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制的教师是什么编制?

我是去年毕业的非师范本科生,且考试的科目和我专业不对口。2018年山东刚刚上岸两个地方:第一个地方笔试第一,第二个地方笔试第四,总成绩第三。目前准高中教师一枚。考编不易,今天写个攻略,和诸君共勉,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我是17年12月底准备考编的,18年3月考试上岸,面试第二也顺利通过。刚开始我准备考某市的统考,它是考学科+教基,但是后来我放弃了,原因一是我没有找到当地真题,无从下手复习;二是学科知识我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而考试时间就在明年3-5月份,时间来不及;三是我发现他们本地辅导机构特别厉害(有可能是我被宣传效果吓到了),对于我这种外地考生不占便宜。后来各地出了简章我才敲定了山东省统考地区,这个比较公平。

一路走来,最大的感慨就是,考编是一个熬时间的工程,你愿意付出,愿意努力,熬到最后就成功了。

目前教师招聘考试主要分为笔试+面试。笔试又分为教基型、教基+公基型、教基+学科型这三类考试形式。面试分为试讲、说课、技能展示、结构化几大块内容。山东统考主要是考教基和公基,公基复习方法拉到最后,教基包括三个方面: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知识体系庞大且繁杂,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山东统考的教基是有名的难,这是17年之前的情况,因为题目出的很偏,有的人物搜索都搜不到几条有用信息,但是讲真的18年不难。那么我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的呢(自卖自夸~~(*^__^*) ……)?下面开始我将从几个方面说一说个人方法,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考编如何准备?从哪方面入手?

这个答案的前提是你已经有了教师资格证。那么首先要确定一个报考地区(是否满足当地报考条件这个很重要)。确定好之后,搜集该地区真题,确定该地区的考试形式属于哪种(教基型、教基+公基型、教基+学科型)以及是省统考还是自己组织考试(省统考难度稍大,报名竞争也不小)。比如是教基+公基型,然后根据真题所考内容对症下药去学习即可。学习顺序推荐:先教基(学科)再公基。面试等笔试过了之后再准备不晚。

我备考选择的是某香教材,它在很多教材里面属于比较好的教材了,但实际上仍然不全面,比如人物考点不全,举个例子比如桑代克,书中很多考点没有提及。如果真正系统全面地学习小三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学)知识,必备这三本书: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三本书属于教育界的扛把子,优点不用多说,大学教材、最权威的书,很多考试试题都是从里面选的练习题或者变式。有条件的童鞋可以买来读一下,无论对以后教学还是对现在的学习都是大有裨益!但是短时间不可能读完这几本书,上手也比较慢,所以某香教材算是性价比比较好的了。当然其他辅导机构的自备教材亦可参考,不做评价,也千万别说我打广告哦!!!

对于如此厚的书如何看?

第一遍通读(不求甚解),然后做配套题(某香有个配套章节题,可以对应做,每次用铅笔做,错的标记,错一次标记一次),第一遍做下来错的肯定多,不用慌,记录到错题本即可。

第二遍精读,围绕错题、不理解的地方认真读,并有意识的识记。然后做山香4500题目(并不一定是某香,可以是任何机构题,我做的是某香感觉很不错)。继续用铅笔。这个时间段就是刷题。另外刷题一定要做真题!做真题!做真题!重要的话说三遍。至于真题怎么获得这个就靠您的手段了。

第三遍速读,规定时间段,一遍一遍地反复读。比如圈定一星期为一个时期,一共假设700页,一天读100页,7天完成(你不要告诉你真这样去做~嘿嘿\(^o^)/~)。

记忆窍门:配合口诀记忆更佳。比如布鲁纳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原则有四个原则:动机、结构、程序、强化原则,即冻结城墙。关于口诀记忆资料我目前正在整理,整理出来我会更新。

最少准备三本(根据自己所考地区题型选择)。

第一本,是错题本。把错题按序号记下来。比如教育要素有?这个题做错了,记为序号1,然后写上要点。我的笔记本大约记到600多序号就基本上不增加题目了,已经接近饱和。错题本的意义在于,通过反复做题能够不断把教材压缩,暴露核心考点,然后就是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其他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可以逐步排除,避免重复学习,浪费时间。这是快速学习小三门的关键。

错题本,忽略我美美哒字(捂脸逃.jpg)

这里我还想说说做题。重复做错的题怎么办?继续记录,直到看到这个题恶心了(意味着你已经记住了)即可。我有一个题反复做错,我记了5遍,后来再也没错过,可能有人会说你4不4傻,记这么多次,但是事实上我是个普通人,我一直相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什么是烂笔头,因为经常记东西(滑稽脸)。绝对不要陷入题海战术!!!而是要选择对应章节的题目做题(参考第一部分铅笔做题部分),知识点是固定的,所以对应的题是固定的。所以高效率复习只需要每天几个小时即可。

第二本,简答题本。把常见简答题分门别类记下来,日常记忆(参考教材)。

第三本,案例分析题。按照典型例题(参考资料教材),分门别类记几个典型例题。本来山东统考是没有主观题的,但是17年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命题人出了一个案例分析,导致18年人心惶惶,为了有备无患所以我选择硬着头皮准备了。19年情况如何?这个神鬼莫测。但是大概率应该还是没有主观题————坐等打脸( ̄ε(# ̄)☆╰╮( ̄▽ ̄///)。

第四本,判断题本。根据自己所考题型自取。

部分资料总结(持续更新ing):

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著作 学记

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古代西方第一部教育法论著 《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

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化口号的教育家 裴斯泰洛奇

第一个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付诸实践的人 裴斯泰洛奇

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生物起源

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凯洛夫《教育学》

教育学开始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标志规范教育学建立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昆体良

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学者 康德

世界上第一位教育学教授 德国的特拉普

最早提出学校文化 美国华勒

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 孔子

中国近代最早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制 壬寅学制

我国教育史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壬子癸丑学制

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 1957 毛泽东

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 欧洲

师生关系的最高层次 共享共创

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 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尔

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诞生于 清末,南洋公学,上院,中院,师范院,

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创造性

第一次从从法律角度确认教师专业地位 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关键环节 在职教育

课程在我国汉语文献最早见到 唐《五经正义》维护课程,必君子兼之

现代意义课程在我国最早见于 宋,朱熹宽着期限,紧着课程

西方课程最早见于 斯宾塞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 美国 博比特 提出活动分析法

教育史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 博比特《课程》

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课程类型 学科课程

隐形课程最早由 杰克逊《班级生活》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 清朝 京师同文馆

首次提出班级授课制 夸美纽斯

最早奠定班级组织理论基础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第一次将几何天文算术列为必学科目 苏格拉底

地方课程制作主体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教师对教具实验操作时,最重要的是 指导学生观察

德育的最高目标 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教育

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 享用性功能

最先提出班级一词 埃拉斯莫斯

班集体建设最关键因素 目标和规范

调查研究法最基本使用最广泛的方法 问卷调查

历史上第一步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

心理学之父,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冯特

教师专业化的最早尝试。建立专门的师资培训机构。

优秀教师的最高层次。教育家型教师。

班级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班级行为文化。

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有利于教育。

班集体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目标和规范。

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观察法

最早提出行动研究的概念。勒温

忠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衡量教育工作者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

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

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房东岳翻译日本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方法

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采用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优点是保持了人心理活动的自然性和客观性,获得的资料比较真实。

法国率先以法定形式把道德课列入学校的正式课程。

道德二字的何用?最早见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最早提出儿童为中心,儿童为经验为基础的中国教育家是陶行知。

兴趣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成分。

慕课。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

最早出现的教育部门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一个论证了心理是脑的机能的人士,布洛卡。

审美活动中最突出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情感。

伦理关系是师生关系体系中最高层次的关系形式

自我教育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

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首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

人最先衰老的是听觉,其次是视力,其次是味觉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高层次就是慎独。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觉遵守道德规则。

系统脱敏法是治疗恐怖症最常用的方法。

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科技进步

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途径 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的人才

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社会主义

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遗传素质

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今社会发展赋予教育的根本宗旨,当代教育的重要使命 提高全民族素质

教育目的的核心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教师的最基本形象 道德形象

教师形象的核心 文化形象

教师的根本任务 教书育人、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 热爱教育事业

教师劳动积极性创造性地源泉 热爱教育事业

教师做好工作的前提 热爱教育事业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热爱学生

知识结构核心 学科知识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最终体现)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教师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 教师的专业能力

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 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师个体专业化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 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学生

衡量教师是否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 教师的素养

教师专业发展中,行为的理性支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内核 建立专业理想

做好教师的第一要素 教育理念

教师社会地位最直观的表现 经济地位

我国师生关系的根本目标 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

教师从事教育的施工蓝图 课程

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课程,编制最关键的准则 课程目标

制定课程目标的直接依据,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对学生,社会,学科的研究

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 学习者的需要

学校教育的核心/基础 课程

编写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的直接依据 课程标准

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课程标准

课程资源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

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基本途径 教学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领会知识,感知理解教材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上课

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 个别教学,现场教学

班级管理的中心环节是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 实践理性

教学活动的中心和灵魂 学生

认识和把握教学活动多样性的关键 教学模式

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品德认识

衡量品德水平的标志 品德行为

品德的核心是道德认知。

班级管理主要功能 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班级管理基本功能 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班级管理根本目的 实现教育目的,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班级教学管理的核心 教学质量管理

班级管理的核心 学生的发展

学校管理的宗旨 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 沟通

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 学校绩效

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明确的共同目标

班主任的首要任务 组建良好的班集体

班主任的中心任务 促进班集体成员全面发展

班级管理的中心环节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 主题班会

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所起的作用 桥梁和纽带

班级管理的实质 开发潜能

班集体的凝聚剂 班集体舆论

课外活动中教师处于 启发指导地位

研究的主要任务和研究基础 收集资料

教育研究走向成熟的标志 定量分析

科学研究广泛使用的方法 观察研究法

各类教学研究唯一能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 实验研究法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教育教学研究。

确立选题的依据源于。问题的意义。

教育行动研究的主体。教师。

规定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必须具有学科专业素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教师素质。

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起点和基础。职前培养。

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独立性。

综合实践活动区别于活动课的重要特征。探究型。

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

德育的永恒主题。爱国主义教育。

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本质体现于最高境界。享用性功能。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总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好公民。

教学管理的核心。教学质量管理。

社区教育的实质。全民教育。

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全体性是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最根本的要求。

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分为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两个方面。

确保讲授质量的首要条件是,讲授内容有科学性和思想性。

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教学进程是教案的主要部分。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上好课最根本的要求。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是课堂教学的继续。

课外辅导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

品德情感是学生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实现转化的催化剂。

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班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

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本的行政组织是班级。

新颖独特性是创造性思维最本质的特征。

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思维为核心。

需要是活动的原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具有对象性,动力性和社会性

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给学生安全感。这是非指导性教学的精髓。允许学生做个人选择。

学习需要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最根本动力。在学习动机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是产生学习期待的前提之一。

概念学习是意义学习的核心。

道德动机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

观察学习是学习态度最有效的方式。

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人际关系基本成分是认知情感行为。

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

共情,也称同感,同理心,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是心理咨询中最重要的成分。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

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

学习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知识,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首要环节和最初阶段。是职业道德情感产生的依据,是道德意志锻炼的内在动力,是决定职业道德行为倾向的思想基础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

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核心问题。

职业道德行为最大特点是自觉性和习惯性。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是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师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主要关心的是减少课堂混乱,但最值得关注的应该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职业责任感是职业道德的行为的出发点,是激励教师实现某种职业道德目标的动力。

职业幸福感是教师从事职业活动最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根本目的。

是否具备坚强的职业道德,一直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依据,是教师教育行为的动机和效果。

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明显标志。

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的社会作用。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

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

学习需要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信念。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

性格的态度特征,在性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中学阶段是道德信念形成的重要时期。

中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一般在初三以后形成。

初二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小学三年级,是儿童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

小学三年级是情绪情感的转折点。

小学二年级是儿童注意分配能力发展的转折期。

在初二达到巅峰,然后缓慢下降。

初二进入,中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初三学生辩证思维,处于重要的转折时期。

小学四年级是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关键期。

小学二年级,无意识记有意识记,效果相当。

小学三年级,有意识记占主导地位。

高中生处于记忆发展的黄金时代。

中学生视觉敏感性发展到一生中最高水平,达到或超过成人。

主观能动性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

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社会实践。

在社会规范学习道德品质发展的研究中,班杜拉的研究重点是道德行为。

教育相对独立形态形成的标志是学校的出现。

教师引导和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活动的关键是激发学生道德冲突。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促使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创新。

宏观调控最基本的目标是维持经济增长。

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关键是,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意识。

教学过程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

教育的个性原则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人的全面发展基本内涵的核心要素是,智能和体能。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过程。

认识事物和现象的基本手段和方法是分析与综合。

在人格特征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成分是性格。

个体身心发展的两个高速是1岁和青春期。

心理的实质是。脑的机能客观现实的反映。

思维的逻辑性与严谨性是思维品质的中心环节,是所有思维品质的集中体现。

概念掌握的行为指标是,运用概念。

言语理解的最高水平是文本理解。

快乐和兴趣是幼儿两种最基本的肯定情绪。

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学校体育学校其他活动最根本的区别。

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人物是校长。主力军是教职工。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永恒主题。

课堂管理的基本功能是维持功能。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执行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的中心环节,是意志努力的集中表现。

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是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意志品质的首要条件。

人的行动是意识为中介,以自觉目的为特征的意志行动,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人主观能动性的最突出表现,是意志的首要特征。

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是我国当今社会发展非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国当代教育的重要使命。)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核心

观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和灵魂。

教学是学校公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实际上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矛盾,是认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矛盾

班级管理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的是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是中学生思维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兴趣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核心的成分,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动机的基础。

选择确定研究课题是进行教育研究的起始环节。

收集资料是研究的主要任务和研究基础。

心理状态是联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过渡阶段。

现代教育评价的理念是发展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发现学习是概念形成的主要方式。

认识过程是情绪和情感的基础。

描述性研究方法是教育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旨在描述或说明变量的特性,关注对背景条件和事物的解释。

题型无非就是选择题(多选、单选)、判断题、简答题、教育写作、案例分析题、论述题。

判断题:要记笔记,把容易错的记录在笔记本上,但是要在记笔记的同时找到这句话的来源,加深理解,参考上面“关于笔记”。

案例分析题:做笔记积累、背诵要点。按照总分总去答题,参考上面“关于笔记”;

公基:这个是老大难,所幸所占比例不高。对于山东地区统考的童鞋,时政我建议某宝搜一些时政资料,有些机构会整理,当然也可以自己整理考试规定时间段内的时政(一般为一年内容);其他的知识只能是刷题,但是刷题效果不是很明显,因为每年考的公基尤其是山东统考的公基不按套路出牌,所以很难猜题,比如今年文史类题目比较多我就沾光了~这也是我当时选择统考的原因之一。各地市组织的考试公基题目很水,做一些公基题库基本无压力。另外就是不要逃避热点,热点一定会考!热点一定会考!热点一定会考!

关于时政学习我还想说一点,就是自己圈重点。比如我在做各大机构考前模拟题(山东统考前各机构会有模拟题)的时候,另外就是自己平时找政策文件(配合辅导机构等),把认为比较重要的时政都记录在一个电子文档里,考前大约记录了100多条,事实证明我压中了很多统考时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投机取巧的方法

公基里面的另外重要的一项就是政治和法律。做专门的题目!一般来说公基里面的政治等于高中政治,多做题多思考不难。

53是学科考试必备刷题神器,A版不如B版,B版出现时间晚,A版在高考前最先出版。有的地方出题是出考研题,有的地方从各地中高考真题里面出,所以这个专业知识需要自己把握。另外还有各大机构的学科辅导书,亦可参考。所以解决学科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本地的真题,然后对症下药复习。

关于教材教法题目(有些地方叫教学设计题):主要分为4大部分,每一个部分都要写上,这是架构,每条到时候要自己扩充内容。

2、新课讲授(重点;中间要适当位置穿插板书;主要常用教学方法有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赛;要有师生对话,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3、作业(扩展性、开放性的作业)

4、小结(亮点,一定要有感情上的升华)

亮点意思是这个地方容易出彩,重点意味着这个地方必须重点写。

还有一种题型是在学科考试里面,要求分析学科教学方法。答题策略是:

案例中老师用了什么方法(比如讲授法)+这个方法的基本定义(是什么,讲授法是……)+为什么用(这个地方为什么适合用这个方法以及这个方法用在这里的好处,讲授法有利于……,而这个知识点正需要这个方法,因为……),这样三步分析法。

最后总结,这个老师综合运用了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展现了新课标精神……值得学习。

二更之小三门必知必会效应:

赫洛克效应是指及时对工作结果进行评价,能强化工作动机,对工作起促进作用。适当表扬的效果明显优于批评,而批评的效果比不予任何评价的好。

临时抱佛脚、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开夜车学习

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穷人没鞋子,得到第一双鞋子感觉无价之宝,随后再得到第二个鞋子的时候感觉价值没这么贵重了。

一个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可能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戏称为“龙卷风”或“风暴”。

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贩马时,把马匹放出来供顾客挑选,但附加上一个条件,即只许挑最靠近门边的那匹马。显然,加上这个条件实际上就等于不让挑选。对这种无选择余地的所谓“选择”,后人讥讽为“霍布森选择效应”。对于个人来说,如果陷入“霍布森选择效应”的困境,就不可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道理很简单,任何好与坏、优与劣,都是在对比选择中产生的,只有拟定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方案对比选择、判断才有可能做到合理。如只有在许多可供对比选择的反感中进行研究,并能够在对其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才算得上判断。因此,没有选择余地的“选择”,就等于无法判断,就等于扼杀创造。

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皮格马利翁效应(比马龙效应、期待效应、比马龙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赞美可以改变一个人,说他这个人有特别的天赋,然后这个人就觉着自己不一样,努力学习,最后结果是成功。

南风效应(南风发展、温暖效应)

多注意解决下属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下属真正感受到管理者给予的温暖。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要特别注意讲究方法。要采取温和的方法。

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的效应。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智力测验的结果将学生分为优秀班和普通班。结果,有一批学生的测验结果因失误被颠倒了,也就是说优秀班其实是普通的孩子,而真正聪明的孩子却在普通班。但是这一年的课程成绩却如同往年一样,优秀班明显高于普通班,并未出现异常。

巴纳姆效应(福勒效应、暗示效应、巴霖效应)

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以杂技师巴纳姆的名字命名,认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你是个爱动物的小朋友,即使自己不是,对大部分人都是认可有效的。

有时候学习者尽力去解决一个复杂的或者需要创造性思考的问题时,无论多么努力,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在这种时候,暂时停止对问题的积极探索,可能就会对问题解决起到关键作用,这种暂停就是酝酿效应。酝酿效应来源于阿基米德实验中对浮力定律的发现,具有非逻辑性和自发突变性的特点。

曾经有一名叫詹森的运动员,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在体育赛场上却连连失利,让自己和他人失望。不难看出这主要是压力过大,过度紧张所致。由此人们把这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正式比赛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认为适度的奖励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励却有可能降低个体对事情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机。在生活中,教学中,培养个人积极主动、持之以恒的兴趣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仅靠物质的刺激远远不够。虽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由物质刺激所激发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是淡薄的,也是短暂的。

登门槛效应(得寸进尺效应)

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反馈原来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把放大器的输出电路中的一部分能量送回输入电路中,以增强或减弱输入讯号的效应。心理学借用这一概念,以说明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结果的了解,而这种对结果的了解又起到了强化作用,促进了学习者更加努力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这一心理现象称做"反馈效应"。

拉绳子实验 当他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拉绳时,林格尔曼发现尽管总体拉力增加,但每个成员施加的平均拉力减少,这与团队合作时成员更卖力的传统理论相悖。林格尔曼将其归因于当时所谓的“社会惰性”:当人们参加集体活动时,他们的个体贡献会因人数增加而减少。把责任归于个人,则可以消除这个影响。

指由于之前受某一刺激的影响而使得之后对同一刺激的知觉和加工变得容易的心理现象。有研究者认为,这是内隐记忆的体现。情绪启动的方法一般采取情绪—符合词语和情绪—不符合词语作为刺激,使用词语诱发相应的情绪状态。

(1)当给人们呈现一个还没完成的草图,随着这个草图越来越完整,人们就越来越辨认出这张图画的是什么。之后,再给他们呈现其他还没完成的草图时,他们会更早辨认出这张图画的是什么;

(2)如果当给人们呈现一组汉字,假如里面含有”河“这个字,随后让他们写出部首是”氵“的字时,这些人回答”河“的几率会更大。

“词优效应”举例来说,“绎陡吕垣”中的“陡”字与“陡坡”中的“陡”字相比,你把后者的读音读对的几率就会更高一些。[2] 词优效应是指,同出现在非词(即一串无关的字母,如orwk)中相比,当一个字母(如k)出现在真词(如work)中时,我们对它的识别更快、更准确。

蔡加尼克效应 (契可尼效应)

是指人们对未完成的工作的记忆优于已完成的工作的记忆的现象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想方设法的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鲶鱼效应对于“渔夫”来说,在于激励手段的应用。渔夫采用鲶鱼来作为激励手段,促使沙丁鱼不断游动,以保证沙丁鱼活着,以此来获得最大利益。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要实现管理的目标,同样需要引入鲶鱼型人才,以此来改变企业相对一潭死水的状况。

根据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奥托·瓦拉赫传奇成才过程而得出的现象。 学生的智能发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点,使智能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这一现象人们称之为“瓦拉赫效应”。

具有“甜柠檬心理”的人,认为凡是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不得不吃的时候,柠檬也是甜的。这样可以减少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例如某生考不上大学而考上中专,就说考上中专更好,学习年限短又花费低,可以早参加工作早挣钱。比如说,有的女子嫁个木讷寡言的丈夫,却说“这才可靠呢!”

三更之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产生背景:20世纪30年代从实用主义和进步教育中逐渐分化出来,到20世纪50年代形成一种独立的教育思想。

哲学基础:实用主义,进步主义(改造主义教育家自称是进步教育的继承者和亲密盟友)

代表人物:康茨,拉格,布拉梅尔德。

主要观点:教育应该以“改造社会”为目标;教育要重视培养“社会一致”精神;强调行为科学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教学上应该以社会问题为中心或者核心;教师应以劝说教育为职责。

影响和评价:改造主义虽然在教育理论上有一定影响,但因为与美国社会性质不合,在美国 教育实践中影响不大。

产生背景: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意大利、法国等西欧国家,二战后在美国流行 哲学基础:中世纪天主教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经院哲学,强调宗教教育至上 。

代表人物:法国马利坦,著作有《教育处在十字路口》 。

主要观点:教育应该以宗教为基础,培养真正的基督徒和有用的公民;实施宗教教育是学校课程的核心;教育应属于教会 。

影响和评价:影响主要体现在欧美国家的一些天主教学校中。是西方人文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对于缓解西方现代社会日益严重的人的异化现象,防止将人作为工具和手段具有积极意义。

产生背景:20世纪30年代作为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对立面出现,提倡教育上的复古和古典教育。

代表人物:美国赫钦斯,阿(艾)德勒,英国的利文斯通,法国的阿兰

主要观点:强调人的永恒本质和人性不变,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人类 天性中共同的要素,而培养这些共同的要素,最好的途径就是阅读经典著作;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强调教师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影响和评价:永恒主义的影响主要在大学和上层知识界的少数人,充满了复古、保守、绝对 论的色彩,对传统的强调使得其余社会发展脱节。

产生背景:20世纪30年代作为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对立面出现,二战后,尤其是50年代 中后期,要素主义教育在美国教育家逐步兴盛,并成为一种颇有影响的教育思潮(当代美国占统治地位的教育哲学)。

哲学基础:传统的“实在论”或实在主义哲学。

代表人物:早期的巴格莱,贝斯特;后期的科南特,里科弗,坎德尔、芬尼、布里格斯

主要观点: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即“新三艺”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要一代代传递下去;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强调传统的心智训练,传授整个人生的知识;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强调教师在整个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强调以学科为中心和学习的系统性,主张恢复各门学科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严格按照逻辑系统编写教材。

影响和评价:要素主义教育家提出的教育理论和策略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其中一些被采纳 为国家教育政策。比如6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中,教育家特别强调“新三艺”(数学,外语和自然科学)。

产生背景:产生二战以后对社会问题和人的存在的反思,以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教育理论。 20世纪中期流行与美国和西欧各国

哲学基础:存在主义哲学

代表人物:克尔凯郭尔,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萨特、布贝尔

主要观点: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自我生成”;强调品格教育的重要性;提倡学生自由选择道德标准;主张个别教育的方法;师生之间建立信任关系。

影响和评价:强调个性发展,强调教育个别化,提倡积极的师生关系等具有积极意义,对欧 美国家的青年学生产生了重大影响。但由于悲观主义情绪浓厚,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70年代后衰落。

产生背景:20世纪30年代以后,从行为主义心理学发展而来的一种欧美教育思潮。兴盛于60年代。

思想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赫尔,斯金纳和加涅

主要观点: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学习过程是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实施程序教学(程序教学 的基本原则一是积极反应,二是小步子,三是及时强化,四是自定步调)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教学及其;教学研究应该以教和学的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 。

影响和评价:促进了学习理论的发展,并未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新行为主义教育家忽视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差别,把人类的学习归结为操作性条件作用,明显具有机械主义的特征,从而受到人们的批评。

产生背景:20世纪60-70年代欧美国家广泛流行的、影响很大的教育理论,结构主义发展到当代又形成了建构主义。

思想基础:认知心理学,结构主义哲学 代表人物:皮亚杰,布鲁纳

主要观点:强调教育和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只能发展;注重教授哥们学科的基本结构;主张 学科基础的早期学习;提倡“发现学习法”;认为教师是结构教学中的主要辅导者

影响和评价:结构主义教育思想,为心理学研究和教育研究的相互协作提供了一个范例,对 现代西方课程论影响很大,并称为60年代美国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但由于课程改革导致教材偏难,也引起了人们不同的评论和争议。

产生背景:从20世纪50年代其,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哲学作为一种分析的和澄清思想的方 法可以用于任何问题,包括教育问题,于是分析哲学被应用于教育理论。

思想基础:分析哲学,包括逻辑实证主义学派和日常语言学派

代表人物:美国的索尔蒂斯和谢弗勒;英国的奥康纳和彼得斯

主要观点:分析哲学不讲体系,只是一种分析方法,提出哲学的任务不是增加人的知识,而 是对既有的概念、思想进行清理,通过分析使概念清晰;认为以前的教育术语和概念十分混乱,易被人误解,因此正确使用教育术语是教育哲学研究工作的第一步;提出应对教育理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教”、“学”、“训练”、“知识”、“目的”、“生长”等进行批判和分析,从而分析和认识这些概念的意义与价值。

影响与评价:分析教育哲学家对教育学术术语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对于澄清教育概念起到了 一定的积极作用;分析教育哲学思想重视语言逻辑的表述作用,重视分析技术,有利于教育研究的科学表达;但是日益倾向于形式主义,被认为与缺乏对教育实践的促进。

产生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期产生于法国,60年代后再世界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的国际性教育思潮

思想基础:渊源与文艺复兴的成人教育活动实践和教育理论

代表人物:法国保罗朗格朗,著作《终身教育引论》是终身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强调终身教育是人从出生到死亡整个一生的教育,教育并不限于青少年阶段,而应贯穿人的一生,并且人一生的教育是相互联系和作用的。

主要观点: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的需要,它应该能够在每一个人需要的任何时刻以最好的方 式提供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终身教育没有固定的内容和方法,教育也不限于在学校中进行,应使校外的社会机构也承担教育的功能,把教育扩展到社会整体中,并寻求各种教育形式的综合统一;终身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

影响和评价:随着教育为各国越来越重视,终身教育已成为建立一个学习化社会的象征。世 界上许多国家把终身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重点

产生背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的美国,是对50年代中期以后的“主知主义”所强调知识而忽视知识情感问题的批判,试图通过挖掘人类理智与情感等方面的整体潜力来确立人的价值

思想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埃里克弗洛姆,戈登奥尔波特 教育主张: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主张课程人本化,学生的自我实现是课程的核心;强调学校应该创造自由的心理气氛,利于学生“自我实现”

影响和评价:带来了教育观念上的革新,提出教育不仅是塑造人的行为,而在于发展人的价值、理想、真善美等高级心理品质;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在60-70年代影响了美国的各级各类教育,并成为一些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

另外本人公众号:行知考编 。 里面有我考编路上精心整理的资料,如需下载,请关注一下哦~

最后祝大家都能成功上岸,实现自己的教师梦!↖(^ω^)↗

2020年事业单位改革即将结束,作为事业单位中的中流砥柱——教师,也将迎来巨大变动。可以确定的是,高校教师这一群体将取消事业编制。那么,高校的事业编制,真如我们想的那样,完全没有了吗?实际上,高校的人事改革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最终将细分为很多种情况。

很多人觉得编制就是考进去,不犯大错误,就不会被解聘。改革后的高校编制依然是事业编,只是量化了考核目标。有明确的指标,即使事业编制也要接受考核,不合格会被解聘,但是考核要求是什么,各个高校可以制定符合自己条件的政策,没有统一的标准,很多人看待教师工作惯用同一个标准,好像全国都一样,这是很错误的逻辑。

二、分岗位实行编制管理

教学科研岗位仍然纳入编制管理享受事业编制待遇。管理、辅导员、实验等辅助岗位实行编制外聘用方式,待遇上和事业编制有一定的区别。

三、分岗位分层次进行考核

不管是有编制还是没编制,都要接受考核,只是不同岗位的考核方式不一样。教学科研岗有量化的教学和科研目标,不同高校对于这个目标设定也可以不一样。管理和辅导员岗是行政工作,很难量化考核指标,所以考核相对容易些。

接下来分析一下不同学历在高校所依照的聘用方式:

一、引进高层次人才(事业编制)聘用

所谓的引进高层次人才就是纳入事业编制管理。一般招聘公告中对此类聘用都称为引进高层次人才。比如,苏州科技大学招聘教师,要求博士学历的岗位也是以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方式,就是有编制的。

在考核方面,以江苏为例,现在高校的事业编制是属于学校的,录用人员信息也只是向人社厅备案,在岗期间可以享受事业编制待遇,但是要接受学校的考核。当然不同学校的考核目标和要求不一样,同一个学校对不同岗位的考核目标和要求也不一样。

现在高校对教师的聘期一般为3年,每三年就要考核一次,其中包含事业编制人员。考核不合格是可以解聘的,如果考核不合格先是降聘或者是转聘,如果个人不愿意降聘或者转聘,则转入待聘,待聘期满了还未被聘用才会解聘,所以这个要求并不是很苛刻。

二、引进高层次人才“编外协议工资制”聘用

对于一些特殊的高层次人才,高校会采用编外聘用“协议工资制”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没有编制,但待遇远超过有编制的人員。让有能力的人享受更丰厚的物质待遇,指的就是这一类人群。

这一类岗位收入比编内要高,但对于科研、应聘基本素质的要求也比普通的博士、普通的编内要高很多,适合有学术能力的人。

编外协议工资制也是有考核要求的,如果在规定期限达不到考核要求,学校是可以解聘的。和事业编制不同的是,考核不合格会直接解聘。

当下一部分高校引进博士还是采用第一种事业编制型的方式,考核的要求不是很高,所以某种程度上相当于还是“铁饭碗”。一些科研水平较高的高校引进博士多数采用第二种编外协议工资制,又叫做“非升即走”,工资待遇比事业编制要高,科研平台比较高,容易出成果,但考核要求比较高,被解聘的风险也高。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一方面有些人觉得大学老师轻松,一方面有些高校青年教师压力很大,看起来很矛盾的原因就是不同学校在使用聘用方式上是有所区别的。

这种聘用形式在部分高校也存在,是一种没有编制的形式,但和编外协议工资制的区别是人事代理的工资待遇福利等同于或者小于事业编制,具体要看各高校政策。

一般来说分两种情况:一为备案制人事代理。这种人事代理虽然没有编制,但是录用人员要在人事厅局公示并备案,所有待遇等同于事业编制,只是不能享受公费医疗。二为普通人事代理。这种不在人事厅局备案,是高校自己的招聘行为,一般来说在职期间工资收入等同于事业编制,五险一金按照普通企业基数标准缴纳。

一、引进高层次人才(事业编制)聘用

这种聘用方式和博士的引进高层次人才一样,就是事业编制。部分高校还是会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方式,以事业编制方式聘用新进行政及辅导员岗位人员,但是如今以事业编制方式招聘行政及辅导员岗位的高校已经比较少了,并且会因为不同省份而有所区别,比如江苏的高校多数以人事代理或人才派遣方式聘用新进行政及辅导员岗位人员,而浙江的高校还较多将新进行政及辅导员岗位人员纳入事业编制聘用。

在硕士事业编制考核方面,目前硕士在高校大部分聘用在管理岗、辅导员岗位,和博士事业编制一样,硕士如果是通过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方式进入事业编制,也是要接受考核的,编制也是学校的,在岗期间享受事业编制待遇,考核不合格可以解聘。

只是管理岗和辅导员岗的考核内容比较弹性,因为行政工作很难量化考核,不像教学科研岗可以有科研的量化考核,所以很少会出现不合格的情况。所以,改革后某种程度上还是“铁饭碗”。

接下来,讨论没有编制的情况,目前高校没有编制的类型主要有三种:人事代理、人才派遣、劳务派遣。

这是目前高校招聘辅导员、管理岗、实验岗最广泛使用的方式。人事代理聘用方式基本上参照事业编制待遇,差别主要是在社保基数方面,至于有多大差别不同高校执行的政策不同。

1.参照在编待遇雇员制人才派遣

这是一种同人事代理的聘用方式,大致上,实行人才派遣聘用方式的高校,如果在待遇上参照事业编制,都会在招聘公告或者人事处公开的管理规定上有所说明。在大量缩减编制、以编制外聘用方式为主的省份,求职者不妨考虑这种以“同工同酬”方式编外聘用的岗位,因为待遇和晋升是相同的,所以还是比较有发展前景。

对于实行“同工同酬”制的人事代理和人才派遣聘用方式的高校,基本上可以做到保证编制外聘用方式人员收入和在编人员一致,只是社会保障保险部分有差别,以目前来看,这种差别会导致编制外人员退休金和在编人员不一致,这也是由国家机关单位人事政策改革以及目前企业和机关单位养老金双轨制等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但由于目前以“同工同酬”编制外方式聘用的人员基本都是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离退休至少还有二三十年,未来国家在对双轨制养老金政策优化下,这一部分的差距应该会缩小。

招聘公告里没有说明待遇参照在编人员的人才派遣基本就属于这一类,大多数情况下的人才派遣在工资待遇上和在编人员有明显差距。

四、劳务派遣及其他聘用方式

目前,有些高校会自己创造出一些新的名词,比如编制外用工、合同制、部门聘用、项目聘用、人才租赁,这些名称很多,但本质就是劳务派遣。

劳务派遣性质的聘用,基本可以看作是临时工的待遇。此种方式完全不是机关事业单位的福利体系。普通人才派遣虽然工资和在编有差别,但是评职称和晋升是不受影响的。而劳务派遣,不仅工资待遇有差别,基本上也不能评职称和晋升。

目前高校取消编制不是整体取消编制,而是保留部分编制,加入考核过程,然后再分岗位,根据学历,采用不同的编制形式。

对应聘者而言,要多看招聘信息,全面掌握和了解招聘信息内容,了解不同编制形式的招聘对学历、学术、个人成果的要求,从而在高校求职方面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安排。

国家对于教师从来没有说转为公务员(行政编制)。国家公职人员包括行政编制(公务员)和事业编制。相对来说事业编制待遇略低,有些地方事业编制的社保走的是企业社保。教师待遇难以提高的根本原因是教师人太多,影响财政吃不消。

首先,有编制的教师就是事业编教师,是仅次于公务员待遇的老师,也是待遇的老师。铁饭碗就指这种。

再说说特岗。特岗老师属于代课老师的一种,是一个市的正规招聘行为,不是临时工,但都是农村岗位。工资待遇和事业编等同。有没有编制不知道,说是满了服务期限给编制。其中特岗教师返还大学学费。文件说,2020年不再招聘特岗。我的解读是,地方需要就招聘,不需要就不招聘。

特岗取消了,也会招教师,只是会换个说法,贫困地区脱贫,但优惠政策也不会取消,毕竟现如今脱贫任务很重,而且也没这么简单解决,以河北为例,14年河北师大开始招收农村全科教师的培养计划,各种接手特岗的计划会不断地补充基层薄弱的教师队伍。18年刚刚开始的省公务员招聘,河北省全是乡镇的基础岗位,没有县城以上的岗位,这也是基于两会后的乡村振兴计划。我是这样理解国家的考虑,新一轮的上山下乡,历史总是在若有意若无意之间重复着。

考试不指定教材!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应该买什么教材?

233网校2019年特岗教师招聘上岗无忧班,从笔试到面试全程辅导,一步上岗!!

笔试+面试30小时高分通关上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师是事业编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