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和美团闪购合作,对小商店的经营有什么影响?

三年前,美团闪购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闪购是什么?用通俗的话来讲,如果美团外卖的目标是汇集所有的线下餐饮门店,那么闪购的目标就是让所有非餐饮类的线下门店入驻。

那时,美团在餐饮外卖上的优势初步显现,开始逐渐向非餐类的生鲜食品、商超日用甚至服装领域拓展。随着越来越多的夫妻老婆店、连锁商超、便利店接入,闪购也逐渐成为了美团新业务中的C位。随后就是铺天盖地的营销宣传,不止送餐,“美团外卖,送啥都快”。

更进一步的是,美团高级副总裁、到家事业群总裁王莆中将闪购业务的对标对象定为阿里。他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表示,阿里现在面临拼多多、京东的双重围剿,希望未来也能被美团闪购围剿。他认为,互联网零售市场将从“Everything Store(万货商店)”变迁至“Everything Now(万物到家)。

不过,半年后美团买菜上线,两年后出现美团优选。因为赛道火热、玩家众多,美团在这两项业务上的布局很快成为了舆论的中心,也成为了“最重点的投资领域”。尽管仍在快速发展,但美团闪购显然经历了一段“沉默期”。

直到近日,美团闪购召开了成立后的第一场发布会。王莆中首次对外公开闪购的目标:未来5年,即时零售规模将从目前的2000亿增长至1万亿。”至于美团闪购打算分走多少蛋糕,美团闪购负责人肖昆给出的答案是:4000亿。

考虑到2020年全年美团在餐饮外卖交易总额尚不足5000亿,这个目标足以再造一个“美团”,甚至抢食阿里在实物电商上的份额。

但从实现的角度来看,要达成这一目标并不简单。对内,由于美团新上马的业务均在投入期,闪购需要更亮眼的表现以争取更多资源;对外,闪购除了要应对老对手饿了么之外,天猫超市、京东到家也都不容小觑。

美团在实物电商上的布局是全方位的。

一二线市场和下沉市场、自营模式和平台模式、前置仓和社区团购自提、即时配送和电商零售、to C和to B,每个细分领域下都有一个相应的业务占位,闪购、优选、买菜、菜大全、团好货、快驴在这其中,织成了一个庞杂的实物电商体系。

除了做to B餐饮供应链的快驴由美团创始人王兴的妻子郭万怀掌管之外。所有C端业务都牢牢握在另外两位美团高管手中。

一位是从竞争对手处挖来的人才王莆中,曾带领美团外卖从高校市场转移到白领等综合市场,从与饿了么平台秋色到拿下约七成市场。进入美团后,王莆中一路晋升,直至成为“美团最年轻的集团高级副总裁”。目前,王莆中主要负责闪购、菜大全、团好货等主要为平台模式的业务,模式更轻,但也在逐渐变重:闪购业务将在明年大力布局仓储。

另一位是王兴、王慧文的同学兼早期创业伙伴陈亮,曾是美团“现金牛”酒旅业务的主要负责人。目前,他掌管美团两个明星业务,优选和买菜,以自营模式为主,模式更重,需要自建冷链物流和前置仓。

不过,尽管同为美团高级副总裁,王莆中并未进入美团的最高决策团队S-Team,在美团官网所展现的管理团队中,陈亮位列第五,王莆中则并未上榜。

由于业务之间存在部分重合,且都在快速发展、急需资源的情况下,两人掌管的业务不可避免地存在“内部赛马”的情况,这也存在于众多互联网公司中,是常见的竞争模式。

一位美团内部人士对搜狐科技表示,尽管闪购和买菜在商品品类上有所重合,但两者并非强竞争关系。一个例子就是,进入闪购所在的“超市/便利店”页面,美团买菜位列其中,且排位靠前。

而从成绩上来看,无论是闪购还是优选、买菜,增长势头都很猛。

财报披露,今年二季度,美团闪购交易量和交易金额同比增长达140%。对比疫情还未出现的2019年,肖昆表示,今年(2021年)8月份销售额增幅达到了8倍。

截止目前,美团闪购已经在全国超过2800个县级市布局,其中连锁商超的覆盖城市超过500个,包括150多个连锁商超品牌,以高线城市为主,闪购平均配送市场31.5分钟。王莆中表示,希望未来5年内助力100个品牌在美团闪购的交易额突破十亿元。

另一边。据36kr报道,美团优选曾在今年年初给出了2000亿的明确GMV目标,覆盖县市超过2600个。美团买菜则完成了北上广深的全覆盖,交易金额增长更为迅猛:同比增长280%,季度购买用户同比增长250%。

早期,美团闪购主要采用平台模式,商品供应链严重依赖合作的商超百货。但从今年开始,美团开始尝试与前置仓类似的闪电仓模式,并强调与上游品牌商的合作。

据介绍,闪电仓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线上消费者需求与线下商品不完全匹配的问题。这也是目前即时零售业态整体面临的问题。

截止目前,美团闪电仓的数量超过400家,美团的目标是今年年底超过600家,明年年底(2022年)超过5000家。这是一个十分激进的开仓目标,对比之下,叮咚买菜4年开仓1136个,每日优鲜7年开仓625个。

不过,关于闪电仓仍有一个问题待解:它是作为线下商超的补充,还是作为闪购的供货主体。如果闪电仓可以满足大部分线上用户的需求,那么汇聚众多线下商超的意义在哪里。

除了做平台还是做自营的矛盾之外,与美团闪购模式类似的还有很多,包括阿里系的饿了么、天猫超市,京东系的京东超市、京东到家。

目前,美团闪购是目前覆盖范围最广的同城零售业态,在全国2800个县区市几乎全线覆盖;其次是饿了么,覆盖的县区市包括2200个,以一二线城市为主,向三四线城市扩展。京东到家目前的覆盖区域与以上两个相比较小,在1400个左右。

京东在大商超领域的布局分为自营和平台两种模式,包括以自营为代表的京东超市和以平台为主的京东到家。

去年4月,京东成立大商超全渠道事业群,整合原有的京东超市、消费品事业部、新通路事业部、7FRESH和1号店。后来,新通路事业部另起炉灶,(后改名为京喜事业部)升级为京喜事业群,1号店也纳入其中。而与美团闪购模式类似的平台模式,即京东到家业务也是其中一环。

京东以自营为重基因也延续到了商超领域,京东超市的销售额相较京东到家有明显优势。

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的 12 个月内,京东到家平台总交易额( GMV )为323亿元,同比增长77%。与此同时,京东超市在2017年的成交额就已经超过1000亿元。2019年9月,京东超市提出未来三年,消费品累计成交额超过8000亿的目标。

对于阿里来讲,在商超领域的布局则更为复杂。其中,饿了么、天猫超市及淘鲜达是主要战场。

去年4月,天猫超市事业群升级为同城零售事业群,李永和担任总裁。饿了么旗下新零售团队陆续整合其中,成为张勇重点关注的“1号项目”之一。7月组织架构调整后,李永和同时兼任阿里本地生活总裁,成为阿里在即时零售领域的“一把手”。

李永和曾在京东负责仓储业务和京东商城的整体运营。加入阿里后,先后成为天猫超市事业群总裁、三江购物董事、高鑫零售非执行董事,对于供应链、商超百货有着很深的理解。

去年7月,饿了么APP改版,更突出了新零售、生活服务等品类的入口。不久后,饿了么还掀起了“改了一万个名字”的品牌战役,用“饿了么体”重新塑造了“不只送餐,还送万物”的形象。

在餐饮外卖领域未能有起色的饿了么开始寻找新战场,同城零售成为了下个十年的选择。但“女员工被侵犯”等舆论事件,让阿里本地生活公司在一个月的时间内两度换帅,被寄予厚望的李永和也在风波中引咎辞职,让阿里在同城零售上的走向变得不明朗起来。

对内、对外的竞争都在继续,美团闪购这个被“忽视”的第二曲线,还能重回C位吗?

随着to B业务成为美团收入的重要支撑,组织架构也做出侧重B端的调整,这将为后续金融业务带来更多可能。

本文共计3263字,阅读时间6分钟。

本文为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原创

手握四块金融牌照,曾许下“打造千亿资产规模金融事业”豪言的美团金融又有新动作。

近日,根据深交所披露的信息,“中金-美团生意贷”获批了总计50亿规模(储架发行)的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第一期5亿元专项计划已经设立完成,包括4.18亿的优先A级资产,和5300万的优先B级资产。

这项ABS资产证券化产品,是向美团网及大众点评网合作的510万小微商户提供小额贷款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6年11月美团取得小额贷款牌照后,美团就已上线自己的业务美团小贷,在平台上为用户及中小商户提供无抵押小额贷款。

“在没有发放ABS之前,美团只能使用自有资金,现在多了一条选择。既可以转嫁坏账风险,也能增大受惠范围而扩大贷款规模。” 老虎证券分析师团队对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表示。

这也与美团点评发力商户端供给侧数字化的发展方向相同,美团点评三季报中,CEO王兴表示," 过去我们大力投入和发展消费侧的数字化,但商户端供给侧的数字化才刚刚开始,美团希望持续通过科技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助力传统商家,帮他们实现数字化。"

但实际上,美团金融近年的发展并不如预期。2018年9月4日更新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4月30日,平台上约有20.92亿的应收贷款,距2015年王兴喊出的“千亿规模”的口号,相去甚远。

首次发放ABS,能让美团金融朝“野心”更进一步吗?

面向550万商户做B端小贷生意

从2016年起,美团小贷业务就由美团旗下的重庆三快小贷为商家提供贷款支持,向美团生态圈的产业链用户发放小微商户经营性贷款。

而本次的ABS融资,是美团和中金公司的资产证券化合作,其基础资产为重庆三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美团小贷”)向美团网及大众点评网合作商户发放的“生意贷”贷款债权。

“这就相当于美团整合借款端的信息资源,把小微企业生意贷整体打包成一个证券化产品卖给机构,也就是中金,美团也能够获得现金流。”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评价本次中金和美团的合作。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生意贷分极速贷和大额贷两种,极速贷只需提供身份证、营业执照等基本申请资料,10秒内便出授信结果;后者涉及人工审核,半日内可以完成授信。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分析,不同于科技创业型公司因研发费用更高,倾向于融资;小微型餐饮公司倾向于贷款来覆盖采购、开店等运营成本,目前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因此,生意贷是关注了商家这部分需求。

这笔生意看上去规模颇大,截至 2018 年 9 月 30 日的十二个月里,美团点评平台上 B 端活跃商家数达到 550 万,较 2017 年同期增长 44.3%。

而之所以选择将业务重点放在 to B 小额贷款,而非 to C 消费金融,是因为这样更能发挥美团优势。

“美团掌握众多的商户信息,也就相当于掌握了借贷业务中大量借款端的资源;掌握了商户交易信息等运营信息,也更好做风控”,于百程分析。

这与其定位有关,美团定位为生活服务平台,薛洪言表示:“C端场景以餐饮外卖为主,属于典型的小额高频场景,金额小,贷款的必要性低,这类场景的支付属性强于分期属性,只能通过先支付、后账单分期的方式来做,市场蛋糕基本被信用卡和C端支付巨头占据。”

“C端场景也无法像银行一样获得更多消费者的收支流水,风控难度较大,容易产生高坏账率。”老虎证券分析师团队表示,“与机构资金合作让美团在资产端多了一个选择,既可以转嫁坏账风险,也能增大受惠范围而扩大贷款规模。”

“美团小贷业务,及其主打产品生意贷是美团金融营收和利润的重要来源,小贷也是美团金融的核心牌照之一”,多位专家对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表示。

拿到支付、小贷、银行、保险四块牌照后,美团金融打通了整个金融链条。如今,美团提供理财、信用卡、借钱、保险等各项金融服务。

薛洪言分析,在支付、消费金融、小微金融这三大美团金融业务线中,支付是流量入口和场景入口,通常不赚钱,消费金融和小微金融作为高毛利产品,是整个金融生态主要的营收和利润来源。就美团金融而言,小微金融的地位强于消费金融,生意贷是小微金融业务线的拳头产品。

目前美团的生意贷业务已经覆盖全国 1556 个县域,户均贷款额为 8 万元。“但相比于饿了么,生意贷的业务规模还存在一定差距。”网贷之家高级研究员张叶霞表示。

据美团招股书显示,从2016年末开展小贷业务起,截至2018年4月底,美团向商家发放的与小额贷款有关的应收贷款总额为14亿元;而2018年1-10月,饿了么与蚂蚁金服向饿了么商户投放的小额贷款应收贷款总额达到150亿元。

她分析,应收贷款规模存在较大差距,原因可能是背后生态布局资源竞争,美团立足自建的生态圈,而饿了么除了自建的商户圈,还引入了蚂蚁金服背后的淘宝、银泰等商家,存在一定差距。

当然,规模不是评价的唯一标准,于百程表示,在借贷业务上,还要通过商户数量、坏账率、贷款复借率等指标综合评价,其中一些指标我们不得而知。同时,美团商户包含吃喝玩乐等生活类商家,饿了么还是以吃为主,美团覆盖面更广。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从业者对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表示,美团整体的金融业务与其他互联网巨头相比,都要慢半拍,在支付、消费金融等领域都错过了行业最佳风口期。

他表示,现阶段,美团金融业务仅限于生态圈流量和资源的金融变现,既看不出进一步做大的野心,也缺乏足以撬动其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的亮点布局。

美团未来会和支付宝正面竞争吗?

“小微贷业务风口刚刚起来,依托独家的优质场景,美团小贷现在发力并不晚。”薛洪言表示。

他分析,目前互联网场景巨头的金融业务,包括小微贷业务都是在各自的生态圈内做,还不存在谁是谁的直接竞争对手一说。

“小微商户融资,是供给不足,而非过剩。商家如果同时在两家平台上都有业务,那两家平台其实都只掌握了一部分商业数据,授信额度也只能满足部分需求,因此商户需要同时在两家申请贷款才最现实。”薛洪言分析。

于百程也持类似观点,无论是饿了么还是美团,目前竞争不激烈,在现阶段把生态体系内的业务做好是最重要的事,而不是急于竞争。一方面,通过扩大业务,将更多公司纳入自有体系;同时,通过金融服务来提升用户黏性。

更重要的是,数字化、场景化小微企业贷款尚存巨大市场空间。薛洪言分析,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要么是基于POS数据做信用贷,要么基于核心企业做供应链金融,要么创新了联保互保等风控手段。

与之相比,互联网场景巨头的小微企业贷款,携场景优势切入金融,以真实的数据和商业场景为风控抓手,在生态圈内做业务,具有第三方金融机构不可比的独特优势。

前述不具名人士也表示,随着to B业务成为美团收入的重要支撑,组织架构上也做出侧重B端业务的调整,这也为后续金融业务带来更多可能。

据美团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第三季度新业务及其他收入 35 亿元,同比增长达 471.3%,延续了上期财报超过 400% 的高增长;交易金额164 亿元,较 2017 年同期增长 83.1%;变现率由 6.8% 提升至 21.1%。

美团点评在财报中指出,该收入的增长主要是由商家侧服务收入的增长带来的,包括供应链解决方案和餐厅管理系统,换而言之,就是to B业务,其中也包括为商家提供的金融服务业务。

而本次架构调整,将原本的大零售事业群拆分,组合为新的到家事业群,统筹外卖、配送、闪购、智慧厨房等业务,增强配送网络的协同效应,这表明平台侧重于参与B端商户运营。

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积木时代CEO彭少鑫对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表示,目前小微信贷业务发展面临的普遍挑战有三个:

  • 企业如何管理庞大的资产前端人员,引导员工保持职业操守;
  • 目前企业的监管成本愈来愈高,如何平衡各类成本和盈利之间的关系,如何有效利用金融科技手段降低各类成本;
  • 在拓展小微信贷市场中,控制人力成本是保证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长期来看,掌握电商的支付宝、掌握社交的腾讯仍是美团最大的竞争对手。老虎证券分析师团队分析,掌握着生活消费场景巨大流量的美团,未来面临着流量随时被瓜分的威胁,尤其是支付宝,在生活消费的各种场景上将与美团正面竞争。

互联网金融不单单是流量生意,美团想在金融业务上圆梦“千亿规模”,将重点放在风口上的小微贷业务,接下来要做的还有很多。

本文为寻找中国创客原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团闪购新客红包怎么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