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构造柱施工规范的高度从哪儿算?

加气块砌筑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规范规定:填充墙长度超过5m需要设置构造柱;外墙和内墙交接处需要设置构造柱;墙高度超过4m需要设置圈梁。

加气块砌墙结构梁构造柱规范

层高超过四米时加设腰梁(即圈梁)。

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或层高2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圈梁是为防止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的不利影响,一般应在墙体中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或钢筋砖圈梁,以增强砖石结构房屋的整体刚度。圈梁道数的设置应根据房屋的结构和构造情况确定。

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宽度一般应与墙厚相同,当墙厚大于一砖时,圈梁不宜小于2/3墙厚,钢筋混凝土圈梁的高度应等于砌体每皮砖厚度的倍数。钢筋砖圈梁应采用不低于50号的砂浆砌筑,圈梁高度一般为4~6皮砖,分上下两层设置。

加气块砌体构造柱设置规范

墙长如果超过了5米,并且高度如果超过了4米,就需要设置构造柱。

还可以根据长和宽度的比例,如果达到了2:1,这种情况下也需要设置构造柱,这样才能够满足承重能力的需求。

不然墙体的承重能力会减弱,影响到了整个房子的质量和安全问题。

加气块砌筑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标准

1、将砖块存放场地夯实、平整,保证不积水。码放应整齐。在装运过程中应轻拿轻放,砖块应码放整齐,避免损坏,并尽量减少二次倒运。如码放在楼板上的,码放高度不应超过1.5米,且不得集中堆放。

2、砌体施工前,应先将基础面或楼地面按标高线找平,根据墙体尺寸和砖块规格,结构净空、高度及门窗洞口尺寸切实安排好立面、剖面的排块设计,避免浪费制定排砖图,尽可能地减少现场砍砖量,杜绝材料浪费。

根据建筑施工图纸及变更,测量放线按建筑图尺寸进行放线,放线后由甲方和监理进行复核检查,自保温加气块外墙厚200mm,外挑出结构外墙面30mm。

3、在结构柱(墙体)上按+500mm或+1000标高线分层划出砖块的层数,安排好灰缝的厚度。在相应的部位弹好墙身门洞口尺寸线,准确标注窗口位置,在结构墙柱上弹好要施工墙体的立面边线。

4、在厨房、卫生间、浴室等处墙底部宜现浇混凝土坎台,其高度已为300㎜。

5、砌筑时,砌筑时不得用水浇湿。

6、遇有穿墙管线,应预先核实其位置、尺寸。以预留为主,减少事后剔凿而损害墙体。

7、按照设计要求在结构墙柱上按每600mm间距植2¢6拉结通长钢筋,同时检查构造柱、圈梁预埋钢筋位置、数量,不符合要求的提前作好植筋工作。

8、不应与其他砌块混砌,不同强度等级的同类砌块也不得混砌(注:窗台处和安装门窗需要,在门窗洞口处两侧填充墙上、中、下部可采用其他块体局部嵌砌;对与框架柱、梁连接的填充墙,填塞填充墙顶部与梁之间的缝隙可采用其他块体)。

基层清理——测量放线——砖块预排(楼面墙底洒水湿润)——植筋——墙体砌筑——施工构造柱——砌体与门窗口联接——砌体与梁底(板底)联接

加气块砌筑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有哪些

加气块砌筑构造柱要先把钢筋绑扎好。加气块砌筑构造柱要求在砌筑前将构造柱钢筋绑扎到位并报请验收。验收合格后砌筑加气块砌体并按要求使用拉结筋,在砌体砌筑完成后支设构造柱模板并浇注构造柱c20混凝土。然后拆除构造柱模板。

加气块砌筑多长加设构造柱子

墙体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构造柱

光墙大于5米时,应在墙上中部设置构造柱

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构造柱

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2¢6@500沿墙体全长贯通

砌块是一种比粘土砖体型大的块状建筑制品。其原材料来源广、品种多,可就地取材,价格便宜。按尺寸大小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类。目前中国以生产中小型砌块为主。

  高精度砌块尺寸偏差(L:±3mm、B :±1mm、W :±1mm)比普通砌块小,密度比普通砌块高,膨胀率低。具有极高精度,能够保证正反手墙的平整度,可提高免抹灰率,为后期实现免抹灰提供高精基面,是免抹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精度砌块的施工标准要求更高,注重建筑砌筑实测质量、观感质量、现场整洁度,实现薄抹灰或免抹灰要求,从而提升客户对于工程质量的满意度。

  高精度砌块及施工工艺的出现,是为了解决现有普通加气砖难以保证墙体的垂直度和平整度要求的技术问题。

加气块砌墙构造柱如何设置

高度超过4米时需要设置圈梁。

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当层高超过四米时加设腰梁(即圈梁)。 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或层高2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砌块与砼柱、墙不同材料连接处应预埋拉结筋2φ6@600并伸入墙内1000与砌体拉接。

加气块砌筑构造柱留置规范要求

规范要求框架结构填充墙构造柱不需要留置马牙槎,可先浇筑构造柱。

一.《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4 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脱开或不脱开方法。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宜采用填充墙与框架脱开的方法。1.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 1)填充墙两端与框架柱,填充墙顶面与框架梁之间留出不小于20mm的间隙; 2)填充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柱间距宜不大于20倍墙厚且不大于4000mm,柱宽度不小于100mm。3)填充墙两端宜卡入设在梁、板底及柱侧的卡口铁件内,墙侧卡口板的竖向间距不宜大于500mm,墙顶卡口板的水平间距不宜大于1500mm; 4)墙体高度超过4m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通的水平系梁。水平系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填充墙高不宜大于6m; 5)填充墙与框架柱、梁的缝隙可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条或聚氨酯发泡材料充填,并用硅酮胶或其他弹性密封材料封缝; 6)所有连接用钢筋、金属配件、铁件、预埋件等均应作防腐防锈处理,并应符合本规范第4. 3节的规定。嵌缝材料应能满足变形和防护要求。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规范条文说明: 6.3.4 震害经验表明:嵌砌在框架和梁中间的填充墙砌体,当强度和刚度较大,在地震发生时,产生的水平地震作用力,将会顶推框架梁柱,易造成柱节点处的破坏,所以强度过高的填充墙并不完全有利于框架结构的抗震。本条规定填充墙与框架柱、梁连接处构造,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脱开或不脱开的方法。1 填充墙与框架柱、梁脱开是为了减小地震时填充墙对框架梁、柱的顶推作用,避免混凝土框架的损坏。本条除规定了填充墙与框架柱、梁脱开间隙的构造要求,同时为保证填充墙平面外的稳定性,规定了在填充墙两端的梁、板底及柱(墙)侧增设卡口铁件的要求。需指出的是,设于填充墙内的构造柱施工时,不需预留马牙槎。柱顶预留的不小于15mm的缝隙,则为了防止楼板(梁)受弯变形后对柱的挤压。2 本款为填充墙与框架采用不脱开的方法时的相应的作法。调查表明,由于混凝土柱(墙)深入填充墙的拉结钢筋断于同一截面位置,当墙体发生竖向变形时,该部位常常产生裂缝。故本次修订规定埋入填充墙内的拉结筋应错开截断。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结构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一般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空心砖或多孔砖、浮石、蛭石、陶粒等轻质板材等材料砌筑或装配而成。框架结构又称构架式结构。房屋的框架按跨数分有单跨、多跨;按层数分有单层、多层;按立面构成分为对称、不对称;按所用材料分为钢框架、混凝土框架、胶合木结构框架或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框架等。其中最常用的是混凝土框架(现浇整体式、装配式、装配整体式,也可根据需要施加预应力,主要是对梁或板)、钢框架。装配式、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较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构造柱施工规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