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服一般是多久才会订一次的?

4个小学生全程搞定慈善音乐会 收入订做校服送结对学校

四个“00后”,从右至左分别是翁子卜、叶欣语、叶斯语、徐胤哲。

  浙江在线7月27日讯(钱江晚报通讯员 罗锋敏 记者 陶悦清)本周六,宁波大剧院将上演一场2小时的音乐会,当晚舞台上的100多个演员,将全部是宁波一群“身怀绝艺”的“00后”小学生。

  更了不起的是,这台晚会,从策划、选演员、租场地、拉赞助,甚至到卖门票……事无巨细,全部由其中4个孩子主导包办。 一切辛苦付出的初衷是因为爱。这是一群热爱艺术的宁波小学生专门为丽水松阳县竹源乡中心小学学生发起的慈善音乐会。孩子们说,经过两个月的准备,他们现在已经准备就绪,就待周六登台演出。

  小演员从早7点练到14点

  昨天是孩子们正式演出前的倒数第二次彩排。上午8点多,记者来到位于广济中心小学的排练厅现场,一个身穿白色连衣裙的瘦小身影在台上跑前跑后,一副舞台导演范儿。这个忙着催场的小姑娘,就是本次音乐会的四位发起人之一——广济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叶欣语。

  “这次音乐会,一共会演出16个节目——7支舞蹈、6个器乐演奏、2首歌曲。”叶欣语介绍,除了这些,她和校友叶斯语、徐胤哲,以及来自惠贞书院的翁子卜这4名音乐会发起人,还会特别登台表演诗朗诵《龙之歌》。

  “这两天排练,正好碰上不少孩子在音乐考级。待会儿中午11点多,还有一批孩子赶到,排练从早7点开始,估计要到下午2点才结束。”一名家长说。

  促成一台慈善音乐会

  叶欣语的爸妈昨天也特意到场观看排练,女儿小叶渴望了一年多的慈善音乐晚会终于就要开演,见证了这一切的夫妻俩难掩激动。

  事情得从2014年冬天说起。当时,还在广济中心小学读三年级的叶欣语,到丽水松阳县竹源乡中心小学参加爱心结对活动。

  与叶欣语结对的小楠同学家中,连台灯都是奢侈品,小楠仍旧坚定地说:“我要走出山区,去考更好的中学、大学……”一定要为他们做些什么!回到宁波后,叶欣语便找到好朋友叶斯语,斯语又拉来徐胤哲、翁子卜“入伙”。

  冲进区长办公室递请帖

  昨天在现场,钱报记者也拿到了最终的演出单,参加演出的演员,都是4位发起人从自己的“朋友圈”网罗而来:周六将献演钢琴独奏曲《小小竹排》的王紫瑄,拿过第九届新加坡国际音乐比赛钢琴一等奖;Action行动乐队由宁波市实验小学5名帅气的12岁男孩自行组建,这次将演唱香港beyond乐队的金曲《海阔天空》;独舞张天晴是叶欣语在艺术培训班结识的优秀舞者……

  就这样,音乐会的演出团队,从最初的4人扩大到近100人,从广济中心小学,扩大到市实验小学、爱菊艺校……

  为了邀请音乐会嘉宾,他们直接冲到海曙区区长吴胜武叔叔的办公室,向他递出邀请函;为了拉赞助、卖门票,4个孩子跑遍鄞州、镇海。“最难的是卖票!”发起人徐胤哲说,票价50元到150元不等,除了爸妈在朋友圈帮忙吆喝,大家还上门推销 。

  爸爸妈妈“偷偷”帮忙

  600张音乐门票一个礼拜售罄,同学们说,门票收入和赞助费将用来订做三百套校服,送给结对的丽水学校。

  而“票房”成功的背后,是父母们不敢声张的付出。叶欣语的爸爸说,“其实那些赞助就是大人事先谈好的,没告诉他们,就是想给几个孩子和赞助商谈判的机会”。广济中心小学校长黄铁成也自掏腰包买了10张门票,对于这样一场慈善音乐会,黄校长坦言,与其插手帮忙,不如做一个“旁观者”:“搬一把小板凳,我就在台下鼓掌喝彩。孩子们自发献爱心,从中获得满足和成长。”

标签: 音乐会;慈善;小学生 责任编辑: 朱婧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学生作业完成后,让家长签字;校服买不买让家长签字;安全告知书让家长签字;教辅订不订让家长签字,等等,诸如此类的签字数不胜数。

  更有甚者,在一些城市,“家庭作业=家长作业”,要求家长为孩子检查作业,且必须签字确认,不签不行,否则在老师那儿过不了关。

  据媒体统计,从2018年至今,至少十个省份的教育部门已出台相关文件,“叫停”家长签字、批改学生作业,值得点赞。但是,这股“让家长签字风”并未停息。

  “让家长签字”到底有没有用?这种教育手段,究竟是帮助孩子学习,还是为学校“甩锅”?本文对“让家长签字风”这一现象作了透视。

  家长愿意签字吗?“不得不签”

  《南方周末》一篇文章《孩子的作业,非得要家长签字么?》中提到,有一位家长,工作很忙,时常早出晚归。

  某日,她忙得不可开交,夜深未归,儿子因为她没有回来给作业签字而急不能寐,多次发微信催促。这位家长实在无法抽身,便宽慰儿子:没事,明天我跟老师解释。

  谁知,第二天还没等她开口,老师就兴师问罪来了:“全班就你家没签。”继之是噼里啪啦一长串思想教育:要多陪伴孩子,多关心孩子,课外跟课内一样重要……

  家长被“安排的明明白白”已不是个例。

  还有家长说起,有一次因为一张问卷调查表头天晚上没有签字,第二天上班时接到孩子从学校打来的电话,让家长火速去学校签字。

  “电话里听着孩子都快哭了,家长白天也要工作呀,学校就不能理解一下吗?

  一时间“家长签字”无处不在,遭到很多家长吐槽。

  可能刚入学的时候,每位家长都能按教师的吩咐,兢兢业业地做好签字工作,但日子长了,工作多了,有些家长就感觉成负担了,对签字这个硬性规定怨声颇多。

  家长甲认为家长可以配合,但也有一定限度,抱怨道:“把所有的任务都甩给咱们家长,一天天群里是各种的安排,什么填表,什么检查作业,要老师干什么!咱们家长可以配合,但是得有一定的限度啊!我也要上班的!”

  家长乙说,当然也有好老师,但现在很多老师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的老师无私奉献成绩不好的留学补课不收钱,学生表现不好会到家里来家访与家长沟通,现在的老师有几个能做到呢?”

  据了解,一项调查显示,80.3%的受访者认为学校教育对学生家庭的依赖严重,75.6%的受访者认为这已经给家庭造成了较重负担,64.7%的受访者认为“全能家长”不是“全能宝宝”的必要条件,61.4%的受访者认为存在部分学校和老师偷懒省劲儿的情况。

  本身,家长签字是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一种沟通方式,有助于家长了解子女在校的学习情况。但所有都让“家长签字”,不仅是一种责任的转移,更是一种不作为或者乱作为。

  家长愿意签字吗?该签的必须签,可如果每天都让家长签字,尤其是在孩子作业上签字,家长会不胜其烦。

  家长签字管用吗?“所起的作用不大”

  我们要知道,有能力辅导学生作业的家长,即使不让他们签字,对自己的孩子也会严加管教,用心指导;不具备辅导能力或者没时间辅导的家长,即便签字也可能走形式,所起的作用也不大。

  至于其他的安全方面的责任,如果孩子真的出现问题,家长的签字又能起多大作用?学校该承担的责任一点也少不了。

  让家长签字恐怕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一厢情愿,想把家长绑在学校管理的“马车上”、班级管理的“马车上”,一旦出现意外,家长就是一块“挡箭牌”。

  言外之意,我提醒你了,但你没重视,你也应当承担部分责任。其实,有些对孩子监督的责任,法律条文上规定得明明白白,不签字,他们的责任也推卸不掉。

  这种让家长签字“甩锅”的办法在成绩管理上最为明显。

  因为教育场景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通常欠缺系统认识。让家长在孩子每天的家庭作业上签字确认,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该问题。

  自家的孩子平时学习能力怎么样?做作业时专心致志,还是心不在焉?家长通过每天的陪伴、观测和验收,对孩子的了解将趋于全面。

  老师通过制度安排,成功“甩锅”;而孩子被置于家长的日常“监管”之下,成了疲于奔命的小可怜。出现不利结果时,家长大概率会把从老师那儿接过的“锅”,再甩给孩子,小可怜们压力山大。

  由此可见,什么都让家长签字是学校管理的黔驴技穷,“签字”从家校联系的渠道变成责任转移的方式,违背了帮助孩子学习的初衷。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布和认为,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但是,从教师身上卸下来的负担,千万不要转嫁到家长身上。

  如何提升中小学家校教育合力

  家庭教做人,学校教知识。有网友直言,如果什么都要家长检查、签字,还要老师作甚?

  2020年,辽宁省教育厅印发《辽宁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十要求”》,其中对微信群布置家庭作业、家长批改家庭作业和超纲超进度教学等热点问题都提出了措施,要求教师亲自批改作业。

  同年,潍坊高新区发布《学生作业规范“十要十不”》,真正为减轻家长负担亮出了“尚方宝剑”。

  点开图片查看《学生作业规范“十要十不”》详情

  据媒体统计,从2018年至今,至少十个省份的教育部门已出台相关文件,“叫停”家长签字、批改学生作业,值得点赞。但是,这股“让家长签字风”并未停息。

  确实,家庭和学校都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课堂,但在站位、分工、方式和着力点上都有很大不同。

  学校教育主要是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是孩子社会化的过程;

  家庭教育侧重于教孩子做人,对孩子的性格和品质进行塑造,是个性化的过程。

  两者教育的目的、方式等都不一样。只有互相结合、补充,分工合作,才能形成更良好的教育环境。但是,结合和补充并不是模糊边界。

  一方面,学校要加强责任意识。

  不管制定什么教育政策,出台什么教育方针,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才是王道。

  可以开展多元化的家校合作活动。“家长签字”是家校联系方式中的一种,它的存在不能是孤立的,而应该与其他的联系方式(如家访、电话联系、校访)共同存在和使用,优势互补,优化组合。面对一些特殊学生和特殊情况下的签字,教师不妨先通过电话联系等方式和学生父母先沟通好。

  另一方面,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可以帮助和引导孩子正确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要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只有让孩子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提高了认识,端正了学习态度,孩子才会努力认真地对待学习和作业。

  “家长签字”作为一种教育的手段,如果使用恰当,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有帮助的,但应从学生的心理出发,科学、适时地使用,切勿千篇一律,否则将会适得其反,欲速而不达。

  总之,“家长签字”的本身并无褒贬之议,关键要看教师和家长是如何去看待和操作的,尤其是要看学生的感受和态度是怎样的。如果“签字”成了学生心头的威压时,这种方法就背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必须坚决摒弃。

  1. 中国青年报:《不能什么都让家长签字

  2.人民网:《面对来自学校的摊派 家长:什么时候能给家长减减负?》

  3.南方周末:《孩子的作业,非得要家长签字么?》

  4.央广网:《要求家长改作业、帮忙值日 家校合作还是责任转嫁?》

  5.南京择校:《孩子成绩不好,老师让家长来校,家长:你在这里道歉即可!网友炸锅了!》

  6. 人教教材培训:《全国10省份要求“教师必须亲自批改作业,严禁家长、学生代劳”!》

  7.青海省德令哈市第一中学汤玉桂:也谈“家长签字”

  彭可馨(实习生)|编辑

  中国网教育频道 | 出品

  此文为中国网教育频道独家稿件。转载须经授权,并注明作者及来源,违者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二年级订什么报纸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