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星球寿命最短的恒星快结束的时候巨大无比?

由远至近1、135亿光年,宇宙的边缘,宇宙的未来是膨胀(撕裂)还是塌缩,现在学术界没有定论。无限膨胀的结果就是基本粒子也会被撕裂,包括黑洞在内所有的物质形式消失,宇宙陷入无限阴冷死寂。大塌缩的结果就是重新回到奇点。2、6000-8000光年,这个距离以内的超新星或者超超新星爆发,产生的伽马射线爆,有对地球形成毁灭性打击可能。因为伽马射线爆方向性很强,所以必须是“瞄准”地球才会影响,现在已知的是WR104星,距离地球8000光年正好处于边界,方向基本瞄准地球,或许他已经爆炸,因为光从那里到地球需要8000年。地球历史上第一次大灭绝奥陶纪大灭绝,就是伽马射线爆所为。某天耀眼白光后天空变棕褐色,人类可能也就到头了。3、250光年,仙女星系正向着银河系飞奔而来,40亿年以后会和银河系碰撞,碰撞不会有想象中的彗星撞地球式的恒星相撞。会压缩星系中的星云产生更多的恒星,那时候的天空如同焰火晚会,不过太阳系可能被碰撞产生的引力潮汐抛出现在的位置或者完全被撕裂,太阳变成流浪恒星。4、1光年,太阳系范围内,如果一颗流浪恒星(星系合并过程中被引力抛出)经过,太阳系的平衡会打破,大行星轨道改变或者被抛出太阳系,无数小行星和陨石飞向地球,太阳系重回刚出生的混沌阶段。如果经过的是一颗磁星,地球上所有含铁的物质包括我们的血液中的铁,都会被吸附走。如果经过的是一颗黑洞,包括太阳在内所有物质都会被吸入。5、太阳,万物之源,已经过了中年,理论上还有50亿年寿命,但是10亿年以后太阳就会变成红巨星,到时太阳光球位置地球轨道附近,地球即使不被吞掉也会被彻底烤焦。极端的太阳黑子爆发也会造成地球气候巨变,冰川期到来。6、木星,地球的保护神,强大的引力将奔向地球的陨石,小行星的轨道改变。如果他轨道出现丝毫改变,地球面对的就是无数陨石轰击。7、月球,地球自转的刹车器,经历了40亿年,已经将地球自转速度降低到了之前的1/4,但是如果一直刹车下去,那么地球自转动能会耗尽,没有自转就没有磁场,地球生命逃脱不了灭绝命运。8、陨石小行星,灭绝之源,即使有木星保护,地球被小行星击中也是早晚的事。6500万年前一颗10KM的小行星终结了恐龙时代。某天天空出现一颗或者数颗耀眼的太阳,那不是吉兆,而是人类的终结。9、地球,我们所谓的陆地也就是漂流在地幔上的薄如蛋壳的地壳而已,板块运动一直存在,数亿年以后, 现在各大洲会重新聚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超级大陆板块,但愿人类能延续到那一天,不过不知道怎么划分边界^_^。10、超级火山,灭绝之源,地球数次大灭绝起码有两次(二叠纪,白垩纪)和火山爆发有关。单个超级火山爆发不足以毁灭地球和人类,但是足以让人类生不如死,美国黄石火山喷发周期是6万年,现在距离上次喷发已经7万年。11、磁极改变,地球磁极会周期性发生翻转,翻转过程中磁场强度变弱,太阳风对地球大气影响就会变大,伴随的就是气候巨变和生物灭绝。12、人类,已经进化到不作就死的阶段了,科学技术发展和伦理道德发展的不同步,作死自己的可能性比任何宇宙灾难可能性更大。
木星(Jupiter)的名字恰到好处,它以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为名。它有着巨大的质量,强大的磁场,以及比太阳系中的任何行星都更多的卫星。尽管在古代天文学家就已经知道它的存在了,但是望远镜的发明和现代天文学的出现让我们对这个气态巨星有了更多的了解。简而言之,关于木星这个气体巨行星有无数有趣的真相,却不为人知。今天,我们在天文在线冒昧地列出了10件特别有趣的事情,这一定会让你着迷,还会让你大吃一惊。你以为你知道木星的一切?再想想!1.木星巨大无比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这显而易见。但是这种说法还不够准确。其一,木星的质量是地球的318倍,而且,它实际上还是太阳系所有其它行星质量之和的2.5倍。不过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图注:木星是太阳系其它行星质量之和的2.5倍。图片来源:美国宇航局NASA如果木星质量再大一些,它的形状则会变小。额外的质量会使得木星密度增大,过大的密度会让它开始收缩。不过天文学家们预测木星可能要达到当前质量的四倍才会变化,否则都将保持大小不变。2.木星无法成为恒星天文学家称木星为失败的恒星,这种说法并不贴切。尽管木星确实像恒星一样富集氢氦,但是它的质量还不足以在核心引发核聚变。恒星就是这样产生能量的,通过聚集氢原子,在高压高热的情况下生成氦原子,在过程中释放光和热。只有巨大的引力才能完成核聚变。木星至少要达到当前质量的70倍,才能引发核聚变,成为恒星。如果让数十个木星撞击在一起,你也许有机会创造新的恒星。不过现在,木星还将保持着巨型气态行星的身份,无望成为恒星。抱歉,木星!3.木星是太阳系中自转最快的行星:尽管木星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大,但它的移动速度确实很快。事实上,木星以12.6千米/秒(约7.45米/秒)或45300千米/小时(28148英里/小时)的旋转速度,只需要大约10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绕轴的完整旋转。因为自转速度过快,木星的两极已经略有变平,而赤道处却在膨胀。事实上,木星赤道上的点比两极离中心远4600多千米。换句话说,木星的极地半径为66854±10千米(对地球而言偏差为10.517千米),而赤道的直径为71492±4千米(对地球而言偏差为11.209千米)。快速的自转也有助于木星产生强大的磁场,提高其周围危险的辐射。4. 木星上的云层厚度只有50千米:没错,我们所看到的的木星上那些美丽云层和旋转的风暴只有大约50千米厚。它们是氨晶体分解形成的两个不同的云层。天文学家认为较暗的物质是来自木星深层的化合物,当它们与阳光反应时就会改变颜色。但是在这些云层下面,只有无尽的聚在一起的氢和氦。旅行者1号于1979年3月5日拍摄的木星红斑图像在1998年11月6日进行了重新处理,并重新记录至MDA胶片记录仪(MRPS ID# 93779)上。原始的视象管图像大小为800行,每行800像素。图解:1979年3月5日拍摄的木星巨大的红斑。图片来源:美国宇航局NASA GSFC/NASA/JPL5. 大红斑的存在由来已久木星上的大红斑是它最为人知的特征之一。这个持续的反气旋风暴位于木星赤道以南,直径为24000千米,高度为12~14000千米。故而它大到足以容纳两三个地球直径大小的行星。早在17世纪就有人发现了大红斑,它存在至少有350年的历史了。1665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乔瓦尼·卡西尼首次发现了大红斑。到了20世纪,天文学家开始用理论证明这是一场由木星的混乱且快速移动的大气造成的风暴。旅行者1号证实了这一理论,在1979年3月,当时旅行者1号正在飞越火星,它近距离观察了这个巨大的红斑。然而,自那时起,它似乎一直在缩小。根据卡西尼的观测,在17世纪,它的大小预计为4万公里,几乎是现在的两倍。天文学家不知道它是否会完全消失,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完全消失,但他们相对肯定的是,会有另一个红斑会在木星的其他地方出现。6. 木星也有光环当人们想到行星光环时,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土星。但事实上,天王星和木星都有自己的光环。木星光环是第三组为人们发现的光环(在其他两组之后),因为它们特别微弱。木星的光环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一个称为光晕的内环,一个相对明亮的主环和一个相对暗淡的外环。图解:木星光环系统的图示,其由四种主要成分组成。为了方便描述,图中墨提斯(木卫十六)和阿德剌斯忒亚(木卫十五)与光环共享轨道。来源:美国宇航局NASA/JPL/Cornell University人们普遍认为,这些光环是由木星的卫星在受到陨石撞击时喷出物质而形成的。特别是主光环,人们认为它是由木卫十五和木卫十六的物质组成,而忒拜(木卫十四)和阿曼尔提亚(木卫五)则产生了组成暗淡的尘埃环的两种不同物质。由于木星强大的引力影响,这些物质落入环绕木星的轨道(而不是回到原本的卫星上)。当一些物质转向木星的同时,额外的撞击又增加新的物质,这个光环也会消耗和定期补充。7. 木星的磁场比地球强14倍:指南针在木星上确实有用。因为它有着太阳系中最强的磁场。天文学家认为,磁场是由液态金属氢核内的涡流,也就是导电物质的旋转运动产生的。这种磁场会捕获木卫一火山喷发时产生的二氧化硫颗粒,二氧化硫颗粒会电离产生硫离子和氧离子。再加上来自木星大气层的氢离子,它们在木星的赤道平面上形成了一个等离子层。图解:木星的磁场和协同旋转加强了电流。图片来源:Wikipedia Commons/Ruslik0 在更远的地方,磁层与太阳风的相互作用会产生弓形震波,这是一种危险的辐射带,会对航天器造成损害。木星的四颗最大的卫星都在磁层内运行,磁层保护它们免受太阳风的影响,但也使得在它们的表面建立极地的可能降低。木星的磁层也造成了木星极地地区强烈的无线电辐射。8. 木星有79个卫星: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木星有79颗已确认和命名的卫星。然而,据估计,木星有200多颗天然卫星环绕着它。它们的直径几乎都不到10公里,直到1975年第一艘宇宙飞船(先锋10号)抵达木星后天文学家才慢慢开始发现。然而,它也有四个主要的卫星,统称为伽利略卫星(因为伽利略首次发现它们)。按照离木星的距离,它们分别是伊奥(木卫一)、欧罗巴(木卫二)、盖尼米得(木卫三)和卡里斯托(木卫四)。这些卫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加尼米德(木卫三)是最大的一个,直径为5262公里。(木星卫星大多以罗马神话中神王Jupiter的相关人物命名)图解:木星和伽利略卫星。图片来源:美国宇航局NASA9. 宇宙飞船造访木星7次:1973年12月,美国宇航局的先锋10号宇宙飞船首次造访木星,1974年12月,先锋11号宇宙飞船又造访了木星。然后是1979年,旅行者1号和2号在航行中掠过木星。这之后是一段很长的间歇,直到1992年2月尤利西斯号到达木星,接着是1995年的伽利略号太空探测器。然后卡西尼号在2000年前往土星的途中掠过木星。最后,美国宇航局NASA的新视野号宇宙飞船在2007年也造访了木星。这是最近一次飞越木星的任务,但肯定不会是最后一次。10. 你可以用自己的眼睛看到木星:在地球的天空中,木星是太阳系中第三亮的天体,仅次于金星和月球。很有可能,你在天空中看到了木星,却不知道你看到的是什么。在天文在线上,我们要教导读者,让读者知道在夜空中发现木星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如果你看到天空中有一颗非常亮的星星,那么你看到的很可能就是木星。如果你认识一个有望远镜的人,那就更好了。使用适当的放大倍数,你甚至可以发现环绕它的小光斑,也就是它的伽利略卫星。想象一下,你会知道伽利略在1610年凝视这颗行星时所做的事情。参考资料1.维基百科全书2.天文学名词3. Maurice- universetoday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于三十日以内联系作者删除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翻译:天文志愿文章组- Maurice审核:天文志愿文章组-终审:天文志愿文章组-PN结排版:天文志愿文章组-零度星系美观:天文志愿文章组-参考资料1.WJ百科全书2.天文学名词3.原文来自:https://www.universetoday.com/15182/interesting-facts-about-jupiter/(必须保留原文链接!!,请自行插入原文链接)本文由天文志愿文章组- Maurice翻译自universetoday的作品,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于三十日以内联系运营者删除。
上期我们谈过费米悖论的问题,再给新来的读者啰嗦一下,费米悖论”隐含之意是,理论上讲,人类能用100万年的时间飞往银河系各个星球,那么,外星人只要比人类早进化100万年,现在就应该来到地球了。换言之,“费米悖论”表明了这样的悖论:A.外星人是存在的——科学推论可以证明,外星人的进化要远早于人类,他们应该已经来到地球并存在于某处了;B.外星人是不存在的——迄今为止,人类并未发现任何有关外星人存在的蛛丝马迹。银河系大约有2500亿(2.5 x10^11)颗恒星,但是在可观测的宇宙内有几乎同样数量的星系——对应每一个银河系的恒星,就有一个巨大无比的星系。可观测宇宙内则约有700垓(7 x 10^22-7 x 10^24)颗。即使智慧生命以很小的概率出现在围绕这些恒星的行星中,那么仅仅在银河系内就应该有相当大数量的文明存在。这也符合平庸原理的观点,即地球不是特殊的,仅仅是一个典型的行星,具有和其他星体相同的规律和现象。10^24这个数量级写出来是这样的:据估计,地球上沙子的数量是 7.5x10^18 粒,也就是说,对应地球上的每一粒沙子,宇宙中都有 10000 颗恒星。科学界对于恒星中有多少是和太阳类似(大小、温度、光度)的还没有定论,通常的观点是 5% 到 20%。我们采用最保守的估计(5%), 以及对于恒星数量估值的下限(10^22),那么就是说有 5x10^20 个恒星是和太阳类似的。迄今,人类已经找到了1750颗太阳系外行星,其中有几颗甚至还处于宜居带上。换句话说,它们像地球一样,离母恒星不远也不近,刚好能让液态水存在。下一代的望远镜有望能够“嗅一嗅”它们的大气,揭示其大气的组成,比如说大气中有没有氧气等等。新发现的外行星 Kepler-452b,直径是地球的1.6倍,位于距离地球1400光年的天鹅座2015年,NASA(美国宇航局)宣布发现了一颗迄今最接近“另一个地球”的系外行星——“开普勒-452b”,号称与地球相似程度达到98%。它的“三维”指标都太像地球了:其绕行的恒星与太阳一样,属于G类恒星,比太阳年老15亿岁,处于稳定的壮年期;它的体积比地球大60%;公转周期为385天。为什么要寻找类地行星呢?因为科学家普遍认为,一颗处于宜居带上的行星,很有可能大气中氧气的含量较为丰富,也很有可能诞生类人的生物。不过如果反观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个思维模式有个弱点,我们自始至终一直把外星人的模样弄成和人类一样,可事实是,就算是地球上的物种,地域不同,生命形态和生活习惯都不一样,更何况是千万里之外的外星人!《第五元素》中的外星人形象《超级战舰》中的外星人形象《阿凡达》中的外星人形象电影《外星人E.T.》的外星人形象电影《51区》中的外星人形象从上面影视作品的外星人形象可以看出来,外星人在人们的心目中都是和人类差不多,有头有手有脚,有些恐怖片里的外星人虽然不像人,但也无非就是地球生物各器官的排列组合。《异星觉醒》上的火星生命凯文《异形》中的外星生物形象《异形》中淫荡的抱脸虫但是,正如我们上面说的,宇宙太大了,我们想当然的把外星生命想象成和我们地球生物一样的结构,太过于主观了,甚至外星人可能不是生活在哪个星球的表面,也有可能在内部。我们人类总把他们想象成各种样子,是不够确切的。就相当于蚂蚁看到人类竟然没有触角,于是就发表论文推断“人类之间无法沟通”,实际上是这样吗?实际上外星生命可能与我们的想象差距极远:他们可能是简单的生物,也可能是高度发达的生命,可能不是仅有一种,而是很多种。他们可能不是我们这种肉体与精神的合体。甚至……他们可能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而已。他们可能存在于某个星系、某个星球。甚至可能早就来到我们地球,只是我们还没有觉察。当天文学技术变得日益成熟先进,天体物理学家小组认为,他们不仅能在地外行星大气层发现外星生命迹象,还能跟踪分析外星生命如何在星系中扩散。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研究员亨利-林(Henry Lin)负责这项研究,他们猜测,有生源论可能解释外星生命传送系统,从一个恒星系统跳跃至另一个恒星系统,甚至外星生命像病毒一样在太空中扩散。有生源论是生命以某种方式在行星之间迁移,可能一颗富含生命的行星,被超大质量小行星碰撞,该行星部分残骸被溅射至太空,它们可能包含着某些生命形式转移至另一颗星球。如果这些顽强生命能够在太空旅行中幸存下来,之后可能在其它星球上“站稳脚跟”,并在新的环境中播种生命。还有其它假设机制,涉及生命“搭乘”从一颗行星抵达另一颗星球,其中可能有令科学家感兴趣的“定向有生源论”,高智慧外星人可能故意对其它恒星系统播种生命。其它理论认为,冷冻干燥的死亡生物附着在太空岩石上,以此作为生命在新播种星球的生物模板,这种过程叫做“死亡胚种论(necropanspermia)”。这些过程完全是假设的,这项最新研究不会特殊说明外星生命如何在太空中扩散,但是我们知道大量行星岩石可以穿越行星之间。例如:地球上发现的一种陨石被证实来自于火星,其同位素信息与火星车和轨道探测器所获得的信息一致,很可能这些陨石是远古时期火星遭受碰撞,行星部分残骸从表面溅射至太空。如果生命搭乘太空岩石,能够对其它星球的新生物圈进行生命播种,天体生物学家如何看待生命从一个恒星系统散播至其它恒星系统的呢?这一过程就像是伤风感冒,像病毒一样扩散。研究报告合著作者、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阿维-洛布(Avi Loeb)说:“生命从一颗行星传播至另一颗行星的方式就像是传染病扩散,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银河系受大量生命‘感染’。”使用计算机模型,亨利和阿维猜测来自一颗行星生物圈的“生命种子”将以任何方向进行扩散。如果其中一个“种子”抵达宜居行星表面,它将在这里扎根生存下来。既然地球细菌展现了如此丰富的生命形态,那么宇宙中的生命该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地球上的生命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但这是否是生命存在的惟一形式?可以有基于别的化学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其他生命吗?这个问题无疑是对生物学家的一项重大挑战。因为地球上的“蛋白质生命”是以碳元素为基础的,一些科学家于是翻开元素周期表,看看哪一种元素的性质与碳最为相似———当然是同一族中的硅。硅基生命甚至可以不摄取有机物,而只从宇宙空间中吸收星光维持生命,他的身体是由多数光线粒子和少数物质粒子组成,物质粒子在必要时也可以转化成光线粒子。可以设想,既然我们这些以碳为基础的生物呼出的废气是二氧化碳,那么,火星上那些以硅为基础的生物,呼出的自应是硅和氧的化合物———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其实就是我们平时在沙滩上所见的沙,也就是说,这些火星生物在呼吸时所喷出的是沙粒!还有一些科幻作家留意到,元素周期表中的硫与同一族的氧在性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那是否表示,在一些较高温的星球上(硫在地球上的室温时是固体),生物呼吸所需的氧气可以被硫所代替?此外,水是一切蛋白质生命所必需的溶液和介质。有没有一种其他化合物可以取代水的地位呢?有!那就是氨。由于氨在冰点以下仍是液体,一些科幻作家遂推想,在一些寒冷的巨型气态行星的表面下,可能存在着由氨组成的海洋,而海洋中则充满着以氨为介质的生命形式。氨水海洋以上都只是个别的、零星的构想,真正对问题作出全面性的考察和系统性的分析的,是著名生化学家阿西莫夫所写的一篇文章《并非我们所认识的》。他在文中提出了六种生命形态:1、以氟化硅酮为介质的氟化硅酮生物;2、以硫为介质的氟化硫生物;3、以水为介质的核酸/蛋白质(以氧为基础的)生物;4、以氨为介质的核酸/蛋白质(以氮为基础的)生物;5、以甲烷为介质的类脂化合物生物;6、以氢为介质的类脂化合物生物。其中第三项便是我们所熟悉的——亦是我们惟一所认识的——生命。至于第一、第二项,是一些高温星球上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另外,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那些生活在硫矿里的、厌氧的古细菌就很有可能是以硫作为自己生命的介质;而第四项至第六项,则是一些寒冷星球上可能存在的生物形态。霍金是一位反对接触外星文明的科学家,美国探索频道曾经做过一档节目,题目是《走进霍金的宇宙世界》,这套纪录片中描述了霍金对外星文明的观点,霍金认为与外星物种接触,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场灾难,假如外星人有朝一日来到地球,恐怕和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时的情景差不多。他们会为了掠夺资源而大举入侵,然后扬长而去。事实上,宇宙中拥有千亿数量级的星系,每个星系如何银河系这样大小,每个星系中又有千亿级别的恒星系统,如果说没有外星生命,那这个宇宙本身就有问题。霍金霍金对于外星生命的形态构想,提出了多种类型:1.类地行星生物可生存类地行星上,也就是岩质的地表,通过吸食岩石缝中的微生物生存可生存类地行星上,也就是岩质的地表,通过吸食岩石缝中的微生物生存。这种是岩质行星上的海洋生物,我们已经发现木卫二上有海洋,而且是冰下海洋,其中有可能存在生命,因此科学家构想了木卫二上的海洋生物可能有极快的游行速度。从中可以看出,科学家眼中的外星生命有别于地球生物,可根据外星球的环境进行适当变化。2.气态行星上的生物由于气态行星的数量在银河系中非常之多,目前发现了几千颗中大多数是气态行星,那么气态行星上的生命是什么样的?如图所示:气态行星上的生命可能是水母状的生物,可在充满氢气的大气中生存,可利用云层中的闪电为能量。3.智慧物种这里说的智慧物种有维度上的考量,对于高纬度的生命,我们无法想象,也无法进行评论,毕竟人类也是三维物种,想象更高维的生命存在物种上的想象困难。但是我们可以构想一些三维的智慧物种,这是影片普罗米修斯中的外星智慧生物:这三个家伙大家最熟悉了,人形生物的典范,铁血战士是个高级文明的物种,而异形也有人形特征,但它是硅基生物。剑桥大学的古生物学家西蒙·康威教授在近日的论文中提出,人形生物是银河系内的普遍形态。西蒙·康威是一位古生物学家,他在对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之后对物种进化进行了研究,发现趋同进化对地球生命的影响非常大。1、机械物种人类这样的肉体凡生是属于比较低级一点的,英国天体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马丁·瑞思近日就指出,外星物种很可能已经处于半人半机械状态,除了意识外所有的躯体都可以用机械取代,就像变形金刚那样,这种状态就比人类强很多,而且这也是未来人类进化的方向之一,英国皇家天文学家称我们首先遇到的外星物种更有可能是机械物种,因为机械物种更适合在宇宙中生存,即使进行几千年的宇宙旅行也不会衰老。变形金刚这些机械外星人也应该是从有机躯体进化,最终发展成机械物种的,现在的科学界有不少都在研究如何延长寿命的办法,半机械的想法已经纳入其中,即机械会取代除了意识之外的任何器官。目前人类已经有了人造假肢,人造心脏,但是一些重要的脏器还无法完全有人造材料取代,跟不用说大脑了,一旦我们可以用机械取代所有有机体,那么人类文明就将步入一个新时代。2、超越维度的物种人是三维空间中的物种,但也有可能存在超越维度的物种,它们上升到精神层面可以在不同维度之间穿越。科幻作家刘慈欣在《三体》中就提到过一种神级文明——歌者,它们是一种存在于二维空间的物种。如果外星人是超越了维度的物种,那么人类基本上是无法与其有接触的机会了,因为外星人在这个层面对于人类来说就如同神一样的存在了。《三体》中歌者文明的降维攻击3、意识生命类似于第二种生命形式,这种生命并没有实体,只有意识存在,比如光子生命、电磁波生命,大量的电磁波、光子聚集在一起,形成思维,具有意识,但是并没有实体,需要雷达或者其他设备才可以捕捉到,黑洞的最终是一个奇点,没有实体,但是具有超强引力,电磁波、光子都无法逃脱,全部在奇点周围,进行着复杂的电子跃迁,有可能会出现思维也未可知。面对浩瀚无垠的太空,人类渺小的连一粒灰尘都不如,孤独的人类长久以来只想找到一个邻居,但是宇宙回应我们的却是无边无际的沉寂。或许,外星人就在你我身边,一直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我们只是不知道而已,你觉得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寿命最短的恒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