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梅雨天气形成的原因人容易发疯?


信息新报
2022-06-30 20:55
·四川
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闷又热,说的就是最近这几天的天气,如果大中午出门,简直就是进了烤箱,连呼吸都要变困难,今年的梅雨季就在猛烈的升温中戛然而止了。据区气象局预计,本周椒江区先晴后雨,气温先高后低。前期晴热高温,以午后分散性雷阵雨天气为主;周五开始受热带气旋的外围影响,多阵雨天气。另外,沿海海面27至29日、7月2日至3日有大风天气。6月26日,浙江省官宣出梅,目前梅雨带已北抬至江淮一带,副热带高压进一步加强控制浙江省,为期16天的(6月10日入梅)梅雨天气正式结束,转入盛夏季节。梅雨结束后,天气形势发生改变,不再是连续性、区域性、大范围的雨水天气,午后局部雷阵雨天气会增多,每个地区都有被“局部”到的机会。需要注意的是,入汛以来,我国南方暴雨过程多,局地灾害影响重,珠江流域降水量破纪录,并引发特大洪水。全国各地入汛时间不同,最早是3月17日。从3月17日至6月20日,全国平均降水量215.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3.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4多。比较特别的是,今年汛期我国冷空气活动更频繁,影响范围也很广。从3月17日入汛以来到5月31日,共有11次冷空气影响我国,其中寒潮过程5次。冷空气过程及寒潮过程数分别较常年同期偏多4.2和3.8次,为1961年以来同期次多和最多。4月下旬以来连续3次冷空气活动均达到寒潮标准,在两周时间内历经3次寒潮过程实属罕见。对于咱们椒江人来说,还是要注意接下来的强对流天气。进入7月之后,午后雷阵雨天气会频频光顾。虽然午后强对流天气持续时间短,但是由于气温高,不稳定能量强,很容易激发出短时暴雨、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性天气,大家要及时关注预警信息,做好防范。(来源:椒江区人民政府网站)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雨,雨,雨!自6月2日“入梅”以来,安庆已经经历了多轮降雨天气,虽然大家都在期盼送走梅雨季,可目前安徽还没有官宣“出梅”。潮湿的天气不但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不便,还催生了不少“梅雨病”。7月30日,记者从安庆市多家医院了解到,梅雨季,市民多发呼吸道疾病、胃肠炎、皮肤病等,其中尤以真菌感染较为突出。专家提醒大家,合理安排生活,科学对待梅雨季多发疾病。  梅雨季儿童易“受伤”  “孩子昨天吃了一点冰西瓜,晚上就开始腹泻,今天还有了感冒的症状。”7月30日下午,正在安庆市立医院带孩子看病的刘洋女士说。“最近接诊的儿童病例有个特点,胃肠性感冒比较多。这主要跟夏季潮湿的环境更容易让食物变质有关。特别是对于胃肠功能相对较弱的孩子来说,冰箱里拿出来的隔夜西瓜不建议食用。”安庆市立医院儿科负责人胡方启介绍,一般胃肠感冒多发于天气变化较大的季节,今年安庆的梅雨季冷暖交替,空气潮湿,如果此时不重视保养,食用了不卫生的食品,那么就有可能患上胃肠型感冒。  胡方启主任还提醒市民,近期高温高湿的环境导致了不少儿童中暑的病例。暑假期间孩子参加体育运动要做好防暑降温,高温环境下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至少每小时饮用凉水500—1000毫升,水温不宜过高,不要饮用含很多糖分的饮料。少吃高脂、油炸食物,饮食尽量清淡,均衡弥补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蔬菜。确保足够的睡眠,睡觉时防止空调直吹。  不可忽视的皮肤病  接近60天的湿热梅雨天气,也给成年人的健康带来影响。记者从安庆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了解到,这段时间皮肤病患者增长明显,多发的病种也有改变。  患者武斌一个星期前就感觉脚趾缝里开始瘙痒,还有小水疱,但没有过多关注。连续下雨的日子里,武先生上下班路上总会踩到积水弄湿运动鞋,经常穿着湿鞋袜工作一天。一开始他的脚气表现在几个小水疱,哪知不到一星期,整个脚趾缝里就有大片的水疱,奇痒无比,医生诊断他的脚是真菌感染。  “以往每年7月份正是夏季皮炎多发季,今年受梅雨季影响,真菌感染的病症比较集中,特别是中青年是易发人群。”皮肤科主任王刚介绍,6月份以来,每天这类病人要接诊20多位。由于真菌、霉菌喜湿热怕光,所以在梅雨季节,人们会多发各类真菌性皮肤病,如足癣、手癣等。此外,梅雨季蚊虫多,虫咬性皮炎和过敏引起的湿疹等皮肤病也比较常见。除了及时就医之外,日常做好防护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是预防夏季皮肤病最好的方法。  采访中医疗专家介绍,人们在梅雨季节也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情绪、心理相关的疾病等,因此为避免被“梅雨病”缠身,平时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清淡饮食、适当运动、常通风,避免长时间吹空调。(记者 刘惠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梅雨天气形成的原因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