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液漏斗原理的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是防止什么?

  近几年来高考化学试题,总的讲覆盖面大,综合性强,单一知识点的测验题较少,这让学生复习起来比较的有难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于高三的化学复习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三的化学复习方法

  课本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复习泊关键首先要过好课本关。任何复习资料都不能代替课本。因此,在总复习中必须重视课本的阅读。阅读课本时,要全面看课本内容,如,书上例题,有关习题,课本演示实验和有关的分组实验。在看书过程中要划出重点和难点,了解哪些知识属于记忆性内容,哪些属于理解性内容,哪些属于综合运用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复习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用旧知识的砖瓦建造新的高楼大厦。如果一味的看书,不细读、精读,是必引起味同嚼蜡之感。因此,在看书前必须明确章节学习目标。如化学平衡一章,要知道这一章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部分之一,它用动态的观点揭示了可逆反应的基本规律。这一章的重点在于动态和平衡,影响平衡移动的条件。

  在阅读中着重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勒沙特列原理及其应用。同时,必须通过看书对课本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点、线、面结合形成知识网络,可通过表解形式、图解形式加以归纳。有了上述网络和基本概念的有效储存,在遇到问题时,才能迅速将知识分解、迁移、转换、重组,使问题得到解决。

  二、抓好基础、全面复习

  复习中,要在打好基础上下功夫,把注意力放在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上,不要猎奇,不要搞“偏、难、高”的内容。对于大纲不要求的内容,要坚决删掉。如磷酸式盐和碱的反应,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涉及量的关系的一类离子反应,硝酸盐的分解产物,过氧化纳与某些混和气体反应后,气体体积变化方面的内容,要少花精力。要把注意力放在抓基础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及关键上。

  举例来说,高一化学第一章《卤素》,重点应是第一节“氯气”。关于氯气的性质、制法、用途这些都是相互联系的,对每一块都要逐个分解进行理解。单就制法而言,从反应原理、特点到具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净化干燥、验满、尾气处理各部分都必须注意到。但对后面第四节学习“卤族元素”时,类似的内容就不必这样很深入地讨论,只讨论本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关键是要抓住某一元素的特性,就“碘与淀粉变蓝”这一小知识点而言,有些学生就不会理解,不知所以然,有道题目这样叙述:

  下列物质不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的是(  )

  A、KCl溶液  B、碘酒  C、氯水  D、溴蒸气

  要回答该题必须掌握:①遇淀粉变蓝的是碘单质而非碘离子,②碘酒是碘章质溶解在酒精中所形成的溶液,其中有大量的碘分子存在,③卤素单质Cl 2 ,Br 2 有氧化性,I - 有较强的还原性,它们之间可以发生置换反应而生成碘分子。

  可以看出,此题不难,也不大,但牵涉的知识面广。因此,复习时必须全面地理解基础,并要善于抓住基础。另外在有机物的学习中,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是基础,也是很重要的知识。根据有机物中官司能团的特点来分析有机物的性质和相互衍变关系,通过物质的性质去理解物质的制法和用途。只要全面抓住这一系列内容,近年高考中出现的有机信息题、合成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如96年高考题:写出由间苯二甲酸和间苯二胺在一定条件下以等物质的量缩聚合成NOmex纤维简式;要正确书写这种缩聚物的结构,则应知道:⑴缩聚反应的定义,⑵能从结构上分析间苯二甲酸、间苯二胺的特性,⑶能从特性中分析出具体反应是如何进行的。另外还要注意到题目告诉的条件是等物质的量进行反应。

  总之,我们学习时必须善于抓住基础,理解基础,掌握基础。如果在复习中往高、难两方面延伸,做练习往难题、偏题、怪题等方面发展,就会使自己误入歧途、自找苦吃。

  三、适时练习、注意总结

  做题时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过程,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之一。但决不是搞题海战术,逢题便做,浪费精力和时间却达不到复习的目的。因此,在总复习过程中,要根据章节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做适量的练习。目的在于帮助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哪些问题已经模糊的。从而为精读打下基础。

  四、自我强化,自测自评

  高考是对学生五种基本能力的考核,因此一个章节复习结束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验收,自己对自己也要进行验收。特别是综合复习阶段,要进行自我强化。强化的办法是:按照高考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试题,最好是近年来的高考题材和各类摸拟题。像统一考试有人监考一样,在120分钟内答卷,然后,对照标准答案,辨明正误,自我评分。通过自测自评,发现学习上的薄弱环节,查阅资料,及时补缺。对典型题目展开思路,寻求规律,总结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类型。制定新的措施。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应试能力,使高考乃至终生受益。

  五、考试认真,重视讲评

  高三复习以“知识升华”为能力,“提高成绩”为目的。一次考试或练习,实际上是一次信息反馈过程。试卷的讲评,是教师根据学生试卷反馈回来的信息,将知识清晰化、脉络化的过程。教师必然要通过错题分析,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总结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结合出现错误的性质,找出发生错误的根源,防止下次重犯。还要归纳每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一题多解方法中的最佳方法,以便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得分率。因此,学生本身要像对待高考一样,认真参加每次考评,专心听取老师对试卷的分析。老师的讲评课听好了,就可开拓思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坚定信心、胜利在望

  信心、意志、毅力是提高复习质量、复习效率、考试成绩的重要前提。因此,每个学生都要把思想意志品质的培养和磨炼贯穿于总复习的全过程。不要认为一两次考评自己的成绩不够理想,就片面地认为自己基础知识不牢固,审题能力差,应变能力弱,甚至认为自己笨,天生不是学化学的料,从而对学好化学失去信心,这大可不必。从化学知识的特征看,知识有些锁碎,难记爱忘。特别是十八、九岁的年龄段,又多偏重理解不爱记忆,要避免这点,可通过适当的综合练习加深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掌握。另外,对于化学基础较差、自控能力不强的同学来说,还可和那些学习有计划、有章法、成绩好的同学结成对子,共同制定复习计划,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高三化学的复习要求

  基础知识到位,就是把近期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说明”作为总复习的原则和指导思想。认真掌握知识的要点、概念、概念间的异同点及其联系。

  思维方法到位,就是要求想问题时深层次理解教材内容,善于思考,全面识别事物,全方位的掌握事物的本质和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要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电解质的电离理论、氧化—还原理论统观全局。把握事物共性与个性间的关系,用发展的观点紧纳化学反应与化工生产原理,使自己学会找主要矛盾,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理解能力到位,就是理解问题要深刻,推理要严密,能举一反三,以一贯十,灵活的迁移知识,综合运用知识,学会选准解题的思路,优化解题思路,能灵活规范地操作重要的实验。为此,在复习过程中切不可超越教材要求把知识任意伸展,也不要把较高要求的内容作为复习的重点,更不能搞题海战术,造成事倍功半。

  高三的化学失分较多的题目介绍

  1. 实验前应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以试管为例)

  答:(1)微热法:塞紧橡皮塞,将导管末端伸入盛水的烧杯中,用手捂热(或用酒精灯微热)试管,烧杯中有气泡产生,冷却后,导管末端回升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2)液差法: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中注水,使长颈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过一段时间,两液面差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若为分液漏斗,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向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打开活塞,若分液漏斗中液体滴下的速率逐渐减慢至不再滴下,说明气密性良好。)

  2. 在进行沉淀反应的实验时,如何认定沉淀已经完全?

  答:在上层清液中(或取少量上层清液置于小试管中),滴加沉淀剂,若不再产生沉淀,说明沉淀完全。如粗盐提纯实验中判断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在上层清液中再继续滴加BaCl2溶液,若溶液未变浑浊,则表明BaCl2已过量。

  3. 化学实验中,过滤后如何洗涤沉淀? 怎样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以BaCl2沉淀Na2SO4为例)

  答:向过滤器中注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待水滤出后,再加水洗涤,重复操作2-3次。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洗液,滴加AgNO3溶液,若无沉淀产生,说明已洗涤干净。

  5. 引发铝热反应的操作是什么?

  答:加少量KClO3,插上镁条并将其点燃。

  6. 常用的试纸有哪些?应如何使用?

  答:(1)试纸种类:① 石蕊试纸(红、蓝色):定性检验溶液的酸碱性;② pH试纸:定量(粗测)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③ 品红试纸:检验SO2等有漂白性的物质;④ 淀粉KI试纸:检验Cl2等有强氧化性的物质; ⑤ 醋酸铅试纸:检验H2S气体或其溶液。

  (2)使用方法:① 检验液体:取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液的玻璃棒(或胶头滴管)点在试纸中部,观察试纸颜色变化。② 检验气体:一般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并使其接近试管口,观察颜色变化。

  (3)注意事项:① 试纸不可伸人溶液中也不能与管口接触。② 测溶液pH时,pH 试纸不能先润湿,因为这相当于将原来溶液稀释了。

  7. 烧杯中使用倒置漏斗可防止液体倒吸原理是什么?

  答:当气体被吸收时,液体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的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脱离液面,漏斗中的液体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了倒吸。

  答:四种溶液各取少量,分别滴加FeCl3溶液,其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是AgNO3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的原溶液是KSCN,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是NaOH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稀H2SO4。

  9. 在如右图(图二)所示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硫酸等试剂制备Fe(OH)2。

  (1)在试管里Ⅰ加入的试剂是 。(2)在试管里Ⅱ加入的试剂是 。

  (3)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 。

  (4)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 。

  答:(1)稀硫酸和铁屑(2)NaOH溶液(3)检验试管Ⅱ出口处排出的氢气的纯度,当排出的氢气纯净时,再夹紧止水夹(4)试管Ⅰ中反应生成的H2充满了试管Ⅰ和试管Ⅱ,且外界空气不容易进入。

  10. 现在一个分液漏斗中,有水和苯的混合物,静置后,液体明显分为二层。请在滴管、试管、水、苯中选择器材和药品,用实验说明哪一层是水,哪一层是苯。

  答:将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放入试管中少量,然后用滴管加入少量水(或苯),若试管内液体分层,则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为苯(或水),若试管内液体不分层,则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为水(或苯)。

  11. 如何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液?

  答:往瓶内加入一定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有水漏出。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后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

  12. 在中和滴定实验操作的要点是什么?如何判断滴定终点?(以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为例,酚酞作指示剂)

  答:左手控制活塞(玻璃珠),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当滴入最后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

  13. 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通入SO2后溶液褪色,试通过实验证明。

  答: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再滴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若溶液还能变红,说明是SO2酸性所致,若溶液不再变红,说明是SO2的漂白性所致。

  14. 焰色反应应如何操作?

  答:将铂丝用盐酸洗过后放到无色火焰上灼烧至无色,再用铂丝蘸取样品,放到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若是钾元素,则必须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

  15. 如何进行结晶蒸发操作?

  答:将溶液转移到蒸发皿中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待有大量晶体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剩余水分。

  16. 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符的是( )

  A. 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

  B. 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C. 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D. 在含FeCl2杂质的FeCl3溶液中通足量Cl2后,充分加热,除去过量的Cl2,即可得到较纯净的FeCl3溶液

  17.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用渗析法分离淀粉中混有的NaCl杂质

  B. 配制银氨溶液时,将稀氨水慢慢滴加到硝酸银溶液中,产生沉淀后继续滴加到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C. 配制100g10%的硫酸铜溶液时,称取10g硫酸铜晶体溶解于90g水中

  D. 鉴别溴乙烷:先加NaOH溶液,微热,冷却后再加AgNO3溶液

  E. 将一定量CuSO4和NaOH溶液混合后加入甲醛溶液,加热至沸腾,产生黑色沉淀,原因可能是NaOH量太少

  F. 进行中和热测定实验时,需测出反应前盐酸与NaOH溶液的各自温度及反应后溶液的最高温度

  G.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一般不应接触

  H. 配制FeCl3溶液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Fe和稀硫酸

  I. 滴定用的锥形瓶和滴定管都要用所盛溶液润洗

  J. 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

  K. 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内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18.亚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起着向人体组织传送O2的作用,人如果缺铁就可能出现缺铁性贫血,但是摄入过量的铁也有害。下面是一种补铁药品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该药品为无水碱式盐,含Fe2+ 34%~36% ,是薄衣片,……,与VC(维生素C)同服可增加本品吸收。

  某同学设计实验对其中的铁成分进行了验证。请一起完成该实验:

  第一步:查阅资料得知,双氧水可以氧化SCN- 生成N2、CO2和SO42-,也可以将Fe2+氧化成Fe3+。

  第二步:向去掉糖衣、研磨好的药品中加稀盐酸,出现淡绿色浑浊液,说明有 离子存在(填离子符号);

  第三步:往上述溶液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出现浅红色,说明溶液中有少量Fe3+离子存在。该离子存在的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①药品中的铁本来就是以三价铁的形式存在;②在制药过程中生成少量三价铁;③本实验过程中有少量三价铁生成。

  第四步:将第三步所得溶液分成2份,分别装在A、B两个试管中。

  第五步:向A试管的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再慢慢滴入过量的H2O2溶液,溶液的红色先变深,之后红色逐渐褪去。红色变深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溶液红色又褪去的原因可能是:    ;

  请自选中学实验室中常用仪器、药品,设计实验证明你的推测:      ;

  第六步:向B试管的溶液中加入一片VC片,片刻后溶液红色也褪去,说明VC有 性;怎样理解药品说明中所述“与VC同服可增加本品吸收”这句话? 。

  Fe3++3SCN- Fe(SCN)3(血红色)H2O2氧化SCN-,使平衡Fe3++3SCN- Fe(SCN)3左移,红色消失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FeCl3溶液和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再加入适量H2O2振荡,产生气泡,红色褪去,说明是H2O2氧化了溶液的SCN-离子使溶液褪色

  19. 盐酸、硫酸和硝酸是中学常见的“三大酸”。请就“三大酸”与金属铜反应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知道,稀盐酸与铜不反应。在稀盐酸中加入H2O2后,则可使铜顺利溶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在一定体积的18mol/L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铜片,加热使之反应,被还原的硫酸是0.9mol。则该硫酸的实际体积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mL。若欲使剩余的铜片继续溶解,可在其中加入硝酸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分别将等质量的铜片与分别等体积、过量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应,所得到的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兰色,某同学提出可能是Cu2+浓度不同引起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填“同意”或“不同意”),原因是 。

  另一同学提出溶液呈“绿色”是溶液中Cu2+与NO2共存的结果,请你设计实验探究此说法正确与否(简述实验方案和实验现象及由此得出的结论:                        。

  (3)不同意;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过量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应,所得溶液中Cu2+的浓度基本相等;将一定量的NO2通入铜片与稀硝酸反应后的溶液中,若溶液呈绿色,则该同学的结论正确,反之,不正确。

  21.某试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图三)(部分固定装置略)制备氧化钙(Ca3N2),并探究其实验式。

  (1)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 。

  (2)反应过程中末端导管必须插入试管A的水中,目的是 。

  (3)制备氮化钙的操作步骤是:①打开活塞K并通入N2;②点燃酒精灯,进行反应;③反应结束后, ;④拆除装置,取出产物。

  (4)数据记录如下:

  空瓷舟质量m0/g

  瓷舟与钙的质量m1/g

  瓷舟与产物的质量m2/g

  ①计算得到实验式Ca2N2,其中x= 。

  ②若通入的N2中混有少量O2,请比较x与3的大小,并给出判断依据: 。

  答案:(1)关闭活塞,将导管末端插入水中,微热反应管,试管A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冷却后若末端导管中水柱上升且段时间不回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防止空气中的氧气通过末端导管进入实验装置,氧化单质钙,生成氧化钙,引入杂质

  (3)先将末端导管从试管A中拔出,再熄灭酒精灯

  (4)①2.80②x小于3,若通入的N2中混有O2,会与钙反应生成CaO,与Ca2N2相比,Ca占的比例减小


在历年高三高考备考的实践基础上,参考高三阶段的实际复习知识体系,结合学生复习过程中出现的易混易错的知识点或试题,整理出了120个关键知识点,以供学生自查、整理、纠错。

一、“元素化合物”知识模块

1.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单质的活泼性越大

错误。熔点随着原子半径增大而递减 

2.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酸则较难溶于水 

错误。低级脂肪酸一般较易溶于水

3.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适量浓硫酸析出蓝色晶体

正确。浓硫酸吸水后有胆矾析出 

4.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气体单质的,只是活泼的金属单质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5.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先制得氧气,余下氮气 

错误。N2的沸点低于O2,液化时会先得到N2,留下液氧 

6.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除去生铁中除Fe以外的各种元素,把生铁提纯 

错误。是降低生铁中C的百分比而不是提纯 

7.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钾的含量不高,故需施钾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错误。自然界钾元素含量不低,但以复杂硅酸盐形式存在,难溶于水 

8.制取漂白粉、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良酸性土壤时,都要用到熟石灰 

正确。制取漂白粉为熟石灰和Cl2反应,波尔多液为熟石灰和硫酸铜的混合物 

9.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酸溶液 

10.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再加入氯水或溴水或碘水或硝酸锌,皆会产生Fe3 

错误。加入碘水会得到FeI2,因为Fe3的氧化性虽然不如Cl2Br2,但是强于I2,在溶液中FeI3是不存在的

11.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错误。钝化是化学性质,实质上是生成了致密的Al2O3氧化膜保护着铝罐 

13.大气中大量二氧化硫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金属矿石的冶炼 

14.某澄清溶液由NH4ClAgNO3NaOH三种物质混合而成,若加入足量硝酸必产生白色沉淀 

15.为了充分利用原料,硫酸工业中的尾气必须经净化、回收处理 

错误。是为了防止大气污染

17.硫化钠既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也不能与氢硫酸反应 

18.在含有较高浓度的Fe3的溶液中,SCNIAlO2S2CO32HCO3等不能大量共存 

正确。Fe3可以于SCN配合(络合),与IS2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CO32HCO3AlO2均发生双水解反应 

19.活性炭、二氧化硫、氯水等都能使品红褪色,但反应本质有所不同 

正确。活性炭是吸附品红,为物理变化;SO2是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且可逆;氯水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不可逆。 

20.乙酸乙酯、三溴苯酚、乙酸钠、液溴、玻璃、重晶石、重钙等都能与烧碱反应 

错误。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不与烧碱反应(重钙的主要成分为磷酸二氢钙,可以跟烧碱反应) 

22.由于Fe3S2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Fe2S3不存在 

错误。在pH=4左右的Fe3溶液中加入Na2S可得到Fe2S3,其溶度积极小 

23.在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可得到亚硫酸钠与次氯酸 

错误。次氯酸可以氧化亚硫酸钠,可得到NaClH2SO4 

错误。如果和硝酸等强氧化性酸反应转移0.3NA 

25.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26.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则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 

错误。比如,Cu的还原性弱于铁的,而Cu2的氧化性同样弱于Fe3 

28.单质X能从盐的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则单质XY的物质属性可以是:(1)金属和金属;(2)非金属和非金属;(3)金属和非金属;(4)非金属和金属; 

错误。因为(4)非金属和金属,不可能发生这个反应 

错误。浓H2SO4是因为吸水且放出SO3而变质 

30.浓硝酸、浓硫酸在常温下都能与铜、铁等发生反应 

错误。浓硫酸常温与铜不反应

二、“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模块 

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错误。是“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 

2.分子中键能越大,分子化学性质越稳定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都能从酸溶液中置换出氢 

错误。SnPb等反应不明显,遇到弱酸几乎不反应;而在强氧化性酸中可能得不到H2,比如硝酸 

4.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 

错误。如,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 

5.原子核外最外层e2的一定是金属原子;目前金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可为1/2/3/4/5/6/7

错误。原子核外最外层e2的可以是HeH等非金属元素原子;目前金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可为1/2/3/4/5/6,最外层7e117号金属元素目前没有明确结论 

6.非金属元素原子氧化性弱,其阴离子的还原性则较强 

7.质子总数相同、核外电子总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可以是:(1)原子和原子;(2)原子和分子;(3)分子和分子;(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7)阳离子和阳离子 

错误。这几组不行: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7)阳离子和阳离子

8.盐和碱反应一定生成新盐和新碱;酸和碱反应一定只生成盐和水 

9.pH=2pH=4的两种酸混合,其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一定在24之间 

10.强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要写成离子的形式 

错误。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要写化学式,浓H2SO4要写成分子式 

11.电离出阳离子只有H的化合物一定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错误。比如,水、pH57间的酸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次氯酸则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再褪色

错误。首先电离可逆,要用“  ”,其次甲酸根离子应为HCOO 

13.离子晶体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都是共价化合物 

错误。分子晶体许多是单质,如HeI2

14.一般说来,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的胶体微粒带正电荷 

15.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所具有的元素种数满足2n2n是自然数

正确。注意n不是周期序数 

16.强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与弱电解质的浓溶液的导电性都比较强 

错误。强电解质溶解度小的的饱和溶液、与弱电解质的浓溶液由于电离不完全,导电性都较弱,比如BaSO4的饱和溶液 

17.标准状况下,22.4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COCO2中所含碳原子总数约为NA

18.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 

19.纳米材料中超细粉末粒子的直径与胶体微粒的直径在同一数量级 

20.1molOH在电解过程中完全放电时电路中通过了NA个电子

正确。建议从电荷守恒角度来理解 

23.电解、电泳、电离、电化学腐蚀均需在通电条件下才能进行,均为化学变化 

错误。电离不需通电,电化学腐蚀自身产生局部电流,电泳为物理变化 

24.油脂、淀粉、蛋白质、硝化甘油、苯酚钠、乙烯、明矾、Al2S3Mg3N2CaC2等一定条件下皆能发生水解反应 

错误。乙烯不水解 

25.氯化钾晶体中存在KCl;过氧化钠中存在NaO1:1;石英中只存在SiO原子 

28.构成分子晶体的微粒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错误。稀有气体在固态时以单原子分子晶体形式存在 

29.胶体能产生电泳现象,故胶体不带有电荷 

错误。胶体显电中性,但胶体微粒(简称“胶粒”)却带有电荷 

30.溶液的pH值越小,则其中所含的氢离子数就越多 

错误。没有说明体积 

31.只有在离子化合物中才存在阴离子 

错误。溶液中阴离子以水合形式存在 

32.原子晶体熔化需要破坏极性共价键或非极性共价键 

错误。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4.分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金属晶体低 

正确。比如Hg常温为液态 

35.同一主族元素的单质的熔沸点从上到下不一定升高,但其氢化物的熔沸点一定升高 

错误。其氢化物的熔沸点也不一定升高,考虑氢键的影响 

36.电解硫酸铜溶液或硝酸银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必定增强 

错误。如果以Cu做阳极电解酸性就会减弱 

37.氯化钠晶体中,每个钠离子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钠离子有6 

错误。远远小于NA个,胶体中的一个胶粒是由许多个离子构成的 

40.最外层电子数较少的金属元素,一定比最外层电子数较它多的金属元素活泼性强 

三、“有机化学”知识模块 

1.羟基官能团可能发生反应的类型有:取代、消去、酯化、氧化、缩聚、中和反应 

正确。取代(醇、酚、羧酸);消去(醇);酯化(醇、羧酸);氧化(醇、酚);缩聚(醇、酚、羧酸);中和反应(羧酸、酚) 

2.最简式为CH2O的有机物:甲酸甲酯、麦芽糖、纤维素 

错误。麦芽糖和纤维素都不符合 

3.分子式为C5H12O2的二元醇,主链碳原子有3个的结构有2 

4.常温下,pH=11的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是纯水电离产生的c(H)104 

5.甲烷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反应产物有4 

6.醇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醛,醛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 

错误。醇类在一定条件下不一定能氧化生成醛(可能氧化生成酮),但醛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 

7.CH4OC3H8O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最多可得到7种有机产物 

正确。6种醚一种烯 

8.分子组成为C5H10的烯烃,其可能结构有5 

9.分子式为C8H14O2,且结构中含有六元碳环的酯类物质共有7 

10.等质量甲烷、乙烯、乙炔充分燃烧时,所耗用的氧气的量由多到少 

正确。同质量的烃类,H的比例越大燃烧时耗氧越多 

11.棉花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正确。棉花、人造丝、人造棉、玻璃纸都是纤维素 

12.聚四氟乙烯的化学稳定性较好,其单体是不饱和烃,性质比较活泼 

错误。单体是四氟乙烯,不属于不饱和烃 

13.酯的水解产物只可能是酸和醇;四苯甲烷的一硝基取代物有3 

错误。酯的水解产物也可能是酸和酚 

15.应用取代、加成、还原、氧化等反应类型均可能在有机物分子中引入羟基 

正确。取代(卤代烃),加成(烯烃),还原(醛基),氧化(醛基到酸也是引入-OH)

16.由天然橡胶单体(2-甲基-1,3-丁二烯)与等物质的量溴单质加成反应,有三种可能生成物 

17.苯中混有己烯,可在加入适量溴水后分液除去 

错误。苯和1,2-二溴乙烷可以互溶 

18.2-丙醇与溴化钠、硫酸混合加热,可制得丙烯 

错误。会得到2-溴丙烷 

19.混在溴乙烷中的乙醇可加入适量氢溴酸除去 

正确。取代后分液 

20.应用干馏方法可将煤焦油中的苯等芳香族化合物分离出来 

错误。应当是分馏 

21.甘氨酸与谷氨酸、苯与萘、丙烯酸与油酸、葡萄糖与麦芽糖皆不互为同系物 

错误。丙烯酸与油酸为同系物 

22.裂化汽油、裂解气、活性炭、粗氨水、石炭酸、CCl4、焦炉气等都能使溴水褪色 

正确。裂化汽油、裂解气、焦炉气(加成)、活性炭(吸附)、粗氨水(碱反应)、石炭酸(取代)、CCl4(萃取) 

23.苯酚既能与烧碱反应,也能与硝酸反应 

24.常温下,乙醇、乙二醇、丙三醇、苯酚都能以任意比例与水互溶 

错误。苯酚在常温下微溶于水 

25.利用硝酸发生硝化反应的性质,可制得硝基苯、硝化甘油、硝酸纤维 

错误。硝化甘油和硝酸纤维是用酯化反应制得的 

26.分子式C8H16O2的有机物X,水解生成两种不含支链的直链产物,则符合题意的X7 

27.1,2-二氯乙烷、1,1-二氯丙烷、一氯苯在NaOH醇溶液中加热分别生成乙炔、丙炔、苯炔 

错误。没有苯炔这种东西 

28.甲醛加聚生成聚甲醛,乙二醇消去生成环氧乙醚,甲基丙烯酸甲酯缩聚生成有机玻璃 

错误。乙二醇取代生成环氧乙醚,甲基丙烯酸甲酯加聚生成有机玻璃 

29.甲醛、乙醛、甲酸、甲酸酯、甲酸盐、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错误。蔗糖不是还原性糖,不发生银镜反应 

30.乙炔、聚乙炔、乙烯、聚乙烯、甲苯、乙醛、甲酸、乙酸都能使KMnO4(H)(aq)褪色 

错误。聚乙烯、乙酸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四、“化学实验”知识模块 

1.银氨溶液、氢氧化铜悬浊液、氢硫酸等试剂不宜长期存放,应现配现用 

正确。银氨溶液久制易生成Ag3N极为易爆 

2.实验室制取氧气完毕后,应先取出集气瓶,再取出导管,后停止加热 

3.品红试纸、醋酸铅试纸、pH试纸、石蕊试纸在使用前必须先用蒸馏水润湿 

错误。pH试纸不能润湿,会影响准确度 

4.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时,所用锥形瓶不能用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润洗 

5.为防止挥发,浓氨水、氢氟酸、漂白粉、液溴、汽油、乙酸乙酯等均需密封保存 

错误。漂白粉不易挥发但易变质,所以需要密封保存 

6.H2SO4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再用干燥布擦净,最后涂上NaHCO3溶液 

错误。先用干燥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最后涂上NaHCO3溶液 

7.一支25mL的滴定管中,液面所在刻度为12.00,则其中所盛液体体积大于13.00mL 

正确。因为滴定管下端还有溶液 

错误。因为碱式滴定管下端橡皮管会被KMnO4溶液腐蚀,所以应用酸式滴定管 

9.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10.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请分析指出下列实验温度计水银球位置。(测定溶解度、制乙烯、硝基苯、苯磺酸、酚醛树脂、乙酸乙酯制备与水解、糖水解)

测定溶解度(溶液)、制乙烯(反应液)、硝基苯(水浴)、苯磺酸(水浴)、酚醛树脂(沸水浴)、乙酸乙酯制备(直接加热)、水解(水浴)、糖水解(水浴) 

11.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下降的速度 

错误。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指示剂颜色变化 

12.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中 

错误。左物右码 

13.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密封,加热试管,溶液变红色,冷却后又变无色。确定溶液成分应为SO2+品红溶液 

14.只用一种试剂可以鉴别甲苯、氯仿、己烯、酒精、苯酚水溶液、纯碱溶液 

15.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醋酸时,通常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终点颜色由橙色变黄色 

错误。通常选择酚酞作指示剂 

16.除去蛋白质溶液中的可溶性盐可通过盐析的方法 

错误。应该使用渗析 

17.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所用的蒸馏水应预先煮沸,以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18.试管、蒸发皿、坩埚、锥形瓶等仪器均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错误。锥形瓶应当隔石棉网微热 

19.所谓硅胶,即硅酸胶体。硅胶变色为物理变化

20.饱和纯碱溶液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渗析法可分离油脂皂化所得的混合液 

错误。后者应当用盐析法 

转自:szzxtxm 嵊州市高中化学微课堂个别地方略有改动)

  有很多同学的化学成绩是非常的不好的,那么高中全国卷有哪些重点的知识,必考的知识点有哪些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高考化学冲刺知识点全集,希望大家喜欢!

  2020高考化学冲刺知识点全集一

  1、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的熔沸点由上而下逐渐增大,但NH3、H2O、HF却例外,其熔沸点比下面的PH3、H2S、HCl大,原因是氢键的存在。

  2、一般非金属氢化物常温下是气体(所以又叫气态氢化物),但水例外,常温下为液体。

  3、金属晶体的熔点不一定都比分子晶体的高,例如水银和硫。

  4、碱金属单质的密度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但钾的密度却小于钠的密度。

  5、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也可能是金属晶体;但含有阴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6、一般原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于离子晶体,但也有例外,如氧化镁是离子晶体,但其熔点却高于原子晶体二氧化硅。

  7、离子化合物一定属于离子晶体,而共价化合物却不一定是分子晶体。(如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

  8、含有分子的晶体不一定是分子晶体。如硫酸铜晶体(CuSO4?5H2O)是离子晶体,但却含有水分子。

  1、难失电子的物质,得电子不一定就容易。比如:稀有气体原子既不容易失电子也不容易得电子。

  2、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是指其得失电子的难易而不是多少(如Na能失一个电子,Al能失三个电子,但Na比Al还原性强)。

  3、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4、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变成金属单质(如Fe3+被还原可生成Fe2+)。

  5、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O2与O3的相互转化。

  6、一般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氧化性越强,但是有些物质却不一定,如HClO4中氯为+7价,高于HClO中的+1价,但HClO4的氧化性却弱于HClO。因为物质的氧化性强弱不仅与化合价高低有关,而且与物质本身的稳定性有关。HClO4中氯元素化合价虽高,但其分子结构稳定,所以氧化性较弱。

  2020高考化学冲刺知识点全集二

  "化学实验"知识模块

  1.银氨溶液、氢氧化铜悬浊液、氢硫酸等试剂不宜长期存放,应现配现用

  正确,银氨溶液久制易生成Ag3N极为易爆

  2.实验室制取氧气完毕后,应先取出集气瓶,再取出导管,后停止加热

  3.品红试纸、醋酸铅试纸、pH试纸、石蕊试纸在使用前必须先用蒸馏水润湿

  错误,PH试纸不润湿

  4.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NaOH溶液时,所用锥形瓶不能用未知NaOH溶液润洗

  5.为防止挥发,浓氨水、氢氟酸、漂白粉、液溴、汽油、乙酸乙酯等均需密封保存

  错误,漂白粉不易挥发但易变质,所以需要密封保存

  6.浓H2SO4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再用干燥布擦净,最后涂上NaHCO3溶液

  错误,先用干燥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最后涂上NaHCO3溶液

  7.一支25mL的滴定管中,液面所在刻度为12.00,则其中所盛液体体积大于13.00mL

  错误,应用酸式滴定管

  9.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10.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分析下列实验温度计水银球位置。

  (测定溶解度、制乙烯、硝基苯、苯磺酸、酚醛树脂、乙酸乙酯制备与水解、糖水解)测定溶解度(溶液)、制乙烯(反应液)、硝基苯(水浴)、苯磺酸(水浴)、酚醛树脂(沸水浴)、乙酸乙酯制备(直接加热)、水解(水浴)、糖水解(水浴)

  11.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下降的速度

  12.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中

  13.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密封,加热试管,溶液变红色,冷却后又变无色。确定溶液成分

  应为SO2+品红溶液

  14.只用一种试剂可以鉴别甲苯、氯仿、己烯、酒精、苯酚水溶液、纯碱溶液

  15.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醋酸时,通常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终点颜色由橙变黄

  错误,通常选择酚酞作指示剂

  16.除去蛋白质溶液中的可溶性盐可通过盐析的

  错误,应该使用渗析

  17.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所用的蒸馏水应预先煮沸,以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18.试管、蒸发皿、坩埚、锥形瓶等仪器均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错误,锥形瓶应当隔石棉网微热

  19.所谓硅胶,即硅酸胶体。硅胶变色为物理变化错误,硅胶为nSiO2?mH2O

  20.饱和纯碱溶液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渗析法分离油脂皂化所得的混合液

  2020高考化学冲刺知识点全集三

  电化学理论包括原电池理论和电解理论。原电池理论的主要内容:判断某装置是否是原电池并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书写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及两极区溶液的pH的变化以及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离子的运动方向;新型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特别注意的是高考关注的日常生活、新技术内容有很多与原电池相关,还要注意这部分内容的命题往往与化学实验、元素与化合物知识、氧化还原知识伴随在一起。同时原电池与生物、物理知识相互渗透如生物电、废旧电池的危害、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电池效率等都是理综命题的之一。电解原理包括判断电解池、电解池的阴阳极及两极工作时的电极反应式;判断电解池工作中和工作后溶液和两极区溶液的pH变化;电解原理的应用及电解的有关计算。命题特点与化学内容综合,电解原理与物理知识联系紧密,学科间综合问题。

  2020高考化学冲刺知识点全集四

  在共价键的形成过程中,因为每个原子所能提供的未成对电子数是一定的,一个原子的一个未成对电子与其他原子的未成对电子后,就不能再与其它电子配对,即,每个原子能形成的共价键总数是一定的,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11] 共价键的饱和性决定了各种原子形成分子时相互结合的数量关系 ,是定比定律(law of definite proportion)的内在原因之一。

  除s轨道是球形的以外,其它原子轨道都有其固定的延展方向,所以共价键在形成时,轨道重叠也有固定的方向,共价键也有它的方向性,共价键的方向决定着分子的构形。影响共价键的方向性的因素为轨道伸展方向。

  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化学反应中,共价键存在两种断裂方式,在化学反应尤其是有机化学中有重要影响。

  共价键在发生均裂时,成键电子平均分给两个原子(团),均裂产生的带单电子的原子(团)称为自由基,用“R·”表示,自由基具有反应活性,能参与化学反应,自由基反应一般在光或热的作用下进行。

  共价键发生异裂时生成正、负离子,例如氯化氢在水中电离成氢离子和氯离子。有机物共价键异裂生成的碳正离子和负离子是有机反应的活泼物种,往往在生成的一瞬间就参加反应,但可以证明其存在。

  由共价键异裂引发的反应称离子型反应,其下又可分为两种

  离子型反应一般在酸碱或极性物质的催化下进行。

  由两个原子轨道沿轨道对称轴方向相互重叠导致电子在核间出现概率增大而形成的共价键,叫做σ键,可以简记为“头碰头”(见右图)。σ键属于定域键,它可以是一般共价键,也可以是配位共价键。

  成键原子的未杂化p轨道,通过平行、侧面重叠而形成的共价键,叫做π键,可简记为“肩并肩”(见右图)。π键与σ键不同,它的成键轨道必须是未成对的p轨道。π键性质各异,有两中心,两电子的定域键,也可以是共轭Π键和反馈Π键。两个原子间可以形成最多2条π键,例如,碳碳双键中,存在一条σ键,一条π键,而碳碳三键中,存在一条σ键,两条π键。

  由两个d轨道四重交盖而形成的共价键称为δ键,可简记为“面对面”。

  δ键只有两个节面(电子云密度为零的平面)。从键轴看去,δ键的轨道对称性与d轨道的没有区别,而希腊字母δ也正来源于d轨道。

  3.按成键电子偏向

  (2)非极性共价键

2020高考化学冲刺知识点全集相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分液漏斗原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