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胺和盐酸的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1、以山楂为主药的制剂,如以活血止痛治疗心血管病为主时,则应测定:

A、黄酮类成分B、三萜类成分C、醌类成分D、有机酸成分

2、中药指纹图谱主要是一种:

A、非量化的评价模式B、可量化的评价模式C、半量化的评价模式

D、能替代含量测定的综合模式

3、《中国药典》分为一部和二部始于:

4、公布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是:

5、中药制剂分析的提取方法中提取效率高、操作简便,使用较多的方法是:

A、水蒸气蒸馏法B、超声提取法C、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6、为使中药检验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和代表性,各类中药制剂取样量至少应够:

A、三次检验用B、五次检验用C、六次检验用D、十次检验用

7、制定中药质量标准的先决条件是:

A、处方组成固定、原料(饮片)稳定、制备工艺稳定;

B、处方组成稳定、分析设备齐全、分析方法可靠;

C、处方成熟、制备工艺稳定、分析方法可靠;

D、分析对象稳定、分析方法可靠、分析手段先进。

8、下列哪一项不是中药口服液制剂的检查项目

A、相对密度B、PH值C、澄明度D、砷盐

9、中药制剂的采样方法对于样品量不大的粉末状、小块状及小颗粒状样品的取样应采用:

A、抽取样品法B、三次均匀法C、粉碎过筛法D、圆锥四分法

10、下列那一项不是方法学考察内容:

A、线性范围B、稳定性试验C、空白试验D、含量测定

11、目前处方中一味药的显微鉴别特征多用:

A、一个B、二个C、三个D、四个

12、马钱子散中鉴别马钱子采用稀盐酸中加碘化铋钾试液,应生成:

A、褐色沉淀B、黄色沉淀C、黄棕色沉淀D、棕色沉淀

13、用荧光法鉴别中药时最常用的波长是:

14、中药制剂的鉴别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A、可见一紫外光度法B、红外光度法C、薄层色谱法

15、在2000版药典中,伤湿止痛膏中水杨酸甲酯的鉴别方法是:

A、气相色谱法B、红外光度法C、薄层色谱法D、高效液相色谱法

16、在某制剂的生产和贮存过程中有可能引入的杂质,称为:

A、一般杂质B、特殊杂质C、常见杂质D、非常见杂质

17、药物重金属的检出通常需先将药物灼烧破坏,炽灼时的温度应控制在:

18、古蔡法的检砷装置导气管中的棉花混有:

A、氯化亚锡B、溴化汞C、醋酸铅D、碘化钾

19、恒重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

20、“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

A、十分之一B、百分之一C、千分之一D、万分之一

21、药典规定,温度高低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者,除另有规定外,应以:

A、20℃±1℃为准B、20℃±2℃为准C、25℃±1℃为准

22、《英国药典》称为硫酸灰分,我国药典则称为:

A、灰分B、残渣C、硫酸灰分D、炽灼残渣

23、更能准确表明中药材中泥土砂石等杂质的掺杂含量的灰烬,称为:

A、生理灰分B、总灰分C、酸溶性灰分D、酸不溶性灰分

24、测定有机氯农药显色剂用得最多的是:

A、二苯胺B、联邻甲苯胺C、硝酸银D、荧光显色剂

25、对于药味多、成分复杂、选择质控指标成分目前尚有困难的酒剂,可采用测定药酒中        的方法控制其质量。

A、PH值B、相对密度C、含醇量D、总固体量

26、中药注射剂中钾离子的检查方法为:

A、四苯硼钠法B、家兔试验法C、鲎试剂法D、溶血试验

27、合剂和口服液中均不得检出:

A、绿脓杆菌B、大肠杆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铜绿假单胞菌

28、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挥发性成分时,多采用的检测器是:

A、热导B、电化学C、氢火焰D、电子捕获

29、糖浆剂含蔗糖量一般不低于:

30、煎膏剂中加炼蜜(或转化糖)的量一般不超过清膏得量的3倍,是为了:

A、防止“返砂”现象B、防腐C、矫味

D、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吸收

31、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的含量测定方法的效能指标是指:

A、准确度B、精密度C、耐用性D、选择性

1、中药制剂分析的原始记录内容除药品名称、来源、数量、规格、检验目的、方法及依据等外,还应包括:

A、试样批号B、取样方法C、外观性状D、包装情况

2、中药现代化的瓶颈问题是:

A、中药原料的规范化B、中药辅料的规范化C、复方药效学和剂型的现代化D、质量控制的现代化

3、在中药制剂的化学鉴别中应慎重使用专属性不好的化学反应,如:

A、浓硫酸的反应B、泡沫生成反应C、三氯化铁显色反应

4、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方法学考察中用RSD%表示的项目结果有:

A、线性关系  B、精密度试验  C、重现性试验D、回收率试验

5、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中药时应选用:

C、两个不同的色谱峰面积   D、两个不同的色谱峰高

6、中药制剂中存在的杂质主要来源于:

C、贮存过程中产生 D、操作不当混入

7、杂质限量是指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通常表示方法为:

A、百分之几B、千分之几C、万分之几D、百万分之几

8、检查氯化物需在硝酸酸性溶液中进行,是因为:

A、可避免弱酸银盐的干扰B、可加强硝酸银的作用

C、可加速氯化银沉淀的生成D、可消除硫氰酸盐和碘的干扰

9、某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易发生脱水、挥发、分解和相变,其干燥失重可用:

A、常压恒温干燥法B、干燥剂干燥法C、减压干燥法D、热分析法

10、药典2000版一部收载测定水分的方法有:

A、甲苯法B、减压干燥法C、气相色谱法D、费休氏法

11、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有:

A、生物因素B、物理因素C、化学因素D、工艺及包装

12、常用生物样品的类型

A、血液B、组织C、唾液D、尿液

13、外用酒剂和酊剂均不得检出

A、绿脓杆菌B、大肠杆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铜绿假单胞菌

14、分离糖的薄层色谱有

A、硅胶色谱B、纤维素色谱C、硅藻土色谱D、AL2O3色谱

15、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鉴别时

A、取一个色谱系统的保留时间B、取二个色谱系统的保留时间

C、用已知对照为内标物,采用峰面积或峰高加大法进行鉴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A.减少甲苯的挥发 B.增加甲苯在水中的溶解度
C.避免甲苯与微量水混合 D.减少水的挥发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A.提取和净化分离条件的确定 B.样品含量测定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制剂组方中起主要作用的有效成分、______或影响疗效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制剂分析的对象。
22.中国药典(一部)作薄层鉴别用的对照物有______、______两种。
23.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中药制剂中生物碱类成分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酸性染料、有机溶剂和混入有机溶剂中的微量______。
24.中药制剂分析的检验程序应包括______、制备供试品、鉴别、______、含量测定和书写检验报告。
25.杂质限量是指药物中所含杂质的______,通常用______或ppm表示。
26.中国药典中规定的砷盐检查方法是______和______。
27熊胆中胆汁酸的主要成分为______。
28.制定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前提是处方固定、原料稳定和______。
29.药典用碱性酒石酸铜试液按容量法测定蜂蜜中______的总量,统称为还原糖。
30.在薄层色谱扫描定量时,药典规定对照品和供试品应交叉点样,这是为了______;点样时距离薄层板两边一定距离,是为了______。
31.应用GC法分析时,定性依据是______;而固定液一般按______原则进行选择。
32.中药制剂鉴别中,______多在试管中用湿法反应进行。
33.中药注射剂蛋白质检查时,如药液中含有黄芩素、蒽醌等,可加______试液检查。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34.一般杂质(4分)
36.干燥失重(3分)
五、问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5分)
37.简述栓剂质量分析时常用的基质去除方法。(8分)
38.简答一般化学反应法用于中药制剂定性鉴别时,为了提高专属性可采用哪些办法?(4分)
39.简述正相液相色谱和反相液相色谱的定义,并举例说明应用对象。(8分)
40.复方扶芳藤合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取本品75ml,混匀,精密量取20ml,用氯仿提取两次,每次30ml,分取上层液,用水饱和正丁醇振摇提取5次,第一次30ml,其余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用氨试液提取2次(100ml,80ml),分取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10%乙醇5ml使溶解,通过D101型大孔树脂柱(内径1.5cm,长12cm),用水50ml洗脱,弃去洗脱液,再用40%乙醇30ml洗脱,弃去洗脱液,继用70%乙醇5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用甲醇溶解并转移至2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请简述上述划线部分的操作依据。(15分)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0分)
41.取麻仁丸样品适量,照炽灼残渣检查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ⅣJ)炽灼至完全灰化。取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05年版第一部附录ⅣE第二法),如果标准铅溶液(10μg/mL)取用量为2mL,含重金属不得超过百万分之十,则应取麻仁丸样品多少克?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2.在牙痛一粒丸的定性鉴别中:取本品约0.1g,研细,加氯仿5mL,浸泡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醋酸少量使溶解,再滴加硫酸,初显蓝紫色,渐变为蓝绿色,为鉴别方中哪味药材的反应?(      )
C.中药制剂 D.中药制剂和合成药
7.在六味地黄丸的显微鉴别中,草酸钙簇晶存在于无色薄壁细胞中,有时数个排列成行,为哪味药的特征?(      )
A.生物碱盐阳离子 B.雷氏盐部分
C.丙酮 D.生物碱与雷氏盐生成的络合物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A.采用专属性好的反应 B.对样品进行分离精制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中药制剂的理化鉴别主要有______、______、光谱法和色谱法。
23.中药制剂定性鉴别的目的是检定制剂的______,为了避免结果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常采用______。
24.薄层扫描法包括薄层______和荧光扫描法,薄层扫描法定量时为克服薄层板间差异,常采用______。
25.等吸收双波长法的波长选择原则是______在所选的两个波长处吸收度相等,而______在所选的两个波长处的差吸收度足够大。
26.中药注射剂的pH一般应在5~9之间,但同一品种的pH允许差异范围不超过______。
27.制定药品质量标准的原则是______、______、经济合理、不断完善。
28.中药制剂含量测定时,若有效成分大致明确,成分类别清楚的,可测定______。
29.方法学考察时,线性关系考察一般要求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值应在______以上;稳定性实验的目的是选定最佳的______范围。
30.药品应具有______、有效性、稳定性及可控性。
31.麝香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成分为______。
32.中国药典规定,凡检查______的制剂,不再检查重(装)量差异。
33.散剂由于含有______,所以可以采用显微鉴别来定性鉴别。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36.加样回收率(3分)
五、问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5分)
37.简答中药制剂质量分析时药味的选择原则。(5分)
38.简答合剂等液体中药制剂作溶液pH检查的意义。(5分)
39.简答中药制剂定量分析时常用的计算光度法。(10分)
40.三黄片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测定方法(HPLC)为:取本品10片,仔细刮去糖衣,精密称定重量,研细。称取相当于一片重量的细粉置于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密塞,称重。水浴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密塞,称重并补足至原重量,滤过。精密吸取续滤液10ml于锥形瓶中,蒸干,加1mol/L的硫酸5ml,超声5min,加氯仿10ml,水浴回流1小时。放冷,转入分液漏斗中,再用氯仿萃取两次,每次10ml。合并氯仿液,水洗至中性,分取氯仿液,加少量无水硫酸钠,振摇,取上清液水浴蒸干,残渣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5ml。过0.45μm滤膜,取续滤液即得供试品溶液。……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85∶15……请简述上述划线部分的操作依据。(15分)
六、计算题(本大题10分)
41.易激宁颗粒中的芍药苷含量(HPLC法)测定如下:称取样品粉末约0.1g,精密称定,置于100ml容量瓶中,准确加入流动相100ml,称重,超声提取30min,称重后用流动相补足重量,过滤,精密吸取续滤液2.0ml于10ml容量瓶,流动相定容,过0.45μm滤膜,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和20.0μg/ml的芍药苷对照品溶液各20μL进样测定。已知:供试品峰面积为1620;芍药苷对照品溶液峰面积为1985;易激宁颗粒称样量为0.1012g,请计算样品中芍药苷的含量(mg芍药苷/g易激宁)。(10分)

《第二章(2) 有机合成基础知识和基本反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2) 有机合成基础知识和基本反应(98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有机合成基本反应有机合成基本反应 v2. 1 精细有机合成的一般原理精细有机合成的一般原理 v2.2 卤化反应卤化反应 v2.3 磺化反应磺化反应 v2.4 烷基化反应烷基化反应 v2.5 酰基化反应酰基化反应 v2.6 氧化反应氧化反应 v2.7 还原反应还原反应 v2.8 缩合反应缩合反应 2.1 精细有机合成的一般原理精细有机合成的一般原理 2.1.1 有机反应的基本过程有机反应的基本过程 一、键的断裂(可分为均裂和异裂两种)一、键的断裂(可分为均裂和异裂两种) 均裂:均裂: 通过加热、光照及过氧化剂引发通过加热、光照及过氧化剂引发 异裂:异裂: 通过烷基化、极性试剂参

2、与反应通过烷基化、极性试剂参与反应 有机反应的五个基本过程:有机反应的五个基本过程:键的断裂、键的形成、键的断裂与形键的断裂、键的形成、键的断裂与形 成同步发生、分子内重排作用和电子传递。成同步发生、分子内重排作用和电子传递。 AB (1) 均 裂 AB (2) 异 裂 二、键的形成二、键的形成 两游离基结合成键两游离基结合成键:2ClCl2 (CH3)3C + Cl(CH3)3CCl 两带相反电荷质点结合成键两带相反电荷质点结合成键: 一个离子和一个中性分子成键一个离子和一个中性分子成键: (CH3)3CH2O (CH3)3COH2 三、断键与成键同步发生三、断键与成键同步发生 *断裂一个单

3、键,同时形成一个单键;断裂一个单键,同时形成一个单键; CN + CH3I NCCH3ICH3CN + I *一个双键转化为单键(或三键转化为双键),与此同时,一个双键转化为单键(或三键转化为双键),与此同时, 形成一个单键。形成一个单键。 H2CCH2 HClH2CCH2HCl + CH2CH3 +Cl C2H5Cl 四、分子内重排四、分子内重排 * *

4、2 大量 H3C CH2 CH3 H3C * 基团带着原键中一个电子迁移(如形成自由基团)基团带着原键中一个电子迁移(如形成自由基团) * 基团迁移时不带原键中电子(如碳骨架重排)基团迁移时不带原键中电子(如碳骨架重排) C6H5C C6H5 C6H5 CH2 C6H5C C6H5 CH2C6H5 C6H5CHO CH3 C6H5CHO CH3 五、电子传递五、电子传递 通过有机、无机介质进行有机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有机、无机介质进行有机氧化、还原反应。 2.1.2 有机反应的分类有机反应的分类 二、消除二、消除包括包括-消除和消除和-消除消除 - 消除反应消除反应 相对较少相对较少 - 消除

5、反应消除反应 双分子双分子E2和单分子和单分子E1两种历程两种历程 一、加成一、加成包括亲电加成和亲核加成包括亲电加成和亲核加成 亲电加成亲电加成 控制步骤为碳正离子中间体的形成控制步骤为碳正离子中间体的形成 亲核加成亲核加成 控制步骤为亲核试剂的加成控制步骤为亲核试剂的加成 三、取代包括以下三种途径 1 1、同步取代(如、同步取代(如S SN N2 2) 2 2、先消除再加先消除再加成(如成(如S SN N1 1) 3 3、先加成再消除先加成再消除 1 1)羰基亲核)羰基亲核取代取代 2 2)芳香碳亲核取代)芳香碳亲核取代 3 3)芳香碳亲电取代)芳香碳亲电取代 4 4)芳香碳上游离基取代)

6、芳香碳上游离基取代 四、缩合 1、羟醛缩合、羟醛缩合 2、酯缩合、酯缩合 3、安息香缩合、安息香缩合 4、迈克尔缩合、迈克尔缩合 5、狄尔斯、狄尔斯-阿德尔缩合阿德尔缩合 五、重排五、重排 1、分子内重排、分子内重排 2、分子间重排、分子间重排 六、周环反应六、周环反应 1、环化反应、环化反应 2、电环化反应、电环化反应 3、螯键反应、螯键反应 4、-位移重排闭环位移重排闭环 5、烯、烯-烯反应烯反应 七、氧化还原反应七、氧化还原反应 1、催化氧化;、催化氧化; 4、催化还原;、催化还原; 2、电解氧化;、电解氧化; 5、电解还原;、电解还原; 3、化学试剂氧化;、化学试剂氧化; 6、化学试剂

7、还原。、化学试剂还原。 2.2 卤化反应卤化反应 2.2.1 卤加成反应卤加成反应 一、卤素与烯烃加成(离子型和自由基型)一、卤素与烯烃加成(离子型和自由基型) CH2 = CH2 + X2 CH2XCH2X CH2 = CHCN + Cl2 CH2ClCHClCN 二、卤素与炔烃加成二、卤素与炔烃加成 氯以自由基进行,溴则以离子型进行氯以自由基进行,溴则以离子型进行, ,产物以反式异构为主产物以反式异构为主. . C6H5CCH + Br2 C6H5CBr = CHBr HX与烯烃加成属离子型加成,遵循马氏规则;与烯烃加成属离子型加成,遵循马氏规则; 在光、过氧化物加成时属自由基,反马氏规则

2.2.2 卤取代反应卤取代反应 一、烷烃的卤取代反应一、烷烃的卤取代反应: 自由基反应,氯、溴、硫酰氯、自由基反应,氯、溴、硫酰氯、NBS为卤化剂。为卤化剂。 二、烯丙位或苄位的卤取代反应二、烯丙位或苄位的卤取代反应:

10、应 一、醇羟基的卤置换反应一、醇羟基的卤置换反应 ROH + HX (PX3、POX3) RX(X = Cl,Br) 二、酚羟基的卤置换反应二、酚羟基的卤置换反应: 以强卤化试剂(以强卤化试剂(PClX)制备。制备。 ArOH + PCl5 ArCl 三、羧羟基的卤置换反应三、羧羟基的卤置换反应: ArCOOH + PCl5 ArCOCl

(X= Cl、Br) 氟化物制备时采用氟化物制备时采用NH4BF4、HBF6试剂。试剂。 v 赋予有机物酸性、水溶性、赋予有机物酸性、水溶性、表面活性表面活性及对纤维的亲和力等。及对纤维的亲和力等。 N N N N N

  1. 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化学的研究对象和有机化合物的特殊性质。

  2. 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示方法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能够正确书写简单有机物的电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认识一般有机官能团和能给单官能团有机化合物分类。

  3. 使学生掌握杂化轨道概念,能判别简单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

  4. 使学生熟悉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化学键:偶极矩、σ键、π键的特点和酸碱电子理论,了解有机物结构特点与一般理化性质的关系;了解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

  有机物的结构表示方法、杂化轨道理论及有机物分类方法。

  杂化轨道理论、价键理论与分子轨道理论,σ键、π键的特点。

  第一节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简述:从人类生存、生产的历史阐明有机物的历史性与广泛性,人类生存离不开有机物的事实。

  给出有机物的原始概念、演变后的现代概念及其演变历程。

  阐明有机物与无机物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差异。

  分析有机物与无机物互相转化的关系及相对性。

  归纳出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为烃及其衍生物的组成、结构、制备、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特性

  从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必须物来分析有机物的共同性质(或有机物的特性)

  1.从衣食住行必需品的种类数量分析得到有机物数量多的印象。

  简单解释:碳链延长与分枝所致。

  2.从生活中的防火知识进行演绎,得出大多数有机物易燃的结论。

  简单解释:碳碳键和碳氢键大都可以转变成碳氧键和氢氧键并且放出能量。

  3.从酒精、食油、燃气等有机物存在状态导出有机物低熔点性质:

  简单解释:分子化合物,弱极性键所致。

  4从石油、食油、氯仿、苯的水溶性导出大多数有机物不溶于水的结论。

  简单解释:相似者相溶。

  5.从绝缘体引出大多数有机物不导电的性质。诸如反应慢、副反应多性质也从生活事实导出。

  总结:有机物的结构决定有机物性质---结构式的重要性。

  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

  回顾中学化学键概念,写出几种简单无机物、有机物的电子式;简述价键理论要点。

  2. 分子轨道理论

  介绍分子轨道理论的要点;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成分子轨道,有成键轨道和反键轨道;成键电子围绕整个分子运动电子。

  成键三原则:对称性匹配、能量近似、最大重叠。

  表示方法:波函数表示

  3.碳原子杂化轨道理论

  详细讲述杂化轨道理论要点,从价键理论过渡到杂化轨道理论,

  用轨道式(方框)表示碳原子的价层电子(基态、激发态和SP3杂化态)的排布。

  讲述杂化轨道概念及SP3杂化、SP2杂化态、SP杂化态。(可以以图形或模型表示S、P轨道和杂化轨道的电子云形状)

  论述σ键、π键的形成过程、电子云形状与特点。

  简述共价键的四个参数:键能、键长、键角与偶极矩。

  简述分子几何构型、极性与分子化学键的关系。

  初步介绍化学键的异列与均裂。

  第四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及其表示方法

  1.用“结构决定性质”和“有机物结构复杂”来强调明确表示有机物结构的重要性。

  2.介绍结构式的书写方法及注意事项。

  结构简式的书写方法。

  键线式的书写方法。

  对于三种表示方法进行适当课堂练习。

  第五节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分类。

  1. 复习“官能团”概念及中学所学有机物官能团名称、同类官能团所表现的化学性质。

  2. 对于单官能团有机物,官能团类别决定化合物类别。

  3. 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碳胳分类、官能团分类法。

  4. 列举常见有机官能团的结构及名称。

  第六节 酸碱电子理论

  1.简单回顾中学所学阿仑尼乌斯酸碱理论。

  2.介绍酸碱电子理论。

  列举若干有机、无机酸碱例子说明之。

  第二章 波谱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学生熟悉UV、IR、HNMR、Ms基本原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法。能利用图谱及数据正确解析简单有机化合物。

  UV、IR、HNMR、M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1.UV:电子跃迁类型及其吸收特征

  2.IR:原理及应用

  3.HNMR:基本原理、化学位移、自旋偶合和裂分

  4.Ms:基本原理、分子结构与碎片离子的形成关系

  一. 首先介绍电磁波和吸收光谱

  主要讲解:波谱类型、波长范围及相应的能级跃迁方式。

  强调:物质对光的吸收与分子的结构密切相关,因为各种分子的结构互不相同,所以每种分子都有自己的特征光谱。

  提示:质谱是分子及其碎片的质量谱。在本质上不属于波谱范畴。但在质谱仪原理中有所谓“离子光谱学”的现象和概念,所以把质谱也当作一种波谱方法。

  二. 分别讲解波谱法基本原理及应用

  主要讲解内容:①基本原理(紫外光谱及其表示法,电子跃迁类型及其吸收特征)②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判断分子中是否有共轭体系或某些官能团的存在;确定未知物的基本骨架,确定某些官能团的位置;判定一些化合物的异构体、构型、构象;可用来判定互变异构的存在。)以上都举例说明。

  主要讲解内容:①基本原理(分子振动类型,红外光谱图)②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③IR在结构测定上的应用(确定官能团,利用标准谱图鉴定有机化合物)。

  3. 核磁共振谱(1HNMR)

  主要讲解内容:①基本原理②化学位移③自旋偶合和裂分④核磁共振谱的表示法⑤核磁共振谱的应用(图谱举例)。

  主要讲解内容:①基本原理②质谱图的表示法③质谱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分子式;利用质谱提供的结构信息推断化合物的结构)。

  第三章 开链烃(第一讲)

  1. 使学生熟悉简单烷烃的普通命名法和较复杂烷烃的IUPAC命名法。理解原子序数优先规则、烯烃的顺/反异构和Z/E异构概念,能够准确的写出较复杂烯烃的结构式或名称。

  2. 使学生理解“构象”概念,能够认识和书写简单烃类的构象的透视式和纽曼式、能够比较简单构象式的能量差别,掌握环己烷优势构象的画法。

  3. 使学生了解饱和碳原子上的游离基取代反应、反应历程的概念和游离基稳定规律。

  1. 烷烃、的IUPAC命名规则、环己烷优势构象。

  2. 原子序数优先规则,烯烃的Z/E命名法。

  1. 烷烃的构象(透视式与纽曼式)、环己烷优势构象。

  2. 饱和碳原子上的游离基取代历程。

  3. 原子序数优先规则与烯烃的Z/E命名法。

  1.介绍简单烷烃的普通命名法

  叙述烷烃IUPAC命名规则。

  2.引入几种常见的简单烃基:正某基、异某基、仲丁基、叔丁基和新戊基。

  3.适当课堂练习:较复杂烷烃的命名和结构式书写。

  第二节 烷烃的异构现象与构象

  1.略讲烷烃同分异构现象。

  2.讲述“构象”概念,用透视式和纽曼式表示简单烷烃的重叠式和交叉式构象。从能量因素分析比较各构象的稳定性。

  3.详细讲述环己烷、取代环己烷的椅式构象及其画法。

  第四节 烷烃的性质

  1.简介伯、仲、叔、季碳原子和伯、仲、叔氢原子。

  2.简介同系列烷烃沸点变化规律(分子间作用力规律)。

  3.回顾甲烷的光卤代反应。

  4.分析甲烷生成四氯化碳的步骤,讲述游离基历程的概念。

  以甲烷为例论述游离基(自由基)历程。

  5.举例说明游离基历程中伯、仲、叔氢原子活泼性及其原因。

  6.简单介绍烷烃的氧化反应。

  第六节 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1.分析烯烃、炔烃与烷烃差异………多一个官能团,命名规则相应复杂……主链应包括母体官能团,编号时母体官能团为此最小及存在位置异构和几何异构(炔烃无几何异构)。举例说明复杂烯烃的命名(包括顺/反异构)。

  2. 重点讲述原子序数优先规则概念。

  3.举例说明多种基团的优先顺序的详细比较(注意:原子序数没有加和性)。

  4.Z/E法标记烯烃几何异构体(注意与顺/反异构的区别),多烯(碳碳双键)的标记。

  5.小结:原子序数优先规则与Z/E标记法

  第三章 开链烃(第二讲)

  1.使学生掌握烯烃的马氏加成规则和常见的马氏加成反应、烯烃的氧化反应及其应用,了解亲电加成概念、机理、碳正离子的稳定性规律。

  2.使学生掌握炔烃加成反应(水合成酮、乙炔与氢氰酸加成)及端基炔的成盐反应。

  3.使学生理解离域键与共轭效应,掌握丁二烯型化合物 的1,4-加成和双烯合成性质。

  4.使学生了解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1. 烯烃的马氏加成规则、亲电加成概念;常见的马氏加成反应。

  2. 烯烃的氧化反应,及其应用。

  3.丁二烯型化合物的1,4-加成和双烯合成反应。

  1.烯烃的马氏加成规则。

  2.丁二烯型化合物的共轭效应与双烯合成反应产物结构式书写。

  第九节 烯烃与炔烃的化学性质

  1.分析烯烃与炔烃结构共同点……不饱和。从而导出性质共同点……加成与氧化。

  2.简介烯烃、炔烃加氢(炔烃分两步:Pd/C顺式加;Na/NH3反式加。)

  3.讲述烯烃与卤素加成,亲电加成概念,亲电加成机理(溴水为例)。

  4.重点讲述马氏加成规则。常见的马氏加成反应。亲电试剂;水、卤化氢、浓硫酸、次卤酸。

  4.引入诱导效应解释,或碳正离子稳定性解释马氏规则。

  5.简介反马规则及其实例。

  6.讲述炔烃的特性:水合反应,乙炔与氢氰酸加成及应用。

  7.简介烯烃和炔烃的聚合反应(二聚反应,多聚反应)。端基炔烃的成盐反应。

  8.重点介绍烯烃的几种氧化反应(高锰酸钾在酸、碱性条件下氧化,臭氧氧化,银催化氧化等)。炔烃氧化只生成酸。

  9.简介烯烃α―卤代反应(高温或NBS卤代)。

  小结:烯烃与炔烃的化学性质

  第十一节 共轭二烯烃及其反应性能

  1.介绍三种类型的二烯烃。

  2.详细讲述“共轭”概念,离域大π键概念,丁二烯的离域效应。

  3.分析丁二烯与溴的加成,扩展1,2―加成与1,4―加成反应内容。

  4.以丁二烯与乙烯为例讲述双烯合成,扩展为丁二烯型的双烯合成。

  小结 :共轭二烯烃的1,4―加成与双烯合成。

  1.简介什么是异戊二烯链节。

  2.介绍“萜”的概念(单萜、倍半萜、二萜……)。

  3.简介单环萜与双环萜和常见萜类化合物。

  了解环烷烃及苯的构性相关分析。掌握环烷烃和芳香烃的命名及化学性质,熟悉环己烷的构象分析和取代苯的定位基规则。

  1.环己烷的构象分析

  2.取代苯的定位基定位规则

  1.取代苯的定位基定位规则

  2.芳香性及休克尔规则

  第一节 环烷烃的异构和命名;

  介绍环烷烃的分类、命名和异构

  1.多取代基中,较小取代基系数低;

  2.环为母体,取代基系数低;

  3.有顺反异构时,标出顺反异构

  第二节 环烷烃的性质;

  先讲述拜尔(A.von Baeyer)张力学说(strain theory),再介绍 氢解、加溴、酸解、自由基取代。最后小结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 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

  一 环己烷的两种典型构象

  椅式构象是环己烷的优势构象。船式构象与椅式构象相比,其能量高29.7KJ/mol,在椅式构象中,几乎不存在环张力。

  二 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举例:写出甲基环己烷的椅式构象

  由分析可以得到结论:

  1.e型比a型构象稳定(优势构象);

  2.环上有不同取代基时,大基团处于e键稳定

  第二部分 芳香烃:

  第四节 苯衍生物的异构和命名;

  苯衍生物的命名规则

  1.将苯环作为母体,标明取代基位置:

  2. 结构复杂衍生物或支链上有官能团时,环上支链作为母体,苯环作为取代基命名

  3. 苯环上有多官能团取代时,应用IUPAC的官能团优先规则:

  4. 多环芳烃的命名

  第五节 芳香烃的性质;

  (一)、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介绍SE2取代反应机理:芳烃正离子历程

  ⑴. 卤化、磺化和硝化

  (2)付-克烃基化反应

  ⑶. 付-克酰基化反应

  (二)、苯环上的加成;

  (三)、氧化反应;

  有α-H时,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苯甲酸类衍生物

  没有α-H时,不发生氧化反应。

  (四)、卤代反应。

  第六节 取代苯的定位规律;

  由苯、取代苯的硝化速度或产率来对比,引出定位的概念。

  二、定位规律的理论依据;

  对比讲述、解释两类定位基规律。

  三、定位规律的应用。

  性质同苯对比来讲。

  第八节 非苯系芳烃

  一、芳香性的一般特征:

  Hǜckel规则(4n+2规律):单环多烯π电子数等于4n+2时,构成π电子的封闭体系表现出一定的芳香性。

  芳香性判断原则 1.环状体系;2.π电子数(4n+2规则);3.分子共平面。

  二、常见芳香性体系

  了解手性分子产生旋光性的原因,掌握对映体构型的表示方法,熟悉分子绝对 构型的表示方法。

  手性的概念,FISHER式的表示方法。

  确定R、S构型的表示方法。

  一、 偏振光与旋光性

  旋光度的大小是由旋光仪测定的。比旋光度是表示化合物旋光性的物理常数:

  二、分子结构与旋光性的关系

  如果分子中含对称面或对称中心,则分子与其镜像可以完全重合,这种分子为非手性分子(achiral);

  分子中不含对称面也不含对称中心时,分子与镜像不能重合,为手性分子(chiral)。

  非手性分子没有旋光性。

  凡是有手性的分子都有旋光性。分子具有手性是引起分子旋光性的根本原因。

  第二节 对映体构型的表示方法

  一、 相对构型表示法

  旋光方向与相对构型之间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旋光方向是由旋光仪测定的。

  二、 绝对构型表示法

  R, S构型的确定

  绝对构型与旋光方向没有任何必然联系

  根据Fischer式可直接判断R, S构型

  第三节 其他化合物的旋光异构

  一、含两个相同手性碳化合物的旋光异构;

  二、含两个不同手性碳化合物的旋光异构;

  三、碳环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四、不含手性碳化合物的旋光异构。

  四、不含手性碳化合物的旋光异构

  1. 丙二烯型分子

  分子有无手性,与手性碳原子的存在并没有必然联系,而要从分子整体来考虑,看分子手否具有对称面或对称中心;

  含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一定具有旋光性;

  手性分子中,可以有对称轴存在

  第四节 旋光异构体的性质

  第五节 第五节某些有机化学反应中的立体化学

  对比讲述:顺-2-丁烯加溴的立体化学

  反-2-丁烯加溴的立体化学

  使学生了解卤代烃的结构与性质的相互关系,掌握卤代烃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能熟悉亲核取代反应机理,以及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性质。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第一节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按与卤素相连碳原子不同:

  按卤原子数目不同:

  第二节 卤代烃的性质

  二、化学性质: 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氯化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