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超导体的电阻变为零是什么现象为零?


  https://www.ixigua.com/7208966787222733350
  本视频2023年3月11日发布于西瓜视频,观看量 13.4万
  最近,室温超导可能成了整个科学界最火的新闻,甚至许多投资家都在恶补超导知识。那么,超导究竟是什么?它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这次新闻中的室温超导是如何实现的?这个结果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是真的,那么意味着什么?是不是我们的生活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下面,我们就来解读这些问题。
  超导顾名思义是“超级导电”,实际意思是电阻变成0,即电流不衰减。平时见到的材料都有电阻,所以电流传输时会发热,也就是说电能白白浪费成热能了。即使是我国世界领先的特高压输电技术,也会有15%的电能变成热能。而如果电阻为0,就完全不会发热,电流不会衰减,这是一个巨大的好处。
特高压输电
  超导的发现是相当出人意料的。二十世纪初,低温技术取得突破时,许多科学家在预测材料的电阻随温度下降会怎么变化。有人认为随温度下降,电阻应该一直下降,但到绝对零度即0K都一直保持有限值。有人认为正相反,即随温度下降电阻会上升。还有人认为,电阻会在0K时刚好降成0。那么实际结果是什么呢?
不同科学家对金属电阻温度关系的猜测与昂内斯的实测(罗会仟《超导“小时代”》)
  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内斯(Heike Kamerlingh Onnes,1853 -
1926)做了实验,发现水银即元素汞(Hg)在4.2K时发生一个突变,电阻从有限值突然降成0,在更低的温度下也一直为0。这种行为跟所有人预测的都不一样!大自然不按套路出牌啊!就这样,超导意外地闯入了科学领域。
汞在4.2K的电阻突然降为0(罗会仟《超导“小时代”》)
  昂内斯(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physics/1913/onnes/facts/)
  你可能会问,这个电阻为0究竟是精确的0,还是一个很低的有限值?
  从昂内斯以来,有很多科学家做了测量。结论是超导体的电阻率如果不为0,也比导电性最强的银低10个量级。所以目前看来,它就是精确的0。
几种常见金属的电阻率,超导体的电阻率比其中最低的还低10个量级(罗会仟《超导“小时代”》)
  你可能还会问,所有的材料都会出现超导现象吗?
  答案非常奇妙,并不是。例如铜、银、金,它们在常温下电阻就很低,但无论把温度降到多低,都不能把电阻降到0。或者说,它们即使有超导,转变温度也比目前人类能实现的温度更低。反过来,有些材料虽然是绝缘体,却可以通过掺杂或加压改造成导体,最终在温度低到一定程度时变成超导体。所以,一种材料究竟有没有超导,仍然是难以预测的。
  超导既然有巨大的优势,那么它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广泛使用呢?
  很遗憾,并没有。如果要去列举超导的应用,也能举出不少,例如医院的核磁共振仪器会用到超导磁体,我国在研制超导磁悬浮列车。但跟其他高科技例如激光相比,超导的应用就少得多了。最明显的,我们平常没有一件家电是超导的。输电线假如换成超导的,固然能减少热损耗,但保持低温的费用会比收益高得多,所以并没有大规模使用。
  时速600+ 世界首台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下线(https://news.swjtu.edu.cn/shownews-21057.shtml)
超导材料的电学应用举例(罗会仟《超导“小时代”》,由中科院电工所肖立业提供)
  在日常生活之外的科研与精密测量领域,超导有不少用处。例如我国的核聚变装置“东方超环”EAST,它的定位就是全世界第一台全超导的托卡马克。为什么要全超导呢?因为用磁场约束等离子体需要强大的电流,如果用常规导线就会严重发热,只有全部用超导导线才能持续工作。
超导磁体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罗会仟《超导“小时代”》,来自中科院等离子所、欧洲核子中心、牛津仪器等)
  又如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它是测量微弱磁场的精度最高的设备,可以分辨出地磁场的亿分之一甚至更低。
超导量子干涉仪(罗会仟《超导“小时代”》)
  量子计算机是目前最火热的研究领域之一,它有若干条技术路线,其中最主流的之一就是超导。因此,超导的应用是处于有巨大潜力、但远未充分发挥的状态。
谷歌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悬铃木”
  下面的问题是,这次引起轰动的室温超导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是Rochester大学的Ranga
Dias教授报告的,说他们用一种Lu-N-H的材料(Lu是71号元素镥,一种稀土金属。镥-氮-氢这名字怎么听着像“卤蛋清”?),实现了最高可达21摄氏度(即294K)的超导,而且只需一万个大气压。294K虽然比科学家平时说的室温300K低一点,但已经非常接近了。真正有趣的是“只需”一万个大气压,——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2023年3月8日,Ranga Dias教授报告现场
  在水银4.2K的超导发现之后,人们就在努力寻找转变温度更高的材料。一个重要的门槛是77K,即液氮的温度。在此之下只能用液氦或液氢来冷却,成本非常高,而在此之上就能用液氮冷却,实用性就大增了。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找到这样的材料,甚至还有理论预言超导转变温度不能超过40K,因此人们的热情逐渐冷下去了。然而,1986年,德国科学家Bednorz和瑞士科学家Müller发现了一类铜氧化物材料有超导,而且能突破这个极限。这掀起了一场全世界的热潮,纪录不断被突破,其中中国科学家朱经武、赵忠贤等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目前在这种体系中的最高纪录达到了165K。
  198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Bednorz和Müller,因为他们在发现陶瓷材料超导中的重要突破(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physics/1987/summary/)
  朱经武(http://www.casad.cas.cn/sourcedb_ad_cas/zw2/ysxx/wjysmd/200906/t20090624_1808797.html)
赵忠贤和屠呦呦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非常有趣地,超过40K的超导被称为高温超导,或者即使没到40K、但结构跟那些超过的属于同一类的也叫做高温超导。所以超导是一个非常神奇的领域,在这里室温比高温要高!
  假如你去问一个科学家,你已经实现了高温超导,请问你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他可能回答你,是室温超导。正如那个中国乒乓球队的笑话:祝贺你获得世界冠军,请问你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回答是:全国冠军。
  近年来,继续提高超导转变温度的努力集中在加压上。因为根据某些理论,对含有轻元素(例如最轻的元素H)的物质加压强,有利于它实现超导。在这方面确实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例如2015年,德国科学家Drozdov和Eremets在S-H体系中发现了203K的超导,压强为220万个大气压,这是在中国吉林大学马琰铭研究组和崔田研究组的理论预测下实现的。在这条路径上,纪录已经刷新到了260K。
  《203K高压下硫氰化物的传统超导》(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14964)
各类超导体发现的年代和临界温度,插图为典型的材料结构(《中国科学》)
  然而,所有这些实验都需要很高的压强,典型值是几百万个大气压,相当于地核中的压强甚至更高。在实验室中实现这样的压强都很有难度,更不用说工业应用了。因此,Dias这次说的一万个大气压就行,确实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假如它真实的话。
  不过,Dias的信誉有点存疑,因为他已经搞过两次乌龙了。2017年,他和同事宣布在将近500万个大气压下制备出了金属氢,发表在《Science》上。然而当他们准备测量金属氢是否超导的时候,一个误操作把压着样品的高压设备金刚石对顶砧搞坏了,这所谓金属氢的样品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是他们的说法,在许多人看来就很有造假的嫌疑。
《观测到变成金属氢的Wigner-Huntington转变》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al1579
  2020年,他和同事宣布在C-S-H体系中实现288K的室温超导,压强为267万个大气压,发表在《Nature》上。然而在许多人的质疑下,Nature杂志社在2022年把这篇文章撤了稿,虽然Dias等九位作者都不同意。
2022年,《Science》对288 K超导文章撤稿的报道
  现在,他们又在《Nature》上发表文章。卫星已经放到第三次了,质疑自然也不会少。所以虽然投资界陷入狂热,学术界却还是很冷静的,无论如何要先验证了结果再说。
《一种氮掺杂镥氢化物中近常温常压超导的迹象》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5742-0)
Ranga Dias等人论文中给出的Lu-N-H超导电性证据:零电阻、抗磁性和比热跃变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这次的结果必然是假的。最有趣的是,一万个大气压对实验室来说是相对容易实现的,所以全世界应该有很多个研究组已经在没日没夜地工作,尝试重复这个结果了。一切归根结底要靠事实说话。
  下一个问题是,如果这个结果是真的,就会怎么样?我们的生活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吗?
  答案很奇妙。假如它是真的,那么它肯定对超导的研究会有巨大的推动。然而要反映到日常生活,却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
  这是因为,超导的应用需要很多条件,远不只是转变温度这一个。在这里,人人都能看出一万个大气压对应用仍然是个不小的障碍。虽然这个压强对实验室来说不算高,但对应用来说就算高了。
  此外,还有不那么显而易见的限制,如临界电流密度和临界磁场。超导体的电阻为0有个前提,就是电流不能太大,外加磁场也不能太大,否则它又变成普通物质了。有些材料看似有比较高的超导转变温度,但它的临界电流密度和临界磁场实在太低,因此仍然不堪大用。这就好比高考是要看多门课的总分,如果你偏科太严重,一门满分,其他鸭蛋,那你仍然考不上。
超导体的三个临界参数:临界温度、临界磁场、临界电流密度(罗会仟《超导“小时代”》)
  即使温度、电流和磁场的性质都很好,问题还没完,这时我们又要考虑材料制备与加工的成本了。例如有些材料是很脆的陶瓷,加工起来就很困难。即使这些成本都压下去了,还有很多维度的问题要考虑,如它怕不怕空气?怕不怕水?尤其重要的,它有没有毒?一个材料要同时满足这么多要求,是多么困难啊!
  所以一个奇妙的现状是,虽然我们已经发现了几万种超导材料,但真正最常用的还是传统的Nb-Ti合金,它的超导转变温度只有9 K!它之所以常用,是因为它的强度、韧性、可重复性都很好。此外还有Nb3Sn、Nb3Ge、Nb3Al等,超导转变温度也不超过24
K。这说明,温度并不是当前最重要的瓶颈,这个产业要发展起来实在太不容易了。
  最后,关于超导的原理,我可以稍微说一下:非常复杂,复杂到现在都远没有透彻理解。可以确认的是,超导是一种宏观量子现象。也就是说,超导必须用量子力学才能理解,用经典力学是完全无法理解的。如果大家想了解量子力学,可以看我的科普书《量子信息简话》。
《量子信息简话》
  我的朋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罗会仟博士是超导的一线研究者,2022年出版了一本科普书《超导“小时代”》,详细介绍了超导的前世、今生和未来。如果大家想深入了解超导,欢迎来看这本书。
《超导“小时代”》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1.什么样的酒精杀菌更有效?( )
  A.纯酒精
  B.75%的酒精
  C.50%的酒精
  D.25%的酒精
  【答案】B
  【所属考试模块】常识判断
  【考点】化学
  【难度系数】较易
  【解析】酒精之所以能消毒是因为酒精能够吸收细菌蛋白的水分,使其脱水变性凝固,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如果使用高浓度酒精,对细菌蛋白脱水过于迅速,使细菌表面蛋白质首先变性凝固,形成了一层坚固的包膜,酒精反而不能很好地渗入细菌内部,以致影响其杀菌能力。75%的酒精与细菌的渗透压相近,可以在细菌表面蛋白未变性前逐渐不断地向菌体内部渗入,使细菌所有蛋白脱水、变性凝固,最终杀死细菌;酒精浓度低于75%时,由于渗透性降低,也会影响杀菌能力。所以,75%的酒精杀菌更有效。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拓展】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2H5OH,俗称酒精,它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它的水溶液具有特殊的、令人愉快的香味,并略带刺激性。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乙醇作消毒剂等。25%~50%的酒精可用于物理退热。高烧患者可用其擦身,达到降温的目的。因为用酒精擦拭皮肤,能使患者的皮肤血管扩张,增加皮肤的散热能力,酒精蒸发,吸热,使病人体表面温度降低,症状缓解。但酒精浓度不可过高,否则可能会刺激皮肤,并吸收表皮大量的水分。
  【信息源】88.最早的四冲程内燃机用的是什么燃料?A.酒精B.煤气 C.汽油D.柴油。本题选择C项。
  ----------------------------------------------------------
  2.为了让普通白炽灯泡耐用,常填充什么气体?( )
  A.氧气
  B.氢气
  C.氮气
  D.空气
  【答案】C
  【所属考试模块】常识判断
  【考点】化学
  【难度系数】较易
  【解析】因为灯泡中尽管是真空,但抽真空时往往不能将空气抽尽,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受热膨胀,为了防止在高温下,钨丝与氧气反应,充入一些氮气或其他稀有气体,包围在钨丝周围,以保护钨丝不被氧化,从而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拓展】氢气是世界上已知的密度最小的气体,只有空气的1/14。氢是主要的工业原料,也是最重要的工业气体和特种气体,在石油化工、电子工业、冶金工业、食品加工、浮法玻璃、精细有机合成、航空航天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氢也是一种理想的二次能源(二次能源是指必须由一种初级能源如太阳能、煤炭等来制取的能源)。在一般情况下,氢极易与氧结合。这种特性使其成为天然的还原剂使用于防止出现氧化的生产中。氢的另一个重要的用途是对人造黄油、食用油、洗发精、润滑剂、家庭清洁剂及其它产品中的脂肪氢化。由于氢的高燃料性,航天工业使用液氢作为燃料。
  【信息源】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A.1∶1;B.1∶4;C.1∶5;D.4∶5。本题选择B选项。
  -------------------------------------------------------------
  3.以下关于“金刚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金刚石从形成条件来说是出自碳
  B.金刚石形成于地球深部的岩浆中
  C.金刚石的晶面和抛光面呈现夺目色彩
  D.金刚石是电子技术和激光技术中的优良散热材料
  【答案】B
  【所属考试模块】常识判断
  【考点】物理
  【难度系数】较易
  【解析】金刚石是一种由纯碳组成的矿物,具有超硬、耐磨、热敏、传热导、半导体及透远等优异的物理性能,是电子技术和激光技术中的优良散热材料。金刚石的折射率非常高,色散性能也很强,这就是金刚石为什么会反射出五彩缤纷闪光的原因。ACD表述均正确,B项表述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技巧】两相矛盾选其一。观察选项会发现,A项和B项表述的都是金刚石的形成,中学化学曾学习到金刚石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矿物,不难选出B项表述错误。
  【拓展】岩浆:指地下熔融或部分熔融的岩石。当岩浆喷出地表后,则被称为熔岩。岩浆可以随地壳活动运移到地壳的不同深处冷凝结晶,也可以喷溢到地表冷凝固结。自岩浆的产生、上升到岩浆冷凝固结成岩的全过程称为岩浆活动或岩浆作用,喷出地表的岩浆活动叫做火山活动或火山作用。
  【信息源】光彩夺目的金刚石的化学成分与下列的( )一样。A.铅B.石墨C.玻璃D.琥珀。本题选择B项。
  ---------------------------------------------------------
  4.某公司拟建一座大厦,在方案报批的时候,由于大厦外装修设计全部采用巨大的玻璃幕而未通过环境部门批准。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该设计方案采用巨大的玻璃幕装修,造型不美观
  B.该设计方案采用巨大的玻璃幕装修,造价太高,太奢侈
  C.该设计方案采用巨大的玻璃幕装修,严重地造成“光污染”
  D.该设计方案采用巨大的玻璃幕装修,玻璃强度低,容易伤人
  【答案】C
  【所属考试模块】常识判断
  【考点】化学
  【难度系数】较易
  【解析】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人眼对光的适应能力较强,瞳孔可随环境的明暗进行调节。但如果长期在弱光下看东西,视力就会受到损伤。相反,强光可使人眼瞬时失明,重则造成永久伤害。玻璃幕墙对光的反射造成了都市的光污染,长此以往,会导致人体头昏、头痛、精神紧张、注意力涣散、烦躁心悸、失眠多梦、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等不适感,还会诱发光敏皮炎,伤害人的眼角膜和虹膜,引起视力下降,极大的影响人体健康。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拓展】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3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一)白亮污染。当太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反射光线,明晃白亮、眩眼夺目。长时间在白色光亮污染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视网膜和虹膜都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害,视力急剧下降,白内障的发病率高达45%;还使人头昏心烦,甚至发生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低落、身体乏力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二)人工白昼。夜幕降临后,商场、酒店上的广告灯、霓虹灯闪烁夺目,令人眼花缭乱。有些强光束甚至直冲云霄,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样,即所谓人工白昼。在这样的“不夜城”里,夜晚难以入睡,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物钟,导致白天工作效率低下。人工白昼还会伤害鸟类和昆虫,强光可能破坏昆虫在夜间的正常繁殖过程。(三)彩光污染。舞厅、夜总会安装的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构成了彩光污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见的光污染的状况多为由镜面建筑反光所导致的行人和司机的眩晕感,以及夜晚不合理灯光给人体造成的不适。
  ----------------------------------------------------------
  5.“超导”是金属在低温时的什么现象?( )
  A.电压为零
  B.电阻为零
  C.电量为零
  D.电容为零
  【答案】B
  【所属考试模块】常识判断
  【考点】物理
  【难度系数】中等
  【解析】由于在通常条件下导体都有电阻,而将其冷却到某一临界温度(TC)以下时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被称为超导体的零电阻现象。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拓展】超导体:一般材料在温度接近绝对零度的时候,物体分子热运动几乎消失,材料的电阻趋近于0,此时称为超导体,达到超导的温度称为临界温度。根据临界温度的不同,超导材料可以被分为:高温超导材料和低温超导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的用途非常广阔,大致可分为三类:大电流应用(强电应用)、电子学应用(弱电应用)和抗磁性应用。大电流应用即超导发电、输电和储能;电子学应用包括超导计算机、超导天线、超导微波器件等;抗磁性主要应用于磁悬浮列车和热核聚变反应堆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超导体的电阻为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