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积分计算问题?

按照二重积分的定义来计算二重积分,对少数特别简单的被积函数和积分区域来说是可行的,但对一般的函数和积分区域来说,这不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这里介绍一种方法,把二重积分化为两次单积分(即两次定积分)来计算。

8.2.1 利用直角坐标计算二重积分

下面用几何的观点来讨论二重积分的计算问题。

在讨论中我们假定f(x,y)≥ 0。并设积分区域D可以用不等式

来表示[插图1]其中函数j 1(x)、j 2(x)在区间 [a,b] 上连续。

我们应用“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的体积”的方法,来计算这个曲顶柱体的体积。

为计算截面面积,在区间 [a,b] 上任意取定一点x0,作平行于yOz面的平面x=x0。这平面截曲顶柱体所得截面是一个以区间 [j 1(x0),j 2(x0)] 为底、曲线z = f(x0,y)为曲边的曲边梯形[插图2]中阴影部分),所以这截面的面积为

一般的,过区间 [a,b] 上任一点x且平行于yOz面的平面截曲顶柱体所得截面的面积为

于是,得曲顶柱体的体积为

这个体积也就是所求二重积分的值,从而有等式

上式右端的积分叫做先对y、后对x的二次积分。就是说,先把x看作常数,把f(x,y)只看作y的函数,并对y计算从j 1(x)到j 2(x)的定积分;然后把算得的结果(是x的函数)再对x计算在区间 [a,b] 上的定积分。这个先对y、后对x的二次积分也常记作

因此,等式(1)也写成

在上述讨论中,我们假定f(x,y)≥ 0,但实际上公式(1)的成立并不受此条件限制。

类似地,如果积分区域D可以用不等式

来表示[插图3],其中函数ψ1(y)、 ψ2(y)在区间 [c,d] 上连续,那末就有

上式右端的积分叫做先对x、后对y的二次积分,这个积分也常记作

因此,等式(2)也写成

这就是把二重积分化为先对x、后对y的二次积分的公式。

我们称图9-2-1所示的积分区域为X-型区域,图9-2-3所示的积分区域为Y-型区域。对不同的区域,可以应用不同的公式。如果积分区域D既不是X-型的,也不是Y-型的,我们可以把D分成几个部分,使每个部分是X-型区域或是Y-型区域。如果积分区域D既是X-型的,又是Y-型的,则由公式(1’)及(2’)就得

上式表明,这两个不同次序的二次积分相等,因为它们都等于同一个二重积分

二重积分化为二次积分时,确定积分限是一个关键。而积分限是根据积分区域D的类型来确定的。

例1 计算,其中D是由直线y = 1、x = 2及y = x所围成的闭区域。

解法1 首先画出积分区域D[插图4]。D是X-型的,D上的点的横坐标的变动范围是区间[1,2]。在区间[1,2]上任意取定一个x值,则D上以这个x值为横坐标的点在一段直线上,这段直线平行于y轴,该线段上点的纵坐标从y = 1变到y = x。利用公式(1)得

解法2 把积分区域D看成是Y-型的。同学们可作为练习,验证解出的答案是否与解法1的相一致。

对于较复杂的积分区域,在化二重积分为二次积分时,为了计算简便,需要选择恰当的二次积分的次序。这时,既要考虑积分区域D的形状,又要考虑被积函数f(x,y)的特性。

例2 求量各底圆半径都等于R的直交圆柱面所围成的立体的体积。

解 设这两个圆柱面的方程分别为

利用立体关于坐标平面的对称性,只要算出它在第一卦限部分[插图5]的体积V1,然后再乘以8就行了。

所求立体在第一卦限部分可以看成是一个曲顶柱体,它的底为

如图9-2-5(b)所示。它的顶是柱面。于是,

8.2.2 利用极坐标计算二重积分

有些二重积分,积分区域D的边界曲线用极坐标方程来表示比较方便,且被积函数用极坐标变量r,θ比较简单。这时,我们就可以考虑利用极坐标来计算二重积分。

下面将推导出这个和的极限在极坐标系中的形式。

假定从极点O出发且穿过闭区域D内部的射线与D的边界曲线相交不多于两点。我们用以极点为中心的一族同心圆:r=常数,以及从极点出发的一族射线:θ=常数,把D分成n个小闭区域[插图6]。

除了包含边界点的一些小闭区域外,小闭区域的面积D s i可计算如下:

其中表示相邻两圆弧的半径的平均值。在这小闭区域内取圆周上的一点,该点的直角坐标设为x i,h i,则由直角坐标与极坐标之间的关系有。于是

由于在直角坐标系中也常记作,所以上式又可写成

这就是二重积分的变量从直角坐标变换为极坐标的变换公式,其中rdrdθ就是极坐标系中的面积元素。

公式(4)表明,要把二重积分中的变量从直角坐标变换为极坐标,只要把被积函数中的x、y分别换成rcosθ、rsinθ,并把直角坐标系中的面积元素dxdy换成极坐标系中的面积元素rdrdθ。

极坐标系中的二重积分,同样可以化为二次积分来计算。在[插图7],二重积分化为二次积分的公式为

特别地,如果积分区域D是[插图8]所示的曲边扇形,那末相当于图9-2-7(a)中φ1(θ)≡0,φ2(θ)=φ(θ)。这时闭区域D可以用不等式

0≤r≤φ(θ),α≤θ≤β

来表示,而公式(5')成为

如果积分区域D如图[插图9])所示,极点在D的内部,那末相当于图9-2-8中α= 0、β= 2π。这时闭区域D可以用不等式

0≤r≤φ(θ),0≤θ≤2π

来表示,而公式(5')成为

由二重积分的性质4,闭区域D的面积s 可以表示为

在极坐标系中,面积元素ds = rdrdθ,上式成为

如果闭区域D如图9-2-7(a)所示,这由公式(5')有

特别地,如果闭区域D如图9-2-8所示,则φ1(θ)≡0,φ2(θ)=φ(θ)。于是

例3 计算,其中D是由中心在原点、半径为a的圆周所围成的闭区域。

解 在极坐标系中,闭区域D可表示为

0≤r≤a,0≤θ≤2π。

由公式(4)及(5)有

例4 求球体x2+y2+z2≤4a2圆柱面x2+y2=2ax(a>0)所截得的(含在圆柱面内的部分)立体的体积[插图10]。

其中D为半圆周及x轴所围成的闭区域。在极坐标系中,闭区域D可用不等式

(一)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

考研数学大纲指出,要求考生掌握计算二重积分的直角坐标法和极坐标法。老师认为不能忽略首先应用对称性尝试化简要计算的二重积分。

本文不再赘述这3个化简和计算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请详汤老师编著的《考研数学复习大全》的相关内容。下面请随老师看一下2018年数学(三)的一道二重积分真题。

 上述的解法(三)很简洁,如果熟练掌握这种计算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对计算这类二重积分会带来一些方便;当然多掌握一种方法的前提条件是,首先熟练掌握考试大纲要求的基本方法,否则就是舍本逐末之举(因为基本方法也能计算上述真题)。本文讨论了一道二重积分计算题的多种解法,希望能对小伙伴们的2019考研数学复习有些帮助。


每年都要给学生讲二重积分,但有多少学生真正理解了二重积分的概念和计算方式呢?二重积分的定义是下面和式的极限。求极限时,积分区域的分块不是一个简单的程序,当其中的每一块的直径都是无穷小时,意味着每一小块都缩成一点,此时每一小块中任选的一点几乎就是积分区域D中的任一点!即积分区域中每一点对应的函数值都要被计算!大家在计算二重积分时要牢记这一点。

为了保证积分区域中每一点的函数值都被计算,我们必须对积分区域进行“地毯式搜索”。

几何意义(曲顶柱体的体积):

下面谈谈具体如何“搜索”

一、直角坐标系下的搜索方式

图中红线是穿过区域的动线(与边界交点不超过两个),先找区域内红线上的点(即所有人站成一排先搜索脚下的“),之后红线由左至右扫过积分区域(大家手拉手搜遍地毯),如此这般可保证每一点都不被遗漏。

积分次序也是按这个顺序写

换个方向考虑,搜索方法完全一样

二、极坐标下的搜索方式

    了解什么是极坐标是理解以下内容的前提条件。

    极坐标下如何看一个点P?从极点O引出射线到点P,再测量点P到极点O的距离和射线与极轴的夹角,于是就得到极坐标系下点P的坐标。

极坐标系下的积分区域如何分割成小块区域呢?按极坐标的思维就是通过画圆和作射线进行分割。

这种思维特点也决定了极坐标系下的二重积分计算时的两种“搜索”方式。

射线----型:视积分区域夹在两条射线之间

首先在两条射线之间任意画一条射线(下图红线)穿过积分区域(与边界交点不超过两点),搜索区域内红线上的点,然后让红线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扫遍整个区域,不放过任何一个点!

圆弧---型积分区域在两个圆弧之间

首先在两个圆弧的半径之间任取一个值作为半径,以极点为圆心画圆,对落在区域内的那一段弧上的点先行搜索,之后将该动态圆弧扫遍积分区域。

实例:交换以下积分次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重积分先积分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