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文化自信是病句吗

有首《中国话》:“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 越来越国际化”。何为国际化或说“国际话”?语言本为交流。硬实力打底,软实力自然外溢,语言文化才别具吸引力与感染力。

最近,网上对国宝级文物颜真卿真迹借展一事,关注强烈:“《祭侄文稿》日本展览引争议”(1月17日环球网)有认为原件尽量少碰,别说外展,自己都尽量别动。现代保护技术再好,也会有损伤。“纸寿千年,绢八百”,展一次伤一次,看一次少一次。

当然,也有认为艺术之美,不在永恒,正在于流传与展示。否则,藏宝深山,即便到世纪末日,若无人观瞻,美得惊神泣鬼,于后人又有何意义?其实两者并不矛盾,不必割裂:保护得当,展览规范,则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兼得。

但每到热闻,就会突然蜂拥出,随大流表态,假装义愤填膺却可能一年都不进博物馆一次的临时爱好者,这也受到文化圈调侃——不是瞧不起人啊,给一个木刻水印的,你都瞧不出来。

其实,不用文化人嘲讽,有自知自明的自嘲自黑,都是一波接一波:神曲《生僻字》爆红网络:叒叕焱燚沝淼……这些字你都认识吗?“龙行龘龘、呶呶不休、咄嗟蹀躞、狖轭鼯轩、其靁虺虺”不翻康熙字典,你真认不全。除了中学课本上有的“茕茕孑立、沆瀣一气、腌臜”等,歌词里生僻字,对阅读量一般的,可能八九成都抓瞎。

升级版马上来了,“瘰疬瘛瘲……医师自制《生僻字》MV走红 作者:希望弘扬中医药文化”(1月17日中青网)。“瘰疬瘛瘲癥瘕痏疡”“血衃衄衉”“日晡燠暍肉瞤齛齧”这个你可能不止得翻现代工具书,还得找上古医书。中文系都没辙,至少中医系吧。噱头和炫技都有,“弘扬中医”却可能难。作为业内年会节目,观赏性知识性都有,扫盲科普门槛太高,太不友好。

毕竟,大众多还在《知否》病句水平,这严重偏科式超纲了。生僻字,只有娱乐性,真要文化补课打基础,请老实走大路。重剑无锋,文化自信也不在这里。就如五公里都跑不了,就别尽想着挑战险峰小道,越野不是谁都能玩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中国的文明形态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这是人类文明形态发展史上的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五大文明建设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具有内在一致性,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根本方略和重大任务。

以五大文明建设为标志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所进行的艰难探索和伟大创造。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到提出建设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再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从“小康社会”到“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文明”一起抓到涵盖政治文明在内的“三个文明”,再到涵盖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五个文明”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探索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和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胆识和实践本色。

在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进程中,文化自信鲜明展现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成为五大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重要支点、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源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我们党100年来所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深深地融入现代化强国建设过程之中,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美学风范,使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为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指导、思想引领、美学价值和智力支持。

五大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统筹协调推进,深刻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合相生、融通共荣的思想和智慧。五大文明建设是一个完整的具有内在永续运动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运行系统。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有着丰富和深湛的整体辩证法思想,强调“物无孤立”“大道无垠”的互联整体观,“万物皆化”“变不失常”的发展变化论,“物生有两”“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说,“执两用中”“中和为用”的中庸和谐观,反对死板教条,提倡“当为”,与时俱进,锐意革新。五大文明建设是相互协调、相互共进的系统发展。“五位一体”之“一体化”思维和战略,铸就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锦绣前程,既造福中国,又惠及世界,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摘编自李明泉《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华文化特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创造了人类文明形态发展史上的奇迹。

B.我们推动五大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五大文明建设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具有内在一致性。

C.在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进程中鲜明地展现文化自信,是五大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重要支点、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源泉。

D.五大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统筹协调推进,能深刻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合相生、融通共荣的思想和智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引用习总书记的话,表明我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推动五大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B.第三段运用举例论证,既回顾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探索过程,又赞扬了中国共产党的担当和创新精神。

C.第四段论述了文化自信与五大文明建设的关系,强调了文化在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全面赋能作用。

D.第五段重在论述五大文明建设是一个相互协调、相互共进的运行系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所体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决定着我国的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与其他国家不同。

B.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就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五大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后的艰难探索和伟大创造。

C.在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进程中,文化自信的重点是增强我们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D.五大文明建设是相互协调、相互共进的系统发展,绝不是突出某一方面而削弱其他方面的片面发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星堆遗址得名于清代《汉州志》:“广汉名区,雒城旧壤……其东则涌泉万斛,其西则伴月三星。”遗址最早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末。1934年,原华西大学美籍学者葛维汉进行了第一次发掘。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省文物部门重新启动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1986年发现一、二号“祭祀坑”,出土珍贵文物千余件,多数文物前所未见,揭示了一种全新的青铜文化面貌。1987年,考古工作者提出“三星堆文化”命名,推断其年代相当于夏代晚期至商周之际。

20世纪80年代至今,国家文物局指导四川省开展大规模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不断明确三星堆遗址分布范围、结构布局,逐步廓清了三星堆文化分布范围,揭示了三星堆文化与中原地区夏商文化的密切关系,并逐步探明三星堆文化源流。

(摘自蒋肖斌《溯源三星堆文化,发掘仍将继续》,《中国青年报》2021年3月22日)

不同于中原系统的青铜人物造像,以及带有古代欧亚文明色彩如黄金制品、立体的青铜神像等出土文物,让不少人认为,以三星堆文化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是某种异域文化。但从大量中原式样的青铜尊,以及象牙雕刻的中原式云雷纹来看,都仍在中国本土文明范围内。

比如,把青铜礼器作为一个文明最重要的价值承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质。无论是古埃及、爱琴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古印度,都没有将其上升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个高度。而古蜀文明、中原文明,在这一点上是一脉相承的。

从青铜礼器的形制看,夏代二里头的绿松石青铜兽面牌,在三星堆有类似发现,二里头的玉牙璋以及祭祀鬼神的陶盂,在三星堆也有大量分布。即使是在夏朝灭亡后,三星堆的古蜀文明仍在礼制上保守着中原传统。

从商代礼制上讲,这次新发现的祭祀坑中,有中原式青铜尊出土。尊是酒器,殷人重酒,人类学家张光直先生就曾指出,酒在商代祭祀中具有通神的重要意义。这一点也被古蜀人所接受。再如青铜神树,在中原观念中,宇宙中的神树是扶桑、建木,是太阳神乌栖息和轮番工作的所在。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上有九只鸟,暗示有一只正是天上的太阳。此种观念和表达,都与中原文明别无二致。

因此,结合这次三星堆的新发现可以看出,巴蜀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分支。

(摘自李竞恒《三星堆新出土文物,再证巴蜀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分支》,《新京报》2021年3月22日)

在三星堆祭祀区发掘现场,密封的考古发掘舱内,考古人员身穿防护服操纵机械进行发掘……不少记者现场感叹,这里像实验室一样充满科技感。

1986年,三星堆遗址一、二号坑完成抢救性发掘,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考古工作者很快对遗址实行了最大程度的保护。如今,全新技术支持下的断时代考古,不仅能够最大程度降低考古发掘对于遗迹现场的影响,也为进一步研究留存了更大空间。

文物承载者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是华夏先祖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凝聚着我们奋进断征程的精神力量。在这次被大家称作“三星堆上新”的考古过程中,人们通过网络直播与新闻报道,热烈而深入地参与到考古互动中。当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相遇,人们展现出探讨历史、关注文化的浓厚兴趣,使得考古不再“冷门”,文物不再“高高在上”。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与尊崇。

据悉,三星堆保护规划以及申遗的相关工作已经展开。展望全国,北京长城抢险加固项目坚持“最小干预”原则、最大限度保持长城景观原貌,西安地铁建设因文物保护需要而深挖和绕行,杭州良渚遗址文物保护核心区开展居民搬迁……各地探索着各具特色的文物保护和利用发展新模式,绘就一幅历史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崭新画卷。

研究历史是为了开拓未来。做好新时代的文物保护与研究工作,一定能为强国征程贡献更为深厚的文化自信和蓬勃动力。

(摘编自宋豪新《引人注目的“三星堆上新”考古过程》,人民网2021年3月30日“人民时评”)

4.下列对“三星堆”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星堆遗址得名于清代的《汉州志》,这一点可以证明,三星堆文化具有不容置疑的中华文明属性。

B.1986年,四川省文物部门重新启动了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工作,出土了千余件前所未见的珍贵文物。

C.据推断,三星堆文化的年代相当于夏代晚期至商周之际。随着研究深入,发现它与中原地区夏商文化有密切关系。

D.发现一、二号“祭祀坑”后,国家文物局并未中断对三星堆遗址的勘探发掘和研究,明确了三星堆遗址的分布范围。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人认为古蜀文明是异域文明,其重要依据就是三星堆出土了异于中原系统的青铜人物造像,以及带有古代欧亚文明色彩的黄金制品等文物。

B.目前已知的古老文明如古埃及、爱琴文明等,都没有达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认识高度,但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在这一点上是一脉相承的。

C.从器物层面看,三星堆出土了绿松石青铜兽面牌、陶盂、中原式青铜尊等礼器;从观念层面看,酒的通神意义、青铜神树的暗示性,都与中原文明关系密切。

D.网络直播“三星堆上新”引发热烈而深入的考古互动,不仅展现了人们探讨历史、关注文化的浓厚兴趣,也体现了新的时代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

6.三星堆保护规划及申遗的相关工作已经展开。请你为这项重要工作提几点可行性建议。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夕阳落尽,几笔晚霞衬出了天空更广大的寂寥,江水悠悠,几只船孤单地浮在水面。干瘦的邵秉义赤脚蹲在船头抽烟,吐烟时努力挺直脖子,像一只年迈的鸬鹚。岸上那个穿夹克的姑娘对他挥挥手,他还没回过神来,她的快门已经摁下。

秉义听见女儿在舱里抱怨,弟弟后天结婚,一堆事等着操办,他这个当家的成了没事人。然后是老婆的大嗓门:“还没到时候,你等着吧。星池婚事办完,他不趴船舵上哭,这事不算完。”

秉义揉灭烟头,说:“都住嘴!”

女儿对母亲吐吐舌头,她是想让父亲换个脑子。别说父亲不舍,就她,嫁出去七八年,心下也难过。船是他们水上的家。

在这个家里,秉义说一不二,可他极少粗暴地下指示。但在儿子婚礼的问题上,他却异常坚决:婚礼必须在船上办,船民就要按船民的规矩走。

在秉义的心里,儿子天生是吃水饭的料,但星池却有自己的想法。他要和朋友投资办修船厂,紧急要钱,这条船是最值钱的家当。答应卖船揪了秉义一个多月的心。

秉义这辈子只会做一件事,而这件事在儿子看来,早晚都是在拖这个世界的后腿。他当然不认同,但也不得不承认,跑船人的荣誉感和成就感越发地稀薄了。火箭上天了,高铁提速了,船上的装备越来越好,可跑船的生意却越做越小了,利润越来越少。人还是那个人,吃苦耐劳敬业,但世界变了。

秉义背着手沿码头走着,夹克姑娘抓拍了他的背影,背景是空茫的运河,取景框裁掉了地面,照片里的秉义像是直接走在水上。

“有啥好拍的?我就去看看我的住家船。”

“住不惯,浑身比风湿病犯了还难受。再说,家里还有几只鸬鹚呢。”

“真棒,那我就拍您和鸬鹚。”

“我就是鸬鹚。”秉义嘿嘿一笑。

夹克姑娘笑了,看来并非只她一人觉得他长得像鸬鹉。

“从小他们就叫我鸬鹚。水性好,一个猛子扎水底,憋个七八分钟没问题。看见的鱼绝对跑不掉,比鸬鹚还管用。”

地砖路断了,接下来是土路,一条住家船拴在岸边的柳树上。五只鸬鹚机警地蹲在船上,看见秉义,嘎嘎地叫起来。秉义对它们拍拍手张开双臂,一个大步跳上船。它们飞起来,要落到秉义肩膀和手臂上,秉义往后躲闪,说:“不能停,不能停,爷我今天穿了新衣服。”五只鸬鹚又落到船上,脚脖子上都拴着细麻绳。秉义说:“别小看这几只鸟,吃香喝辣的都指着它们。吃不完的鱼。亲戚朋友一圈送完了,还能卖不少。”

“不比从前了,过去运河水也不干净,但那是水草啊、死鱼烂虾子啊沤坏了的脏;现在才真叫脏,各种塑料袋、垃圾、取土、打沙、工业废水,还有机械船漏的油。你看看,从南到北,有哪段运河水还能淘米洗菜?过去跑船,要做饭烧茶了,伸手就从河里舀。现在你舀看看,喝下去拉肚子拉死倒在其次,嘴都进不了,那个味儿,你说不出来成分有多复杂。我儿子说,马上就成化学药剂了,装进瓶子里熬熬炼炼都能做原子弹。鱼少多了,抓上来的你也未必敢吃。”

“那您还打算在这条河上跑多久?”

秉义如同被迎头闷了一棍,不过这一直都是个问题。只有陌生人才会不讲情面地问出来,因为她什么都不知道。

“不跑了。前天回到码头,那是最后一趟。”

“你别笑我酸。晚上我经常睡不着觉,就想,舍下一条船就这么难么?真就这么难。除了跑船我不会别的。离开这条长河,我都不知道能不能活得下去。我的命,一半在船上,另一半在这条河上。”

“叔叔,我要回去了。下次再来看您哈。”

“好的,我也要走了。”

“给我那几只鸬鹚弄口吃的。”秉义说,突然诡秘一笑,伸长脖子,人半蹲,右手五指并拢,掌心朝下,放到额头前;左手掌心向上,放到腰后,“嘎,嘎”,他的右手和脑袋同时点动,左手跟屁股一起摇摆,学起了鸬鹚。那造型也的确神似一只鸬鹚。

(节选自徐则臣《北上》,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邵秉义虽然不认同儿子的观点,但也不得不承认跑船人的荣誉感和成就感越发地稀薄了,因为这个世界正在改变。

B.夹克姑娘是次要人物,作者借助她与邵秉义的对话,将邵秉义的内心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

C.邵秉义的老婆、儿子、女儿不理解他的生活同船、运河密不可分的关系,抱怨他不关心当下、紧跟时代发展。

D.小说通过邵秉义的人生际遇,表达了对坚守传统船家文化精神的赞颂,以及对传统船家文化逐渐式微的迷惘和担忧。

8.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小说开篇环境描写的作用。

9.邵秉义为什么说“我就是鸬鹚”。请简要分析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阜字义山,天水冀人也。以州从事为牧书端使诣许,拜安定长史。长史非其好,遂去官。端征为太仆,其子康代为刺史,辟阜为别驾。察孝廉,辟丞相府,州表留参军事。

太祖征汉中,以阜为益州刺史。还,拜金城太守,未发,转武都太守。及刘备取汉中以逼下辩,太祖以武都孤远,欲移之,恐吏民恋土。阜威信素著,前后徙民、氏,使居京兆、扶风、天水界者万馀户,徏郡小槐里,百姓襁负而随之。为政举大纲而已,下不忍欺也。文帝问侍中刘晔等:“武都太守何如人也?”皆称阜有公辅之节。未及用,会帝崩。在郡十馀年,微拜城门校尉。后诏大议政治之不便于民者,阜议以为:“致治在于任贤,兴国在于务农。若舍贤而任所私,此忘治之甚者也。广开宫馆,高为台榭,以妨民务,此害农之甚者也。百工不敦其器,而竞作奇巧。以合上欲,此伤本之甚者也。孔子曰:‘苛政甚於猛虎。’今守功文俗之吏,为政不通治体,苟好烦苛,此乱民之甚者也。当今之急,宜去四甚。诏公卿郡国,举贤良方正敦朴之士而选用之,此亦求贤之一端也。”

帝既新作许宫,又营洛阳宫殿观阁。阜上疏曰:“古之圣帝明王,未有极宫室之高丽以彫弊百姓之财力者也。桀作璇室象廊纣为倾宫鹿台以丧其社稷秦始皇作阿房而殃及其子天下叛之二世而灭。夫不度万民之力,以从耳目之欲,未有不亡者也。陛下当以尧、舜、禹、汤、文、武为法则,夏桀、殷纣、秦皇为深诫。高高在上,实监后德。慎守天位,以承祖考,巍巍大业,犹恐失之。不夙夜敬止,允恭恤民,而乃自暇自逸,惟宫台是侈是饰,必有颠覆危亡之祸。《周易》曰:‘丰其屋,蔀其家,閲其户,阒其无人。’”奏御,天子感其忠言,手笔诏答。每朝廷会议,阜常侃然以天下为己任。会卒,家无馀财。孙豹嗣。

(选自《三国志·魏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桀作璇室象廊/纣为倾宫鹿台/以丧其社稷/秦始皇作阿房/而殃及其子/天下叛之/二世而灭

B.桀作璇室象廊/纣为倾宫/鹿台以丧其社稷/秦始皇作阿房而殃/及其子天下叛之/二世而灭

C.桀作璇室象廊/纣为倾宫鹿台/以丧其社稷/秦始皇作阿房而殃/及其子天下叛之/二世而灭

D.桀作璇室象廊/纣为倾宫/鹿台以丧其社稷/秦始皇作阿房/而殃及其子/天下叛之/二世而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襁,背负婴儿用的宽带,长尺二寸、阔八寸左右。亦指未满周岁的婴儿,文中泛指婴幼儿。

B.郡国,汉初分天下为郡与国,郡属中央,国分封诸王、侯,后以“郡国”泛指地方行政区划。

C.祖考,考字为年老之义,常用作对父亲的称呼;祖考,是已故的祖父,文中便是此义。

D.嗣,多指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本文中是指皇帝恩准将杨阜的职位传给其孙杨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阜深孚众望,德才兼备。刘备攻取汉中逼近下辩时,杨阜凭借自己的威望,顺利完成了迁移工作;任武都太守主抓大事,下属部下不忍心欺瞒他。

B.杨阜关心朝政,重视人才。皇帝诏令大臣议论哪些政治措施不便于民,杨阜积极奏议,认为好的政治在于任人唯贤,应大力推举贤良方正、朴实敦厚之士。

C.杨阜鉴往知来,忠正直言。皇帝营建宫殿观阁,杨阜进谏,认为皇帝应以史为鉴,多修德行,抚恤臣民。皇帝被他的忠言所感动,当即停止新宫殿的营建。

D.杨阜一心为公,鞠躬尽瘁。杨阜为官期间致力于朝政,辅佐帝王,劝谏弊政,每当朝会商谈,他总是刚强正直,以天下为己任,死后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工不敦其器,而竞作奇巧,以合上欲,此伤本之甚者也。

(2)而乃自暇自逸,惟宫台是侈是饰,必有颠覆危亡之祸。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和吴仲庶池州斋山画图

省①中何忽有崔嵬,六幅生绡坐上开。

指点便知岩石处,登临新作使君来。

雅怀重向丹青得,胜势兼随翰墨回。

更想杜郎诗②在眼,一江春雪下离堆。③

【注】①省:唐宋时中央高级机关名,约相当于今日中央的部。②杜郎诗:指杜牧登临、游览斋山后写有《九日齐山登高》一诗。③离堆:在四川南充县东南,诗中借指斋山。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石写作这首诗前,吴仲庶写了一首斋山画图诗,本诗依照吴仲庶原诗的韵而创作的。

B.王安石写自己在座上欣赏画卷,图中生动、形象、别致的斋山美景随之呈现在读者面前。

C.“雅怀”赞美了吴仲庶高雅的情怀,并体现了诗人欣赏到斋山美景图时的喜悦与赞叹之情。

D.王安石的诗“学杜得其瘦硬”,他晚年诗风深沉,擅长说理,本诗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

15.诗歌最后两句如何巧妙地赞扬了这副画作,请简要说明。

16.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作者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进行横向对比,对不从师的言行加以描述,最后发出带有讽刺语气的强烈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虽结束但感情仍在扩散,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3)大雁有南迁北归的习性,古诗词中常用它来表达离愁别绪、思归思亲,如唐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如宋词里的“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2021年10月14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云南昆明开幕。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众所周知,生多样性与气候变化____________。中国人自古就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生物的多样性,造就了_____________的世界。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______________,不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地位,并提出“美丽中国”理念。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是___________的重要一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内化于心的全民自觉。通过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基本范例,指出了明确方向,规划了清晰路径。近年来,我们构筑了生物多样性的全方位保护框架,( ),从而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息息相关 异彩纷呈 与时俱进 不可或缺

B.休戚相关 流光溢彩 革故鼎新 不可或缺

C.休戚相关 异彩纷呈 与时俱进 不可或缺

D.息息相关 流光溢彩 革故鼎新 不可缺少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基本依据,指出了明确方向,规划了清晰路径。

B.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基本依据,指出了明确方向,规划了清晰路径。

C.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基本范例,指出了明确方向,规划了清晰路径。

D.通过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基本范例,规划了清晰路径,指出了明确方向。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源头上避免了生物多样性富集区的大规模开发,为生态空间的独立性提供了保障

B.保障了生态空间的独立性,避免了生物多样性富集区的大规模开发,这是源头上的有效措施

C.从源头上避免了生物多样性富集区的大规模开发,保障了生态空间的独立性

D.保障了生态空间的独立性,从源头上避免了生物多样性富集区的大规模开发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语出荀子《劝学篇》。“跬步”用来形容十分微小的距离。古人将人在行走时抬起一次脚称为“跬”,____________,因此跬为半步。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去积累脚下一步半步的距离,就不可能行至千里之外。荀子的这一理论很注重后天教化对人的影响,认为______________,圣人与普通人并没有什么区别,想成为有修为的君子、圣人,就必须通过后天的不断积累,才有可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在这一点上,荀子与孔子的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孔子在《论语》中也有诸如“学而时习之”这样的观点,______________。

21.下面是一封推荐信,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曾启航同学是我校高三(10)班的应届毕业生,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该生高中三年成绩倍儿棒,能力突出。一直荣任我校学生会主席,兴趣广泛,热爱写作,曾在全国新世纪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有多篇大作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希望该生能得到贵校的垂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经国际奥委会共同商定,从2020东京奥运会开始,把奥林匹克格言从“更快、更高、更强”更新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在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上,新的奥林匹克格言,以体育的精神和名义,激励和鼓舞着与会者、乃至全世界更好地应对新挑战。

对于奥林匹克格言的更新这一变化,结合你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限文体。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文本信息的能力。

C.“……展现文化自信,是五大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重要支点、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源泉”曲解文意,第四段“在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进程中,文化自信鲜明展现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成为五大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重要支点、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源泉”,所以原文“成为五大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重要支点、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源泉”的是“文化自信”而非“展现文化自信”,偷换概念。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全面赋能作用”夸大事实,原文为“为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指导、思想引领、美学价值和智力支持”,所以应该是“理论指导、思想引领、美学价值和智力支持”方面的作用。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决定着我国的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与其他国家不同”因果倒置。原文“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可知,是“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决定发展道路的特色。

B.“而五大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后的艰难探索和伟大创造”曲解文意。原文“以五大文明建设为标志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所进行的艰难探索和伟大创造”,可知五大文明建设不是党的十八大以后的艰难探索和伟大创造,而是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就开始了。

C.“文化自信的重点是增强我们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无中生有。原文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我们党100年来所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深深地融入现代化强国建设过程之中”,并无“重点是……”的表述。

6.①借助技术支持保持“古物为古”。在全新技术支持下的新时代考古,能最大限度降低考古发掘对于遗迹现场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留存空间。②加强多样态的宣传,激发广大群众的兴趣。借助媒介加强宣传,激发国内外公众兴趣,认识文物的价值和意义,自觉参与到保护与拥护申遗的活动中。③因地制宜,保护与研究均衡发展。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文物保护和利用发展新模式,最大限度保护文物原貌。④加强与中华传统、中华文明历史研究的学术严谨,让“申遗”在法理层面更有说服力。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

A.“三星堆遗址得名于清代的《汉州志》”理解错误。原文是“大量中原式样的青铜尊,以及象牙雕刻的中原式云雷纹”证明其中华文明属性,并非“三星堆遗址得名于清代的《汉州志》”。

B.“1986年”和“千余件前所未见的珍贵文物”错误,原文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是新中国成立后重启的,只不过到1986年有了重大发现;千余件出土文物中“多数文物前所未见”,而非全部。

D.“明确了三星堆遗址的分布范围”说法有误,未然变已然,原文“国家文物局……不断明确三星堆遗址分布范围”。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B.“目前已知的古老文明如古埃及、爱琴文明等,都没有……”理解错误。原文中是“比如,把青铜礼器作为一个文明最重要的价值承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质。无论是古埃及、爱琴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古印度,都没有将其上升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个高度”,是指可对青铜礼器的认识高度。

C.“三星堆出土了绿松石青铜兽面牌、陶盂、中原式青铜尊等礼器”理解错误,原文是,三星堆出土的是与“绿松石青铜兽面牌”类似的文物;

D.“网络直播‘三星堆上新’”表述有误,原文是“在这次被大家称作‘三星堆上新’的考古过程中,人们通过网络直播与新闻报道,热烈而深入地参与到考古互动中”;而且“体现了……”与“加深了……”并不是同一类关系,原文是“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与尊崇”。

6.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信息、探究文本问题并提出见解的能力。

本题的设题区域在材料三。

由第二段“全新技术支持下的新时代考古,不仅能够最大程度降低考古发掘对于遗迹现场的影响,也为进一步研究留存了更大空间”可知,可以借助技术支持降低考古发掘对于遗迹现场的影响。

由第三段“通过网络直播与新闻报道,热烈而深入地参与到考古互动中。当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相遇,人们展现出探讨历史、关注文化的浓厚兴趣”可知,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让更多的人参与考古互动,激发关注文化的兴趣。

由第四段“北京长城抢险加固项目坚持‘最小干预’原则、最大限度保持长城景观原貌,西安地铁建设因文物保护需要而深挖和绕行,杭州良渚遗址文物保护核心区开展居民搬迁……各地探索着各具特色的文物保护和利用发展新模式,绘就出一幅历史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崭新画卷”可知,要最大限度保护文物原貌,让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

由原文“三星堆保护规划以及申遗的相关工作已经展开”,“研究历史是为了开拓未来”,可以概括出:加强与中华传统、中华文明历史研究的学术严谨,让“申遗”在法理层面更有说服力。

8.①渲染故事气氛。与后文有关运河环境的描写相照应,以夕阳、晚霞、寂寥的天空、孤单的船只渲染出伤感的气氛。②暗示时代背景。随着时代变迁,暗示跑船行业已成为夕阳产业。③烘托人物心情。以寂寥、萧瑟的环境描写引入,突出邵秉义因今后不能跑船的失落、无奈之情。

9.①以鸬鹚自居,体现自己水性好,捕鱼技能高超;②突出与鸬鹚的亲密关系,表明对传统水上生活方式喜爱;③鸬鹚与自己命运相似,能抓的鱼越来越少,跑船的生意越来越小,都承受着新兴产业的冲击,面临着淘汰。

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邵秉义的老婆、儿子、女儿不理解他”分析错误。结合文中“星池婚事办完,他不趴船舵上哭,这事不算完”可见老婆是理解他的;女儿抱怨是因为“她是想让父亲换个脑子”,她知道她和父亲都离不开船;“而这件事在儿子看来,早晚都是在拖这个世界的后腿”可见儿子不理解他;三个人有理解的,也有不理解的,不能一概而论。 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由原文“晚霞衬出了天空更广大的寂寥”“悠悠江水”中“几只船孤单地浮在水面”中“寂寥”“孤单”等词语,可见环境描写渲染了伤感的故事气氛。

由文中“夕阳”“晚霞”“干瘦的邵秉义赤脚蹲在船头抽烟,吐烟时努力挺直脖子,像一只年迈的鸬鹚”与“穿夹克的姑娘”手中的相机,暗示了时代背景,时代变迁,科技发达了,传统跑船行业已经没落。

由文中“干瘦的邵秉义赤脚蹲在船头抽烟,吐烟时努力挺直脖子,像一只年迈的鸬鹚”以及环境的“广大的寂寥”,船的“孤单”,烘托出人物失落、无奈的心情。

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主要句子的能力。

由文中“干瘦的邵秉义赤脚蹲在船头抽烟,吐烟时努力挺直脖子,像一只年迈的鸬鹚”“夹克姑娘笑了,看来并非只她一人觉得他长得像鸬鹚”可见,鸬鹚写出了他的外貌特征;由文中“从小他们就叫我鸬鹚。水性好,一个猛子扎水底,憋个七八分钟没问题。看见的鱼绝对跑不掉,比鸬鹚还管用”写出他水性好、捕鱼技术高超的特点;

由文中“五只鸬鹚机警地蹲在船上,看见秉义,嘎嘎地叫起来。秉义对它们拍拍手张开双臂,一个大步跳上船。它们飞起来,要落到秉义肩膀和手臂上”可见,邵秉义和鸬鹚关系亲密,都热爱传统水上生活;

由文中“给我那几只鸬鹚弄口吃的”可见,鸬鹚也面临着生存危机,而人靠鸬鹚抓鱼谋生,可见鸬鹚与自己命运相似,能抓的鱼越来越少,跑船的生意越来越小,都承受着新兴产业的冲击,面临着淘汰。

13.(1)那些工匠不务正业,而是竞相制作奇异机巧的东西,来迎合皇帝的私欲,这是最为危害国家的根本的。

(2)(皇上)却自我悠闲安逸,过多修饰宫台,则必有颠覆危亡的灾祸。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夏桀修筑璇室、象廊,商纣建造倾宫、鹿台,结果亡国丧身。秦始皇营造阿房宫,结果殃及儿子,天下背叛,帝位仅传到二世就亡国了。

“倾宫鹿台”都是“为”的宾语,应在“鹿台”后断开;且“以”一般用于下句句首,其前断开,排除BD;

“而”表转折,用于句首,其前断开;且“殃及”是一个词语,中间不必断开,排除C。 故选A。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祖考,是已故的祖父,文中便是此义”错。“祖考”在文中指祖先,不是祖父。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 对应原文“奏御,天子感其忠言,手笔诏答”,皇帝被他的忠言所感动,只是亲笔写诏书作答,“当即停止新宫殿的营建”于文无据。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奇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奇异机巧的东西;“合”,迎合;“此……也”,判断句式。

(2)“而乃”,却(表转折);“逸”,安逸;“惟……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侈饰宫台”。

杨阜,字义山,天水冀县人。以州从事的身份作为凉州刺史韦端的使者到许昌拜见曹操,被任为安定长史。长史不是他喜欢的官职,于是就弃官而去。韦端征召他任太仆,韦端的儿子韦康代父任刺史,征辟杨阜为别驾。被举为孝廉,征召为丞相府官员,州中上表请求把他留下来参赞军事。

曹操征讨汉中,任杨阜为益州刺史。回洛阳后,杨阜又被任命为金城太守,还未去赴任,又被转任为武都太守。等到刘备攻取汉中,逼近下辩。曹操考虑到武都距敌人太近,想把百姓迁移至内地,但又怕当地官兵眷恋故土。杨阜很有威望,前前后后迁徙民、氏,让他们迁居到京兆、扶风、天水等界内的,多达万余户,治所移到小槐里,百姓扶老携幼相随而行。杨阜做太守仅抓大事,下属也不忍心欺骗他。魏文帝曹丕问侍中刘晔等人:“武都太守怎么样啊?”大家都一致称赞他有辅政大臣的节操。还未来得及重用,曹丕就死了。杨阜在郡职呆了十几年,才被召任为城门校尉。后来皇帝下诏,让大臣议论哪些政治措施不便于民。杨阜认为:“好的政治在于任人唯贤,使国家振兴的根本在于发展农业。如果置贤于不顾,只用自己的亲信,这是最坏的政治。如果大兴土木,修建宽敞的宫殿,高高的台榭,妨害人民正常的劳作,这是伤害农业生产的。那些工匠不务正业,而是竞作奇巧,以迎合皇帝的私欲,这是最为危害国家的根本的。孔子说:‘苛政猛于虎。’当今官吏不论雅俗与否,治理国家的时候都不了解统治的基本原则,只是喜好烦琐和严厉,这是最为乱民的办法了。当务之急是要根除上文提到的‘忘治、害农、伤本、乱民’的四个弊端,昭示于公卿百官与各州郡及藩国,推举贤良方正、朴实敦厚的士子,这是求取贤人的一个重要办法。”

明帝在许昌营建新宫,又在洛阳修建宫殿观阁。杨阜上疏说:“古代圣帝明王,没有人为自己建造高大华丽的宫殿而劳民伤财的。夏桀修筑璇室、象廊,商纣建造倾宫、鹿台,结果亡国丧身。秦始皇营造阿房宫,结果殃及儿子,天下背叛,帝位仅传到二世就亡国了。凡是不顾惜老百姓,只图自己快活的人,没有不自取灭亡的。陛下应当效法尧、舜、禹、商汤、文王、武王,吸取夏桀、殷纣、秦始皇的教训。高高在上,当修德行。要谨慎地守护王位,才能继承祖业。否则,巍巍皇权,岌岌可危。不早晚警惕,抚恤臣民,仍自我逸乐,崇尚华丽的宫室,则必有颠覆危亡的灾祸。《周易》说:‘盖起大屋,遮蔽家人,从外望进去,好像没人。’”明帝为他的忠言所感动,亲笔写诏书作答。每当朝廷会议大事,杨阜总是侃侃而谈,以天下为己任。杨阜死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财产。孙子杨豹继嗣。

15.①比喻。将画作中描绘的江中卷起的浪花比作“春雪”,形象地描绘出浪花翻腾的场景,使得画面内容更有动态美。

②用典。借用杜牧登齐山赋诗的典故,写出看到这幅图画仿佛就如杜牧一般亲自登山游览,置身景中,写出画技之高超,画作之精妙。

③联想。由眼前画作联想到杜牧登山赋诗,由画中的浪花联想到春雪,超越时空限制,使诗歌内容更为丰富,增添了艺术表现力。

14.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D.“王安石的诗……擅长说理,本诗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分析错误。本诗前两联写“六幅生绡”“坐上开”,“指点”“登临”等词句,生动地写出了画作中斋山美景;后两联“雅怀重向丹青得,胜势兼随翰墨回。更想杜郎诗在眼,一江春雪下离堆”是对吴仲庶画作的赞美,没有体现出说理。 故选D。

15.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最后两句中“更想杜郎诗在眼”句,“想”字,结合注释“杜郎诗”,可见是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由眼前画作联想到杜牧登山赋诗,由画中的浪花联想到春雪。 由杜牧登齐山赋诗这个故事,写这幅图画仿佛就如杜牧一般亲自登山游览,置身景中,可见是运用了用典手法。 由“一江春雪下离堆”,“春雪”指江水激起的浪花一片雪白,以“春雪”比喻“浪花”,可见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结合手法,写出效果即可。

16.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十里黄云白日衿,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跳楼钱别》)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 重点字有“欤”“舫”“唯”“蓬”等。

17.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息息相关”指彼此关系非常密切。“休戚相关”形容忧喜、祸福彼此关联,此处指生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关系非常密切,应用“息息相关”;

“异彩纷呈”指出现了许多过去没有的新事物。“流光溢彩”指形象美好,光彩照人。因前面有生物多样性,此处应用“异彩纷呈”;

“与时俱进”指不断进取,永不停滞。“革故鼎新”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此处指中国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应用“与时俱进”;

“不可或缺”指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可缺少”多用于口语。此处指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应用比较正式的“不可或缺”。

18.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 成分残缺,“通过……为……”,“通过”掩盖了主语,应删掉“通过”。 搭配不当,“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供范例”搭配不当,应把“提供了基本范例”改为“提供了基本依据”。 修改恰当的是B项。

19.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应先“避免大规模开发”,才能“保障生态空间的独立性”,排除BD。 “避免了……”“保障了……”句式应统一,故排除A。

20. 抬起两次脚称为“步”; 就先天性情方面而言; 强调不断积累与勤奋学习。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语段主要通过分析荀子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论述积累和坚持的重要性。

①结合上文“‘跬步’用来形容十分微小的距离。古人将人在行走时抬起一次脚称为‘跬’”和下文“因此跬为半步”可知,句子是在说明“跬”和“步”的计算方法,从而推出该空应填:抬起两次脚称为“步”。

②结合下文“圣人与普通人并没有什么区别”,说明此处强调的是圣人和普通人的相同之处;结合“后天的不断积累”“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可知,与“后天”对应的是“先天”,该空可填写:就先天性情方面而言。

③结合文中“孔子在《论语》中也有诸如‘学而时习之’这样的观点”一句进行分析,“学而时习之”的意思是学习知识后要按时温习所学的知识。强调的是要注重温习。结合“荀子与孔子的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可知,句子意思是强调后天的教化和不断积累,从而推出该空填:强调不断积累与勤奋学习。

21. “你校”改为“贵校”; “倍儿棒”改为“优异”; “荣任”改为“担任”; “大作”改为“作品”; “垂怜”改为“垂青”。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一是谦敬不当。推荐信是比较庄重的实用文,称呼对方要用敬称,把“你校”改为“贵校”;称自己要谦虚,故把“荣任”改为“担任”;“大作”改为“作品”;

二是语体不当。推荐信适合书面语,故把“倍儿棒”改为“优异”;

三是用词不当。“垂怜”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怜爱或同情;“垂青”表示尊重爱悦,谓以青眼相看,表示重视或见爱,这里强调重视,故把“垂怜”改为“垂青”。

常见病句的六大类型及例句

  语文病句类型有哪些?语文病句主要是六大类。熟知了这些类型,才能避免在考试和写作中犯语病错误。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常见病句的六大类型及例句 篇1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

  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

  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③动词或动词短语;

  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例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一位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女教练。

  下面是多项定语次序不当的例子:

  ①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

  ②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表性质的"无穷的"应紧靠中心词)

  ③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表性质的"各式各样"应紧靠中心词。)

  下面是定语误放状语位置的例子:

  ①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一连串"应修饰"事情")

  ②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

  下面是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的例子:

  我国石油的生产,基本供应国内。("石油的生产"应为"生产的石油")

  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须特别注意的是:

  ②先介词结构后情态动词、形容词;

  ③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般紧靠中心语;

  ④不要弄错修饰对象。

  ①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上一世纪"应放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前)

  ②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被列强"应放在"任意"前)

  ③科学家急于对兰花在最有异域色彩的热带物种标本完全消失之前进行研究。?quot;对兰花"应放"进行"前)

  ④国有15个洲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与白人"应修饰"平等")

  ⑤大家就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广泛"应修饰"交换")

  ⑥开考半个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陆续"应修饰"有")

  (3)关联词语的位置

  一般来说,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下面句子是位置不当的例子: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后面)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常见病句的六大类型及例句 篇2

  搭配不当是常见语病,是高考测试的重点,几乎每年高考都有此类语病题。

  (1)主谓搭配不当

  例如:①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基本的变化。("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

  ③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如:①纪念三八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而不是"到来"。)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④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我们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而是"改正"。)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如: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这一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的地方。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如: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应该是"干部是否深入群众"。这句话有两种改法:把第一个分句改成两面性的"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或将第二分句改成一面性的,不过句子结构要调整为"干部深入群众是做好救灾工作的决定条件"。)

  ③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于一面。)

  (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例如: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就是"谁也想象得出"。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③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不能入场。

  "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从字面意思上推,可有"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场"的意思。跟原意不符,应该说“二者缺一即不能入?”

  常见病句的六大类型及例句 篇3

  例如:①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得到"的主语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他得到了……")

  ②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抱着"的主语显然是蒙后的"我们"但后句的主语是"黑板报",不是"我们",应把后句改为"我们也办起了黑板报"。)

  例如:①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到"在这里不能做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

  ②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也许是"建立与加强"的?"建立与加强工作"又讲不通,在"建立"前少个谓语"完成"。)

  例如: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抓紧"什么?"时间"一词不能省。)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例如:①要考虑我国政治与文化环境的需要,发展我们的出版业。?quot;环境"应删去。)

  ②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掌握"应删去。)

  例如: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第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例如:①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应删去"的距离"。)

  ②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应删去"离现在"。)

  (5)应删去"的"字

  例如:①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的稳定了。(加了"的",句子转为短语,意思也变了,不是物价稳定,而是"下跌"稳定了。)

  ②由于历代动乱和气候的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受毁灭。("历代"和"动乱"中间也可加"的"而没有加,为句子整齐,"气候"和"潮湿"中间就不必加"的"。)

  常见病句的六大类型及例句 篇4

  这是一个很大的类句,这里谈的是不能用"主语""宾语"等来归类的情形。这里最常见的是一句之内两种结构纠缠不清,有以下类型:

  作者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例如:①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应该在"曾今……束缚的……"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②这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应该在"……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和"……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

  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他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

  例如:①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②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是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凑在一块儿,用哪一句都可以。)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如: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就是例子。(应该改作"因为杜重远写了……文章,就认为他是……"。原句使不知道这件事始末的人误认为杜重远把别人送进监牢,非常不妥。)

  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例如:①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交待。应该把末一分句该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不计其数";这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下来的,就连贯了。)

  ②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是应当加以揭露,而且能够把它揭露的。(就上半句说,谁"加以揭露",当然是"我们",但这个词隐而未现,正式主语应当是受揭露的"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可是下半句的"能够把它揭露的"主语就不可能还?";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而只能是"我们"。这一句应该在"是应当"前加"我们"。)

  这样的句子可以有两种看法。

  例如: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近几年来曾提倡过,而且产生了许多写真人真事的作品。(句中的"产生"可以算无主句,也可以拿"创作方法"做主语,作者的意思也许是第一种,那么上半句应该改作"近几年来曾倡导过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

  常见病句的六大类型及例句 篇5

  例如: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指代不明)

  ①他请几个营的干部参加座谈会。("几个"修饰"营"还是"干部"?)

  ②在休假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的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很可能使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五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应把"逐日"改为"都有"。)

  ③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没说全渠有多长,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④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如果作者意思是后者,就不如把"一种"提到头上。)

  常见病句的六大类型及例句 篇6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例如?quot;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

  下面是一些逻辑上的有问题的类型。

  例如:①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②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者斗争的无比力量。(既然已经"无比",如何还能"增强"?应删去"无比"。)

  例如: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②他们一面拼命的往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一面……一面……"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句中的两件事显然不是同时的,应改为"他们虽然拼命的向上爬,但是终于不免跌落深渊。")

  例如: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呢?)

  ②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为什么来自"北方"思想就旧?且"北方"到底是相对什么而言的?)

  例如:①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

  ②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我们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

  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应是"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

  常见病句的六大类型及例句 篇7

  一、句子缺少了主要成份。

  例:正在吃饭。(缺少主语)

  二、用词不当 ,这类病句主要有2种类型。

  1、用错了近义词。

  例:他的房间布置得非常简朴。(把“简朴”改成“简单”)

  2、用错了关联词。

  例:虽然他很努力,但是他成功了。(把“虽然……但是……”改成“因 为……所以……”)

  三、重复累赘 ,这类病句主要有3种类型。

  1、句子中用了意思相同的几个词语。 例:她非常可爱得很。(删除“非常”或者删除“得很”)

  2、修饰限制的词语与中心词中的字意思重复。

  例:他在雪白的白墙上画了一只鱼。(“雪白”和“白”重复)

  3、句子中用了没有必要用的词语。

  例:张爷爷养了一只有翅膀的鸽子。(“鸽子”本来就有翅膀,没必要再加修饰)

  四、指代不明,这类病句主要有2种类型。

  1、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

  例:张芳和李红是同桌,她问她借了一块橡皮。(“她”指哪个不清楚)

  2、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哪里需要他,他就去那里。(“那里”改成“哪里”)

  五、词序颠倒,这类病句主要有3种类型。

  1、主动者和被动者颠倒。

  例:美术对我很感兴趣。(把“我”和“美术”对调)

  2、先后发生的几件事颠倒。

  例:我换了衣服并且洗了澡。(正常情况下,应该先洗澡再换衣)

  3、修饰限制的词语用错了对象。

  例:放学了,他唱起心情舒畅的歌。(“心情舒畅”不能用来修饰“歌”)

  六、搭配不当,这类病句主要有3种类型。

  1、主谓成份不搭配。

  例:他的学习态度明显改进了。(把“改进”改成“改变”)

  2、修饰词与中心词不搭配。

  例:鱼缸里有许多跑来跑去的鱼。(把“跑来跑去”改成“游来游去”)

  3、一个词语和两个词语搭配,其中一个搭配,另一个不搭配。

  例:我的脑海里经常浮现出老师的笑容和声音。(“浮现”不能和“声音”搭配)

  七、前后矛盾,这类病句主要有2种类型。

  例:这篇文章不少于500字左右。(“不少于”和“左右”矛盾)2、修饰词与中心词矛盾。

  例:圣诞节的这场台风刮得真不是时候。(只有夏天才有台风)

  八、归类不当 ,这类病句主要有3种类型。

  1、不是同一类的词语放在一起当作同一类的。

  例:我最爱看《快乐大本营》和《哈利波特》这两个节目。(《哈利波特》是电影不是电视节目)

  2、范围大小不同的词放在一起。

  例: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和水果都成熟了。(“水果”里就包含苹果了)

  3、分类标准不一样的词放在一起。

  例:参加这次比赛的有老师、工人和青年。(“老师”“工人”是按职业分的,“青年”是按年龄分的)

  他异口同声地说:“终于下课了!

  常见病句的六大类型及例句 篇8

  (1)我国棉花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应改为 “生产的棉花”)

  (2)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多层状语语序不当,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中心语,应改为“热情的同他交谈”)

  (3)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深刻说明”应照应“理论”,“详细的规定”应照应“政策”。)

  (1)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主谓搭配不当,“月光”不会发出声响。)

  (2)她拍摄完这部影片,就宣布正式退出演员生涯。(动宾搭配不当,“生涯”不能“退出”)

  (3)这是一次竞争激烈的考试,非用十分的努力才能战胜其他竞争者。(关联词搭配不当,“非”与“才能”不能配合使用。)

  3、成分残缺或赘余

  (1)鲁迅先生在斗争中创造了杂文,成了文学艺术中的奇葩。(缺主语,将“创造了”改为“创造的”)

  (2)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缺谓语,在“参与”前加上“承担”)

  (3)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缺宾语,在“肯吃苦”后加上“的决心”)

  (4)其余这是过虑的想法。(多余,“虑”就是想,可删去“的想法”)

  (1)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应该是“主要成分是……”或“是由……配制而成”,两种格式或选用一个)

  (2)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两句话揉在一块儿说了,只能选一句说)

  (1)局长、副局长和其他局领导出席了这次表彰会。(其他局领导是本局领导还是别局的领导,不明确)

  (2)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是“巴勒斯坦游击队进攻以色列”,还是“以色列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不清楚)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是“幸免”,就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死难者”中的“一个”呢?

  常见病句的六大类型及例句 篇9

  ①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得到”的主语是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

  ②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抱着”的主语显然是蒙后的“我们”,但后句的主语是“黑板报”,不是“我们”,应把后句改为“我们也办起了黑板报”。)

  ③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使”的主语应是“学习”,由于有“通过”这个介词,使主语丧失了。)

  思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抓紧”什么?“时间”一词不能省。)

  ⑤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①为了表彰先进,我们了解了许多李老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动人事迹。(为了表彰先进,我们了解了李老师许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动人事迹。)

  ②这期研究班是全国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委会联合于今年5月底举办。(联合于今年5月底举办”改为“于今年5月底联合举办)

  ③在昨天的半决赛中,古巴队和秘鲁队以3:1和2:1分别战胜韩国队和捷克队。(在昨天的半决赛中,古巴队和秘鲁队分别以3:1和2:1战胜韩国队和捷克队)

  ④、新建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新建的班委会建立并健全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⑤我们必须认真克服随时发现日常生活的缺点。(我们必须随时发现认真克服日常生活的缺点)

  ①他在劳动时虽然没有感到疲倦,反而越干越有劲。“虽然”改为“不但”“不仅”。

  ②我们应该接受大家的意见,改正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改正”与“缺点”不搭配,应说“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③在会上,他积极地听取人家对他的批评。“积极”应改为“虚心

  ④四年来,他刻苦钻研,已经成熟地掌握了这门技术。“成熟”应改为“熟练”。

  ⑤我们多次抢险救灾,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保护”与“安全”不搭配,应去掉“的安全”

  ①上课了,小王还没到校,班主任焦急地说:“她可是从来不请假的呀”(“从来不请假”有歧义,既可指小王一贯不守纪律,不请假;又可指小王平时严于要求自己,遵守纪律,总是按时到校,没请过假)

  ②小倩告诉我说,等她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旅游了。(“她”可指代小倩,也可指另外一人)

  ③提高早餐质量十分重要,早餐营养应提供占人体每天所需总量三分之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因而我们对待早餐一定不要马虎。全分句改为“早餐应提供占人体每天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总量三分之二的营养

  ④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还没到时间”改为“还没到上课时间”,“村民来听课”改为“来听课的村民”。

  ⑤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晚上来的人”有歧义,是“晚上上来的人”呢,还是“迟上来的人”?

  1.我校编写的语文复习资料已经在付印中。(删除已经)

  2.青年人正是世界观形成的时期。“青年人是时期”不当,“青年人”可改为“青年时期”。

  3.八百多人,几干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八百多人"怎么有儿千条胳膊呢?应将"几千条"改为"千多条"

  4.去年美国《福布斯》杂志把你排为国内第二首富,你觉得准确吗?“首富”与“第二”矛盾

  5.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去掉不

  1.经过一整天的锻炼,他全身遍体鳞伤。(修改:“遍体”与“全身”重复,后者是词语,删除前者

  2.李大爷老了,头上的头发全白了。(头发不在头上在哪里呢?可见“头上的”三个字是不必要的,否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段落中心句和关键句一样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