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学校需要配备AED吗?


AED并不是供医疗专业人士使用的急救设备,实际上,它被称为“傻瓜除颤器”,是提供给完全没有医疗背景的普通人使用的。

在发生了多起地铁内乘客心脏骤停猝死事件之后,北京地铁最近决定,在车站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预计到2022年底实现AED设备全覆盖,引发关注。

除了地铁站之外,还有哪些地方应该配置AED呢?

什么是AED?怎么用?

一般情况下,对心跳骤停患者急救有五个步骤:①正确判断并拨打120—②实施心肺复苏—③使用AED体外除颤—④救护车抵达开展急救—⑤医院急诊科急救。


“救命神器”AED(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的中文全名是自动体外除颤器。心跳骤停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会出现心室颤动,要挽救他们的生命,就需要除颤器给予救命“一击”。

在国内一些公共场所,公众已经可以找到AED,它们像灭火器一样,是一种典型公共品,配置在机场、商场、学校、写字楼等公共场所,以备不时之需。

AED并不是供医疗专业人士使用的急救设备,实际上,它被称为“傻瓜除颤器”,是提供给完全没有医疗背景的普通人使用的。

当遇到身边有人心脏骤停的情况,公众可以取来最近的AED。使用者打开AED开关按钮,就会有语音提示。使用者根据提示,将2块电极片贴在患者右胸上部和左胸下部,AED会自动分析患者心律。只有当患者处于室颤的情况下,AED才会“建议除颤”。如果患者没有发生需要除颤的情形,AED则不会建议除颤。

2016年,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在北京呼家楼地铁站发生心脏骤停,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事后,有公益组织想在呼家楼地铁站捐赠设置一台AED体外自动除颤器,但沟通多次未果。后来这台AED被放置在离呼家楼站3公里的一家购物商场内。

今年9月,北京地铁再发生猝死事件:一男子在北京地铁13号线霍营站发生心脏骤停晕倒,两名乘客对其进行心肺复苏,但最终仍因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他们都遭遇了心源性猝死。这是由于各种心脏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早期表现常无典型性,患者突然出现心脏骤停等表现。

研究表明,“当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抢救十分的重要,抢救时间每延迟1 分钟,其生存率就会降低7%-10%。若在3-5分钟内进行AED除颤,可使心脏骤停存活率达到50-70%。

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患者数量高达54.5万,这意味着平均每一分钟,我国就有一人发生心源性猝死。“而心脏骤停多发生在医院外的公共场所,其高发地点主要有公共运动场所、交通枢纽、大型购物中心和工厂等。”

去年11月,台湾知名艺人高以翔就在录制节目过程中突发心源性衰竭,因现场缺少AED装置,未得到及时救治而不幸离世,此事曾在社交媒体引起网民的广泛讨论,更激发急救医学界的反思。国家卫健委也在事后回应,第一目击者对心脏骤停患者开展心肺复苏术和使用AED进行救治,对提高猝死患者存活率十分重要。

据新华社报道,截至2018年的统计,在全国范围内AED安装约15000台,平均每10万人口约1台。这与发达国家平均每10万人口几百台的差距较大。

根据目前的文献数据,平均每10万人中美国拥有700台AED、日本有276台。深圳每10万人中有17.5台AED,海口有13台,上海浦东新区有11台,杭州有5台。

今年8月,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等机构曾发布《中国AED布局与投放专家共识》(下简称《共识》),建议全国各省市区根据区域人口基数及急救需求等因素,可以按照“每10万人配置100~ 200台AED”的原则,确定合理的公共场所AED配备数量,统一规划配置AED。

值得注意的是,AED的投放不只是增加配置数量那么简单,其背后涉及标准流程规范、社会公众使用AED意识培养和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等诸多问题。

PAD是指在院外心脏骤停发生率高、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配置AED与公众培训CPR,当发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时,由现场第一目击者在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前对患者做心肺复苏,并使用AED对患者进行除颤,从而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复苏率和院内抢救成功率。


AED的投放不只是增加配置数量那么简单,其背后涉及标准流程规范、社会公众使用AED意识培养和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等诸多问题。

目前美国、欧洲、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均开始了PAD项目,已有使用AED对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进行除颤的规范流程和指南。

前述《共识》亦强调,PAD在中国的发展相对滞后,AED投放的配置要求和操作流程尚缺乏统一标准,是造成我国目前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极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共识》建议,各省市区可根据区域人口基数及急救需求(可按照每10万人配置100~200台AED为原则)确定合理公共场所配置AED配备数量。

此外,专家也建议政府在学校、机场、火车站、高铁站、汽车站、地铁站、医疗机构、体育场馆、大型超市、百货商场、影剧院等人口密集、流动量大的场所和高危人群家庭配置AED。

比如在学校,《共识》建议,如果中学、大学在5年内有合理使用AED抢救的记录,或者医疗急救专业人员在5分钟内无法到达的情况,那么就必须优先考虑校园AED项目。


北京地铁站开始配置AED。

此外,《共识》也建议所有学校都应该实施PAD教育,且在学校举办校运会等大型活动期间,至少有2名受过CPR和AED除颤培训的老师或学生在场。

此外,长距离的交通工具,比如动车、高铁、客机以及长途公共汽车也建议至少配置一台AED。

《共识》也鼓励短距离的交通工具,比如出租车、公共汽车配置AED。这么建议的目的是鼓励“在调度系统指挥下,合理快速支援第一目击者救治”。

值得注意的是,《共识》建议,在医疗机构内,即使拥有专业救护人员,也有必要安装AED,保证急救资源随时可用。有发生过心脏骤停或有心脏骤停高风险成员的家庭有条件也可配置。

已有学生因学校配置AED获救

公开报道显示,近几年已经有发生心脏骤停的高校学生因学校配备了AED而成功获救。


2017年10月,装配在上海理工大学校内的AED成功救治了一位在操场因心脏骤停而晕倒的学生,拯救了他的生命。

2017年10月17日下午,该同学在参加学校1000米耐力跑测试时,在离终点还有50米的时候,突然倒了下来。刚结束田径队训练的体育部老师发现异常,及时赶到这名同学身边并通知校医。校卫生室医生赶到现场,发现该同学瞳孔散大、意识丧失、无自主呼吸、颈动脉搏动消失之后,当即决定对其实施人工心肺复苏抢救和AED电击。四分钟后,成功恢复该同学心率,为正在路上的120急救车争取到了抢救时间。

这也是上海市在推行AED校园试点项目后第一个成功案例,也是全国高校校园内AED急救的第一个成功案例。

2019年5月,已经启动PAD“黄金急救”计划的清华大学也曾发生一例心脏骤停,这次是在场同学正确使用配置在宿舍楼内的AED设备,成功恢复一位大一同学的心脏功能,为同学争取到了存活的机会。


清华大学学生用AED成功为大一同学除颤的记录。

有一种担心认为,如果AED操作不当可能会有风险。不过,《共识》指出,“目前高度自动化的AED操作很便捷,受训后使用极少发生差错,能够解决医务人员无法第一时间对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进行有效救治的难题。”

采写:实习生董美薇 记者吴斌 发自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那么哪些场所需要配AED?
学校、机场、火车站、高铁站、汽车站、地铁站、医疗机构、体育场馆、大型超市、百货商场、影剧院、游乐场等人口密集、流动量大的场所及高危人群家庭需要配置AED及相关应急设备。
在配置AED时也要考虑人口密度、人口流量、分布距离等影响因素,要以第一目击者能够在3~5分钟之内获取AED并感到患者身边为原则。
在人员密集的场所,要实现直线距离100米范围内配置1台AED。
普及AED对社会文明进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虽然我国在AED的实施及普及方面均起步较晚,现有的AED数目、公众急救普及率难以和一些发达国家比肩,但在国家经济水平提高和“健康中国2030战略”大背景的推动之下,段逐步推广AED,从而让更多单位、机构、公众都能参与到社会大急救的体系中来。
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抢救非常重要,抢救时间每延迟1min,其生存率会降低7%~10%。而心脏骤停多发生在院外的公共场所,其高发地点主要有公共运动场所、交通枢纽(如机场、火车站、地铁站)、大型购物中心和工厂等。
因此,院外心脏骤停的抢救对于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非常重要。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提出的生存链中强调,早期呼救、早期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早期进行自动体外除颤器除颤等急救措施对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十分重要。
对于AED的配置密度可以按照“每10万人配置100~200台AED”的原则。但是我国公共场所急救资源的配置数量较少,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根据统计,平均每10万人中美国拥有700台AED,日本拥有276台;而我国每十万人中,深圳17.5台,海口13台、浦东新区11台。
总结:我们要支持在交通枢纽、公共文化设施、行政服务中心、风景旅游区、校园、社区、养老机构等配备500台AED,并开展应急救护培训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第一条提出,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标准,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机场、车站、港口客运站、大型商场、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配备急救药品、器材和设施,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指出,公共场所应按规定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设施。可见,提高公共场所急救服务水平,不仅是道德的呼唤,更是法治的要求。公共场所标配AED,需要法律护航。

【北京各级各类学校需至少配置一台AED】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网站消息,为落实《关于加强本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推进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等急救设施设备配置,助力健康北京建设,现对各级各类学校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一、仪器的购置各级各类学校要购置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要求的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购置费用普通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自行解决,中小学校由各区教委协调解决。二、安装的数量各级各类学校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安装数量,要考虑到学生的密度、活动强度以及适当的距离进行安装。每个学校至少配置一台。在明显位置张贴AED位置导向图,强化AED现场管理及宣传工作。三、仪器使用培训安装仪器的同时,要组织一定数量的相关人员进行仪器使用的培训。在此基础上,可依托学校红十字会组织在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时进一步加强仪器使用的培训,确保急救人员科学有效掌握急救技能。四、完成时限2021年底完成。五、工作要求各普通高校、中等专业学校于2021年12月底将本学校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安装情况报市教委体卫艺处,各区教委将辖区中小学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安装情况汇总上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网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需要配备灭火器箱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