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哈尔滨长春工业大学是什么类型的学校录取分数

  标 题: 还原一个真实的哈工大!——十问
   作为哈工大的土著,也许也是目前连续在校时间最长的哈工大学子,在毕业之前有很多感慨,这里我不想去比较什么,希望从我的经历中能给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哈工大,并且澄清一些误解!
   问题一:哈工大近年来的处境?
   我是1998年来到哈工大,10年间可以说我所看到的最大变革就是两任校长治校方针的巨大转变。最明显的不同:杨士勤是比较积极主张科技产业化,并且比较注重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王树国则主张科研成果为先,净化学术风气。当然行政管理的有什么问题我就没什么发言权了。
   随着扩招和地域经济政策的变化,不得不承认,生源质量和教学质量纵向比较平均水平确实在下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才的流失也是影响学校发展的大问题,曾经给我上过课以及跟随过的的好多老师现在都来到了北京各高校,比如北大的戴亚菲、北工大蒋宗礼、北邮的方校长等等,特别是90年代后期这种失血性流动在加剧。
   最近两年情况有所改善,主要是老师的待遇上去了,特别是计算机学院。本科生停止扩招,并且在缩减规模,计算机北本科生由大扩招时期的15个班缩减为9个班,我入学时是7个班(三者都包含实验学院本说连读的一个班)。硕士生与本科生的比例逐年增大,博士生数量相对稳定,甚至有所下降。
   科研上近两年所公布的成果可以说总体上还是平衡发展的,特别是材料学院、航天学院、能源学院,个别学科甚至有了飞跃性的进步,计算机学院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军用领域,这里就不便详述。
   在重点学科的建设上依然稳定发展,这个大家可以参考各项公布的结果,比价差的是文科建设发展非常缓慢,可以说有些惨不忍睹,另外由于没有医科,所以还是定位于国内一流
  工科院校。其实我觉得单就工科而言,除了清华是超一流工科学校,北航、西交、上交、国防科大也都应当算一流,各有优势,各具特色。
   问题二:哈工大的生源是不是比兄弟院校都差?
   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从录取分数上来看,就如同北京、上海高考分数低学生质量旧低么?恰好我在招办参加了两年的招生录取工作,这里面有历史原因,也有人为因素,还有就是政策问题。
从我个人而言,我高考是二志愿来到哈工大的,往事不堪回首,高中三年的境况和全市的模拟考试成绩来看,这个二志愿都应当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备选,然而小概率事件还是发生了。当时internet刚起步,98年就能从网上获得信息的人没几个,对哈工大的认识可以说几乎为零,只是听高两级的学长那里偶然听来的,并且通过一个哈尔滨的远房亲戚打听了一下,这一点太重要了,不然真有可能报了哈工程。单从当时的宣传材料来看,两校不相上下,哈工程甚至还有一些很吸引眼球的东西。
   正因为普遍的这种闭塞,我们班的大多数选择了北京和老家大连两地,还有小部分在沈阳。98年传统高考命题的最后一年,因此变数也很大,600多分一表没录取的人很多,我有两个同学600多分却都落榜了当时二表的北京信息工程学院,我觉得我还是比较幸运的,并且还有了进实验学院的机会。
这里有一个不太好理解的问题,就是这么说来哈工大录取分数一直就比较低岂不是意味着生源一直差?有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哈工大经常在某些南方省份投档不足,经常需要档案调剂,我参加的第二年山西就出现这种情况,大量的电话打来询问能否没报哈工大的调档,后来也都择优收了,而以前不是每个省的招办都有这种政策的,因此在某省分数低必不以为整体低,而可能是最后录了几个低分的,我第一年后来翻查了在湖南、广东所有考生的录取结果,倒数的两个人比倒数第三个低20分,原因很简单,投档太少,110%调档,指标不能空着。
还有一个人为的因素,就是学校里来不重视招生宣传,每年派往各地的人都很少,98年很多学校都来我们高中,哈工大就没有来。还有一个令人比较气愤地原因,就是某兄弟院校常年在南方招生宣传时,将自己说成是哈工大,而把我们说成是哈工业,误导信息不灵的考生,我有个师弟当初就是这么报错了学校,后来考研考过来的。两外就是很多人也不清楚两校的来龙去脉目前的状况,前年我一个朋友是此校的博士生毕业去了天津大学,对方很痛快地接收了,直到他上班负责人才发现弄错学校了。这里我不是偏低他们学校的学生,只是不认同其一贯的宣传手法。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兄弟说的的确实实在在。
  25年前从同济毕业。
  如果哈工大和同济都在上海,
  哈尔滨的生活还是非常不错的,
  一盘在上海可以被分成至少三盘!
  而且价格还比上海低。
  哈尔滨夏天的天空是那么的清朗,
  哈尔滨夏天的天空蓝得很“透”,
  天要比上海的“高”。
  在阳光照射下很热,
  可是你一到遮阳处,

  让我怀念家~~~当初在三中学理就不想最后还在家读工大~~想看看南方~~现在才知道家多好

  还是觉得我们工大人紧记功夫到家四个字,比什么都重要。
  我记得你们的校训是八个字:“规格严格,工夫到家”。

  我真不能忘记果戈里大街两旁的路灯,
  麻烦哪位哈尔滨的朋友贴一张,

  文章很客观,也很真实,算是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哈尔滨和哈工大,希望不要有人蹦出来做一些无谓的恶意比较和争论了,各个大学自有特点的。

  楼主是98年入学的,我是98年毕业的,目前在上海,班里同学大部分都在北京上海,平均年薪30万,比较惭愧,还是没有给哈工大争光.
  希望学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一定要加强人际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这一点很重要.

  尽管在校时有诸多不满意之处,几乎所有的哈工大毕业生都认为当初选择哈工大是正确的

现在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问题上,问题就倒了过来,就是说不肯做实验的,不敢来做实验的是对方。而我们呢,是敢做实验的,是欢迎你来做实验的,写了实验方案的,你不予回答,不予理睬,那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旗帜就拿到我们的手上来了。同志们,这样向社会公众揭露,我们就占住了理,至少在社会公众面前我们占住了理。否则的话他们往各方面躲闪,你没有办法盯住他。王洪成过去就是国家科委、国家计委请他做实验,一做实验就躲了,就生病了,反正不跟你合作。这次要求杨士勤,你叫我们做实验,你不敢做,这样我们就占住了理!虽然说在社会公众面前,我们占住了理,我说一句很坦率的话,前国防科工委一直不承认,一直到八届政协最后一次会议,1997年12月我们还跟国防科工委的代表开了一次座谈会。我们提了三次提案说“水变油”是假的,你们怎么老没有给我们很好的答复?代表跟我们淡了半天,还说是真的。
那么新的情况是怎么样?我也想汇报一下。前一个时期,前国防科工委,现在的装备部做了一个决定,有四项内容:第一,停止“水变油”的研究;第二,停止特异功能的研究;第三,人体科学研究会跟装备部脱钩;第四,妥善处理张宝胜,也就是请张宝胜回老家。就是这个情况。所以同志们可以看,像这样一个“水变油”的问题是很复杂很复杂的,来龙去脉非常之复杂。有高级科技人加参加,也有各方面领导介入。以后我曾多次提议,文学艺术界跟科学界共同合作,我们来编一个“水变油”电视剧,编一个文学艺术节目,我说这个剧本比老舍的《西望长安》中揭露的那个骗子李万铭还要精彩,故事情节迭宕,戏剧性强。
     再说一点情况。江 曾经多次讲过,他不相信“水变油”,路甬祥院长我想你很清楚的,你可能是亲自听到。我听的是传达。中央电视台有一个节目组拍了批评“水变油”的电视节目,有长的节目,也有短的节目,但是各位可以看,没有一次播放出来,原因呢?当时负责中央电视台的领导同志看见这样的节目就否决,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在中央电视台播过一场揭露“水变油”的节目,只有武汉电视台他们那边弄了一个。所以同志们,就这么一件事,可以比较容易地清楚了解这样的争论是十分激烈的。这个情况就介绍到这儿。

  工大比较好吧,工程也蛮不错的。不过工大是国内一流,工程是地域一流,至于所谓工业我实在不知道是谁这么有想象力。

  哈工大是九所之一,实力自不消说;
  船院虽有差距,也不像有些网友讽刺的那样差;
  恶意宣传哈工程的人是何居心??

  楼主这么客观的一片好文,大家不顶也就算了,可别踢场子阿?希望大家多多转载,向高考填报志愿的弟弟妹妹多多宣传!

哈尔滨工业大学创建于1920年,坐落在素有"东方莫斯科"之称的北国名城哈尔滨市。隶属于国防科工委。经过八十余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工理为主,理、工、管、文相结合,开放式、研究型的多学科的全国著名、在国...

作者: 发布时间: 07:00

各位学生朋友、家长朋友,大家好!哈尔滨工业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C9联盟高校。作为我国的工科强校、航天名校,哈工大每年在全国各地录取到大量优质生源。那么,放眼全国,哪个省份的高考生最青睐哈工大呢?本期《教育冷观察》,笔者以哈工大本部2021年在全国各省份的招生计划和录取位次为研究对象,来为您做具体分析。

一、2021年哈工大本部在全国各省份的招生计划数

由表1可知,2021年哈工大本部在黑龙江省的招生计划人数最多,为815人。招生人数在100人以上的省份有:河南143人,河北140人,山西135人,安徽133人,四川125人,吉林118人,辽宁115人,山东106人,内蒙古105人,江苏105人。

哈工大招生计划人数较少的省份有:北京37人,青海25人,上海20人,海南20人,西藏17人,宁夏15人。

二、2021年哈工大本部在全国各省份的录取位次

笔者未能收集到哈工大2021年在新疆和西藏的录取位次,哈工大本部在其余省份理工类(或物理组)的全省最低录取位次见表2:

表2反映的是哈工大2021年在各省份理工类本科一批A段或物理组的全省最低录取位次。录取位次较为靠前的省份是宁夏、青海、海南,这与三个省份参加高考的人数较少有关。录取位次较为靠后的省份是江苏、湖北、浙江。2021年,浙江考生考进哈工大,需要排进全省前8283名。

三、2021年哈工大本部在全国各省份生源质量比较分析

笔者认为,单纯比较哈工大在全国各省份的录取分数线或者录取位次都是片面的为了尽可能客观地反映各省生源质量,笔者引入一个比值概念,即理工类(或物理组)招生计划/理工类(或物理组)全省录取位次的比值当这个比值越大,则说明哈工大本部在这个省份高分考生中录取的比例越高,生源质量也越好。2021年哈工大在全国各省份的比值见表3:

理工类(或物理组)计划人数

由表3可知:2021年,哈工大在黑龙江省的生源质量最好,全省理工类前2268名中的31.88%,被哈工大录取。内蒙古、吉林,排在第二和第三位,内蒙古理工类考生全省前1093名中的8.14%成为了哈工大新生,吉林理工类考生前1013名中的7.70%圆梦哈工大。

此外,哈工大在山西、辽宁、河北的生源质量也较好,占各省高分考生的比例达到了5%以上。

哈工大在上海、浙江和北京的生源质量相对一般。比如上海,上海前3965名考生中,有18人被哈工大录取,比例仅为0.454%;浙江为0.94%,北京为1.05%。哈工大在广东和湖北的生源质量也相对一般,湖北前5133名考生中,有77人考上哈工大,比例为1.50%。广东省的比例为1.20%,当然哈工大(深圳)在广东省每年也招收大量优秀学子,这对哈工大本部在广东省的招生有一定影响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笔者发现,哈工大本部在北方省份的生源质量整体较好,尤其是哈工大本部所在的黑龙江及周边的内蒙古和吉林,为哈工大贡献了大量优质生源。哈工大在山西、辽宁、河北、甘肃、宁夏、青海等省份的生源质量也不错。

相比之下,哈工大在上海、浙江、北京、广东、湖北、湖南的生源质量则相对一般,但这只是一个相对概念。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能考上哈工大都是绝对值得骄傲的事情,只是相对而言,北方考生更加青睐哈工大。

本文由《教育冷观察》原创,如需转载,请与作者联系,侵权必究。欢迎您点赞、吐槽、转发、评论。期待有志于报考哈工大的你,2022高考圆梦哈工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贴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