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路程1/2时速度是50千米后1/2时速度增加了20%回来时路程的1/3是50千米。这?

必杀题型三  选择题

专练06(综合题20题)

1.看下图结合所学的经纬线知识,填空回答问题。

(1)图中甲点的纬度是______,经度是______;图中乙点的经度是______,纬度是______

(2)图中丙点从南北半球看,位于______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位于______半球。

(3)图中除了乙点外,其它两点都位于______(“低”“中”“高”)纬度地区。

(4)图中丙点位于乙点的______方向。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的经度______,纬度______。从东西半球看它位于______半球,从低、中、高纬度看,它位于______纬度。

(2)B点的经度______,纬度______。从南北半球看,它位于______半球。

(3)①②③④点所在的纬线,长度最长的是______。②③两点位于本初子午线上的是______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点处在______(高、中、低纬度),位于______(南、北半球)。

(2)图中②点处在______°经线上,又称______线,位于______(东、西半球)。

(3)③点在②点的______方向,③点在④点的______方向。

(4)站在北极点上,四面八方都朝______

4.如图,ab为一公路,cd为一河流,A、B分别为小村庄.读图回答。

(1)本图应采用______辨别方向,箭头所指方向为______方。

(3)图中河流cd段的流向是______

(4)村庄A在村庄B的______方向。该地常年盛行的风向是______风。

(5))假设a、e两地图上距离为4厘米,则a、e两地的实地距离为______千米。(比例尺为1:400000)

5.周末小明一家到某城市游玩。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采用了_______定向法来确定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为_________方。

(2)该地图的优点是_____

(3)此图的比例尺表示该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_________米,如果A、B两地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那么实地距离是_____米。

(4)图中铁路的走向大致是______方向,火车站在宾馆的_________方向。

(5)从地图的三要素考虑,图中的文字和数字统称为___________

(6)假如你去该市旅游,下车后直接去长山公园玩,应选择______路公交车,最后再乘_____路公交车直接去白云宾馆入住。

(7)当晚小明一家人入住白云宾馆,第二天恰逢体育场内在举办一场体育赛事,你不想错过这场比赛,但是爷爷奶奶想去逛公园、划船,你该怎么办?此次出游,你必须与爷爷奶奶同行,但是只有一天时间。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设计出具体的出行方案。__________

6.读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2)图中 A、B、C、D 四点位于北半球的是_____,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

(4)一架飞机沿 A 点一直向北飞,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飞到_____

(5)图中①②阴影部分中实地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内容最详细的是________

7.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三幅地图比例尺最小的是________,其中表示范围最大的是________,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________。(填地图序号)

(2)三幅图中,要知道首都北京在祖国的位置要使用__________。(填地图名称)

(5)今年暑假,临沂市小明准备乘坐火车去参加北京的研学活动,提前规划路线,他首先需要选择下列哪种地图?________(填字母)

(6)图丙中小明测得故宫到鸟巢图上距离约2.2厘米,他从故宫到鸟巢至少要向__________(方向)走______千米。

(1)甲图展示的纬线,由图可知,纬线的形状是圆形,大小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展示的是经线,由图可知,经线的形状是_______,大小都相等。

(3)计算:地球是一个球体,赤道的长度约是____________。则每条经线的长度约为__________

每条经线跨了纬度_________度。则纬度1度间隔的长度大约是____________

(4)上图为山东省地图,读图可知,该地主要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___

(5)若上图比例尺为18000000,济南和青岛的图上距离是4厘米,则二者的实际距离是_____

9.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①、②两处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

(2)山峰③和④的相对高度为______米,若两山峰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实地水平距离为______千米。

(3)图中清水河主干的流向大致是_____,若在其支流⑤和⑥处开展漂流活动,则水流较急的是______

(4)乙村计划从清水河引水,虚线⑦和⑧两条线路中,水可以形成自流的是______

10.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2)如果沿A.B两线爬到山顶,坡度较陡的是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

(3)CB.CF.CA三线中容易形成小河的是_______

(4)如果进行攀岩运动,适合在_____处。

(5)估计山顶C的海拔高度大约是__________米之间。

11.如图为“白银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成员在家乡(图示地区)进行野外考察活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F处地形部位名称________

(2)图中A、B两处,适合攀岩的是________处。

(3)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约为2厘米,若要在两地间修建缆车,已知比例尺为,则缆车线路长度至少________千米。

(4)如果D处气温为22℃,那么650米左右的山顶气温大约为________

12.读“等高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2)图中a、b、c中,水流速度较快的是_____

(3)若将小河水引向疗养院,图中有两条计划线路,①、②线路中合理的是_____

(4)拟从甲处向乙处修一条公路,③、④线路中,较为合理的是_____

13.读“地球光照示意图”和“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的模拟实验能正确演示地球____________运动;当地球光照出现如图甲所示,此时图乙所示区域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

(2)若测得图乙中CD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约为4.5厘米,则其实地距离约为____________千米。

14.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栏目推出的大型系列特别节目《边疆行》和《沿海行》,从广西防城港出发,顺时针方向,完成了沿中国大陆版图完整行走一圈的任务.读下面《边疆行》和《沿海行》路线图1,完成下列各题:

1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近50度,我国领土南北距离约为 ______ 千米.

16.读下列四幅图,回答问题.

17.读“中国政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写出8个即可)

(2)连接图中①②两地的我国人口密度界限,

(6)填出湖北省周边的省级行政区。

18.读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和中国人口增长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公布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以积极应对人口问题,促进我国人口问题的均衡发展。这一重大政策的调整,与中国千千万万的家庭息息相关,成为国内外关注热点。

材料二 2014年,全国65岁及以上老人达到1.38亿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0.1﹪。按照人口统计学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即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已经处于深度老龄化阶段。

(1)受自然和经济活动的影响,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大致以AB_______一线为界,表现为__________的特点。其中人口最稀少(10人/平方千米以下)的省区是_________,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河流)、_________河流域的中下游平原和东南沿海地区。

(2)1949年以前,我国出生率高、死亡率高,所以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___(较高、较低)。1970年前后,人口急剧增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自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增长体现出___________“三低”特点。

(3)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至今已30多年,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已明显下降,但人口结构不均衡、人口_________问题却越来越突出,根据我国人口国情,我国在2015年调整了人口政策。

19.读下图,完成问题。

(3)A地区比B地区人口多的原因是什么?(从自然条件来分析,至少两方面。)

A.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为发展多种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B.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海岸线漫长

C.大部分处在寒带,适于人们生活

D.沿海多优良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20.读“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总人口数为13.4亿。

(2)根据以上材料,我国把___________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3)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大致以______________一线为界。

【解析】1.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1)依据经纬度的书写原则,图中甲点的纬度是北纬40°,经度位于向东增大上,是东经20°;图中乙点的经度是西经40°,纬度位于向北增大上,是北纬20°

2)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图中丙点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

4)依据经纬网判断方向,图中丙点位于乙点的东南方向。

【解析】2.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2)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及半球、纬度的划分,图中B点的经度是30°W,纬度是40°S;从南北半球看,它位于赤道以南的南半球。

3)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故①②③④四点中,④的纬度最低,所在的纬线,长度最长,本初子午线是指0°经线,②③两点中,位于本初子午线上的是点

【解析】3.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1)根据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地纬度是南北纬30°之间,中纬度是南北纬30°-60°之间,高纬度是南北纬60°-90°之间,图中点纬度是北纬60°-90°之间,处在高纬度,南北半球的界线是赤道,北纬是北半球,南纬在南半球,所以位于北纬,是位于北半球。

3)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可判断,点在点的正东方向,点在④点的正北方向。

4)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北方,站在北极点上,四面八方都朝南。

【解析】4.该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图三要素中的方向判读和比例尺的计算问题。

1)图中有明确的指向标,所以本图应采用指向标辨别方向,指向标辨别方向,箭头通常所指为正北方向。

2)根据指向标可知由eb为由南向北方向。

3)河流cd段的流向为自西向东。

4)村庄A在村庄B的西南方向,根据盛行风可知,该地常年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5)根据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比例尺等=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假设ae两地图上距离为4厘米,图上比例尺为1400000,可得两地的实地距离为16千米。

方便、简单、内容详细,能够准确查找位置,容易携带等

3路公交车,转乘4路公交车到体育馆看比赛,看完比赛后,和爷爷奶奶再乘4路公交车,转成3路公交车到公园、划船。

【解析】5.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从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我们要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经常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地图地理要素是地图上最基本的地理内容。是具有位置、分布特点和相互关系的地理实体,是普通地图上的基本要素。地图上的详细程度、精度、完备性主要取决于地图比例尺,比例尺愈大,表示地理要素愈详细,随着比例尺的缩小,内容概括程度也相应增加。此外,地图性质和用途不同,地理要素内容也有很大差别。

1)据图可知,该图为有指向标的地图,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中,应根据指向标所指示的方向确定,箭头指向北。

2)据图可知,该图为某城市导游图,其优点是方便、简单、内容详细,能够准确查找位置,容易携带等。

3)据图可知,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从图中数字式比例尺1:50000可知,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500米, AB两点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AB之间的实际距离是2×500=1000米。

4)连接两点并平移指向标与连线相交,依据指向标指示的方向可判断图上点的相对位置。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图中铁路的走向大致是西北-东南走向,火车站在宾馆的西南方向。

5)注记是在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名称和山高水深等的数字。地图上起说明作用的文字、数字等总称为地图注记,它是地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注记并不是自然界中的一种要素,但它们与地图上表示的地物有关,没有注记的地图只能表达地物的空间概念,不能表示地物的名称以及某些质量和数量特征。

6)据图可知,假如你去该市旅游,下车后直接去常山公园玩,应选择2路公交车,最后再乘3路公交车直接去白云宾馆入住。

7)据图可知,第二天早晨,从白云宾馆出发,乘3路公交车,转乘4路公交车到体育馆看比赛,看完后,和爷爷奶奶再乘4路公交车,转成3路公交车到公园、划船。

【解析】6.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2)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为分界线.从西经20°经线上看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从东经160°经线上看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为。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图中 ABC四点中位于北半球的是A,位于东半球的是C

3)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由此可知,AD的西北方向,AB的东北方向。

4)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由此可知,一架飞机沿A点一直向北飞,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飞到北极点。

5)地球上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所以间隔相同纬度的距离相等;地球上不同纬度的长度有差异,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低越长。图中①②阴影部分间隔的经纬度相等,阴影部分纬度较低,表示的面积大,内容较简略;阴影部分纬度较高,表示的面积小,内容最详细。

【解析】71以上三幅地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800千米的甲图;范围最大的是甲表示的中国地图;内容最详细的是丙北京风景名胜图。

2三幅地图中,要知道北京在祖国的位置,要使用中国地图。

4在经纬网上,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所以天津是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故选C

5)临沂市小明准备乘坐火车去参加北京的研学活动,提前规划路线,他首先需要中国交通分布图,故选C

6)图丙的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千米,图中小明测得故宫到鸟巢图上距离约2.2厘米,则故宫到鸟巢实地距离为8.8千米,图上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线,故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向,鸟巢位于故宫的东北方向,故他从故宫到鸟巢至少要向东北走8.8千米。

【解析】8.地球上的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每一条经线的长度都是相等的;经度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两侧增大到180度;纬线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1)由图可知,甲表示的纬线分布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缩小。

2)乙表示的是经线,经线的形状是半圆,每一条经线的长度相等。

3)地不堪是一个球体,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每条经线的长度约为赤道的一半,约2万千米,每一条经线跨了纬度180度,则纬度每一度的长度大约是111千米。

4)由图中山东省地图可以看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小部分在200500米之间,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5)若上图的比例尺是18000000,济南与青岛的图上距离是4厘米,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320千米。

【解析】9.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等高线的特点:①-等高线上任何一点高程都相等;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相等;③等高线都是连续、闭合的曲线;④等高线-般都不相交、不重叠(悬崖处除外)

1)由图可知,处等高线重合在一起,是陡崖地形,地由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山脊地形。

2)山峰海拔是568米,④的海拔是557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1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上距离比上实地距离等于比例尺,图上的比例尺是1200000,若两山峰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是4千米。

3)图中清水河主干的流向大致是自西向东,若在其支流⑤⑥开展漂流活动,则水流较急的是⑤,因为这里的等高线更密集,河流流速更快。

4)乙村计划从清水河引水,图中虚线⑦⑧两条线路中更合理的⑦,因为⑦线取水点海拔高于乙村,水能自流到乙村。

【解析】10.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山脊为分水线,不能形成河流。

1)由图可以看出,图中C是山顶,D是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的陡崖,E是位于两座山峰间的鞍部,F是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山谷。

2)如果沿AB两条线爬山到山顶,坡度较陡的是B处,这里的等高线更密集,表示坡度更陡。

3CBCFCA三条线中,容易形成小河的是CF,因为这里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地形,容易形成河流。

4)如果要进行攀岩活动,适合在D处进行,因为此处是陡崖地形。

5)由图可知,图中等高距是150米,所以山顶的海拔范围是在900-1050米之间。

【解析】1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山体部位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等,可根据等高线排列规律来判断各种地形部位;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可利用比例尺计算实地距离;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可依据某地的相对高度和气温,计算另一地的气温。

1)依据位置,图中F处地形部位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2)图中AB两处,B处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适合攀岩。

3)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约为2厘米,若要在两地间修建缆车,则缆车线路长度至少2×10=20千米。

4)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图中D处海拔为200米,如果D处气温为22℃,那么650米左右的山顶气温大约为22℃-650-200÷100×0.6℃=19.3℃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A盆地,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E为鞍部。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c山脊,不能形成河流,a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水流速度较快;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

3)若将小河水引向疗养院,线路是从海拔高处流向低处,比较合理。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④线路大部分在同一条等高线上,易于修建。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1)图甲的模拟实验能正确演示地球自转运动(昼夜更替现象);当地球光照出现如图甲所示,这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图乙所示区域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

2)图中的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实际距离是100000厘米=1千米。若测得图乙中CD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约为4.5厘米,则其实地距离约为4.5千米。

3)该图采用经纬网定向,图乙中小清河的流向是自西向东流。

4)图乙中A地等高线多处重叠是陡崖。

5)等高线密集,坡度大,等高线稀疏,坡度小。图中①②③为三条登山路线,最省力的是,理由是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易于等山。          

【答案】14.(1)黑龙江

【解析】14.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从北到南,濒临的海洋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我国的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多千米,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分别是:朝鲜、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1)《边疆行》路线经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区域中,最早迎来新的一天的是黑龙江省,黑龙江省是我国位置最靠东的省区;

2)我国陆地国界线长2.2万多千米,陆上邻国有14个;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俄罗斯,人口最多的是印度;

3)图2中,为西藏自治区的布达拉宫,为云南省傣族的泼水节,为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的摔跤,三幅图所示情景出现在《边疆行》摄制组镜头中的时间先后顺序是②①③

4)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从北到南,濒临的海洋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因此,《沿海行》从辽宁的丹东出发,沿中国海岸线按顺时针方向,行进到广西防城港,此路线最先经过的是渤海海域的海岸线;

5)依据位置及轮廓,图中A为山东省,其行政中心是济南;

6)我国位于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答案】151)朝鲜;蒙古;俄罗斯;

2)黄;东;南;台湾;海南;

【解析】15.我国的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多千米,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分别是:朝鲜、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1)依据位置,图中邻国A为朝鲜,B为蒙古,C为俄罗斯;

2)我国岛屿众多,濒临四大海洋;依据位置,图中 为黄海,为东海,为南海,④为台湾岛,⑤为海南岛;

3)我国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53°N),最南端在曾母暗沙(4°N),南北跨纬度近50度,距离约5500千米。

【答案】16.(1)广东;粤

【解析】16.(1)根据图中省级行政区的轮廓特点可知:是广东省,简称粤。被北回归线穿过。

2是陕西省,简称陕或秦。位于我国中部地区,省会西安。

3是黑龙江省,简称黑,是我国最东端和最北端所在地省份,省会是哈尔滨。

4④是山东省,临渤海和黄海,简称鲁,省会是济南。

【答案】17.读中国政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浙 闽 台 粤 港 澳 桂 琼 解析:注意不要漏写了香港和澳门。

(6)从湖南省顺时针方向依次是重庆市、陕西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西省

【解析】17.读中国政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整体分析:该题以读中国政区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中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分布,简称、中国人口和民族的分布,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1)读图可知,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浙江省的简称是浙,福建省的简称是闽;台湾省的简称是台,广东省的简称是粤,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简称是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简称是澳,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简称是桂,海南省的简称是琼。

2)读图可知,连接图中①②两地的我国人口密度界限, 是黑龙江省的黑河市,是云南省腾冲县,此线东南人口稠密,此线西北人口稀疏。

3)读图可知,分布在ABCDEF六省区中,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分别是A是满族、B是蒙古族、C是藏族、D是维吾尔族、E是苗族、F是土家族。

4)读图可知,省区③④⑤中,人口最多的省是⑤,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其所在的省是④,少数民族最多的省是

5)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成语秦晋之好、得陇望蜀、黔驴技穷中的大致在陕西省,在山西省,在甘肃省,是四川省,在贵州省。

6)湖北省周边的省级行政区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是重庆市、陕西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西省。

【解析】18.我国的人口分布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人口分布呈东多西少的特点,大致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由于人口出生率一直很低,人口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

1)我国的人口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匀,大致以AB表示的黑河-腾冲一线为界,呈东部地区稠密,西部地区稀疏的特点,其中人口密度最稀少的省区是西藏自治区,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平原的东南沿海地区。

2)我国在1949年解放以前,出生率高,但死亡率也很高,导致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很低,1970年前后,人口急剧增长,主要是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自2000年以来,人口增长呈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的特点。

3)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快速增长得到了控制,但出生率水平一直很低,导致我国目前的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

【答案】19.(1)广东省、南海

3)地形平坦、气候湿润

5)小、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

【解析】19.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省区、简称、我国的人口、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等,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1)由图可知,D是广东省,简称粤,濒临南海。

2)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到云南省腾冲,图中是黑龙江省(简称黑),是云南省,行政中心是昆明。

3)图中A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B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我国A东部沿海地区由于气候湿润、地形平坦(自然原因)、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人文原因)等,人口比B西北内陆地区多(西北内陆地区气候恶劣、地形崎岖)。

4)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为发展多种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气候适宜,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海岸线漫长,沿海多优良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我国没有寒带,所以C是错误的,故选ABD

5)由图可知,图中C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宜生产生活,所以人口少,人口密度最小。

【解析】201)图中表明了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2)庞大的人口数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所以国家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主要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其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3)自然环境影环境响人口的分布,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大致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多西少。

长江中下游平原(Yangtze Plain,Middle and Lower ;Ch'ang Chiang Chung-hsia-yu P'ing-yuen)是指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为中国三大平原之一,地跨中国鄂、湘、赣、皖、苏、浙、沪等7省市,素有“水乡泽国”之称,主要工业有钢铁、机械、电力、纺织和化学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水陆交通发达。

钢铁、机械、电力、纺织、化学等

上海、武汉、南京、长沙、杭州

鄱阳湖、洞庭湖、巢湖、太湖等

一部分在两湖盆地和南昌盆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公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