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等2031年的话,小学校园里面是不是基本都是新冠时期那年出生的人了?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根据《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我们认为疫苗普及率增加和新疫苗品种的不断推出是全球疫苗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根据报告资料,按销售收入口径,全球疫苗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275亿美元增加至2020年的365亿美元,占全球医药市场总额的2.8%,年复合增长率为7.3%。COVID-19病毒的流行促进了全球对新冠肺炎疫苗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药企在相关创新技术上的发展,对提高疫苗有效性,扩大适应症有着积极意义。在全球经济水平逐渐提高和WHO等国际机构的努力推动下,中低收入国家居民的疫苗意识不断加强,疫苗的可及性得到提高。同时,药企在新疫苗产品上持续投入,促进了全球疫苗市场的增长。我们预计,全球疫苗市场规模将于2025和2031年达到809亿美元和136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7.3%和9.1%。

全球疫苗生产研发能力稀缺,欧美厂商垄断疫苗市场。2020年,全球具有疫苗生产或研发能力的国家或地区共20个,主要集中在欧美、日本、印度及中国等综合技术实力较强的地区和印尼、孟加拉国、巴西等人口相对较多的国家。尽管发展中国家的疫苗需求巨大,但前四的欧美厂商依然占据了全球疫苗市场89%的份额。随着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疫苗研发生产能力的提升,未来欧美厂商将面临更大挑战。

2020 年全球疫苗市场份额最高的厂商依次为葛兰素史克、默沙东、辉瑞和赛诺菲。四家厂商包揽了全球销量最高的十大疫苗,其中辉瑞的13价肺炎结合疫苗多年销量全球第一。我们预计,2021年新冠肺炎疫苗将成为销售额最高的疫苗之一,并将影响2022年各大厂商的疫苗市场份额和竞争格局。

新冠疫苗成为全球疫苗市场的“焦点”

根据海通证券前期报告《新冠扰动后,板块性价比凸显——2021年及2022年一季度疫苗行业复盘》新冠疫苗取代肺炎球菌疫苗成为全球销售收入最高的疫苗品种。剔除营收规模较小的中国疫苗公司后,从下表披露口径看,全球重点疫苗企业营收合计1359亿美元,其中,新冠疫苗营收达1014亿美元,远超于肺炎球菌、HPV、流感等常规疫苗产品。

根据《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资料,中国是2020年全球第二大疫苗市场,所占市场份额为31.7%。在创新型疫苗的可及性增加、政府政策利好、疫苗技术创新及疫苗接种意识增强的推动下,中国疫苗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271亿人民币增加至2020年的753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29.10%。我们预计,中国疫苗市场规模将于2031年达到3,835亿人民币,2020年至2031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5.95%。

近年来,疫苗产品在市场的占比呈现上升趋势,主要推动因素包含COVID-19疫情的爆发及反复,中国国民经济水平以及健康意识的跃升等。中国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及接种进度迅速,为提升疫苗在整个医药市场占比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认为,在新产品不断上市,居民接种意识提高,国家免疫规划扩大等潜在因素的驱动下,未来疫苗产品所占比例将继续提升。

同时,在海通证券前期报告《新冠扰动后,板块性价比凸显——2021年及2022年一季度疫苗行业复盘》中,我们整理了国内疫苗龙头公司的管线布局情况,如下表所示。

行业新品涌现,销售团队扩容

同时,引用《新冠扰动后,板块性价比凸显——2021年及2022年一季度疫苗行业复盘》数据资料表明,尽管疫苗板块2021年营收中位数为20.9亿,较2020年的20.0亿未显著增长,但2021年底销售人员中位数已增长至124人,而销售费用率中位数下降至30%。我们认为,这反映了2021年销售行业部分公司受疫情影响,但整体仍处于新品涌现,商业化欣欣向荣的阶段。头部公司销售人员快速增长,2021年底销售人员2817人,较上年同期增长912人;2021年销售人员837人,较上年同期增长120人。

国证疫苗与生物科技指数由业务涉及生物科技产业的50家A股上市公司组成,反映A股市场的生物科技产业中优质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我们认为,该指数除了兼顾生物科技产业各细分领域的公司,与其他同类指数相比,还更加重视疫苗领域相关个股的表现,是投资布局疫苗与生物科技产业的有力工具。

指数样本空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且满足下列条件的所有A股:

(1)非ST股票、*ST股票;

(2)上市时间超过六个月;

(3)公司最近一年无重大违规、财务报告无重大问题;

(4)公司最近一年经营无异常、无重大亏损;

(5)考察期内股价无异常波动;

(6)公司业务领域属于生物科技产业,包括生物制品(疫苗、血液制品、生物药物等)、生物检验、生物技术服务等细分领域。

(1)计算入围选样空间股票最近半年的A股日均总市值和A股日均成交金额;

(2)对入围股票最近半年的A股日均成交金额从高到低排序,剔除排名后20%的股票;

(3)对选样空间剩余股票按照最近半年的A股日均总市值从高到低排序,选取前50名股票作为指数样本股,样本数量不足则按实际数量纳入。

指数计算:指数采用派氏加权法,依据下列公式逐日连锁实时计算:

实时指数 = 上一交易日收市指数×∑(样本股实时成交价×样本股权数×权重调整因子)/ ∑(样本股上一交易日收市价×样本股权数×权重调整因子)。

指数样本和权重调整:指数样本股实施半年定期调整,于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个交易日实施。样本股调整方案通常在实施前两周公布。每次样本股调整数量不超过样本总数的10%。排名在样本数70%范围内的非原样本股按顺序入选,排名在样本数130%范围之内的原样本股按顺序优先保留。在确定新入选样本股后,在剩余股票中按选样指标从高到低排序选取样本数量5%的股票作为备选样本股。

特殊情况下,将对国证疫苗生科指数的样本进行临时调整。样本股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时,将其从指数样本中剔除,选择备选样本股名单中排序最靠前的股票补足。样本股公司被实施风险警告,发生收购、合并、分拆情形的处理,同。

在指数计算中,设置权重调整因子,使单只样本股在每次定期调整时的权重不超过10%,前五大权重样本股合计占比不超过40%。权重调整因子每年调整2次,于样本股定期调整时实施。

在下一个定期调整日之前,权重调整因子一般固定不变。当出现样本股临时调整时,新进样本股继承被剔除股票在调整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权重,据此计算新进股票的权重调整因子。

截至2022年7月15日,国证疫苗生科指数共计50只成分股,单只个股最高权重约10%。从上市板块来看,全部成分股在主板和创业板上市,权重占比分别为56.99%和43.01%。前十大权重股中,主板和创业板股票各5只。从宽基成分股来看,分属于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的成分股数量大致相当,但其中属于沪深300的成分股权重合计占比达到74.81%,指数整体仍然偏向于大中盘风格,流动性较好。

截至2022年7月15日,指数成分股市值均值与中位数分别为525.77与230.21亿元,明显小于,中位数比较接近中证500指数。市值分布范围较广,其中有3只成分股市值超2000亿元,权重占比29.59%,市值最大的达到3844.05亿元;大部分成分股集中在100-500亿区间,共34只,权重占比33.53%。总体而言,国证疫苗生科指数市值分布广泛,兼顾行业龙头和优质中小市值公司的表现。

国证疫苗生科指数囊括了生物科技产业的多个细分领域。按照申万二级行业划分,指数主要涵盖生物制品、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和化学制药四个子行业。其中,权重最高的生物制品包含16只个股,权重占比30.50%。总体而言,指数在这些细分领域的配置比较均衡,同时也囊括了中药和动物保健这些相对冷门的领域,能够较好地反映A股市场生物科技产业优质上市公司的表现。

重点关注疫苗与生物科技行业龙头表现

如下表所示,国证疫苗生科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1.13%,主板和创业板各5只,主要行业包括生物制品和医疗服务,与指数整体风格接近。前十大成分股包含智飞生物、、等疫苗产业头部公司。我们认为,指数在前十大权重股上配置比例较高,重点关注行业龙头表现。

自2016年12月30日以来,截至2022年7月15日,指数累计收益68.5%,年化收益12.5%。业绩表现领先于国证生物医药、中证生物科技、中证生物医药等同类指数,相较沪深300与中证500等主流宽基指数优势更加明显。

如下表所示,近三年,国证疫苗生科指数年化收益率达到14.30%,年化波动率为29.49%。风险调整后收益突出,夏普比率0.61,显著高于主流宽基指数。

指数具备较高弹性,上涨市表现优异

我们统计了五年来,国证疫苗生科指数与沪深300、中证500都上涨的月份中,三者的涨幅。如下图所示,在这些月份中,国证疫苗生科指数相对沪深300和中证500指数的胜率分别为77.8%和72.2%,平均超额收益分别为4.32%和3.62%。由此我们认为,在牛市行情中,国证疫苗生科指数具备较高弹性,能够更好地捕捉市场的上涨机会。

盈利能力优秀,估值处于历史低点

引用Wind根据2021年报整理的数据,国证疫苗生科指数2021年净资产收益率17.7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29.43%,均显著高于主流宽基指数。

近一年来,国证疫苗生科指数持续调整,目前估值已达历史低点。如下图所示,截至2022年7月20日,指数市盈率(TTM)为31.98倍,位于上市以来1.83%的历史分位点;市净率为5.48倍,位于上市以来4.99%的历史分位点。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国证疫苗生科指数目前估值较低,且具备较为优秀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配置价值较高。

国证疫苗与生物科技指数由业务涉及生物科技产业的50家A股上市公司组成,反映A股市场的生物科技产业中优质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我们认为,该指数主要具备以下几点特征或优势:

1)整体偏向大中盘风格,囊括A股市场生物科技产业的多个细分领域,重点关注行业龙头表现。2)中长期业绩表现较优,风险调整后收益佳。3)具备较高弹性,能够更好地捕捉市场的上涨机会。4)盈利能力和成长性显著优于沪深300等指数。5)估值水平已达历史低点,未来上行空间较大。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当前国证疫苗与生物科技指数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

华夏国证疫苗与生物科技指数基金投资价值分析

华夏国证疫苗与生物科技指数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A类:016355,C类:016356),紧密跟踪国证疫苗与生物科技指数(980015),风险收益特征与标的指数相似,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的最小化,实现与标的指数表现相一致的投资收益。在正常市场情况下,力争控制基金的份额净值与业绩比较基准的收益率日均跟踪偏离度的绝对值不超过0.35%,年跟踪误差不超过4%。产品管理费率为0.50%/年,托管费率为0.10%/年。

华夏国证疫苗与生物科技指数基金是市场首只、也是目前唯一一只跟踪国证疫苗与生物科技指数的场外指数基金,标的指数由业务涉及生物科技产业的50家A股上市公司组成,反映A股市场的生物科技产业中优质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

我们认为,该指数重点关注疫苗这一高景气行业的投资机会,兼顾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未来成长性,长期风险调整后收益较为优异。因此,对应的华夏国证疫苗与生物科技指数基金是投资者布局疫苗与生物科技产业的优良工具。

作为场外指数型基金产品,该基金与普通的主动型股票基金产品相比。具有费率低、跟踪误差小、持仓透明等优势。与ETF产品相比,投资场外指数产品无需开设证券账户,且每天仅以收盘价结算,省去了投资者盘中盯盘、调仓的操作,具有购买渠道更多、购买门槛相对较低、操作更为便捷等优势。

同时,该基金由多种证券构成投资组合,根据指数构建方案,通常不会在某一只股票上设置过高权重,持仓相对分散,结构更加均衡。我们认为,投资该产品能够有效分散个股投资风险,优化收益表现,捕捉疫苗与生物科技行业公司的投资机会。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4月9日,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成立的首批全国性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华夏基金是首批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首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QDII基金管理人、境内首只ETF基金管理人以及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人,是业务领域最广泛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华夏指数投研团队具备丰富的产品设计和投资管理经验。截至2022年7月15日,华夏基金非货币型基金合计规模达7298.17亿元(剔除ETF联接),位居全市场第二;指数型产品共计111只,合计规模达到2881.23亿元(剔除ETF联接),均位居全市场第一。我们认为,华夏基金指数型产品线布局全面,A股宽基、行业主题、策略指数等均有覆盖,具备管理好华夏国证疫苗与生物科技指数基金的经验和能力。

基金经理鲁亚运先生,硕士学历,2015年2月至2019年9月,曾任国泰基金管理公司研究员;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曾任银华基金管理公司营销经理。2020年6月加入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历任数量投资部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截至2022年8月1日,在管基金3只,在管基金总规模26.54亿元;其中有2只被动指数型ETF,合计规模18.17亿元。我们认为,鲁亚运先生在被动指数投资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综上所述,华夏基金在被动投资领域具有深厚积累,指数产品类型丰富,规模位居市场最前列。此外,指数投研团队和基金经理具备丰富的产品设计、投资管理经验。我们认为,这些都将为华夏国证疫苗与生物科技指数基金的稳定运作提供有力保障。

疫苗普及率增加和新疫苗品种的不断推出使得全球疫苗市场高速发展,而新冠疫苗正取代肺炎球菌疫苗成为全球销售收入最高的疫苗品种,是全球疫苗市场的“焦点”。

在此大背景下,中国疫苗市场也随之高速发展。目前,中国是2020年全球第二大疫苗市场,所占市场份额为31.7%。在创新型疫苗的可及性增加、政府政策利好、疫苗技术创新及疫苗接种意识增强的推动下,中国疫苗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271亿人民币增加至2020年的753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29.10%。且预期将于2031年达到3,835亿人民币,2020年至2031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5.95%。近年来,疫苗产品在中国医药市场的占比呈现上升趋势,主要推动因素包含COVID-19疫情的爆发及反复,中国国民经济水平以及健康意识的跃升等。中国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及接种进度迅速,为提升疫苗在整个医药市场占比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认为,在新产品不断上市,居民接种意识提高,国家免疫规划扩大等潜在因素的驱动下,未来疫苗产品所占比例将继续提升。

我们认为,2021年销售行业部分公司虽受疫情影响,但整体仍处于新品涌现,商业化欣欣向荣的阶段。头部公司销售人员快速增长,智飞生物2021年底销售人员2817人,较上年同期增长912人;万泰生物2021年销售人员837人,较上年同期增长120人。

国证疫苗与生物科技指数,代码980015,简称疫苗生科;以2002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1000点为基点。该指数由业务涉及生物科技产业的50家A股上市公司组成,反映A股市场的生物科技产业中优质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

我们认为,国证疫苗与生物科技指数主要具备以下几点特征或优势。1)整体偏向大中盘风格,囊括A股市场生物科技产业的多个细分领域,重点关注行业龙头表现。2)中长期业绩表现较优,风险调整后收益佳。3)具备较高弹性,能够更好地捕捉市场的上涨机会。4)盈利能力和成长性显著优于沪深300等指数。5)估值水平已达历史低点,未来上行空间较大。

华夏国证疫苗与生物科技指数发起式基金(A类:016355,C类:016356)是市场首只、也是目前唯一一只跟踪国证疫苗与生物科技指数的场外指数基金。我们认为,该指数重点关注疫苗这一高景气行业的投资机会,兼顾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未来成长性,长期风险调整后收益较为优异。因此,对应的基金是投资者布局疫苗与生物科技产业的优良工具。

从管理人角度来看,华夏基金在被动投资领域具有深厚积累,指数产品类型丰富,规模位居市场最前列。此外,指数投研团队及基金经理鲁亚运先生具备丰富的产品设计和投资管理经验。我们认为,这些都将为华夏国证疫苗与生物科技指数基金的稳定运作提供有力保障。

炒股开户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红包,100%中奖!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o "点击文章标题可访问原文章链接" 后疫情时代的高等教育技术转向: 实践反思与未来图景《2021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要点分析 本文由《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授权发布 作者:高巍 周嘉腾 经湛 许娜 摘要 聚焦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教学变革,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发布《2021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该报告采用德尔菲法和前瞻法,对影响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技术、经济、环境、政治等5大维度的15项宏观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人工智能、混合和混成课程模式、学习分析、微证书、开放教育资源、高质量在线学习是推动未来高等教育教与学变革的关键技术和实践,并从成本、师生接受度、公平与包容、风险、学习效果影响、后疫情时代重要性等6个维度对其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预测了十年后高等教育可能呈现出的增加、约束、崩溃、转型等4种未来图景,并剖析了澳大利亚、南非、土耳其、美国的5个高等教育发展实践案例。后疫情时代,技术的转向将对高等教育及其教学产生深远影响,未来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应当注重:引导线上与线下教学融合以推动教学模式创变,促进人工智能对教学的赋能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灵活运用学习分析以改进过程监测与评价,抑制数字鸿沟扩大以保障教育公平,灵活利用开放教育资源以培育学生生态文明素养。 关键词: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后疫情时代;在线学习;人工智能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在线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凸显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变革的深刻影响(潘秋静等,2020)。《2021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以下简称《报告》)于2021年4月26日由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正式发布(EDUCAUSE,2021),其聚焦后疫情时代的高等教育变革,通过对技术实践的反思和对未来图景的勾勒,为高等教育研究者、决策者、高校教师和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引领下的高等教育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旨在深入解读《报告》的基础上,对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的技术转向进行省思,并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建议。 1 报告框架 后疫情时代的高等教育技术转向:实践反思与未来图景——《2021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要点分析 《报告》由来自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和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72位专家合作完成,专家的构成兼顾地域、性别、种族等方面的平衡,以保证客观性与权威性。地平线小组(即参与《报告》研制的核心团队)采用改进型德尔菲法(Modified Delphi Methodology),详尽分析了后疫情时代影响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5大宏观趋势、6项技术实践、4种未来图景,并辅以5位专家的反思案例。《报告》认为新冠疫情彻底改变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图景,高等教育产生了不可逆的变化,即便是在新冠疫情结束后,“高等教育的某些重要方面可能再也无法像从前那样(无论是好是坏)”。 首先,《报告》通过多轮专家函询,勾勒出影响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5大宏观趋势,即社会趋势、技术趋势、经济趋势、环境趋势和政治趋势。其次,《报告》提出了对高等教育教学产生重大影响的6项关键技术与实践,分别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混合和混成课程模式(Blended and Hybrid Course Models)、学习分析(Learning Learning)。同时,《报告》就成本、师生接受度、公平与包容、风险、学习效果影响及后疫情时代重要性等6个维度,对6项关键技术与实践进行了评价。第三,《报告》描绘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未来图景与可能趋势,即增长(Growth)、约束(Constraint)、崩溃(Collapse)和转型(Transformation)。最后,《报告》呈现了5篇解读不同国家高等教育的论文作为反思案例。《报告》框架如图1所示。 2 宏观趋势: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 后疫情时代的高等教育技术转向:实践反思与未来图景——《2021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要点分析 高等教育的发展受时代环境影响,对相关宏观趋势进行全景扫描是建构高等教育未来图景的基础。地平线小组经由数轮函询确定影响高等教育的5大宏观趋势及其包含的15项具体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本年度的《报告》用“环境趋势”替换了2020年《报告》提及的“高等教育”。一方面,这说明研究者从更宏大的视角对影响高等教育的宏观趋势进行考量;另一方面,新冠疫情的爆发不仅反映出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也折射出公民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感染新冠最小年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