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南考出省外的大学很难吗?要多少分?

2022年高考临近,最难考的也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重点,想要进入顶尖名校需要达到本省多少名呢?本期老师根据2021年各省投档数据,为大家带来各省最难考的十所大学2022、的,一起来看看吧。

理科收分最高、最难考的是:北京大学,2021最低投档分为675分、最低位次为64名;

文科收分最高、最难考的是:清华大学,2021最低投档分为666分、最低位次在10名以内。

下面是2021年山西录取分数线最高、最难考的十所大学排名榜单:

2021年收分最高、最难考的是: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这两所学校2021年最低投档分历史类在662分以上、物理类在683分以上,录取最低位次历史类在27名以内、物理类在178名以内。

除此之外,广东最难考的十所大学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等。具体分数线及位次情况如下:

收分最高、最难考的大学是:清华大学,2021最低投档分为理科为699分、文科为677分;录取最低位次理科为83名、文科在10名以内。也就是说河南文科考生只有排在全省前10名才有机会上清华大学,可见招生门槛是非常高的。

下面是河南录取分数最高、最难考的十所大学排行榜:

2021年天津收分最高、最难考的十所大学分别是: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10所高校2021最低录取分均在690分以上、录取最低位次在1299名以内。

理科收分最高、最难考的是北京大学,2021最低投档分为694分、最低位次为64名;

文科收分最高、最难考的是清华大学,2021最低投档分为688分、最低位次为10名以内。

2021年陕西录取分数线最高、最难考的十所大学排行榜:

从整理的部分省份数据可以发现,在各省录取分数线最高、最难考的前十所大学全部都是我国985、211以及双一流建设重点大学,并且各省最难考的就是我国教育最高学府,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这两所大学在中国排名也是第一第二的区别,不管是综合实力、还是招生门槛,自然都是非常高的。

由于本文篇幅有限,不能一一为大家整理各省最难考的大学名单汇总,想了解更多更多省份中国分数最高的大学排名,各位考生可下载大文学APP查询。

考生也可以直接在本文结尾小程序框中,输入分数查能上的大学专业有哪些。

最近几天,高考成绩和各省分数线都陆续出来了,与此同时,还有每年出成绩之后的保留节目:

750分满分,考700分可能无缘清北,考600分可能无缘211。

总之,别问,问就是地狱难度!

讲实话,这个事件看起来有点过于夸张,750满分考700已经是人中龙凤了,结果上不了国内最一流的大学?

可能双一流大学对于普通人是小概率事件,我们把这个衡量标准从清华北大下调到“一本线”。

由于各省份实际录取率还没有完全出结果,我们拿2019年的情况来类比,与今年不会相差太多:

本表由坐大饼旁边的飞哥制作,表格截止河南,其余省份未露出

一本上线率比较高的可以达到30%左右,而河南只有12% 。

这个对比可以把河南的同学气到立马投胎:同样读了十几年的书,别人上一本的概率是我的3倍???

于是,大家抛出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高考是不是不公平?

大饼我日思夜想辗转反侧翻遍各种数据和材料,得出了一个让人不太好接受的结论:

高考真的是相对公平的。

先别急着骂娘,注意这句话中的“相对”俩字儿,因为达到绝对公平是不可能的。

一开始我会想:全国统一考卷统一分数线他能不公平?

可惜,这个做法在程序上是绝对公平的,但实际操作是不合理的。

我国地大物博,各省份的发展程度是不一样的,这必然会带来教育水平的不均。

得益于义务教育,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但质量上有差距。

比如云南山区的学校,与北京市区的学校相比,师资力量差距会很大,教育出来的学生,平均水平会有差距。

在这个背景下统一考卷统一分数线,寒门无贵子是大概率事件。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让更多寒门子弟可以走出来,我们的分数线对各省是不同的。

相对偏远不发达的地区分数线会下调,对于一些母语与汉语差距较大的少数民族,我们还会做加分处理,以便平衡他们语文成绩上与其他地区的差距。

既然统一考卷和分数线不行,那我们就只能在录取比例上做文章了。

比如很多人会问:不统一试卷和分数线可以理解,但为什么不把各省的录取比例统一呢?

现在大学在各个省份招生比例是不同的,这是人们觉得高考不公平的重要因素。

如果规定他只能以固定比例(比如0.1%)对各省进行招生,那么考试的人就是与教育资源差不多的省内同学竞争,看谁能考进那个比例就完事儿了!

从概率上看,各省的同学录取几率相同,大家各凭本事,极度公平啊有没有?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大学的招生办们会告诉你:对不起,不行!

我们以中山大学为例,广东省有67W考生,河南省有100W考生,如果按照0.1%的比例来算,广东省本地有670人可以上中山大学,河北省有1000人可以上中山大学。

以绝对公平的视角来看,这完全OK,但,广东省不高兴了。

中山大学是省部共建大学,省部共建有一个特点:财政支出并非全部由中央拨款。

在我国很多水平不错的学校都是省部共建

比如在建设985工程期间,中央给中山大学拨付7.43亿,而广东省地方财政给中山大学拨付了15亿。

如果各省同比例分配的话,广东省自己花15亿建设的985大学,省内的录取还没省外录取的人多,那花钱建设这玩意儿干嘛呢???

地方财政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如果花了这么多钱建设一个学校,自己区域的人却用不上,那就成为罪人了,要谢罪的。

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依赖地方财政的大学在招生时都会增多本地比例,外省的名额就会相应减少。

在零几年的时候,这种做法有过一阵子跑偏,比如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的本地招生率是47%,武汉大学是50%,南京大学是55%,浙江大学是61% 。

这些好大学有一半的名额给了本省,外省考生只能争剩下的名额。

不过,教育部及时修正了这件事,规定大学的本地招生率不得高于30%,其他名额释放到外省。

综合来看,现行的各省不同比例招生,是兼顾地方与全国的产物,地方人民没吃亏,外省人民也没有被挤压太多,何况每个省都有自己的大学,大家扯平了。

你会发现,无论是分数线还是招生比例,我们的政策都做到了国家层面的相对公平。

但,河南的境地就很尴尬了。

首先,河南并不偏远,发展还行,没有分数线上的优待。

第二,河南本省的优质大学资源比较少,没有985,只有一所211,没有多少能分给省内的名额。

第三,河南的考生巨多,是一些省的几倍。

于是,河南就成为了高考这个相对公平的体系中的一个例外:

政策上考生没有优待,名额上外部挤压、内部没有。

这导致了河南的同学们在“有大学可读”方面没什么大问题,但,考上一个好大学的概率要比其他省的同学低很多。

可是,谁十年寒窗苦读,不是为了考个好大学呢?

让人心疼的是,这种境地短时间内是无法解决的。

因为中国的优质教育资源(好大学)依然是稀缺的,供需并不平衡,解决这个问题可能需要举国几十年甚至百年的努力。

或许,我们都欠河南考生们一句 “ 对不起,辛苦了!”

因为他们没有做错任何事,但他们却要承担高考制度兼顾全国相对公平所带来的后遗症。

换句话说,他们用自己的不公平换取了更多人的公平。

不过,我依然相信河南的同学们在以后的发展上不会比别人差。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和阶级,高考只是这其中一环,并不是全部。

虽然你考700分也没有读上他考650就能读的大学,但你实实在在获得了考取700分的学习能力。

分数和学校不能讲一辈子,学习的能力却是受用终生的。

世界暂时不是你们的,但终究会是你们的!

2020年高考成绩即将陆续公布,“斗智斗勇”的志愿填报大幕拉开。据教育部,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05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740所,含本科院校1258所、高职(专科)院校1482所;成人高等学校265所。

高校三千所,到底选哪所?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了全国3005所高校的分布情况,制作了一份全国高校分布地图,报考前不妨来看看。

12省份普通高校超百所,今年十分之一考生在河南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发现,有12个省份拥有超过100所普通高等院校(包括本科院校及专科院校)。其中,江苏不仅是普通高校总数第一(167所),也是全国本科学校数量最多的省份(78所)。

直辖市中,北京学校资源丰富,地处北京的普通高校总数为92所,其中本科学校67所,专科学校25所。

从高校地域分布上来看,西北地区普遍教育资源相对薄弱。西藏地区普通高校总数不超过10所,而青海、宁夏地区高校也较少。

*以教育部公布的高校名单为准,考生人数为高考报名人数

就高职(专科)院校而言,河南是全国专科院校数量最多的省份,有近100所。对比后发现,高职(专科)院校比本科院校数量略多,且全国有22个省份专科学校数量多于本科学校数量。

数据显示,专科院校录取人数逐步增加,2019年高考录取人数比上年增加123.91万人,但从录取人数情况来看,本科招生录取数量仅增加不到10万人,录取增量集中在专科录取。

受疫情影响,今年也是自2003年以来首次在7月举行全国高考。据统计,2020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071万,创历年新高,比去年增加40万。

数据显示,河南省高考报名总人数达115.8万人,占比超全国高考考生的十分之一。拥有超百万考生的河南普通高校数量为151所,本科院校数量排名第九,为57所。考生人数排名同样较高的还有广东、四川和河北,2020年高考报名人数分别超过了78万、67万和62万。西藏、青海、北京是今年高考报名考生较少的地区,均不超过5万人。

北京上海优质高校资源最集中

按照办学水平划分,我国的高校可分为“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双一流”大学等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和一般大学。

“211工程”指,我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985工程”指,教育部重点支持39所国内一流知名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2015年我国开始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统称为“双一流”建设高校。

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环境优越,是许多考生的奋斗目标。从地区分布上来看,北京、上海两地优质高校资源最多:北京有985高校8所,占全国985高校总数的五分之一,同时,北京211高校也超过20所;上海有4所985高校,10所211高校;另外,中央部委直属高校有四成位于北京和上海,除教育部主管的清华、复旦等高校外,还有工信部主管的北航、国家卫健委主管的北京协和医学院、海关总署主管的上海海关学院等。

江苏、陕西、湖北三省也是优质高校资源的集中地,江苏211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数量均超过了上海,中央部委直属高校也达到了10所。陕西、湖北分别是我国西北、中部地区的教育大省,也有不少知名高校,如陕西的西安交大、湖北的武大。

12所中外合办高校知多少

近年,在高等教育上,我国不仅加快“走出去”--推进“双一流”高校的建设,同时也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健全推外开放办学体系。今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中指出,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重要推动力,而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实现了蓬勃发展。

截至2020年6月30日,我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740所,其中有12所为中外或者内地港澳合作办学高校,包括本科学校9所,专科学校3所。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中不乏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办学的学校,如上海纽约大学是美国纽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合作举办的研究型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是英国利物浦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合作举办的大学;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则与香港中文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学术体系一脉相承。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研究员:李润泽子 张稆方

数据来源:教育部、公开资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南考外省的大学难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