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区长生桥镇南岸区长江工业园属于哪个社区区属于哪个社区

  没有物管,小区环境脏乱差,还存在严重的治安隐患――在很多地方,老旧小区的这些“毛病”常常令居民和政府感到头痛,且“久治不愈”。重庆市南岸区长生桥镇在南岸区大事、小事、私事“三事分流”的治理原则下,创新性探索的“131”自治管理模式,让“问题小区”转变为环境整洁、管理有序的“和谐家园”。

  1月12日,重庆市民政局通报了2020年重庆市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十大优秀案例。南岸区长生桥镇人民政府《运用“131”破解老旧散小区治理难题》上榜。

  居民民主投票选举小区自管站成员 南岸区长生桥镇人民政府供图

  “131”自治机制 创新社区自治管理模式

  长生桥镇地处城乡结合部,老旧散小区多,普遍无管理用房、无服务设施、无“造血”功能,物业公司基本不愿进驻。居民多为征地转非人员,主人翁责任意识差,对小区事务漠不关心,房产证不办“等政府”、一户一表不安“赖政府”、小区无人管理“缠政府”,脏乱差臭“怨政府”、电梯失修“怪政府”、推倒围墙“闹政府”,矛盾问题突出,群众信访不断,成为镇稳定和民调工作的一块“心病”。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党建引领、问题导向、“三事分流”,充分发挥社区主导和居民主体作用,积极运用“131”解决老旧散小区治理难题,实现从“代民做主”到“让民做主”,从“政府管理”到“自我管理”,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

  何谓“131”?据南岸区长生桥镇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是基层在“三事分流”中探索出协商解决“小事”的一项生动实践。其中,第一个“1”是指“党组织统筹领导”;“3”指的是议事联席会、自管会和监委会。实际操作中,由议事联席会民主商议、自管会决策执行、监委会全程监督;最后一个“1”,是指按照“一事一议”“一议一制”“一制管一事”的原则,形成长效机制。

  小区党员给群众宣传法规政策 南岸区长生桥镇人民政府供图

  党组织下沉小区 引领治理方向

  在移民小区住了10多年的居民周爷爷回忆,由于年久失修,再加上大伙都不愿意缴纳公摊电费,该小区从2004年开始,27个单元的路灯一直形同虚设,居民走夜路十分不便。

  周爷爷所住小区属于征地安置房,是典型的“老旧散”小区,有居民324户1032人,大部分为农转非居民。由于缺乏专业的物业管理,小区里里外外垃圾乱放,加上高空抛物事件频发,导致整个小区显得脏乱无序。

  2014年,桃花桥社区党委按照创新社区治理的要求,建好“家门口”的党支部,构建“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一竿子插到底的党组织覆盖格局,使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党的资源进小区,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社区党组织引导移民小区居民民主协调,探索无物业小区治理新机制,发动群众自治管理。

  在移民小区党支部的组织下,小区召开多次院落议事联席会讨论这个问题,最后决定每家每户“打平伙”,1000余名居民一共只出了3000元的材料费。最终,27个单元的几十盏路灯重新亮了起来。

  这是“131”在长生桥镇桃花桥社区党委领导下的一次有益探索。

  通过分片联系、设岗定责,让党员有为有位,引领群众参与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长生桥镇持续多年的“老上访”成为小区自治的“热心人”,原来的“无人管事”变成了“人人管事”。

  移民小区志愿者彩绘阳台 南岸区长生桥镇人民政府供图

  完善自治管理长效机制 巩固社区治理成果

  江南丽景小区建于2005年,共有居民416户,小区实行自治管理后,小区环境焕然一新,但居民文明习惯尚未完全养成。

  小区党员以身作则,积极开展文明实践及志愿活动,党员志愿者主动认领39个单元的清洁卫生、安全巡逻岗位,党支部组织开展“大手牵小手”志愿服务活动,提升青少年文明素养、公益意识,带动家长共同美化环境、爱护家园。针对车辆乱停放等不文明行为,党支部立即发出文明停放、文明出行倡议,党员群众共同动手拓宽消防车道、重新规划停车位,仅用一周时间便实现了消防通道的全面畅通。

  富翔花园小区建于2003年,共有居民823户,门面193个,属体量较大的居商混住小区。小区党支部挨家挨户上门听取居民及商户意见,通过细致的宣传动员工作,将居民、商户的怨气引导到如何调动资源改善环境、如何主动参与自治共治上来。党支部牵头成立居商共治理事会,由党支部书记担任理事长,商户代表、自管组成员、环保协管员等为成员,搭建居商沟通对话平台,形成9条居商共治公约,确定“门前五包”、车位错时停放、规范伞棚等居商共治项目3个,逐一破解沿街商户油烟噪音扰民、经营占道、车辆乱停放等问题,居民对沿街商户的投诉明显减少,居商关系日趋和谐。

  此外,长生桥镇还充分发挥群众自治热情,并运用自治管理的成功经验开展了居民自治式物管,实施小区环境整治。通过改造,过去破烂不堪的废弃地、杂物堆变成了邻里服务中心、休闲区、停车位,居民生活环境得到切实改善,解决了原来没法管、没人管、没钱管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131”自治模式不仅解决了百姓的身边“小事”,也能促进解决政府的“大事”。自移民小区建成10余年来,水表都未实现一户一表的安装,居民用水是一笔糊涂账,政府每年仅水费这一项就要为移民小区贴上20余万元。

  “小区治理永远在路上,需要坚韧坚定,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南岸区长生桥镇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是要发挥“领”的作用。基层党组织深深扎根群众,把支部建在小区里,党员给群众以主心骨和带头人的依靠和踏实。二是要抓好“责”的问题。小区治理本质是群众工作,唤醒居民主人翁责任感才能打好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基础,潜移默化让居民从旁观者、评论者变参与者、建设者,激活小区治理共同体的主人翁责任共识。三是要注入“获”的动力。不断丰富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激活居民自觉、自发、自愿参与的源动力,推动小区治理持续、长效的良性循环,实现小区长治久安。

  “何叔叔,给你送菜来了。”11月22日上午,在南岸区长生桥镇桃花桥社区渝信综合楼小区,“楼栋管家”、小区党支部书记周钢提着一包沉甸甸的蔬菜爬上八楼,敲开了何绍伦老人的家门。疫情封控后,除做核酸外,腿脚不便的何绍伦老两口几乎不怎么下楼,蔬菜果肉全靠周钢送到家门口。

  “小周每天都要打电话问我想吃啥,头天给他说好,第二天就送来了,有时还不肯收我的钱。”何绍伦说,现在他成了“重点保护对象”,天天都能吃上新鲜蔬菜。老人接过蔬菜包,连声向周钢道谢。

  自11月11日实行中心城区全域协同防控以来,该小区的每个楼栋都建起了一个微信服务群,由“楼栋管家”负责梳理各类需求,基本实现居民“有求必应”,但何绍伦和老伴不会用智能手机,很是着急。得知老两口的情况后,周钢立马将老人纳入了“服务清单”。

  据长生桥镇桃花桥社区党委书记程灿介绍,该社区属于老旧社区,17个小区中有10个小区都没有物业公司管理,“农转非”居民较多,还有127位独居老人、126多户低保户、476位残疾人士,40%左右的人不会网上购物,10%~20%的人用的是老年机。

  “要把疫情控制住,就得让居民们安心待在家,保障服务工作必须精细。”程灿萌生了一个想法——实行“一楼一管家”包户服务,发动各小区党支部中青年党员及骨干志愿者分片包干认领楼栋,成为轮流的“楼栋管家”;同时,对没有物业公司的10个小区、125栋居民楼分别建微信服务群,让“楼栋管家”充分发挥“扎根小区、住在楼栋”的优势,拟出各自楼栋“老弱病残孕”特殊人群的需求、服务清单,这样既能精准解决特殊人群的生活需求,又能“劝住居民、守住楼栋”。

  十多天来,连日奔忙的周钢瘦了六七斤。每间隔一天,他就要早上6点“上岗”,在楼栋下值守、接听电话、上门送菜、劝导居民,一直到晚上12点才回家,继续整理回复居民在群里提出的需求,经常一天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我是一名党员,在现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更应该站出来,尽力帮助有需要的人。”周钢说。

  据了解,“一楼一管家”包户服务已精准解决100余户特殊人群生活需求,这一做法正在长生桥镇推广。(记者 何春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岸区长江工业园属于哪个社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