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内容营销的本质不是带货,而是营销。


大家好,我是微三云海象。
最佳答案:直播带货
一个正在互联网创业的年轻人。
万物皆可播,人人皆主播”,电商行业也由此与直播行业相结合,直播带货一度受众人追捧,直播带货俨然成为了当下最流行的销售模式。
从功能上看,在未来,库存电商理论上可以称得上加强版的直播带货。
关于直播带货,在此借用京东徐雷的描述:
直播带货不是零售,更多的是营销行为,目的是为了清库存、推新品、直播商品C2M等;只有在特定场景下、特定的商品会持续进行直播。
总结关键词:
特定场景、特定商品、非零售、营销行为、清库存。
之所以说库存电商是加强版的直播带货,原因一方面在于二者的出发点相同、实现路径规律相同,即通过场景重构实现清库存的目的;另一方面,突破则体现在库存电商突破了直播带货在商品和零售概念上的天华板。
在商品方面,关于直播带货,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直播带货遵循“69元法则”,产品价格只要超过69元,销量就会锐减。这一点,库存电商可以避免。知名品牌的特卖,旨在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品质商品,这种库存电商迎合了三四五线城市用户消费升级的需求。
形式方面,徐雷之所以称直播带货不是零售,原因在于零售形态的基本框架,通常包括前端的引流和供应链两方面。流量方面,直播带货主要有平台“自来水”以及主播自身的粉丝群,但在供应链方面几乎为空白。所谓的供应链管理,对于大主播而言就是背后团队看品牌、看价格、看质量的挑货卖;对于小主播,就是背后的MCN公司找货卖。
而库存电商不同,它不仅需要类似直播般全新的流量入口形式,也需要像传统电商一般建立稳定高效的供应链作为支撑。
互联网江湖团队认为,清库存功效实现的标配在于特定场景,通过洞察用户的注意力经济,挖掘新的消费场景,从而刺激用户产生意向经济和消费行为。
从这个维度来看,在母婴社区里买纸尿裤和在李佳琦直播间买口红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都是绕过主流电商形式,基于特定场景触发用户消费行为,成功的标配都在于对新场景的挖掘。
例如拼多多和聚划算这对竞品,从理论上来看,前者的清库存能力要优于后者。原因在于拼多多以社交开辟了流量新的增量空间,而聚划算则依托于淘宝,借助淘宝的流量供应链优势,在外界看来很难与淘宝正常的折扣活动区分开,并没有新的场景。
而没有新场景,也就没有新的流量红利。
如果只是拉扯一个特卖、清库存大旗就能做好库存电商,那天猫、淘宝、京东干脆平台自己直接做算了。
事实上,库存电商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销售这些常规模式卖不出去的货物。即便真行得通,主流电商恐怕也不会做,因为这可能会对正常销售的同一品牌的非尾货非特卖产品带来伤害。
新的场景意味着新的流量,卖尾货,需要专属的流量。
就像美国作家尼尔·波兹曼的著作《娱乐至死》所言:“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生活惯性,沉醉在自己乐于接受的信息中。”
库存电商不是要传统电商讲新故事,而是要挖掘、提供、触及那些人们愿意接受的新的信息和场景。
以上就是微三云海象分享的内容,感兴趣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并留言!
1软件5系统9开发、8营销6方案0设计0、8商业3模式5策划0。
这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正在改变我们生活。
文章编辑:(WSY-0013)
扩展资料:
直播带货将流量思维发挥到了极致
虽然直播带货是全民的直播带货,但是,真正有效果的直播带货,或许只有头部的网红主播、名人、明星等流量聚合体才能实现。
表面上看,这一个又一个的流量体在进行直播带货,其实,这些流量体的直播带货的过程何尝不是一种流量的变现和转化呢?
要知道,按照传统的电商逻辑,流量的聚集和分发都是由处于头部的电商平台来完成的,双十一便是这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当流量红利不再,特别是随着用户消费升级时代的来临,仅仅只是坐拥海量的流量;但是却无法激活这些流量,所谓的流量仅仅只是一个数字而已。
于是,寻找新的激活流量的方式成为头部电商平台们不得不去思考的重要课题。
直播带货的概念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现的。
文章编辑:(WSY-0013)

直播带货的流程ppt?如果你对这个不了解,来看看!
码尚学苑:做直播带货需要准备些什么呢?,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短视频学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直播带货的流程ppt1
近来,各大公司的老板都亲临直播间尝试直播带货,直播带货现在已经成为互联网的热馒头。做好一场直播需要准备些什么呢?要怎么挑选合适自己的直播平台呢?以下是码尚学苑整合的一些干货,希望能帮到你。
第一,做直播带货一定要知道的要点。
做直播带货肯定需要对自己要买的产品或服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之后要熟悉每个平台的流量逻辑,最后挑选一个最适合的平台开直播,选好直播平台可以高效转型,少走弯路。
1.某音的直播秘方:相比粉丝,算法更重要。某音的算法主要还是看用户画像和地域,影响视频播放量的因素有:完播率、点赞量、评论数、转发量等,有时还会涉及到转化率和复购率。
2.某手机的直播秘方:里面的用户更在意社交。主要根据用户社交关注和兴趣来控制流量的多少,主推用户关注的内容,比如你好友的视频,关注的博主的视频,还有就是你可能认识的人。
第二、在直播中需要穿插许多技巧。
1.用各种形式展示卖点,比如ppt,视频等。在屏幕上快速展示核心的吸引人的卖点和优惠活动,让观众更能get到主播的点。
2.产品给到多组镜头。能给产品特写镜头就给特写镜头,要拍到不同的角度,这样才能全方位地展示产品,让观众更清楚地看到产品。
3.开播的时候就可以给出一些很吸引人的东西,比如秒杀活动、赠送礼品、免单抽奖等,这样操作可以让粉丝的留存度更高。
第三、直播带货需要准备三要素?
1.人设:主播最好要有鲜明的个性,不同的直播品类最好找相对应的主播。比如做美食类的就找吃货主播,分享小众旅游景点的就找爱玩的主播。此外,选品、推销、互动、暖场能力在主播身上也是得淋漓尽致地体现。
2.直播脚本:主要记录下一场直播的具体内容和方向。例如下场直播要卖什么产品,是什么样的主题,怎么与观众互动,什么时间段要说什么话等等。脚本的用途就是让直播过程更加清晰流畅。
3.播前引流。简单来说,在开始直播之前,不管是在站内还是站外,在你能看到的地方打广告,标出直播的时间和直播间名字,你要播什么东西等等。做一个直播的公告,方便直播的流量增加。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需要注意的环节。
4.直播场控。需要让其熟悉直播流程和产品,比如抽奖是什么时候,什么时候上链接。要及时带动直播的气氛和节奏,及时反馈重要数据给主播,提醒主播与观众互动、应该讲什么话题等。
以上就是码尚介绍的一部分直播带货技巧。希望能帮到你,也希望你能运用到实践中。
直播带货的流程ppt2
“我现在做直播会不会太晚了?”昨天,有朋友这样问我。
今天不跟大家说虚的,到底晚不晚你们可以自行判断。
2月5日-3月2日,仅27天时间,李佳琦直播间总销售额达9.57亿元,最高同时在线达9.57亿元。美妆品牌“林清玄”在春节期间险些破产,最终公司却依靠短视频带货扭转局面;
浙大扶贫干部变身主播卖货,10分钟卖出3000斤豌豆;淘宝直播“云卖房”1机构1天卖出9套;抖音主播“大圆子”效仿发起了一场猫咪睡觉直播,仅打赏就净挣1万元。
现在,我想大家已经有了答案。
一场疫情,让无数商家转型线上,开始指望着电商直播翻身。可是对于从事传统行业,或者从未接触过短视频的朋友来说,却有点儿无从下手。所以今天以抖音为例,跟大家分享一下短视频带货的全路径。
一、成交场景
1. 抖音跳转链接
目前从抖音上可以跳转到淘宝、天猫、抖音小店以及京东、唯品会、网易考拉等。本身有淘宝,或者其他店铺的朋友,可以选择这种方式带货。
2. 抖音小店
抖音账号粉丝大于等于30万 / 西瓜 / 火山 / 头条账号粉丝大于等于10万,在官网https://fxg.jinritemai.com/)自行申请即可。
抖音小店的优势在于用户无需跳转第三方,直接在抖音APP内部购买即可。
3. 抖音小程序商城
这种方式适合无货源,但是想要带货的朋友。
4. 直播购物车
粉丝3000以后,后台将自动开通【直播购物车】权限,这时就可以选择直播带货啦。
二、短视频带货营销七步曲
1. 账号定位
无论是平台还是用户,都喜欢持续输出垂直领域内容的账号。如果你今天发美食,明天发化妆,后天又分享穿搭,就会使得用户量减少,且账号曝光降低。
正确的方式是,根据自己的产品或者自己的特长进行账号定位,确定内容形式。总得来说,账号定位越精准、越垂直,粉丝越精准,变现越轻松,获得的精准流量就越多。具体的账号定位方法,可以参考下图。
2. 找同类账号
寻找和自己相同领域的大号,看看他们的账号内容,发布频率,粉丝互动情况进行学习。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降低试错成本,同时帮助抖音后台识别账号内容属性。
3. 开通商品橱窗
想要带货,必须要开通商品橱窗+视频购物车。目前的门槛是需要实名认证+10个视频+1000粉丝才能开通。其实1000的门槛不算高,只要发10个优质作品,就能妥妥地完成。
4. 选品
在抖音上比较好带货的商品是冲动型消费品,时尚消费品和日常消费品,其中新奇或者实用型的商品更容易销售。另外,短视频带货还有一个原则就是,尽可能让用户觉得物超所值!从抖音的商品榜单来看,60元以下的商品更容易受到大众的青睐,所以大家在带货时,可以注意一下价格。
5. 内容制作
内容制作主要包括脚本创作、视频拍摄和视频剪辑。什么时间,地点,画面是什么,镜头如何运用,什么景别,服装化妆道具,都需要考虑,这些决定了内容走向。当然,如果内容形式是ppt轮播或者真人讲解,就可以不准备脚本,只需专心打磨内容。
6. 视频发布
视频的发布是很多人会忽略的一点,大家可以选择在用户活跃度高的时刻发布作品,同时还要注意视频的文案描述。
首先发布时间可以选在中午12:00-14:00,晚上17:00-19:00。
其次视频的文案描述一定是可以引起评论互动的文案,大家可以尽量使用疑问句、名人效应、设置悬念等方式。最后,标题里面还要避免敏感字眼,如最,超级,以及带有侮辱性的词语。
7. 善于运用工具
抖查查、抖大大、toobigdata等工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抖音的热门内容,各领域红人以及爆款商品。
三、团队搭建
短视频团队的搭建,主要考虑必备技能,人员配置,工作安排3个方面。
1. 必备技能
作为优秀的短视频创造者,团队中无论是谁都要具备一些基本的能力,根据我的实操经验,分享一下短视频团队的必备技能。
(1)营销能力
既然是带货,首当其冲就要懂营销。用户喜欢什么?什么套路更容易吸引他?他们的痛点是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运用营销能力去解决。
(2)内容策划能力
短视频要想火,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内容为王。在做好内容的基础上,才有粉丝量,后期才能转化变现。
(3)运营能力
既然要组建团队,肯定就不会只做一个平台,对于运营人员来说,一定要清晰各个平台的算法机制,以此优化运营,增强每个平台用户对产品的认知度,扩大传播量。
(4)审美能力一个能够互相转发的短视频,往往需要具有一定的美感。摄影摄像的角度,文案的策划,内容的剪辑等等,都对团队每个审美能力有基本的要求。
(5)数据分析能力
无数据,不优化。要想内容获得更多曝光,吸引更多粉丝,一定要从各个数据维度分析作品,从而摸索出规律应用到自己的内容上。
(6)学习力短视频领域的知识更迭较快,需要我们每一位从事短视频人员不断在自己专业的领域摸索、创新,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突破。
2. 人员配置
一般来说,短视频团队的配置可以是3或5人团队。比如办公室小野,代古拉K这些达人,就是典型的3人团队,分别是1个达人+1个编导兼运营+1个摄像兼后期。如果是5人团队,就是达人+导演+运营+拍摄+后期。
其中导演属于把控全局的人,他会设定内容方向,内容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选题、策划、拍摄、剪辑、再到推送)需要导演的把关与参与。
达人是账号上是不可或缺的一员,尤其是现在短视频走向精细化运营。一个高辨识度的IP就是一个账号的灵魂,可以增加粉丝粘性,使得内容更加贴近生活。
运营是很重要的一环,视频完成后如何获得最大的内容和栏目曝光、发往哪些渠道、用户反馈管理等,都是运营要负责的工作。拍摄在短视频中非常关键,一个好的摄影师能够降低剪辑的成本,也能让短视频成功的一半。摄影师要善于运用镜头,对整个拍摄镜头把控拍摄画面的构图,设计镜头,要知道怎么拍。
后期需要把控整个短视频的节奏,前期参与在内容策划中,有针对性地对拍摄的素材进行必要的取舍,同时还要添加合适的配乐、配音以及特效,通过对短视频内容的剪辑来和观众进行沟通。
在预算方面考虑,以上的5个人员配置中,可以选择一个人身兼2职,比如3人团队,但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 工作安排
团队搭建好以后,如何运转?最好的方式是建立一套sop,用来规范每天的重复性工作。这里分享1个表格,供大家参考。
以上只是一周的工作内容,作为统筹还需要将任务落实到每天、每月,这里涉及到团队管理和运营的知识,我就不过多展开叙述啦。
作者:运营是个坑
直播带货的流程ppt3
昨晚罗永浩的直播首秀其实挺期待的,间断地看到了9:40,也尝试过抢购一些产品及红包,但是啥都没抢到,如果单纯从带货的角度去看,这个直播对于老罗来讲或许算是成功的,老罗的综合收益应该不错,先看几组数据:
这是一个成功的数据吗?
如果纯从数据来看,罗永浩、抖音平台及销售前三的厂商算是赢家, 抖音签约了话题性的内容生产者——罗永浩;罗永浩赚到了钱;厂商出货+获得了足够高的曝光率。
坦言,作为培训师我是抱着很高的期望去看这场直播,却又失望地退出了直播间。为什么会有很高的期望呢?主要原因有两个:
期望看到罗永浩相声一样的直播带货,刷新大家对直播的看法;
这对于罗永浩而言这是仅存为数不多的机会,并且这个风口是非常符合罗永浩的特质,所以应该一气呵成,打造不一样的口碑及重塑个人IP才对,这是我期待看到的两件事。
坦言,这两个惊喜并没有看到。
同时如果去对比罗永浩、薇娅、李佳琪的直播,纯从直播的专业度去看,罗永浩还是入门级,并没有get到直播带货的核心方法。昨天罗永浩的直播首秀,就好比是把一场线下培训的课程,没有经过任何加工与设计直接搬到线上的效果一样。
并且从能力模型的角度去对比,罗永浩虽然有语言方面的天赋,但是在直播带货的能力及专业素养方面,暂时还是没有办法打败薇娅及李佳琪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及罗永浩在直播带货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有哪些?
01
视频直播准备不足
显然,这个直播带货过程的准备是不足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的三个方面:
内容策划不足:在带货中,罗永浩对产品了解不足,甚至会说这个产品自己讲不了。坦言,这是直播带货中的一个重大弊病,实际上带货主播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是产品的KOL,不仅仅是要了解销售的产品,对竞品及行业的趋势也要有良好的了解,这个过程才能产生可信,如果带货主播失去了“ 信任” ,这样的直播没有任何的意义。
缺乏事先的演练:一个好的培训、一场精彩的演讲、一堂优质的录播|直播培训其实都会有演练的环节,从昨天晚上直播现场来看,这个演练是不够充分的,甚至什么时候上产品、产品卖点的介绍顺序及重点都没有弄清楚,当然这并非是罗永浩个人的问题,而是与厂商协调沟通的问题,从直播现场推测罗永浩的团队并不具备直播辅导的能力,帮助厂商如何精确地呈现卖点,而多数厂商在镜头前如何体现产品卖点还是缺乏能力,所以中国直播带货市场,最终拼的都是价格战,者是一个零和博弈。
缺乏协同流程设计:罗永浩及其搭档要不断地提醒摄影师,要拉近镜头,很显然如此重要的直播,如此大的流量,直播剧本的设计应该以10秒的量级进行设计,摄像师应该清晰地知道在什么时候用怎样的镜头去直播,而不是“僵尸一样”地等待号令,当然这不是摄像师的责任,而是直播策划者的问题。这背后是罗永浩团队对直播流程的定义及人才梯队建设的问题,这个是被很多人忽略的把事做成功的潜在的但却极其重要的要素。
02
低估了视频直播的难度
我想这是罗永浩团队甚至是抖音团队都犯下的一个错误认知,认为罗永浩自带粉丝及流量,罗永浩的口才了得,即便是现场自由发挥,也基本上秒杀无数视频主播。但现实是残酷的,罗永浩在直播中的表现,并没有比普通的视频播客更优秀。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从能力构成角度去解析下(如果你是高管,或者是企业家,你身边必须要有一名专业的培训朋友,很多关于人的问题,他会告诉你不知道的信息)
先举个真实的例子来说:不仅罗永浩口才了得,非常多的演讲者及培训师的口才都非常棒,不要说讲授自己熟悉的主题,即便是即兴演讲,那也是出口成章,按照这个能力推测,很多培训师及演讲者应该在抖音或者是视频号上很火才对,但是实际上恰恰相反,很多在线领域非常专业,但是一旦到了线上效果就大打折扣,例如:红极一时的哈尔滨考研老师张雪峰在视频号的短视频中表现一般,而罗永浩也不例外,在3个小时的直播中并没有很出彩的才艺表现。
为什么呢?因为场景发生了变化,对能力的要求也会发生变化,你在A场景下表现得很优秀,到B场景中就可能很普通,所有的学习、培训及人才选拔都不能忽略场景的问题。
03
时间太长、选品太多
当然从变现及赚钱的角度去看,这个选择是对的。但是,如果罗永浩将直播带货作为自己的事业,从长期战略的角度去看,我认为在一开始就错了,这是严重地透支罗永浩的IP,因为这样的一场没有靓点的直播,或许让很多人不再期待第二场,最终这场直播的围观人数从300万,减少到了100万。关于这个数据,大家可以对比一下罗胖的跨年演讲。
实际上,在整个直播首秀的设计上,我认为在时间上要控制在30分钟内,在产品上3-5个就可以了,给罗永浩留出足够的发挥才艺的时间,这么多产品的堆积直接废掉了罗永浩的人格魅力。
04
视频直播缺乏设计感
如果用类比的逻辑去看,可以把罗永浩销售的22个产品理解成培训中的22个知识点,而罗永浩这3个小时的课程,基本上是一堂没有经过设计的平铺直叙的课程,并且用的方法也很单一:讲解为主、辅助了演示、红包等弱刺激手段,这22个产品也没有任何连续性,基本上是22个知识点的堆积。没有精彩开场设计、没有高潮点的设计、没有完美收场的设计,也没有什么彩蛋、悬疑及对下期直播的期待的设计。
显然,这种普通的带货直播模式设计实际上是配不上罗永浩的才华及IP,我认为也对不起这3000万的流量,从这一点上看,这场直播是缺乏交朋友的诚意的。
那么罗永浩的第二季的视频直播应该如何迭代呢?我从培训设计的角度谈谈我的看法,以下的四点可能是错的,我只是将培训设计的能力迁移到视频直播设计,仅供参考:
01
直播场景创新设计
罗永浩的主战场是讲台,无论是新东方的罗永浩,还是锤子科技的罗永浩,最能激发罗永浩才艺的不是镜头,而是舞台,所以直播的场景是演讲的场景而不是面对镜头的直播场景。
大家想象一下,如果罗永浩的首秀直播是用经过设计的舞台背景,罗永浩的背景是大屏幕的LED屏,配上逗比的PPT及产品的图片、视频的呈现,会是怎样的一个效果?如果拿出苹果产品发布会的模式来做此次的直播首秀效果又会如何?大家再回忆一下,此次直播的场景是罗永浩坐在镜头前,后面放了一个货架,本身罗永浩的部分粉丝刷几万甚至是十几万购买产品没有问题,但是整个场景的布置却极度地拉低了直播的档次。大家可以对比下面的图片,看看哪种风格更罗永浩?
或许有人会说,疫情期间是不可以聚会的。其实这根本不是问题,罗永浩在这个情境中需要的是舞台,需要的不是现场有很多观众,下面坐着10几个工作人员就足够了。这才是罗永浩的核心竞争力及主战场。
02
直播内容创新设计
在精选产品的基础上,罗永浩更应该注重的是“内容”,让大家在听相声的过程中,顺便把产品买了,这才是属于罗永浩的直播带货。举个例子来说,罗永浩可以讲授自己的创业史,经常熬夜做产品,此刻画风突然一转,深夜中饥肠辘辘的CEO从冰箱中拿出一盒小龙虾。并且罗永浩非常幽默的来一句:“此段被赞助商强行插入广告,但是这小龙虾你值得拥有,知道为什么吗?主要有三个原因…………….”
这样是不是可以令观众哈哈一笑?实际上,罗永浩团队或者是抖音直播团队,如果具备了文案策划的能力,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昨天晚上的22个产品,完全可以用故事串联起来。
我也相信罗永浩的演绎能力,会让这个串联的故事火起来。
03
直播形式创新设计
一场优秀的直播,除了优秀的内容之外,还需要有良好的形式设计,毕竟3个小时,你需要观众跟着你的思路,不走神坚持看完,过程中还要下单,这不能是平铺直诉的,而是要设计整个直播的注意力曲线:综合运用道具、红包、音乐、游戏、人物、超低折扣、限量抢购、节奏变化、粉丝参与等方式,持续地抓取观众的注意力,而非产品讲解的堆积。
图片仅做示范参考,具体数据不具有代表性
04
战略定位设计
通过直播中的细节我发现了一个对罗永浩不利的因素,罗永浩在直播中应该不少于两次说:“这一切要听导演的,言外之意罗永浩直播首秀的所有环节都不是罗永浩自己决定的,而罗永浩只是别人设计中的一个“道具”,如果罗永浩的独家协议是把自己的决策权卖出去了,那么罗永浩的IP价值被榨取后,后面的路就不好走了。因为,毕竟任何平台都不希望有超级IP的产生,因为超级IP会带走巨大的流量,会失控,显然这不是平台方愿意看到的。

【摘要】在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的背景下,政务直播+助农渐成风尚,需要反思三个基本问题。首先,政务直播+助农的本质是形成政务活动、农产品营销、网络社交同时在场的“政府×企业×公众”融合模式,体现政务服务的社会化范式转换。其次,依托社交网络、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推动的消费扶贫、数字助农的创新发展,在制度层面和服务平台、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方面面临挑战。因此,本文从制度设计、技术优化、理念变革、加强监管四个方面回应上述问题,提出政府官员直播“带货”的长效机制,使其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关键词】政府官员;政务直播+助农;消费扶贫;乡村振兴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多地面临农产品滞销问题。各级政府官员主动化身“网红”,以接地气的直播“带货”方式助力农产品销售,拓宽贫困农户增收渠道。例如,“微博县域”联合县乡村一线公职人员开展“县场直播”活动,景域驴妈妈组织全国100位县长爱心义卖和文旅助农直播大会,拼多多“市长县长直播间”2020年第一季度累计观看人次超过1.5亿、吸引近1100万消费者,等等。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走到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的网上卖货直播平台前,他说:“电商,在农副产品的推销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是大有可为的。”这被网友们称作“史上最强直播带货”。近五年,全国电子报刊、主流网站和新浪微博对政府官员直播“带货”的媒体关注度显著上升,2020年上半年激增(见图1)。
图1 政府官员直播“带货”的媒体关注度变化趋势
政务直播+助农是当前政府官员直播“带货”的主要形式,凸显了大数据时代政务服务的范式转型,对于区域经济和基层治理具有深远影响。那么,这种创新发展是怎样发生的,存在哪些风险,如何发挥长效作用?通过对政务直播+助农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全文将从政务服务范式转型的视角,探讨三个基本问题:首先,通过梳理政务直播+助农的主体间关系和发生作用机制,揭示“政府×企业×公众”融合模式的形成过程,以及如何推动政务服务社会化范式的转型。其次,分析政务直播+助农存在的问题,即“政府×企业×公众”新模式下政府治理面临的制度风险,以及社会化范式下服务平台、服务内容、服务对象三个层面面临的新挑战。最后,从制度设计、技术优化、理念变革和加强监管四个方面回应上述问题,提出政府官员直播“带货”的长效机制和改进思路。
一、概念界定与分析框架
(一)“政务直播+助农”的概念界定
网络直播的主要运行模式是主播通过互联网直播平台为用户提供直播节目,并与用户实时互动,具有内容丰富、满足社交需求、增强体验感、激发消费欲等特征,大致分为游戏类、版权类、垂直类和泛娱乐类。政务直播+助农发挥了垂直领域“直播+”政务和“直播+”电商的结合优势,一方面连接政府与公众,通过政务服务手段的更新与升级,打造直观、互动、普惠、高效的政务服务,另一方面宣传农业商品、品牌、活动等,利用平台内嵌的变现渠道,实现商品售卖或品牌传播。
(二)分析框架:大数据时代的政务服务范式转型
信息技术发展和网络环境演进为大数据时代到来创造了条件,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创新实践不断涌现。正如吉登斯所言,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人们相互沟通的方式,还有整个社会如何组织的问题。大数据环境下,如何推进政府治理创新、重塑政务服务范式,是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议题。
与互联网时代Web1.0模式的信息发布、单向阅读、零互动等特征相对应的政府1.0模式具有单向性特点,例如,政府网站、服务大厅、热线电话等政府搭台、政府唱戏的供给式服务,政府主导性强、独占性强,忽视了企业、公众的需求和作用。此后,蒂姆·奥莱利提出政府2.0的概念,政府与企业合作,依托微博、微信、支付宝等社交平台,构建开放、协同的政务服务架构,企业搭台、政府唱戏,形成互联治理、服务整合的合作型政务服务新模式。进入大数据时代,政府3.0致力于利用海量数据改善政府与企业、公众之间的关系(见图2):从服务平台来看,政府借助社会第三方平台、开放数据平台有效吸纳公众参与,政务服务资源向社会开放延伸;从服务内容来看,政府通过社会众包数据掌握和分析不同群体差异化需求,提供差别化、定制化、个性化、针对性的服务;因此,在社会力量广泛协作的政务服务范式下,公众既是服务的对象,也参与服务的提供,体现为集思广益、凝聚共识的协同治理过程。
图2 政务服务实现的三种范式
二、政务直播+助农的兴起与发展
(一)“政府×企业×公众”融合模式的形成
政务直播+助农的兴起与发展,是政务活动、农产品营销、网络社交同时在场的“政府×企业×公众”融合模式逐渐形成的过程,丰富了多元主体参与机制,提供了政府与社会力量整合的有效工具。
政务直播+助农的参与主体有四类:第一,提供互联网直播服务的三种主要网络直播平台。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内嵌直播功能和变现渠道;微博、抖音、快手、斗鱼等泛娱乐类、游戏类直播平台积累了大量用户,流量大,粘性强;此外,主流媒体(例如:人民日报、学习强国)、政府或企业微信公众号(例如:苍南发布、古田民富商城)也开通直播间。第二,在直播平台进行直播的主播,即政府官员,有时也与专业主播或主持人、网红、明星共同生产直播内容。其中,政府官员变身主播产生“带货”能力的逻辑,一是话题性,网络主播与领导干部的身份碰撞,容易吸引眼球,获得高关注度(“流量”);二是以政府信誉为信用背书,结合对当地人文的权威推介,容易带动消费;三是政府官员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特点,与时俱进,主动作为,传播正能量,由政府官员发出助农倡议容易形成社会凝聚力。网红、明星利用名人效应和粉丝粘性进一步推广农产品,促进粉丝消费。第三,提供产品、服务的商家或农户,主要销售具有地域特色或滞销严重的农产品。第四,观看直播节目的用户,通常具有观众、粉丝、消费者等多重身份。2020年3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5.6亿,占网民总数的62%,电商直播用户规模达2.65亿,占网购用户的37.2%、占直播用户的47.3%,网络直播技术发展与应用普及,网民数字消费能力、意愿、习惯的上升,为集中开展数字助农、网络扶贫奠定了基础。
平台、主播、商家、用户的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政务直播+助农(见图3)。首先,网络直播平台与主播之间是双向合作关系,一方面,通常以平台发起活动并邀请政府官员主播或连麦的形式为主,另一方面,政府官员跨界尝鲜的主观意识和能动性正在逐渐形成,例如,“新疆何淼”长期通过微博宣传尉犁特色农产品罗布羊和尉犁馕,不仅自己成为“网红”,还为当地培养了多位流量明星,掀起“尉犁热”。其次,政府官员、主持人/专业主播、网红/明星等各类主播之间是邀请与协作关系,例如,直播节目为政府官员搭配主持人,引导政府官员更流畅地完成直播各个环节;政府官员、明星同框直播,影响力“共振”,扩大产品和地域的知名度。再次,政务直播+助农主要由政府完成“选品”,对企业资质、产品质量负有遴选、推荐、监督的责任;一般的电商直播中,商家向网红或专业主播支付佣金、分红,网红或专业主播邀请政府官员座客直播间成为政务直播+助农的一种补充形式。最后,如果只有政府一厢情愿、没有公众参与配合,那么政务直播+助农将缺失重要的参与主体。网络直播具有传、受互动共时性的特征,用户通过弹幕、评论、点赞、打赏以及购买商品等方式,实现主播与用户的共同参与和实时互动,推动直播内容的生产与延续。
图3 政府直播+助农的发生机制与主体间关系
政府、企业、公众的广泛参与、协作和共治是政务服务社会化范式的核心价值。政务直播+助农四类主体的互动与合作,汇聚了社会各方的资源和智慧,反映了多方协同的公共价值塑造的过程。
(二)政务服务社会化的范式转型
政务直播+助农是“依托信息技术和制度创新,提高政府感知群众期盼、回应社会关切、服务公众需求的能力”“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具体体现,在服务平台、服务内容、服务对象三个方面具有政务服务实现方式的社会化特征。
一是政府官员走进直播间,拓展了政务服务的渠道,越来越向社会化平台开放、延伸。渠道,是政务服务到达公众的途径和方式,政务服务渠道与技术形态密切相关。政务直播+助农不仅要求政府“线上”办理业务,还需要建设移动政务APP或依托微博、抖音、淘宝等社会第三方直播平台,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拓宽主体间交流和沟通的渠道。例如,在直播前,政府官员通过官方微博、个人微信朋友圈或多个平台交叉营销进行多维度的预热宣传和议程设置,将公众注意力引流到直播平台;在直播中,一些政府官员开通直播间(例如:一直播),大部分政府官员接入发展成熟的电商直播间;直播的销售转化通常由第三方平台提供的链接实现。依托社会第三方平台的政务服务呈现方式也更多元、更新颖,例如政务直播+助农拓展到直播间之外,参观种植基地或生产车间,利用云技术和360°摄像机的7×24小时监控使消费者可以全程观看农产品生长、加工,增强食品安全信任。可见,政务直播+助农的实现需要政府通过开放机制,综合运用包括社交网络、直播平台、电商平台、移动客户端等在内的技术支撑,多渠道促进农产品和服务消费。
二是政府官员直播“带货”推广当地农村特色产品和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了政务服务的内容。在Web1.0和Web2.0时代,由政府部门提供服务内容,线上政务服务一般包括信息公开、办理事项、新闻发布、社会监督等。政务直播+助农的兴起与发展拓展了政务服务的内容体系,政府及政府官员担当“农产品宣传官”“脱贫助力官”,作为桥梁、纽带,打通农产品供需链,及时、精准回应各个社会群体的真实需要。例如,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巴楚分指挥部联合县电子商务中心成立县域农产品营销专班,直接参与甄选特色产品、对接优惠价格、电商品牌推广的各个环节,帮助绿色天地合作社枣夹核桃拓展销路、清消库存。可见,政务直播+助农吸纳政府的动员能力、企业的产品供应、公众的购买行为,丰富了政务服务的内容,真正契合用户需求。
三是政务直播+助农的最终实现需要调动全社会参与兴农脱贫,因此,考察政务服务的影响力和效果,更强调政府、企业、公众的有效互动。多元主体协作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主体间良性互动被视作善治的核心,“爱心助农”需要发挥数据优势,凝结全社会的力量帮助农民解决滞销问题。信息技术创新提升了公民个体和社会组织的互动能力和交互范围,将政府为主体转变为社会公众为主体。例如,政府官员借鉴新媒体营销方法,采用优惠券、礼券、虚拟金票、抽奖、限时折扣、全网最低价等激励手段吸引大量网民深度参与网络直播活动,使农产品得以远销全国各地。同时,政府与民众线上信息互动产生的海量大数据为更全面、更量化地评价政民互动水平和政务服务效果提供了更多可能,例如反映关注程度的直播间粉丝数量、观看人数、观看时长,反映响应程度的弹幕数量、评论数量,反映喜爱程度的点赞数量、礼物、打赏,以及反映销售业绩的订单数量、销售额、利润等。
三、政务直播+助农存在的问题与风险
(一)“政府×企业×公众”新模式下政府治理面临的制度风险
政务直播+助农依托社交网络向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的演化及其融合而实现,本质上是现代信息技术进步推动新业态迭代发展的一种数字经济现象。从新技术、新业态的角度看,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曾在全球范围引发政府治理的诸多挑战,政务直播+助农同样需要及时反思。一是寻租空间问题。政府从农户需求出发,优先选择积压严重的农产品及与之相关的生产厂家,帮助宣传,参与推广。但是,长期来看,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创新形成的“政府×企业×公众”融合模式,不完善的规制体系和非常态的决策过程可能诱发新型经济活动链条上的寻租风险。二是市场公平问题。最大范围地培育并吸纳不同社会主体平等参与经济活动、更有效率地满足民众需求,实现“企业广泛受益、群众普遍受惠”,本应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政策着力点。但是,短期来看,综合考虑供货能力、产品质量等因素,最富活力的小企业并非政务直播+助农的最优选择,不利于统筹形成“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三是监管风险。一直以来,经济利益诱惑和监管疏漏导致直播行业滋生各种乱象。政府官员直播“带货”并非只是一次“出镜”活动,实际上是以政府信用为企业担保、支持企业发展的政务服务方式,那么,政府必须同时承担起严密监管职能。然而,大量农产品短时间内以“清库存”方式通过政府官员直播间售出,大大增加政府部门的监管压力。
可以看到,新技术为政府、企业、公众的合作提供了途径,促进新业态、新经济的发展,但是,同时也使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一方面,政务直播+助农上述三类风险共同指向制度性保障不足、权责划分不清晰的根本问题,反映出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倒逼政务服务社会化范式转型,但是配套的制度体系和实施细则尚不健全,实际治理活动中政府、企业、公众的权责边界难以准确把握。另一方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下,数据量急剧增加,依靠传统行政手段难以应付。
(二)服务平台的更新与升级挑战传统互动方式,政务服务社会化效能不高
技术手段是实现政务服务范式转型的必要条件,理论上,服务平台的更新与升级,能够提高政务服务社会化的水平和效率。但是,从政务直播+助农实践来看:一方面,政府官员尚未完全适应网络直播新型互动方式。政府官员身份标签固化,混淆了政务公开类直播的“访谈模式”和电商、综艺类直播的“带货模式”,表现严肃、背诵台词,缺少真实的个人体验,未能发挥政府官员“人格化特征”优势,不利于实现预期收益。另一方面,网络直播平台众多,分散公众注意力,难以形成用户粘性。政务直播+助农以用户“参与”完成闭环,以用户卷入度为依据,可将“参与”分为深层参与和浅层参与,前者指用户针对政务直播+助农或具体产品的评论、提问或购买,焦点明确、集中;后者指用户出于好奇、跟风或算法推荐,短暂地围观政府官员直播活动。政务直播+助农作为新生事物,短时间内迅速吸引了媒体的关注、网民的响应,但是,当政府官员直播“带货”呈现“井喷”之势,并且平台分散化、内容同质化,争夺网民保持关注度的时间成本、保持购买力的资金成本,特别是当网民进入“审美疲劳”,政府官员直播的热度逐渐下降,缺少“参与”将使这种以互动为基础的政务服务方式效能降低。
政务服务社会化的效能,代表着政务服务范式转型效果和政府治理目标实现程度,既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手段,也离不开相应的治理手段。归根结底,政务服务的提供者和政府治理的实施者是人,回顾微博、微信、短视频、直播等政务新媒体的更迭历程,服务平台的更新与升级如若脱离了人的理念、互动方式的与时俱进,则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甚至被误解为“作秀”“哗众取宠”。
(三)服务内容以“清库存”为主不可持续,服务供给与社会需求脱节
未来,政府官员直播“带货”何去何从?“政府官员直播‘带货’不是长久之计”“政府官员不能转型成为主播”的观点普遍存在,表面原因是,当前政府官员直播“带货”以卖蔬菜、水果为主,采取“清库存”方式是基于疫情的应急方法,具有非常态化特征。深层原因在于,政务直播+助农以卖方(农户和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尚未充分利用网络直播过程中产生的大数据挖掘买方(公众)需求,出现供非所需的问题,不符合政务服务“社会化”的特征。
大数据时代政务服务范式转型,就是要求利用大数据技术解码市场宏观数据、分析用户微观行为和情感特征,才能精准配置和推送符合公众“口味”的产品、服务和活动。但是,“循数治理”理念的滞后,导致由政府主导的政务服务供给与公众实际需求存在部分错位,未能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把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充分释放出来,也限制了政府治理创新。
(四)服务对象“众声喧哗”,公众有序和理性参与能力不足
尽管政务服务社会化范式强调公众既是服务对象,也是服务提供者,以用户广泛参与为主要特征,网络直播技术也赋予公众随时、随处、随意参与直播的权利,激发公众参与的愿望和积极性,但是,公众有序和理性参与能力不足,以及直播平台的开放性、即时性、自主性,蕴含舆情风险:一是网络直播的“高度临场感”吸引了大量网民涌进直播间,留言、弹幕、评论“刷屏”,给政府官员及时回应带来挑战。二是网络直播允许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同时,也面临众声喧哗的问题。政务直播+助农的“互动”经常与兴农脱贫无关,例如,来自基层县乡村一些现实中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和未被及时疏导的情绪,逐步转移到政府官员直播间。政务直播用户诉求呈现多向度,具有不确定性。三是网民媒介素养参差不齐,过度问责、语言暴力、恶意攻击等非理性、偏激化的互动行为扰乱政务直播秩序,不仅抑制政府官员积极性,还给政府部门带来管理困境。因此,在新信息技术环境下,提升公众参与公共服务的关键,不仅是解决公众参与的意愿和途径的问题,更在于如何引导公众依法、有序、理性参与。
四、政务直播+助农的长效机制与改进思路
(一)制度上:加强政策性、法制化保障
习近平指出:“治理国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新事物的发生发展,离不开配套的运行规则和管理机制。在技术创新、社会需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和基层治理手段发生转变的背景下,应当及时审视各类政策的必要性和适用性。
政务直播+助农是在我国脱贫攻坚最后冲刺阶段从农民利益出发、由政府参与支持、与社交/电商平台合作自发形成的“政府×企业×公众”融合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有效的政务服务方式和农业营销方式。长期来看,建立政策保障体系,及时修订、完善具有约束和规范效应的各项规制,完善多元主体的权责关系,对于政府官员直播“带货”发挥长效机制,以及推动基于网络直播技术的政务服务社会化范式转型意义重大。
一是地方政府明确“选品”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确保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防止滥用行政权力破坏市场公平,促进政府官员直播“带货”的法制化、规范化。二是制定政府官员网络直播活动行为规范,一方面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另一方面增强政务直播能力,自觉维护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三是完善市场质量监督机制,确保政务直播带动下的数字经济活动有法可依,在大规模网络交易过程中保护经营者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二)技术上:建立专业化、常态化机制
政务直播+助农,运用互联网思维推进脱贫攻坚,延展了政府官员直播“带货”的格局,是大数据时代基于网络直播技术精确把握公众需求、合力配置社会资源、创新政务服务方式的有益尝试,不能只图一时热闹、浅尝辄止,长远来看,仍需从技术角度提升专业化水平,探索政府、企业、公众合作共治的“新常态”。
在硬技术方面,一是抓住“新基建”机遇,建设政务直播矩阵,例如搭建专业的全国政务直播平台、在政府网站、政务微博、政务APP上链接政务直播间,或依托第三方平台开通官方政务直播间,形成政务直播“矩阵式”“集群化”模式,联动发声,扩大社会影响力。二是固定直播时间表,以常态化机制培养网民的收看习惯和消费习惯,形成用户粘性,将民众短暂的新鲜感、好奇心转化为持久的忠诚度。三是借鉴人工智能算法推荐等技术手段,一方面为政务直播的流量和曝光度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基于个人订阅、用户画像、资源图谱等改进政务服务的智能化搜索和智能推送。四是运用VR(Virtual
Reality)技术提供更好地场景创建和虚拟世界仿真效果,促进用户沉浸式体验。
在软技能方面,仍需加强培训,提高政府官员主播素质,完善直播“带货”的内容、形式、经营、推广的基础架构,提升观赏性、互动性,拉近官民距离,增进官民关系,避免网络直播技术和政府公信力的机械结合。
(三)理念上:进一步释放“数字红利”
当前,我国处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的历史交汇期。为了克服疫情影响、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政务直播+助农应运而生。下一步,不断推动政府官员直播“带货”从“清库存”向“树品牌”的模式创新,从消费扶贫向品牌扶贫的战略升级,更全面、更立体地展示特色农产品、乡村旅游、非遗文化、农耕景象、民俗节庆等,带动企业品牌传播,才能发挥直播“带货”的长效机制,优化县域营商环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将“数字红利”渗透到基层县乡村。在政务直播+助农的基础上,探索利用电商平台、直播平台等信息化手段,一方面,统筹与整合数据资源,准确把握不同社会群体和市场主体的真实需求,深入了解全国农产品供需形势,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另一方面,加强数据资源的社会化利用,促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提质增效,例如系统分析、主动推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个性化、定制化、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开放数据资源、创新参与机制,需要同时推进政府角色转变。政府官员采用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直播“带货,这一举动颠覆了官场威严定势,这是积极的政府及政府官员形象转变。接下来,以网络直播为通道,一方面聆听百姓需求,另一方面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更深入地推动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创新。
(四)监管上:打造风清气朗的政务直播间
针对网络直播的节目内容和互动内容,2016年起,国家网信办、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北京市网络文化协会相继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关于加强网络表演管理工作的通知》《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管理办法》《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北京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等规章。一是落实规章中对主播、嘉宾、用户、节目内容、弹幕评论的具体要求,杜绝和防范违法违规、不健康不文明的直播内容。二是建立政务直播的网络安全评估系统、舆情预警和应对机制,多措并举加强舆情防控、开展舆论引导。三是打造风清气朗的政务直播间,引领网络直播正能量聚集,促进网络直播健康发展,长远来看,才能凝结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民主协商、贡献智慧,推动政府、企业、公众共享共治的政府服务社会化范式转型,促进公共价值实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直播带货的本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