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盖盖玻片才能避免产生气泡用紫外光照射后出白雾怎么办

【莫予应的回答(30票)】:

已经有回答得几乎尽善尽美的了,但是我还是忍不住狗尾续貂一下。来说说一类具体的:螳螂。因为我觉得螳螂标本是昆虫标本里比较难做的,而且在做一只螳螂的时候,会遇到几乎做昆虫标本会遇到的所有问题;能熟练做好螳螂标本的,也可以应付其他大多数昆虫标本。我主要来说说自己整姿的心得。

螳螂一般身形修长,腿脚舒展,死后你可以随意给它造型,而不加造型又的确十分难看,所以它是整姿的一个经典案例。而在这个经典案例里,屡次为难我的,却是那一对中足。很多疑难杂症都涉及到它,或者由它们引起。

首先是展翅,螳螂标本一般需要展翅,展翅一般用展翅板,但是考虑那一对中足,如果想完全伸开而不是紧紧贴住身体,展翅板就不能用了。而且那些中型大型的螳螂,身体太厚,也不适合展翅板。所以一般都是反展翅法。什么叫反展翅法呢,有位大神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但是即使这样,完成的标本前翅还是有时会向内卷曲。我看有的博物馆和个人手里的螳螂,放久了也都是这样,这个问题倒不容易处理。然而真正舒展开的一只螳螂标本,是非常美丽的。

其次是身体。螳螂身体细长,做的时候要保证头、胸和腹部是在一条直线上,这样才好看。而展翅则是根据这一条直线来左右对称。反展翅有时不容易看出歪斜来,等到标本干了,你一翻过来看,卧槽一头大汗~~~~所以还是要仔细些。我之所以说螳螂比较难,也是因为这个家伙如果身子歪了,真的可以很歪很歪。。。。。

然后是足。刀锯状的前足不用多说,一定是要舒展的,否则有些辨别要点就看不到了。但是太舒展了像投降,不太舒展了又像没睡醒;往上伸展有点容易被碰坏,往左右伸展又容易和身体不协调;总之既要伸开,也要美观。有些人喜欢每次都用90度的折角,如果空间足够大,基本是美观的。在这一点上,我们也可以考验自己做标本的能力和技术,还可以尝试不同的整姿,找到自己最喜欢的那种。这也是螳螂标本的有趣之处,很少有昆虫可以因为你不同的整姿变得那么不一样。至于中足,无论是怎么个角度,正展翅反展翅的时候都是个问题:不好固定。方法有很多,刚才那个帖子里也介绍了,然而实际做起来我们才知道有多么抓狂。

最后是保色。螳螂标本易褪色,有的放到暗房里,有的放到冰柜里,种种方法,总之是离大太阳远些,尽可能遮蔽干燥通风。据说冰冻干燥法保色是最好的,但周期太长,我也没尝试过。如果不是什么专业研究,只是自己弄着玩玩,如果做好之后颜色还不错,放到一个封闭的小盒子里,相对比较安全。

生化防腐和保养方面的,参看上面大神的回答吧,非常详尽了。

最后免不了要献丑,与爱好者共勉吧——

【苗苗谭的回答(14票)】:

去年刚修了昆虫分类科,做了超多标本。

大致过程百度上都有,无非就是抓虫——弄死——固定,这里说说两个主要问题--

1.杀虫时如何保持虫体的完整性:a.抓来之后马上放毒瓶,毒瓶里不可积累太多的虫子,有一定量要及时清理否则会互相挤压;b.鳞翅目的抓来要放三角袋,并在翅膀连接胸部的地方捏一下,咔擦,让它不再扑腾,其他大的小的昆虫可以放在软软的棉层纸包免得被压坏;c.活力很大的一类昆虫,如大蛾子、金龟子这些,直接注射95%的酒精。tips:这些过程都是极其残忍的......

2.整肢固定时如何保持虫体美观性:我做标本时只青睐那些中大型的比较美丽的昆虫,业余的爱好者估计也都这样。a.昆虫的六只还有触角重要的是保持自然的形态,多看看皂片,摆好pose就可以了;b.一定要轻柔轻柔再轻柔,尤其是有粉的东西展翅时,千万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要用硫酸纸隔开,用镊子拉。

至于翅膀应该展到什么角度,昆虫针应该插在什么位置,有需要了再来回答吧~

亲爱的题主以及各位知友,你们好

这个问题对于我这个昆虫爱好者来说简直爱不释手,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因为说起昆虫标本实在是太多太多了,鞘翅目同翅目鳞翅目balabalabala......10年时间自己采集自己做,购入卖出的标本已经数不清了。

楼上几位的回答简明扼要,除了 同学的回答,用了相当长的篇幅,细节很好。恕我直言(本人说话直),这篇东西应该不是出自陶兄之手吧,图片上的水印Yellowman,如果我记性没错的话应该是来自于一个叫做昆虫视界的昆虫学狂热者论坛吧,早年也曾混迹于各大论坛,与人争锋斗嘴。

以上是首页链接。以后还是写上来自于何方比较好,免得别人多嘴。此处对事不对人,陶兄莫要介意。

不愧为昆虫学小硕,简单地几句话将鳞翅目标本的几个要点都勾勒出来了。点个赞。

对于鞘翅目的标本,我个人认为陶兄的答案过于繁琐,以及很多专业道具题主若是初学者可能都没有听过。而昆虫学小硕的答案又过于简单。

很可惜,我很想亲手做一只标本给题主示范如何制作鞘翅目的标本。但是无奈时值墨尔本深秋,已是万物凋零之时。收纳盒里有很多虫尸,但是身边却又缺少最基本的泡沫板。只能将以往的一些标本拍摄作为辅助了。如果有兴趣,请前往以下链接我的回答。

双带粒翅天牛 采集于2013年 采集者我(名字就不写了) 采集地:浙江临安西天目。双带粒翅天牛 采集于2013年 采集者我(名字就不写了) 采集地:浙江临安西天目。

本来想用原图,但不知为何无法上传,只能用父亲上传至qq空间的图。天牛是一种很常见的鞘翅目昆虫,只不过并不是图上这种。我们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桑天牛,来自沟胫天牛亚科。标本采集于2007年,采集者我,采集地:复旦大学校园内。桑天牛,来自沟胫天牛亚科。标本采集于2007年,采集者我,采集地:复旦大学校园内。

薄翅锯天牛 ,标本采集于2002年,采集者我爸,采集地:浙江临安东天目薄翅锯天牛 ,标本采集于2002年,采集者我爸,采集地:浙江临安东天目

桃红颈天牛 标本采集时间2010年 采集者我 采集地点贵阳桃红颈天牛 标本采集时间2010年 采集者我 采集地点贵阳

各地常见的还有光肩星天牛,粒肩星天牛,黄星天牛,云斑天牛,云斑白条天牛等等很多。。

就不一一列举了。从以上标本看出,天牛科的整姿基本一致,前肢向前自然伸出,尽量对称即可,触角统一向后捋。后肢向后自然展开,至于中间那对腿,可以向前可以向后,我在澳洲读书时看到了很多向前的,也很有美感。昆虫针所扎的位置也都是统一的。具体可以参照楼上几位的答案。

哎呀我最喜欢的!!俗称叩头虫,磕头虫!萌萌哒!!

文献上是这样的,其实人家根本就不是黑白的!!文献上是这样的,其实人家根本就不是黑白的!!

翻译小天使来也!啊大概就是说他很萌,通过把头部隐藏于胸部,来保护自己弱小的头部。然后有弹跳器官,是一根像撞针一样的器官。所以可以叩头。翻译小天使来也!啊大概就是说他很萌,通过把头部隐藏于胸部,来保护自己弱小的头部。然后有弹跳器官,是一根像撞针一样的器官。所以可以叩头。

屁话不多了。。下面是标本图:

左为羽角叩甲 采集时间2012年 浙江西天目 采集者我

右为豹纹叩甲 采集时间2010年 云南西双版纳 采集者我

大黑叩甲 采集时间2010年 采集地点杭州灵隐寺一颗大柳树的树洞内(这厮白天出门放风,被我逮了个正着。。) 采集者我大黑叩甲 采集时间2010年 采集地点杭州灵隐寺一颗大柳树的树洞内(这厮白天出门放风,被我逮了个正着。。) 采集者我

左双纹褐叩甲 采集时间2009年 采集地点浙江西天目 采集者我爸

右面这只目前还没有时间去翻资料,实在是惭愧。

叩甲科的整姿相对简单,可见六肢依旧伸展开来,前胸抬起,由于叩甲科头胸相连紧密,旺旺胸部抬起就可以轻松观察头部。第三张图的失误在于我没有将触角拨出,实在惭愧。低级失误。

贴一张背面观,清晰可见胸部腹部结合部位的弹力器结构。如需了解更多关于叩甲整姿:贴一张背面观,清晰可见胸部腹部结合部位的弹力器结构。如需了解更多关于叩甲整姿:

贴张图,关于如何制作小型鞘翅目标本的,因为昆虫针无法下针,唯恐刺碎虫体,所以需要用一些特殊的方法:

点击放大看得更清楚点击放大看得更清楚

本来我想再写一个吉丁科的(Buprestidae),也是一个很有意思很美丽的家族,还有可爱圆胖的矮吉丁属(Trachys)。但是已经是墨尔本时间深夜了,明天还有课 TAT。。

如果真的有兴趣的话,我可以更新。如果觉得不够详细,我也可以说的更详细。。我怕题主初学者觉得太麻烦反而没了兴趣。

晚安啦。祝你有一天也可以做出自己满意的标本。

——————————————分割线——————————————————————

关于如何野外采集昆虫的回答,标题是大型天牛。我基本上把一些基本的爱好者应该掌握的技巧都写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前往随便看看~

【陶磊的回答(18票)】:

昆虫标本制作的时候挺简单的,挺容易上手的,但是叙述起来就比较麻烦了,因为昆虫种类真的很多,大的有十几厘米长比如凤蝶、天蚕蛾和大天牛等;

小的也足够小,要想观察清楚就得拿到显微镜底下,比如蓟马(缨翅目昆虫,个体很小,1000头蓟马大约0.1g)。

不同的昆虫有不同的制作方法,但是在所有制作过程中都要涉及的问题就是整姿。整姿的要求就是昆虫的前足向前,中足和后足向后,触角较短的伸向前方,

触角较长的迂回到身体后方,比如天牛。触角较长的迂回到身体后方,比如天牛。

需要展翅的昆虫前翅和后翅不能重叠,前翅后缘和后翅前缘在一条直线上,并且与身体垂直。需要展翅的昆虫前翅和后翅不能重叠,前翅后缘和后翅前缘在一条直线上,并且与身体垂直。

这是个细致活,考验人的动手能力,但是更考验人的耐性。举个例子,蓟马玻片制作的时候就能逼得你发疯。在解剖镜底下,手里拿着两根针,一点一点整理,翅上的缨毛要顺,不能乱,翅不能折起来。足和触角要按照要求整理。而且一不小心就断了,做的工作就白费了。

一般成虫制成都是针插干制标本,这种标本不需要任何处理就可以永久保存。做的方法是把标本从纸袋取出(如果标本干脆,需要放到回软缸里回软,回软时需要喷防腐剂,防止腐烂)

用昆虫针(视昆虫大小而选用不同型号的昆虫针)插上,针插的部位一般是在中胸中央,但可因不同昆虫而针插部位不同。鞘翅目插在右边翅基部约1/4处,半翅目插在小盾片上,双翅目插在中胸靠右边,蝗虫插在向前伸延的前胸背板右边。

标本插好后,要整姿,将虫插在整姿板上,使虫体与板接触,然后用针将触角、足、尾须、产卵器等摆好,使标本的姿式尽量接近于生活时的样子,要左右对称。整姿一般使用大头针,用大头针把足、触角等固定到特定姿态。

鳞翅目和蜻蜓等成虫还要在展翅板上展翅,使前翅后缘与身体垂直,后翅向上展,略压在前翅下边,然后用蜡纸纸条压上。展好姿的昆虫干燥后去除纸条就做成标本了,胸部插的针就留在上边了。最后再插上两张小标签,一张写上采集地点、采集日期、采集人的名字。一张写上昆虫名字,如果名字叫不出来,可请教有关昆虫分类学家。标本及标签部位的高低均要一致,将标本整齐放在标本盒内,盒内放上樟脑以免虫蛀。

幼虫一般用“管封法”,把幼虫放在盛有保存液的玻璃管(类似小试管)中,开口端用酒精喷灯烧死密封。(这个没有找到图片)

处理和保存昆虫外生殖器备作研究的方法很多,经常使用而比较好的有:

1).制片保存 昆虫的外生殖器,一般说来角质化都比较强。因此,提取出来的材料,最好要经过脱水、透明手续后用加拿大树胶封在玻片中保存。因作好的生殖器玻片已与原来的标本分开,为防止混乱和丢失,玻片上一定要贴好与原标本完全相同的标签,写明种类、采集地点、日期及标本上的原来编号,然后放在玻片标本盒中保存。制片方法如下:

(1)加拿大树胶制片法

将解剖出的昆虫外生殖器放在10%的氢氧化钾(KOH)溶液中,水浴加热数分钟(时间看虫体的骨化程度而定),把不必要的肌肉、脂肪清除掉,用水洗净,经品红染色,放入75%的酒精中保存备用。制片时用各种浓度的酒精(85%,90%,95%),进行脱水处理。每更换一次浓度必须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一般约15分钟)。骨化较强的材料,要在每个浓度中延长时间。然后再放人100%的酒精(无水酒精)中,浸泡约半小时或更长些。每次更换浓度时,要用滤纸或脱脂棉把原来酒精吸收干净。以上这一步骤称为脱水。进行封片的标本所以要进行脱水这一过程,是因为树胶和水不能溶解在一起,如将带有水分的标本封在胶中,便会混浊不清或使标本变质,不易保存。

经过脱水的标本再放人二甲苯中把酒精替出,并起到透明作用。标本移到二甲苯中时,若溶液发现混浊现象,表示水分尚未脱净,应再退回到100%的酒精中去处理。在二甲苯溶液中的时间不宜过长,只要虫体完全透明,便可移到载玻片上。将虫体位置摆好,并把标本边缘多余的二甲苯吸去。立即滴上加拿大树胶,随即盖上盖片。盖片时必须小心,用镊子或手夹住盖片的一端,斜向着载玻片,使盖片的一端先碰到树胶,然后很快将手或镊子松开,使盖片自然地贴在胶液上。这样可避免产生气泡。如果仍有气泡发生,可用针轻压盖片,或在载片下稍加热。但最好等待几小时或在50度恒温箱中放置一段时间,较小气泡就会自然消失。

如果树胶量加得合适,盖玻片放好后,树胶刚好溢到盖片的四周。如盖片下面仍有树胶未溢到之处,说明加胶不充足。应及时用拨针粘树胶滴在盖片下缺胶部位的边缘,胶便自然渗入与盖片下的胶液愈合。加胶时千万不要将胶掉在盖片上。盖好盖片后,在载片的一端写上临时标签,放在平稳清洁但要通风的地方,最好放在上面有玻璃盖的、下面有通风纱窗孔的晾片盒中。也可将载片放在用硬纸板作的,每张载片之间有隔格的晾片盘中,平稳地放在干净的书柜中,使其自然干燥。经过10-15日后,盖片周围外溢的胶液已开始干固,便可开始修整,先用小别刀刮去载片上多余的树胶,或用小毛笔蘸少许二甲苯轻轻擦去树胶(但不要触动盖片),并擦净载片上的灰尘,贴上正式标签,一张玻片才算作好了。在未加修整前如果看到盖片下标本的四周有似白色雾状体时,那是因脱水不净造成的。此种玻片标本不能使用,如是稀有标本应及时将整个玻片故在二甲苯中,溶去胶液取出标本,重新脱水、透明制作。封片时所用胶液如果过稀时,干固时由于二甲苯的蒸发会使盖片下产生空隙,称为脱胶。此时可先在盖片下的空隙中滴入少许二甲苯,使原来胶液的边缘溶解后,再用拨针滴人胶液,使其自然流人即可。一旦技术熟练后,上述许多缺点便会自然克服。

加拿大树胶,是在化学试剂商店买的成品。如是树胶干粉,可先在干净玻皿中磨细,加入适量二甲苯溶解,装人细颈瓶中备用。

先把鱼胶切成小块,在蒸馏水中浸泡2小时。连同放鱼胶的溶器放在沸水中隔水煮至鱼胶块完全溶解后,加入甘油与石碳酸,同时用玻棒加速搅拌,趁热过滤,保存在有色瓶中。甘油鱼胶的配方是:

这种胶液冷却后便会凝固,用时先把胶瓶放在热水中溶解。制片时先把标本放在甘油及水各半的混合液中一段时间。并将载片擦干净烤暖,把标本放在适当位置,然后整姿,加甘油鱼胶在标本上,盖上盖玻片,贴好标签便可。

用这种胶液制片,可省略脱水手续,作为一般观察效果很好。但在高温潮湿地区使用,长期保存,盖片边缘的胶有生霉现象,可用毛笔蘸少许石碳酸清除。

是用厚纸剪成长方形块,在一端的中央打好圆形孔,先用透明玻璃胶纸贴好一面,将处理好的外生殖器标本沾粘在胶纸向内的一面上,再用另一张胶纸贴好,或先用两块胶纸把材料贴封在中间,再用两块打好圆洞的方形纸将其粘合在中间,然后在纸块上注明种类、采集日期等,插在原来标本的标签下方。贴封保存昆虫外生殖器适合于体型较小的种类。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外生殖器不离开原来的标本,可随时取下在镜下观察。缺点是保存时间长久,胶纸失去原有的粘韧性而发脆龟裂,将材料损坏。

也可在打好圆孔的厚纸片上,先贴上一块盖玻片,上面滴上胶液,放上经过脱水透明后的昆虫外生殖器,再用四分之一大小的盖片封盖好。这种方法则兼顾了制片与贴封两种方法的优点。

是将用甘油临时封装法观察研究过的昆虫外生殖器材料,用甘油浸泡装在小玻璃管内,同原来标本插在一支昆虫针上,日后随用随取。甘油浸泡又能增加标本的透明度便于观察;缺点是日久甘油会透过瓶塞外溢而挥发掉,要注意检查补充。也可用由聚乙烯制成的小瓶封存。因聚乙烯不受普通酸及溶剂的影响,且不易破碎。瓶塞可用白硅酮橡胶制成。瓶塞稍有坡度以便贴合塞入瓶中。在一角度用针刺穿瓶塞以防甘油流出。这种装昆虫外生殖器小瓶直径为5.5毫米,带塞长17毫米。

利用翅脉作为分类依据,在鳞翅目中尤为常见。为了使翅脉清晰易见,必须将翅制成透明程度极强,又将翅脉染上颜色的玻片才便于观察。使用漂白方法制成的玻片,手续简便,省去涂刷鳞片的过程。

1).漂白及制作过程 先自虫体上取下完整的前后翅,浸入75%的酒精液中使其湿润。然后将翅移至1份水加9份盐酸的稀盐酸液中1-2分钟,吸去稀盐酸液,滴入由0.4克漂白精加10毫升蒸馏水的漂白精溶液中。 如此反复在稀盐酸及漂白液中往返多次,翅面上的鳞片就逐渐被漂白并脱落。当由稀盐酸移至漂白液中时,常见到翅面上有许多气泡,较薄的翅也同时会卷缩。遇有此种情况,可用毛笔轻压,排出气泡。如在显微镜下检查翅上鳞片已漂净,而翅面上下仍有气泡时,可移入75%酒精中,以软毛笔在翅面扫刷触压,气泡就可完全去净。如果仍有未透明部分或鳞片尚未漂白或脱净,可再返回前漂白液中顺序处理。

为使翅上脉纹更为明显,将洗涤干净的翅放入盛有伊红或酸性复红的小型染色玻皿中,隔水加温5-10分钟(以翅脉完全染上红色为度)取出,移入75%、95%、100%三种浓度酒精中脱水。吸去酒精,注入二甲苯,使之透明后即可放在载片上,滴上加拿大树胶,盖上盖玻片。

无论在漂白、脱水、透明各步骤或清洁洗净时,都要特别小心,以防翅膜皱褶,如出现上述现象,千万不要用镊子或拨针触动,要用软毛笔帮助展平。替换各种液体时,最好不要搬动翅,而是用吸管在原玻璃皿中换液,并用吸水纸吸净。

2).玻片上漂白脱水法 如制作麦娥、菜娥等小型蛾类,上述方法还可能将翅损坏;那就采用直接在载片上漂白脱水手续。先在双目解剖镜下取下前后翅,平放在擦干净的载片上,先用吸管轻轻在翅面上滴上一滴75%的酒精,2分钟后用吸水纸吸干。再用另一只滴管吸盐酸液滴在翅上,过2-3分钟后吸去,滴上漂白精液,2-3分钟后吸去,再滴上稀盐酸液,多次反复直至鳞片透明脱落。多次滴上蒸馏水洗净稀盐酸及脱落的鳞片,然后滴上冰醋酸一滴,在10一20分钟内更换4-6次后,用吸水纸吸干,加二甲苯透明。如见滴上的二甲苯液有混浊现象,也要更换几次,待完全清晰后,吸去二甲苯,滴上加拿大树胶盖片封固便可。每次换液时,滴上的溶液不宜太多,以免将翅浮起而卷缩。换液时一定要将前液吸净,避免脱水不净,透明不彻底封片后会出现白雾状,影响镜检工作。

利用翅脉作为分类依据,在鳞翅目中尤为常见。为了使翅脉清晰易见,必须将翅制成透明程度极强,又将翅脉染上颜色的玻片才便于观察。使用漂白方法制成的玻片,手续简便,省去涂刷鳞片的过程。

1).漂白及制作过程 先自虫体上取下完整的前后翅,浸入75%的酒精液中使其湿润。然后将翅移至1份水加9份盐酸的稀盐酸液中1-2分钟,吸去稀盐酸液,滴入由0.4克漂白精加10毫升蒸馏水的漂白精溶液中。 如此反复在稀盐酸及漂白液中往返多次,翅面上的鳞片就逐渐被漂白并脱落。当由稀盐酸移至漂白液中时,常见到翅面上有许多气泡,较薄的翅也同时会卷缩。遇有此种情况,可用毛笔轻压,排出气泡。如在显微镜下检查翅上鳞片已漂净,而翅面上下仍有气泡时,可移入75%酒精中,以软毛笔在翅面扫刷触压,气泡就可完全去净。如果仍有未透明部分或鳞片尚未漂白或脱净,可再返回前漂白液中顺序处理。

为使翅上脉纹更为明显,将洗涤干净的翅放入盛有伊红或酸性复红的小型染色玻皿中,隔水加温5-10分钟(以翅脉完全染上红色为度)取出,移入75%、95%、100%三种浓度酒精中脱水。吸去酒精,注入二甲苯,使之透明后即可放在载片上,滴上加拿大树胶,盖上盖玻片。

无论在漂白、脱水、透明各步骤或清洁洗净时,都要特别小心,以防翅膜皱褶,如出现上述现象,千万不要用镊子或拨针触动,要用软毛笔帮助展平。替换各种液体时,最好不要搬动翅,而是用吸管在原玻璃皿中换液,并用吸水纸吸净。

2).玻片上漂白脱水法 如制作麦娥、菜娥等小型蛾类,上述方法还可能将翅损坏;那就采用直接在载片上漂白脱水手续。先在双目解剖镜下取下前后翅,平放在擦干净的载片上,先用吸管轻轻在翅面上滴上一滴75%的酒精,2分钟后用吸水纸吸干。再用另一只滴管吸盐酸液滴在翅上,过2-3分钟后吸去,滴上漂白精液,2-3分钟后吸去,再滴上稀盐酸液,多次反复直至鳞片透明脱落。多次滴上蒸馏水洗净稀盐酸及脱落的鳞片,然后滴上冰醋酸一滴,在10一20分钟内更换4-6次后,用吸水纸吸干,加二甲苯透明。如见滴上的二甲苯液有混浊现象,也要更换几次,待完全清晰后,吸去二甲苯,滴上加拿大树胶盖片封固便可。每次换液时,滴上的溶液不宜太多,以免将翅浮起而卷缩。换液时一定要将前液吸净,避免脱水不净,透明不彻底封片后会出现白雾状,影响镜检工作。

利用翅脉作为分类依据,在鳞翅目中尤为常见。为了使翅脉清晰易见,必须将翅制成透明程度极强,又将翅脉染上颜色的玻片才便于观察。使用漂白方法制成的玻片,手续简便,省去涂刷鳞片的过程。

1).漂白及制作过程 先自虫体上取下完整的前后翅,浸入75%的酒精液中使其湿润。然后将翅移至1份水加9份盐酸的稀盐酸液中1-2分钟,吸去稀盐酸液,滴入由0.4克漂白精加10毫升蒸馏水的漂白精溶液中。 如此反复在稀盐酸及漂白液中往返多次,翅面上的鳞片就逐渐被漂白并脱落。当由稀盐酸移至漂白液中时,常见到翅面上有许多气泡,较薄的翅也同时会卷缩。遇有此种情况,可用毛笔轻压,排出气泡。如在显微镜下检查翅上鳞片已漂净,而翅面上下仍有气泡时,可移入75%酒精中,以软毛笔在翅面扫刷触压,气泡就可完全去净。如果仍有未透明部分或鳞片尚未漂白或脱净,可再返回前漂白液中顺序处理。

为使翅上脉纹更为明显,将洗涤干净的翅放入盛有伊红或酸性复红的小型染色玻皿中,隔水加温5-10分钟(以翅脉完全染上红色为度)取出,移入75%、95%、100%三种浓度酒精中脱水。吸去酒精,注入二甲苯,使之透明后即可放在载片上,滴上加拿大树胶,盖上盖玻片。

无论在漂白、脱水、透明各步骤或清洁洗净时,都要特别小心,以防翅膜皱褶,如出现上述现象,千万不要用镊子或拨针触动,要用软毛笔帮助展平。替换各种液体时,最好不要搬动翅,而是用吸管在原玻璃皿中换液,并用吸水纸吸净。

2).玻片上漂白脱水法 如制作麦娥、菜娥等小型蛾类,上述方法还可能将翅损坏;那就采用直接在载片上漂白脱水手续。先在双目解剖镜下取下前后翅,平放在擦干净的载片上,先用吸管轻轻在翅面上滴上一滴75%的酒精,2分钟后用吸水纸吸干。再用另一只滴管吸盐酸液滴在翅上,过2-3分钟后吸去,滴上漂白精液,2-3分钟后吸去,再滴上稀盐酸液,多次反复直至鳞片透明脱落。多次滴上蒸馏水洗净稀盐酸及脱落的鳞片,然后滴上冰醋酸一滴,在10一20分钟内更换4-6次后,用吸水纸吸干,加二甲苯透明。如见滴上的二甲苯液有混浊现象,也要更换几次,待完全清晰后,吸去二甲苯,滴上加拿大树胶盖片封固便可。每次换液时,滴上的溶液不宜太多,以免将翅浮起而卷缩。换液时一定要将前液吸净,避免脱水不净,透明不彻底封片后会出现白雾状,影响镜检工作。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曾在昆虫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室学习,现昆虫生态与害虫防治方向准硕士。这个问题下已经有十分详细的答案,高票答案都很专业。在下献丑,试从普适的角度阐述关于昆虫标本制作的原则和方法,若有错误还请指正,感谢各位 : )

广义地说,人工将昆虫实体保存下来所制之样品都可以叫做昆虫标本,而落实到具体之情形则生出各样形制。在讨论“如何”之前自然须先明确目的,即“为何”。

1 我们为什么需要以及需要何种昆虫标本?

昆虫活动的时候我们无法仔细观察它的外部形态特征,更不用说内部形态结构,所以制作昆虫标本可以用来观察。对昆虫进行分类鉴定时需要进行长期保存,昆虫针插干制标本在妥当处置下可以长时间保持鉴别特征以供观察,酒精浸泡法可保存分子实验材料,所以制作昆虫标本还可以用以保存实物。

采集昆虫时需要让它服服帖帖地在三角包/棉花包里呆着,也就是需要致死,我们通常使用充满乙酸乙酯气体的毒瓶,对于体型很小的昆虫可以直接丢进酒精里脱水致死(多用于体色为物理色的鞘翅目昆虫,鳞翅目禁止用这种方法)。但不论哪种方法,昆虫死后的姿势难免“狰狞”,尤其是足蜷缩起来,无法直接用于观察,因此制作标本时需要调整其姿态,即标本整姿。

那么再往下细分,用于科学研究或是观赏展示因其目的不同,会对标本有不同的需要,制作时也要有所侧重。

昆虫标本是进行昆虫分类研究的基础材料,传统的昆虫分类完全倚赖于观察其形态结构,所以用于进行科研的标本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保留形态学特征的完整性。当然整姿调整时符合昆虫自然状态下的姿态也是有必要的,毕竟活体的姿态也是有关该种生物的生物学特征之一。

昆虫是十分美丽而多变的生物,鳞翅目(多数蝶类和少数蛾类)五彩缤纷的鳞翅、鞘翅目金属光泽的鞘翅、螳螂威武霸气的姿态、角蝉千奇百怪的前胸背板等等,都是值得观赏玩味的姿态和结构,用于观赏展示的标本则不必如上面的标本那样要求严谨,而是要极大地表现出该种昆虫的特点。比如,在北京植物园的昆虫馆中展出的国外蝴蝶类群标本,有许多都去掉了腹部,目的是把蝴蝶的翅(包括轭区)完全打开,虽然破环了完整性,却能满足观赏的需要。

后者非我熟知,所以以下内容均围绕用于科学研究的昆虫标本展开。

2 不同类型的昆虫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普通昆虫学是植保本科生的必修课,对于从事昆虫分类研究的人来说制作标本更是最基本的技能。我校的植保普虫实验课内容包括野外采集昆虫、制作昆虫标本、鉴定标本、编写检索表,其中制作标本的的环节主要是指成虫针插标本。因为昆虫分类进行形态鉴定主要利用成虫(在日本有许多类群是可以用幼虫进行鉴定的,我国对幼虫的研究比较落后,幼虫的特征只作为辅助),针插标本便于观察和长期保存。

实际上,除了用昆虫针固定保存在标本盒中的成虫针插标本,还有幼虫浸泡标本,由卵、各龄期幼虫/若虫/稚虫、蛹、成虫等组成的一套生活史标本,用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各器官的玻片标本等多种形式。成虫针插标本中还需根据体型大小区别对待,体长在3mm以下的微型昆虫针插标本通常粘在三角形纸片上观察大致的形态,更细微的观察以及解剖都是用的酒精浸泡标本放到体式解剖镜下进行,用于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昆虫不论大小都要用酒精保存,这些昆虫标本是不需整姿的,制作也比较简单,需要整姿的主要是体长在3mm及以上的昆虫成虫针插标本。

在下才疏学浅,仅制作过针插标本,对其他类型的标本制作不太了解,所以一下内容均围绕针插标本展开。

3 如何制作昆虫针插标本。

主要涉及上述需要整姿的昆虫标本。制作标本是一整套的流程,要做好整姿,前期准备工作也很重要,包括对原则的掌握和制作材料的获取及保存。

3.1 昆虫种类及其鉴别特征决定了哪些部位是重点。

需要将标本鉴定到属种的时候,从采集到整姿我们都要保证鉴别特征的完好,否则无法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不同类群的昆虫中用于分类鉴定的特征是有所区别的,例如鳞翅目、脉翅目、膜翅目昆虫的翅脉是主要的鉴别特征,制作标本时就要避免损毁且要将翅展开以保证能观察到完整的翅脉;鞘翅目昆虫的前翅完全骨化没有翅脉,而足和触角上有关键的鉴别特征,尤其是跗节这种容易损毁的细小结构必须悉心保护。

在野外采集昆虫的过程是最容易损坏昆虫的这些结构的,对初学者尤其如此,其中又以鳞翅目娇弱的翅、螽斯细长的触角等为甚,解决办法无他——练习,熟能生巧。比如鳞翅目的昆虫,一旦落网多要挣扎逃脱,所以需要立即按住,取出网时捏住翅脉前缘。曾经听老师说过,技术好的人甚至能徒手恰到好处地捏断蝴蝶翅基部的骨头。不过技术没这么好的话,还是直接放进三角包再装毒瓶吧,这样可以避免它在毒瓶里扑腾的时候损坏翅或者损失太多鳞粉。

3.2 制作昆虫针插标本的一般流程及工具的使用。

以下流程总结自实验课所学以及实际操作中的经验,工具简单易得,技法全在练习,可操作性是很强的,适合初学者参考。

这个步骤针对那些不新鲜的虫尸。毕竟从采集到标本制作的时间间隔太长时,昆虫体内的肌肉僵硬,轻轻一碰可能触角或跗节就断了,足和翅也不能在保持完好的情况下摆成我们需要的姿势,因此需要先进行回软。

主要用水蒸气浸润虫体使其回软。在实验室里用的是玻璃干燥皿,在皿底加水,三角包或棉花包里的标本放在隔板上,放个三五天,轻碰触角判断是否能自由摆弄。时间短了回软不够会导致破碎,时间长了容易变成真菌细菌的培养基,都会废掉这头标本。当年为了交一份合格的实验课作业,没有实验室回软的条件,我们用尽了各种方法,包括用电饭锅/饭盒和扎孔的塑料泡沫组合,塑料泡沫下面加水,上面放三角包。后来有学长发现把虫尸重新丢回毒瓶里,回软的效果和速度远胜水蒸气,虽然原因不明;不过此法有个弊端,乙酸乙酯属于有机溶剂,处理时间过长会导致一些昆虫体色失真。

回软是件如此麻烦的事,所以如果有条件做新鲜的标本,还是趁它还柔软的时候整姿吧,效果又好又不费劲。

这是制作昆虫标本的第一针,也是最重要的一针。

需要用到的工具是:昆虫针和展翅板。昆虫针根据昆虫的体型选取,有00#、0#、1#~5#共七种,直径依次增大,前两种不常用,最常用的是2#和3#针。

展翅板可以是各种材质的,只要针扎得稳,刀凿得动,最便利易得的是塑料泡沫板。不需展翅的昆虫直接扎在平板上即可,需要展翅的昆虫则要给它量身定做一个凹槽,使翅恰好可以水平展开在凹槽两侧的板上,若需调整足则应预留出足要摆放的宽度。

昆虫的躯体多为左右对称,长在两边的东西总归有一对,可是中轴线上的就只有一个。在中轴线上的小盾片、口器槽等结构是一些类群的鉴别特征,务必注意避免将昆虫针扎在中轴线上,以保持鉴别特征完好。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则,除了膜翅目、鳞翅目、蜻蜓目昆虫以外,昆虫针应扎在中轴线偏右的位置,至于偏离多远,参见下一条。

如果针从基节窝穿出,必然导致昆虫整条足受损,对于鞘翅目昆虫来说基节窝是重要鉴别特征,所以在从背面扎入时就应观察好从腹面穿出的点是否位于基节窝。通常我们会选择让针从两足的基节窝之间或该点略偏右处穿出,可以使昆虫针的位置既不必离中轴线太远,又保持足的完好。

在针头在昆虫体内时,调整针尖的朝向,确保从正视、侧视、俯视角度观察针都是竖直扎下的。

这一点属于高段位技能,初学制作标本时不熟练,难免重复扎穿,导致穿孔的点不能卡紧昆虫针,不得不用乳胶来弥补,有时还会刮下蜜蜂胸部的许多毛,虽然不影响鉴定,但导致成品很难看,心中不免遗憾。

3)大头针辅助固定身体

即将进入暴雨梨花针模式。这一步主要是防止虫体绕昆虫针水平旋转妨碍接下来的工作。

需要用到的工具是:大头针和镊子。

大头针不够长的时候我们也会用多余的昆虫针代替,因为只是临时固定用,怎么方便怎么来。

用大头针固定腹部左右,注意保持腹部中正。对蜻蜓目、直翅目、鳞翅目等腹部形状偏长的昆虫,越靠端部越下坠,用大头针做出一个架子将端部架起来。对腹部偏球形和鞘翅目的昆虫,两根针左右夹紧腹部即可。膜翅目细腰亚目的昆虫会稍显麻烦,因为死时蜷缩得厉害,需要用针将腹部往后别住。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哦鞘翅目和半翅目异翅亚目除外,它们的高潮在下一条。

需要用到的工具是:透明塑料膜、镊子和大头针。

透明塑料膜是用来压翅面用的,膜的角和边用大头针固定。也见过用其他材料来压翅面的,比如硫酸纸,不过我认为塑料膜更优,在其透明、防水、表面光滑;硫酸纸只是不透明,相比塑料则更环保,亦有可取之处。

①前翅前缘与中轴线垂直或稍呈锐角摆放

一般来说摆放垂直即可,但对鳞翅目尤其是翅面积较大的蝶类,前翅前缘呈锐角才显得自然,且前后翅都能显露出来。

后翅前缘通常和前翅后缘相接摆放。蜻蜓目前后翅几乎平行,双翅目的后翅退化成平衡棒,都是展翅比较简单的类群。在这一点上同样是鳞翅目略麻烦,半翅目同翅亚目某些昆虫的后翅过于柔软和宽大,也会比较难展开,比如北方随处可见的斑衣蜡蝉(俗称“花大姐”)后翅老往前跑,往后拉的时候一心急就很容易撕裂。但是,有了下一条,这些麻烦都可以迎刃而解。

大多数昆虫都是要展两对翅的,把握好前翅和后翅的连锁会让展翅变得容易些。同翅亚目、鳞翅目和膜翅目的连锁是很容易找到的,用镊子轻轻向前拉前翅前缘,只要前翅和后翅贴得足够近,常常能带动后翅,这时找到前翅前缘需要固定的位置,后翅能自动摆放到自然展开的位置,这样整姿得到的翅会非常自然美观,当然别忘了确保后翅前缘没有太靠前以至于前后翅重叠过多,妨碍观察后翅翅脉。利用连锁最容易展翅的大概就是常见的蝉,前翅带上后翅一气呵成。

我通常的做法是前后翅分开展,先展前翅,压好固定,再用同样的方法展后翅。因为翅的前缘是昆虫翅上最坚固的地方,镊子轻夹前缘脉调整位置,覆膜用手轻按住,铺平,取大头针固定住膜的四角和边。一些昆虫的前后翅连锁则可以用一张膜压前后翅。大头针固定点不必多,压住关键的数点,我通常用五点固定——顶角、肩角、臀角、前缘中点、外缘中点,臀区较大的还会加一针在轭褶附近。

⑤俯视确保左右对称,正视确保左右水平

主要调整左右对称,关于左右水平,还是由展翅板决定的。关于这个“水平”,针对的是一般的塑料泡沫板,有的展翅板是斜面,用来做蝴蝶标本会非常漂亮,栩栩如生,一般是买来的,我没用过,就不做讨论了。

激动人心的时刻又到了!现在是鞘翅目和异翅亚目的主场,因为它们的翅没什么可展的,所以重点在于足和触角。

需要用到的工具是:镊子和大头针。

大头针的用法在这里可谓千变万化,一根针可以压和别,两根针可以架和夹,两根还固定不住就上三根、四根。

其实固定足的过程没有太大难度,决定标本整姿是否漂亮,关键在于足的相对位置。

最基本的要求是左右对称,进而讲求还原自然姿态。这就需要制作标本的人对该种昆虫活体的姿态有足够了解,没有充分的观察和体会,就会使标本显得僵硬呆板。我们通常采用的是日本的整姿法,即前足向前、中后足向后摆放,既显得自然,又节省空间。至于足的弯曲程度和伸出长度等细节,则依活体的栖息姿态而定。

说来寥寥数语,要真做到这一点,没有经年累月的观察、练习和体悟却是极难啊。

②从前向后依次固定前中后足

③从基向端依次固定一条足

触角是很脆弱易碎的部位,放到最后调整。触角同足的要求是一样的,不过也有美观为实际用途让步之例外。例如一些种类的天牛触角较身体长出许多,如果按照活体的姿态,标本占用空间太大,不利于大量标本的收藏整理,所以通常要将触角向后弯曲。

一般而言,触角形状不算奇特的,线状/棒状/锤状/膝状/栉齿状等等用三两根大头针别开或者架起来就好,而触角短小的如双翅目、蜻蜓目、同翅亚目则一般不需调整,要多费心思的是腮状触角,将贴在一起的片状鞭节小心分开,这是个细致活。我没有抓到过鳃金龟,所以从未有幸整姿这类触角,就不多说了。

6)风干和撤针整姿完毕后风干三五日即可,难在撤针。风干后的标本极易碎裂,撤针时应谨慎,按照触角、足/翅、腹的顺序依次撤掉大头针,最后取下标本。此时用塑料泡沫板整姿的弊端就可能体现——跗节上的爪若勾住了泡沫,当你不经意间向上提起标本时跗节很可能被拉断。所以在取下标本前务必检查各个部位不再与展翅板相连。

一个信息完整的昆虫标本除了要有虫体本身,还需有采集信息和鉴定信息,记录在一定大小的纸质标签上,称为采集标签和定名标签,分别排列在昆虫标本的下方。一个未经检定的标本可以没有定名标签,但采集标签一定要有,因为采集地也会成为鉴定依据。关于采集的信息,除了标签上的地点和时间,最好还能保留下采集地生态环境的信息记录在笔记本上。

地点、时间、采集人,有时还包括所属单位,但必需的是前面三个信息。其中时间的写法有一定原则,年份和日为阿拉伯数字,月份为大写罗马数字,中间以英文字符短横线“-”分隔,例如2015年4月22日记为2015-Ⅳ-22。

学名、鉴定人,有时还包括所属单位,但必须的是前面两个信息。

由上至下是标本、采集标签、定名标签。关于三者的距离,有些资料上会很精确,要求多少厘米之类,实际操作中并没有这么刻板,通常只要在一个标本盒中摆放的标本,高度一致、方便查找和整理即可。

保存或者说保养标本,是一个很重要却容易被忽略的环节。

有一类取食昆虫尸体为生的昆虫叫做皮蠹,皮蠹是标本的“天敌”,保存标本最关键在于防蠹。偏偏皮蠹又非常小,不易发现却容易携带,抗逆性很强。曾经听我校管理昆虫博物馆的教授说,所有进入博物馆标本库保存的标本都要在-20℃下冷藏14天再入库,为的就是除去皮蠹。但毕竟人要进入标本库存取标本,有时还是无法避免带入活虫,导致不少标本被蛀蚀,其中可能不乏珍贵的昆虫标本。仔细想想,不远千里甚至万里去原始森林里费尽艰辛采集到的珍稀昆虫,经过悉心制作得到的标本,也许是一头新种的模式标本,也许是一头已灭绝昆虫的遗留标本,不论如何,一旦被皮蠹蛀蚀就使得这所有的珍贵都化为泡影,实为一大憾事。

4.1 这篇答案中未包含采集昆虫的过程。

4.2 由于当年实验课上的许多照片都没有保留下来,这个答案里还缺少许多可以简要说明问题的配图。有机会我会到分类实验室去拍照,配以手绘示意图,尽可能完善这个答案。

以上就是我到目前总结的所有内容,希望今后学到新的知识还可以继续修正和补充。

【马浩的回答(5票)】:

作为在食物链顶端的人,就不要再迫害这些小动物了吧。

【王大朵的回答(2票)】:

一个个的都好狠的心?。。。哎!

【梁梓棋的回答(2票)】:

初中那会狂爱做标本,条件比较简陋,全程DIY.

首先要抓到昆虫,然后等它挂了,然后把他裱起来。

比如蝴蝶,抓到以后用纸包起来,不用太长时间,久了会很脆,然后用大头针固定躯干在泡沫上,用牙签或者其他物件轻轻的分开翅膀,用细纸条或者线把翅膀定型,然后等。过几天把零七八碎的东西扯下来就成型了。

当时,我还会用幻灯片底片做一个透明的盒子用来展示。

我的回答肯定属于极度业余型的,但是所有的东西都在手边啦。

【凡凡凡不是烦烦烦的回答(1票)】:

不能吃兔兔,兔兔辣么可爱!

【张月月的回答(0票)】:

我做过昆虫学实验。简单的说就是把昆虫抓回来泡福尔马林里,等段时间拿出来固定在泡沫板上就可以了。记得过程是这样的

【非玦的回答(0票)】:

具体看图……扎1/3处……

某宝上买树脂或者滴胶 再买个模具 就可以去抓虫虫了

【喵小米的回答(0票)】:

我是昆虫分类的研究生,实验室有很多甲虫标本。而我是做玻片标本的,主要做一些小型昆虫,如蚜虫和介壳虫。虫子本身比较小,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我看大家都是做大型昆虫的。我就不过多做介绍了吧。

【卢小西的回答(0票)】:

同样是昆虫学的研究生,为什么我做的是研究怎么搞死它们………

【苏久的回答(0票)】:

有个黑暗方法,拿个果冻的容器,然后将昆虫在杯子里摆好姿势,接着用502胶水灌满,之后就等着胶水全部干掉之后撕掉纸杯.

出来后的效果就像琥珀一样.

临床检验标准化验室完整SOP程序文件


PAGE 临床检验诊断学标准化实验室 管理规范文件 文件编号: CY-QMP-8-05 版 序:A/O 生效日期:2008年5月30日 责任部门:检验科 页 码: 第 PAGE 1 页 共196页 修改次数 修改单号 修改内容 修改人 日期 一、检验科检测项目标准操作规程(见附录) A、临检室 A1、血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A2、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标准操作规程 A3、红细胞沉降率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A4、血型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A5、尿常规标准操作规程 A6、一小时尿沉渣计数标准操作规程 A7、尿乳糜定性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A8、大便常规标准操作规程 A9、虫卵及包囊浓缩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A10、隐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A11、脑脊液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A12、浆膜腔积液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A13、精液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A14、前列腺液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B7、脯氨酸肽酶测定(Prolidase Test Kit) 标准操作规程 B8、I型糖尿病检测(诊断酶联试剂盒)标准操作规程 B9、血清Ⅳ胶原蛋白(PANASSAY Ⅳ. C)标准操作规程 B10、血清蛋白电泳标准操作规程 B11、N-乙酰葡萄糖苷酶(NAG) 标准操作规程 B12、腺苷脱氨酶(ADA) 标准操作规程 B13、尿肌酸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C21、幽门螺杆菌抗体标准操作规程 C22、嗜异性凝集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C23、肥达氏反应标准操作规程 C24、胰岛素测定标准操作规程标准操作规程 C25、C肽测定标准操作规程标准操作规程 C26、胰高血糖素测定标准操作规程标准操作规程 C27、α1-微球蛋白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C28、β2-微球蛋白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C29、THP-蛋白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C30、抗TG,TM抗体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C31、抗INS-抗体测定标准操作规 C32、人III型前胶原放射免疫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C33、逶明质酸放免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C34、Ⅳ型胶原放免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C35、内皮素放免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C36、肺肿瘤标记CY21-1放免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C37、T3 T4 TSH FT3 FT4 测定标准操作程序(SOP) C42、IgE测定标准操作程序(SOP) C43、地高辛、茶碱、皮质醇、卡马西平、苯巴比妥、 苯妥英钠,丙戊酸,安定,环胞霉素标准操作程序 C44、DPD测定标准操作程序(SOP) C45、过敏原测定标准操作程序 D、血液、骨髓室、FCM D1、D-二聚体标准操作规程 D2、3P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D3、骨髓细胞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D4、过氧化物酶(POX)染色标准操作规程 D5、苏丹黑B(SBB)染色标准操作规程 D6、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积分(NAP)染色改良GOmorI氏钙钴法标准操作规程 D7、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偶氮偶联法标准操作规程 D8、 糖原(PAS)染色标准操作规程 D9、 酯酶染

1.了解熔点测定的意义和应用。

2.掌握熔点测定的操作方法。

3.了解温度计校正的方法。

每一个晶体有机化合物都具有一定的熔点。通常当结晶物质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即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此时的温度可视为该物质的熔点。其严格定义为固液两态在大气压下成平衡的温度。一个纯化合物从开始熔化(始熔)至完全熔化(全熔)的温度范围叫做熔程,也叫熔点范围或熔点距,一般不超过0.5~1℃。如果被测含有杂质时,其熔点会下降,且熔程也会延长。因此可利用测定熔点,鉴定有机化合物或判断出有机化合物的纯度,这就是测定熔点的意义。

如果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将某物质的固液两相置于同一容器中,可能发生三种情况;固相迅速转化为液相(固体熔化),液相迅速转化为固相(液体固化),固相液相同时并存。为了决定在某一温度时哪一种情况占优势,我们可以从物质的蒸气压与温度的曲线图来判断。即通过测定熔点来鉴定有机物并判断有机物的纯度,可从分析物质的蒸气压和温度关系曲线图来理解。图4-1(1)中曲线SM表示物质固相的蒸气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图4-1(2)中曲线ML表示物质液相的蒸气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由于固相蒸气压随温度变化的速度大于液相,使两条曲线交于M点,如图4-1(3)所示。在M点处,固液两相蒸气压相同,固液两相并存,这时的温度(T M)即为该物质的熔点。

物质的温度与蒸气压曲线图

图4-1 物质蒸汽压-温度曲线

当温度高于T M时,这时固相的蒸气压已较液相的蒸气压大,因而就可使所有的固相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盖盖玻片才能避免产生气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