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第三佛教法发迷你文件夹的折法

在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智顗贡献甚巨,他一生历经梁、陈、隋三朝,足迹遍布嵩洛、荆州、建康等地,天资颖悟、学养深厚、行持精严、师承有自,融汇百家而独树一帜,成为在思想和实践上引领后世的一代大师。作为天台宗的实际创立者,他从时事纷乱、思潮激荡的时代走来,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佛教理论界的大统一,他创立的圆融哲学和解经模式都对后世中国佛教产生了深远影响。《法华玄义》作为“天台三大部”之一,凝结了智顗哲学思想的精华。

《法华玄义校注》(中国佛教典籍选刊)

智顗的一生与《法华经》结下不解之缘,据《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记载,他七岁时听法师向他传授《法华经·普门品》,幡然有省;十八岁出家后,又在大贤山学习《法华》等经;二十三岁时往大苏山访慧思禅师,师告知以昔日于灵山同听《法华》之宿缘。

栖隐天台时期及之后的弘法岁月里,智顗逐渐建立起来的止观修持体系及佛学世界观,基本上也都是围绕着《法华经》而展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法华经》是智顗信仰的中心,也是天台教观的核心。

虽然早在陈光大(568)二年,智顗就在金陵瓦官寺开讲过《法华》经题,但遗憾的是,当时的讲述内容并没有保存下来,现存《玄义》当是智顗在隋开皇十三年(593)于荆州玉泉寺讲述,由门人灌顶笔录整理而成。虽然这部经典并非全是智顗讲说的实录,其中有不少灌顶“私谓”的成分,而且,灌顶在修治本书的过程中,将嘉祥吉藏的《法华玄论》置于座右,时常予以杂糅和评判,但这并不妨碍本书作为智顗教学思想的代表作而被载入史册,一些重要的哲学概念如“一念三千”“三谛圆融”等都在《玄义》中得到了阐发。

《玄义》的主旨意在阐释《法华经》的经题,也就是诠释该经的核心思想以及该经在释迦一代时教中的位置。全书以“五重玄义”作为纲要贯穿始终,也就是所谓的释名、辨体、明宗、论用、判教之“五章”,不仅对《法华经》的诠释围绕着“五章”展开,《玄义》本身的文本结构也紧扣着“五章”的体例。于“五章”又分通、别二门。通释包括标章、引证、生起、开合、料简、观心、会异等七科,以通解一部经之大纲,即所谓“七番共解”。别释乃就前述“五重玄义”一一详说,称为“五重各说”。

第一释名章,阐释“妙法莲华经”经题这五字,其中“妙法”为法,“莲华”为譬,“经”为通名,于“妙法”的解释上又特为用力,内含待绝二妙、迹门与本门之妙等。第二辨体章,阐明诸法实相为所诠经体。第三明宗章,强调一乘真实,以一佛乘之因果为本经宗要。第四论用章,以断疑生信、增道损生为经之作用。第五判教章,揭出南三北七之异解,并予以评破,立五时八教之说,而以本经为纯圆独妙之教。

在这个意义上,《玄义》已远远超乎单纯解经类作品的范畴,而成为智顗表述其佛学思想的百科全书式著作,其包罗全体藏教的圆融哲学理念藉“五章”为线索层层展开,体系缜密恢弘,内容博大精深。集中体现这一哲学理念的是藏、通、别、圆的判教体系,智顗以其对“中道实相”的深湛解悟,将既往几乎所有的佛学概念均置于“四教义”的架构下予以判摄和归类,展现出高屋建瓴的宏大气象,淡化传统印度佛学浓烈的思辨色彩,调和南北朝时代纷纭杂芜的各种“师说”,对复杂且看似矛盾的各种佛教观念和论诤进行抽丝剥茧似的提炼和总结,把它们统统包容进一个和谐互补的圆融世界里,指出“会三归一”“开权显实”为释迦设教的终极本怀。智顗的哲学思想体现出鲜明的本土文化特色,而天台宗也因此成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佛教宗派。

中国佛教史上对《法华经》的注疏可谓汗牛充栋,但却鲜有如智顗著作这样深远的影响力,时至今日仍然不断吸引着教界和学界的目光。这次对《玄义》的整理,以《永乐北藏》本为底本,以《永乐南藏》本、《嘉兴藏》本、《大正藏》本和《赵城金藏》残本为校本加以标点、校勘,并对重要词语、典故、语句进行注释。

我们相信,本书的出版会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中国佛教天台宗的重要典籍
点书影进入京东购买本书

智顗(538—597),隋代荆州华容(今湖北监利市)人,祖籍颖川(河南禹州),俗姓陈,字德安,因隋炀帝授予他智者之号,故世称“智者大师”。他创五时八教的判教方法,发明一念三千、三谛圆融的思想,成立天台宗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佛教宗派史上第一个宗派——天台宗的始祖,也是实际的创始者。著作有《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世称天台三大部;又有《观音玄义》《观音义疏》《金光明经玄义》《金光明经文句》《观无量寿佛经疏》,称为天台五小部。

灌顶(561—632),俗姓吴,字法云,原籍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后迁临海章安(今属浙江),故又有章安大师、章安尊者之号。智顗的天台三大部均由他记录整理成书。智顗思想,多经他传播才得以流传。著述有《涅槃玄义》《涅槃疏经》《天台八教大意》《国清百录》《观心论疏》《智者大师别传》。

夏德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魏晋南北朝史方向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方向博士后,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史、佛教史研究,已出版专著《南朝僧尼与佛教中国化》《晋隋之际佛教戒律的两次变革》,参与《世界佛教通史》的写作,独立完成第十四卷《世界佛教大事年表》,合作完成第五卷《宋元明清佛教史》,在《世界宗教研究》《世界宗教文化》《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法音》《佛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迷你文件夹的折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