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厌学怎么办?

编者按:本文作者是位70后妈妈,有两个儿子,大宝今年上初一,小宝今年才1岁多,这位妈妈的大宝在今年疫情在家休息时候迷上了网络游戏,多次劝说无效,她毅然断了家中的网络,砸了孩子玩游戏的电脑。

今年5月份疫情过后,六年级下学期开学后,孩子就开始有厌学情绪了,中途总是不断寻找各种借口不上学了。今年9月份孩子上了初一后,仅上了三天课就彻底不去上学了。

从儿子开始辍学的第一天开始,我就仿佛觉得天塌了一样。我内心无法接受他这么小就不上学呆在家中,反锁房门,不按时吃饭和休息,整日疯狂地玩游戏。

我的心里无比焦虑,在他不上学的两周里,我瘦了整整12斤,头发一把一把地掉,整夜睡不着,吃不下饭。

通过参加相关网上家庭教育课程的学习,我也知道自己不应该焦虑,要接纳孩子,理解孩子。但是我越学习,越反省,就会越焦虑,我内心很想得到一个标准答案告诉我怎么做才能让他复学。

在孩子不上学的这段日子里,我觉得天空都是灰蒙蒙的,感觉自己整个人生已经崩溃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看到了好奇对话技术相关文章,当时的感觉就如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进黑暗的小屋。

于是,我主动联系上了教练,跟随教练开始自我觉察与自我疗愈,勇敢地内观自己,主动不断检讨忏悔,对自己过往的成长经历进行回溯:

我出生于一个极其普通又传统的家庭,父亲骨子里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是比较严重的,但是对童年的我还是有慈爱的。

母亲性格虽然倔强,却面对生活的艰难总是可以忍辱负重。同时母亲对于父亲的强势,她经常有不满,但最终还是很忍耐。

我自小被父亲影响较多,性格方面争强好胜,有点爱面子,很多时候不太会顾及别人的感受。

我自记事起就有种认知:我认为父母爱弟弟远胜于爱我,我从小就感觉到不公平、孤单委屈。正是因为这样的认知,让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都是一意孤行、自我为中心。

我在工作上同样是争强好胜,我这样的性格同样也投射到我自己的家庭生活中,很多时候情绪极不稳定,遇到一点事情就开始生气,然后我就会不自主地语速加快、声音拔高。

感谢过往家人给予了我极大的包容与理解,但我却一直没有恍然醒悟,直到孩子出现了厌学问题。

首先,长大成家的我和父母的关系一直很平淡。但是我第一次怀孕后,父母就主动搬过来照顾我,大宝出生后,也是父母一手操办,从不需要我和老公任何操心。

孩子虽然在我身边成长,但是我与孩子的主动连接次数寥寥可数。我主要精力都放在自己的事业上,事业上的进步也很大,在别人眼中我是个很完美的女性。

随着孩子的长大,就开始慢慢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但是我对孩子犹如“直升机妈妈”,恨不得在他出现任何问题之前就扫除所有障碍、快速解决所有问题,为孩子尽可能提前铺就一条通畅无比的人生康庄大道!

所以当孩子不按我的标准与期待去做的时候,我是很没安全感,生怕他会犯错,走弯路。于是我就经常生气,然后就会情绪失控,孩子也跟着惴惴不安、小心翼翼。

当我的父母和爱人指出来的时候,我就觉得他们不理解我,他们只知道否定我,从没在自己身上找问题的根源。

我在单位上也是如此,当同事、领导对我的意见、安排或决策提出异议时,我即使表面和颜悦色,其实内心是紧张和不安的,生怕得不到别人的认同。

用教练的话来讲就是:我的自卑、不自信深入骨髓却从不自知!

于是,当别人没法满足我的期待、标准时候,我就会觉得别人就是在跟我抬杠,特别是自己的亲人。

面对儿子的言行,我总是看不顺眼,认为儿子总是喜欢与我抬杠,现在我才发现:

自己一直是以付出之名去绑架儿子,期待儿子能满足我的要求,用爱的借口去控制他,期待儿子言行能严格按照我的标准。

过往的我对孩子有很深的执念:因为妈妈是爱你的,所以你不能对我无礼,不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回溯我自己的过往,在很小有记忆开始,我与我父亲的关系就是如此。

我父亲来自于贫困山村,早年独自一人外出读书后背井离乡到我母亲的城镇工作、定居,身边没有他那边的亲人,朋友也很少。

我想这个可能也是父亲一直以来性格内向、寡言少语的原因吧。小的时候,我稍有不满足,我就冷落父亲,对他不理不睬。然后,父亲会以近似讨好的形式与我和解。所以我一直很依赖父亲,总认为只有他对我最好。

成家后的我对丈夫的方式竟然也是如此:我和他吵架了,深夜他就黑暗中摸摸我的脸,怕我独自落泪。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没有这样了,我就觉得他对我的爱少了。

我从怀孕到大宝7岁时都和父母住在一起,父母仍然对我做了一切他们能做到的。父亲身体不好,我也对他尽心尽力。

2016年,我从美国回来,我弟弟的孩子出生了,父亲非常想与自己的孙子住一起,就不愿意和我们住了,当时我就很生气,我觉得我这辈子一直把父亲当自己的命,我对他这么好,他怎么有了孙子就完全不要我了呢?

于是,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和父亲几乎没有来往,没有问候,甚至对我弟弟也有怨恨……

直到现在我跟随教练开始做自我疗愈时,我才猛然惊醒:原来我自己一直在用所谓的爱控制我身边的亲人,我内心中一直有个声音—我这么爱你,你怎么能不按我的想法做?

犹如抽丝剥茧般,我每日勇敢地剖析自己,才发现原来的自己竟然是如此可怕!

自己其实一直很自私!很冷漠!不懂得感恩父母!

我这些日子经常自我问心:我怎么了?我怎么是如此的一个人?我不接纳这样的一个自己,于是我陷入深深地难过中,我在反省忏悔中不断在落泪,直至撕心裂肺大声哭出来。

我重新反思了自己与孩子的过往:自己曾经说要对儿子全部接纳、理解其实都是有目的,有功利性的!

我还是在想他满足我的要求与期待,让孩子亏欠我,以达到我控制他的目的。过往的我真的就如儿子对我说的:你很假,很虚伪!

在教练的指导下,我不间断地练习身体正念与5A自我对话,开始学会不评判、不当真、不抗拒,慢慢尝试去接纳自己,勇敢与父母和解,真实地对他们说出爱的语言。

当我开始踏上真正接纳自己之路,不再对自己与他人苛刻,我突然发现与儿子的相处,不再像过往带目的和功利性而让自己说话小心翼翼、迁就、讨好,不再压抑自己内心中的真实感受,不再像过往一样对自己的生气和不满不敢对孩子表达。

我现在终于明白了教练所说的:父母与孩子的相处不仅要有彼此的界限,更要做到长幼有序!这样儿子才能真正有他自己的价值感和安全感!

当我慢慢去做了,虽然很多细节方面,我现在做的还是不够到位,但是我的焦虑大大减轻了,虽然自己的焦虑担忧还是有反复,毕竟为了儿子搬到现在的学区房,学校就在一墙之隔,每天听着学校的广播与学生们打球的欢呼声,自己内心还是不由得揪心。

现在的学区房距离自己上班的地方更远了,每天耗在路上的时间就多了一小时,而儿子还是不上学,天天打游戏,我有时想到这些,还是会焦虑、担忧……

每当我内在情绪上有波动,幸好教练能及时与我沟通,通过教练每次耐心的层层剖析指导,我开始觉察到了自己隐藏在深处潜意识中的各种信念。

孩子之所以变成现在沉迷游戏、厌学在家,其实是因为我在儿子的成长中缺位了,我潜意识里希望儿子离不开我。再者我自己成长中处处受母亲的管制,长大后受观念的限制,不能活出来,做我自己!

于是潜意识里,正如教练说的:我其实是欣赏儿子他能自由做他自己的这种状态。觉察到这些后,我更加着重活在当下,接纳自己,成长自己!

随着自己的成长,儿子和我的亲子关系逐步缓解,原来反锁房门呆在房间玩游戏的时间慢慢减少了,偶尔他也会帮我做点家务事,晚上到了时间,他也会自动下线,关掉电脑。

当我一次次觉知到自己隐藏在潜意识中的信念后,我就自然『转心转念转命运』了,就如黎明前黑夜与白天交替,其实无须改变自己,如如不动,随心而动!相信我成长了,儿子就重回天然成长轨道,未来的他自然会越来越好!

对于一个家庭来讲,家长是树根,孩子是花朵,如果花朵有问题,多半是树根也有问题。

家长们常常“看到”的孩子的问题,其实是他自己的问题在孩子身上的“开花”。家长意味着“头脑”,孩子代表着“心”。

当生命的存在看似出现问题时,那是“头脑”出了问题。也就是说孩子厌学、叛逆、沉迷游戏等问题,其实唯一彻底解决的途径在于家长成长过程中的不断自我觉醒!

我们看到很多家长把孩子变成他们自己“内在安全”、“感受到被爱”的要挟物。当一个小孩是父母眼中的“人质”时,那么这个孩子能否感受到真正的亲子教育吗?

当孩子变成了整个社会或家庭的内在恐惧之河上的波涛,他自然无法获得那生命中真正需要的。

当你因为恐惧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担忧、焦虑时,他也能感受到恐惧,即使他很小;当你放松或自信,他也能感受到。

孩子本身就是一个内心敏感的接收器,他在真实反映你内心中的各种信念与情绪。

一个好的家长,应把教育的重心由“教育孩子”放到“教育自心”上来!

孩子的问题其实不用急着解决,无须到处寻觅答案,更多的是你要明白孩子问题此刻存在的意义!它其实是向你自己的内在显示着:

“看,这个问题难不住我!”

“什么也不能带给我问题或烦恼!”

在这里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句话,我稍微修改一下:

所谓的亲子关系只能确定是一种血缘关系,它的主要成分不一定就是爱,如果你想爱孩子,请先学会爱自己!

今生要认清自己、接纳自己才真的是人世间最深的修行!

如果你有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叛逆、早恋、厌学、玩手机……),或者想学习更多教育孩子的方法、亲子沟通技巧你可以通过微信联系壹心大哥,免费帮你分析孩子教育问题。

初三孩子厌学怎么办?尤其是即将面临中考,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肯上学,这一直是令父母头痛,甚至让整个家庭混乱的问题。

当孩子出现厌学端倪时,家长就应给予重视,及早积极地解决。

孩子厌学情况非常严重时,进行专业的青少年心理咨询更是刻不容缓了。

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咨询师

(PS:本案例已征得当事人书面授权同意,其个人信息已作技术处理)

第一次见到琳琳是一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她14岁,刚上初三,因厌学问题被妈妈带过来咨询。

在新学期开始后的十一假期,我见到琳琳,满脸愁容,在妈妈的旁边,显得很沉默。

妈妈一见我就焦虑地说,孩子刚上初三,本来是要冲刺的一年,老师却反馈孩子状态不对,发现孩子变得不爱学习了,经常呆坐几个小时都没有做完作业,老师讲了什么都忘记了,也不愿意跟父母交流。

最近一周,说身体很不舒服,头痛头晕、胃难受和胸闷,不肯去上学,可带去医院检查又没有病症,医生建议通过心理咨询来处理。

在妈妈跟我沟通时,琳琳拿出手机低头刷起来,妈妈立马轻声制止她,她好像没听到一样。妈妈就跟我抱怨:“这孩子真没礼貌,讲她也不听”。

我观察着这对母女的互动,继续将心理咨询的专业设置告知她们。

介绍完毕,我征求她们的意见哪位先开始谈,妈妈迫不及待想说,女儿把手机收起来,看了我一眼。我又重新对琳琳强调一下保密设置,并告诉她如果她想先与我沟通也是可以的,妈妈可以先到外面休息一下。

她点了下头,我尊重了她的意愿,于是将妈妈先请出咨询室。


妈妈出去后,琳琳开始忧伤地讲起自己的故事:她是家中的独女,父母要求比较高,希望自己考上重点大学。

妈妈是一个容易焦虑的人,经常唠叨、督促自己要好好学习,她对丈夫亦如此,爸爸为了逃避妈妈的喋喋不休,经常在外面躲着少回家。即使自己考了班上第一名,父母也从来不会肯定、鼓励自己,爸爸从不管学习,妈妈则是时时强调“危机意识”——不能骄傲、不进则退,要时刻比别人更努力来保持优秀。

感觉自己犹如西西弗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每天都要很吃力地把学习那块大石头推向山顶,一有懈怠石头就会滑落山底,自己还得从头再来。

小学时学习成绩很好,但慢慢感觉自己跟不上了,尤其是上了初中。越赶不上,越被妈妈唠叨、批评、督促,现在爸爸也加入了妈妈的阵营。

妈妈很不满意琳琳的成绩,为了在初三备考的这一年能够大大提升,在暑假里,妈妈帮琳琳报了一个精英强化辅导班,每天从早到晚高强度的学习、预习、复习,一整天下来脑袋是晕的,压力很大,晚上睡不好,白天没精神,身体出现了失眠、头痛、消瘦的现象。

暑假班结束后,新学期就开始了,琳琳发现自己无法正常学习了,想看书、想听课,但看不进、听不进,感觉脑子如同浆糊一样转不动,晚上常常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哭,不愿意跟同学说话,没有能说真心话的朋友。

她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变成这样,自己原本是一个很爱学习的女孩,而如今,面对妈妈的要求,琳琳觉得很压抑和无力,内心很崩溃,身体变得虚弱。

琳琳的成长经历及父母的教育方式,使她在学业上面临巨大的压力,而假期的精英班导致了她最后的心理防线完全崩塌。

在琳琳的潜意识深处,学习跟痛苦、压抑、无助、沮丧等感受画上了等号,但凡触及与学习有关的事物和情景,比如看书、上课、做作业,便本能地陷入这些负性情绪的包围中。

她被这些情绪浓浓地包裹着,难以找到出口,并出现抑郁早期症状。

因此,根据琳琳的现况,咨询要分为三步走,逐步攻破:

①:处理和转化琳琳内心压抑的情绪,改善她的抑郁状态。

②:进行亲子关系的辅导,改善家庭的氛围,成为可滋养的能量来帮助她走出抑郁。

③:帮助琳琳重塑学习的价值,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经过谈话治疗后,我和琳琳初步建立了信任关系。其后通过在咨询室内创造一种“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

我鼓励她表达内心的想法——她的压抑更多来自对父母的愤怒,这些愤怒她无法在现实中跟父母去表达,一直强压在自己的内心,但愤怒并不会因压制而消失,它如同火焰,越积越旺,憋得她快要崩溃,而压抑的同时,她也会责备自己不够好、无能,难以达到妈妈的期盼。


我采用完型疗法的空椅子技术,帮助她通过意象对话的方式与“父母”对话,大声喊出内心的感受。

刚开始她不敢大声说,只是小声说了句“我很难受”。我鼓励她继续、大声点儿,她慢慢放开自己,“我都被你们逼得无路可走了,我都要崩溃了”、“你们就知道学习学习,根本就不关心我”、“我生病了,你们从来都不问我感受,就知道催学习学习”……

释放后,我引导她说出自己希望父母如何对待自己,“我希望妈妈能少说几句,我已经长大了,晓得该做什么”、“我希望爸爸能多与妈妈说话,这样妈妈就不用老是盯着我了”……我让她想象一下父母听到她这些话,父母会怎样回应。

当她站在父母的角度去回应时,她慢慢能理解父母了,也能感受到父母的不易和对她的爱。

有一次,当她表达了对妈妈的希望后,“妈妈”说,“我希望自己少说,少操心,可是我控制不住,忍不住。我太孤独了,你爸爸不愿意跟我说话,我也没有朋友,你是我的女儿,我不跟你说,我跟谁说啊”,她边说边流泪。

我引导她把这份理解升华为内心的力量,最后,她跟“妈妈”说道:

“妈妈,我能理解你的孤独和寂寞,但你的情绪让我喘不过气来了。你是独立的个体,你有你的人生,你要为你的人生负责,你可以与爸爸好好说话、好好相处,你也可以去找朋友啊,没有朋友那就从现在开始去交往吧。这样我轻松一些,我才能够做好自己,希望妈妈能够信任我,尊重我。”

每次咨询后,她感到自己轻松了许多,西西弗斯的石头越来越轻了,对自己、对父母、对父母间的关系都多了一些理解。

这样一次次处理完之后,琳琳的身体不适已经渐渐消失,并可以回学校上课了。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会在咨询室看到来访者家庭系统存在的问题,建议家长参与咨询,形成疗愈联盟,这样孩子不仅能在咨询室内感受到“安全岛”,获得内在力量的成长,离开咨询室、回到家庭中也能获得“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从中得到滋养的力量。

许多父母经过咨询、指导后能够调整自己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并适度改善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升亲子关系及自己的生活质量。

琳琳妈妈本意是希望孩子爱学习,快乐学习,但因自己与丈夫关系不良,夫妻缺乏情感沟通,于是孩子出生后她便把自己几乎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盯着孩子的成长,逼着孩子优秀,反而让孩子感到被控制、被强迫,感到压抑,对学习产生厌倦。

经过探讨,琳琳妈妈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法不但没有达到效果,还让孩子走向厌学和抑郁的边缘,她下决心要改变自己,于是,我与之约定在咨询期间不再贬低、批评、指责孩子,感到孤独、焦虑的时候,及时将注意力转移到工作和家务上,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情绪平和后再与丈夫、女儿沟通交流,交流时要学会理解和鼓励、少说多听,扭转之前的沟通模式。几次咨询后妈妈有了很大变化,从开始的孩子说一句她说十句,到孩子说五句她说五句,及最后能安静的听孩子说话,让琳琳很欣喜,母女之间的关系变得温情多了,她也开始敢于向妈妈表达了。

琳琳向我反馈,有一次她看到妈妈又想唠叨了,但想起老师的交代只好憋了回去,当时妈妈的模样可爱极了。

当琳琳的抑郁情绪缓解后,我们针对她的学习问题进行了正面的讨论。

受“学习无用论”的影响,她也觉得学习并没有太大的用途,学习更像例行公事。我们讨论了她的兴趣爱好、未来的梦想和想成为怎样的人。

她表示自己对未来并没有太多的期盼,因为父母已经帮自己规划好了——好好学习,上大学,找工作,好好工作;找不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不知道自己现在是怎样的人,更不知道自己未来会是怎样的人。

我相信这是她内心真实的感受,但也知道她内心隐藏着更有动力的希望和力量。

在详细讨论了“我是谁?”之后,她对自己的认识更清晰了,对现在的自己、过去的自己、未来的自己有了更多的了解 (此环节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几次进行,不断深入、巩固)。

终于,袒露自己其实很崇拜村上春树那样的作家,也曾梦想当作家,但觉得不现实,且自己写作水平也还不够好。

我们一起发掘她的优点与特长,探讨怎样才能与偶像靠近,达到那样的文字功底、文学基础、情感体验,将目标细化,具体到每一个阶段自己能够做些什么。

经过探讨,她开始赋予学习新的意义——为成为一个好的作家打基础,磨炼自己的才能,增加自己的阅历和体验。

在是否还上辅导班的问题上,琳琳表达了她的不愿意。妈妈从心底是希望孩子在节假日能继续上,因此存在着冲突。

我与妈妈总结了孩子的状况,妈妈也看到了对孩子的尊重和信任更能让孩子日渐恢复学习动力。

于是,在引导下,妈妈与孩子达成一致:孩子恢复良好状态来学习课堂上的知识为首要,在此情况下,由孩子根据学习的进度来决定是否参加辅导班。

多年来从各种青少年心理咨询个案中可以发现,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内心是很单纯的,如果不被外界所影响和扭曲,他们学习的能力和探索的兴趣是完好的。

而青春期的孩子体验着“成为大人”的过渡阶段,更想要的是父母的尊重和信任,从父母那里夺回自由选择的权利。否则,学习兴趣就被扭曲了。

在学习兴趣完好的情况下,孩子遇到挑战和困难会自己思考、克服和解决;若孩子对学习生厌,不愿意上学,父母再大的责备或苦口婆心去劝,孩子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难以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与其这样,父母不如适度给孩子决定权,让她自己思考及选择,并学会对自己的决定负责。

妈妈后来反馈,她的改变,有了意外的收获——孩子的爸爸回家变多了,愿意给家庭更多的陪伴。孩子的学习态度也越来越积极,虽然没有参加辅导班,但她主动的购买了一些辅导书籍去学习,成绩也在稳步的上升。

如今琳琳已是一所重点高中高二学生,她如愿以偿分到了文科班,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步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教育孩子不得法,是否经常让您苦恼“上火”?拿起电话拨打吧,本报联手光明中学和长圳学校推出《家校心桥》栏目,将为您提供“私人定制”服务。

家教故事:一位妈妈抱怨说:儿子原本很听话,但是上了初中后,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父母跟他说什么,他都要顶撞,有时候干脆不搭理,性情大变,整天都没精打采的,也不学习了。家长各种威逼利诱,一点效果都没有。

富伟老师观点: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十分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大而厌学的情况。那么初中生厌学,家长应该怎么引导呢?

首先要理清楚初中生厌学的原因:1.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可能会有叛逆的心理,不想学习。2.如果家长和老师关心和教导孩子的方式不正确,也很容易促进初中生厌学的情绪的产生。老师的严厉批评、家长的指责、学习压力的逼迫,这些都可能会造成初中生讨厌学习。3.造成孩子厌学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自制能力弱,抗诱惑能力差,都说贪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作为家长要保证好学习和玩的这个度。4.家庭环境也是影响孩子学习的一个因素,家长管教方式的不合理,结果就是治标不治本。尤其是给孩子灌输攀比的思想,对其心理健康发展百害而无一利!5.多关注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学校的环境也会对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造成影响。如果老师对孩子采取“期望值过高”或者“任由其破罐破摔地发展”两种极端的态度,会令学生望风而逃,因而厌学。

1.理解和包容孩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往往在换位思考后,很多事情都能想通,所以与初中生进行沟通,相处时,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包容对方,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够听到孩子的心声。

2.尊重孩子,上了初中很多孩子都希望有自己的隐私,希望自己被尊重,希望自身独立,这个时候家长能够对孩子多一些尊重和理解。

3.重视家校合作,家长与班主任之间一定要多沟通、多交流,家校共同努力,想办法帮助孩子平稳度过初中的危险期。

4.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较,别人家的孩子一直是中国父母们的口头禅,但是事实上,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独特的优点和长处,家长们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家孩子的长处来比较。作为父母,一定要承认差距和差异,不要求统一。不要总拿着自己的孩子与某些特别优秀的孩子进行对比。

5.重视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想法,积极引导;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重视情感陪伴。

总之在这个阶段家长和孩子还是要多交流和沟通,及时关注孩子的想法,对孩子进行引导,让孩子健康成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4岁初中生厌学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