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博代码07比03要好吗?

《一部近代史 半部是上海》系列 之二

讲中国近代史,不能不讲魔都上海;讲魔都上海,不能不讲租界那些事儿。因为大上海的第一次崛起与辉煌,正是在租界时代。

01 租界到底有多大?

小时候有个故事,上年纪的中国人大多耳熟能详,说是在上海租界某个公园的门口,竖着一块大牌子,上书“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这故事把中国人的肺都气炸了!大家觉得这是帝国主义列强欺负中国人的铁证,实在是可恶之极!

但这个故事也给我造成了一种错觉,以为上海的租界面积不是很大,不过是几条大街加几个公园而已。

其实这是个很大的误解。

租界的面积很大,占上海市区面积的八成多。剩下两成不到的是华界,还分成一南一北两小块,不挨着。南面那块是上海县城,在今天的南市区;北面那块面积更小些,在今天的闸北区。

那时的上海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格局,叫作“一市三治四界”,即一座城市有三个管理机构和四块行政区域,这是半殖民地时代特有的怪现象。

租界分为公共租界和法租界。

公共租界面积最大,东至周家嘴,西到静安寺,北达上海、宝山两县交界处,总面积33503亩,约22平方公里。整个租界划分为中、北、东、西4个区。

法租界主要位于今天卢湾区(已并入黄浦)和徐汇区内,东部狭长地带则伸入黄浦区。法租界最初只有986亩,后经几次扩张,达到15000余亩,扩张部分叫“法新租界”。到1920年代,法租界发展成上海最高级的住宅区。

02 上海究竟有几个租界?

严格说,只有两个租界:公共租界和法租界。

一开始,大家没分得那么清楚,整个上海租界实行“英国为主,门户开放”的自治模式,管理机构叫工部局。

英国佬当然是带头大哥,无论是对外交涉,还是内部管理,主要话语权都掌握在英国人手里。毕竟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独立打赢的,没其它国家什么事儿。后来的进入公共租界的那些国家,其实是占了英国人的便宜。

法国佬性格高傲,十分自负。在任何国际事务上,他们都喜欢特立独行,拥有自己的话语权,不太愿意跟众人搞在一块儿。

法国人尤其不喜欢英国人,当然英国人也不喜欢法国人。几百年来,这两个国家在很多方面都要对着干,拧着来,实在是烦得要命。

比如交通规则,英国人靠左行驶,法国人偏偏要靠右行驶。再比如度量衡,英国人用英尺、镑,法国人偏偏要用米、公斤。好像两国不约而同地遵守着“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的基本原则。

看着英国佬趾高气扬的样子,法国佬气不打一处来。先是宣布:不参加英美法三国领事在工部局的常设议事会议,以此表示抗议;后来干脆不告而别,自立门户,成立法租界,自己单独玩儿了。

法租界与公共租界并存的局面从此形成,老死不相往来。

那么有些文章或影视剧中提到“日租界”,又是咋回事儿呢?

这是因为1937年中国跟日本开战,公共租界担心中国人打进去,干脆就把租界里居住的日本人划了出去,划到苏州河以北那一带,就是今天闸北区四行仓库那里,然后告诉中日两国:你们要打就在那儿打,千万别打到公共租界里来!

有些作者出于误解以讹传讹,把这一块称为“日租界”,其实是不确切的。

看过最近热播电影《捌佰》的观众,应该不会对“四行仓库”感到陌生。

03 租界是怎么来的?

按照《南京条约》的规定,英国人可以在五口通商城市里自由贸易和居住,后来又有了建立租界的权利。

英国人是认真的,白纸黑字写下来的条约,当然要照章办事,一 一兑现。

一些英国商人和传教士们就看上了上海这块风水宝地。

当时的上海还是很小的一块,叫上海县,居住环境差,人口也不多。管理上海的最高官员叫道台,相当于副省长,正四品官。

道台大人一听高鼻子、蓝眼睛、浑身长毛的洋鬼子要住到县城里来,两腿直发颤。万一当地老百姓跟洋大人闹起来,他根本就没办法处理——两头都不好得罪,怎么处理都是错的。

那个年代,老百姓怕官,官怕洋人,洋人怕老百姓——简直是一盘中国象棋啊。

没想到英国佬到上海县城一看,哦卖糕!上海人洗菜和倒马桶怎么都在一条小河里?这也太重口味了吧?于是决定:不跟中国人住到一块儿,干脆在城外租一片荒地,自己集中居住算了。

道台大人一听好啊好啊,求之不得啊,立刻就答应了下来。

英国人一眼就看中了上海县城北面、黄浦江边的一块荒地,这块地方就是今天的外滩十六铺码头。

从此中国有了最早的租界——英租界。

后来法国人来了,看上了英租界和上海县城之间那片地方,那就是法租界。

后来美国人也来了,就在英租界北面又搞了一个美租界。

再后来美租界和英租界合二为一,成为公共租界。

这就是上海租界的来源。

04 洋人为啥专挑荒地建租界?

查阅当年留下来的上海租界地图,你会发现:洋人专挑荒地建租界,这是为什么?

如果你认为洋大人脑子进水,那就大错特错了!

你看这些荒地都有两大特点:一是交通便利。无论是公共租界,还是法租界都是沿着黄浦江一字排开,地处交通要冲,今天早已成为大上海最繁华的地段。二是地价便宜。租界租界,是要用真金白银去租的,每年光是租金就是一大笔,选荒地能省下不少钱。

洋鬼子眼光刁钻,精明得很。

如今寸土寸金的南京路,当年就是一片荒地。据史料记载,1845年有户人家把那里的一块土地卖给英国人,得了42两银子。二十年后,一位英国商人转手倒卖,价格涨到6000两。短短二十年,地价涨了140多倍。

天津等其它城市租界的情况也大体相同,甚至有涨到1000倍的。

租界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产物,这是事情的一面。

洋人从中国人手里租走荒地,把它建成了最发达繁华的城区,这是事情的另一面。

我们不是一直提倡辩证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么?租界的问题是不是也可以这么来看?

05 主权是怎么丧失的?

聊这个话题特别容易挨骂,可是不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怎么说都对不起读者。挨骂就挨骂吧,不管了!

租界里的洋人享有所谓的“专管权”和“治外法权”,也就是说中国政府管不了租界的事情;洋人违法犯罪可以不受中国法律的处罚。这岂不是丧权辱国吗?

最让中国人生气的就是这档子事儿!

那么事实真相究竟如何呢?

仔细研读有关租界的史料,你似乎找不到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证明洋人是怎么侵占了中国主权的。

本来租界租给你,你洋人只有居住权,没有专管权,管理这个权力还是属于清政府的。

那么这个“专管权”是怎么弄丢的?

当时美国人向上海道台买了块荒地,就跑到英租界设立了领事馆。英国人心里很不爽:你自己有租界,干吗跑到我这儿来添乱?

美国人可不吃那一套:根据国际法,这片地方主权属于清政府,你出了租金,我也出了租金,凭什么这个地方就是你的?

于是美国人就把领事馆的国旗给升起来了。

看着星条旗在自己的租界里高高飘扬,英国领事心里怒不可遏,跑到上海道台衙门提出强烈抗议。

道台打人一听头都大了:你们洋鬼子之间的事儿,我咋搞得懂?什么国际法,什么专管权,我知道个毛啊?于是他找来美国人,对他们说:你们不是自己有地方嘛,你们就回去啊,这个地方是英租界,你就让英国人自己住好了嘛。

从此各国租界开始有了排外的权力,这就等于稀里糊涂把租界的专管权授予了洋人。

那么“治外法权”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当时有个中国人和英国人做生意,欠了英国人的钱,英国人就跑到中国的官府打官司,要求欠债还钱。

上海官员一听,心想:这事儿我处理好了,没啥好处;处理不好,朝廷还要找我算帐。于是他给那个英国商人出了个馊主意:这位洋兄弟,我也没辙啊,你就去找你们英国领事求求情嘛,看他有没有办法帮要回这个钱。

英国领事一看,你妹,还有这样的好事儿?来来来,这事儿我帮你搞定。

怎么搞定的呢?领事大人拿出一笔公款,把钱还给了这个英国商人。

英国领事主动替中国商人还债,当然不是钱多得没处花了,这里面的大奥妙是:从此英国人和中国人打官司,不用再找中国官府,英国领事直接就给判了。

原来根据《南京条约》,英国人只是个体拥有“治外法权”,就是英国人在中国犯法,不归你中国法庭审判,由英国领事来处理,这叫“领事裁判权”。现在这么一折腾,等于把所有的法权全部让掉了。

后来太平天国一闹,上海的官员都纷纷跑到租界去避难。你自己的安全都要依靠洋人的坚船利炮来保护,那就更谈不上维护国家主权了。

你看,一是不懂,二是怕麻烦,三是不会管,中国官员就这样一点一点把主权给送掉了。

所以租界主权的丧失,还真不是西方列强用枪炮逼着你交出来的,而是我们官员昏庸无能的结果。

面对这样哭笑不得的历史事实,你还能怪谁呢?

租界的末日来临,跟日本人有直接关系。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同时跟美国宣战。与此同时,日军开始进入上海租界。

租界里有洋人,而且是世界各国的洋人。日军一进租界,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等26国纷纷与日本宣战。

从12月8日到12日,那几天全世界的报社记者基本不用写稿子,报纸上刊登的全是各国的宣战声明。

很奇怪的是,日本人占领租界后,并没有直接接管,而是维持现状——原来怎么管还是怎么管。

这个倒不是日本人犯傻,一来它是要向国际社会证明自己已经是个文明国家,尊重国际法,不想改变租界的现状。二来这个租界牵涉到很多强国的利益,关系十分复杂,日本人担心自己管不好。既然管不好,还不如不管,免得出力不讨好。

日军占领租界,租界的历史也就接近了尾声。

1943年,中、英、美三国在埃及首都开了一个重要会议,叫开罗会议,表示三国正式结成了同盟国。

既然已经是患难与共的同盟国了,那租界就应该还给中国了。

于是开罗会议后,英美政府派人在战时首都重庆和国民政府签署了一个协议,宣布把租界归还中国。

但这个协议实际上是个空心汤圆,因为当时租界在日本人手里。所谓的归还协议,只是表明英美法等国已经放弃了在中国的租界权。

日本人一看,八格,租界还在我手里哪,却让你们做了顺水人情?这个大大的不行!

于是日本也决定把租界还给中国。

在日本鬼子眼里,当时代表中国的当然是他亲手扶植的汪伪政权,于是日本政府也与汪伪政权签署了一份归还租界的协议。

汪伪政权白捡了个大便宜,觉得很有面子,乐得屁颠屁颠的。

汪精卫一看上海租界的路名,就知道第一件事儿该干什么了——改路名。

原来洋人给马路取名喜欢用自己国家名人的名字,于是上海租界的路名里就出现了霞飞路、极司非而路、孟斗班路......之类的洋名,一看就是半殖民地的产物。

汪主席大笔一挥,就把这些洋名统统改成了中国地名,这就是大家今天在上海看到的南京路、广州路、西藏路、中山路、北京路等等。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回到上海,按理应该把汪伪政权取的地名给改掉,可是一看这地名上也没什么汪伪政权的痕迹啊,没有一条路叫精卫路,或者叫佛海路(大汉奸周佛海),或者叫公博路(大汉奸陈公博),所以就沿用下来了。

包括后来中共占领上海,也觉得这些路名不需要改动,可以继续用下去。

不过也有极个别例外,比如淮海路就是解放后改的,大概有纪念环海战役的意思吧。

从1843年《南京条约》签订,到1943年归还中国,上海租界走过了一百年光怪陆离、纸醉金迷的历史。

在这一个世纪里,租界见证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与丧权辱国,也经受了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与巧取豪夺。

也在这一个世纪里,租界成为近代中国打开国门与走向世界的象征,这里曾经创造过突飞猛进的经济奇迹,与灯红酒绿的乱世崛起。

今天,我们重新回眸旧上海曾经有过的屈辱与辉煌,能不感慨万千?

“晚上八点”特约专栏作家

浙江省宁波市资深媒体人

    评级币保真保老包入盒支持公博,爱藏公司鉴定不入盒包退非假不退快递顺丰

本藏品评级币保真保老包入盒支持公博,爱藏公司鉴定不入盒包退非假不退快递顺丰起拍价0.00元,加价幅度29.00元,欢迎喜欢的朋友参拍,本店长期在爱藏网平台诚信经营隋唐,本店铺在爱藏网实名认证和交保证金开店,小店龍旸收藏在爱藏网己交1000.00元保证金,等级V11,长期诚信经营,值得信赖。本店铺在爱藏平台整体店铺用户评分9.99分。店铺目前有22180件藏品,累计成交648件成交,海量收藏精品欢迎各界朋友来交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博和金盾那个评级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