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功公式为w=Flcosα,为何此题第一第二小题带sin?

浙江物理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教师Word文档第二部分Word版含答案


题型专项训练 一、选择题满分练 选择题45分练(1) 一、选择题Ⅰ(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2016·浙江丽水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在物理学史上,通过“理想实验”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个观点的物理学家和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  ) A.亚里士多德、伽利略 B.伽利略、牛顿 C.牛顿、爱因斯坦 D.爱因斯坦、亚里士多德 解析 在物理学史上,正确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并且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和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伽利略和牛顿。故选B。 答案 B 2.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当作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1所示,分别作出在这段x、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图1 解析 由题图可知,在相同时间内乙的位移大于甲,说明乙的速度大于甲,只有选项B正确。 答案 B 3.(2016·9月金华十校联考)如2为第八届珠海航展上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驾驶“歼10”战机的情景。当战机大仰角沿直线加速爬行时,战机所受合力方向(  ) 图2 A.竖直向上 B.与速度方向相同 C.与速度方向相反 D.与速度方向垂直 解析 沿直线加速运动,需要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同,所以B正确,A、C、D错误。 答案 B 4.(2016·江苏单有A、B两小球,B的质量为A的两倍。现将它们以相同速率沿同一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图3中①为A的运动轨迹,则B的运动轨迹是(  ) 图3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不计空气阻力,A、B两球运动过程中加速度a=g,以相同速率沿同一方向抛出,都做斜上抛运动,故两球轨迹相同,A选项正确。 答案 A 5.(2016·浙江嘉兴学考二模)如图4所示,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小球重为G,平衡时小球在A处,今用力F压小球至B处,使弹簧再缩短x,则此时弹簧的弹力为(  ) 图4 A.kx B.kx+GC.G-kx D.G 解析 小球处于A位置时,保持静止状态,受重力和弹力,二力平衡,故弹力等于重力,即 G=kx1① 小球处于B位置时,保持静止状态,受重力、压力F和弹簧弹力作用,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得F+G=F弹② 根据胡克定律,有 F弹=k(x1+x)③ 由①③两式解得F弹=G+kx。故选B。 答案 B 6.如图5所示,北京时间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人预定转移轨道。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它将与先期发射的15颗北斗导航卫星组网运行,形成区域服务能力。根据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2013年初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服务。下列关于这颗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图5 A.该卫星正常运行时一定处于赤道正上方,角速度小于地球自转角速度 B.该卫星正常运行时轨道也可以经过地球两 C.该卫星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D.如果知道该卫星的周期与轨道半径可以计算出其质量 解析 由题意知这是一颗地球同步卫星,所以其轨道一定处于赤道正上方,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选项A、B错误;该卫星高度很大,不是贴近地球表面运行,所以其速度远小于第一宇宙速度,选项C正确;如果知道该卫星的周期与轨道半径,根据G=mr可以计算出地球质量M,但不能计算出卫星质量,D错误。 答案 C 7.(2016·河北衡水中学模拟)如图6所示,质量为0.1 kg的小物块在粗糙水平桌面上滑行4 m后以3.0 m/s的速度飞离桌面,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桌面高0.45 m,若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则(  ) 图6 A.小物块的初速度是5 m/s B.小物块的水平射程为1.2 m C.小物块在桌面上克服摩擦力做8 J的功 D.小物块落地时的动能为0.9 J 解析 小物块在桌面上克服摩擦力做功Wf=μmgL=2 J,C错;在水平桌面上滑行,由动能定理得-Wf=mv2-mv,解得v0=7 m/s,A错;小物块有x=vt、h=gt2,解得x=0.9 m,B错;设小物块落地时动能为Ek,由动能定理得mgh=Ek-mv2,解得Ek=0.9 J,D正确。 答案 D 8.(2016·浙江名校协作体模拟)如图7所示为航母上电磁弹射装置的等效电路图(C充电,弹射时,电容器释放储存电能所产生的强大电流经过导体棒EF,EF在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作用下加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7 A.电源给电容器充电后,M板带正电 B.导体棒在安培力作用下向右运动 C.超级电容器相当电源,放电时两端电压不变 D.在电容器放电过程中,电容器电容不断减小 解析 电源给电容器充电时,与电

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精选7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

第1篇: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导语: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混凝土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

早有听闻一句话“人跟人的差距不是懂不懂,而是能不能,或者是做不做!”

原来也对其有所了解,但这次的课程设计进行下来却又对其有更深的感悟。 关于下手。

这个课程设计进行了一个半星期,但果然与老师所说无二,只要认真做3天也能完成。一个学期的课程下来,加上之前在布置课题的时候老师又在黑板上从总体上详细的把流程讲解了一次,我们本应该很简单的就能做出来,但是最初大家仍然发现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当然这个除了可能是我们对于知识掌握的不牢靠,很大部分却是第一次接触这种运用上的恐惧。似乎总是不相信自己能做好,要不停的翻书,不停的观摩其他人,不停论证,最后才畏首畏尾的下手。不过这却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出来大家对这次的重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设计时,单向板和双向板还有梁式楼梯都是有例题的,依葫芦画瓢自然被用了上来,可一碰到有出入的地方却又是要研究一番。而我所在组刚好是课本上没有例题的板式楼梯,有很多同学都是去图书馆直接找了有这样例题的图书参照,可这并不是个好办法,自己觉得所谓设计至少要能明白每一部都是什么意思才能进行。就比如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的两者的区别,前者是梯段板直接受力再传至平台梁,而后者是先由踏步板传至斜梁再传至平台梁。

一个是美观易施工却笨重造价高,另一个是自重低施工不便,各有各的长处,而据规范一般情况下在跨度较小(小于3米)时用板式楼梯居多,所以大家看到的住宅楼多数情况下是板式楼梯,而梁式楼梯是商业大型建筑跨度大时所采用。但这些并不是他们最主要的区别,结构计算关键是受力形态的不同导致的计算不同

。这就出现了个问题,很多同学在看到书本上关于梁式楼梯的计算步骤,结果计算下到下面才发现者根本就不是板式楼梯的受力形态,这下依葫芦画瓢画成歪了!刚才说到的梁式楼梯的受力首先计算的是踏步板的受力,它的计算是要得出横向配置在踏步板下的钢筋,所以一开始取的计算截面是一个踏步板的宽度就是0.3,所以在最初计算是活荷载所乘是2*0.3,而板式楼梯根本就不许要这步,我们所计算的是纵向钢筋跨在两个平台梁上的受力钢筋,因而最初取得是以一米为计算单位,投影到水平方向上,踏步板的计算前面的数值需要/0.3,而梯段板的自重和底部抹灰需要前面数值/cos

说起CAD真是惭愧,原本在大二暑假也下了点功夫学,以为自己是学的不错了,可是这次一下手才发现怎么都达不到自己的目的,这才发现原来自己弄的都是所谓的户型图,而真正的CAD本身是一窍不通,有点舍本逐末的意思。而相对经常摸软件的室友纯熟操作我只是一个新手。一些看起来很简单的东西,可是操作起来就是很麻烦,出的错一次又一次,“纸上得来终觉浅,知是此事要躬行”有些东西确是需要熟能生巧的。

而我们千万不要总是觉得自己看着表面知道便懒得动手,其实你只要一动手会发现,很多细节东西自己都是模棱两可,要完完整整的做出一个设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要学的不仅仅是做一件事的能力,更多的是静下心来做出一件成果,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职业态度。这也是此次课程设计我最大的体会。

第2篇: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

——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

早有听闻一句话“人跟人的差距不是懂不懂,而是能不能,或者是做不做!”原来也对其有所了解,但这次的课程设计进行下来却又对其有更深的感悟。

这个课程设计进行了一个半星期,但果然与老师所说无二,只要认真做3天也能完成。一个学期的课程下来,加上之前在布置课题的时候老师又在黑板上从总体上详细的把流程讲解了一次,我们本应该很简单的就能做出来,但是最初大家仍然发现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当然这个除了可能是我们对于知识掌握的不牢靠,很大部分却是第一次接触这种运用上的恐惧。似乎总是不相信自己能做好,要不停的翻书,不停的观摩其他人,不停论证,最后才畏首畏尾的下手。不过这却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出来大家对这次的重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设计时,单向板和双向板还有梁式楼梯都是有例题的,依葫芦画瓢自然被用了上来,可一碰到有出入的地方却又是要研究一番。而我所在组刚好是课本上没有例题的板式楼梯,有很多同学都是去图书馆直接找了有这样例题的图书参照,可这并不是个好办法,自己觉得所谓设计至少要能明白每一部都是什么意思才能进行。就比如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的两者的区别,前者是梯段板直接受力再传至平台梁,而后者是先由踏步板传至斜梁再传至平台梁。一个是美观易施工却笨重造价高,另一个是自重低施工不便,各有各的长处,而据规范一般情况下在跨度较小(小于3米)时用板式楼梯居多,所以大家看到的住宅楼多数情况下是板式楼

梯,而梁式楼梯是商业大型建筑跨度大时所采用。但这些并不是他们最主要的区别,结构计算关键是受力形态的不同导致的计算不同。这就出现了个问题,很多同学在看到书本上关于梁式楼梯的计算步骤,结果计算下到下面才发现者根本就不是板式楼梯的受力形态,这下依葫芦画瓢画成歪了!刚才说到的梁式楼梯的受力首先计算的是踏步板的受力,它的计算是要得出横向配置在踏步板下的钢筋,所以一开始取的计算截面是一个踏步板的宽度就是0.3,所以在最初计算是活荷载所乘是2*0.3,而板式楼梯根本就不许要这步,我们所计算的是纵向钢筋跨在两个平台梁上的受力钢筋,因而最初取得是以一米为计算单位,投影到水平方向上,踏步板的计算前面的数值需要/0.3,而梯段板的自重和底部抹灰需要前面数值/cos

说起CAD真是惭愧,原本在大二暑假也下了点功夫学,以为自己是学的不错了,可是这次一下手才发现怎么都达不到自己的目的,这才发现原来自己弄的都是所谓的户型图,而真正的CAD本身是一窍不通,有点舍本逐末的意思。而相对经常摸软件的室友纯熟操作我只是一个新手。一些看起来很简单的东西,可是操作起来就是很麻烦,出的错一次又一次,“纸上得来终觉浅,知是此事要躬行”有些东西确是需要熟能生巧的。而我们千万不要总是觉得自己看着表面知道便懒得动手,其实你只要一动手会发现,很多细节东西自己都是模棱两可,要完完整整的做出一个设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要学的不仅仅是做一件事的能力,更多的是静下心来做出一件成果,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职业态度。这也是此次课程设计我最大的体会。

第3篇: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 已毕业的师兄那里了解到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用得最多的知识就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虽然做设计的要靠经验的积累,但是如果基本知识没有学好并且理解它你怎样去积累呢,所以学好它对自己有莫大的好处!下面我谈谈在上学期学习过程中的一点心得,跟大家互相交流一下。

大家都知道混凝土结构课程一共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设计原理,主要是讨论一些基本构件,比如梁、板、柱等等。这部分内容讨论材料的性能、计算原理、构件(如受弯,受剪、受压、受拉和受扭等构件)的计算方法和配筋构造。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正确理解其本质现象并注意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给我一个最深的印象就是你在做每一道题时你都可以在课本找到相应的例子,不过如果你不去正确理解它而是照抄照搬的话十有八九你会出错。结构设计要遵循规范来做,如果你不仔细考虑题目所给的条件去正确的

以上是我学习了一个学期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后的一点心得体会,谨供大家参考!谢谢!

“混凝土结构”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区别在于它不像其他课程那么容易理解,它比较抽象。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由于混凝土材料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材料,其性能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混凝土结构中有些理论是参照实验资料分析得出的结果,有些数值则是经验数值,而且混凝土结构也涉及到物理、化学、力学等各方面的知识,这对于初学者来说都是比较难的。学习混凝土结构的目的在于运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课程设计便体现了这一点。做课程设计时,必须首先熟悉书本的理论,同时还得对照《规范》正确的加以应用,才能作出一份优秀的设计。在进行结构和构件的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很多,既要满足安全要求,还要满足经济要求。这就使得我们在构件的选型、计算、配

4 --- 产生兴趣。先翻开书略略的看一下,了解一下他讲的是什么,然后去找一下那个方面的资料。看一下报刊,看看有没有关于这方面的一些有趣的,新的资料。对他产生兴趣,是第一步。

第二,就是在课堂上要听好课。老师说的重点要记好。看书的时候,要先看每一章要讲的什么内容。然后听可的时候就可以有选择性地去听和记录。每一章的内容既有特性,也有共性,因此,我们在学习中要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这一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学习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利用一切条件注意观察周围已经建成和正在修建的工程,在实践中验证和补充书本知识。就如:教学楼墙壁上的裂缝等等。平时多观察我们周围的建筑物的一些表面上的变化。 第三,向师兄师姐们请教一下学习方法。这门科目的概念范围很广。我们要全部很好地掌握也不容易,所以向前辈们请教一下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在他们的经验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

6 --- 力混凝土构件的计算等。

刚开始学的时候,当我翻开这本书,见到书上列住这么多的公式,我就觉得厌烦极了。但其实当我认真学习下来的时候,却发现每条公式都有它的规律,每条公式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我认为上课认真听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书上的内容很多,而学时又短,如果不认真听讲而自己看书是行不通的。自己看书是不能透彻理解每条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不能理解公式中每个量值的意义,不知道该去哪里和该如何通过查表查出每个需要的量值,不能正确运用每条公式等。所以只有认真听课才能学习好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这本书,透彻理解书本上的内容,灵活运用书上所以公式,这为混凝土结构设计打下牢固基础。

本人在学习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时也出现过困难的时候,例如因为内容太多,一时不能接受并消化,或是将几章节的内容混绕等。在感到学习有困难的时候我就会腾多点时间来学习混凝土结

8 --- 在老师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帮助我们突破其中的难点、抓住其中精髓所在,比课后自学的效率高出很多,而且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有很多是书上没有或者介绍

不够全面,其中有些更是我们所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有些在课堂上没有听到的东西在课外是根本补不上来的,这样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就有我们所没掌握的漏洞,所学就不够塌实、全面。

有些同学认为上课认真听讲就是在课堂中不说话,不做其他事情,而我认为这还远远不够。听课要认真去听,用全部身心投入其中去。混凝土结构设计这门课不像其他文史类课程那样生动有趣,客观些说由于它所介绍的是比较生硬、抽象的内容,所以还是比较乏味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跟着老师的思维去走。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思考理解这些在、抽象的内容,才能真正更好的融入到课堂上的学习过程,而不至于开小差、打瞌睡。有时往往因为几分钟的走神而不

10 --- 习方法。方法好与坏直接影响学习成绩。

要想有好的学习方法就必须要好好了解该课程的特点。

钢筋混凝土是一门公式非常多的学科要想开始就把所有公牢牢记住是无可能的。所以学习这门课程的重点就是重在理解,理解了以后很多公式自然就会用。理解也要讲究技巧的。

最重要一点当然是听好课。老师对这门课程十分精通的。几页书讲几句就话就讲明白了!而自己看书就要花多好几倍的时间。而且老师能找到重点和要点。适当加以讲解难点。如课上课能认真听好课,就能很好理解书本上的知识课后做起作业就能得心应手了!

听好课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适当的预习。

在大学的学习中没有人能会预习功课,其实预习功课比课后复习功课要好,在课前花一点时间去了解一下上课所要讲的内容。在上课时心中就有数,听起课来就很轻易听得明白,学得有信心了。

12 --- 必需掌握的专业知识。作为一个学土木工程的学生如果没有对混凝土知识的充分了解,是难以想象的,混凝土结构设计知识对我们来说,就像一座大楼与坚实的地基一样。

我们是通过学习《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混凝土

结构设计》这本书来获得这方面知识的,这本书都是重点突出、难易适当,理论讲解与设计实践并重的,注重学以致用的。再加上老师的详细讲解,我们学到了不小有用的知识,使我们掌握了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具备了一般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能力。而期末的课程设计更使我们掌握了不小的实践经验。

在学习中我们学了混凝土的基本物性和力学原理,以及混凝土的基本受力分析,最主要的是我们知道了如何计算混凝土的承载力,以及在实际中如何应用这些原理。从总的来说上册重点在于理论分析和原理的讲解,而下册则注重

如何学习好《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基本内容,掌握好基本概念,迎接课程考试,争取好的成绩,是每位同学现在就应考虑的问题,机不可失,时不待我,希望大家引起重视,及时总结复习,投入全部的精力,做好考试准备,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以下是以往各届同学学习《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心得体会,或许对你有所启迪,供本届同学学习参考: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结构设计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掌握的程度决定了你以后的工作,简单的讲就是以后你参加工作就要用它来养活你!我从已毕业的师兄那里了解到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用得最多的知识就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虽然做设计的要靠经验的积累,但是如果基本知识没有学好并且理解它你怎样去积累呢,所以学好它对

16 --- 不要去抄别人的作业那么隔一段时间后你就能记住了。那些公式在做题的过程中都会重复的使用。另外,在讨论每个构件时每一章的前面都会画出构件的应力图,正确的理解构件应力图受力状态很重要,因为只要你理解了构件的受力状态很多基本公式都可以自己推导出来。还有一点我想说的就是大家在做题的过程中可能会觉得很枯燥很形式化没什么东西可学,很多题做完后一点收获的感觉也没

有,不过呢请大家相信我们做每一道题都是有用的,因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的基础,只有学好基础的东西后续的课程才比较容易理解!不然以后老师讲到前面的内容时你会觉得很纳闷的!

以上是我学习了一个学期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后的一点心得体会,谨供大家参考!谢谢!

“混凝土结构”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

18 --- 都有其适用范围。学习的时候必须明确每个公式的适用条件。由于这门学科是在不断地演进发展,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学习,熟悉《规范》,在实际应用时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混凝土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问世才100多年,但其发展却是十分迅速的。各种新型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出现,使得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的发展将不断推动工程建设的发展。

上个学期,我学习了《混凝土设计原理》。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学到了混凝土构件的一些特性和受力特征。在此,我简单谈一下我是怎样去学习这一门科目的。

首先,每一科的学习,我都先对他产生兴趣。先翻开书略略的看一下,了解一下他讲的是什么,然后去找一下那个方面的资料。看一下报刊,看看有没有关于这方面的一些有趣的,

新的资料。对他产生兴趣,是第一

20 --- 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要再看一遍,弄懂以后再做作业。遇到不会的就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以上是我自己在学习本门科目的方法,请老师和同学多多指教。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

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使我们掌握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具备一般土木工程设计的能力,并为学习后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这本书分10章来介绍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绪论;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混凝土结构的基本设计原则;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正常使用阶段的验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计算等。

刚开始学的时候,当我翻开这本书,见到书上列住这么多的公式,我就觉得

22 --- 好,如果拖到最后再来就决,不但没有时间,而且更难解决。

以上就是我学习混凝土结构的心得体会,这学期我们还会继续学习混凝土结构课程,我会总结上学期的学习方法并改进之来更好的学习这学期的课程,希望这学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经过一个多学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这门课程有了一个初步直观的认识,在学习中,我也自己总结了一些学好这门学科的方法和心得体会。

首先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很多同学在以往其他科目的学

习过程中养成了一套自己钻研,翻书自学的习惯,往往忽略了课堂学习的重要性,这种学习方法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是不合理的。

老师课堂所讲的知识往往是一些极为重要而同学们又不容易掌握的内容。在老师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帮助我们突

再次课后要认真做作业。有些同学认为混凝土结构作业无非就是简单地套公式,做起来没有意思又浪费时间。这种想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作业是我们能否熟练掌握这门知识的关键。只有在大量练习的基础上才能把所学知识消化,才能提高正确率和速度。而且有许多细节是要经过自己做题才能注意体会到的,而这些往往是解题的关键所在。这门课程也不只是简单的套公式,许多受力、变形的原理、特点是要我们进行充分理解的。所以不能把作业看成是反复的无用功,做题时要理解公式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做题,解决问题才是我们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

以上是我对学习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总结好的方法、心得,尽全力学好这门课程。

任何一门学科要想学好都要说究学习方法。方法好与坏直接影响学习成绩。要想有好的学习方法就必须要好好了解

26 --- 预习,而个人的理解能力强就可以一边听老师讲一边看书了。这样的学习效果也很好,不过就要精神高度集中了。读工科大学有一个特点就是平时能独立完成作业的话考试就能顺利过关,所以做作业对学习和考试有决定性作用的。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考试前冲刺,如果平时没有学习 好,那么考前的一个星期还可以补救。如果能充分利用时间把书看两三遍,理解好书上所讲的内容。然后再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借来看熟,弄懂弄明白。那么考试时也能过得了关。不过这个危险指数就比平时用功高簋多了。要想战时少流血,平时还是要多流汗。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又是我们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需掌握的专业知识。作为一个学土木工程的学生如果没有对混凝土知识的充分了解,是难以想象的,混凝土结构设计知识对我们来说,就像

28 --- 易很多了。我的学习经验就是首先要理清思路,把握各章的联系,这样学起来就不会乱了,另外,要勤于思

考,思维灵活,认真听讲,做好受力的分析也很重要的。当然要学好混凝土并不简单,还需要各人根据自己的情况而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就像我们做设计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而选择不同的设计方案一样。

理论知识学得好并不代表混凝土学得好,混凝土结构设计最主要的就是要设计。如不运用到实际中去,学了也等于没学。我觉得混凝土结构设计学得好不好的最重要的是能否做得出好的设计,这才是关键。

篇3:《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厂房单向板设计

学习中心:奥鹏远程教育南京学习中心(直属)

④ 恒载分项系数;活荷载分项系数为(因工业厂房楼盖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4kN/m) ⑤ 材料选用 混凝土:C25

筋:梁中受力纵筋采用HRB335级钢筋;板内及梁内的其它钢筋可以采用HPB235级。

80mm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因工业厂房楼盖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4kN/m,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于是板的荷载总计算值:

32 --- 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查表可知,板的弯矩系数am分别为:边跨中,1/11;离端第二支座,-1/11;中跨中,1/16;中间支座,-1/14。故

这是对端区单向板而言的,对于中

第4篇:混凝土设计心得体会

虽然《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成绩已经知道,且基本能够满意,但还是有必要总结一下,这不仅对于下册的学习,还是对于其它专业课的学习都有好处。而且《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在土木工程专业来讲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特别对于毕业设计,或研究生考试复试。总之,总结一下,就相当简单复习一遍。下面谈谈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点体会。

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在学习这门课之前,我就了解到,《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多么重要的一门课,特别在毕业设计时,你现在不熟悉,以后设计会带来很多麻烦,而我不是那种只满足及格的学生。所以我决定把它学好并要达到85分以上。说实在的,成绩出来后,觉得已经很不错了。但想起那计算题,我就气,本身正在学结构力学,而且还学得不错,谁知把一些题给弄糊涂了.

二、学习要有兴趣。在我看来,学那一门课都一样,有兴趣才能学得好,一旦失去兴趣,那是不可能学好,不牢固。比如我们英语四级,由于我的英语四级还没通过,这段时间寻找其原因,还是缺乏兴趣,没有真正“爱”上它。而我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兴趣来于它存在于我们生活周围,学到那部分,我都会联系实际.

三、抓住重点,抓住主线。这门课无非就讲了几个构件:受弯构件、受压构件、受拉构件、受扭构件。抓住它们的本质联系,我们清楚知道在推导公式时,在做抗弯、剪、压、拉、扭计算时,它们原理是一样或相似的。

四、多煤体上课,有助于我们接受更多的信息。甚至能够把一些现象或实验演示出来,加强我们的感性认识。

五、多思考,多讨论,多提问,独立完成作业。这是很重要一点,也许你上课听不明,但你通过作业,你就可以把一些问题搞懂。平时多思考,多讨论也有助于我们学习。如果不懂,应找老师答疑。这学期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多找老师答疑,还从老师那里学到一些课本没有的知识。

六、要有很好的学习环境,特别在上课的时候。上课的气氛也很重要,气氛好,老师心情也好,大家学起来很轻松。同时我们应跟着老师的上课思路,这样才能更好学好知识。

七、对我来说,知识真正得到巩固的是通过课程设计。可以说,课程设计的内容贯穿整本书的内容。同时设计也能体现你个人的能力和创新。所以我一向很热衷于课程设计,通过设计,你才真正地学会知识。结构力学考试的推迟没有影响我做设计的步伐。在做设计遇到的难题要及时找老师解决,问题千万年别积压。这样才真正把知识学牢。而现在遇到一般的楼板,能说出怎样配筋。

以上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谈《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从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重要课程,一般在第三或第四学期开设。该课程的许多理论都是建立在科学实验和工程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了许多基本假定,具有半理论、半经验的特点,计算中答案也不是唯一的,这和中学所学的知识完全不同,让很多学生感到困惑,同时,该课程实践性较强,又和实际工程设计紧密相连,《规范》在计算和构造方面的规定纷繁复杂,使学生感觉学习时无从下手,更谈不上学好学精了。而该门课又和其他课程联系密切,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就如何改善和提高该门课的教学水平,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谈几点看法。

绪论部分是整个课程的引子,是学生能尽快熟悉课程、进入课程的基础。因此,对绪论部分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在这一部分中,主要要向学生讲明混凝土的概念,为什么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两者为什么能结合在一起,其优缺点有哪些,简单介绍一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前景,更重要的是要向学生讲明本课程的特点,学习中的注意事项及学习方法等。

在每部分课程学完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归纳,整个课程讲完后,必须要对所有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和复习,将整部分内容全部串起来,并加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对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内容有很大帮助。

同时,要正确确定教学重点,把受弯构件、受压构件、预应力构件计算作为课程重点,对这部分课程除了讲好讲精外,还必须加大课堂提问、答疑及课外辅导力度,多出一些思考题和习题加强学生训练,在课程结束后,要结合实际工程设计,用几道综合性较强的例题和习题,帮助学生全面正确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融会贯通。

由于该课程是学生较早接触的专业课,他们对整个专业知识还缺乏基本的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常识性的东西都不知道。因此,在课程授课内容的安排上必须贯彻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顺序。比如,先讲轴心受力构件,再讲偏心受力构件;先讲受弯构件,再讲受压构件;先讲正截面计算,再讲斜截面计算;先讲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再讲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先讲普通混凝土构件,再讲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等。

对所授内容,要准确把握学生理解时的难点,对受弯构件正截面理论的研究、结论、应力应变分析、计算理论的建立;斜截面破坏机理、计算理论的建立;如何利用弯矩包络图做材料图,进而确定钢筋的切断和弯起;对小偏心受压构件的计算;混凝土的开裂变形分析;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力损失及应力分析等作为教学难点,除了在课堂上要讲细讲清外,还有加大课外答疑力度,帮助学生更好理解。

为了让学生对课本上的内容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加大对课程的认知程度,首先要让学生在感性上了解混凝土结构,为此,利用一些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设计院、施工现场或已建结构现场参观,实地了解一些结构构件、对构件的长短、截面尺寸、钢筋的直径、间距及配筋布置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使学生在设计计算时不会犯一些基本的、常识性的错误。

同时,要让学生知道混凝土结构的许多理论都是建立在科学的实验研究基础之上,采用了许多基本假定,计算模型都是理想化的产物,因此都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和适用范围,一旦条件发生变化,就不能再采用这些计算模型和计算公式。

该课程是为混凝土结构设计服务的,和实际工程紧密相连,涉及到的规范条文规定很多,特别是在构造措施方面,这些内容都是经过了长期实践积累、甚至一些血的教训后得到的经验总结,因此,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不但要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还要对相关的构造措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特别是,对于一般的和常见的措施要求,必须要熟悉掌握。

5 改变辅导、答疑形式

辅导答疑是学生解除疑惑、正确理解掌握所学内容的重要途径,为达到良好效果,一方面在辅导时采用了启发式提问,让学生能够深入进去,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提问的学生进行鼓励,并对提出的问题当中解答;另一方面,在习题课上,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在讲台上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做题过程,对不正确、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指导,让全体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5篇:混凝土课程设计

一、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

厚度:除图中注明外,均按下列规定采用:室内正常环境下板、墙为 20mm,梁为 25mm,柱为 30mm;地下室梁为 30mm;基础底板、基础梁下部钢筋:50mm;基础底板、基础梁上部钢筋为 35mm; 墙体外侧迎水面钢筋为50mm(内设b@50钢丝网),墙体内侧钢筋为 20mm,柱为 35mm。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二、钢筋接头形式及要求:

1、框架柱、剪力墙及暗柱、端柱纵向钢筋接头形式及要求按标准图集《11G101-1》相应节点选用;

2、梁板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接头应相互错开。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绑扎接头:对梁类、板类,不宜大于25%,机械接头:对各类构件均不宜大于50%;焊接接头:各类构件不应大于50%.

3、梁、板主筋连接位置: 下部钢筋在支座,梁的上部钢筋在跨中。底板: 下部钢筋在跨中,上部钢筋在支座。

4、剪力墙边缘构件的纵筋,在搭接范围内箍筋加密至@100。

5、基础底板的纵向钢筋优先选用机械连接,接头性能达到二级。

6、钢筋的锚固长度及搭接长度见《11G101-1》第34页。

1、板的底部钢筋伸入支座≥5d,且应伸至支座中心线。边支座负筋锚入支座La。

2、板上孔洞应预留,避免后凿,施工时各工种须根据各专业图纸配合土建按如下图预留全部孔洞。

3、楼板上后砌隔墙的位置应严格遵守建筑施工图,不可随意砌筑。对墙下无梁的后砌隔墙,应按建筑图所示位置在墙下板底设置加强筋:板跨不大于3米时为 214;3米~5米时 216;5米以上时为 218(加强筋沿墙通长,两端锚入支座150mm)。

4、短边净跨度 L大于4m的板要求板跨中起拱 L/500。

5、钢筋的铺放层次: 双向楼板下部钢筋,短向钢筋在下,长向钢筋在上;板的支座处:上部受力钢筋在上,分布钢筋在下。

6、水电管井中板,均须按大样图预留钢筋,待管道安装后,凿毛清洗干净再用高一级的膨胀砼浇灌。

7、板内分布钢筋(包括楼梯跑板),除注明者外,分布钢筋按下表:(注:屋面的分布钢筋间距为200)

1、梁跨度等于或大于4米时,模板按跨度的0.2%起拱,当悬臂梁时,按悬臂长度的 0.4%起拱,起拱高度不小于 20mm。

2、在梁跨中1/3范围内开不大于150圆洞及方洞,洞位于梁高的中间1/3,在具体设计未说明时,按图一施工。

3、钢筋砼梁腹板高度≥450mm时,除图中注明,均在腹板两侧设置腰筋12@200;拉筋直径同箍筋,其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

4、在梁上现浇次梁两侧,除图中注明外,每侧须设置附加箍筋,附加箍筋直径及形式同该梁段钢筋。

5、当主梁的底面与次梁的底面持平时,次梁底部筋在主梁底筋之上放置,梁中较大直径的钢筋靠截面外侧放置;当梁的底面与板底面持平时,板底部钢筋应在梁底筋之上放置。

6、钢筋的铺放层次:板、次梁、主梁中的上部钢筋放置顺序从上向下依次为:板的上筋,次梁上筋,主梁上筋;主梁的下筋在次梁下筋之下。

7、与剪力墙相连的梁,其上下主筋应锚入墙内LaE,且不应小于600mm。

1、框架梁、柱主筋的构造应符合图集11G101-1的要求,框架梁柱纵向钢筋接头应避开箍筋加密区。

2、框架柱纵向钢筋连接构造应符合图集11G101-1要求,但接头最低点距基础顶面或楼板面以上应至少750mm。当采用机械连接时,应符合一级接头要求。

3、除详图中注明必须焊接的主筋外,梁,柱大于 22的主筋优先采用机械接头或焊接接头,焊接工艺应按焊接规范要求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其它主筋有条件时亦宜采用机械接头或焊接接头。

4、框架梁柱混凝土强度相差时应按图三浇捣,在浇捣高强度混凝土柱时留出h量(h为梁高),且不小于350mm,待浇捣低强度混凝土时,先将斜坡上酥松的混凝土凿除干净,涂上一层水泥浆后再浇捣。

5、柱凡与现浇过梁,圈梁,钢筋混凝土腰带连接处,均应按建筑图中的 墙位置在柱内预留插铁,伸出柱外皮长度为 Ll,锚入柱内 La。

1、墙内钢筋均为双排双向钢筋,一般墙横向筋在外,竖筋在内,双排钢筋之间用拉结钢筋连接。

2、剪力墙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的连接构造应符合图集11G101-1的要求。

3、剪力墙连梁构造见图集11G101-1。墙体水平钢筋在连梁高度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拉结筋直径同墙体,隔一拉一,梅花型布置。

5、当支承贯通连梁的墙肢宽度≤3.5倍墙肢厚度时,连梁上、下纵向钢筋应贯通梁的全长,不得截断。

5、钢筋混凝土墙体遇洞口,洞处无连梁时,按图四处理。

6、墙上孔洞必须预留,除按结构施工图纸预留孔洞外,还应由各工种的施工人员根据各工种的施工图纸认真核对,确定无遗漏后才能浇灌混凝土。图中未注明洞边加筋者,按下述要求:如洞口尺寸≤200mm时,洞边不再设附加筋,墙内钢筋由洞边绕过不得截断,当洞口尺寸>200mm 时设置洞口加筋,做法见图五。

7、本工程剪力墙抗震加强区范围:基础至三层。

8、本工程墙体边缘构件:

地下室~四层为约束边缘构件,五层及以上层均为构造边缘构件;

(1)对于外露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女儿墙、挂板、栏板、檐口等构件,当其水平 (2)直线长度超过8m时,应按图六设置伸缩缝。缝宽20mm,内塞沥青麻丝。伸缩缝间距≤8m。

9、剪力墙门窗洞口上下不对准时,剪力墙洞口边缘构件钢筋构造见附图七。

第6篇: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专 业: 土木工程2012本科(秋) 姓 名: 段雪飞 指导老师:

现浇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

某多层工业建筑物平面如下图所示: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1)楼面构造层做法:水泥砂浆地面(0.65KN/ m2)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25kN/m2); 20mm厚石灰砂浆抹底(17kN/m2); 2)可变荷载:Pk=6.0 kN/m2 3)永久荷载分项系数为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为1.4(当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4kN/m2时,取1.3);

4)材料选用:混凝土:采用C25;

钢筋:梁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其余采用HPB235级钢筋; 5)本建筑物位于非地震区,建筑物安全级别为二级,结构环境类别为一类。

二、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

主梁沿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主梁的跨度为6.3m,次梁跨度为6.6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跟次梁,板的跨度为2.1m ,l02/l01=6.6/2.1=3.14,因此安单向板设计。

按跨高比条件,要求板厚h≥.0mm,对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h≥80mm,取板厚h=100mm。

小计: 3.49 kN/m2取3.5 kN/m2 板的活荷载标准值: 60.0kN/m2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为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为1.4,因当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4kN/m2,所以取1.3。

次梁截面为200*500mm,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小于100mm,取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按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跨度:

查表得,板的弯矩系数αm分别为:边跨中:1/11,离端第二支座:-1/11,中跨中:1/16,中间支座:1/14。故

As=279 计算结果表明,ξ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原则;

按考虑内力重分布设计。根据本车间楼盖的实际使用情况,楼盖的次梁和主梁的活荷载

不考虑梁从属面积的荷载折减。 1)荷载设计值

3)内力计算 弯矩设计值: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跨内按T形截面计算,翼缘宽度取b'f=l/3=0mm,又b'f=b+sn=300+mm,故b'f=2200mm。除支座B截面纵向钢筋按两排布置外,其余截面均布置一排。

As=603 计算结果表明,ξ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原则;

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包括:截面尺寸的复核,腹筋计算和最小配箍率验算。

主梁按连续梁计算,端部支承在砖墙上,支承长度为370mm,中间支承在400*400mm的混凝土柱子上,其计算跨度 边跨:ln==5980mm,因1.025ln=150mm

4)内力设计值及包络图 A)弯矩设计值

剪力包络图: ①第1跨

B支座边的弯矩设计值MB=MBmax-V0b/2=398.2-231.4*0.40/2=351.7kN。纵向受力给你钢筋除B支座截面为两排外,其余均为一排。跨内截面经判别都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过程如下表所示: 主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筋的排数,m=900/200+1=6排,次梁两侧各布置3排,另加吊筋216,Asb=402mm,由2fyAsbsin 因主梁的腹板高度大于450mm ,需在梁侧设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小于腹板面积的0.1%,且其间距不大于200mm。现每侧配置214,308/(300*570)=0.18%>0.1%,满足要求。 主梁边支座下需设置梁垫,计算从略。

本次设计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对所做题目的理解。简单的文字描述总是生涩难懂,但倘若联系实际生活,再来看问题时,一切开始显得清晰,再加上老师的指点,便可以把自己究竟该作何工作搞清楚。这也给我一启示,我们要解决的诸多问题都源自生活,若要解决它,联系实际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对混凝土结构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虽然只是对一个问题的简单模拟,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对相关问题的解决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混凝土结构这门课程也有了更为透彻的感悟。本次课程设计,锻炼了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相关问题的解决积累了宝贵经验,也增强了自己的耐心与自信,受益匪浅。

第7篇: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计算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

(一)、设计题目:金工车间单跨厂房结构设计。

1、工艺要求:本工程为某城市郊区某铸造车间,工艺要求为一单跨单层厂房,跨度为27m,长度为102m,柱距6m,车间内有15/3t 和30/5t 两台A5级工作制吊车,轨顶标高10.2m。吊车的有关参数见下表 1-1。

2、工程地质情况:天然地面下1.2m 处为褐黄色亚粘土老土层,作为基础持力层,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140kPa,初见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0.7m,(标高-0.85m)。

3、地震设防烈度:无要求

4、建筑资料和荷载资料:

(1) 屋面板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大型屋面板,板重(包括灌缝在内)标准值 为 2kN/m2。

(2) 天沟板板重标准值 2kN/m2。

(3) 屋架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折线形屋架,屋架自重标准值 109kN/榀。

(4) 吊车梁采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吊车梁,吊车梁高 1200mm,自重标准值 50kN/根,轨道及零件重1kN/m,轨道及垫层构造高度 200mm。

(5) 假设工业厂房用期50 年。阜新地区雪荷载标准值 0.4 KN/m

(6) 设计任务排架柱及基础材料选用情况

混凝土:采用C35,钢筋:纵向受力钢筋采用 HRB400级钢筋,箍筋采用

混凝土:采用C25,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

1.确定纵横定位轴线,上柱的高度及截面尺寸;下柱的截面尺寸;布置屋盖支撑,柱及柱间支撑;

2.排架计算简图及进行荷载计算;

3.排架内力计算与内力组合; 4.排架柱牛腿设计;

5.排架柱截面的配筋计算; 6.预制柱下基础设计;

7.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标准格式,用 8.绘制施工图纸( 1 #图 纸一张)

(1) 结构布置图(屋面板、屋盖支撑布置、吊车梁、柱及柱间支撑、墙体布置) (2) 基础施工图(基础平面平面布置图及基础配筋图) (3) 柱施工图

架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吊

车梁 表 1.1 主要构件选型

件重 1 kN/m,轨道及垫层

A4 纸打印计算书一份。

1 吊车有关参数表 1-

起 重 吊 车 轮 距 最 大 轮 最 小 轮 起 重 机 小 车 总 车高

(一)结构计算简图(由于 A、B 柱的对称性,所以以下计算过程以

、基础的埋置深度及基础高度: ( 1)

0.23 = 5.75 KN / m G = 25×根据柱的高度、吊车起重量及工作级别等条件, 确定柱的截面尺寸, 经计算得截 面几何特征, 汇总见表。

柱截面尺寸及相应的计算参数

3、荷载计算 (1)恒 载计算

预应力大型屋面板 天沟板 天窗架 屋架自重

1 吊车有关参数表 1-吊车 起 重

最 大 轮 最 小 轮 起 重 机 小 车 总 车高

可算出出吊车梁支座反力影响线中个轮压对应点的竖向坐标值,如图4所示:

图4 吊车荷载作用下支座反力的影响线

(1)、吊车的竖向荷载

1 4 吊车横向荷载设计值: Tmax= γ

/ m 2 ,对于城市地区,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μ z 阜新地区的基本风压 ω 0 = 0.按 B 类地区考虑高度取值。对 q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参照荷载规范,并用插值法求出不同标高时的系数。 则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如表

均布风荷载如下表:( 序号

恒载作用下的内力 ( 1)由于单层厂房多属于装配式结构,柱,吊车,梁及轨道的自重,是在预制柱吊装 就位完毕而屋架尚未安装时施加在柱子上的,

此时尚未构成排架结构。 但在设计

中,为了与其他荷载项计算方法一致, 并考虑到使用过程的实际受力情况, 在柱, 吊车梁及轨道的自重作用下,仍按排架结构进行内力计算。 1 )在 G1 (屋架)作用下

) 2) 活载作用下 1 )屋面活荷载作用下的内力

屋面活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和内力图分别示于图 9 和图13

2 )吊车竖向活载作用下的内力 ①最大轮压作用于 A 柱时 A 柱 B柱

计算简图如图 11 所示:

图 11 吊车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

与恒载计算方法相同,可得 A 柱 B柱

则 A 柱与 B 柱柱顶的剪力分别为

排架单元结构对称,柱中的轴力为零,计算简图如图 15 所示

根据计算左来风情况下的 M 图如图 16 的实线所示

四、荷载组合与内力组合

排架单元结构对称,可仅考虑 组合。

A 柱的截面。具体情况见表

3 的汇总和表 4 的

竖向吊车荷载 水平吊车荷载 最大轮压作用于 水平力作用方向

A 柱的上柱和下柱截面的配筋图见下图 4-

具体钢筋的型号见施工图 23

按构造要求布置水平箍 筋,取 φ12,上部 2 / 3h 100

荷载:包括上柱,牛腿和下柱的载荷。 ( 1)上柱: 牛腿:

自重:包括上柱,牛腿和下柱的自重。 ( 2)

⑴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G B/T )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⑵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⑶ 建筑荷载设计规范( GB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⑷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⑸ 徐占发主编 .建筑结构与构件设计 .北京 :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1996 ⑹ 苏小卒主编 .砌体结构设计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2

⑺ 沈蒲生主编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导语: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混凝土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知道做与能做——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早有听闻一句话“人跟......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两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设计过程中,与同学......

两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设计过程中,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范文一整个设计通过了软件和硬件上的调试。我想这对于自己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在这次设计中遇到了很多实际性的问题,在实际设计中才发现......

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的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等系统化活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一)历时三个星......

第一章 生物力学基础 通过复习后,应该: 1.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角速度、角加速度、转动惯量、转动定律、角动量、物体平衡的力学条件; 2.理解物体形变时的张应变和张应力、切应变和切应力、体应变和体压强; 3.了解人体骨骼、肌肉、血管壁的力学性质以及作用在骨骼上的力。 1-1 一飞轮以转速为转动,受到制动后均匀地减速,经后静止,求: ①飞轮的平均角加速度; ② 时刻的角速度; ③若飞轮的半径为,时刻的飞轮边缘的切向速度和向心加速度。 解: ①已知初始角速度为,末角速度, ,根据,可得飞轮的平均角加速度为 ②根据 ,可得时刻的角速度为 ③已知,时刻的飞轮边缘的切向速度为 向心加速度为 1-2 一长为,半径为、质量为的均匀圆柱体,计算转轴通过圆柱体的几何轴线时,圆柱体的转动惯量。 解: 由于质量是均匀分布的,其圆柱体密度,把圆柱体看成由许多同轴的薄圆筒组成(见本题附图),其半径为,厚度为的薄圆筒的质量元为,该薄圆筒对于通过圆柱体几何轴线的转动惯量为,所以整个圆柱体对该转轴的转动惯量为 LRr L R r dr 将代入上式得 习题1-2附图 1-3 一密度均匀的圆环形薄板,质量为,内径为 ,外径为,求该圆环形薄板对垂直通过中心的转轴的转动惯量。 解: 由于质量是均匀分布的,故圆板的面密度,如本题附图所示,距离圆心为,宽度为的圆环面元的面积,其质量元为应用转动惯量积分式计算 R1R R1 R2 r dr 将代入上式得 习题1-3附图 1-4 两物体的转动动能之比为1∶4,转动惯量之比为2∶1,求两物体的角速度之比。 解: 刚体的转动动能为,由此可得。已知第一个物体与第二个物体的,,故两物体的角速度之比为 1-5 两个圆盘用密度不同的金属制成,但质量和厚度相等,转轴垂直通过圆盘中心,问哪个圆盘具有较大的转动惯量。 答: 设圆盘的密度,由于两圆盘的质量和厚度相同,而质量,因,故,即密度大的圆盘半径小,利用习题1-2的结果,圆盘的转动惯量为 可见,本题中密度小的圆盘具有较大的转动惯量。该题说明,如果改变物体的质量分布,就会改变物体的转动惯量。 1-6 电动机带动一个转动惯量为的系统作定轴转动,在内由静止开始达到的转速,假定在这一过程中转速是均匀增加的,求电动机对转动系统施加的力矩。 解: 已知系统的转动惯量,在内,角速度由增加到 ,故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角加速度为 根据,可得电动机对转动系统施加的力矩为 1-7 如本题附图所示,用轻质线绕在半径为、质量为 的圆盘上,线的一端挂有质量为 的物体,如果圆盘可绕过盘心的垂直轴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摩擦力矩不计),求物体下落的加速度和圆盘转动的角加速度。 解: 忽略轻质线的转动惯量,设线对物体的拉力为,物体下落的加速度为,圆盘转动的角加速度为,由于圆盘绕过盘心的垂直轴转动,其转动惯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刚体的转动定律以及附图,可得以下三个方程 Rβαm2m R β α m2 m1 ③式也代入①式,经整理后,可得圆盘的角加速度为 物体下落的加速度为 习题1-7附图 1-8 一转台绕竖直固定轴转动,每转一周,转台对轴的转动惯量为 ,质量为的人开始时站在台中心,随后沿半径向外跑去,当此人离台中心时,转台的角速度是多少? 解: 已知人在台中心时系统的转动惯量,角速度。若将人视为一个的质点,则当人在离台中心时,整个系统的转动惯量为 人沿半径向外跑去时,系统所受的合外力矩为零,根据角动量守恒定律,,有,由此可得人离台中心时,转台的角速度为 1-9 一人坐在转椅上,双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功w的正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