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出土东汉晚期出现了成熟瓷器对不对最多集中在湖北地理题

本资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2023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招商局C发昌机器厂D继昌隆机器丝厂2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白银国有,禁止白银流通,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1948年,国民政府改革币制,发行金圆本位的“金圆券”,并且收缴民间的黄金和外币。这两次A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B利于抑制恶性通货膨胀C推动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加速了官僚资本的膨胀3与以往反对全球化力量来自民间社会不同,近年来英美等国的政府

3、力量成为反全球化力量的主力,如2016年英国公投脱欧成功,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TPP、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等现象,引发了国际社会高度警觉。由此可见A全球化发展受保护主义掣肘B英美是经济全球化主导者C逆全球化逐渐变为世界潮流D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4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没有“一战”就不会有十月革命的发生B俄国所有革命的必备条件是“有战争”C“一战”激化俄国内矛盾推动革命发生D参与“一战”是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5明治时期,日本外相井上馨认为:“只有实现西欧化,我国才能同西方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

4、只有如此,才能使我国独立、富裕起来。”与此观点不符合的是A殖产兴业B文明开化C废藩置县D自由择业6下表是对汉代部分画像砖石主旨内容的归纳。据表格内容可得出的结论是汉代A个体小农经济耕作方式简单B牛耕技术得到普遍推广C注重在实践中传习农业技能D小农经营模式正式形成7唐太宗时期,26位宰相中三人具有科举出身,高宗朝41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已增至13人,玄宗开元年间27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多达18人,高级官员和地方封疆大吏也多出于进士。这反映出唐朝A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B皇权专制体制迅速强化C官僚集团的精英化趋势D科举成为做官唯一途径8 “帝国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到一八九八 一九一四年间先在

5、欧美然后在亚洲最终形成了。”在列宁所说的“帝国主义”阶段,欧美国家在经济领域出现了A垄断资本,巨型企业B大财阀,小型企业C大政府,小社会D大帝国,大财阀9张治中将军在一次欢送毛泽东的晚宴上致辞:“大部分的意见我们已经一致了,就是和平、民主、团结、统一,在蒋主席领导下彻底实行三民主义。”该晚宴的背景最有可能是A国共两党达成第一次合作B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D国民党全面进攻取得成效10近代以来天津引领时代潮流。下列对近代天津历史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开设新式学堂B创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D开通中国首条空中航线(京津航线)11在我国西北、中原乃至长江流域

6、的隋唐墓葬中普遍出现骏马、骆驼和胡人等塑像如下图,而宋以后的墓葬则几乎绝迹。这主要是由于A西北战乱的频繁B民族矛盾的尖锐C瓷器制造的繁荣D丝绸之路的兴盛年,乡镇办、村办、联户办、个体办农村小企业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农民称之为“四个轮子一起转,大家奋力奔小康”。与此同时,乡镇、村级集体办的较大企业出现了“迎头赶上”的新趋势,其数量日渐增多。这A实现了农村的工业化B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C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D促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13费正清在分析1939年初中国战区形势时说:“国民党被赶出长江中下游地区,并丧失了精锐部队,同时中国共产党却正在渗入日军战线后面的广

7、阔农村扩张势力,并贏得民众的支持。“日军越来越深的陷入永无尽头的消耗的泥潭中”。由此推知A国民党的战略是“以空间换时间”B中共日益积聚力量优势C日军对华采取持久战战略D抗战开始进入相持阶段141959年5月,工业生产未能完成原定指标。6月,毛泽东说:“今年钢的产量是否定一千三百万吨?能超过就超过,不能超过就算了总之,要量力而行,留有余地,让下面超过。”下列项中,与此相吻合的是体现了对高指标的反思 表达了经济建设要尊重规律的思想否定了“大跃进”运动 意在降低一五计划中钢产量的指标ABCD15在儒学“天人合一”的理论中,“天”曾经历了由“神”到“理”的转变。推动这一转变的思想因素是A佛道思想的迅速

8、传播B专制政治的发展C封建伦理道德的诱导D农业生产的发展16郑观应强调,在与外国协定税率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在外交交涉中,“异邦客商,一切章程,均南各国主权自定。实与公法吻合”。郑观应的这一观点A体现了近代国家观念B接受了西方民主政治理论C已突破“中体西用”的观念D开启了外交观念的近代化171917年,孙中山认为美国立国之后,“政治蒸蒸日上,以其政治之基础全恃地方自治之发达也”;法国在大革命之后,“大乱相寻,国体五更”,其根源即在“其治向为中央集权,无新天地为之地盘,无自治为之基础也”。其意在A通过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B学习美国实行联邦共和制C强调地方自治是立国的基础D结合中国实际去理解各国

9、政治18董仲舒说:“(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面说法中,最符合材料本意的是A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B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思想D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君权神授”19唐代宫廷的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中有来自西域的龟兹、高昌、疏勒等乐,有来自印度、天竺、康国、安国等乐,以及来自高丽、日本、扶南等乐。促成音乐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唐朝A政治军事实力的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加强现实统治的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2019

10、47年美国提出的“欧洲复兴计划”为西欧14个国家所接受。双方约定,美国提供的美元必须用来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所有受援国应对美国在关税、贸易限制和国内市场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从材料看,美国这样规定的出发点是A恢复西欧经济B稳固资本主义C打开西欧市场D遏制共产主义21下列条款,出现在1982年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是A“合作社经济为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应扶助其发展”B“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新民主主义制度,保证我国能够通过和平的道路消灭剥削和贫困”D“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建立社会主义社会”2218世纪6080年代,北美地区“人民主权”的观念经

11、历了一个从付诸实践到走向激进,再到被抑制的发展轨迹。这一变化表明,美国建国之初A直接民主的弊端充分显现B背离了启蒙思想的原则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D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23国际格局变化的基础是经济实力变化。引发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国际格局变化的主要新兴力量是A德日美B英法美C英苏美D中美苏24有学者研究发现,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在梵文佛经的汉译过程中,中国“孝道”观念被大量人为注入佛经,如汉译菩萨戒本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再如佛经善生经中的“凡有所为,先白父母”和“父母所为,恭顺不逆”。这主要是因为A佛教与儒家思想有共同点B佛教丰富了儒家思想C儒释思想岀现

12、融合情况D儒家思想的影响深远251979年前,“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26此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27某次重要会议的决议指出:“要从下述观点来进行经济建设从一个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

13、在资本主义包围环境下绝不会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庸,而成为一个按社会主义方式进行建设的独立的经济单位。”这次会议是A1917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B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C1925年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D1990年第三次苏联人民代表(非常)大会28观察下表“美国政府财政收入中主要税种所占的比例()表”,这一时期美国主要税率的变化,有助于年份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19%%53%%56%A刺激社会消费,扩大国内市场B增加财政收入,加强国家干预C减轻贫民负担,完善社会保障D降低经营成本,复兴工业生产29下面是

14、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形势图。对该形势图解读正确的是,当时中国A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B民族意识的初步觉醒C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形成D民主革命的迅速发展30如图是苏联漫画家甘夫创作的漫画,题为天国的放逐。该漫画表明A美国的举措加剧世界紧张局势B苏联反对战后美国的经济援助C马歇尔计划通过援助控制西欧D社会主义阵营被逐出世界市场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观察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图片,回答问题。唐宋明清请回答:(1)唐宋两朝的对外交流路线有何不同?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二者在人员交流、交往内容上有什

15、么差异?(2)图中反映了明清两朝对外贸易分别呈现哪些新的变化?(3)综合以上图片信息,概括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主要趋势。3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884年4月,清廷急授以刘铭传巡抚督督办台湾军务赴台抗法。刘铭传领导的10个月抗法保台战斗,取得最后胜制。1885年10月,台湾建省。刘铭传任台湾巡抚。他任巡抚后特别注意开发台湾资源,进行经济建设。修筑公路、铁路,方便了陆上交通。设立“轮船招商局”,疏浚了安平等港,方便了海上交通;先后设立电报局、邮政局,方便台湾内部及其与大陆的联系。为了开发台湾资源,他设立煤务局,整顿基隆旧矿,投银40万两,购买新式机器开采,并拟筹资另开

16、新的矿井;在苗栗、后垅等地发现石油后,马上设立煤电局进行开采。蔗糖和茶叶是台湾大宗出口商品,过去一向为英商垄断,刘铭传积极组织本国商社与之对抗,夺取中国应有的商贸权利。1890年10月,刘铭传草签协议,将基隆煤矿交中国商人承办,议定“由商经营、官不过问”。此举受到清廷处分后称病辞职,于1891年5月。返回安徽肥西故乡。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割让日本。刘铭传悲愤至极,身心交病,卧床不起,于1896年1月12日病逝据台湾巡抚刘铭传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铭传开发建设台湾的主要措施和意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铭传身上折射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哪些可贵的品质?33人文主

17、义在不同时代,有着永恒不变的内涵和不断发展的外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们认为,世界的本原是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宇宙理性”,认为自然界的一切发展和变化都是有规律的,因此也是符合理性的,人类及其社会也是自然的产物,因此也是有规律的。他们在社会人生方面宣扬克己修身、恬淡寡欲,认为人生真正的幸福就是服从命运的安排,顺应自然地生活,反对追求快乐,主张克制一切欲望,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唯一的善就是德行材料二:创世纪局部吴晓群希腊思想与文化材料三:紧随休谟之后,卢梭继续发起了对自然法及科学理性的攻击在卢梭看来,人类理智教育和法律之下的文明社会,破坏了人在自然状态下那种自然同自由或精神的直接统

18、一与和谐,使人的自然本性与精神和道德相分离。康德主张个人作为自我意识的理性精神主体,他自在地拥有内在的主观自由领城,既只有根据自己的理性意志、主观认识来自主地判断和决定自己的行为及其责任,个人才是真正自由的。罗朝慧著自由与权利的必然性和现实性从黑格尔的政治哲学出发(1)指出材料一的观点属于古希腊的哪一思想学派,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学派在哲学和社会人生方面的基本观点。(2)指出上图作品的作者及绘画地点,并简述作者通过这一作品所表达的时代精神。(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述卢梭与康德对于“理性”思想发展的理论贡献,并指出两人的贡献对于启蒙运动思想发展的意义。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

19、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答案解析】根据“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结合所学,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主要采用官督商办的形式,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由官僚、买办、商人以入股形式筹集,但实行封建性质的官僚管理,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故B正确;A是洋务派的军用企业,由完全由政府主办,与商人无关,排除;CD属于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由早期资本家自己管理,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的准确解读,结合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的特点分析

20、解答即可。2、D【答案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1948年的金圆券改革,是因为国民党坚持打内战,军费开支庞大,赤字增加,这次改革带有明显的掠夺性质,不断挤压民间经济,导致物价飞涨。两次改革,都由国民政府主导,客观上加速了官僚资本的膨胀,故D项正确,B项排除;官僚资本的膨胀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故排除A、C两项。故选D。3、A【答案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美发达国家逆全球化行为反映其对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利益分配的不满,英国公投脱欧、“美国优先”的策略都是从本国国家利益出来。故答案为A。英美成为反全球化的主力说明它们不再是全球化的主导者,排除B项;世界的主要潮流依

21、旧是全球化,排除C项;D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选A。4、C【答案解析】材料中列宁的意思是因为一战促使了俄国革命的条件成熟,缩短了革命形势发展准备时间。根据所学,一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促使了革命条件的加快成熟,故C项正确;战争只是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促进因素,排除AB;一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的爆发,不是说.参与“一战”是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排除D。故选C。5、C【答案解析】材料反映了日本学习西方,实现国家富强的政策,殖产兴业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文明开化政策有利于日本学习西方文明,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废藩置县,属于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22、故C错误,符合题意;自由择业,也体现了西方的择业观,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6、A【答案解析】根据材料“江苏省睢宁县出土的牛耕画像石”“四川省德阳县出土的芟草播种画像砖”“山东省藤县出土的耕耱画像石”的内容可以看出当时的小农耕作是牛耕技术、用镰刀割草、用锄头耕地等,都是使用最简单的工具进行耕作,从而说明汉代的个体小农经济耕作方式简单,故选A;单从陕西和江苏省出土的牛耕画像石不能表明牛耕技术得到普遍推广,B错误;表格中反映的不是农业技能,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小农经营模式,D错误。7、C【答案解析】据材料“玄宗开元年间27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多达18人,高级官员和地方封疆大吏也多出于进士”可

23、知,体现的是官僚集团的精英化趋势,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A错误;皇权专制体制迅速强化不是材料主旨,B错误;唐朝时期做官的途径还有恩荫做官,故D说法错误。8、A【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目“一八九八 一九一四年间”即可判断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这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垄断有关,故A符合题意。考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大企业与垄断资本【题目详解】9、C【答案解析】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国共双方达成了和平建国的方针,这主要和双十协定的签订有关,故C选项正确;国共两党达成第一次合作时期蒋介石尚未出任国民政府主席,故A选项错误;此时抗日战争

24、以结束,处于解放战争前夕,故B、D选项错误。10、C【答案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是上海、北京,与天津无关,C选项符合题意;天津较早开设新式学堂、创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和开通中国首条空中航线(京津航线)等三个说法成立,ABD三选项不符合题意。11、D【答案解析】依据材料隋唐墓葬中普遍出现骏马、骆驼和胡人等塑像,而宋以后的墓葬几乎绝迹,联系所学可知隋唐时期丝绸之路兴盛,而这些墓葬塑像正是丝路繁荣的表现,选项D正确;材料未涉及西北战乱的信息,而是强调隋唐时期丝路的兴盛,选项A排除;隋唐时期实行羁縻政策,民族矛盾相对缓和,选项B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出土文物的特点,非制瓷技术,选项

25、C脱离材料主旨,排除。12、C【答案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乡办企业的大量出现主要和经济体制改革有关,盘活了经济发展的活力,C选项符合题意。年实现了农村的工业化的说法不符合史实,A选项排除。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试点开始,D选项排除。【答案点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78年,历经改革启动和局部试验阶段(年)、改革全面探索阶段(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2000年至今),至今已走过28年的历程

26、。13、B【答案解析】“同时中国共产党却正在渗入日军战线后面的广阔农村扩张势力,并贏得民众的支持”反映出中共通过走群众路线,正在日益积聚力量优势,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国民党的战略是什么,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日本的困局,而不是其策略,排除C项;1938年抗战就进行到相扶阶段,排除D项。14、A【答案解析】1959年正处于大跃进运动时期,5月没有完成预定指标,说明指标高了,毛泽东表明要量力而行,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故正确;材料看不出否定大跃进,毛泽东只是认为高指标存在问题,故错误;当时一五计划已经完成,故错误。故选A。15、A【答案解析】儒家思想出现由“神”到“理”的转变主要原因是东汉末年,

27、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魏晋时期佛教和道教思想广泛传播,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其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从唐代开始,儒家思想家们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到宋代形成了理学体系,完成了儒家思想由“神”到“理”的转变,故选A;这一转变与封建伦理道德、专制政治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无关,故排除BCD。16、A【答案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郑观应提出在对外交往之时应独立自主,应该遵守国际公法,这实际上突破了传统上中国的夷夏之防观念,反映出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郑观应只是接受了国际外交观念,没有涉及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认识;C选项错误,材料不能表明郑观应已突破“中体

28、西用”的观念;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这是中国外交观念近代化的开始。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7、C【答案解析】材料表明,孙中山以美、法两国为例,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地方自治的重要性,故选C;1911年辛亥革命通过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时间不符,排除A;主张地方自治,并不能说明要实行联邦共和制,排除B;材料未提到结合中国实际,排除D。【答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其治向为中央集权,无新天地为之地盘,无自治为之基础也”,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18、D【答案解析】由材料可知,董仲舒认为人性是善的,所以答案选D。AB与人性善恶无关,排除;荀子人性是恶的,排除C。19、D【答案解析】据材料“来自西

29、域的龟兹、高昌、疏勒等乐”“ 有来自印度、天竺、康国”等信息可知,统治阶级实行开明的文化政策,营造了相对宽松的文化氛围,故D选项正确;唐朝政治军事实力强大与音乐出现融合不同地域文化分格没有直接关系,故A选项错误;秦统一后,百家争鸣局面逐渐结束,故B选项错误;材料所述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而不是现实统治的需要,故C选项错误。20、C【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对美国在关税、贸易限制和国内市场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可知马歇尔计划强调的是美国在西欧的商业利益,材料没有涉及恢复西欧经济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美国从稳固资本主

30、义出发,故B项错误;根据“对美国在关税、贸易限制和国内市场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看出美国是为了打开西欧市场,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的意图,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欧洲复兴计划【易错警示】所谓“极”,指的是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所谓“化”,是指一种发展趋势,并非指现实,表明在多极格局形成之前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或叫转换期)。多极化是一个渐进的、曲折的过程,多极世界的最终建立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21、B【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

31、据题干关键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新中国1982年宪法的相关内容。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宪法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四部宪法,是不断的修订的结果。1982年,鉴于文革时期“左”的错误,对宪法进行了全面修订,修订加强了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护,同时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非以“阶级斗争为纲”,B项表述正确;A是1949年共同纲领的内容;C、D两项属于1954年宪法的内容。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新时期的法制建设1982年宪法22、D【答案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建国之初,由松散的邦联体制到联邦

32、制的建立过程中,过度的民主受到了抑制,中央政府的权力得到了加强。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人民主权并不等于直接民主,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建国之初没有实行直接民主制;B选项错误,美国并未否定“人民主权”思想,没有背离启蒙思想的原则;C选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政治自由问题,并未涉及个人自由的问题。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3、A【答案解析】德国和美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德国和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广泛吸收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迅速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故A符合题意;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有广阔的的殖民地,对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积极性不高,法国小农经

33、济和小企业大量存在,国内市场狭小,限制了工业新装备和新技术的采用,加之普法战争战败后的割地赔款,在资金和资源上妨碍了法国经济的发展,故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故BC不符合题意;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有限,而苏俄或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4、D【答案解析】材料反映了佛教宣扬孝道,而孝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反映了佛教借儒家思想来传播佛家思想,表明儒家思想的影响较为深远。D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了佛教借鉴、学习了儒家经典,佛教与儒家思想有共同点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思想丰富了佛教,B错误;材料信息只反映

34、了佛教融合儒家思想,不能说明儒家融合佛教思想,C错误。故选D。25、D【答案解析】材料反映的变化是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造成的,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1956年底;BC项是1958年。26、C【答案解析】根据题干“唐武德元年”可知李世民不是皇帝,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新唐书高祖本纪记载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故可知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的说法错误,排除B。上述四则史料都提到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故C项正确。只有新唐书太宗本纪提到太宗有疾,其他没有提到,孤证不立,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27、C【答案解析】“从一个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

35、机器和设备的国家而成为一个按社会主义方式进行建设的独立的经济单位”表明新经济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苏联决定开始工业化建设,该会议应该是1925年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故C正确;ABD时间均不符合题意,排除。28、D【答案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这一时期企业所得税不断下降,这有利于减少企业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发展,D正确;消费税上升,不利于刺激社会消费,排除A;国家主要税收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下降,会导致财政收入减少,排除B;个税整体降低,并不仅仅减轻贫民负担,排除C。【答案点睛】解题关键是对税率变化的解读,掌握税率的增减对企业、个人和社会消费的影响。29、A【答案解析】根据材料“山东”“廊

36、坊”“天津”“八国联军入侵”,可知,此图反映的是义和团反击八国联军侵华的斗争,中外民族矛盾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故A正确;中国民族意识的初步觉醒是在鸦片战争后,不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选项与史实不符,B错误;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选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错误;义和团运动属于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不属于民主革命的范畴,故D错误。30、A【答案解析】漫画中的文字“马歇尔的天国”“神圣至上的世界”以及和平卑躬屈膝可以看出,漫画作者认为美国的举措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选项A正确;材料未体现苏联的意向,排除B;选项C未凸显出漫画中马歇尔计划和“和平”之间建立的那种关联,选项C排除;选项D不符合史实

37、,排除。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路线:唐海陆并举、宋海上丝绸之路;变化原因:由于西夏的兴起,中原通往西域的中外商路受阻。商业的繁荣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促使宋朝政府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若答指南针的应用、造船业发达等内容酌情给分)人员:唐朝主要是商贾、僧侣、使节;宋朝主要为商人交往内容:唐朝丝绸、瓷器、纸张输往西方,形成东亚文化圈;西方的物品以及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医药、宗教等输入。宋朝丝绸、茶叶、瓷器输出,香料、珍宝、药材输入。(或答海上丝路以香料、丝织品、瓷器为大宗商品)(2)明朝:朝贡贸易,严禁民间海外贸易;清朝:闭关锁国,广州一口通商(3)趋势:由对外开放逐渐走上闭关锁国的道路【答案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图片信息从唐海陆并举、宋海上丝绸之路回答;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所学从西夏的兴起、商业的繁荣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以及指南针的应用、造船业发达等内容酌情给1分)回答;第三小问人员唐朝主要是商贾、僧侣、使节以及宋朝主要为商人回答;交往内容依据所学从唐宋时期不同产品回答即可。(2)依据图片郑和下西洋可知是朝贡贸易,严禁民间海外贸易;依据图片可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广州一口通商。(3)依据材料图片从对外开放逐渐走上闭关锁国的道路思考回答。3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汉晚期出现了成熟瓷器对不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