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今年的以前考大学难还是现在考大学难生比往年更难读呢?

主持人:
我们现在教育给大学生足够的培养,让他们毕业出门就能成为创业的主体吗?
王旭明:
还有相当的差距,这里面既有教育内部,比方你刚才说到专业调整这样的问题,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等等一系列问题,也有教育外部政策配套、机制的改革问题。
主持人:
这是占大头,将近一半的人选择教育跟需求脱节,所以造成现在大学生不好就业。
然后我们再看,将近24%的人选择大学盲目扩招,就是你招得太快了,大学生产出的太多了,所以会出现目前这种状况。
王旭明:
这个我不能完全同意,我觉得我们国家大学在1998年实现了一次扩招,在原来的基础上增了45%的比例来扩招了这样的规模。应该说这几年的实践来看,我们的经济发展这么快,如果没有这样一批人才做支撑的话,我们十年来经济飞速发展之快,很难想像没有这样人才支撑的话能够有今天。
主持人:
这些人才是我们高速发展的经济所必须的一个支柱,不能缺少他们。
王旭明:
应该说。
主持人:
然后这是这一条。我们再来看就业难排在第三位的是就业市场饱和,是因为市场提供的位置不够。说到这儿,我有一个观点,我觉得现在的就业市场,不是说蛋糕就这么大,你进入到这个劳动力市场,你应当努力帮着政府把市场这个蛋糕做大,如果说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同抢这块蛋糕的话,当然大学生有他的优势,如果大学生就像您刚才说的,出来就是创业,无疑就帮助把这块蛋糕做大,所以我不知道您怎么看就业市场饱和?
王旭明:
这个观点我基本上不同意,因为我觉得不存在就业市场饱和的问题。我给你举个例子,前几天我去参加了一个全球首届的新闻教育教学改革的研讨会,在会上一个专家给我提供一组数字,他说我们国家目前毕业的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每年有20万人,而在新闻传媒目前正式登记造册的人员有16万人,那也就是说让这16万人同时下岗,还有4万应届学新闻的人还无业可就,就是说我们怎么看待就业的业,什么叫做业。
比方说我现在在一家企业化单位里工作,我到了以后几个月时间深深感到,我们这个企业实际上非常急缺学传播的,学新闻的人才,但是目前起码没有人到我这里来。
主持人:
你们是招聘广告没写好。
王旭明:
有各种原因,但是像我这样的,我了解到了,很多企业,包括私人的,包括各种企业,非常急缺公关的、传播的、新闻的人才,但是大量的这些人,特别是名牌大学的人是不要到这种单位去的,认为到这种单位是降格了。
主持人:
所以就涉及到第四个原因,大学生的眼高手低。所以我有一个问题问您,咱们不说今年的经济不景气,各种企业都面临着一个要看紧自己钱包过冬的问题,如果放在平常年景的话,大学生愿意到中小企业去谋一份职位吗?
王旭明:
这是一次观念的变革,这需要一次革命才能去。从目前看,还有相当多的学生不愿意去。
主持人:
今年不好找工作,他们愿不愿意去?
王旭明:
我还没有太多地看到这个迹象,所以从某种角度讲我倒是觉得可能就业形势严峻,倒能够加速大学生就业观念的一种转变,这可能是另外一种考虑。
主持人:
结束我们上半场讨论之前,我想问您一个问题,您觉得什么是好工作?
王旭明:
适合自己的就是好工作。
主持人:
有些人认为进入到一些比如说像国企,福利高,收入稳定,未来是可期,这是不是好工作?很多人觉得这是好工作。
王旭明:
如果你把你的价值观,你的生活理想就定位在这一辈子稳稳当当,有个几千块钱的收入,有个基本的生活保障就够了,那也就这样。但是我觉得大学生还是回来,应该是创业和创新的主体,而不是满足于几千块钱,平、安、稳的生活的主体。
主持人:
对于个人来说这也许是个好工作,但对于我们一个大的经济体,正在发展中的经济体来说,什么是好工作?
王旭明:
我觉得应该是具有非常强烈的这种创新的意识,这种国家急需的这样一些行业,以及能够带领这个行业去开辟一片新天地的这样一些行业。
主持人:
您现在收看的是《新闻1+1》,今天我们关注的话题是大学生的就业难,我们的节目稍候继续。
主持人:
为了解决今年的大学生就业难,各方面都在做着积极的努力,我们不妨来看一下。
(播放短片)
解说:
2008年12月20号,温家宝总理来到北航图书馆,与大学生们畅谈心声。席间,北航校长李卫向温总理说了现在学校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想出的一个办法,那就是北航每年经费超过十个亿,如果让一部分毕业生在两三年内,采取研究助理的方式留在学校,至少能够解决1/4到1/3的毕业生就业问题,这样一方面完成了学校科研,增加自身技能,另一方面,还能减少对社会的负担和压力。对此,温总理当场赞成,并表示会安排财政部门给这些毕业生解决上社会保险的手续问题。
事实上,目前中央反复强调,将大学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就在昨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一份通知,其中包括了针对大学生就业的11项具体服务活动,例如“校企对接”、“寒假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周”等等,其中还首次明确为就业相对困难的女大学生、残疾大学生举办创业导师和就业对接服务活动。出台这些措施的目标是力争使今年的应届大学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0%左右。
与此同时,在中央的推动下,各地也纷纷出台各种帮助大学生就业的措施。例如,成都向2008届以前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发放价值500元的就业培训券,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各类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培训专业。西安市出资5000万元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最高可贷款50万。
江苏省启动“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中国重点解决到基层就业毕业生的事业编制、户口档案、职称评定、社会保险等等实际问题,以实现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浙江省则将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建设列入全省高等教育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首期投资500万元的浙江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正式开通。而就在本周末,一年一度的研究生考试将在全国各地展开,今年的硕士研究生将比去年扩招5%左右,这不得不说也是教育部为缓解就业压力所采取的措施。
同时教育部还表示,对于能源、信息等前沿技术和基础学科相关专业招生将重点支持,毕业生不好找工作的学科和专业将限制招生规模,这也显示出国家希望通过现在的专业调整以解决未来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看来,如何帮助大学生度过这个内外夹击下的就业寒冬,我们仍将继续努力。
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以成都市为例,了解一下那里大学生就业的情况和今年他们将面对的一个局面,我们马上连线成都市人事局副局长罗建民,罗局长您好。
罗建民(成都市人事局副局长):
你好主持人。
主持人:
罗局长我们知道,今年成都发放了一个叫做就业培训券的东西,您给我们解释一下就业培训券它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王旭明:
今年的元月4号,成都市财政拿出了7500万元,专门用于返乡农民工、“失业转就”人员,也包括了我们2008年以前到现在还没有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每人500块钱,他们可以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可以自主选择培训项目,这样必然为他们下一步的就业打下比较好的基础。
主持人:
罗局长,我刚才听到您介绍就业券的时候,跟大学生并列在一起的还有农民工,换句话说,大学生就要和农民工一起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就业培训班了。
罗建民:
他的培训内容自己选择,档次可能不一样。
主持人:
当地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一种措施?
罗建民:
我们理解,一个是在目前就业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可以得到一点缓解,另外就是提高他们再就业的能力。
主持人:
您给我们说一下,今年对于成都市来说,大学毕业生面对的就业情况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就业的压力大不大?
罗建民:
成都和全国一样,200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比往年更加严峻,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增加,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成都还多了一个地震的影响,吸纳大学生就业的岗位就减少。成都生源2009年的高校毕业生大约有5万人,比2008年多了1万人,还不包括2008年没有就业的,没有消化的这一部分同志。
另外,最近我们举办的几次大型招聘会,进场单位与往年同期相比,进场单位减少了1/3,提供的岗位减少的更多,一增一减,就显得大学生就业的矛盾更加突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前考大学难还是现在考大学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