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买手机骗局怎么追回团十大骗术有哪些


今年肥料原材料上涨,导致市场价格高,农户买肥难、买肥贵,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忽悠团”算是抓住了机会,开始露头疯狂行骗,他们通过网络销售、村里开会、现场忽悠购买等手段,以低价销售假冒伪劣肥料产品,忽悠农民朋友上当受骗。
1
忽悠团
忽悠团如今也是农资行业最受人憎恨的行骗方式,他们走村串户,带着所谓的专家在村里开农民会,送礼品、说好话,用尽所有办法忽悠农民朋友买肥料。忽悠团成员一般都不是当地人,大多都是外地人,他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最后都找不到人,采取的就是典型的游击战。
河南经销商孔利强:忽悠团通过游击战,前一天讲完课之后,第二天一早就给你把肥料送到家,拿钱走人。当你发现肥料不对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些人已经不知道去哪了,电话也打不通。
陕西农资经销商武博:游击战一般就是发生在春耕时期,这个时候正是春耕用肥期,尤其是小麦返青,他们就会来到村镇,通过给种植户赠送“增产增收”的药品,然后把种植户聚集到一起进行促销。他们这些人在一个地方不会待太久,只要达到他们的目的就马上换另一个的地方,就算后续有了问题,种植户也没地方去维权。那么忽悠团这种骗局是如何让种植户上当受骗的呢?据业内人士介绍,忽悠团之所以能成功,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抓住了老百姓认价格低这个痛点,他们的假冒伪劣产品大多在原材料上偷工减料,所以价格低赠品多是他们行骗的关键手段之一。低价格是不合格产品在农资市场上生存的唯一办法,农户种地都想节约成本,忽悠团就抓住老百姓这种心理,降低肥料价格或多买多送,就导致不少农民朋友上了忽悠团的贼船。说到游击战是农资忽悠团的一种典型特点,也是农资市场骗术常见的手段,一些农资忽悠团会在用肥高峰期,特别是春耕期间小麦用肥得时候,忽悠团就开始进村推销肥料,以低价格、多买多送等各种推销手段,忽悠农户买肥料,肥料一旦卖完之后,就再也找不到推销肥料的这个人。有句话说得好,得了小便宜往往吃大亏,面对忽悠团这种价格低赠品多的营销方法,很多上了都上会上当受骗,这也导致一些种植户虽说眼前成本低,看似沾了小便宜,但应用不合格肥料产品之后,带来的危害远远大于减少的成本,通过电话采访业内人士,我们了解到几个现实的案例。案例:陕西玉米种植户绝收。据农资经销商武博介绍,去年种玉米的时候,陕西有一位种植户就用了忽悠团推荐的肥料,后来玉米出现大面积死苗现象,后来通过相关部门监测,他那个肥料就属于不合格肥料,出现了烧苗,最终导致这位种植户玉米绝产;
2
偷含量据了解,不合格肥料产品最常见的骗术就是偷含量,意思就是实际肥料氮磷钾含量达不到包装标识含量,例如17-17—17的肥料产品,很有可能只含有17个氮肥,不存在磷含量与钾含量,或者对应元素含量普遍偏少,对于偷含量这种骗术,在全国各地都很普遍。
通过电话采访小编了解到,偷含量年年有,尤其是今年氮磷钾原材料价格高,如果每袋肥料把含量降低一点,积少成多,导致含量不足,对于企业每吨肥料就能减少很大成本,很多不规范的企业往往在利益面前偷含量犯错误。肥料包装虽有含量养分标示,但实际肥料成品却达不到,可能存在减少含量或者完全不添加某项营养成分,容易给种植户带来损失。来自山东昌乐的大姜种植户李志刚最有发言权。案例:据山东昌乐大姜种植户李志刚介绍,大姜用到的假肥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1、氮肥含量多,对于大姜来说,如果氮肥投入过剩就会导致烧根;2、钾含量较少,随着钾肥价格不断升高,现在一些产品里面的钾含量比较低,而为了让种植户看着肥效不错他们会加大氮的投入,让大姜看是长势不错,最后品质和产量都难以得到保障。
3
夸大产品效果
据孙聚峰介绍,不合格肥料产品最常见的骗术第三招就是夸大产品效果。孙聚峰说道,一些销售假肥料的人群他们利用种植户对肥料化工原料认识不足的缺陷,夸夸其次。通过夸大肥料效果先把种植户唬住,然后弄一个所谓的“样品”给大家展示,让大家放心,因此有些种植户面就会放松警惕,掉进圈套。
农资市场骗术第三招:包装标示夸大产品效果,包装上标示出独特功能,但效果达不到,还会给作物带来危害,所以对于肥料包装的夸大功效,客观对待,建议不能轻易相信。
4
假洋肥
俗话说的好,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近些年进口肥料产品越来越受农户喜爱,但让一些不良商家钻了空子,包装上标示出进口产品,其实就是本土生产,而且越来越多的假洋肥在全国各地流窜。六招破解农资骗局
一:一定要选择口碑好、靠谱的经销商,忽悠团多数为游击战,今天卖肥,明天消失,所以咱们在买肥时,一定要选择在当地经营时间长,口碑好的农资门店,这样更稳妥;二:买肥料不能图便宜、不能只看价格,不要贪图一时小恩小惠,造成种植损害;三:看准标示,肥料包装标示是否正确,可以用手机搜索对比,也可以打热线核对;四:学会做实验,用火燃烧肥料颗粒,是否有异味以及颗粒变色,如果有多数为不合格产品;五:不要相信万能肥,一种肥料解决所有问题不可能,要根据作物科学选肥;六:建议应用新产品时,先小范围做试验示范,看到效果再大面积推广;

文/ 资深日本地接从业者
如果有一天去日本旅游,你设想的开头是怎样的?
来接机的人对目的地历史侃侃而谈,细细讲解各地风土人情,当地人民是否能和睦共处等等......这听起来是不是很美好?但我很遗憾地告诉你,这种体验可能即将成为过去。
日本
有些人可能觉得这是危言耸听。国内内经常报导“某某风投追加了几千万金额于某某旅游电商”—在资本寒冬的情况下,似乎也总有电商拿到风投融资。这样看来,旅游电商前途一片光明,提供的服务也会越来越好。
但这是一种幻象。媒体们的报导,事实上只是国内电商和风投们的看法,并不能代表目的地供应商。而作为一个日本的目的地接供应商,我写下这篇文章,就是希望告诉大家真正的现实。
1 . 你们是做服务还是玩资本?
我们以日本为例。一直以来,日本包车和导游价格处于亚洲之最,其原因是日本人工成本高,同时日本的各大商场并没有给导游提成的习惯。2013年,日本的中国游客在大约41万人左右,而2014年以后则高达220万人。
大量的游客,促使日本各大商场提供高提成给带团导游,同时也在每年夏天吸引了大批周边城市—大阪,京都的中国导游涌入东京接团。有些导游拿着低价工资也愿意带客人,就是频频往购物点跑,期待客人买几件东西、他们就回本或大赚一笔。
但日本地接导游本身较少跑购物点。因为商场本来就不给提成,那自然每个导游都尽量用好一点的车——比如新款埃尔法,海狮,奔驰,宝马等。并加上优质的讲解服务提升服务质量;或者有些导游自己属于留日多年,素质很高,进而让自己变得非常抢手。
在这个前提下,日本导游的素质和价格在亚洲可以算是偏高的。
然而中国旅游电商崛起以及随之而来的价格战,改变了一切。电商为了做大盘子,前期硬性的把价格压得很低,其结果就是,倒逼整个行业退回十年前的价格。比如接机,在某些电商如“X包车”进入日本市场后,变得极度的烂。
这些电商把“日本接机”付给导游的价格,控制在11000日元以下,这是非常离谱的。为什么呢?我们来算一笔账。
日本
开车进入东京市中心必须交3500日元高速费,扣除以后只剩下7500日元的利润;而司机去東京成田机场一般都需要1.5小时,客人基本也都住在东京市中心,同时东京市中心总是在堵车。
我们干一个接机的活基本需要4.5小时。如果不计算开去机场的那一个半小时,也不计较飞机延误,那基本也需要4小时才能完事。同时,抵达机场后必须停车、举牌、接人,而停车费不是免费的。在机场等客人等1个小时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为海关总是问话问得比较久。
万一客人1小时后才出来,扣除停车费1200日元后,利润只剩下6300日元。再刨掉汽油、保养、维修费等3000日元左右,利润只剩下区区的3300日元。
于是,接机硬生生被挤压成了全日本的最低工资水平,甚至比这还要低。在日本,只有干最底层工作的人,比如钟点服务员、黑工等等,才会赚取最低工资。雪上加霜的是,如果接机时间卡在下午2点,那意味着司机一天的时间就废掉了。因为根本很难找另一个半天的活来替代。
日本
低价电商惯用的伎俩,都是在网络上搜索到司机或导游,然后一个个去邀请加盟。这其中有很多不靠谱的司机,黑司机等。他们也无从监管。很多司机在日本可能是黑户,可能日语都不会讲,甚至刚拿到驾照,也都加入了旅游电商。
笔者不时对此等事情有所耳闻。稍微理智的人也能想得出,靠谱导游的日语和素质都非常不错,能去干一个相等于最低工资的小活吗?他们去打工也比最低工资高得多。很自然的,这种地方肯定聚集了比较一般的司机或导游。
用了低价服务以后,以后客人如果需要其他国家的接机,也会从这个入口再次进入,从而增加客户粘性。除此之外,这也能让所有的导游看到他们那里很多活,而拼命往他们那里靠拢。
只要产生足够的营业额,电商能够拿业绩说事、继续圈投资人的钱。但当他们做大以后,对导游也说话也变得非常不客气。久而久之,这个就变成了一个资本游戏,而不是服务行业了。
2 . 压榨只会让专业司机、导游走开
有很多做互联网的人进入旅游业,但他们压根儿就没有从事过旅游行业。
他们可能坚信技术可以改变一切,大数据攻无不克。之前笔者也曾跟数位投资经理聊过,他们居然对这些电商说的话深信不疑,我也在想他们是否被假象蒙蔽。
因为在这种商业模式下,服务的质量已变成童话故事。
涩谷十字路口
以上所说的只是其中一个例子,当然还有一系列的例子:比如有些电商接团,让导游出城过夜却不给住宿津贴,导致整个产业链被严重破坏掉等等。点到即止,不再多加探讨。
很多电商都是以这种思路来做事:他们只知道低价、压价、利润最大化,而完全忽视了先进国家的税务、制度、生活费等等。日本附加税和所得税什么的,他们有考虑吗?
极度的压迫一定会产生抵触情绪。日本导游协会在两个月前,发出公函将其中一家把导游价格压得很凶的电商“8XXX”给封杀了。大家也期待,更多扰乱市场秩序的电商被日本各大导游协会封杀。
笔者绝对不是在反对电商。对于电商的存在,日本从业者其实是非常期待的,只要电商能把线上与线下的资源整合,让所有导游和电商共赢,肯定是一件美好的事。然而,华人导游在日本是少数团体,压榨弱势群体而得来的胜利,我只能说胜之不武。
其实,中文司机为出游在外的中国游客提供了温馨的体验、同时解除了语言不通的窘境,我相信客人肯定愿意多给费用,电商因而拨出多一些钱给司机也是应该的。
而压榨,只能让专业的司机兼导游们远离电商,从而吸引了大批九流的司机入驻电商,让日本的游客永远享受不到优质的服务。
有使用过优步等软件的人,肯定感同身受:如果单纯是想从甲地到乙地,那是完全没问题。但在赶时间或赶飞机的时候,不熟练的优步专车司机慢悠悠地开,有时候还得找路,你急也没有用。
人在外国旅游,需要的是熟练的司机兼导游,也需要人讲解风土人情。当你发现司机路况不熟,甚至连普通讲解都做不了的时候,你就会后悔付了那么多的钱,却得到这般的服务。
3 . 专业地接有存在的价值
电商最终的目的是减少中间链条,最好是他们直接对接当地导游,实现利益最大化。因此现阶段他们逐步击破当地地接,然后面对直客,把生意接到手以后,发给当地导游。
但是中间有一个问题,就是电商的销售团队们很多都没有留日的经验,即使他跟客人直接对接,也给不到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
很多时候客人问他们,他们就去问导游、然后再给客人回复。中间误传的信息肯定很多。就谙熟程度来说,对比日本当地地接就更大大不如。
更严峻的问题是,旺季时刻所有导游都在团上,请问电商的销售团队应该问谁?无人可询问的情况,肯定给客人的信息也敷衍了事,最后产生各种问题。
旺季时期,日本好导游随便自己接团的价格,都比电商给的价格高,谁都不会跟电商干活,我很怀疑他们上哪儿找好导游。2015年夏天,就有好几家电商最后时刻加价补贴,让一些导游带团,因为实在是找不到人了。
偶尔有突发状况,比如客人不满意司机要求换人,或无良导游突然脱团不带了,电商也很难遥控处理突发事件,因此,当地地接社的作用才能显现出来。例子多如牛毛,不胜枚举。
笔者认为,高质量的服务能力源于多年的累积,必须由在国外生活多年,或者长期经过外国的文化熏陶的人来执行,而非国内的普通销售团队可比。
日本地接也有着地利、人和的优势。他们知道谁开车的技术比较好,哪个导游比较靠谱,谁拥有最新的奔驰,哪家米其林餐厅比较好等等。
如果电商对接的是当地地接而不是导游,得到的资讯肯定会更全面,安排的团也会更靠谱,客人相对来说得到的服务也比较优质。
试想想看,每当电商一要车,就先排一台比较新的奔驰车给客人,而客人开始只预想说有奔驰车就够了,但没想到是最新款的车。这是一个加分的环节,用户体验也因此而提升,何乐而不为。
4 . 地接社是干不掉的!
2015年12月初网络流传了一封“干掉地接社,共享全球华人司机兼导游”的文章,激起千层浪。该公司领导也另外写了一封“真相只有一个”的文章出来辟谣,说根本没有这样的事,并施加压力让媒体重新改了新标题。
内容大约是:他们家与地接社的关系一直是合作双赢的模式,如鸟之两翼。话说的相当好听,笔者看了只能呵呵。
试想想,上面的接机例子写得很清楚,电商已经把市场倒逼成导游领取最低工资的市场,哪里还有地接社盈利的空间?
这篇文章标题开始写得的确没错,笔者问了好几个日本、泰国等目的地供应商朋友,他们也说,和地接社的良好合作是赤裸裸的谎言,要干掉地接社众人皆知,只有国内的人不知道。
与其天天想着如何干掉地接社,倒不如学会和平共处,持续保留这个模式:直客联系电商-电商交给目的地供应商-目的地供应商安排现有最好的导游给电商。这样就能确保质量,而不影响直客的利益。
上面已经说得很清楚,看似产业链上层层剥削,但实际上却是大家各司其职,以提供最好的服务给客人。
轻井泽
来日本的游客也不差那一些钱,如果为了降低成本,把利润都抓在电商自己手上,而妄想改变地接社与国内旅行社多年的合作模式,绝对是本末倒置。消费者得知真相,也不会同意的。
电商话语权太大不是件好事,现阶段已有些电商仗着融资金额大,财大气粗,而对导游不太客气,以后肯定会更加强势。笔者认为,分工才能达致双赢,而不重蹈“某宝”电商平台的覆辙,制造了大量次品、假货充斥市场的现象。
我相信,提供优质的服务,拥有一个完美的旅途,肯定是消费者、导游、电商们共同最求的最终目标。
了解了日本自由行的现状,再来看一看低价团体游的乱象:
延伸阅读
中国游客到日本,相信日本是一个诚信的社会,不会被骗。结果还是被骗,而且被骗得浑身是血。那么,到底是谁在欺骗赴日中国游客,日本NHK电视台播出了一个专题节目,揭开了中国游客在日本遭到诈骗的种种黑幕。
第一骗:旅行社骗
1. 行程骗
譬如“5夜6天日本游”,中国国内旅行社根本不安排上午出发的航班,而是安排下午出发晚上抵达东京的航班,这样做的结果,是游客到了东京成田机场后根本无处旅游,直接被拉到机场酒店休息。
要知道,“东京成田国际机场”不在东京,而是在千叶县,这个距离,相当于苏州到上海市中心的距离,高速公路上开车需要一个半小时。
于是,中国国内旅行社收了一天的游客钱,而日本地接的旅行社一天都没有花钱。这一天的利润就给中国和日本的旅行社悄悄地瓜分了。中国游客只是当了冤大头。
但是,回中国的那一天,旅行社却特别安排上午的飞机,前一天晚上就把游客拉到机场酒店,让游客在回国的那一天上午根本没有机会外出旅游和购物,直接被送回国。这样,所谓的“5夜6天日本游”,在日本真正的逗留时间,只有4天。
2. 旅费骗
旅行社往往抛出所谓的“日本低价游”,从东京到富士山到京都大阪的所谓“日本黄金旅游线5夜6天”,最低价格只有4000元人民币。
但是,游客到了日本之后,发现到哪里,日本的导游都要收钱。去迪斯尼乐园,收1万日元(约800元),到银座购物,也被收4000日元(约320元)。结果几天下来,实际交给旅行社和导游的钱,比旅游费多了1倍,超过8000元人民币。
从东京成田机场入境,经过东京和富士山以及箱根,到京都与大阪,从关西机场出境,被称为“黄金线”。
NHK电视台在节目中揭露说,许多游客不舍得另外花这个4000日元的冤枉钱,只要取消去银座购物的机会,但是导游恐吓游客:“你如果不去,我们通知日本大使馆,你以后就拿不到来日本的签证。”
最后,导游把实在不愿掏钱去银座购物的游客,直接扔到距离银座较远的东京日比谷公园,让不懂日语,不知自己在何处的游客们在公园里晒太阳。
NHK在报道中指出,这些接待中国游客的旅行社,基本上都是中国大陆人、台湾人、香港人开的旅行社,一句话,都是“中国人旅行社”。
第二骗:导游骗
1. 购物骗
几乎所有抵达日本的中国游客,被送上旅游大巴后,导游拿过话筒,第一句说的话,就是:“日本虽然是一个法制国家,但是也有骗子。所以,买东西一定要到免税店去购买,那里东西最便宜,最安全。”
于是,所有的游客相信导游,第二天就被带到根本就不是商业街的偏僻的地方,带到一个大楼里开设的所谓“免税店”买东西。
但是,游客们根本没有想到,这里的“免税店”的商品价格,远远高出一般的日本店价格好几倍,而且导游就是根据游客的购物总价,向免税店索取高额的回扣,回扣比例高达25%。
带有盘剥游客的另一个手段,就是巧立名目,变相向游客敲诈。由于日本地接的旅行社为了鼓励导游的积极性,把游客在外的餐饮,以及旅游行程安排等,均交给导游本人收支管理。
因此,就出现了导游向游客乱敲竹杠的问题。譬如,“日本低价游”带去银座购物的,每人要另外收取4000日元,一个团30人的话,单是带去银座一趟,导游就可捞取12万日元(约1万元人民币)。同时,扣克游客的餐饮费也是这些导游的惯用手法。
一个导游向NHK记者坦承,一个月下来,从游客的购物回扣和巧立名目收取游客各种费用的收入,就可以达到100万日元(约8万元人民币)。
这位导游称,从港台来的无证导游,干3个月回去,就可带回几百万日元。
2. 资格骗
日本旅行法规定,导游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合格后获得政府颁发的“通译案内士(导游资格证)”才能上岗。
同时,法律规定,导游禁止拿任何名义的回扣,违者将会被逮捕。但是,NHK记者在日本皇宫前询问了20位带中国旅游团的导游,结果只有1个人有资格证书,其他人都是“无证导游”。
NHK的调查称,三分之二的导游来自于台湾和香港。
那么,这些“无证导游”都是从哪里冒出来的?NHK的调查发现,基本人都是台湾人和香港人,还有一些中国大陆人。
台湾和香港从事导游职业的一些人,凭着护照到日本可以落地签证滞留3个月的优势,与旅行社老板相挂钩,在日本“非法就劳”,充当无证导游,赚取高额收入。
一般一个人在日本干3个月,就可以捞到300万日元甚至更多的收入回去。而这些钱,显然都是中国游客的血汗钱。
第三骗:免税店骗
NHK电视台记者跟踪了多家旅行社的巴士,发现中国游客被带去购物的“免税店”,都不是日本一些大商业公司开办的家电商店或药妆店(这些店基本上都可免税),而是带到了很偏僻,平时很少有人知道的大楼里,在那里开设的“免税店”里安排购物,而且事前被告知“这里最便宜最安全”。
这些免税店都是谁开的?大多是中国人(包含港台人)和韩国人开的。
NHK记者调查了中国游客买的较多的一种健康食品,日本大公司出售的价格,平均每一粒为11日元,而在这些“免税店”里,却高达69日元,也就是说,这些“免税店”的价格实际上比外面的日本正规店的价格高出6倍。
一名导游证言:原价只有2000日元的商品,却以2万日元的价格卖给中国游客。
这些“免税店”雇佣了大批中国人员工,并印刷夸大健康食品效果的广告单,宣传这些健康食品可以治疗各种疾病或提高智商,引诱中国游客掏钱购买这些暴利商品。当然,在日本,把健康食品当作药品卖,是违反《日本药品管理法》的犯罪行为。
那么,免税店为什么要把商品的价格定的这么高?NHK揭开了这些“免税店”的利润分成内幕:自己截留50%,分给旅行社25%,再分给导游25%。
无奈语言不通,更不知东西南北,甚至到了日本,连护照都被导游收走的中国游客,就如同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搁在日本的砧板上,旅行社和导游爱怎么宰就怎么宰。
无数被宰得遍体鳞伤的游客,在回到中国,坚称“再也不去日本”。但是,他们也许根本没有想到,宰你的不是日本人,恰恰是你的同胞!

专业校对 官方出品 律师答疑
近期更新2023.01.30 浏览294 作者:华律网律师答疑 该内容由以上特邀专家律师在线答疑,可直接咨询 骗术一:骗取房屋租金
一些不法中介公司打着房屋出租代理的名义,以各种优惠条件从业主手中骗得房屋钥匙及一个月的空置期,以月付的方式支付租金,同时刊登低价出租广告吸引租房人士,如承租人看中此房,至少要以押一付三的方式支付房屋租金,而更多的是采取半年付、年付来支付租金。不法中介采用这种手段,短期内便可积累大量的现金,然后伺机携款出逃,从而给业主及租房人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
骗术二:巨额差价
不法中介使用各种优惠手段,骗取业主信任后,以极低的价格代理业主的房屋,转手以不收取中介费的名义按市场价格出租,从而赚取高额差价。粗略计算,空置期加上差额部分,总额至少应在3000元以上。
骗术三:冒充房东骗取中介费
这个骗局中的不法中介首先要租下一套合适的房子做道具,然后从该公司找出一名业务员冒充房东,对所有顾客报出的出租价格都远远低于市场价格。每当顾客看房满意与假房东签下合同并交纳了中介费后,这位假房东又找出各种理由不肯出租了。顾客找公司退钱时,公司说双方已签租赁合同,中介服务已经完成,房东属单方违约,中介费不予退还。
骗术四:以不法手段骗取各种名义的费用
其一就是“看房费”。这个骗局的过程是客户交纳300-500元的“看房费”后,由甲业务员带领客户去看“一套房子”(当然这套房子根本就不存在)在路上乙业务员打来电话冒充房东说临时有事去不了,另约时间看房或让该客户记下“业主”的电话号码,这时甲业务员会说:“你已和房东取得联系,根据合同看房费不予退还。”
其二就是“信息费”。所谓信息费是租房人与中介公司在租赁代理费用上达不成一致时,中介公司会提出优惠方式,即租房人交纳为数不多的一笔费用后,一般为300-500元,中介公司会为租房人提供若干条房源信息,由租房人自己去联系。
骗术五:合同陷阱
无论是房东还是房客在委托中介公司为之出租或租赁房屋时,都要与之签订一份委托合同,如果您不认真阅读其中的条款,很可能会掉入中介公司挖好的陷阱里。
首先,中介公司与租客签订协议中,如果有类似“乙方与出租人交换各自的联系方式,或与之签订了有关定金合同,中介公司即完成了与乙方的委托合同,乙方应支付中介费”这样的条款,就要请房客要提高警惕,中介公司很可能与其内部员工通过唱双簧的把戏,骗取房客的中介费。正确的做法应是在验证房东身份和房产权等相关证件,并与房东签订正式的房屋租赁合同,做完物业交割后,才能给付中介公司相关费用。
第二,中介公司与房东签订委托合同时,应约定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的签约地点,最好是到中介公司去签,防止中介公司的业务员瞒着其公司与业主私下签约,则房主的交易安全得不到保障。其次要详细填写物业验收单,应详细注明屋内各种设施的品名、品牌、数量、新旧程度等等,由房主和中介公司业务员共同签名确认后,并加盖公章,以防物品的毁损、丢失。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举报联系删除我是平台房产纠纷律师团队,擅长房产纠纷法律专业,如看完文章后您还有任何疑问,可向我在线咨询。点击展开完整知识
剩余阅读时长约1分钟
房产纠纷相关分类推荐 更多大家都在问99%问题解决率省会律师按问题找律师华律网 > 法律常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侵犯财产罪 > 正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团购群是什么套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