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规划500字大一新生生想预推免应该怎么做?

中国药科大学竭诚欢迎全国各高校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我校2023年推免生!

我校2023年接收推免生的类型包括硕士研究生以及本科起点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直博生)。

我校“推免生预报名系统”将于815-926日期间开通。

1、我校2023年硕士招生专业目录中除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MPA)以外的所有全日制专业均可接收硕士推免生。

2、我校在药学、中药学、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及下设二级学科博士点的学科专业内招收直博生。

相关招生专业目录(含直博生)暂参考附件1,最终专业信息以我校今年9月份发布的《中国药科大学2023年招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含直博生)章程》为准。目前推免预报名系统中各招生专业下的导师名单仅作为报名参考,若意向报名导师不在系统名单中,同学可以通过选择该专业下的“其他导师”进行报名。最终招生导师名单以复试前学院通知为准。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遵纪守法,身心健康。

2、纳入国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应届毕业生,将获得所在本科学校的推荐免试资格,并在“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以下简称“全国推免服务系统” )完成注册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等部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符合我校2023年研究生招生简章中规定的其他报考条件。

4、学习成绩优异,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具有相应研究生培养潜质。在校期间曾参加科学研究、全国学术竞赛等活动表现突出者,及具有代表性科研成果者优先考虑。

5、申请直博的推免生,除满足上述全部4点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1)有较突出的科研能力和专业素质,具有相应专业博士生培养潜质,学习成绩优异,原则上本科推荐环节总评成绩在本专业排名在前5%(含5%);各类国家级基地班的推免生本科推荐环节总评成绩在本专业排名前50%(含50%);或入选药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推免生。

满足下列条件的申报直博生的推免生,其总评成绩排名可以适当放宽。

以第一作者(排位第一)在《中国药科大学共识期刊目录》的SCI期刊上发表过一篇专业学术论文。

在由教育部/团中央组织的国家级科技类和创新创业类竞赛中,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一等奖/金奖或二等奖/银奖,或以第一、第二完成人获得团体奖。具体奖项见附件2

2)获得外语等级证书或成绩证明(成绩有效期在4年之内)

六级(CET-6)成绩≥450分;或托福(TOEFL)成绩≥90分;

或雅思(IELTS)成绩≥7;或以第一作者(排位第一)在SCI期刊(不含扩展版)上发表过一篇专业学术论文。

凡符合上述申请条件且有意愿报考的全国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请登录我校推免生预报名系统(/logon,如实填写各项信息并提交材料。报名项目选择“推免生预报名”。系统账户考生需自行注册使用,注册时须填写个人真实有效信息。

提醒:已参加过我校2022年暑期夏令营的考生(含优秀营员)也需重新注册账户并登录本报名系统进行预报名,不可使用夏令营账户登录预报名系统。

其中获得“优秀营员”资格的考生,若本次推免生预报名信息与夏令营所参加考核学院及学科专业一致,征得拟报考导师同意后,无需再参加我校本次推免生复试。

1、申请人需准备的材料包括:

1)身份证或在读学生证(必填);

2)由所在学校院系的教务部门开具的本科学习成绩单(必填);

3)本科推荐环节成绩排名情况(必填);

4)外语水平证明,如CET-4CET-6、雅思、托福、专业英语等(必填);

5)学术成果(包括公开发表论文、出版著作、获得专利、获得学术科技奖项、承担课题或者其他具有学术水平的工作成果)(选填);

6)获得各类荣誉、表彰、奖励证书(选填);

7)专家推荐书(暂不必填):申请直博生者提供至少2份《专家推荐书》(可在预报名系统中生成下载模板),由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正高级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撰写的书面推荐意见(推免硕士生是否提交《专家推荐书》不做硬性要求)。

2、凡通过本报名系统进行预报名,申请我校2023年推免生且符合接收条件的同学,我校将提供与导师提前沟通的机会,优先安排复试、优先接收。

3、各学院将根据网上申请情况择时进行筛选,择优确定复试名单并发出复试通知(具体安排以学院通知为准,请考生务必保持手机畅通)。

通过本系统预报名且复试合格、同时获得本科就读学校推荐免试资格者,待教育部开通推免生报名系统后(开通时间详见中国研招网公告),须及时登录“全国推免服务系统”(),按要求填报志愿等相关操作,否则申请无效。

届时,我校将在“全国推免服务系统”中分别发放复试通知和拟录取通知,推免生应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接受并确认,我校不再发放纸质接收函。

我校录取的推免硕士研究生第一学年可直接获得硕士一等学业奖学金(8000元),特别优秀的推免生可直接获得硕士特等学业奖学金(12000元)。在正常学制年限内享受国家助学金,标准为硕士生6000//学年。推免生在正常学制年限内还可根据相关奖助金实施细则申请国家奖学金、专项奖学金、三助岗位助学金、助学贷款、特殊困难补助基金等。

我校录取的直博生,在正常学制年限内,可获得的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科研激励基金等约3500//月,除专项奖学金外还可申请专项科研创新基金及各类助学金。

1、我校将根据教育部最新推免政策,及时公布2023年接收推免生的最新信息,敬请关注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2、取得直博生拟录取资格的申请者应按当年博士《招生简章》中规定的时间履行博士生网上报名等相关手续。

3、我校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及结合考生的实际情况,复试形式原则上采用网络远程方式。

4、我校研究生招生导师信息,请查阅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导师风采”栏目。

5、各招生学院联系方式:

001药学院:025-,联系人:高老师

002中药学院:025-,联系人:缪老师

003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025-,联系人:许老师

004国际医药商学院:025-,联系人:刘老师

005理学院:025-,联系人:刘老师

006马克思主义学院:025-,联系人:刘老师

007药物科学研究院:025-,联系人:康老师

008工学院:025-,联系人:尚老师

009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025-,联系人:陈老师

012生物药物学院:025-,联系人:王老师

本公告来自:SJC·研究生办公室

为做好我院接收2021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工作,我院将开通推免生预报名系统,热忱欢迎广大推免生申请我院硕士研究生。

招收专业:学术型硕士(新闻学、传播学、数字传媒、广播电视艺术理论)
接收推免生人数:以学校最后批准人数为准。

1、拥护党的领导,愿为国家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
2、学生必须为全国重点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并取得所在学校的推免生资格;
3、学习成绩优良,总评成绩名列前茅。专业必修课成绩均为及格以上、英语通过六级(六级成绩425分)或相当于六级水平的成绩证明(雅思(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并请在报名系统提交以下材料的扫描件:成绩单及成绩排名、英语成绩证明及科研成果、获奖证明等。
2.凡通过本报名系统进行预报名,申请我校2021年推免生且符合接收条件并收到复试通知的同学,我院将安排在9月25日进行复试(夏令营优秀营员不用复试,复试将采用线上面试的方式)。
3.我院接收推免生将优先接收夏令营优秀营员,然后再按照预推免复试成绩的排序对学生进行接收,录满为止。待教育部开通推免生报名系统后(9月28日),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在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上完成报名及接收的相关工作,否则申请无效。超过时间的可能会因为全校接收推免生的人数(不超过全校硕士人数的50%)达到而被拒绝。
4.我院将根据教育部最新推免生政策,及时公布2021年接收推免生的最新信息,敬请及时关注相关信息。

四、复试安排及复试内容
1、收到复试通知的考生,我院会安排专人联系,于24日进行网上测试
2、综合面试,采用线上面试,双机位模式,具体要求可以参考硕士面试要求。
主要根据考生网上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评估,包括:考生的教育背景、学习成绩及平均绩点(GPA)、科研能力、外语水平以及遴选推免时的综合成绩和名次等。背景评估分占30%。
综合面试包括心理素质测试、专业英语测试及专业面试,主要测试考生心理素质、专业英语能力、掌握本专业系统知识情况、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目的与科研计划等。重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专业能力倾向)以及对本学科前沿领域及最新研究动态的掌握情况等。心理素质测试可请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职辅导员负责进行。凡心理素质测试不合格者,不能录取。
 1、外语听力和口语,成绩占20%;
2、专业面试,成绩占50%。

(一)所有推免生(定向就业推免生除外)一律享受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

(二)研究生新生奖学金  

特等奖10000元:来自高水平大学,或所在学科在最新一轮国家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排名前10%的高校,且学习成绩在生源学校本专业排名前1%且为第1名的研究生新生; 

一等奖5000元:来自高水平大学,或所在学科在最新一轮国家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排名前10%的高校,且学习成绩在生源学校本专业排名前5%的研究生新生; 

二等奖3000元:来自高水平大学,或所在学科在最新一轮国家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排名前10%的高校,且学习成绩在生源学校本专业排名前10%的硕士研究生新生;以及来自全国重点大学,或所在学科在最新一轮国家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主体中排名前20%的高校,且学习成绩在生源学校本专业排名前3%的研究生新生。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①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SJC”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在使用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②凡本网注明“本文章(新闻)来自: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规划500字大一新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