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前后主语一致省略主语语和谓语的句子

1、定语在句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叫定语。

2、这句话看不懂,自己查词典去!

4、更丰富的实例,会在讲解从句和非谓语动词之后出现。

5、表语表语是谓语的一部分,它位于系动词如be之后,说明主语身份,特征,属性或状态。

10、只有名词性的东西才能当主语或宾语,谓语只能由动词充当。

12、如果楼主不知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为何物,请自行查阅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等资料,起码头脑里有个概念。

13、主语主语表示句子主要说明的人或事物,一般由名词,代词,数词,不定式等充当。

15、谓语谓语说明主语的动作,状态或特征。

16、在非谓语动词结构里使用,至于用法,自己去翻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什么时候用ing什么时候用ed,五三肯定说得比我清楚。

19、请不要过分纠结五大基本句式,它们主要是为了帮助你理解后文“从句”、“非谓语动词”的概念。

20、谓语:谓语说明主语的状态,性质或特征。

21、宾语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跟在及物动词之后,能作宾语的有名词,代词,数词,动词不定式等。

22、现在进行时的"be doing"结构。所以这个"doing"叫“现在分词”。

23、主语:表示主要说明的人或事,一般由名词,代词,不定式来充当。

24、这句话实在看不懂……就放在那儿吧。

29、表语:表语是谓语的一部分,位于系动词如be的后面,说明主语身份,特征,属性或状态。

30、完成时态"have done"的done,就是过去分词。比如上面那个过去完成时的例子。

在此不提省略谓语的省略句,因为太多了。

有一种句子叫单元句(单部句,one-member sentence),就可以没有谓语。而且单元句不同于省略句,省略是有原则的,可以补全;单部句无法补全,但理解时可以增添内容。该术语大概源自俄语。

还可见《新概念》第四册 Lesson 33:

教育,以其教学周期如此精心地安排,并以教科书——那些可以买到的智慧源泉——予以强化,如果不受其惠,文明将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黑体部分就是单部句,只有非谓语动词(punctuated),无谓语动词,但它依旧是句子,只不过只有主语而无谓语。主谓齐全的句子称为“双部句”(two-member sentence)。

省略主语、谓语句的常见用法

      此文发表于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语文导报·高中版》2014年3月29日第3版,是应该报执行总编刘建华先生之邀而写的。为了保存这份资料,今发布在博客中。高中学生可以看一下,对学习文言文很有帮助。

省略主语、谓语句的常见用法

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语言习惯或修辞的需要,在不影响语言表达的前提下,人们在说话或写文章时,常常省略一些句子成分,这就形成了省略句。省略是现代文和文言文所共有的现象,但文言文的省略更为常见,而且有些在现代文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也经常省略。文言文中,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兼语和省略介词。此处,我们先讲前两种。

常见的省略主语有以下4种:

1.承前省,即某一内容在前文中已出现过,在后文中再出现时便可省略。例如: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捕蛇者说》)

——“蛇”在前文中已出现过,作宾语,后文中便可承前省略。“草木”在前文中已出现过,作宾语,后文中便可承前省略。两个加点的“蛇”和加点的“草木”都是承前宾语而省略主语。

②天下云集响应,(天下)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前文中出现过“天下”,作主语,后文中便可承前省略。这是承前主语而省略主语。

2.蒙后省,即某一内容在后文中出现,在前文中便可蒙后省略。例如:

①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后文中有“公”,前文中便可省略。

②秦时(项伯)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后文中有“项伯”,前文中便可省略。

3.对话省,即对话过程中省略其中一方或双方都省略,有时,也省略表示对话内容的主语。例如:

①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刿)对曰:“(此)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对曰”的前面由于对话而省略了主语“曹刿”,这是对话的一方;“忠之属也”的前边省略了主语“此”或“是”,这是对话的内容。这一主语指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当“这”、“这个”讲。

②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鸿门宴》)

——“甚急”的前面由于对话而省略了主语“今日之事”。

4.自称省,即第一人称主语的省略。古人在文章中提到自己时常省略,这种省略常见于古代的文告、书信、游记等文体中。

①(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予)手自笔录,(予)计日以还……录毕,(予)走送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句中的第一人称主语“予”都省略了。

②(予)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我)发现西山后的第八天,沿着由山口向西北的道路走二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寻”,沿着。“道”,行走。句中省略了主语“予”。

常见的省略谓语有以下3种:

①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前边出现了谓语“鼓”,后边再出现时便省略了。

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鸿门宴》)

——前边出现了“为乐”,后边便可省略。

①因跪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后文中有“击缶”,前文中便可省略。

②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竖追之。(《列子·说符》)

——后文中有“追之”,前文中便可省略。“党”,亲族,这里指全家的人。“竖”,童仆。

3.语意自明的省略。例如:

①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俟)狱门外。(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等到左忠毅公被关入监狱,史可法天天在监狱门外(等待)。“俟”,等待。看到“史朝夕狱门外”,便可知道句中省略了谓语“俟”。

②万物殷富,政由一家(出)。(《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万物殷实富足,政令由一家(发出)。看到“政由一家”,便可知道句中省略了谓语“出”。

此外,在诗歌中也常常省略谓语,如“山河破碎(像)风飘絮,身世浮沉(如)雨打萍”中,省略了“像”和“如”。

小结:省略主语和省略谓语是文言文中常有的现象,在了解其类型的基础上,仔细阅读文言文,弄清它的大意,再仔细琢磨有关句子,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出其中省略的内容。在翻译文言文时,应将省略内容补写出来。

1.在下列各句中找出不是省略句的一项( 

A.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B.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C.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D.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2.在下列各项中找出与例句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 

例句: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A.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B.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C.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

D.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

3.翻译句子,并说明句中的省略现象。

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甲卷。原题只要求翻译句子)

解析:D项是判断句,没有省略现象。ABC均为省略句,A项中,“其”前省略了谓语“择”,B项中,“伐齐”前省略了主语“廉颇”,C项中,“使”前省略了主语“子”,“至”前省略了主语“子路”,“行”前省略了主语“隐者”。

乍一看,4个句子都与例句相同,都是承前省略主语,但仔细分析便发现了区别。例句是承前宾语而省略主语,ABC三项都是如此,只有D项是承前主语而省略主语。

3.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说明:“滞于冗官”前省略主语“其兄”,“竟不引进”前省略主语“其”,指代李揆,都是承前省略主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前后主语一致省略主语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