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加速器原理

1加速管类型:行波或驻波

2加速管/微波功率源的能量利用率:≥5MV/MW (最大射线能量/微波功率源 最大输出功率)

4电子枪:电子枪与枪灯丝均可与加速管分离,单独拆卸,便于维修。

5束流磁偏转系统:滑雪式偏转。任何能量的射线能谱色散≤±1%。

6电离室结构:双通道开放式,分辨力≤0.1MU, (略) KPT 系数自动校正

7计算机控制系统:全数字化,控制系统必须为主流的Integrity或Maestro系统平台。

8计算机控制结构:应具有临床应用模式;特殊治疗应用模式;物理模式和维修模式。

9加速器的基本应用操作软件:①快速治疗:只需输入必要的参数,如:能量、机器跳数等, (略) 治疗;②自动摆位:当按下治疗室或控制室内自动摆位相应的按钮后,机架角、照射头角、照射野尺寸会自动被设置成与治疗单的 * 致,系统精度可达0.5°和0.5mm;③准备和修订治疗单:病人的治疗单 * 次输入后可多次调用,根据需要可修订治疗单④治疗单的验证:病人摆位结束后,计算机立即根据治疗单的 (略) 检查,当误差值超过选定的误差表规定后,禁止治疗。

* 安全连锁:具有独特的防碰撞连锁系统。

(略) 功能:具有DICOMRT接口,可与第 * 方放射治疗产品相联接。

* 维修模式软件的密码: (略) 商应提供进入维修模式的密码,直至最底层的维修模式

* 室内数据显示器:在治疗室内应安装有2个数据显示器。治 (略) 有治疗参数包括机械参数。

▲ * (略) 络所有输入输出及接口密码无条件免费开放, (略) 有与临床使用及设备相关的数据接口均无条件免费开放。

* 、X射线射线束特性:

1.2靶与均整块:各档X线应具有独立的均整块。

1. * X线泄漏:1.在 (略) (略) 的平面内,最大射野外,半径两米内辐射≤£0.1%。2. (略) 有的方向上,距离电子加速路径(电子枪与靶之间或电子枪与散射片之间) (略) 的X线吸收剂量≤ (略) 吸收剂量的0.1%。

2.5 电子线限光筒:要求提供 * 个限光筒,请投标人说明限光筒的尺寸。

2.6 限光筒安全性:有安全机械连锁防碰装置

2.7 使用限光筒时的光野:光野始终可见

2.8 使用限光筒时的准直器准直特性:当使用限光筒时,加速器内的上下两对准直器能自动移动到有关限光筒的尺寸,最大程度地限制无用射线的辐射。

2.9安装有多叶准直器时,使用限光筒时的准直器准直特性:与上述理由相同,当加速器安装有多叶准直器时,能自动移动上下两对准直器到适当的位置,最大程度地限制无用射线的辐射。

4 X 线旋转照射时(正反时针),剂量调节范围:

7 加速器最长连续出束时间:> * 分钟

2楔形过滤板:自动楔形板0度- * 度连续可调楔形角

2机架旋转速度:应连续可调

1运动控制:应有调速电机控制,可调速运动,运动精度≤1mm。

2 负载能力: * 公斤均匀分布、当床面升降 * cm时,床面最大水平位移≤1mm。

▲8 治疗床面可在≥6 (略) 平移和旋转,可用于自动摆位,以及便于IGRT的自动摆位校正

9要求配备进口专用立体定向患者固定系统,该系统是真空袋(配备与治疗床适配的接口)、 (略) 覆膜、真空泵等组成。

* 治疗床面板:提供专用于IGRT,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治疗的治疗床面板。(穿透率≥ * %)

* 床体固定性:床体固定性:在治疗床任意位置锁定后,前后、左右的可移动范围≤0.5mm,可旋转的范围≤0.5°。

* 、多叶准直器系统:

* 叶片维修:叶片可单独拆卸,且自动复位。

* 叶片移动精度的保证机制:对多叶准直器的叶片移动及其精度的监测,采用“光、电”双重监测机制,保证移动精度。

* 叶片的验证/校准:实时的叶片位置验证,配备校正软件和相关硬件

* 多叶准直器支持的临床应用: (略) 3D-CRT、静态调强、动态调强、容积旋 转调强、SBRT、SRS 等。

* 旋转调强功能: (略) 容积旋转调强治疗

* .1容积调制弧度调强放疗模式:具有靶区和 OAR 剂量分布优化、大幅减少常规 IMRT 治疗时的MU消耗、减少对病人的辐射泄露、同时大幅缩短治疗时间。

* .2容积调强控制因素:可以对 (略) 同步控制:机架旋转运动、MLC叶片移动、准直器机头旋转运动、剂量率变化、准直器移动。

* 容积调强治疗模式: (略) 单个弧度容积调强的治疗、 (略) 单轴多弧度容积调强的治疗、 (略) 非共平面容积调强的治疗。

* 容积 (略) 要求:容积调强治疗时, (略) 双次R&V,网络数流速度 * M,非共平面容积调强治疗时,治疗床可设定旋转范围≥± * .5°。

* 、集成X线容积影像系统(锥形束CT系统,整套系统集成于加速器上)

1.3 滤线器:4 种型号面积,并可编码。

1.4 机械臂:支撑球管的机械臂可以升缩,不用时可以收回不影响摆位。

2 非单晶硅影像数字化板

2.4 成像方式:支持X光拍片,透视和容积影像(锥形束 CT)模式。

3.1.1 与加速器的接口:当加速器上选定病人时,影像系统上也同时指向同 * 病人。

DicomRT 接口:可以接收从TPS传来的计划影像和射野、轮廓数据。并可以将修正后的数据回传给TPS。

与治疗床接口:可将治疗床摆位修正矢量传送到治疗床,并可以在控制台自动控制床位置。

3.2 * 维X线图像:支持拍摄/处理静态kV级X线图像,并可以在加速器出束时同步拍摄。

3.3X线透视功能:支持kV线X线透视功能,并可以在加速器出束时同步拍摄。

3.4.1图像采集/重建时间:可以1分钟内完成机架旋转 * 度,采集图像并同步完成图像重建.并可以用不到 * 度的旋转快速完成X线容积图像(XVI).可生成DICOM3格式并能用于治疗计划运算。

3.4. (略) 理功能:支持多平面图像重建MPR,有图像显示工具,窗宽/窗位调节,放大/缩小等。

3.4.3图像配准:可以手 (略) 计划图像和CBCT图像配准,自动配准时,至少可以对感兴趣区 (略) 骨性解剖结构或灰度(CT) (略) 。

3.4.4重要结构避让(双配准):可用配准框和感兴趣区的适形配准,同时对两个分离的 (略) 配准计算。有能力将两个分离的解剖结构计算它们之间的期望间隔矢量距离,当遇到解剖位置变化导致靶区太过靠近重要结构时,系统将给出警示。据此可在两个结构区中选择 * 个折中的位置关系,或送病人重做计划。

3.4.5计划数据显示:治疗计划中的轮廓线可以显示于CBCT图像中

3.4.6床相对零位:可以在加速器控制室内设定床相对零位,记录、 (略) 床相对移动矢量。

3.4.7床移动矢量:图像配准后,可自动生成治疗床的移动矢量;包括 * 维平移矢量和 * 维转动量;其中转动量可以自动转换成平移矢量。

3.6质控设备:有 * 整套完备的CBCT系统图像质量和几何位置质控模体,可以方便地测量CBCT图像的灰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以及KV与MV系统的几何重合度。

4.1 4D容积数据的采集和在线式重建:依序将每个投影按照时相归类;可对4D (略) 采集和在线式重建;

4.2在每个投影图像中观察解剖结构的运动来确定排序归类的时相,并从体内解剖结构的运动中直接计算出呼吸曲线

4. (略) 的辅助门控设施即可上线上述功能

4.4 4D容积数据的采集方式:根据临床需要,图像采集时机架旋转速度可变

4.5 4D容积数据的采集时间:图像采集时间可根据临床需要调整1分钟~ * 分钟可选

4.7采集结束后,同时呈现 * 维CBCT容积CT图像

4.9时间加权最大权重相位CBCT图像:可以同步呈现

4. * 4D (略) 自动匹配:在呼吸周期中的每 * 个时相上重建的图像,都可与 * 幅3D (略) 自动匹配

4.1 (略) 有时相容积CT图像:具备且同 (略) 有融合配准图像结果

4. * 自动计算摆位校正矢量:根据肿瘤的运动中间位置或呼气位置来自动计算摆位校正矢量

4. * 与动态配 (略) 有时相配准结果,具有并且能够浏览任意结果

4. (略) 有时相配准结果图形化显示:数字与图形化结果同时显示,方便工作人员浏览

4. * D图像配准结果超阈值报警:能够自 (略) 有时相4D图像配准结果,便于工作人员修正偏差,保证患者精确治疗

4. * 线性及旋转偏差分析结果:所有时相4D图像配准均能得到 * 方位线性及 * 方位旋转偏差结果

* 、实时影像验证系统:

1实时影像(验证)系统硬件要求

1.1采用“非晶态硅”的平板型直接数字化成像检测器

1. (略) 透视成像(电影拍摄和回放方式)

1. * 检测器应由马达驱动,可通过摇控收回到加 (略) 位。

1. * 具有防碰撞联锁功能

2实时影像(验证)系统软件系统要求

2.1可 (略) 络 (略) ,并集成和共享数据,从网络获取参考图像,并可将采集的实时 (略) 络中, (略) 访问使用。

2.2可在实时影像系统的用户界面上同时察看实时成像和对比参考图像(模拟定位图像,或DRR图像),以及其他图像;即使在采集图像时,也能显示参考图像。

2.3可在图像上覆盖显示多叶准直器的照射野形状

2.4图像采 (略) (略) 理,具有当前最先进的CLANE图像增强显示算法,有效分离靶区和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

2.5图像采集后自动关闭加速器的射线输出

2.6自动/手动调节窗宽/窗位

2.7图像放大/缩小显示

2.8图像编辑功能:包括大小、翻转、旋转。

2.9几何测量功能:距离,面积,角度。

2. * 栅格覆盖显示

2. * 自动照射野边界搜索和显示

2. * 统计直方图的计算和显示

2. * 可回放运动图像

2. * 定位匹配功能:可对参考图像和 (略) 照射野边界和解剖结构的定位匹配的检测, (略) 位移的测量,从而确定照射野的摆位误差。

▲2. * 实时在线监测 (略) 质控验证软件:实现基于EPID对 (略) 治疗前的 * 维剂量验证和治疗中的 * 维在体剂量监测。

1呼吸门控系统硬件 * 套完整系统,包括具有呼吸控制通用接口(与加速器、模拟定位CT的硬件接口),门控系统的控制与数据分析的计算机(主流的高档品牌机)及外设

2呼吸门控软件应用软件,包括呼吸数据采集的分析软件和评估软件

3数据显示有控制室和治疗室内显示屏,同步显示呼吸流量曲线,有病人同步观察自己呼吸流量曲线的装置

4呼吸控制呼吸的流量通过口含的吸口测量,并显示在控制室的屏幕上,当吸气流量到达预定值后, * 个气球阀将会膨胀,从而阻断气流通道并维持 * 段设定的时间

十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锥形筒:

1提供 * 套至少 * 个立体定向放疗锥形筒Cone(圆筒型),满足射束成型

3 具备相应的锥形筒固定支架及相应的锁定装置,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

(略)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手术SRS精确固定装置 * 套,采用牙齿负压咬合固定,无创,碳纤维材质无创框架,需要配备专用真空泵。

十 * 、放射治疗计划系统:

1系统用途:制定放射治疗计划

1.1本系统具有设计制定 * 维适形软件、调强逆向设计软件、调强设计软件(容积旋转调强、DMLC-IMRT、FFF等)、生物模型优化(EUD)软件等。

1.2本系统 * 维计划要求具备CT模拟功能,能融合多种影像(CT、MRI、PET、PETCT)以准确确定靶区及其它组织;计算模型为光子蒙特卡罗算法(不能是其它类似的算法);具有基于放射生物原理的计划优化引擎。

2.1招标范围: (略) 制造的 * 台 (略) 和 * (略) 硬件(发货时需提供当时的最新型号),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外设:

2.2系统应能将上述数据以数字化方式存储,并能与其他计算 (略) (略) 相关的数据传输。

2. (略) CT模拟、全自动影像融合与配准、 (略) 肿瘤高精度放射治疗, (略) 逆向调强治疗计划设计。

2.4系统应完全遵从DICOM标准,以实现医学影像共享。

2.5 (略) 提供的身份识别卡或密码授权,自由 (略) 操作,无需指 (略) 的类型。

3计划系统软件要求(交货时需提供该软件当前国际的最新版本)

3.1厂家负责 * 台加速器的线束数据的采集、拟和和输入。

3.2轮廓勾画功能如下:

3.2.1边缘探测技术

3.2.2 * 维自动勾画软件功能

3.2.4提供 * 维勾画功能:采用 * 维影像设置来创建轮廓和查看相关治疗的选择。

3.3要求具备如下适形放疗功能:

3.3.1自动或手动设置形状

3.3.2在影像上编辑挡块、射野形状和MLC。

3.3.3MLC适形时可自动优化准直器转角

3.3.4MLC叶片可选择内交、正交、外交靶区。

3.3.5可以在BEV图像上,对MLC的位置或挡铅形状、 (略) 编辑。

3.4该软件系统的IMRT计划功能要求如下:

3.4.1完成调强计划的函数模式方式

3.4.1.1生物剂量函数模式

3.4.1.2靶区和串联器官均用生物模型优化分布模式,并联器官采用等效体积。

3.4.1.3物理剂量函数模式

3.4.1.4高/低剂量的百分体积约束

3.4.2要求具备如下优化方式

3.4.2.1可以自动定义优化函数作用的区域,从而无需勾画辅助器官即可优化没有勾画的区域的剂量。

3.4.2.2可定义剂量过渡区

3.4.2.3可将优化函数作用区域用图形显示出来

3.4.2. (略) 有脏器均采取约束性优化

3.4.2.5多标准优化:在优化过程中通过严格遵守优化的约束条件来更好地满足正常器官。

3.4.2.6高灵敏度分析工具:能优化出各个器官之间的剂量影响关系从而快速的完成计划制作。

3.4.2.8子野形状优化(SSO)能够改善计划的质 (略) 效率

3.5要求具备如下计算方式

3.5.1能提供 * 种不同的光子线剂量算法

▲3.5.2提供光子蒙特卡罗算法

3.5.4电子线蒙特卡洛算法

3.6.1多方位重建视图:能生成任意方位剖面的重建。

3.6.2.2 DRR可在任意方向平面生成4.6.3CT模拟实现方式:利用可移动激光灯和定位系统。

3.7外照射计划显示要求:

3.7.1.1多个计划比较和合成;

3.8该软件系统的计划功能要求如下

3.8.1支持容积旋转调强技术,设计容积旋转调强计划时,机架的起始角,床角,

拉弧数目可根据需要设定,自动优化的参数至少包括机架旋转速度,剂量率和MLC叶片位置。

3.8.2单个计划设置当中,能实现多弧设计,而并不是通过多个单弧计划合成出来的设计。

3.8. (略) 单弧、多弧特别是非共面多弧的计划设计和自动优化。

3.9支持带FFF技术的直线加速器

3. *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软件功能,支持立体定向锥形限光筒(X线)。

4网络及接口软件要求:

5.1放疗云计划专用服务器:3台

5.2放疗云计划应用服务器:2台硬件放疗云计划储存

5.3放疗云计划存储:1台

5.5.5提供 (略) ,需支持单独购置的3台医用级别专业显示器

5. (略) 络激光打印机,A3幅面1台

十 * 、肿瘤放射治疗系统:

1.2放射治疗支持: (略) 购置放射治疗设备的实时记录、验证。

1.3放射质控工作流程规范:依据国际OIS标准定制质控工作流程,采集数据。

2.1加速器接入:支持主流医科达、瓦里安、西门子、Tomo加速器及EPID、XVIIGRT、OBI、容积旋转调强、RapidArc等接入。

2.2能够实现对采购的直线加速器、多叶准直器系统(MLC)、实时影像系统(EPID)和KV影像系统(CBCT)的全自动操作。在 * 个操作界面上,自动完成病人的摆位、实时影像的拍摄、和多叶准直器的照射野形成。

2.3治疗计划的接入:支持ElektaMonaco、PhilipsPinnacle、VarianEclipse、Rsystation等主流治疗计划的导入、验证和批准,具有治疗参数的“自动记录和验证”功能,可调节设定误差允许范围。

2.4多叶准直器系统(MLC):支持 (略) 带MLC, (略) 络实现MLC参数设置、记录、验证。

3计划系统软件要求(发货时需提供该软件当前国际的最新版本)

3. (略) (略) 络系统的系统工作平台

3.1.1操作系统和数据库正版软件要求: (略) 于服 (略) 的软件必须是正版软件

3.1.2系统架构:支持C/S系统架构

3.1.3操作系统:支持X * (略) 络操作系统

3.2放疗数据库应用软件:是建立和应用于上述服务器数据库系统平台上的应用软件和用户界面程序。所有的病人治疗数据,包括文字资料、图像资料、治疗计划数据和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图像和文字数据等,均应储存在服务器数据库中,以方便管理、 (略) (略) 的信息资源共享。

3.2.1用户权限管理:用户权限集中管理

3.2.2电子病历软件功能:数据、治疗计划的浏览功能。

3.2.2.1病人基础资料管理:实现病人基础ADT数据的录入

3.2.2.2登记:患者原始数据录入,快速检索患者资料、医嘱、治疗安排等相关信息。

3.2.2.3排程:治疗日历模块能自动安排患者治疗时间和治疗模式

3.2.2.4统计:具有统计图表绘制功能,自动分析设备、病人和资源的利用情况。

3.2.3高级放疗技术应用支持

3.2.3.1记录验证:支持分割放疗管理,完整记录验证。

3.2.3.2IMRT:等中心旋转放疗、非共平面放疗、多叶准直器、不规则照射野、适形放疗、 (略) 有外照射放疗的应用。

3.2.3.3支持最新的放疗技术,如容积旋转调强技术、FFF等。

3.2.4治疗方案定义模块:可基于模板自动生成治疗方案,包括剂量、射野名称和数量、分次模式等。模板可用户自定义。

3.2.5患者诊断功能模块:记录患者的诊断信息,支持ICD- * 编码,肿瘤分期。

3.2.6射野设计工具:生成和编辑多叶准直器设置参数

3.2.7软件支持加速器连接

3.2.7.1加速器连接:连接配套的医科达加速器的参数验证,指示超出误差范围,用户自定义误差范围限制。

3.2.7.4IMRT:支持动态调强和静态调强技术

3.2.7.5支持旋转容积调强技术

3.2.7.7R&V:加速器参数配置,可设置加速器的机械和治疗参数警报功能,照射参数或剂量超出容许误差时,显示警告信息。

3.2.7.8支持“自动序列照射”功能,在对 (略) 多个照射野的连续治疗中,自动按照设定的次序设置加速器和多叶准直器的照射参数, (略) 定位验证,中途不需技术员进出治疗室。

3.2.7.9治疗计划系统接入:主流治疗计划的导入、验证和批准,具有治疗参数的“自动记录和验证”功能,可调节设定误差允许范围。

3.2.8记录和验证系统:记录和验证系统可自动记录实际治疗数据

3.2.8.1计量跟踪:自动剂量跟踪功能,自动累计照射剂量,允许定义多个剂量跟踪点。

3.2.8.3QA:QA模式下,可按照既定治疗方 (略) QA验证,记录分次剂量,但不计入累计剂量。

3.2. (略) 络应用软件系统对病人图像的浏览编辑功能的支持: (略) (略) 均能共享CT-sim、模拟定位、实时影像系统等图像资源,可实现查询、浏览、 (略) 理、编辑等功能。

3.2. * 科室管理模块:科室主任管理科室日常工作的工具

3.2. * .1科室人员工作安排:动态日程安排,智能化冲突解决方案,快速检索。

3.2. * .2优化:治疗资源的自动分配和优化

3.2. * .3报表:自定义报表功能,允许用户管理报表格式和样式,自定义报表内容。

3.2. * .4统计:统计分析工具,帮助分析科室工作效率,包括费用统计、设备工作量统计、人员工作量统计、病人量统计等供科研用的统计报告。

4硬件技术规格及要求:

4.1.1网络拓扑结构: (略) 结构并提供 (略) 络终端接口

4.1.5网络物理连接材料为带屏蔽 * 类双绞线或光纤

4.2配置放 (略) 络服务器:1台机架或机柜式服务器

4.3.8扫描枪:条码扫描2台

4.3.9配置条码打印机2台

4.3. * 机房扩展显示套件:实现治疗机扩展显示硬件

4.4.7数码摄像头:病人大头照拍摄管理

4.7网关:能够隔离加速器治疗 (略) 络

4.7.1网关设备:提供加速器治疗系统范围内的防病毒安全设备,例 (略) 关,防火墙等。

十 * 、其他配置要求:

1 * 维水箱,1套。

1.1.1箱体材质:高质量 * 聚酸树脂材质

▲1.2.1扫描模式:必须配备连续扫描及步进式扫描两种扫描模式;

1.2.3扫描速度范围:

1.3.1升降车配备电动升降装置,电动升降

1.3.3水平调节:可在X,Y轴两个方向上精确调节;

▲1.3.4自动摆位功能:通过物理平台自动调整水箱箱体位置、角度,实现自动调节水平、水位, (略) 点,无需手动调节

1.4.1通道数≥2个,分别用于参考信号和辐射野信号的测量

1.4.7可使用探测器:半导体或电离室

1.5.1探测器类型:电离室/半导体

1.5.3通气、防水:支持

1.6. (略) 许可:客户端无限制,可在任意电脑上安装

▲1.6.3自动设置:自 (略) 、水平验证、水面探测设置

1.6.4扫描格式:依据每个TPS要求预先设置,并可编辑

1.6.6支持的测量硬件: * 维、 * 维相对剂量测量水箱,线性阵列探测器系统等

1.6.7操作方式: (略) 理数据的每 * 个步骤及数据,用户可随时返回某 * 个操作步 (略) 理的原始数据

1.6. (略) 理:支持数据拷贝、粘贴数据,重新归 * 化、平移、翻转、滤波/平滑,由PDD测量曲线计算TMR/TPR等剂量曲线的计算

1.6. * 测量方式:支持连续测量方式和步进式测量方式

1.7.1配置清单:水箱主题、PC软件、数据电源线、移动升降梯,指型电离室2个、笔记本。

2治疗计划验证系统1套。

2.1可用于IMRT调强计划实施前的射野、 * 维通量、及绝对计量的测量与验证,可测量照射野的 * 致性

2.2具有3DVH分析功能,可用于 * 维、 * 维容积旋转调强计划的验证与分析

3.1用途:直线加速器的QA测量和稳定性检测工具;中心轴剂量、均整性、楔形角、对称性和射线质的稳定性检测

3.3含有温度气压传感器,自动探测温度、气压, (略) 温度气压修正。

▲3.5数据收集软件导出晨检仪测量数据,可视化的数据趋势,观察和分析数据的长期变化趋势,保存或打印数据报告。

▲4.1.1用于放射治疗、诊断放射和辐射防护剂量/剂量率测量的参考级剂量仪

▲4.1.2可测量量与单位:

5个人剂量报警仪,4个。

(略) 报警仪,2套。

7音响叫号系统,1套。

7.1音响系统:含主机功放2套,音响喇叭 * 个。

7.1.1治疗室与其他功能区音频独立控制。

7.2. (略) 叫号系统软件 * 套,可电脑扫码呼叫

7.2.3控制室与治疗室机房双向音频通话系统。

8 * 体化体位固定板,3个。

▲8.3卡腹装置采用下沉式 * 体化设计,增加患者舒适度和流畅度

8.4配有可快速拆卸的分腿固定器,可适配腹膜

8. (略) 固定凹槽可配合固定托板适配条试用,能有效的固定在治疗床面上

8.6同时可以使用边条体膜和真空垫

8.7可适配U型面包以及S型头颈肩膜

(略) 校准仪,2套。

* 辐射巡检仪,1台。

* 空盒气压表,2个。

* 高分辨率温度计,5支。

* 电子水平尺,2个。

* 模具室(含切割机、低熔点熔铅炉、电子线铅挡块模具、台钻、低熔点铅≥ * 斤),1套。

* 金属标记胶带、射野标记笔,各4盒。

* 人工智能靶区勾画系统,1套。

* .1可快速完成全身重要器官勾画,速度快,精度高。

* 碳纤维乳腺托架,2套。

▲ * .1全碳素材料制作而成,用于放疗乳腺患者体位固定

* 碳纤维盆腔俯卧位托架,2套。

▲ * .1全碳素纤维材料,主要用于患者俯卧位治疗

* .2有多种盆腔适配器

* 固定体位用:面模、头颈肩模、体模,各 * 张。

* CO2激光治疗仪,1台。

* * 通道数字示波器,1台。

* 高分辨率医用灰阶显示器,3台。

【摘 要】收集和整理了目前医用电子加速器的发展状况以及加速器系统在放疗中的相关应用技术,并对将来国产加速器的发展走向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加速器、IGRT、放疗、调强放疗

医用加速器是一种汇集了多种现代科学于一身的放射治疗装置,其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几乎每两三年就有一种新型号品种问世。从技术角度看,放射治疗的要求是关于所提供的辐射剂量特性的要求,可以分为基本要求和精细要求两类,满足基本要求就可用于临床治疗,而满足精细要求是为了使治疗更加精细和方便。

辐射类型(由单一的X线向X线+电子线发展)、辐射能量(由低能机向中高能机发展)、辐射剂量率(剂量率由原来的大于100cGy/min向400cGy/min甚至向600cGy/min发展)、辐射野面积(由30cm×30cm向40cm×40cm发展)、辐射野均整度的调节(不同能量射线的切换导致均整块的切换)、射线野对称性的改进等。

② 精细要求包括如下:

辐射野形状的调节、楔形剂量分布的自动产生、弧形剂量分布的产生、原体剂量分布的产生等等。

这样就导致了医用加速器基本上向两个方向发展的趋势,即射线能量的高能化和技术应用的功能化。

一、 医用电子加速器的射线能量从低能向中高能机的方向发展

由于放疗医生在作放疗计划的时候特别关心的是射线的辐射深度特性,这直接导致了X射线能量向中高能方向发展。而加速器射线能量自6MV向14MV甚至20MV发展以来,目前在中国国内中高能机的普及速度也很快。

中高能机与低能机相比,在加速器能量层级和为放疗医生提供的治疗手段上均有质的不同。低能机只能提供单能的X射线(4MV或6MV),而中高能机不仅能够提供一档到两档的X射线,还能提供不同能量档次的电子线。目前市面上一般把只能提供一档X射线的机器称为单光子,能够提供两档X线的机器称为双光子,以此类推为三光子、多光子等等。

发展中高能机的根本目的不在于X射线能量的提高,而在于电子线在临床上的应用需求。对于电子线而言,低能的6MV加速器,原则上也能引出6MeV的电子线,但是6MeV电子线在临床上基本上没有什么意义,中高能机的发展,使得电子线的能量提高到大于10MeV,从而具有医学应用价值,应该说,这才是中高能机的真正意义所在。

要在一台设备上实现多档能量射线的切换,方法有:

1、 改变加速管电子枪流强

但这样就涉及到AFC电路的跟踪以及射线能谱的变化。

3、 使RF源频率失谐或部分加速腔失谐。但这种方法会使系统的稳定性变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发展了能量开关,它首先在Varian的机器上得到应用。

所以说,在国内设备上实现X射线加电子线并不难,困难的是如何在没有能量开关技术或能量开关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实现多档X射线加多档电子线并保持设备的稳定运行,这点对于聚束段较短的驻波加速管更是如此。

二、 放疗技术从常规放疗向IMRT发展推动医用加速器技术应用的多样化

幸运的是,随着计算机硬件和影像技术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舞台。这个舞台也告诉我们,发展中高能加速器并非必然!

近十年来,随着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临床肿瘤学和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放射治疗技术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以“三精”(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为特征的高能X射线新的放射治疗技术-精确放射治疗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它包括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SRS,主要包括X刀、γ刀和射波刀)

2)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技术

3)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技术

4) 调强放射治疗(IMRT)技术

一般来说,SRS和SRT只适应于用线束来对头部或体部的球状小肿瘤进行治疗,而3DCRT和IMRT是用锥形束或扇形束来治疗各部位较大的肿瘤。IMRT甚至能治疗形状怪异很不规则的肿瘤。据报道调强技术在美国2003年才开展迅速的发展起来,至今带有IMRT功能的放疗设备普及率已高达70%。

1、 用常规MLC进行多个固定野调强治疗

加速器中的MLC最初设计目的主要是为了代替射野挡块,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MLC不仅能在旋转治疗中调节射野形状跟随靶区,而且还可以在计算机控制下实现静态调强和动态调强。

静态和动态调强都是由逆向计划系统先按照目标函数的要求通过优化计算得出射野的强度分布。目标函数参数是由计划者根据具体病例的临床要求输入到计划系统中的,在治疗计划被认可后,这些强度分布就被转换为叶片位置序列文件,然后传送到加速器的MLC控制系统中,在治疗时由调强控制系统控制叶片运动,实现这些调强分布。

虽然对三维适形而言,MLC的叶片宽度只影响了射野的形状,但对调强而言,叶片宽度却影响到整个层面上的剂量,所以MLC叶片宽度越小越好,但是叶片越薄,制作越困难,成本也就越高。目前国内的MLC一般只有30多对叶片,但国外,已经出现了100对叶片以上的MLC系统。

静态调强是由逆向调强计划系统根据临床数据将各个射野要求的强度分布进行分级,利用MLC将每个照射野分成若干个子野,每个子野内的强度是均匀的。优化计算赋予每个子野不同的权重,所有射野的子野都被优化,由此产生期望的治疗计划。

治疗时各个子野分步按顺序进行,在实施治疗过程中,叶片运动到第一个子野规定的位置停下,加速器出束,达到规定MU停下,然后叶片运动到下一个子野的规定位置停下后加速器再出束;如此进行下去,使得每个子野的强度累加,直到完成整个射野,所有子野的束流强度相加形成要求的强度分布。

一般来说,希望尽量减少子野数目、叶片运动次数和MU数以便保证剂量传送的精度,但是子野太少剂量分布就达不到调强的要求。MLC静态调强在每个子野照射结束后必须关断射线才能转到下一个子野,由于加速器射线的开关动作,带来剂量率的稳定问题,从而对AFC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静态调强剂量验证比较容易,但是需要的治疗时间比较长。

这种调强是利用MLC相对应的一对叶片的相对运动来实现对射野内强度的调节的。大致包括:动态叶片、动态MLC扫抽、动态弧形调强等方法。它是在动态叶片运动技术的基础上辅以加速器笔形束输出强度的调节,通过控制叶片运动的速度和改变输出强度的方法来达到要求的强度分布。

在每个射野的照射过程中,由计算机系统按照调强计划给出的数据进行控制,在各对叶片作变速运动时,加速器不停地以变化的剂量率出束,由此得到所要求的强度分布。治疗时每对叶片构成一个窗,它们在计算机控制下横扫过靶区。窗的开口和叶片运动速度都按照预定的方案不断调节,以便产生需要的强度分布。这也同样决定于滑窗轨迹之下的治疗区内各点的吸收剂量。在计划过程中计算机用一种算法将叶片位置作为每个射野出束时间的函数,将需要的强度分布转换为叶片位置。

动态调强的技术特点是:一对相对的叶片总是向一个方向运动,并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形成各种形状的窗口(即子野)扫过靶区。

一般动态调强的每个射野都由上百个子野组成,滑窗开口的设置及每对叶片任何时刻都由一个程序控制。在相对的叶片之间的窗口开到最大时,使用最大的叶片速度,这样可以缩短治疗时间。需要参与射束传输的叶片数目取决于靶区的长度,靶区越长涉及的叶片就越多。

这种调强方法治疗需要的时间比较短,然而剂量验证工作比静态调强困难得多。

2、 容积调制弧形治疗(VMAT)

容积调制弧形放疗可以认为是由IMRT和弧形放疗两者结合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放疗技术。通过加速器内置的标准MLC将动态MLC与弧形治疗技术相结合,用旋转射束来实现优化的剂量分布。用这种技术同样要先制定调强治疗计划,人为地选择弧形射野数目及入射角度,再由计划系统对射束的权重进行优化,优化计算出临床要求的强度分布,再转换为MLC的驱动文件。

在治疗过程中,机架围绕患者旋转,MLC叶片位置每隔10°变化一次以便跟随靶区形状,并与楔形板结合使用多共面或非共面弧形照射野。最终的计划结果被输入到叶片序列发生器,这个发生器直接复制每个射束的MU数并通过MLC形成射束。这样的MLC处方被传送到MLC控制器用于驱动叶片。在出束期间有程序控制加速器实施弧形治疗,同时控制MLC动态地逐步完成一系列射野形状。所有弧形射野的累计剂量分布与计划期望的分布一致从而达到调强的目的。

当机架围绕患者旋转时加速器是出束的,因此射束角相邻的照射野不应该要求MLC的叶片运动很长距离。在多数临床病例中,各个角度之间的射野形状变化也是缓慢的。为了缩短出束时间,可以用治疗机最高的剂量率配以最大的机架放置速度;偶尔由于MLC叶片速度的限制也会要求治疗过程中改变机器剂量率以避免治疗时出束暂停的现象。

目前只用VMAT主要用来治疗头颈部肿瘤,而且多数患者还是在1~3个弧形角度射野内进行这种治疗。ELEKTA已经将这种技术与IGRT结合起来推广,可以用来治疗体部肿瘤。

3、 特殊的IMRT技术:采用步进或螺旋式连续进床方式的扇形束断层调强旋转治疗。

① 步进式断层调强治疗(美国NOMOS公司的Peacock系统):

步进式断层调强是利用C型医用加速器和NOMOS公司的孔雀系统(Peacock)来进行的。孔雀系统包括一台专门设计的调强准直器,叫做MIMiC。它是一台电动气动式装置,可以通过附件插槽安装到加速器机头形成细长的矩形射野,叫做扇形束。在机架放置时,利用MIMiC的开关(ON ,OFF)运动,实现调强治疗。MIMiC由两组40个叶片组成,每组20片,相对排列。叶片是由钨制作成的,每个叶片高8cm,近源端宽5mm,接近患者一端6mm宽,叶片在加速器等中心处投影约为10mm。相邻叶片间有凹凸槽,以减少漏射线。每组叶片形成的细长条矩形野在等中心处的长度的两挡,分别为10mm和20mm。每个叶片由一个微型气动活塞独立控制,两组叶片同时独立运动,形成两个细长条矩形野。也就是说,机架绕患者旋转一次,只能治疗两层切片(即2cm) ,一般来说靶区长度都不只2cm,所以要想治疗整个靶区就要多次旋转机架,与此同时治疗床必须连续向前步进,这种步进/旋转过程持续进行,直到治疗完整个靶区。

在这个过程中MIMiC受气阀操纵运动,当气阀打开后,高压气体推动活塞使叶片进入射野,当气阀关闭时,活塞内的低压气体反向拉回活塞使叶片推出射野。活塞双向运动时间约为40-60ms。按照治疗计划给出的强度分布要求,通过计算机控制活塞停留在射野内的时间,就能达到调强需要的强度分布。MIMiC本身有传感器和显示屏,可以监测显示机架、叶片的位置和运动速度。

这种治疗方式,床步进的控制精度对相邻野剂量分布影响很大。为了减少由于相邻野不重合产生的不均匀性,治疗床步进的精度和可确定性是非常重要的。为此需专门涉及一个控制床步进的配合装置,以提供0.5mm以内的可选步进。

辐射束调制所需要的控制参数也是从治疗计划得出,由计划系统写在软盘上,用作MIMiC的数据文件。MIMiC中的控制系统包括微处理器、机架角度传感器和叶片运动传感器。

缺点:治疗时间长,因此必须克服器官运动的负面影响。而且即使步进精度非常好,断层衔接非常好,也可能由于器官的运动使得治疗区有时进入治疗断层,有时脱离治疗断层,从而在断层衔接区出现过剂量或欠剂量的情况。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是当今最先进的、融治疗计划、患者摆位和治疗过程适型和调强融为一体的放射治疗系统。它的研制成功被认为是五十年放射治疗史上最大的技术突破。

它的结构见图(1)。它由6MV的直线加速器(Linac)、KVCT和MVCT、多叶准直器和一个可匀速前进的治疗床组成。与以往放射治疗不同的是,它用适型调强的扇形射线束,以360°螺旋旋转的方式对肿瘤进行照射治疗。其中MVCT的探测器是由充有氦气的电离室单元阵列所组成的。此系统采用了螺旋CT中的“滑环技术”,从而使治疗环能在治疗过程中围绕病人连续旋转,在治疗床向前移动时给出平稳的螺旋线照射治疗。

它是由美国Wisconsin大学两名教授经过十五年艰苦努力研制出来的;它的问世,引起放射治疗界极大关注。2003年7月开始治疗第1例患者,截止到2004年10月,在美国已有14台断层放射治疗机投入临床使用,治疗患者达数百例。

在治疗之前,先由KVCT对病人进行断层扫描,根据此扫描图像由治疗计划系统进行逆向治疗计划设计,即各个角度束流形状及流强分布设计;也既计算出在治疗环每一个旋转角度和治疗床前进的每一个位置上的多叶准直器各个叶片的确切位置。然后打开加速器,用MVCT再核准病灶位置;如有错位,预先进行调节;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环旋转和治疗床匀速前进,进行螺旋照射,见图(2)

图1 螺旋断层治疗机结构示意图

图2 螺旋治疗机治疗照射示意图

依据治疗计划,在束流旋转的不同角度和治疗床的不同位置调节多叶准直器,使输出的扇型束流形状与治疗计划规定的形状想一致,也既“适形”;与此同时,通过被MVCT记录的各点的数据与计划数据相比较,得出剂量误差数据,在下一个位置进行剂量校正,这样也就能达到调强的目的。

多叶准直器由64个叶片组成,每片在病人位置的“阴影”宽度为6.25mm, 这样扇型束流的总长度为40cm。断层扫描治疗的层厚度从0.5cm到5cm可调。

加速器是一个长度为40cm的小型6兆伏、S波段(3GHz)电子直线加速器。它除了产生X射线束流用于治疗外,它还和对面的氦电离室探测器单元阵列构成螺旋MVCT。在旋转过程中, MVCT接受穿过人体病灶的射线,形成病灶断层图像,由此图像数据可以计算出要治疗的病灶区吸收的射线剂量;此剂量数据和治疗计划中所预设的数据相比较,即可监视计划的吸收剂量是否正确;如若有误,则在下一角度照射时调节输出束流作修正,实现“调强”;另外也可监视被治疗的部位是否移动(如肺上的肿瘤,随呼吸而移动),随时做适型、调强和图像导引,最大限度地保证治疗体位和计划体位的重复一致,以便使被治疗部位获得空前大的辐射剂量和使周围没有病的正常组织受到最小的照射损害(见图3)。

上图中红色部分为要高剂量照射的恶性鼻咽瘤,而中间蓝色部分为要保护的脊髓。目前其它的放疗设备就无法治疗此类肿瘤了,但是该螺旋断层放射治疗仪就可以施治。

除上述优点之外,治疗速度也非常快,从常规精确治疗20分钟以上(甚至于1个多小时)减至小于5分钟。

总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可提供高度精确的放射治疗和实时摆位、剂量验证,是影像介导放射治疗的典范。它为放射治疗医师开辟了一个新的治疗平台,在适型、调强和图像导引放射治疗发展史上将是一个里程碑。

b) 高精度病灶定位,并且诊断与治疗体位相同,避免重复摆位。

e) 适形调强出束治疗

f) 剂量验证,这也是该技术显著的优点。

三、 精确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趋势之图像导引下的放疗(IGRT)

精确定位与摆位是精确放疗的前提,影像导引和验证是调强放疗技术发展的重要热点,是动态调强的技术保证。

为了验证治疗过程中病人摆位位置是否正确,以往生产的加速器曾经直接利用加速管产生的高能X射线进行拍摄“射野照片”的功能,但一方面由于胶片冲洗需要一段时间,所以该功能只能起验证记录的作用,不能起即时纠正摆位的作用,另外一个方面是利用高能X射线成像图像灰度比不高,影像不清晰。

现在发展起来的实时成像系统正在向克服这两个缺点的方向发展,即希望可以达到在治疗开始前和治疗过程进行射野照片, 并与TPS传到过来的DR图像对比,通过影像的引导计算和减少由于摆位或器官移动造成的肿瘤位置变化后带来的放疗误差。这就是大家所说的IGRT功能(见图5)。

图4 IGRT基本工作流程

IGRT的意义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 它是控制摆位误差的新手段。

在治疗机上安装兆伏级或KV级的X线射野影像监视器(EPID)可在治疗中实时监测和验证射野几何位置乃至野内剂量分布。

目前,在多数加速器上均可安装EPID设备,先进的EPID设备还可以进行剂量分布计算和验证。如果将治疗机与影像系统结合在一起,每天治疗时采集有关的影像学信息,确定治疗靶区,做到每日一靶,也可称为IGRT。

又或者将加速器与CT作为一体安装在同一室内,适用同一个床,可进行摆位前CT扫描(螺旋或锥束容积扫描)等,CT定位后把治疗床向前或旋转180°,病人不动就可以完成定位与治疗。最新型的CT加速器也已经投入临床应用。另外,组合有多种影像(CT/MRI/PET)为一体的IMRT治疗机,其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各种影像设备图像融合的准确性,以利于更为合理准确地勾画靶区。

还有在TOMOTHERAPY断层治疗机和射波刀上病人不用动也可以定位和治疗。

2、 它能对器官移动进行监控

放疗中如何消除器官的生理运动的影响,如呼吸运动、膀胱充盈、小肠蠕动、肿瘤的增大和减小、以及器官的弹性形变等,目前尚在研究之中。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这方面的带来的误差远远大于摆位误差。解决呼吸运动带来的误差有目前有门控系统红外线跟踪系统等;而IGRT是在3DCRT基础上加入时间因素,充分考虑了解剖组织或器官在放疗过程中的运动和放疗分次间的摆位误差,在患者治疗前、治疗中利用各种先进的影像设备对肿瘤和危及器官进行实时的监控,并能根据器官位置和形状的变化调整治疗条件使照射野紧紧“追随”靶区,以使肿瘤完全在治疗计划系统所设计的剂量范围内,实现肿瘤的精确放射治疗。IGRT引导的4DCRT涉及放射治疗过程中的所有步骤,包括患者4DCT图像获取、治疗计划、摆位验证和修正、计划修改、计划给予、治疗保证等各方面。其目的是减少了靶区不确定性因素,将放疗过程中器官/靶区随时间而运动的全部信息整合到放疗计划中,提高了放疗过程的精确性。

目前临床应用的影像指导设备除了EPID外,还包括KV级X线摄片和透视、MV级断层CT、放疗室内CT、KV或MV锥形CT、机架上的KV-KV系统或KV-MV系统等。研究热点集中在锥形CT、机架上的KV-KV系统或KV-MV系统(如图5),这些系统能联合X线透视监测和靶区成像,提供了放疗时三维软组织靶区影像和实时射线监测,使放疗靶区的确定建立在内靶区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体表标记或印记上,对放疗过程的在线或离线修正起着重要作用。

四、 精确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趋势之生物适形放射治疗?

一般来说,CT、MRI只能用于描述肿瘤靶区,照射野应完整覆盖计划靶区并给予均匀剂量。由于我们不能区分肿瘤细胞的生物学分布特征,所以外照射计划中的计划靶区内剂量均匀的要求是非常传统和保守的,使得肿瘤组织内各处的剂量分布均匀;但是研究发现,实际上肿瘤组织本身的癌细胞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同的癌细胞核团对射线的敏感度也是存在相当大的差异。随着PET、SPECT、MRS为代表的功能性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获知肿瘤组织内的生物学特征,将这些功能与X线、CT等形态学影像进行图像融合后应用于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将为循证多维适形治疗创造发展条件。这样我们能够区分肿瘤组织什么时候适合进行放疗,肿瘤组织的哪个部分应该放疗多少剂量等等。可以说,这种生物功能性影像和生物适形紧密结合的多维适形治疗必将成为新世纪肿瘤放射治疗的发展方向。

五、 国产医用加速器设备发展的几点思考

很遗憾的是,目前国产加速器的发展因种种原因,进展不是很顺利。无论是原来的广东威达医疗器械集团公司还是现在的北京医疗器械研究所,均先后失去了创造民族品牌的机会和动力。驻波中能加速器在原威达公司销售一台后就停产,北医所被医科达收购以后中能机的项目据说也被停止。如果没有扬州海明在国产医用中高能机上的坚持,没有山东新华在中能加速器研发上的进展,国产中高能机简直就是全军覆灭!

至于质子加速器、重粒子加速器的研制,离产业化的距离还很遥远。

可以这样说,总体而言,我们和国外医用加速器厂家相比,无论是在加速器的性能上还是功能上,可以说是全面落后,多年来我们追随国外厂家的步伐,几十年过去我们在技术上的差距依然是如此的遥远;要赶上国外技术,没有方向上和思维上的突破,没有有魄力的新的规划,可能性是极微的。

那么对于从事加速器产业化的厂家而言,怎样才能走出困境?我们到底有哪些优点没有开发出来?

一) 摈弃旧有思维模式,致力于单能系加速器的系统配置的研究和推动

直线加速器作为放疗的主力设备,在放疗中的应用已走过 50 年的历史。目前的机型主要是两种:单光子 6 MV机型;双光子带多档电子线机型。在放疗的初期历史中,单光子机型很快替代了钴60,双光子带多档电子线机型则一机多能且具有经济性,为放疗的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学科的发展,治疗负载的加重,这样的机器配置是否还符合当今和未来的医疗实际需求呢?

据了解,在国内,一台带电子线的加速器每天用电子线治疗病人数量为5~10个,甚至于有时没有电子线的病人;同时尽管10MV以上的高能X射线的深度剂量分布曲线要好于6MV的X射线的深度剂量分布曲线,但是随着 IMRT、IMAT、VMAT等技术的普及应用,6 MV 光子线却是被最多使用的,原因很简单,正是由于以上技术的发展,使得高能光子线的深度剂量分布优势、使用率和作用明显降低了。

1. 在中国每年有190~200万个放疗适诊病人,但由于设备等医疗资源的缺乏,以及病人的经济状况等因素,只能为其中的40万病人进行放射治疗;

2. 按照静态估计,中国还缺少至少4000台放疗加速器;

3. 一套进口全配置的IMRT设备价格约120~140万美元;一套基于常规加速器的 IGRT系统约200万美元;如果再加上IMAT功能的话,再增加约20多万美元;

4. 如果按照每套治疗设备价格130万美元计算(不包括影像定位等其他设备),4000台/套的总价就是5.2亿美元;

5. 如果这4000台加速器能够满足160万个病人治疗的话,平均每个病人收取治疗费 1 万人民币,则共计160亿元人民币;

但实际上远不及这样乐观,包括病人的经济状况、医院的采购支付能力、放疗医技的普及、国家政策等等众多因素综合作用下,我国的放疗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那么,什么是单能系加速器配置?单能系加速器是对单光子加速器的扩充,以射线的能系作为界别。单能系加速器可以包括下列机型:

  1. 10~18 MeV之间的单能纯电子线机型

因此,单能系加速器实际上就是把光子线和电子线的应用分开,分解为两台加速器设备。

1. 加速器结构部件、制造工艺等大大简化,有利于降低成本和售价;

2. 大量的临床实践已经证明,6 MV 低能单光子射线能够完成绝大部分的治疗需求;而国内对6MV单光子加速器的制造工艺已很成熟,设备的整体成本不及高档机型的一半;

3. 特别的对于其中的纯电子线机型,把原来有关 X 线部分的结构统统去除,可对射线路径进行充分的优化;也无需考虑装配多叶光栅系统(内置或外置)、IGRT 系统等;

4. 在工程学原理上,减少一个系统部件,就能提升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因此从原理上,这种单能系加速器的可靠性的提升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5. 原来计划买一台双光子带电子线的加速器的投资预算,现在可以购买两台加速器;有助于降低放疗中心的加速器成本投入或者说在同等投入的情况下,增加了加速器的数量,从而能使得有更多的患者得到施治;

6. 原来在中高能加速器上投资的多叶光栅系统、IGRT 系统在电子线治疗时是浪费的;

7. 用建立单能系加速器体系的思维建立的放疗中心,不仅便于实现多机分位治疗管理模式,而且可以使得所有的投资都得到100%的应用。

多机分位治疗管理早已不是一个新的思路了。国内外不少大型放疗中心早已实施。大型放疗中心拥有多台加速器设备,为管理方便,一般实施分位治疗模式,例如:1号机专门用于头部 X 刀;2号机用于头颈部放疗;3号机用于胸腹部放疗;4号机用于腹盆部放疗;5号机专用于电子线放疗,等等。

多机分位治疗管理模式的优点在于:

  1. 专机专用,提高了每台设备及其附属设备的使用效率;
  2. 治疗机房位置容易被病人识别;
  3. 方便对病人固定系统(例如面膜、固定架等)的管理;
  4. 仅在有治疗需求和必要时才在机器上进行应用扩展,节省了投资也提高了投资的利用率;等等

可以说,单能系加速器特别适合这些放疗中心实施多机分位治疗管理模式。不管是新建放疗科,还是在原有规模上进行扩展;不管是东部沿海地区,还是内陆中西部地区;不管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单能系加速器配置都是符合放疗实际应用需求的最佳方案。

二) 抛弃低能加速器等于低档加速器的陈旧观念,开发单能IGRT加速器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带电子线的加速器都是双光子+电子线的加速器了,但实际上电子线治疗病人的数量很少,一个医院,有一台机器专门做电子线治疗就足够了。因此对于大型医院来说,如果再次购买加速器,同样的资金,面临的将是两台单能IGRT加速器和一台双光子IGRT中能加速器之间进行选择,应该说,基本上会倾向于选择前者。也就是说如果有单光子精确放疗加速器配IGRT 的,从性价比来说,应该是比较好的选择。

即使是对现有市场上的6MV加速器进行IGRT改造,实现从低档加速器向具备IGRT功能的高档加速器转变,技术上和经济上也是可行的和合算的。

联合据具有影像处理经验的厂家或高校,开发IGRT单能加速器,对于国内医用加速器行业来说,特别的,对于具有影像经验的加速器厂家更应该率先评估这种可能性;同时也是一个摆脱长时间以来的国有加速器之间低价竞争这样一种恶劣局面的契机。

三) 尽早推动KV/MV加速器的研发工作,力争走与众不同的路

加速管作为两种放射源(非同源结构)。而从物理和几何的根本原理上说,只有那种放射源的“同源”结构,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治疗空间坐标和成像空间坐标的一致性、减小系统误差!

所谓“同源”,是指加速管的原始靶点设计相同,所有束流同轴输出;“双束”是指该加速管可以输出不同能量级别的束流。同源双束技术理念最早被 Varian 用于双光子加速器上的“能量开关”上。而现代的 IGRT 技术,则要求加速器最好具有 KV/MV 同源双束输出的能力。鉴于 KeV/MeV 束流能量级别的巨大差异,所以KeV 电子束几乎无法通过横卧式直线加速器内原有的偏转系统,故同源双束结构必须建立在加速管竖直放置上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这样将长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直立的6 MV 单光子加速管在使用高效率的开关结构后,依然可以竖直放置。因此,“同源双束”加速管技术将完全可以用于单光子加速器 IGRT 系统上。

“KV/MV 同源双束”加速管技术在应用上的优点:

1. 在 6MV 驻波加速管上的应用

如果能在 6 MV 驻波加速管可获得 6MV/200KV 两种能量的X线输出之间快速切换,那么就可实现 KV用于成像、MV用于治疗的目的,很明显,KVCT获得的CBCT图像远比 MVCT的CBCT图像清晰。同时,KV射线也能提高EPID的使用寿命。

2. 在 C/X 波段双光子加速器上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的加速器专家相继发明了KV/MV 同源双束加速管并且有的已经获得了美国、欧盟和中国的发明专利权。例如说相位开关就是其中的一种,它的基本思想是在现有的现有边耦合加速管边腔的基础上增加一组旁通的三腔系统。当边腔被短路时,结构通过旁通的三腔系统形成新的谐振。由于旁通的三腔系统也工作在 π/2 模式,开关的后段相对前段的相位与正常状态相比有 180° 的改变,使加速腔由加速电场变为减速电场。在旁通的三腔系统中,中间一个腔像是“加速腔”,但它不在加速管轴线上,可以增大它与相邻两个边腔的耦合,从而降低其中的场强和旁通的三腔系统对频率的敏感性,用在 S-band/C-band/X-band 都无碍。

可以说,如果能够产业化KV/MV低能加速器,必将引起IGRT领域的一场革命!

四) 加大软件的投入力量,打造自主品牌的放疗解决方案

无论是山东新华还是当年的BMEI还是现在的扬州海明,可以说没有建立自己的真正的放疗解决方案,而作为真正的加速器生产商,无论是Varian还是Siemens,都具备一整套完整的放疗解决方案,所以打造具有自己的知识品牌的CT-SIM、EPID、TPS、RTIS、病档管理系统等等,从而形成自己的从诊断、计划、定位、验证、治疗到后台管理等的数字化网络整体,这是我们国产厂家面临的放疗领域上另外的一条战线。

在这个问题上,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将率先走出第一步。作为一个在影像技术方面的佼佼者,东软医疗在CT、MRI、X光机、超声等医疗设备生产线,公司同时为医院数字化提供全面解决方案;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国家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依托单位,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国家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螺旋CT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的建设依托单位。目前东软医疗已经完成了医用直线低能加速器的研制、临床和注册过程,正在和PET-CT一道开展其生产进程。

同时,东软展开了在放疗整体解决方案的规划,正在医用加速器、TPS、CT-SIM、RTIS、EPID、R&V等方面展开研究,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建立具有东软特色的放疗解决方案:

图5 东软医疗放疗解决方案拓扑图

其中,RTIS在整个网络中肩负数据中心、RT Server、R&V等任务。加上自主研发生产的EPID验证系统、CT-Sim以及TPS,必将给各大中医院提供另外一种选择。

[1] 林世寅,钱剑扬.精确放射治疗的现状和发展[C],肿瘤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及其临床应用,2004:10-15

[2] 于金明.二十一世纪的放射肿瘤学[C],肿瘤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及其临床应用,2004:32-36

[3]顾本广.医用加速器[M].科学出版社,2003年.

[4]杨绍洲,陈龙华,张树军.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M]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200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游戏加速器是什么原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