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丝分裂的大孢子体是二倍体吗是随机的还是特定的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掌握细胞的分化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2、理解细胞的全能性。
  3、掌握细胞全能性实例。
  教学重难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考:
  1、一般多细胞生物体发育起点是什么?
  2、受精卵进行分裂的方式是什么?
  3、有丝分裂后,亲代和子代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否相同?
  近年来,关于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的研究,已经成为细胞生物学的重要课题。这是因为:细胞分化和生物发育有关;细胞癌变与当今世界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癌症有关;细胞衰老与人类及动植物的寿命有关
  大家都是从一个受精卵生长发育而来,为何一个细胞能发育为这么多种不同的细胞呢?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探讨”的“讨论”,教师提示。
  提示
  1、健康人会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补充到血液中去。
  2、骨髓中造血干细胞能够通过增殖和分化,不断产生不同种类的血细胞。
  一、细胞分化: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P117,总结出分化的概念。
  1、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有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详见课件图片展示未成年人全身细胞总数约1014个,细胞种类有200多种,这么多种类细胞均来自一个受精卵。
  2、细胞分化的特点:
  1、细胞分化的持久性:发生于整个生命进程中。
  2、细胞分化的差异性:高等生物比低等生物分化显著;动物比植物分化显著。
  3、细胞分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情况下细胞分化是不可逆转的过程。
  问:多细胞生物体在胚胎早期随着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数目迅速增加。这些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吗?(复习有丝分裂特点)从理论上讲具有同样的遗传性的体细胞就应该表现出相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事实果真如此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P118第三段得到答案。
  3、结果:增加细胞的类型,产生出不同形态、结构、功能的细胞,不同类型的细胞构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4、分化的实质: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同一生物个体不同部位细胞、DNA、基因、tRNA相同,但mRNA、蛋白质的种类不同。
  5、分化的意义:是个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学生活动:通过总结比较细胞分化与细胞分裂的异同,完成课件中的`表格
  思考:既然细胞分化具有稳定性、持久性、不可逆性,那么已经发生高度分化的细胞,还能像早期胚胎细胞那样,再分化成其它细胞吗?
  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用胡萝卜韧皮部细胞成功地培育出了一棵完整的植株。实验证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即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二、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详见课件
  3、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动物细胞的全能性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受到限制,细胞分化潜能变窄,这是指整体细胞而言。可是细胞核则不同,它含有保持本物种遗传性所需要的全套基因,并且并没有因细胞分化而失去基因,因此,高度分化的细胞核仍然具有全能性。这可以从细胞核移植实验以及其他的实验证据中得到证实。详见课件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分化与生物发育密切相关。
  B、细胞分化是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C、细胞分化仅发生在胚胎期D、细胞分化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
  2、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生物个体不同的细胞中DNA、mRNA、蛋白质的
  种类和数量互不相同
  B。红细胞的形成与基因表达有关而与细胞分化无关
  C。胡萝卜叶肉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不具全能性
  D。分化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3、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
  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B、小鼠骨髓造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
  C、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志单倍体植株
  D、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
  4、花药离体培养是指把分裂旺盛的花药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培育成植株。这成果利用了细胞的()
  A、应激性B、全能性C、变异性D、适应性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认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养成在运动时注意自我保护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社会行为的特征、事例的判别及群体内信息交流的方式
  教学过程
  播放录像片段。
  动物所进行的这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animalbehavior)。
  提出问题:请列举动物有哪些运动方式。
  运动方式:如蚯蚓的.蠕动、鱼的游泳、鸟和昆虫的飞行、哺乳动物的行走、奔跑、跳跃等。
  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引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动物的运动器官是怎样完成各种动作的呢?让我们以哺乳动物为例来探究。
  运动系统的组成:
  向学生展示探究实验提纲,指导和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组织下,有计划地进行探究和讨论。
  (请你做一做屈肘和伸肘的动作,想一想,这个动作是靠哪些结构完成的?如果肘关节受伤了,还能正常完成这些动作吗?为什么发生骨折或肌肉拉伤后,相应的部位不能正常运动?)
  参与学生小组活动中,注意及时发现问题和只当观众,不要告诉学生答案。引导学生一起探讨,交流。
  (观察与思考)P28―29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
  思考:
  1、关节对骨的运动有什么意义?
  2、观察肌肉与骨和关节的关系图,注意看一组肌肉的两端是附着在一块骨上,还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这对于运动有什么意义?
  讨论:
  1、大吊车的哪些部位相当于动物体的关节?
  2、除哺乳动物外,其他脊椎动物的骨骼也有关节吗?
  3、蚯蚓体内有肌肉,但是没有骨骼,这是它不能快速运动的一个原因吗?
  4、人体都有哪些部位有关节?进行体育运动时,哪些关节容易受伤?应当怎样保护?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观察:屈肘动作的产生和伸肘动作的产生
  家兔等哺乳动物的运动也是这样产生的。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哺乳动物靠四肢支撑起身体,骨在肌肉牵引下围绕着关节运动,使躯体能够完成各种动作,从而具有发达的运动能力,有利于觅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模拟制作:制作肌肉牵动骨运动的模型。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阐明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征
  (2)概述鸟类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在对鸟类图片、视频资料分析过程中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特征的探究,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讨论、交流,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
  (2)通过对丹顶鹤的故事的了解,培养学生养成爱护鸟类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1)探究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征
  (2)引导学生养成保护鸟类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
  阐明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征
  四:教学方法
  提问法、讲解法、归纳总结法、观察法、小组讨论等与多媒体相结合教学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主要内容是探究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结构特征,特别是对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特征的探究,内容比较抽象,通过对不同图片、视频的观察,思考相关问题,以小组加分制为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发挥其主体地位,然后教师进行点评讲解及鼓励,在教学过程结合多媒体,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通过播放歌曲《丹顶鹤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一个大学生为了保护一只受伤的丹顶鹤而滑入河里溺水而亡的凄惨故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育珍惜并保护鸟类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用多媒体播放几个图片,野鸭、企鹅、孔雀、鸵鸟,并问学生:你认识它吗?它是鸟吗?(很多学生会说野鸭和企鹅不是鸟类,并激烈争辩)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鸟类(多媒体展示本节标题《鸟类》)
  具体教学过程
  (一)千姿百态的鸟类
  师:当我们漫步在校园里或走在马路上,有时抬起头来可以看到空中飞翔的.鸟类,对于鸟类我们并不陌生,那么同学们最熟悉的鸟是什么鸟呢?
  生:同学站起来说一说他们认识的鸟。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啊,说了很多种鸟类,说明大家的见闻还是比较广泛的,那么世界上大约有多少种鸟类呢?我国有多少鸟类呢?
  生:世界上的已知的鸟类约有8730种,我国有鸟类1200多种。
  师:从这两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也是一个鸟类资源丰富的国家,那么鸟类怎么分类呢?同学们看书本上92页内容。
  生:学生站起来回答相关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加分)
  师:所以我们刚才看的几张图片都是鸟类,现在问大家,是不是所有鸟类都能飞翔呢?能飞翔的一定是鸟吗?
  生:回答问题。
  过渡:那么鸽子是鸟类吗?自古以来,人类与鸽子就是很好的朋友,特别是在战争年代,那时的通信技术比较落后,不像现在可以用手机,电脑视频或发邮件等彼此联系,过去只能人工送信或飞鸽传书,鸽子可以在天空中飞翔,下面我们以家鸽为例,一起来探究鸟类适应空中飞翔的特征。
  (二)探究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多媒体展示标题)
  说明:本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自己来探究学习,老师把相关问题提出来,通过多媒体放映图片、视频等,学生结合课本相关内容,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1、观察家鸽的外部形态(多媒体放映家鸽图片)
  师:家鸽有什么样的形态特征,这种形态特征与飞行有关吗?
  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点评加分)。
  师:家鸽的羽毛有几种?分别位于哪里?有什么作用?(多媒体展示两种羽毛)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点评加分)。
  过渡:我们前面学习过水中的动物,鱼,鱼的身体也是呈流线型,但鱼为什么不能飞呢?
  2、家鸽的飞行器官(多媒体放映鸽子飞翔的图片)
  师:家鸽两翼展开后的长度大约是两肩之间长度的10倍,所以家鸽的翅膀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大的,当家鸽飞行时,它两翼的羽毛会撑开并增大其平坦的表面,这与飞行有关系吗?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点评加分)。
  3、观察家鸽的肌肉(多媒体放映家鸽的肌肉)。
  师:通过观察,同学们想一下,家鸽哪个地方的肉最发达?
  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点评加分)
  师:家鸽发达的肌肉与翼的飞翔有关系吗?
  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点评加分)。
  4、观察家鸽的骨骼(多媒体放映家鸽的骨骼)
  师:家鸽的骨骼有什么特点?哪一块骨最发达?
  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点评加分)。
  师:家鸽的骨骼比较轻与它的飞翔有关系吗?
  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点评加分)。
  过渡:我们上学期学习了人类的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现在也有所了解,那么家鸽的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有什么特点呢?
  5、观察家鸽的呼吸系统(多媒体放映家鸽呼吸系统视频)
  师:家鸽的呼吸器官主要是什么?家鸽是怎么呼吸的?气囊有什么作用?
  生:看书结合视频,思考并回答(教师点评加分)。
  6、观察家鸽的消化系统(多媒体放映家鸽消化系统视频)。
  师:家鸽有牙齿吗?家鸽胃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小肠和直肠有什么区别?分别有什么作用?
  生:看书结合视频,思考并回答(教师点评加分)。
  活动:你认为家鸽有哪些适应飞翔的特征?(学生抢答,教师负责加分)
  (三)保护鸟类的多样性
  通过多媒体播放一首歌《丹顶鹤的故事》,边放边讲述这个故事给学生听,让学生形成随时随地保护鸟类的意识。
  师:为什么说鸟类是人类的朋友?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生:一起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小组分数,看哪个小组分数最高,进行一定的表扬。
  七:教学反思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4
  教学内容:
  生物的无性生殖;实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教学目标:
  1、认识无性生殖的概念。
  2、训练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操作技能。
  3、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4、举例说出常见的营养生殖种类。
  5、理解营养生殖的优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观察和“植物的嫁接”的实习活动,领悟“实践出真知”的思想,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2、观察显微镜,制作临时玻片,提高科学技能,培养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
  2、说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
  1、无性生殖的原理。
  2、酵母菌的培养。
  教师准备:
  1、课前准备几张嫁接成活的植物体照片,在上课时供学生观察。
  2、有关课件。
  3、实习所用的器材。
  学生准备:
  1、准备实验和实习的有关材料。
  2、课前尝试嫁接,再把嫁接的动植物拿到课堂准备交流。教学步骤:
  一、引出生物的繁殖和发育
  1、情景创设:同学们都学过一首诗中这样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你们知道这是表达的什么样意思吗?
  2、诊断性设问:这就是生物的繁殖和发育现象。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向我们描述了物千姿百态的生命形式、生物习性及他们的结构特点,但是对各种生物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却是不甚了解,你们能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来吗?
  3、启发问题:你们说的这些例子都是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才能生出新一代来。那么,有没有这种情况,不经过受精作用,同样也能产生出下一代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4、安排实验:现在我这里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器材,有酵母菌培养液、烧杯、显微镜、载玻片、龙胆紫染色液等。请你们先看书,讨论应如何做实验,列出实验步骤,研究酵母菌的出芽生殖问题。
  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观察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阐明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分析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难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与自学指导
  课前准备:教
  师课前准备好腐烂的梨、菜叶,地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腐烂的梨、菜叶问道:同学们知道是什么让我手上的梨和菜叶坏掉的吗?学生猜测:是细菌和真菌。
  引出新课:《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出示学习目标目标
  1、理解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2、理解引起动植物和人类患病
  3、理解与动植物共生
  三、自学指导
  用约5分钟时间,阅读教材79―82页,并思考以下问题:
  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四、讨论交流
  1.枯草杆菌使梨和香蕉腐烂,它与水果有怎样的关系?
  2.细菌和真菌是怎样生活的?
  经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后得出结论:
  1.杆菌以水果为营养源,靠分解水果中的有机物获得物质和能量,导致水果的腐烂。
  2.细菌和真菌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进行腐生生活的。
  五、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很大作用,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得利的一面,它们在自然界中都有哪些作用?
  学生巩固回答:作为生产者参与物质循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
  提出思考题:
  每年的秋天,一部分植物会落叶,对落叶的处理方式有三种:焚烧、填湖、掩埋。请分析,你会选择哪种处理方式,简要说明理由。
  六、课堂练习
  课后练习
  七、布置作业
  本课时练习册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食物链让学生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概念。
  (2)通过模型的构建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
  (3)通过定量分析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并学会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定量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发展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2)学会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进而得出科学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从能量的角度理解生命系统,初步形成生态学观点,提高生物学科素养。
  二、重难点:
  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规律以及应用
  三、教学设计:
  【问题探讨,引入课题】
  建国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生产力低下等方面的原因,农产品的产出十分有限,假设你是国家领导人,在不违反营养学规律的情况下,该如何分配有限的农产品养活更多的人?
  A、粮食全部供应给人吃。
  B、一部分粮食供应给人吃,同时用一部分粮食喂猪,人吃猪肉。
  学生积极思考,教师不给出确切答案,引导学生从获得能量维持生存的角度分析,进而引入课题。
  【设置问题,引导思考】
  问题1:能量对生命系统的意义?
  讲述: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封闭系统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序性将增加。生命系统是开放的系统,可以通过获取能量来维持系统的有序性。对于个体来说没有能量的输入就意味着死亡;对生态系统来说,如果在较长的时间没有能量输入,必定会导致生态系统崩溃。
  问题2:能量如何输入到生命系统?
  讲述: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固定在他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从而实现能量的输入。消费者和分解者不能利用光能,从摄入的有机物中获取能量,从而实现能量的输入。
  问题3:输入生物体内的能量有哪些用途?
  讲述:生物体通过细胞呼吸,将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用于生长发育繁殖,在此过程中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的积累,一部分能量储存在了这些有机物中。呼吸作用同时产生了大量热能,热能不能被生物直接利用,散失到无机环境中。
  问题4:怎样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讲述:研究能量流动可以在个体水平上,也可以在群体水平上。将群体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是系统科学常用的研究方法,群体可以是一个种群或者营养级上的所有生物,
  【阅读教材,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94,思考下列问题:
  1、输送到地球的太阳能被全部吸收了吗?
  2、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都有哪些去路?
  3、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全部都被吸收了吗?
  4、初级消费者的能量都有那些去路?
  【师生互动,构建体系】
  投影能量流经第一、二营养级图解,学生积极思考,相互讨论,补充和完善相关答案。
  强调:A、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B、粪便量归属上一营养级
  师生共同完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图解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师生总结:
  能量流动的起点:始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能量的输入)
  能量流动的`渠道:沿着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流动(能量的传递);
  各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去路: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能量的最终去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合作探究,深入分析】
  讲述:为了研究能量流动经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时,每一级的能量变化数据和能量转移效率,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做了定量分析。1942年,林德曼发表了《生态学的营养动态概说》,他的这项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奠定了现代生态学的基础,
  投影赛达博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
  问题: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转化是否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引导学生用林德曼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对第一营养级(生产者)、第二营养级(植食性动物)、整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输出值进行分析。师生总结: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转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林德曼从中国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得到启发:要从食物链的角度对能量流动进行研究。投影赛达博格湖食物链中能量流动图解。
  问题:2、生态系统的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1、单向流动;2、逐级递减。
  引导学生计算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得出结论:大约是10%―20%。
  如果将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高到低绘制成图形,呈现出金字塔形状,成为能量金字塔。从能量金字塔可以看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综合应用,解决问题】
  1、请同学们再回到“农产品分配”的问题上,现在你会再选择哪种策略?
  2、让学生从能量流动特点的角度解释如下两个现象:
  (1)一条食物链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
  (2)、“一山不容二虎”。
  思考:如果把各个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关系,用绘制能量金字塔的方式表达出来,是不是也是金字塔形?如果是,有没有例外?举例:绘制一个有树木、白蚁和啄木鸟组成的食物链中个体数量关系图形。观察它们和能量金字塔的区别。总结:能量金字塔是普遍的规律,而数量金字塔则不是,跟生物个体的体型大小有机物含量有关。
  【随堂练习】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消费者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属于消费者同化作用获得的能量的一部分
  B、能量流动可以循环流动
  C、生产者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把能量从无机环境带到生物群落
  D、当捕食者吃掉被捕食者时,捕食者便获得了被捕食者的全部能量
  2、假设下图食物网中的水稻固定的太阳能为N,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人获得的能量为()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A、等于10―1NB、等于10―2NC、少于10―1ND、少于10―2N
  3、在一个高产的人工鱼塘中同时存在着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b+c+dB、a=b+cC、a>b+c+dD、a
  4、如图食物网中的猫头鹰体重每增加20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A、200gB、250gC、500gD、1000g
  四、板书设计: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二、能量流动的过程
  三: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向流动
  2、逐级递减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能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并按照顺序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能准确判断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出其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本文,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后,收集筛选信息,增强对生物入侵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教学方法:
  1课文学习以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2.讨论归纳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收集资料,讨论归纳主题,共同解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战争”一词,让学生说出看到后会想到哪些词语?(学生可以小组竞争,说出不同的词语)(血雨腥风,枪林弹雨,硝烟弥漫……)由次你会联想到那些战争?(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在什么情况下才发生呢?领土、尊严受到侵犯时战争就爆发,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是发生在人与生物之间的,板书课题,“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陌生。要知道,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今天,我们将走进战场,对这场“战争”做一番考察。
  二、展示目标(生认真识记)
  三、实施目标
  (一)小组长带领组员自学,完成以下问题。
  1、说明文的三大要点:说明对象根据说明对象,说明文可分为文和。本文属于说明文,说明的顺序常见的说明方法
  2、给下列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劫掠藩篱厄运归咎斑斓物竞天择
  (二)根据目标朗读课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结合自己读课文情况完成以下问题。
  1、通过刚才的阅读,你获得了哪些关于生物入侵的知识?
  2、作者按什么思路来告诉我们这些知识的?
  3、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分析其表达效果
  4、生物入侵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是什么?
  5、针对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提出一条或几条防范措施?
  (三)小组对抗,释疑问难(小组为单位,组长纪录,然后提出,让小组解决,教师点拨)
  小组在完成上述目标的同时,深入挖掘,找出有价值的问题,归纳交流。
  (四)小结: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问题及收获?
  (五)形成测试:生物入侵者的说明对象运用的说明顺序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举例说明)
  (六)拓展延伸
  你知道还有那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
  根据已有资料简介一种生物入侵者(姓名、来源、特点、危害等)并针对其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小组为单位)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8
  【教学重点】
  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
  每组一份: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湿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见过蚯蚓吗?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
  2、学生自由发表。
  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
  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
  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三、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
  1、过渡: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自已的。
  3、教师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
  (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3一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四、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
  1、让学生归纳: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
  2、过渡:跟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3、学生看书11面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4、拓展: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谁能说说相关的例子吗?
  五课外作业
  1通过学习,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进行饲养并将你伺养小动物的情?r记录下来,看看你能不蚀
  能发现一些小动物的习性.
  六教后反思:略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9
  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
  描述各种动物行为;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能正确区别各种动物行为,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动物的行为,树立正确利用和保护动物的态度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重点:动物行为对于动物的生物学意义,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和实例。
  难点: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动物行为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1
  教学过程
  (一)认识动物的行为
  自然界中的动物,如果你留意观察的话,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孔雀在繁殖季节“开屏”;麻雀、家燕等鸟类在繁殖季节会筑巢;大雁南飞时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下雨前蚂蚁会搬家等。像这些动物所进行的,我们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你还能说出其他的动物行为方式吗?(可以从书本上找)
  学生经过阅读书本和思考后,列举大量的动物行为类型。如:蜜蜂、蚂蚁的社群组织和通讯行为;鸟类的孵卵、育雏、定时迁徙、索食行为,某些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等。
  问:动物的这些行为是天生就有的呢,还是后天通过学习得到的?对这个问题学生一般都难以回答,教师可通过适当的例子(如哺乳动物一生下来便会吮奶等)加以分析,并说明:动物的'这些行为是天生就有的,是动物的本能。有些动物的行为如马戏团里的“小熊骑车”等复杂行为是通过后天学习得到的,其训练的基础是条件反射。我们将在以后学习。
  再问:动物的这些行为有何意义?
  教师可以鸟类的季节性迁徙为例要求学生讨论,讨论结束由学生回答,再由教师进行补充。使学生明白动物的行为是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有利于自身生存的行为方式。并要求学生思考其他动物的行为是如何适应于环境的(可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发言)
  在了解了动物行为的类型和意义后,下面我们将以蜜蜂为例来详细学习蜜蜂的社群组织和通讯行为。
  (二)蜜蜂的社群组织
  同学们都知道,蜜蜂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它们过着社会性生活,分工合作。为人类提供了如蜂蜜、蜂蜡、蜂王浆等原料。在一个蜂群中,一般有一个蜂王,少数雄蜂和成千上万个工蜂,它们构成了蜜蜂的社群。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8页“蜜蜂的社群组织”,完成下表。(见板书)
  完成表格后,教师进行小结。并使学生明白社群生活行为的意义:只有三种蜂分工合作,才能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繁殖后代。
  (三)蜜蜂的通讯行为
  在蜜蜂的社群组织中,大量的工蜂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采集花粉和花蜜。在大批工蜂出去采集花粉和花蜜之前,总有少数的侦察蜂先去寻找蜜源,然后回来“告诉”其他工蜂一起去采蜜。哪么侦察蜂是如何把蜜源的方位和距离告诉其他工蜂的呢?请大家阅读课本69页“蜜蜂的通讯行为”后,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蜜源离蜂巢较近,侦察蜂表现为何种行为?
  2.如果蜜源离蜂巢较远,侦察蜂如何告诉远近及方向?
  在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一般两种舞蹈学生都能回答得出,但对于如何用舞蹈来告知方位,学生一般不大搞得清楚。教师再结合挂图或投影讲解给学生听即可。
  最后利用板书小结。
  板书设计
  动物的行为
  一、动物的行为:动物所进行的,我们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活动。
  二、蜜蜂的社群组织
  成员[数量性别工作
  蜂王1个雌蜂产卵
  雄蜂少数几个雄蜂交尾
  工
  蜂刚出蜂房几天成千上万个发育不完全的
  雌蜂略
  稍大些的工蜂略
  再大些的工蜂略
  成年工蜂略
  三、蜜蜂的通讯行为
  1.圆形舞:表示蜜源离蜂巢近。
  2.“8”字摆尾舞:表示蜜源离蜂巢较远。
  作业布置复习本章,完成实验册上的相关内容。
  教学后记虽然学生对动物的行为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但学生本身并不清楚动物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教师在上课伊始,应先向学生列举一些常见的动物行为,使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具体形式,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列举一些动物行为,教师再总结出动物行为的概念。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0
  教学目标和知识目标:
  1阐明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2.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的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树立爱护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1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2.鸟类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教学流程新课导入
  分别讲述明朝万鹏的故事和清朝徐正明的故事,引出人类一直有想翱翔天空的梦想,有些鸟能在南、北半球之间迁飞往返,有些鸟竟能飞越珠穆朗玛峰!它们为什么具有这么强的飞行能力呢?如果给人安上翅膀,人能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吗?那么鸟类又是如何能够自由自在的飞翔的?引发学生思考尝试性回答,教师总结带入新课。
  教学活动一:
  多种多样的鸟
  环节一:
  比赛看看哪组说出鸟类的名称最多,并要求说出他们的居住环境。教师点拨总结引入课本内容。
  环节二:
  自主阅读教材第30-31页内容,并完成教材中的讨论。学生思考填答,教师总结。
  (1).征与鸟的生活环境有什么联系?
  提示:鸟的喙形状不同,都与其食性相适应。鸟的足特征不同也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2)鸟在外部形态上有什么共同特点?提示: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
  环节三:
  教师可以补充课外知识:
  早成鸟出壳后的雏鸟,眼睛已经睁开,全身有稠密的绒羽,腿足有力,立刻就能跟随亲鸟自行觅食。这样的雏鸟,叫做早成鸟。鸡、鸭、鹅、雁等的雏鸟是早成鸟。
  晚成鸟在出雏后到能飞行前近段时间里一直靠双亲喂养,大多数晚成鸟在离巢的时候体重已接近成鸟的体重。
  晚成鸟的成活率明显高于早成鸟,鸟巢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最常见的,早成鸟有鸡、鸭、大雁、天鹅,晚成鸟有燕子、麻雀、老鹰等等
  教学活动二:
  鸟的主要特征
  环节一:
  不看课本的前提下,请每个同学在纸上写出自己认为鸟类可以飞行的原因,教师巡视督导指导并给予适当评价。
  环节二:
  请写的最全面的学生上黑板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鸟,并将自己描述的鸟的特征体现在绘画中。教师评价并引导出外形、羽毛、胸肌、骨骼等方面的特征,以便学生后面的自主探究方向可以更加准确到位。
  环节三: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完成书中探究,并回答以下问题:外观
  先从外部形态开始观察。
  1:你们观察鸟的形态是怎样的?这与他们的飞行生活有什么关系?流线型,减少飞行时空气产生的阻力。2:鸟类的`体表被覆盖着什么?有何意义?
  被覆羽毛,起到保温保护,而且前肢变成了翼,可以扇动空气,使鸟类可以飞行。
  3:将鸟的翅膀展开,你们能识别出与飞行有关的羽毛吗?他们在结构上和排列上有何特点?
  内部
  由此看出鸟的外部形态是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的。鸟类的内部结构如何呢?请大家根据家鸽的内部结构彩图来进行探究。
  4:请大家回忆一下,吃鸡肉时哪部分鸡肉最发达?推测一下原因。观看家鸽的骨骼模型,特别是胸部的骨骼有何特点?胸肌最发达,可以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鸟的胸肌重量是体重的五分之一,人的胸肌是体重的120分之一。这么多的胸肌需要一个可以附着的结构---龙骨突。
  胸部的骨骼突出来,成为龙骨突,有利于增加胸肌的附着面积。除此之外,鸟的骨骼占体重的5%~6%,人的骨骼占体重的18%,可见骨骼的特点是: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减轻体重
  5:鸟类在空中飞行是剧烈的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力,你们认为能量从食物中获取,那么鸟类在食量和消化方面有哪些特点?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满足飞行时巨大的耗能需求
  一只小乌鸦每天要吃下超过它体重的食物;一只体重约二公斤的肉食鸟类在一天内能把二公斤的鱼吃得精光!杜鹃幼鸟的食量更是大得惊人,它竟能在一天中吃掉18条小蜥蜴、39只蚱蜢、3只凤蝶蛹、43只甘蓝蛆、5条金龟子幼虫、4只圆蛛、50只黄粉虫及大量蚂蚁卵。
  有喙无齿,直肠短,随时排便―――减轻体重
  完成探究,总结鸟类适合飞行的特点: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有龙骨突,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环节四:继续探究鸟类的其他与飞行有关的特点。
  鸟类在空中飞行时需要的氧气量很大,大约是静止时的20多倍,那么它的呼吸系统有怎样的特点才能满足这么多氧气的需求量呢?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分布在内脏器官之间,有的还突入到骨的空腔里观察鸟体内的气囊分布示意图。
  双重呼吸:呼吸一次,氧气两次经过肺,进行两次气体交换。(鸟类独一无二)
  气囊作用大
  辅助肺进行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满足飞行时对氧气的需要?减轻身体比重
  减少内脏器官间的磨擦?散发体内热量
  除此以外,鸟的心跳频率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功能强,可快速产能以补充飞行时能量消耗。
  小结:鸟的主要特征:(1)体表覆羽;(2)前肢变成翼;(3)有喙无齿;(4)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阐明有性生殖的概念。
  ⑵举例说明无性生殖的类型和特点,比较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区别。
  2技能目标
  ⑴进行植物营养繁殖的实际操作。
  ⑵学会进行组织培养。
  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和霉菌的孢子生殖。
  3情感目标
  ⑴体会生物生殖的多样性。
  ⑵体会无性繁殖在生产中的应用。
  二、提前准备
  教师:⑴准备培养基质和营养液
  ⑵酵母菌和根霉的培养
  ⑶相关的课件材料
  学生:熟悉教材内容,查阅有关无性生殖的资料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⑴有性生殖及无性生殖的概念
  ⑵营养繁殖活动
  难点:⑴植物营养繁植活动
  ⑵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情境导入]:
  教师:通过对前几节内容的探讨,我们已经知道了人和动物的生殖方式。那么在生物圈中,其它的生物又是如何生殖的呢?如,植物、微生物又是如何生殖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其它生物是如何生殖的。
  (课件展示第3节其他生物的生殖)
  [探究新知]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前面我们所学习的人和动物都是怎样生殖的?
  学生:都是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课件展示受精作用的过程)
  师生归纳:人和这些动物都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的生活力较强。(课件展示)
  教师引导:你能举然界中还有那些生物进行有性生殖呢?
  学生回答:(各种植物名称)
  教师引导:好,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植物又是如何进行生殖的呢?
  (课件展示植物的生殖方式)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回忆绿色开花植物又是用什么来繁殖的呢?
  学生:种子
  教师引导:种子形成经历了哪几个过程呢?
  学生:经历了开花、传粉、受精以及胚的发育。(课件展示)
  教师引导:你能描述植物进行种子繁殖的过程吗?
  学生:(讨论回答)在植物花里有雌蕊和雄蕊,雄蕊产生花粉,花粉里有精子;雌蕊的子房中有胚珠,胚珠里有卵细胞。花粉形成的
  花粉管伸入胚珠后释放精子,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胚是新一代植物的幼体,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由胚长成一株幼苗,形成新个体。(课件展示)
  教师引导:植物通过种子繁殖的方式是不是属于有性生殖呢?
  学生回答:是
  教师归纳:对。种繁殖方式也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所以也是有性生殖。
  教师引导: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以外,还有其他的产生后代的方式吗?请举出用其他方式繁殖的例子。
  学生:(举例)
  (教师补充举例)(课件展示)
  教师引导:象上面我所举到的这些植物的产生后代的过程中有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学生:没有
  教师:对。那么这又是怎样的一种生殖方式呢?
  学生:无性生殖
  师生归纳: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课件展示)。
  教师引导:同有性生殖相比较,无性生殖又有什么特点呢?
  师生归纳: ①产生子代个体数量多,繁殖速度快,而且子代能稳定地保持母体的遗传性状。
  ②无性生殖后代的.生活力下降。(课件展示)
  教师:上面我所举到的用马铃薯的块茎、蒜、草莓的茎等是植物的是营养器官还是生殖器官呢?
  学生:是营养器官
  教师:这种利用绿色植物营养器官的繁殖新个体的方式叫做营养生殖。你能说出营养生殖的特点吗?
  学生:有利于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加快繁殖速度。(课件展示)
  教师:既然营养繁殖有如此多的优点,你能举出生活中见过常用的营养繁殖方法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补充后引导学生归纳:(课件展示)
  营养生殖:1、扦插:葡萄,月季,秋海棠,伞竹
  2、嫁接:桃,梨,苹果,大枣,柿,龙爪槐
  3、压条:类竹桃,桂花
  教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植物营养繁殖的优点和常用的几种营养繁殖方式,你们想不想尝试着来进行营养繁殖的实际操作?好,下面我们就来进行营养繁殖的活动。注意,在这里我们仅仅只为你介绍怎样去进行营养繁殖。同学们可以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植物进行一种营养繁殖的实际操作。把具体的实践过程写成报告在班级中交流。请你们通过阅读书中植物的营养繁殖内容,以获得进行营养繁殖的方法,同时,探讨如下问题:
  1、你准备用哪种方法来繁殖哪种植物?
  2、植物的营养繁殖和种子繁殖有何不同?
  3、举例说明生产上怎样利用植物营养生繁殖的优势。
  [巩固练习]
  P95思考与练习:1、2两题。
  学生反思: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和相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相宜的温度。
  【教学难点】
  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准备】
  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实验信息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分组汇报实验中的'发现:
  预设:
  1、(我们的种子都发芽了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准备填实验记录)。
  2、我们的种子为什么?]发芽?(找?缭?因填在实验报告里)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组长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填好表后,由组长负责收集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信息分类。
  2、分析实验信息: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
  (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
  (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预测一致吗?
  三、交流实验信息:
  1每组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向同学汇报,认真听取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
  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
  4、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和空气。
  四、种植绿豆芽:
  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3、猜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
  五阅读并记录、
  1: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
  1、是温度。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1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为35℃。
  2、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称于种子自身风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
  3、是充足的氧气。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3
  第一节
  生物的无性生殖
  (第1课时)
  教学内容:生物的无性生殖;实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认识无性生殖的概念。
  2、训练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操作技能。
  3、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4、举例说出常见的营养生殖种类。5、理解营养生殖的优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观察和“植物的嫁接”的实习活动,领悟“实践出真知”的思想,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2、观察显微镜,制作临时玻片,提高科学技能,培养科学素养。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2、说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教学难点
  1、无性生殖的原理2、酵母菌的培养。
  教师准备:
  1、课前准备几张嫁接成活的植物体照片,在上课时供学生观察。2、有关课件。
  3、实习所用的器材。学生准备:
  1、准备实验和实习的有关材料。
  2、课前尝试嫁接,再把嫁接的动植物拿到课堂准备交流。教学步骤:
  一、引出生物的繁殖和发育
  1、情景创设:同学们都学过一首诗中这样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你们知道
  这是表达的什么样意思吗?
  2、诊断性设问:这就是生物的繁殖和发育现象。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向我们描述了生
  物千姿百态的生命形式、生物习性及他们的结构特点,但是对各种生物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却是不甚了解,你们能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来吗?
  3、启发问题:你们说的这些例子都是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才能生出新一代来。那
  么,有没有这种情况,不经过受精作用,同样也能产生出下一代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4、安排实验:现在我这里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器材,有酵母菌培养液、烧杯、显微镜、
  载玻片、龙胆紫染色液等。请你们先看书,讨论应如何做实验,列出实验步骤,研究酵母菌的出芽生殖问题。
  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观察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4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2、举例说明动物运动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举例说明动物运动的重要性。
  (一)、自主学习
  1、自然环境,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运动方式。
  2、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等。
  3、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系列通过运动的特征。从而提高了能力。
  4、动物通过运动能迅速迁移到更为适宜的和,从而有利于自身的和。
  (二)、合作探究
  1、下列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为飞行的是:
  A、鸵鸟B、企鹅C、蝙蝠D、蚕蛹
  2、动物通过运动提高了适应环境的能力,蜥蜴的主要运动方式为:
  A、飞行B、跳跃C、爬行D、奔跑
  3、下列哪项不是鸟类迁徙的意义:
  A、获取足够的食物B、寻找适宜的生活环境C、产生有利变异D、有利完成生殖活动
  (三)、当堂达标
  教材52页《自我》1-3题。
  (四)、拓展提升
  教材52页《思维拓展》
  (五)、课外阅读
  《鸟飞行的秘密》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概述尿液的排出过程。
  2、明白排尿的意义。
  3、了解皮肤的结构、皮肤的再生和皮肤的卫生保健知识。
  4、理解皮肤的功能。
  教学重点:尿液的排出过程与汗液的排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体每天要产生大量的尿液,这些尿液是如何排出体外的呢?人体除了依靠形成尿液排出废物外,还有那些排出废物的方法?我们应该了解哪些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怎样用这些知识指导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新课讲解
  1、尿液的排出
  师:请同学根据泌尿系统的结构,能不能简单叙述一下尿是如何排出的?
  生: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板书)
  2、排尿的意义泌尿系统的卫生:
  师:.排尿有什么重要性?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从而很自然地得出排尿的意义。
  师生:共同总结排尿的意义:排出废物,调节人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师:怎样注意泌尿系统的卫生
  ①适量饮水②及时排尿③保持尿道外口清洁
  3、皮肤的结构
  夏天刚过,许多同学都发现自己的皮肤变黑了,这是为什么呢?人们常说“这个人的脸皮可真厚”,脸部的皮肤真的很厚吗?一些同学进入初二以后,发现自己的脸上长出了“小痘痘”,这是怎么回事又该怎样预防呢?皮肤常年暴露在外接触许多细菌,为什么不腐烂变质呢?人的肤色为什么会有差异……这些问题都与皮肤的`结构密切相关。
  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成年人的皮肤展开面积接近2平方米,重量约为人体重的1/20。虽然是最大的器官,皮肤却很薄,平均2毫米左右,最薄的部位是眼皮的皮肤,只有0.5毫米,而最厚的部位是手掌和脚跟的皮肤,也不过为4-5毫米。既然是“器官”,同学们回忆一下器官的概念,想想皮肤应该是由哪些组织,按着什么样的方式构成的呢?可以触摸自己手部或脸部的皮肤,体会一下,也许对寻找答案有所帮助
  人的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死亡的表皮细胞不断脱落,有人计算过,把一个人一生中脱落的皮肤表皮加起来,平均重量将超过227千克。表皮的深层细胞具有很强的分生能力,补充脱落的角质层的任务正式这层结构完成的,由此可以推断深层细胞具有什么特点?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板想想看,平时我们不小心擦伤了皮肤,过几天伤口就痊愈了,现在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生理性再生:正常代谢过程中的再生(如:角质层细胞脱落后会自然得到补充)补偿性再生:由损伤引起的再生(如皮肤擦伤后伤口愈合)
  夏天过后我们的皮肤变黑了,就与这种细胞有关――黑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可以产生黑色素,黑色素可以吸收紫外线,防止其损伤深层皮肤,对人体有保护作用,是人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表现。参加室外活动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很有好处,但在夏天外出或进行日光浴时应当适度,因为过度的日晒会加速皮肤的老化,甚至会引发皮肤癌。思考一下:严重的大面积皮肤烧伤的病人为什么容易死亡?(加强学生对皮肤是保护人体的重要屏障的认识)
  皮肤损伤会有血液流出,触摸皮肤会觉得有弹性,尖锐的物体碰到皮肤会觉得疼……这些现象的产生都与表皮下方的结构――真皮有关。 皮肤具有弹性,因为真皮中有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天气热或运动时,可以看到脸部的皮肤发红,天冷或不运动时则相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在于真皮层内有丰富的血管,人体血液循环中10%的血液要流经皮肤。这对人体有何意义呢?调节体温。
  我们的皮肤就是有表皮和真皮两个部分构成的,不过皮肤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还演变出了一些附属结构,它们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指(趾)甲、毛发、 汗腺、 皮脂腺
  4、皮肤的卫生保健
  皮肤的清洁:
  (1)清除皮肤表面的污垢,使皮肤能正常发挥功能
  (2)减少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止皮肤病的发生
  皮肤的锻炼:
  (1)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和汗腺、皮脂腺的分泌功能,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
  (2)提高皮肤对温度骤然变化的适应力,减少疾病发生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了尿液的排出与汗液的排出,介绍了皮肤的结构与它的基本功能,了解如何注意泌尿系统的卫生,如何保护皮肤。
  四、板书设计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2)------尿液的排出与汗液的排出
  1、尿液的排出
  2、泌尿系统的卫生
  ①适量饮水②及时排尿③保持尿道外口清洁
  3、皮肤的结构
  表皮:角质化细胞;深层细胞
  真皮:血管和神经末梢
  五、教后反思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02-22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01-3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02-06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5篇02-04
八年级上册生物工作计划12-29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04-29
八年级生物教案11-11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07-28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案02-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细胞周期的四个时期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