠道,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的实践课堂,展示全体中华学子创新风采的亮丽舞台。
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不仅仅是一次对自己的锻炼,也是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一次回应,还是青年大学生投身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的生动实践!

二、昆明医科大学大学生科技节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昆明医科大学大学生科技节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是第八届,其主要宗旨为增强我校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科学精神和意志品质,提高我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正式注册的昆明医科大学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专科生、本科生和硕博研究生,均有资格参赛;凡获得昆明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研究生创新计划研究项目”立项在研或结项两年内的学生必须参赛。
参赛作品包括课外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参赛者首先将参赛作品上交到各个学院,由学院进行初赛并选出优秀作品参加全校的复赛和决赛,由“昆明医科大学大学生科技节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织委员会”评出奖次并给予奖励。获奖的优秀项目可优先推荐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校级比赛结束后,学校将推荐优胜作品参加省赛,如果能在省赛中脱颖而出,将有机会参加“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科技学术作品竞赛。对代表学校参加云南省和全国竞赛并获得奖项的项目团队成员和指导教师,按照《昆明医科大学教育教学工作成果奖励办法(试行)》规定给予相应奖励。

成立昆明医科大学第八届科技节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组委会”),负责此次活动的组织、领导、协调及宣传等工作。
任:李 徐绍琼
员: 于 李国琼 邵维庆 杨国华
办公室主任:杨国华(兼)
办公室副主任:皮筱娟 张培楠(兼)

为进一步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创新和学术研讨氛围, 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增强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科学精神和意志品质,不断提升我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促进科学技术人才及成果的涌现,为第十一届云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节和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遴选优秀参赛作品,在全省竞赛中体现昆明医科大学的学术水平、科学态度和青春风采。

崇尚科学求真知 锐意创新迎挑战

(一)课外科技作品竞赛
组织各学院本专科、硕博士研究生参加大学生科技 节,集中展示青年学生课外学术研究成果和科技研发水 平;挑选出优秀学生作品代表学校参加全省第十一届云南省大中专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节。竞赛作品分为三类:
/#/) 进行报名,具体流程见附件 8,各学院参赛团队第二课堂创新创业学分认定以系统实际报名情况为准。
(2)各学院(单位)要在精心组织初赛的基础上认真遴选、推荐优秀作品参加校级竞赛。于 4 月 2 日前按照要求将推荐作品申报书(附件 2)及学术论文或社会实践报告或科技发明制作文字说明、《昆明医科大学第八届大学生科技节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信息汇总表》
(附件 3)报送组委会,电子版发至校团委 OA,纸质版一式5 份报送学生会堂408 团委办公室,逾期视为自动放弃。各学院报送校赛项目数要求如下:
硕博组作品: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
床医学院、临床肿瘤学院各上报 3 件作品,口腔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法医学院、药学院各上报 2 件作品,研究生院组织推荐非直属培养单位上报 3 件作品,鼓励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报送作品(各单位上报作品中博士作品不得超过 1 件)。
本专科组作品: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各上报 4 件作品,口腔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法医学院、药学院、人文学院、护理学院上报作品各 上报 3 件作品,校团委直推作品 4 件。
/#/)进行报名, 各学院组织对本学院学生作品进行初评。
4、复赛、决赛暨公开答辩
如果你的作品通过了初评,那么就将参加全校的复评,组委会办公室将聘请专家进行复评。复评结束后,组委会办公室将按照复评成绩进行排序,组织成绩优异的作品将进行决赛答辩。
5、评奖及报送全国“挑战杯”竞赛
对于进入复评的作品,组委会办公室按成绩设置奖项,进入决赛并且决赛表现突出者将聘请专家进行全面指导,遴选优秀作品参加省赛 ,通过省赛评审的优秀作品将有机会参加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对于组织开展“昆明医科大学第八届大学生科技节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成绩显著的单位,均予以表彰和奖励。

昆明医科大学第八届大学生科技节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

第一条 昆明医科大学大学生科技节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
第二条 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第三条 竞赛的目的:引导和激励我校青年实事求是、刻苦专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青年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 高,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潜力、有作为的优秀人才。
第四条 竞赛的基本方式:本、专科生,硕博士研究生可申报所有类别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五条 竞赛设组织委员会,统一领导和协调开展各项工作,对评审委员会提交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裁决。具体工作和系列活动由组委会办公室负责指导和组织。

这是一个让您挥洒青春的舞台,是一个见证您辉煌的舞台,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舞台,您准备好了吗?

昆明医科大学第八届大学生科技节暨大学生科技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实施方案

昆明医科大学第八届大学生科技节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让群活跃起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