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已知抛物线y2=2px(p>0)=x2-3x+2上任意一点P(m,n),则m-n的最大值为?


题目
1.图:-------------------------aA M C N B已知线段AB=a,点C是线段AB上任意一点,MN分别是AC与AB的中点,则MN=?2.若点C在直线AB上,若线段AB=8cm,BC=3cm,则线段AC的长为?3.45°18′36〃=?° 26、525°=?〃180°-90°35′42〃=?° 18°43′26〃*4=?°4.已知∠APB=50°,过P点作射线PC,使∠BPC=15°,则∠APC的度数=?5.已知,∠1:∠2:∠3=1:2:3,∠4=60°,∠1+∠2+∠3+∠4=360°,则∠1=?∠2=?∠3=?6.2a-3=1,求a=?7.当x=?时,代数式3x-4与7x-16互为相反数.8.若2x-5是负四分之一的负倒数,则x=?9.单项式 x+1 4 2x-1 4四分之一a b 与9a b 是同类项,则x=?10.若 2(x+1) =-|x+y-2|,则2x+y的值为?北京时间2点35分时针与分针夹角以上问题只用填空,填时,前面标上题号,
答案
1 A/22 5 133 45.3.6 26° 30 ′1589°24′18〃 74°53 ′44〃4 35°或65°5 50 100 1506 27 28 9/29 自己想想呵.10 1 60°111.25°
解析
暂无解析
扫码下载文库App
免费查看千万试题教辅资源

好文网为大家准备了关于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文章,好文网里面收集了五十多篇关于好数列的通项公式好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多关于数列的通项公式内容请关注好文网。ctrl+D请收藏!
方凌云
(宝应曹甸高级中学,江苏扬州225803)
摘要:本文针对传统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学生动手少,问题展开不充分等问题,从一堂数学课的教学情况给予剖析,达到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参与课堂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动起来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351(2013)-09-0112-02
2013年3月,我校进行了自然分材教学改革试验。在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组内互帮,组间互助,教师释疑等形式来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我在所带班级上了一堂“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的研讨课,听课老师给予这堂课给予了一致好评,认为这堂课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条条框框,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得课堂动起来。以下是这节课的教学实录和启示。
一、课堂实录
(一)引入课题
教师:上堂课我们介绍了数列的概念,知道了什么是数列,也知道了数列的一些相关概念,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数列的相关知识。请看讨论题一。
讨论一:
试给下列数列分类,并阐述分类理由:
①0,5,10,15,20,25,…
③18,15.5,13,10.5,8,5.5
④-1,-20,-202,-203,-204,…
⑤1,2,4,8,16,…
⑥48,53,58,63
⑦10072,10144,10216,10288,10366
⑧1000,1000×(-0.9),1000×(-0.9)2,1000×(-0.9)3……1000×(-0.9)n-1
问题引导:先自行给数列分类,完成后在小组内互相阐述分类理由 ,共同判断对错,及分类的合理性。
学生活动:自行分类,小组内讨论,将讨论结果写在各组的小黑板上,进行展示。
教师活动:1、对共同的分类情况,进行总结,随机让一同学阐述了分类理由;2、对不同的分类情况,让各小组的发言人分别阐述了分类标准,并师生共同判定分类的合理性。
共得到以下几种分类情况:
分组1:等差数列:①③⑥⑦;等比数列:②④⑤⑧
分组2:递增数列:①⑤⑥⑦;递减数列:②③④;摆动数列:⑧
分组3:正项数列:①②③⑤⑥⑦;负项数列:④;摆动数列:⑧
分组4:有穷数列:③⑥⑦⑧;无穷数列:①②④⑤
分组5:收敛数列:①⑧;发散数列:②③④⑤⑥⑦
点评: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肯定学生的分析,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学生的合理想法进行表扬,对学生的不完整的表述进行补充和说明,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了锻炼,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了一个开放性训练。
教师活动:在第一种分类中,两组数列有明确的特征,也是我们要研究学习的两种特殊数列,下面我们一起给等差数列下个定义。
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1)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来求;(2)对于数列{an},若an-an-1=d (与n无关的数或字母),n≥2,n∈N + ,则此数列是等差数列,d 为公差。
学生活动:类比等差数列的定义,给等比数列下定义。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补充:
2、(隐含:任一项an≠0且q≠0“an≠0”是数列{an}成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3、(q= 1时,{an}为常数。
点评:培养学生类比意识,强调对比学习意识。
(二)巩固概念
教师:下面我们先看下面的列子,并思考: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在解题中是如何应用的。
讨论题二:
求出下列等差数列中的未知项:
若上述数列为等比数列,则应如何求解数列中的未知项。
学生活动:自行解题,小组内讨论,将讨论结果写在各组的小黑板上,进行展示。
教师活动:选择一组的结论进行点评。
小组:
(1)由8-a=a-2可解得a=5,
学生:定义在解题中的体现:等差数列是后一项减前一项,等比数列中是后一项比前一项。
教师点评:方法都是用定义给出关系式,用方程或方程组解出未知量。
点评:对等差和等比数列的概念进行巩固,强化概念的应用意识。
(三)深化概念,引入通项公式
教师:我们曾经写过一些数列的通项公式,能否给下列两组数列一个通项公式
讨论题三:
题组一:
(1)对于数列{an},若a1=3,an-an-1=2则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_________
(2)对于数列{an},首项为a1,若an-an-1=d,则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_________
题组二:
(1)对于数列{an},a1=3若 an+1an=2,则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_________
(2)对于数列{an},首项为a1 (a1≠0) 若an+1an=q(q≠0,q≠1),则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_________
教师:这两组数列分别是什么数列?
学生:根据等比等差数列的定义,第一组是等差数列,第二组是等比数列。
教师: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它们的通项公式。
学生活动:小组内讨论,得出答案,并展示解题方法。
教师总结学生方法:
方法一:
题组一:
(1)a1=3,a2=5a3=7a4=9a5=11……通过规律可以得出an=2n+1;(2)a1=a1,a2=a1+da3=a1+2d a4=a1+3da5=a1+4d……通过规律可以得出an=a1+(n-1)d
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题组二:
(1)an=3×2n-1,(2)an=a1·qn-1
方法二:
题组一:(1)由于a2-a1=2,a3-a2=2,两式相加可以得到a3-a1=4 ,又由a4-a3=2,可以得到a4-a1=2×3……一直做下去,我们可以得到an-a1=2×(n-1),即an=a1+2×(n-1)=2n+1。
(2)用(1)的方法可以得到an=a1+(n-1)d
(2)仿照(1)可以得到an=a1·qn-1
教师:这两种方法都能保证得出结论,但那一种方法更符合数学严谨的特点呢?
点评:学生由于知识准备不足,无法给予判定,但认为方法一是有问题的。
教师点评:方法一,归纳得出答案,方法简洁;但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正确。方法二,利用穷举法,处理了从1到n的所有情况,故而能够保证结论一定正确。
教师:下面我们看一个数学史上的一个很著名的列子。(链接阅读费尔马数)
教师:方法一不能保证结果一定正确,但却给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方向。
点评:让学生充分动手,进行归纳和证明,通过归纳和演绎两种不同方法对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了研究,指明归纳给研究指明了方向,而演绎推理则证明的结论的正确性。让学生体会了发现的快乐,和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同时也为以后学习推理与证明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四)知识应用
教师上面我们研究了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下面我们来应用他们解决下列问题
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5=10,a12=31,求a20,an.
在等比数列{an}中,(1)已知a1=3,q=-2,求a6;(2)已知a3=20,a6=160,求an.
学生活动:小组内讨论,得出答案,并展示解题方法。
教师活动:给解答予以肯定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点评:此小题对通项公式进行了简单的应用,大部分学生没有问题。
(五)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方法;
3、本节课我们知道了哪些注意点。
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小结。
点评:本节课所有环节,均让学生充分参与。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进行讨论和总结,体会思考的快乐,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的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几点启示
(一)减低难度,让学生可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单纯的讲授,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的课堂一定是死水一潭,低效的课堂。本节课为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教学设计上,打破了一贯讲等差数列,就只有等差数列,讲等比数列,就只有等比的做法,让学生在对比中学习,在讨论中学习。在第一环节,设计了一条分类题,这条分类题没有人为的设置分类标准,让学生有机会根据自己的标准,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客观的给予评价,也让学生知道对同一件事情,我们应允许别人有不同的看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为人处事方法。
(二)问题为先,让学生会动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不足以让学生顺着教师的备课思路走下去,他们的活动往往带着随意和盲目。而教学活动又带着强烈的目的性和有序性,要想将教学活动进行下去,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在第二环节,教师提及“等差等比概念”,引导学生抓住等差和等比这两个关键词,并应用到解题中。总之,本课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将学生的讨论集中在特定的范围内,让学生有效地动起来。
(三)充分准备,不怕学生乱动
教师怕让学生动,就是怕学生乱动,不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思路走,从而使时间被“耗掉”,不能完成教学任务。事实上,如果事先做好充足的准备,教师完全可以做到收发自如,本节课的第三教学中,学生归纳得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事例。学生一般会从前几项中找出规律,从而写出通项公式,但这并不是书上给出的推导通项公式的方法,而且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还不一定正确,要不要花时间让学生讲,花得值不值,这就要教师做好充足的准备。本节课中,对这一方法进行了肯定,并且对其缺点进行了介绍,让学生对归纳法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以后学习归纳法做了一个铺垫,并且避免以后的证明解决问题时,出现以特例成立代替一般情形下成立的错误。
(四)及时表扬,激励学生愿动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学生的年龄越大,课堂上主动发言的越来越少,除去学生的心理因素外,和教师的课堂处理,不无关系:如高中课堂的教学任务重,容量大,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往往不能顾及学生的自我体验,更不用说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没有了表现机会,当让就没了自我表现的欲望。
但本节课,采用了小组积分的方法,对各小组的学习和讨论情况进行积分,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对表现不好的小组进行鼓励。环节三中,并不是所有的成员都能够得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参与到学生中间,询问他们的想法,鼓励他们去验证自己的想法。这样让学生体验到思考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讨论环节着实有效,对知识方法的理解也更深刻。
(五)大胆组合,降低讨论难度
本节课采用了与传统教学完全不同的教学思路,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放在一起讲,课堂上讨论的题目与以前的课相比,等差数列的题型讲少了,难度降下来了,看似教学内容减少了,但学生的参与度增加了,对某些方法的理解更透了,学生学到的东西并没有减少。
参考文献:
[1]吴少然,王克亮.“生动”课堂的一种诠释是生”动”——一节省级公开课:“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课例及启示[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1,(4).
[2]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孙居国.以问题为中心引领教学,以思维为核心促进发展[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0,(11).
篇一:2015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参考答案(B卷word版)
2015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B卷) (一试)
一、填空题(每个小题8分,满分64分
?a?x
1.已知函数f(x)??x
?alog2
x?[0,3]x?(3,??)
,其中a为常数,如果f(2)?f(4),则a的取
值范围是. 答案:(-2,+∞).解:f(2)?a?2,f(4)?2a,所以a?2?2a,解得:a??2. 2.已知y?f(x)?x3为偶函数,且f(10)?15,则f(?10)的值为
答案:2015.解:由己知得f(?10)?(?10)3?f(10)?103,即f(?=2015. 10)1(0?)f2000?3.某房间的室温T(单位:摄氏度)与时间t(单位:小时)的函数关系为:
T?asint?bcost,t?(0,??),其中a,b为正实数,如果该房间的最大温差为10摄氏度,则a?b的最大值是 .
答案:
T?asint?bcost?条件sin??
t??),其中?满足
,cos??
,则函数T
的值域是[,室
内最大温差为?
10?5.
故a?b?
?
等号成立当且仅当a?b?
4.设正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单位正方形,如果二面角A1?BD?C1的
?
,则AA1?
3BD的中点O,连接OA, OA1 , OC1.
?
则∠A1OC1是二面角A1-BD-C1的平面角,因此∠A1OC1=,
3
又△OA1C1是等边三角形.故A
O= AC
大小为
. AA1???5.已知数列?an?为等差数列,首项与公差均为正数,且a2,a5,a9依次成等比数列,则使得 a1?a2?????ak?100a1的最小正整数k的值是.
答案:34.解:设数列?an?的公差为d,则a2?a1?d,a5?a1?4d,a9?a1?8d.因为
2
,即(a1?d)(a1?8d)?(a1?4d)a2,a5,a9依次成等比数列,所以a2a9?a5
2
.化简上式得
到:a1d?8d2.又d?0,所以a1?8d.由
a1?a2???ak
?
a1
a1k?
k(k?1)
d
k(k?1)?k??100.
a116
解得kmin?34.
22
6.设k为实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个点集A?(x,y)x?y?2(x?y)和
??
B??(x,y)kx?y?k?3?
0?,若A?B是单元集,则k的值为.
答案:?2A是圆周?:(x?1)2?(y?1)2?2,点集B是恒过点 P (-1,3)
的直线l:y?3?k(x?1)及下方(包括边界).
作出这两个点集知,当A自B是单元集时,直线l是过点P的圆?的一条切线.故圆?的圆心 M (1, l)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圆 的半径
,故
?.结合图像,应取较小根
k??2
y2x2
7.设P为椭圆点A(1,1),B(0,?1),则?PB的最大值为. ??1上的动点,
43答案:5.解:取F ( 0 , l ),则 F, B分别是椭圆的上、下焦点,由椭圆定义知,|PF|+|PB|=4.因
此,
PA|+|PB|=4-|PF|+|PA|≤4+|FA|=4+l= 5.
3
,1)时,|PA|+|PB|最大值为5. 2
8.正2015边形A1A2???A2015内接于单位圆O,任取它的两个不同顶点Ai,Aj,
当P在AF延长线与椭圆的交点(???1的概率为.
?????????671
答案.解:因为|OAi|?|OAj|?1,所以
1007
?????????2????2?????2??????????????????
OAi?OAj|?|OAi|?|OAj|?2OAi?OAj?2(1?cos?OAi,OAj?).
??????????????????1cos?OA,OA???故?1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即向量OAi,OAj的夹角ij
2
2?不超过.
3
????
对任意给定的向量OAi?1的向量可的取法共有:
2015?13426712???2?p???1的概率是:. ??2?1342??2015?2014100732015??
二、解答题
9.(本题满分16分)数列?an?满足a1?3,对任意正整数m,n,均有am?n?am?an?2mn (1)求?an?的通项公式; (2)如果存在实数c使得
1
?c对所有正整数k都成立,求c的取值范围. ?i?1ai
解: (l)在am?n?am?an?2mn中令m?1可以得到?an?的递推公式:an?1?a1?an?2n?an?(3?2n).
因此?an?的通项公式为:
[5?(2n?1)](n?1)
?n(n?2).8 分
2k?1
(事实上,对这个数列?an?,a1?1?3?3,并且 an?a1??
(3?2k)?3?
n?1
k
am?n?(m?n)(m?n?2)?(m?n)2?2(m?n)?(m2?2m)?2(n2?2n)?2mn ?am?an?2mn.
所以an?n(n?2) 是数列?an?的通项公式.
11111
(2)注意到:??(?),所以
ann(n?2)2nn?2
k
111111113111?(?)?(1???)??(?). ??n?222k?1k?242k?1k?2n?1ann?12n
kk
31313
故??,并且??(k??),因此c的取值范围是c?[,??).16 分
444n?1ann?1an
k
10.(本题满分20分)设a1,a2,a3,a4为四个有理数,使得:
31??aa?i?j?4?????24,?2,?,?,1,3?,求a?a
ij
12?a3?a4的值.
28??
解:由条件可知,aiaj(1?i?j?4)是6个互不相同的数,且其中没有两个为相反数,
由此知,a1,a2,a3,a4的绝对值互不相等,不妨设|a1|?|a2|?|a3|?|a4|,则
ai|a|j
?(i1?j?
中最小的与次小的两个数分别是最大与次大的|a1
a2|及|a1
a3|,4
两个数分别是|a3
a4|及|a2
a4|,从而必须有
1?
aa??,?12
8
??aa?1,
10 分 ?13
?a2a4?3,???a3a4??24,
113
于是a2??,a3?,a4???24a1.
8a1a1a2
132
故{a2a3,a1a4}?{?2,?24a1}?{?2,?,15分
8a12
1
结合a1?Q,只可能a1??.
4
1111
由此易知,a1?,a2??,a3?4,a4??6或者a1??,a2?,a3??4,a4?6.
4242
检验知这两组解均满足问题的条件.
9
. 20 分 4
x2y2
11.(本题满分20分)已知椭圆2?2?1(a?b?0)的右焦点为F(c,0),存在经过点F
ab
的一条直线l交椭圆于A,B两点,使得OA?OB,求该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故a1?a2?a3?a4??
解:设椭圆的右焦点F的坐标为(c, 0).显然l不是水平直线,设直线l的方程为x?ky?c,点A、B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将直线 l的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消去x得 (bk?a)y?24kbcy?b(c?a)?0.
2
2
2
2
2
2
2
2
?24kb2cy?y2??22,?2?1bk?a
由韦达定理? 2224
b?yy?b(c?a)??.12
?b2k2?a2b2k2?a2?
????????
OA?OB?x1x2?y1y2?(ky1?c)(ky2?c)?y1y2?(k2?1)y1y2?kc(y1?y2)?c2
b424kb2c?k2b2?a2c2?b42
?(k?1)(?22)?kc(?22)?c?.5分
bk?a2bk?a2b2k2?a2
2
????????
因为OA?OB等价于OA?OB?0,故由上式可知,存在满足条件的直线l,等价于存
?k2b2?a2c2?b4a2c2?b42
?0,k?2在实数k,使得. ①
b2k2?a2b(1?c2)
224
显然存在k满足①等价于ac?b?0.② 15 分
2224
又b?a?c,所以②等价于a2c2?(a2?c2)2?0,两边除以a 得到
c2c22
?(1?2)?0,即e2?(1?e2)2?0. 2aa
1
由于e?1,解得:e?,1).20 分
2
加试 1:(本题满分40分)证明:对任意三个不全相等的非负实数a,b,c都有:
(a?bc)2?(b?ac)2?(c?ab)21
?,并确定等号成立的充要条件. 222
2(a?b)?(b?c)?(c?a)
解:当a,b,c不全相等时,原不等式等价于
2(a?bc)2?2(b?ca)2?2(c?ab)2?(a?b)2?(b?c)2?(c?a)2.上式可化简为 2a2b2?2b2c2?2c2a2?12abc??2ab?2bc?2ca, 即 a2b2?b2c2?c2a2?ab?bc?ca?6abc. ①
考虑到a2b2,b2c2,c2a2,ab,bc,ca?0,故由平均不等式得,
a2b2?b2c2?c2a2?ab?bc?ca??6abc. ②
因此原不等式成立. 20 分
下面考虑等号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
注意到②中等号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b?bc?ca?ab?bc?ca. 若abc?0,则ab?bc?ca,显然 a?b?c,与条件矛盾!
若abc?0,则ab?bc?ca?0,但a,b,c不全为0,不妨设a?0,则b?c?0.类似可得其余两种情况,即a,b,c中恰有一个非零.这时原不等式中等式确实成立.
因此,原不等式等号成立当且仅当a,b,c中有两个是0,另一个为正数.40 分 2.(本题满分40分)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设I为其内心,设D为?ABC内的一个点,满足I,B,C,D四点共圆,过点C作BD的平行线,与AD的延长线交于E.求证:
22
22
2
2
CD2?BD?CE.
证明:连接BI,CI.设I, B , C, D四点在圆O上,延长DE交圆 O于F,连接FB,FC.
因为BD
CE,所以∠DCE=180°-∠BDC=∠BFC.
又由于∠CDE=∠CDF=∠CBF,所以△BFC∽△DCE,从而
DCBF
?. CEFC
再证明AB, AC与圆O相切. 事实上,因为∠ABI=
11
∠ABC=∠ACB=∠ICB,所以AB22
O相切.同理AC与圆O相切. 20 分
因此有△ABD∽△AFB,△ACD∽△AFC,故
BDABACDCBFBD
????,即.② 30 分 BFAFAFCFFCDC
DCBD2
?结合①、②,得,即CD?BD?CE. 40 分 CEDC
3.(本题满分50分)证明:存在无穷多个正整数组(a,b,c)(a,b,c?2015)满足: abc?1,bac?1,cab?1.
证明:考虑c?ab?1的特殊情况,此时c|ab?1成立.10 分
由a|bc?1知,a|b(ab?1)?1,故a|b?1.① 由b|ac?1知,b|a(ab?1)?1,故b|a?1.②
为满足①、②,取a?k,b?k?1(k?N*),此时c?ab?1?k?k?1.40 分 当正整数k>2015时,(a,b,c)?(k,k?1,k2?k?1)均符合条件,因此满足条件的正整数组(a,b,c)有无穷多个. 50 分
4.(本题满分50分)给定正整数m,n(2?m?n),设a1,a2,???,am是1,2,???,n中任取m个互不相同的数构成的一个排列,如果存在k??1,2,???,m?使得ak?k为奇数,或者存在整数
2
k,l(1?k?l?m),使得ak?al,则称a1,a2,???,am是一个“好排列”,试确定所有好排列
的个数.
解:首先注意,“存在k?{1,2,???,m},使得ak?k为奇数”是指存在一个数与它所在的位置序号的奇偶性不同;“存在整数k,l(1?k?l?m),使得ak?al”意味着排列中存在逆序,换言之,此排列不具有单调递增性.
将不是好排列的排列称为“坏排列”,下面先求坏排列的个数,再用所有排列数减去坏排列数.注意坏排列同时满足:(1)奇数位必填奇数,偶数位必填偶数;(2)单调递增.10 分
下面来求坏排列的个数.设P是坏排列全体,Q是在1,2,???,[
n?m
]中任取m项组成的2
单调递增数列的全体.对于P中的任意一个排列a1,a2,???,am,定义
a?ma1?1a2?2
,,?,m). 222
a?kn?m
]}.因为ak?n,k?m,故由条件(1)可知,所有的k均属于集合{1,2,?,[再
22
a?k
(k?1,2,???,m)单调递增.故如上定义的f给出了P?Q的由条件(2)可知,{k2
一个映射.显然.f是一个单射. 30 分
下面证明f是一个满射.事实上,对于Q中任一个数列b1,b2,???,bm,令ak?2bk?1
f(a1,a2,???,am)?(
(k?1,2,???,m).因为整数bk?1?bk,故bk?1?bk?1,从而
ak?1?ak?2(bk?1?bk)?1?1(1?k?m?1)
故a1,a2,???,am单调递增.
n?m
]?m?n,及ak?k?2bk为偶数,故a1,a2,???,am为P中又a1?1,而am?2[2
的一个排列.显然f(a1,a2,???,am)?(b1,b2,???,bm),故f是一个满射.
综上可见,f是P?Q的一个一映射,故|P|?|Q|.40分
n?m
]}的所有m元子集一对应,故|Q|?Cm又Q中的所有数列与集合{1,2,?,[n?m,[]22
篇二:2014高中数学联赛模拟试题(含答案)
201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模拟试题(02)
第一试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8分,共6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设f(x)是连续的偶函数,且当x?0时,f(x)是单调增函数,则满足f(x)?f(的所有x之和为.
2、过抛物线y?2px(p>0)的焦点F且斜率为
2
x?1
)x?2
????????
AF??FB(??1),则?? .
n
n
4
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 若3
3、已知数列an?4?6,那么a2012?mod25).
4、在面积为1的正方形ABCD内任取一点P,那么△PAB、△PBC、△PCD、△PDA的面积均大于
1
的概率是 . 6
?
cos97??sin97?
5、适合方程tan17x?的最小正整数x= . ??
cos97?sin97
6、已知半球O的半径为R,它的内接长方体ABCD—A1B1C1D1的一个面ABCD在半球O的底面上. 这个长方体所有棱长之和的最大值是 .
7、已知正实数x、y、z满足x+y+z=1,若x、y、z中没有一个数大于另一个数的2倍,则乘积xyz的最小值是 .
8、已知直线x+y-2a+1=0与圆x2+y2=a2+2a-3的交点为(x0,y0),当x0y0取最小值时,a =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推理过程或演算步骤. 9、(本小题满分16分) 已知函数f(x)= (2-a)(x-1)-2lnx.
(Ⅰ)当a=1时,求f(x)的极值; (Ⅱ)若函数f(x)在(0,
1
)上恒大于零,求实数a的最小值. 2
10、(本小题满分20分)
过抛物线y?2px(p为不等于2的素数)的焦点F,作与x轴不垂直的直线l交抛物线于M、N两点,线段MN的垂直平分线交MN于点P,交x轴于点Q. (1)求PQ中点R的轨迹C的方程;
(2)证明:曲线C上有无穷多个整点,但C上任意整点到原点的距离均不是整数.
11、(本小题满分20分) 设函数f(x) = loga
2
1
(a > 1) x
(1)已知数列:-1,f(a1),f(a2),…,f(an),n,( n = 1, 2, 3, … )是等差数列,试求数列{ an }
的通项公式an .
(2)设数列{ an }的前n项和为S n,规定S0 = 0,函数g(x)满足下列条件:
① g(S0) = 0;
② g(Sn) = an , ( n = 1, 2, 3, … );
③ 当x ∈( Si , Si+1 ) 时 ( i = 1, 2, 3, … ) ,函数g(x)的图象是联结两点Pi( Si , g(Si))与Pi+1(Si+1 , g(Si+1))的线段, 求函数g(x)的定义域.
(3)设(2)中函数g(x)的图象与x轴及直线x = Si ( n = 1, 2, 3, … )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An,求An及limAn .
n??
第二试
一、(本小题满分40分)
已知△ABC的内切圆⊙I把中线AM三等分,求证:△ABC的三边之比为5:10:13.
二、(本小题满分40分)
求所有的正整数x、y、z
三、(本小题满分50分)
. 已知集合E?{1,2,3,?,2n},F?{a1,a2,a3,?,an}?E(n是正偶数),且集合F满足: 对任何1?i?j?2n,都有ai?aj?2n?1;设
?a
i?1
n
i
?M,试证明:当M是4的倍数时,
集合F中奇数的个数也是4的倍数,且集合F中所有数的平方和为定值.
四、(本小题满分50分)
在13 ×13 的正方形方格表中,选择k个小方格的中心,使其中任意4点不是一个矩形(其边与原正方形的边平行)的顶点.求满足上述要求的k的最大值.
201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模拟试题(02)参考答案:
第一试 一、填空题: 1、-4.
x?1x?1
),即x?时,得x2?x?1?0.此时x1?x2??1,又f(x)为连x?2x?2
x?1x?1
续的偶函数,故另一种情形为f(?x)?f(),即?x?,得x2?3x?1?0,
x?2x?2
解:当f(x)?f(
?x3?x4??3,?所求的所有的x之和为-4.
2、 4; 3、2; 4、5、46
1
; 9
cos97??sin97?tan45??tan97?
解:∵ ??tan142?, ????
cos97?sin971?tan45tan97
∴ 17x?142?180k(k?N), 故 x?
142?180k10k?6
. ?10k?8?
1717
10?13?6
?46.
17
∴ 17|10k+6,于是kmin?13,进而x?10?3?8?6、12R.
a2?b2
?c2?R2, 解:设AB = a,AD = b,AA1 = c ,联结OA1 ,在Rt △A1AO 中,
4b2a25a25b222
??8c2 于是 2ab?2bc?2ca?(a?b)?(?4c)?(4c?)?
4444
2
2
a2?b2
?c2) 上式两边同时加上a2 + b + c ,得(a?b?c)?9(4
2
2
2
即 (a?b?c)?9R,所以, a + b + c ≤3 R. 当且仅当a?b?4c?
22
4R
时,上式等号成立. 3
故长方体所有棱长之和的最大值为12 R. 7、
1 32
解:设m=x0y0z0是乘积的最小值,不妨设x0≤y0≤z0;再设x1= x0-t,z1= z0+t,其中t>0且充分
小,以使z1≤2x1;于是,x1、y0、z1也满足题意,
因此 x1y0z1=( x0-t) y0 ( z0+t)= x0y0z0+ y0 [t(x0-z0)-t2]< x0y0z0, 由x0y0z0最小性知,上式不成立.
所以z0=2x0;由题设得y0=1- x0-2x0=1- 3x0;进而m?2x2
0(1?3x0),
由x10?1?3x0?2x0得5?x10?4
; 问题转化为求f(x)?2x2
(1?3x)在[1115,4]上的最小值,利用求导可得f(x)min?32
.
8
、2 解:由不等式(x?y)2
?2(x2
?y2
)得(2a?1)2
?2(a2
?2a?3),即2a2
?8a?7?0,解得
2??a?2x=y时,a可以取到端点. 又x10y0?2[(x221310?y0)2?(x0?y0)]?2(3a2?6a?4)?2(a?1)2?2,
当a?2?
时,x取最小值0y0
2
二、解答题
9、解:(Ⅰ)当a=1时,f(x)=x-1-2lnx,则f′(x)=1-2
x
. 由f′(x)>0,得x>2;由f′(x)<0,得0<x<2.
∴f(x)的单调递减区间为(0,2),单调递增区间为(2,+∞). ∴f(x)有极小值f(2)=1-2ln2,无极大值. (Ⅱ)要对任意的x?(0,
12),f(x)>0恒成立,即对x?(0,12lnx2),a>2-x?1
恒成立.
2(x?1)?2lnx2lnx?2
?2
令g(x)=2-2lnxx?1,x?(0,12),g′(x)=-(x?1)2?(x?1)
2, 再令h(x)=2lnx+
212x-2,x?(0,2),h′(x)=?2?2(1?x)
x2?x?x2
<0,
篇三:2014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模拟题
一试
考试时间上午8:00~9:20,共80分钟,满分120分
一、填空题(共8题,每题8分,64分)
12y?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 2
xx
cab
?的最小值为2、已知a,b,c为非负数,则f(a,b,c)??
ab?cc
x2y2
3、设AB是椭圆2?2?1(a?b?0)的长轴,若把AB100等分,过每个分点作AB
ab
1、 若实数x、y满足条件x2?y2?1,则
的垂线,交椭圆的上半部分于P1、P2、… 、P99 ,F1为椭圆的左焦点,则
F1?F1P1?F1P2+…?F1P99?F1B的值是4、从一个有88条棱的凸多面体P,切去以其每个顶点为顶点的各一个棱锥,得到一个新的
凸多面体Q,这些被切去的棱锥的底面所在的平面在P上或内部互不相交,则凸多面体Q的棱数是 。
5、设函数f?x?:R?R,且满足,?x,y?R,
f?x?f?y??f?2xy?3??3f?x?y??3f?x??6x,则f?x??6、一个球与正四面体的六条棱都相切,若正四面体的棱长为a,则这个球的体积为 7、设a1,a2,?,a2010均为正实数,且
1111
?????,则2?a12?a22?a20102
a1?a2???a2010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
8、若log4(x+2y)+log4(x-2y)=1,则|x|-|y|的最小值是_________.
二、解答题(共3题,共56分) 9、(本题16分)设S={1,2,…,n},A为至少含有两项的、公并非为正的等差数列,其项部都在S中,且添加S 的其他元素等于A后均不能构成与A有相同公差的等差数列,求这种A的个数(这里只有两项的数列也看做等差数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1991年)
2
10、(本题20分)已知F为抛物线y?4x的焦点, M点的坐标为(4,0),过点F作斜率为
k1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延长AM、BM交抛物线于C、D两点,设直线CD的斜
k
率为k2.(I)求1的值;(II)求直线AB与直线CD夹角θ的取值范围.
k2
2
11、(本题20分)已知函数f(x)?2lnx?x。(I)若方程f(x)?m?0在[,e]内有两个
1
e
不等的实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II)如果函数g(x)?f(x)?ax的图象与x轴交于两点A(x1,0),B(x2,0),且0?x1?x2。求证:g'(px1?qx2)?0(其中正常数p、q满足
p?q?1,q?p)。
加试(二试)
9:40~12:10共150分钟 满分180分
平面几何、代数、数论、组合
1、(本题40分)在△ABC中,AB>BC,K、M分别是边AB和AC的中点,O是△ABC的内心。设P点是直线KM和CO的交点,而Q点使得QP⊥KM且QM∥BO,证明:QO⊥AC。
anan?1?1
?n?1,2,??.
an?an?1
(1)对于怎样的实数x,y,总存在正整数n0,使当n?n0时,an恒为常数? (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本题40分)已知无穷数列?an?满足a0?x,a1?y,an?1?
3、(本题50分)空间六点,任三点不共线,任四点不共面,成对地连接它们得十五条线段,用红色或蓝色染这些线段(一条线段只染一种颜色).求证:无论怎样染,总存在同色三角形.(1953年美国普特南数学竞赛题)由此,证明有17位科学家,其中每一个人和其他所有人的人通信,他们的通信中只讨论三个题目.求证:至少有三个科学家相互之间讨论同一个题目. (第6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试题)
4、(本题50分)设a1?3,an?1?an?an?1,n?N*,证明:
(1)对所有n,an?3(mod4);(2)当m?m时,(am,an)?1(即am,an互质)
2
2014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模拟题参考答案
一试
1、 (?2,2).提示:令x?sec?,y?tan?
cabcab?c??????1?3?1?2 ab?ccab?cc
3、101a.(方法一)由椭圆的定义知F1Pi?F2Pi?2a(i?1,2,?,99),
2、2;f(a,b,c)?
??(F1Pi?F2Pi)?2a?99?198a.由题意知P1,P2,?,P99关于y轴成对称分布,
199
??(F1Pi)??(F1Pi?F2Pi)?99a.又?F1A?F1B?2a,故所求的值为101a.
2i?1i?1
(方法二)F1A?F1P1?F1P2+…?F1P99?F1B
i?1
99
99
?(a?exA)?(a?ex1)???(a?ex99)?(a?exB)
?101a?e(xA?x1?x2??x99?xB)?101a.(A,P1,P2,?,P99,B关于y轴成对称分布)
4、264,P的所有棱仍是Q的棱,Q中新的棱由切去的棱锥的底面形成,等于从顶点出发的
棱的条数,所以Q的棱的条数有88+2×88=264;
5、取x?0代入得f(0)?f(y)?f(3)?3f(y)?3f(0),即
[f(0)?3]?f(y)?f(3)?3f(0),
显然f(y)不恒等于常数,∴f(0)?3?0且f(3)?3f(0)?0,∴f(0)?3,f(3)?9,
又取y?0代入可得f(x)?2x?3;
2322?a,联想正方体,棱长为a,球的半径为a 2424
1?xi22010
7、4018. 提示:令,且x1?x2???xi?1, ?xi,则ai?2?
2?aixi. 其中i?1,2,?,2010
1
?a1?a2???a2010?22010??(x2?x3???x2010)
x1x2?x2010
?(x1?x3???x2010)???(x1?x2???x2009)
6、
?22010?
1
?2009?x2x3?x2010?209?x1x3?x2010???2009?x1x2?x2009
x1x2?x2010
?22010?20092010?40182010
?x?2y?0
?x?2|y|?
??28、。?x?2y?0由对称性只考虑y≥0,因为x>0,∴只2
?(x?2y)(x?2y)?4?x?4y?4?
须求x-y的最小值,令x-y=u,代入x2-4y2=4,有3y2-2uy+(4-u)2=0,这个关于y的二次方程显然有实根,故△=16(u2-3)≥0。 二、解答题
9、构造具有如下要求的集合A:把A中的元素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排好后,在其最大元素后面添上S的任何元素均不能构成具有原公差的等差数列。这时,当A的首项与公差一旦确定,其整个集合A也即确定,不妨设A的首项为a,公差为d,则
a=1, d=1, 2, …, n-1时的集A有n-1个; a=2, d=1, 2, …, n-2时的集A有n-2个;
……
a= n-1,d=1时的集A有1个.
n(n?1)
. 2
10、解:(I)由条件知F(1,0),设A(x1,y1)、B(x2,y2)、C(x3,y3)、D(x4,y4),不妨
因此,所求A的总个数为1+2+…+(n-1)=
设y1?0.直线AB的方程为y?k1(x?1),与y2?4x联立得y2?4y?4?0
k1
所以y1y2??4,x1x2?1.
11?4
??1,x2?,即B(,?1).
44y1
4
(x?4), 直线AM的方程为x?4,从而C(4,?4);直线BM的方程为:y?15
与y2?4x联立得y2?15y?16?0,得y4?16,x4?64,即D(64,16).
k416?(?4)1
?.所以.1?4. 于是k1?,k2?
364?43k2
① 当x1?4时,则A(4,4),故y2?
y12
(x?4)与抛物线方程y?4x x1?4
联立得y12(x?4)2?4x(x1?4)2,又由y12?4x1,化简上述方程得x1x2?(x12?16)x?16x1?0
② 当x1?4时,直线AM方程为y?
?16.即C(16,?16),同理,D(16,?16).
此方程有一根为x1,所以另一根x3?16,y3?
x2y2x1y1y1x1
1616
?y2y1xxy?y11kk
??12?2?k1,即1?4.由①、②可知1?4.所以,k2?
1616y1y2x2?x14k2k2
?x2x1
?
x?x2求导得到:f?(x)=11、解:(Ⅰ)由f(x)=2ln
2(1?x)(1?x)

x
111?x?[,e],故 f?(x)=0在x?1有唯一的极值点,f()=-2-2
eee
f(e)=―2―e2,f(x)极大值=f(1)=-1,
且知f(e)<f(),故f(x)=-m,在[,e]内有两个不等的实根满足:
1
e1e
-2-
1e
2
≤-m<-1故m的取值范围为?1,2?
?
?1?
2?e?
(Ⅱ) g?(x)=
2
-2x-a,又f(x)-ax=0有两个不等的实根x1、x2, x
2
?2lnxax2(lnxlnx1?x1?1?01?2)a?(x则?两式相减得到:1?x2) 2
xx2lnxax1?22?x2?2?0?,
于是g'(pxqx)=1?2
2(lnx21?lnx2)-[?(x?2(px?qx)121?x2)]
x?xpx?qx1212

2(lnx1?lnx2)2
+(2p?1?)(x2?x1)
x1?x2px1?qx2
∵ 2p≤1,x, ∴(2p?1x0)(x2?1?2?x1)≤0 要证:g'(pxqx)<0,只需证:1?2
2(lnx1?lnx2)2
+<0,
x2?x1px1?qx2
只需证:
x2?x1x
?ln1?0①
px1?qx2x2

x11?t?t,0?t?1,只需证:u(t)?+lnt?0在0?上恒成立, t?1x2pt?q
2
q2
p(t?1)(t?2)
11p'(t)又∵u= 22
t(pt?q)t(pt?q)
q2q21q
∵ p?q?1,q?,则?1,2?1,于是由t?1可知t?,t?2?0 1?0
2ppp
故知u'(t)?0∴u(t)在t?(0,1)上为增函数,则u(t)<u(1)=0,从而知
x2?x1x
?ln1?0
px1?qx2x2
即①成立,从而原不等式成立。
二试
1、证:作OR⊥AC于R,过P作MK的垂线,交直线OR于Q点(如图)。这样只需证Q’M∥O,因为这时Q和Q’重合。
因为K,M分别为AB和AC的中点,所以KM∥BC,于是∠MPC=∠BCP=
1
∠ACB=2
∠MCP。因此MP=MC=MA,这样一来,P点在以AC为直径的圆周上,且∠APC=90°。 在四边形APOR中,∠APO=∠ARO=90°,所以APOR内接于圆,∠RPO=∠RAO=
1
×2
∠BAC。
在四形边MPQ’R中,∠MPQ’=∠MRQ’=90°,所以MPQ’R内接于圆,于是∠Q’MR=
111
∠BAC=(90°-∠ACB)+∠BAC。 222
11
设BO交AC于D,在△BDC中,∠BDC=180°-∠ACB-∠ABC=90°+∠
BAC
22
∠Q’PR=∠Q’PO+∠OPR=(90°-∠OP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已知抛物线y2=2px(p&gt;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