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这是什么地方?

上期,民政君为各位小伙伴

各县(市、区)这些地名的由来,

那你知道“鼎湖”得名的原因么?

你知道沙浦、同古、罗隐……

地名不仅仅是简单的符号

它饱含文化,浓缩了地理、人物、传说等故事!

揭秘鼎湖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肇庆市新设2个区(端州区、鼎湖区)

广东四大名山之一的鼎湖山脚下

那么,鼎湖山又因何得名呢?

据《肇庆市鼎湖区志》载,广东通志称“顶湖”,旧志记载“上有湖,四时不竭”,庆云寺记“绝顶有湖”,因名为“顶湖山”。

后传说黄帝曾在此铸鼎并乘龙飞升,又因“顶”、“鼎”同音,明正统五至八年(1440年至1443年)高要县令黎近作《鼎湖樵唱》把“顶湖”写作“鼎湖”,陈白沙也有“篙师欲进鼎湖船”诗句,之后渐称“鼎湖山”。

另一说是湖四周山峰形状如倒放大鼎的足,故称鼎湖山。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今鼎湖区为高要县辖地。

1950年9月,为高要县第四区和肇庆镇双东乡小部分(即前文明堡)。

1953年5月,为高要县第八、九区。此后辖区多有调整。

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从高要县析地设鼎湖区,为肇庆市(地级)辖县级区。

1988年3月,肇庆市鼎湖区正式挂牌成立。

快看看你家地名是源于什么?

迪村在鼎湖山下,据说鼎湖山为佛教第十七福地,“迪”有至、到的意思,明至清初先后有吴姓、成姓、李姓人迁居至此,取“已到福地”之意,命其村名为“迪村”。

在今坑口南面。西江堤围侧有一涌,名罗隐涌,涌边有一村,名罗隐村。传说古代有一个“济公式”的人物罗隐,生于宁塘水口,后人便以人名作地名,称他住的村子叫“罗隐村”,宁塘水也改称“罗隐涌”。

简称蕉园村,明洪武五年(1372年),端州明直里人梁宗道携妻儿到此居住,后子孙繁衍,为溯宗源,取宗道之父(梁迪)名为村名,称上迪村,后由于村民在村前屋后广种蕉树,改称“大蕉园村”。

清咸丰四年(1854年)前已建村,因村中居民有苏、冯、谭多姓,以苏姓居民为最多,故名“苏村”。

宋至道二年(996年),修筑羚羊峡下最早的堤围——榄江堤,使区域内成为鱼米之乡和商旅往来之地,因“地广物阜、财利亨通”之意而取名“广利”。

宋末元初苏姓人来定居,命村名“长利村”,取寓“长久吉利”之意。

原名东洲沙,在西江广利段河漕中。传说包公任满离肇,船出羚羊峡口,包公抛掉下属代收乡绅所赠的端砚,化为沙洲,故名为“砚洲岛”。砚洲岛下游另有一岛,传说是包砚黄布所化,故名为“黄布沙岛”。

清道光十年建村。因地临江边,站在屋顶即可全览西江,故名“览水”,后取“览、榄”同音,改称“榄水”。

据村内陈姓族谱载:因村南有河,河中有岗,岗有一高大榄树,是风水树,故命村名为“榄冈”。

宋末元初建村,原名许湾心,有梁、黄、薛、甘等姓居民。据说村前原有一小水塘,形似口,梁姓第五代孙梁庆远把村名改称“塘口村”。

镇名,原为广利镇九坑片辖区。境内原有凤凰圩,因1958年建九坑河水库而被淹没。1992年从广利镇析出建置,以“凤凰”名镇,一为纪念凤凰圩,二是希望当地社会经济如凤凰腾飞。

位于鼎湖山东侧,凤凰镇境内。传说鼎湖山上老龙潭龙王的九位龙子,为了给延误了回天庭的观音娘娘找藉口而作法下雨,水满九条坑,坑水积集成为一大湖,因名“九龙湖”。

村东有山形似铜鼓而命村名,后简写为“同古”。

旧称良口,壮语“良”指平地,“口”指一角,“良口”即村落建于平地之一隅,后改叫“良田口”又简为“良田”。

地处凤凰镇东北,清乾隆中期客家人在此建村,初名“蓝湖”,以盛产蓝靛而得名。后因“蓝”与“南”土音相近,当地村落称“寮”,故改称“南寮”。

位于沙浦镇西南。据南北朝时南齐祖冲之《述异记》载:信安郡石室中,晋时樵者王质,逢二童子奕棋。与质一物,如枣核,食之不饥,置斧于座而观。童子曰:“汝斧柯烂矣。”后人于是把王质观棋之山称“烂柯山”或“腐柯山”。

地属西江下游冲积平原,临近西江。古时是一片水边沙草洼地,浦的意思就是水边地,居民便将其命名为“沙浦”。

南宋时建村,因村后烂柯山麓有桃花岩和桃山寺,春天桃花烂漫,溪水潺潺,故取名“桃溪”。

因村背靠山,昔时多种杨桃、青梅、仁面等果树,故名“杨梅”。

原名肇庆峡,峡北有羚羊山(曾称高峡山、龙门山、灵羊山)。1981年定名“羚羊山”。传说有一仙人,赶了6只羊去广州,路过此地,其中一只羊见此地风光秀美不愿离去,留下来后化成山,故名灵羊山。唐代,山南北皆为峡,合称“双洋峡”。南峡为“零洋峡”,“洋”与“羊”同音,改称“零羊峡”。唐宝历元年(825年)李绅《游石室记》写作“羚羊峡”,后世沿用。

镇名,原属永安镇辖区。1994年从永安析出建置。因新社区所在地旧名莲塘桃花心,取“莲”和“花”二字为镇名,寓美好之意。

传说为仙人铁拐李喝醉酒,他的葫芦被大风吹走后落在下莲塘迳囗,化为一座山,因名此山为“葫芦山”。

开村者宋代李朝来居此地,谦称“借”村,意即借别人的地方开村,因“借”字不雅,改作“蔗村”。

原土名白鹤洲。后堪舆大师赖布衣经过此地,察看风水,卜测未来,认定此地一定会人文兴盛。村民以为赖布衣卜测灵验,遂改村名为“布基”以纪念赖布衣,并取“奠定基础”之意。

该村始建于明代,居民以村庄所在地低洼,四周土丘、池塘分布如莲藕长于塘中,遂取村名为“莲塘”。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建村,初名旺财村,后因人丁繁衍,热闹嘈杂,改“财”为“曹”,“旺”则简写为“王”,是为“曹王”。

元末明初建村,原村名不详;因村中祠堂有对联:“庙貌东山古,家风吉水遗”,后取上下联尾字而得名。

清顺治七年(1650年),伦姓居民从新围迁来定居开村,壮语“罗”指山冲,“布”原作“”,指渡口,意即近山渡口附近村落。

相传清初有一次洪水泛滥,大批饥民流落于此,适逢一只粮船经过,船主将全船粮食分给灾民。此事传到朝庭,皇帝非常感动,传旨赐封粮船船主为“济民公”,分粮之地为“永安”,后来这里建起圩场,称“永安圩”。

地近西江北岸,背离江面,是为“背水”。清顺治年间形成的的贝水圩,圩市交易讲究货币财贝,“背”、“贝”同音,故渐称名为“贝水”。

此地原为河边小岛,常罹水患,居民以树枝为材料修堤拦水,水退后满地树杈,故取村名为“横杈”。此地又历为永安沙浦横渡渡口,“槎”“杈”同音,于是改作“横槎”。

宋咸淳年间建村时称“宝草”,后取“大片草泽上的村落”(“甫”的意思是大之意),而改村名为“甫草”。

元末明初吴姓居民从南海县水藤村来此建村时,因村坐落于山岗下,山上树木葱郁,望之蔚然如夏日高长的芃芃绿装,故命村名“夏岗”,后改夏江。

资料来源 鼎湖发布 市民政局基层科

导读:中国有5个地名,很多人都会念错,你知道是哪5个地方吗?

众所周知,中国的汉字是很博大精深的,有很多字体的形态都非常的复杂,而且有的字体还有多种读音,所以很多人都容易认错,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中国最容易读错的5个地名。


第1个就是坐落在安徽境内的一个县城----歙(shè)县,歙县又名歙州,在歙县境内最出名的旅游景区就是徽州古城,而且在2014年的时候,古徽州入选为国家的5A级旅游景区。而歙县的歙是一个多音字,它有两种读音,一个读歙(xī),一个读歙(shè),那么小伙伴们,当你看到这个地名的时候,你的第一印象会把它读成什么呢?


第2个就是黟(yī)县,黟县和歙县一样,都是坐落在安徽境内,而且也都是古徽州中的6县之一,黟县是因为位于黟山的南边得名,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黄山在以前的时候并非黄山,而是叫黟山,而黟的意思就是黑。


第3个也是也是坐落在安徽境内的----六(Lù)安,可能大部分人看到这个字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六(liù)吧,但是安徽境内的六(Lù)安,不念六(liù)安,而是念六(Lù)安。


第4个就是坐落在四川境内的----邛崃(qióng lái)市,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看到它的时候会吧它读成邛(gong),因为我们中国的很多人都有一个辨别汉字的传统习惯,那就是会根据字的形态来读,通俗的说也就是认字认一边。


第5个就是坐落在浙江境内的----丽(lí)水了,这个字跟美丽的丽(lì)一样,很多人习惯性的会读成丽(lì),但是它并不读丽(lì)水,而是读丽(lí)水。


中国这么多字,虽然相同,但是读音却各不相同,所以说如果不小心把它们读错了也不会有人笑话的,以后看好了再念,怎么样小伙伴们,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还知道我国哪些城市的名字容易读错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名是谁取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