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期间,学机电专业,有了想造永动机的想法怎么办?

着礼服、走红毯、签“星”名、

多机位摄像同步记录,外加掌声欢呼不断

医院建设行业的奥斯卡——2017年中国医院建设奖颁奖典礼盛大召开!

接下来我们进入颁奖盛典!

主持人:修金来、吕志鹏

李宝山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院建筑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筑医台总编辑

张惊涛 江苏环亚医用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医院建设奖评审委员会组长:刘殿奎、黄锡璆、孟建民

庞玉成 滨州医学院卫生工程管理研究所所长

周颖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刘晓雷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医疗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林之刚 美国注册建筑师、医疗建筑师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启动仪式

在“一带一路”国际大背景下,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部分国家的驻华使馆官员莅临第18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他们不仅带来了具体的经贸项目,鼓励参展商进行洽谈,也欢迎中国企业去国外投资,兴建医疗设施。

致辞:李宝山,第18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执行主席、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院建筑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筑医台总编辑

嘉宾:“一带一路”部分国家驻华使节

筑医台图书出版中心(北京冠泽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立足医疗行业发展现状,汇集顶尖专家,致力于策划出版“医院建筑后勤管理、智慧医院、医院管理”等权威图书;并定期开展图书读者交流会、专业知识应用沙龙、小型精品/ 高端论坛、行业内训课等。图书中心秉承“务实、引领、拓新”的出版理念,坚守“知识的进步赖于共享,行业的发展源于奉献”的初衷,精益求精,力图为我国医疗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刘殿奎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院建筑与装备分会会长、国家卫生体制改革司原副司长

刘玉龙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

任宁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基建规划办公室主任、总工程师

筑医台学院是筑医台联合多家专业机构共同组织成立的医院建设行业的专业研究和培训机构。依托筑医台医院建设行业研究中心和专家服务平台,以行业领域方向为经线,趋势特点为纬线,对行业创新知识技能和跨界经营管理等方面展开持续、系统、完整、实效的培训,致力成为“医院建设实践知识的普及者和传播者”,为行业创新发展培养专业人才。

中国著名建筑学家、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第六届“梁思成建筑奖”得主黄锡璆,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鲁超发表致辞并揭幕。

未来医疗建筑设计竞赛展览会暨作品集发布会

过去十年,人类社会在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在医疗行业,新的设计理念、新技术和新服务每天都在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健康的认知、生活方式和对医疗服务的利用方式。

这次竞赛,我们将预见式地讨论未来医疗建筑设计的可能性。大赛获得了来自世界各地60多个国家的近300组建筑学生和青年建筑师的热情参与。

主题:智慧、绿色与创新——2017年度UIA-PHG国际大学生与青年建筑师大赛

国际建筑师协会公共健康分会(UIA-PHG)

全球高校医疗设计教育联盟(GUPHA)

中国全国医院键和大会组委会(CHCC)

第18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优秀学术论文集发布及颁奖仪式

他们是一群智者,更是医院建设行业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他们非常善于分析复杂局面,并总能归纳出适合行业发展的普遍规律。基于他们的奉献,智慧才得以传承;由于他们的努力,实践才得以升华。他们代表数十万医院建设者们攀登上了学术巅峰。

全国医院建设大会论文集是大会的学术成果,今后将每年出版一册,并在大会期间发布。本届大会组委会征集稿件70余篇,经审核编入30篇16万字的“第18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论文集——《建设下一代中国医院》”。文集以“创新·迭变·智联·共享”为主题,紧扣行业发展脉络,重点强调了四者相交叉的新一代中国医院建设创新。

大会组委会组织成立学术委员会,对所有提交的论文进行了认真评阅,并评选出优秀论文一等奖2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5篇,优秀奖20篇。点击蓝色文字查看:

第一届现代医院建设解决方案大赛颁奖仪式

有多少问题,就有多少解决办法。找到问题,并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是这群企业的天生使命。他们,是一切麻烦的消灭器,是人性建筑的永动机。对解决方案的潜心钻研和孜孜追求,是他们的庄重承诺和价值所在。

朗读者:现代医院建设解决方案大赛一、二、三等奖获企业代表

第五届全国十佳医院建设供应商颁奖仪式

质量与服务,是企业发展的双生花。55个获奖企业,庞大的获奖数量构成了2017年中国医院建设的最大奖。他们个个都是医院建设的能工巧匠,或长于技艺,或家有宝物,或能言善做,或长袖善舞。他们以毋容置疑的综合实力,在业主心中牢牢地树立了丰碑,赢得了口碑。

朗读《精神的三间小屋》

朗读者:全国十佳医院建设供应商部分获奖代表

全国医院建设大会成年礼

作为全球医院建设领域公认的知识与技术革新标志,全国医院建设大会(CHCC)深耕行业发展十余载,演绎了学术与商业完美结合的传奇,被誉为“亚洲医建第一会”。通过对行业领域的广泛覆盖和学术专业的深度创新,积累了稳定的客户基盘,吸引了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关注。十余载耕耘,奠定了 CHCC 在亚太地区的旗舰引领,乃至全球医建领域的权威影响力。

2017年,CHCC以“创新·迭变·智联·共享——建设下一代中国医院”为主题再度起航,开启属于医院建设行业的第18载。在此,全行业为它献礼——第18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成人礼。

第一届全国十佳医院建设机电工程师颁奖仪式

树大根深,方能根深蒂固。如同人的身体,需要血脉的供养;楼宇广厦同样需要机电的驱动,才能正常运行。机电工程师不仅是一座楼宇的造血人,更是一座城市,乃至整个社会的造血人。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如此安宁,才到处充满着希望。

第二届中国十佳医院室内设计师颁奖仪式

空间任由切割,色彩任意涂抹,完事万物都会被他们用作造物的元素,一木一石都会被他们用来创造出新世界。在他们营造的新世界里,人们可以心情愉悦,病患可以得到治愈,痛苦可以有效化解。他们,虽不是造物主,却是一群真正的造梦师。

第二届全国十佳医院建筑设计师颁奖仪式

只有拥有一颗庞大的胸怀,才能容得下对楼厦的设计;只有拥有一颗纯净的灵魂,才能想象出绝美的疗愈环境。作为世间最复杂的艺术门类,建筑设计师的使命,就是让梦想照进现实。从洞穴,到树木,到高楼,建筑设计师的追求史,正是一部全人类的发展史。

高端访谈:未来医院畅想

1、未来医院的改变主要会发生在哪些方面?

2、各设计机构正在进行哪些领先性的探索?

赵奇侠,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基建处处长

苏黎明、王艳洁、王岗、王翔、龙灏、李建广

第四届全国十佳医院基建管理处(科)长颁奖仪式

在医院,他们是同医疗大楼关系最亲密的那个人。营造时,他们同建筑工人同吃同住,撒汗在一线;建成后,他们化身建筑的守护神,日夜将其凝望在眼里。他们最知晓,一座楼宇在千家万户的生命与健康面前,是何等重要。

第四届全国十佳医院基建管理院长颁奖仪式

既是医学家,也是建筑师。在他们身上,两种学科的精彩,均得到完美呈现。一把柳叶刀,可以挽救一个生命;而一座楼房,则可以拯救万万个生命。他们在用最博爱的方式,行使着人间的至上大爱。

辩论赛:医院业主or医疗建筑师,由谁主导医院建设项目?

赵奇侠,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基建处处长

沈崇德,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副院长

董建华,北京市医院建筑协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原基建处处长

郭良,香港澳华医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谷建,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医疗建筑研究院副院长

何柏川,中机十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医疗工程研究院院长

中国医院建设终身成就奖颁奖仪式

他是一位建筑师,是一位艺术家,更是一位深受爱戴的布道者。他开创了中国现代医院建设的新时代,启蒙了跨世纪的一代代人,“黄老”,已经成为医疗建筑行业的专用语,代表着医疗建设行业的高度和方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们都是黄老的弟子。

获奖者:黄锡璆 中国著名建筑学家、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

“医院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地方,应该是最有人情味、最尊重人、最关爱人的场所。”这是刘云祥眼中的医院,也是他管理和建设医院的理念。在他的率领下,烟台毓璜顶医院成为现代化医院的新标志。环境、学科、服务,是他抓好医院管理的三把斧,更是他奉献给中国医疗事业的一方美玉。

获奖者:刘运祥 山东省医院协会名誉主席、规划与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第二届全国十佳医院建筑设计方案颁奖颁奖仪式

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人们抱病而来,却健康离开。无论在南国北疆,还是在高原戈壁,处处都有它们的存在,阻挡风雨,抚慰身心。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他们都是当地的最美建筑。

2017年医院建设设计大奖颁奖仪式

当一座建筑,被注入情怀,便具有了生命。一个简单的怀抱,无声地传递着母子深情。它要呵护的不仅是新的生命,更是一座城市、一个社会。站进TA的怀抱,我们都会成为被拥抱者,心中唯留感念、感动。

获奖项目:珠海市妇女儿童医院

设计团队:法国AIA ASSOCIES建筑工程联合设计集团

主创设计师:Simon(水明)、杨海

朗读:《贝聿铭自述: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

员安阳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工程技术管理部工程总监

蒋维 五合国际医疗事业部总经理

有太多的故事值得传颂,

也有太多的人物值得塑造。

最后,颁奖典礼,在一片温情中落下帷幕。

第十八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

本届大会涵盖超过60场专业论坛,聚合全行业资源,广泛覆盖医建领域全产业链,涵盖战略发展、体制转型、新兴投资、前沿设计、基建管理、运营提升、专项工程、医技空间、学科空间、跨界融合、医院专场等11大版块,邀请350位行业顶级专家带来最新深度学术成果。

》》认准18届,5·20 武汉见!《《

大会报名全部采取网上报名方式,请务必在参会前完成网上注册。

北京市西城区南滨河路31号华亨大厦412室

认准18届,相约5·20,我们武汉见!

速戳【阅读原文】报名大会

对于莲峰山的莘莘学子而言, 国家奖学金是刻苦学习、勇敢拼搏的鼓励,更意味着对其辛勤成果的认可与荣誉

国家奖学金是指为了激励本科高校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的用来奖励特别优秀学生的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本科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 8000元

曹星烨:持之以恒,不忘初心

曹星烨来自计算机学院2018级计算机(2+2)专业,在得知自己拿了国奖之后,他说道: “感谢这两年来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也感谢自己没有在最该拼搏的年纪虚度光阴。”

在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过程中,他平均每天的建模时间都达到了15小时以上。在比赛的最后一天,他发现了团队竞赛论文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论文的内容在前三天基本完善了,那时我们有些松懈,直到翻开论文笔记,才发现我们并没有对建模进行敏感度分析,这一改就到了凌晨4点”,而紧跟其后发现的问题更是令他和他的小组头疼,“才把敏感度分析完善,发现论文超出了规定页数,要删去多出来的4页难度极大,如果前后逻辑不通就前功尽弃了”。就这样删删改改到了早上七点,他和他的团队终于完成了这篇论文。

“在学习上,持之以恒,脚踏实地,不忘初心;在竞赛上,积极参与,坚持不懈,顽强拼搏;在工作上,尽善尽美,积极帮助老师和同学。”这就是曹星烨同学的成功秘笈。

伍于智:永远都不轻言放弃

来自机电工程学院2018级自动化专业的伍于智同学对机器人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大一入学后他就加入了程文彬教授的物联网实验室,跟随老师做项目与学习研究,为之后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积淀了丰富的知识储备。

伍于智同学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 “除了上课认真听讲和吃饭睡觉以外,我几乎都泡在实验室做科研,准备机器人比赛,很少待在宿舍。”除了课堂学习以外,伍于智同学平时还积极参加科技竞赛,并且在这些比赛中获得了许多不错的奖项,这为他拿下国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由于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伍于智同学在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的过程中无法与队员返校备赛,战队7人只好在线下租住小屋作为备赛据点。他与其中一个队员每天就挤在5平米大的地方工作,没有空调,衣服几乎没有干过。即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热爱科研和坚持备赛的心也没有受到阻挠,一路“杀”回比赛并囊获十项国家奖项。

除了这帮共患难、共拼搏的“战友”,伍于智还特别感谢曾到出租屋看望他们的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刘保军以及指导老师于楚泓,他十分感激地说: “两位老师在备赛过程中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去杭州比赛的时候于老师全程帮我们排忧解难。”

对于自己的经验总结,他是这么说的 :“在学习生活中, 要多尝试不同的方向,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为之努力。更重要的是遇到挫折时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要有‘坐得住’的毅力。”

方崇颖:学习科研二者可兼得

在电子信息学院2017级无线技术专业的方崇颖看来,自己获得国奖的最大优势是综合能力突出。 无论是学习、科研还是丰富的志愿活动、实习经历等,都成为他敲开国家奖学金大门的钥匙。

身兼数职的方崇颖并不会因为任务繁重而忽视学习,他通过合理调配时间便能做到事半功倍。平时上课理清知识点,课后及时完成作业是他时间管理的第一要务。每逢期末考试,他会花一周时间将典型题目总结归类,有针对性地复习。他凭借这种学习方法连续三年取得专业学习第一的成绩。

对于科研,方崇颖认为主动出击才能把握机会。受身边同学的影响,他主动找到陈东伟老师学习做项目。“ 凡事都是从小事起步,对待每一件事都认真负责,我会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渐渐地老师觉得我们对项目负责有钻研精神,也会考虑让我们参与一些大型的项目。”

国奖对于方崇颖不只是意味着荣誉、肯定,更是一种激励。大一时看着获得国奖的优秀师兄师姐,方崇颖就在心里默默定下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时至今日,他终于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陈锐宇:英语改变了我看世界的角度

来自外国语学院2017级英语专业的陈锐宇对于英语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在他看来英语不只是一种语言,还是一种思维。 “中文的表达习惯,即先分述后总结。而英语语境下则是先总结再分述,这极大提高了与人沟通的效率,也让我学会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陈锐宇说道。

进入大学后陈锐宇多次参加英语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每一次比赛中,陈锐宇自己的心态也在慢慢变化。从最初的追求获奖,到以参赛来享受奋斗的青春,借比赛的形式不断推动自己前进。他在比赛中锻炼意志、增进知识、增长才干。

但每一次的比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17年作为新生的他目睹了“外研社·国才杯”英语演讲比赛中选手们的精彩表演,当时他内心就埋下了一颗参赛的种子。第二年他报名参赛,但初赛就被淘汰,心情五味杂陈的他依旧不愿意放弃这个梦想。

经过一年的准备,2019年他终于站在英语演讲决赛的舞台上,在台上和大家分享了他的演讲内容:“My Story in 2049”,并最终获得二等奖。每场比赛都有获奖者,但陈锐宇不只是获奖者,更是亲历者,这场比赛见证了他的成长。

荣获国家奖学金后,陈锐宇表示 :“ 国奖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真正优秀的学生一定是‘利他’的学生,在做好自身的同时,不忘去影响身边的同学,和大家一起进步。”

刘嘉欣:感激一切,维持期待

来自材料与食品学院2017级应用化学专业的刘嘉欣表示:获得国家奖学金,不仅意味着自己与团队的不断努力收到了肯定,也为她继续勇往直前带来了最有力的鼓励。

问及她为什么能够在这么多学子中脱颖而出,刘嘉欣觉得除了拥有相对较多的参赛经历与奖项,更多力量还是来自亲人、老师的理解帮助与学校的支持, “这一路走来,感谢身边的人对我给予无限的善意以及帮助。”初次参加“互联网+校内赛”时,他们还是一个欠缺经验的团队,但她的老师喻冬秀副教授不厌其烦地协助她修改好每个细节,仔细斟酌策划书里的每字每句,这让刘嘉欣深受感动,并坚定了不断进取的信念, “平时跟老师表达情感的机会很少,真的很感谢她,老师对我们的鼓励与支持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提及面对生活、学业与竞赛的态度,刘嘉欣觉得自己 “一直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是一个不停歇的永动机。”因为疫情,参加挑战杯省赛答辩的刘嘉欣与队友们无法返校,这也导致了原本应该返校进行的实验项目停滞不前。那段时间所有人的情绪都比较低迷,但没人提出放弃,都选择了默默坚持,接受事实、互相鼓励,最终得以重振旗鼓。加强沟通、保持积极、维持期待,这是刘嘉欣认为化阻力为动力的法宝。

吴晓琼:热爱一切,期待未来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吴晓琼是2017级新闻专业的学子,国家奖学金对她而言不单是荣誉,更是一种责任, “当你学习知识积累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不能仅仅只是看到自己,还要能够帮助到其他师弟师妹们。”

从大一开始,吴晓琼就明确了自己对媒体和设计的兴趣,并朝着做一名美编的目标前进。“我从小就喜欢画画,看到大段文字都想要给它配点图,所以我就想着媒体能不能和自己的爱好结合在一起。”于是在新闻专业的学习之余,她还会主动去学习一些设计方面的知识,拓宽自己的业务能力。“通过努力,在大四这年有幸成为《印象者》杂志的美编部部长,算是不忘初心,实现了自己的小梦想。”

吴晓琼坦言,能拿到国奖不仅仅是因为自己曾经所获得过的奖项,而是愿意主动地与社会接轨,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放于实践中去创造出价值。“在大学期间,我开始做自己的自媒体账号,比如在今日头条、小红书上,都能看到我发表的作品。我也在这些平台收获了一些市场的反馈和认可。”现在的她已经发表多篇阅读量10万+的文章,并在今日头条上拥有“优秀情感领域创作者”的称号。

她希望未来的自己能成为一个拥有多份职业的人,并做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每一份职业,每一件事。正如她想对那个一路走来的自己说 “我很热爱我现在的一切,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因为有着这些优秀的学生,莲峰山更加闪耀!

看完以上的合集,想必你也有了自己的目标。 那就一起跟随他们,做最亮的那颗星!

2020年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

周莉 严龙 梅卓 秦波

阮少美 方崇颖 陈湘银 卢永熠

吴晓琼 曹星烨 伍于智 陈锐宇

曾嘉慧 黄淇娴 林镇洁 王莹霜

刘嘉欣 柏佳慧 戴宇飞

文:陈冰仪 周子瀚 梁莎琪 刘宁

信息来源: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记者团

(图文由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记者团编辑整理,如需转载,请与相关工作人员联系)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在淮海战役战场上,国军第十二兵团除副司令官胡琏等人侥幸逃脱外,整个兵团彻底覆灭,十二万人马全部被歼灭。第十二兵团司令官黄维、副司令吴绍周、军长杨伯涛等国军高级将领兵败被俘。

黄维是国军中将,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他于1904年生在贵溪一农户家庭。

黄埔一期毕业后,黄维参加过不少战斗,因做事严谨、作战勇敢受到国民党元老陈立夫的赏识。陈立夫极力把黄维推荐给蒋介石。

黄维信奉儒家“忠臣不仕二主”的思想,他“墨守成规”、“守旧迷信”、“满脑子书呆子气”,而这与蒋介石的“君臣之道”、“忠臣良将”的儒家说教合拍,所以蒋介石对黄维大加重用。一九三八年,蒋介石把“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十八军交给了黄维,让34岁的他任军长。

抗战时期,黄维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缅甸反攻等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黄维筹备创办了新制军官学校,并担任校长。这个学校以西点学校为蓝本,为培养陆海空三军核心干部为目的。

1948年9月,蒋介石组建十二兵团后,让黄维担任司令,由豫西增援徐州。

当得知让自己担任司令官后,黄维从个人的角度出发,不愿带兵打仗,他说:“我不愿带兵打仗,并不是贪生怕死,而是从长远利益出发。”

不料,蒋介石听了这话后,拿起了拐杖,命令道:“打仗是当前最重要的事,不把对手消灭,什么事情都办不了,你不能从你个人来考虑!你当司令,胡琏任副司令。”

没办法,黄维只好答应去就任。他对蒋介石说:“不过,校长,等打完了这一仗,我还想回去办军校!”蒋介石欣然同意了。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了。在增援徐州时,黄维兵团被中原野战军重重包围在了宿县西南方向的双堆集地区。

最终,国军第十二兵团除副司令胡琏等人侥幸逃脱外,整个兵团彻底覆灭。黄维、吴绍周、杨伯涛等人兵败被俘。

之后,黄维和杜聿明、宋希濂等战犯先后在功德林管理所和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学习改造。

在学习改造过程中,黄维非常顽固,满脑子书呆子气,是“拒绝改造”的典型。

黄维始终不肯说老蒋一句坏话,称自己无罪可悔。在一次谈话中,黄维说:“在国民党里面,坏人不少!但有两个人我是不骂的,一是老蒋,二是陈诚。为什么?因为老蒋是我的校长,是最高长官。而陈诚则对我恩重如山,没有陈的重用,我提升得没那么快。”

在功德林,黄维多次与管教人员对立,叫嚣:“不成功便成仁,君子不事二主。”

黄维走路始终挺着腰,还留起了胡子,他自称:“在国民党时期留的胡子不能在监狱里剃掉”。而且,他对其他认罪悔过的战犯,还大肆讥讽挖苦。一次,黄维的妻子蔡若曙来探望他,要他好好改造,争取早日获得特赦,不料,黄维立即翻脸:“以后你不要来看我了!”

在功德林管理所,既有国民党战犯也有日本战犯。得知日军战犯享受不用劳动的优待后,黄维大骂:“我们再有罪也没日寇罪大,凭啥他们可以待着,而我们要劳动?”

杜聿明读了《持久战》后,写下万字悔过书和读书笔记,并且要求把自己的读后感寄给蒋介石。而黄维却拒绝写任何悔过书,他说:“我无罪可悔,唯一惭愧的是十几万大军在我的领导下溃败。淮海战役说我是笨蛋、草包,我是不能接受的。我的兵团最后是全部被歼了,但换个人,未必比我强。”

黄维冥顽不灵,认罪态度很不好。为了逃避“改造”,他经常不写笔记,经常一言不发,还以研究“永动机”为名不合作、不配合。甚至还在本子上写下了于谦的《石灰吟》和文天祥的《正气歌》。

尽管黄维非常顽固地抗拒改造,但有关部门以及功德林管理所还是予以最大的宽容来对待他。给他极大的优待。

黄维初到功德林时,身患五种结核。功德林管理所把他送到医院治疗,请了著名的医学专家前来会诊。此事甚至惊动了周首长,治病需要特效药链霉素,但当时还不能国产。于是,周首长亲自批准,动用外汇从中国香港购买此药。后来,经医护人员四年多的精心治疗护理,根治了黄维的病症。

在接受改造期间,黄维的餐桌上每天都会有一斤牛奶、两个鸡蛋和三两肉。战犯管理所每天都要保证供应,哪怕是在缺衣少食的三年困难期间,都没断过供应。

黄维的女儿黄慧南后来对此坦言:“就算是在国家困难期间,我父亲的餐桌上每天都会有牛奶、鸡蛋和肉。刚开始是猪肉,后来是牛肉,最后又吃黄羊肉。父亲获得特赦后,才知道国家那么困难还对他们那么好,还专门派战士去内蒙打黄羊给他们吃。爸爸提起这件事,很感动。”

1959年12月4日,有关部门宣布第一批特赦名单,功德林监狱里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杨伯涛、邱行湘等人获释。而黄维不在其中。

直到1975年3月,黄维作为最后一批国民党战犯被特赦。

这一年,黄维71岁。坐牢27年。

黄维获得特赦后,在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工作。

黄维在晚年时期致力于沟通两岸联系,他多次对故旧谈及:“趁我神智亦还清明,一定要为和平统一祖国的神圣事业献出绵薄之力。如不能达到此目的,我会引为终身遗憾的……我祈求祖国统一,如统一早日实现,我当亲赴台,把酒言欢。”

1989年3月20日,黄维因突发心脏病去世,终年85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不能制造出永动机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