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留学申请套磁信没回复怎么办

2020英国留学博士套磁信怎么写?申请英国博士是需要套磁的,这对大家的申请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很多同学不知道2020英国留学博士套磁信怎么写,董老师针对套磁信的写作技巧做了分享,大家快来学习一下吧。

我们在申请博士之前,首先自己要有一个大的目标方向,然后根据这个方向,去看大学开设的博士课程里面有没有你喜欢的方向,然后根据教授的论文,研究方向等看看准备下一步的Proposal。

不同于美国,直接在邮件套磁的时候正文里面写套磁内容,英国一般都要先提交研究计划书给导师,导师看了之后如果有兴趣的话,就会回复你,如果不感兴趣的话 ,直接说No,或者英国的老师很好,会给你建议,哪个导师更适合你。

我们准备好计划书以后就进行到非常重要的一步了,就是给导师写邮件。告知导师你的情况,研究方向等,看看导师是否感兴趣。这个时候就要强调一下,如果我们之前做了功课,针对老师的研究方向写Proposal的话,那么你的研究计划很容易被老师看到并且采纳。套磁成功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基本上,如果老师这样回复你的话,那么恭喜你,你就很有可能被录取啦。

英国留学博士套磁常见问题:

1、套磁信中应当附加哪些内容?
任何能够帮助佐证你科研实力与match程度的文书。另外,还可以提供CV, thesis abstracts, research proposal(仅供参考)。这点因人而异,自己拿捏就好。

2、选择怎样的教授套磁?
我们不能说套磁怎样的教授更容易得到offer,因为这样没有可比性。但是联系怎样的教授能得到较高的回复率,这个还是有相对高低的。个人觉得,套磁的回复率从高到低是assistant professor>associate professor>professor。一般而言,assistant professor急于搭建自己的实验室,招兵买马,所以对学生的需求可能更大。另一方面,系里可能都会考虑到AP一开始没有学生,所以在一开始都会给AP招几个学生。至于professor,无论是实验室运转还是招生数量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很可能都是一两年内招1个新学生。这取决于实验室目前是否饱和,是否有项目更新等客观问题。associate professor则介于两者之间。

以上就是针对英国博士留学套磁信写作要注意的各个方面,大家现在知道该怎么写套磁信了吗?

Hello 小伙伴们大家好~ 套磁是留学申请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对于申请Research Degree的小伙伴们,套磁可以说是正式申请的第一步。

那么今天刺猬来给大家讲一讲套磁信要怎么写。

确认对方是否有招收博士的计划

首封套磁信是我们和导师建立联系的第一步,这里建议大家不要写太长的邮件,不要急于过多介绍自己的专业背景和科研经历。第一封套磁信应该包括的内容有:

基本信息(名字,目前就读的学校及专业)

表达意愿(表示自己对导师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希望进一步沟通了解)

询问是否在下一学年有招收博士的计划

这里刺猬也提出一些尽量要避免在第一封推荐信中出现的内容:

科研经历的介绍确实是套磁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但我们不要急于向导师“展示”自己。很多导师平时都很忙,一般没有时间仔细浏览长篇大论的邮件,尤其是一个与他素不相识的学生发来的邮件。所以在首次与导师建立联系时,只需要让导师对你的专业有所了解即可,之后如果导师对你感兴趣,会主动要求你详细介绍科研经历的。而且我们会在邮件中附上自己的CV,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的经历简明扼要地写在CV里面,而不是在邮件正文里长篇大论。

刺猬非常了解大家对导师可不可以提供funding很感兴趣,但是刺猬建议大家不要在第一封邮件里就询问导师这样的事情。奖学金一般是在project谈的差不多之后才和导师提起。有的导师也会直接问我们怎么解决学费的问题。总之不要急于谈“钱”,伤感情~

这里刺猬分享一下我自己申请博士时候的第一封套磁信给大家参考:

(忘记截最后两行…… )

当导师回复了我们的第一封邮件并且表示希望能够进一步了解的时候,我们就向着申请胜利迈出一大步了!因为有很多导师可能不会回复我们的套磁信或者表示自己没有招博士的计划,大家千万不要灰心,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哦!只要大家不懈努力,相信一定会有好结果哒!

在后续和导师交谈的过程中,就没有很多模板的东西可言了,这就像两个人的对话,什么时候说到哪里是没办法提前预知的,这里刺猬也给大家提几条建议:

结尾的邮箱是最好不过的了,这样的邮箱地址导师看到就会知道是学术机构的地址。会显得比较正式。

今天是我们文书训练营的第二课,由我为大家讲一讲CV和套磁这两部分的内容。

●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机械工程硕士 (PhD Candidate)

● 莱斯大学机械工程学士

● 获得博士全奖及研究生院Fellowship

● 参与了美国空军实验室(AFRL)与通用电气(GE)合作的3D打印项目

今天的内容主要分成四个部分 ——

一、常见的CV与resume的不同之处;

二、CV的书写格式规范

三、CV具体应该怎么写,怎样让你的经历显得更出彩;

四、关于套磁,申请PhD的学生可能会需要这方面的内容。

CV的全称是Curriculum Vitae,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术简历,resume翻译过来也叫简历。这两者在大致上有相同之处,细看也有不同的地方。

CV主要是用于申请学术科研与教育相关的项目,比如说申请研究生或PhD一般都用CV。如果是用来找工作的话,一般会用resume。我的CV和resume大体是一致的,那么如果是一个做得比较详细的CV,并且控制在一页之内的话,那也可以用来做resume。

理论上来说,CV是可以长于一页的,尤其是当你的科研成果,或是论文发表比较多的话,几页、十几页、二十几页的CV,都是有可能的。很多美国大学的教授会在学校官网上放上自己的CV,可以看到有六、七页或有十几页都是比较常见的。而Resume的长度一般控制在一页之内。

因为今天大多数同学是申请硕士和博士,所以我们会更详细地分析一下CV。

一般来说,申请硕士的CV长度尽量控制在一页之内比较好,原因有三:

首先,整体看起来较为美观,并且用一页内容展示所有经历会更直接一些。如果说你的经历很多,或者有论文发表,刚好可以写到一页半到两页也是可以的,最好不要出现一页多出一两行的情况,这样会很难看。

第二点,很多同学本科阶段的经历、科研和论文不是非常多,所以没有必要为了让你的CV更长,去写太多的课外活动,或是一些不相关的经历去堆砌长度。

最后,方便今后求职。有些同学申请的是九个月的项目,是求职导向的,那么你的CV很有可能也会用作申请工作的resume,这个时候你就不用去做大幅的修改了。

综合这几点来说,申请硕士项目的CV最好控制在一页之内,如果是申请博士项目,你就需要把过去做的科研经历都写上去,如果有论文发表也要加上。

还有一点是关于cover letter的问题。cover letter就是我们在CV或resume的最上方写上用途,表达用意。比如说我想找一份工作,就会在resume上面写我想找的是一份全职的工作,以及入职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CV上面的cover letter是可写可不写的,我个人建议其实没有太大必要,因为你是从申请系统提交,学校会知道你是申请哪个硕士或者博士项目。

接下来我们说一下CV的书写格式规范。下图是我之前带的一位学生的简历,我把个人信息都马赛克了,我们来看看这几类关键的内容。

一般来说,CV需要包含以下内容:

1. 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

教育背景里要包括你已经完成的或者即将完成的学位,比如education这里写的,大多数同学在申请的时候还没有毕业,这个时候写的就是expected加上毕业日期。还有平均绩点,这个也需要写上。

如果涉及到一些其他的学位证书,包括你上过的网课的certificated,或者是参加夏校拿到的证书,再或者是有学习交换,也需要在教育背景这一部分写上去。

3. 经历(学术经历&实习经历)

接下来主要的就是你的经历,经历可以分成学术经历和实习经历

如果总共只有两到三段,就没有必要分成两部分,直接用experience 来概括就可以了。

4. 获奖经历、活动、论文发表

这一部分不用写得特别长,也就是不用把你的课外活动写得像你的学术经历、实习经历那么详细,尤其对申请美国的同学来说。

论文发表应该有固定的格式和规范,在什么期刊发表的,包括一个完整的标题都是必不可少的。获奖经历,具体什么比赛,什么奖项,什么时候获得,也需要详细写出来。

5. 专业相关的课程和技能

专业相关的课程和技能是很多同学都会忽视的内容。因为在国内,很少会把之前上过的课写出来。但是在美国,我建议如果有space放这个内容的话,还是放上去比较好。因为这样能体现出你想申请的专业的前置课程,尤其是一些核心课程,你都已经上过了。虽然会提交成绩单,但成绩单不如这个来的直观。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里的skills我写的是professional skills,也就是说你的业余爱好其实没有必要去放上去。甚至这边写的language,作为中国学生来说,基本上都会英语和中文两种语言,如果没有特别大的特点,你也可以不放。

简历没写满,或者刚好超出了一两行,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可以做一些调整。

如果是没写满的情况,通常这种时候,一般就是经历太少,或者是经历描述得不够详细。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增加经历,或者增加经历下的Bullet Points,写更详细的描述增加行数。当然也可以通过排版去拉大行间距、扩大页边距,让你的简历看起来更完整。

如果是超出了一两行的情况,那就需要对格式进行调整。比如说缩小页边距、缩小行距、调整字号,但字号也不要太小,太小会很难读清楚。也可以去掉一些没用的信息,比如说个人信息里面的地址和邮箱,为了节省空间,可以调整成一行。还有刚才说的skills,如果现在这份简历超出了一行,我就会把下面的language去掉。

最后还要强调一下CV的写作格式是很规范的。要注意字号、字体统一,这里指的是相同内容,比如说相同的标题,我用红色方框圈出来的,要用相同的字号。另外还要注意左右对齐,比如标题全都是靠左对齐,时间、地点这些都要靠右对齐。

CV里面不允许出现拼写错误,需要特别注意一下。还有加粗、斜体等等都要按照合适的规范要求来做。

首先,CV相对resume而言,特点就是非常details oriented,注重细节导向性。一般一个人的经历至少要用三个小点来描述,不建议超过三个,最多四个。

所有的小点都以动词过去式开头。比如你设计了一个东西,可以说designed XXX,参加了什么活动,participated XXX。

其次,这三点要刚好能够完全描述你的经历,有头有尾。具体做了什么贡献,得出了什么结论,学到了什么知识。比如improved之前的一个模型,你可以把它详细写出来,要注重完整性。

第三点,在描述经历的整个过程中,一定要把你的专业技能展现出来。比如说数学建模,就要把你用的模型、理论概念,或者是编程用的语言都写进去,还有中间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要通过这些小点详细地表现出来。

区别于上一期帅老师讲的PS,CV并不强调故事性,你的三个Bullet Points不需要有多少曲折,高潮迭起,但是细节仍然是要保留的。

CV在某些程度上可以理解成是PS的浓缩版本,但是它更直观地把你的专业技能通过有限的篇幅,在固定的框架格式内表达出来,所以通常CV会作为PS的互补材料。

另外CV也包含了一些PS里不能包括的东西,比如除了PS里提到的专业技能,毕业学校,毕业项目,GPA等等,这些个人信息都是放在CV里的。

接下来我们讲一讲套磁。到底什么项目需要套磁?套磁中有哪些坑?在这里我们就跟大家讨论一下。

首先,一般来说,如果你申请硕士项目是授课型的,或者是求职导向型,是完全不需要套磁的。举个例子,加州伯克利的master of engineering,也就是我们常说的MENG项目,完全是由官方录取委员会来决定你的录取,没有一个特别的教授会来负责这整个项目的运营。那这个时候,如果你想申请伯克利MENG项目下面的电子工程方向,就算给伯克利所有的电子工程的教授发邮件都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但是,如果你是申请两年制的硕士项目,一般是Thesis Based,读研期间是需要做科研的,那么就可以采取套磁的方式。一般这种项目的流程是先拿到学校的录取,再去给教授发邮件。即使之前教授对你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他也只会回复你,“你需要先申请我们学校的项目,拿到录取后,我很有兴趣跟你聊一聊。”这其实已经是非常正面的回复了。

如果是直博的项目,有些学校也是需要先拿到录取的。但是你也可以在申请季开始就联系教授,我觉得太早联系的意义不大。也不要集中在申请季的后期,比如快要交你的申请了再去联系教授,因为那时候可能很多同学都在跟教授套磁,教授一天会收到二三十封甚至更多的关于套磁的邮件,很可能会看不过来。

暑研的套磁也是一样,你需要找一个合适的时间。一般来说,比如这个暑假的科研,教授很可能到这一年的春天才会考虑他需不需要找学生。如果你在一年之前就给教授发邮件,他可能会对你感兴趣,但还是要等到spring才会敲定这件事情。

首先,同一个教授不要反复套磁。不要每天给他发邮件,或者每周都发一封邮件,这是没有必要的。如果他对你有兴趣的话,肯定会认真读你的邮件。如果真的没有兴趣,不回复也是一种拒绝的表现。

其次,同一个院系下,切记不要套磁太多教授。很多大的学校,一个院系下可能三四十名,甚至五六十名教授,教授之间的信息是互通的,他们可能会交流。之前也碰到家长跟我说,听说过有学生同时套两个教授,这两个教授的科研方向根本就不接近,这位同学在邮件中都说很有兴趣,都说读了很多paper,结果两位教授一交流,同时拒绝了这个学生。所以要注意的是,你套磁的教授一定要是你真的感兴趣,如果确实有好几位感兴趣的也是可以的。

再就是要注意美国的法定节假日。在圣诞节前后,很多教授会去度假,就像我们过年回老家一样,那么这个时候去套磁,回复概率是比较小的。

不光是套磁邮箱,你的申请邮箱最好也是学校邮箱或者G-mail邮箱。如果你用QQ邮箱,或者其他不是那么大众的邮箱的话,很可能会被屏蔽或者是进入垃圾邮箱。

最后一点,如果在第一次发送邮件之后没有收到response,但你还是对这个教授很感兴趣,可以过一周或者两周再发一次。如果有response,今天收到回复,那建议在第二天之前尽快回复掉。

接下来说说套磁信的内容,里面有很多中国学生在套磁时会犯的错误。

首先,有些同学会说我的标题是不是不要写得那么直接,先去说我很喜欢这个教授,想认识一下。但是,其实在申请期间教授收到这么多邮件,他肯定会先扫一眼标题,如果你的标题都没有表达出你要读PhD的意愿,我觉得他很难会继续打开邮件读的。所以标题还是要表达清楚你的意愿。

其次,套磁信里面主要要表达这些内容。

  • 第一点是要展现自己过往的专业经验,对教授研究的相关专业领域的认识。
  • 其次,你可以说你对教授目前或者近几年的科研背景有过一定了解,读过了一些论文,对于某某方向你非常感兴趣,希望能过来协助教授做科研。
  • 第三,也要说一下自己可以带来的贡献。比如你在进入实验室后希望做哪一块的研究,并且已经有哪些想法了,读完PhD之后,甚至是更长期的学术目标是什么,也可以说。
  • 在附件上可以加上自己的CV,或者发表过的论文作为补充。可以说attachment在邮件后面附上了,如果你对我有兴趣可以看一看。
  • 最后说非常感谢教授花时间读你的letter,希望能得到回复,这些都是可以的。

最后一点,邮件不要写得太长。这是很多同学会犯的错误,尽量控制在两到三分钟就可以读完大致内容就可以了。

最后分享一个套磁案例,虽然不是套博士录取,是邀请教授写推荐信,但是道理是一样的。

C同学是我们浩海很早带的一个学生,成绩非常好,GRE和托福也没有问题,按理说以他的背景,申请大多数项目都是有机会的,但是他想冲一下麻省理工的全奖PhD,这是比较有难度的。最后麻省、CMU、UCB三所工科顶级强校都录取了他。

他申请的时候出现过这么几个乌龙事件,我们当时及时帮他做了纠正。

首先,跟教授套磁的时候不注意措辞。经常说,“我觉得我很优秀,能不能录取我当PhD”,这跟我刚才说的直接表达读PhD的意愿不是一件事。你可以说,“我对你的科研非常感兴趣,希望过来读PhD”,但是你不要每天去催教授去录取你。在C同学申请时,他是每天去问教授推荐信写好了没有,这是是非常不礼貌的。教授平时的主要工作还是在做科研,不可能你今天发了,明天就给你写完。但是,如果他真的过了很久,或者申请递交以后过了很长时间都没有递交你的推荐信,那你就需要及时催促了。

第二个套推荐信时他犯的错误是,他当时想申请两个不同的专业,于是就希望教授分不同的方式写两个专业的推荐信。这在美国教授看来是非常不能理解的,比如说你申请EE的PhD,想做硬件方向,说明你是对硬件真的很感兴趣,这是美国人的看法。同时你又想申请CS,这其实是偏软的,以后做的科研项目很可能是不太一样的。那么这个时候他就会不理解你的学术目标是什么,他会觉得你这个学生连自己想读什么,之后想做什么都没有想清楚就申请PhD,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太好的事情。所以如果你请同一个教授写推荐信,一定只能写一个模式的。不能既要申请EE,又要申请ME,还要申请CS,能不能给我三封不一样的,这样国外的教授肯定不会同意的,我相信中国大学的教授也不会认可这样的做法。

总结来说,其实套磁并不是一个很难的事情,并不需要你去苦思冥想邮件该怎么发。简单的来说,做好这几点 ——

第一点,明确表达自己想要读PhD的意愿,希望跟这个教授做科研。

第二点,充分展现自己的实力和经验,包括对这个领域的看法,表达出对这个教授的了解,他的实验室做什么的,他目前有做过哪些科研,发过哪些paper,你都有了解和涉猎就可以了。

最后用一个礼貌的方式来结尾,这就是一封成功的套磁信了。

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了,我相信这个讲座对于大多数正在申请的同学应该会有一些直接的帮助。

可能你正在写CV,或是正在和教授套磁。也欢迎大家来提问和交流,我相信不同的同学看到的问题也不一样,很多问题在出现之前提出来,会比较好解决。如果你已经发给了教授,那就很难去挽回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帝国理工博士套磁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