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银行业务运营在服务方面做出了哪些创新?


2023-04-10 08:59
来源:
闻见乐享发布于:福建省
前不久,以“创新金融服务 共建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23中国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创新峰会在北京举办。此次峰会发布了“2022中国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创新案例”入选名单。凭借在金融服务新市民方面的创新组合拳,新网银行“‘无接触’全线上数字金融服务”项目荣获“服务新市民创新案例”,彰显了新网银行在数字金融领域的创新能力。
此外,此次峰会邀请了中国银保监会消保局副局长向巴泽西、阳光人寿总裁王润东,中国农业银行个人金融部副总经理杨林强等围绕当前银行业保险业的服务创新及消费者保护工作热点问题建言。并且,峰会还设置“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新要求和新作为”主题论坛,邀请银行、保险机构代表发表真知灼见。
“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金融业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银保监会消保局副局长向巴泽西表示,在坚持同类业务相关监管标准的原则下,监管部门近年来逐步统一银行业保险业行为监管要求,为行业消保工作筑牢制度规范的根基。在体制机制方面,出台了《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全面加强消保体制机制建设、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理念和要求融入公司治理,对银行保险机构业务经营、投诉处理等提出了规范性要求。
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帮助新市民排忧解难
新网银行作为新一代数字原生银行,重点关注新市民群体,他们既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又因收入不稳定、工作流动性大等因素,成为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亟需数字金融服务的帮扶。
因此,在人行成都分行及成都营管部、四川银保监局的指导和统一部署下,新网银行依托多年打造的金融科技能力,充分发挥数字原生银行全线上、无接触的作业优势,打破时空限制,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力保障医疗、物流供应链畅通运行,同时为新市民、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等群体推出普惠金融纾困方案,帮助其缓解压力。通过“好人贷”“好商贷”“好企e贷”等“无接触”的全线上金融服务,新网银行有效解决了小微客群、新市民群体的信贷服务的可得性问题,积极帮助“有接触”“有困难”的小微企业和新市民纾困解难。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初,新网银行对新市民的放款客户数超过300万人,同比上升43%;放款金额近900亿元,放款笔数3882.02万笔,同比上升107%;笔均提款金额2309元,同比下降28%,这些数据也表明新市民将这些钱用于日常消费,金融纾困落到了实处。
新网银行充分发挥数字金融优势,为新市民群体提供完善的普惠金融服务,彰显了企业责任与担当。在未来,新网银行仍将砥砺前行,继续创新,致力于覆盖更多新市民群体,为其提供数字金融服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022年对于我们这类数字银行来说,是一次检验、一次考试。总体上说,新网银行在这场超限的压力测试当中交出了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 近日,新网银行行长江海透露,该行在2022年整个经济结构性调整,同时叠加疫情因素的影响下,实现了逆周期积极扩表,资产规模和收入规模均实现增长。  一直以来,新网银行坚持“移动互联、普惠补位”的差异化定位,着力打造一家数字原生银行,服务小微群体、支持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  那么,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重心的转变,新网银行在扩内需、促消费方面有何规划?作为金融市场的组成部分,新网银行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开展普惠金融业务?为助力“双碳”目标顺利达成,该行在支持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具体有哪些战略规划和部署,落实情况如何?  坚持“两个只做”, 解决碎片化金融需求  新网银行一直强调两个只做:只做主流银行不能充分服务的客群,只做依靠技术能够管控风险的业务。  江海表示,作为一家数字原生银行,数字技术可以解决长尾客群的碎片化金融问题,因为碎片化金融服务需求存在“小额、短融、高频”的特点,额度越小的金融,其实对技术的要求反而就越高,还要考虑经济可行性问题。  “只有数字技术才能够解决普惠金融的问题,解决碎片化金融的问题,解决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两个问题。”江海认为其实普惠金融是一场针尖上的舞蹈,要跳好这个舞蹈,得运用数字技术,不然的话就可能解决不好。  在江海看来,让碎片化的金融服务具备高可得性,除了让客户能够拿到资金之外,还要让其能够以最小的时间成本和无冗余的资金成本来获得。目前,我国有超过1亿的个体工商户,他们大部分都需要金融服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新网银行小微贷款累计发放超750亿,普惠型小微信贷业务增速为73.05%。  打造特色银行,扩大新市民覆盖范围  谈及提振消费,江海直言,坦诚来讲,当前提振消费意愿是颇为关键的问题,疫情过后带来的疤痕效应客观存在。  疫情管控放松之后,经济重启,当人们的现金流得到改善之后,往往第一件事不是去扩大消费,甚至有一些缩表的动作,比如近期有一些房贷提前还款的行为。  江海认为,消费复苏可能是一个冷热不均的过程状态。比如像餐饮消费的复苏是比较强劲的,这是一种补偿型的、相对小额的消费复苏,复苏相对较快。但是其实大宗消费也在复苏,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  江海介绍,今年新网银行也是在按照监管的要求,积极通过消费信贷手段去助力提振消费,围绕国家鼓励的新消费重点领域,比如说3C电子、新能源车、旅行旅游等,加强和这类消费场景的企业协同,把金融服务嵌入到消费场景当中,为提升消费做一些助力。  “打造新市民特色银行是新网银行落实普惠、落实数字银行定位的体现。去年在疫情地区,新网银行整个客户群体里新市民的占比达到70%以上。”从需求端来看,在提升消费能力方面,新网银行将进一步扩大下沉和覆盖的范围,让更多的新市民在进入城市之后,能够实时地获得云端的生产备用金或者生活备用金。其次能够有效识别,通过一些模型和数据精准识别新市民,进而采取利率优惠、折扣券、多种免息券,去鼓励和提振他们用信需求。  据接近新网人士透露,随着经济回暖、市场复苏,信贷需求增长,2023年一季度,新网银行各项指标继续全面向好,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增长29%、17%,实现规模和效益双增长的“开门红”,稳健行驶在良性增长轨道上。  依托数字化能力,助推普惠金融  在江海看来,像那种主流金融服务往往够不到的地方,数字金融服务其实还比较活跃。截至2022年末,新网银行实现了对全国原832个已摘帽国家级贫困县的授信全覆盖,累计授信客户数646.81万人,累计发放贷款4,498万笔、金额1,458.07亿元。  充分发挥补位作用,用心服务普罗大众、社会基座群体,这正是新网银行最初成立时的股东初心,也是监管设立民营银行试验田的初衷。  具体来讲,因为新网银行规模小,决策流程短,在类似于“用数字技术解决普惠问题”方面,能够进行流程整合式的创新难度会比大中型银行更小。  从时间来看,新网银行的实践证明试验田取得了效果,既发挥着鲶鱼效应,也发挥了试验田的功能,验证数字技术是否能够解决难题,是否能够带来一些技术和流程的创新。在发展过程中,新网银行也为大中型机构大规模服务普惠客群当了尖兵。其下探做了很多客群,甚至是信用白户,在这些客户有了丰富的信贷记录之后,就会体现在征信报告中,进而主流银行可以为其提供服务。  江海认为,新网银行正在走一条难路——服务于最基座、最普罗大众的群体,但这条路恰恰可能也是中国普惠金融最后需要攻克的,或者说是最后需要攻克的若干命题之一。在中国金融蓬勃发展的当今,解决这项难题,是有着社会价值、有意义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挑战。  江海表示,做普惠金融,首先会遇到的难点,是如何识别风险;其次,是成本问题。在解决技术可行性的同时,对于基座群体较低水平的普惠金融需求,哪怕是几千块钱几万块钱的贷款,银行依旧需要进行系统记账、计息、去扣款,这种碎片化业务对技术难度和经营精细化程度要求是很高的,是针尖上的舞蹈。最后,就是基于技术和业务,需要去做流程的创新。  道阻且长,但新网银行已经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业务流程创新,亦或是基于技术创新的精细化运营,妥善解决了上述难点。尤其在技术创新方面,截至2022年底,新网银行已累计提交了490多项技术专利申请,获批超140项,先后承担多项人工智能相关重大专项课题。这也使得新网银行在助力中国普惠金融的路途中,有着坚实稳定的基础,目前,新网银行客户贷款笔均金额大概是在3524元水平,1000元及以下的占比62%,1000到5000元的占比25%。  践行双碳目标,争取完成绿色认证  作为绿色金融的践行者,新网银行于2022年完成了历史上所有碳排放的全面中和,成为国内首家实现经营活动全面碳中和的法人银行机构。江海解释,因为新网银行本身是一家经营历史比较短的银行,同时采取了全数字化模式,自成立就让数据多跑路,让客户不跑路,这也意味着客户没有油耗,没有能耗,没有太多碳排放,同时新网银行也没有总分支机构的设置,服务方式本身就是一个低碳低能耗的模式。  据了解,新网银行已经连续两年发布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对于披露的初衷,江海表示,银行是一个具有公共性的企业,所以这些年无论是政策、监管的导向,还是公众的认知,都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赋予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这对新网银行的经营也是有加成作用的。  江海称,今年会争取完成绿色认证,也会对今年经营的碳排放进行全面中和。面对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新网银行将开设碳账户,去发放碳积分、碳权益,以此吸引客户支持绿色经济的发展。  同时,新网银行将对通过绿色认证的企业提供倾斜性利率支持。因为新网银行服务的客群,相对下沉,其中少有做过绿色认证的企业。今年新网银行希望能够为符合条件的企业,赠送认证服务,为其承担一部分资金成本,以此鼓励更多的企业加入到绿色认证中来。本文源自:金融界资讯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3月14日,由中国银保传媒主办的2023中国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创新峰会在北京举办。本次峰会的主题为“创新金融服务 共建美好生活”。正值消保新规实施首月,峰会邀请了监管部门相关领导、阳光人寿总裁王润东,中国农业银行个人金融部副总经理杨林强等围绕当前银行业保险业的服务创新及消费者保护工作热点问题建言。峰会还设置“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新要求和新作为”主题圆桌,邀请银行、保险机构代表发表真知灼见。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金融业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坚持同类业务相关监管标准的原则下,监管部门近年来逐步统一银行业保险业行为监管要求,为行业消保工作筑牢制度规范的根基。在体制机制方面,出台了《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全面加强消保体制机制建设、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理念和要求融入公司治理,对银行保险机构业务经营、投诉处理等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同时,本次峰会发布了“2022中国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创新案例”入选名单。凭借在金融服务新市民方面的创新组合拳,新网银行“‘无接触’全线上数字金融服务”项目荣获“服务新市民创新案例”。《中国银行保险报》于2023年初分别面向银行和保险机构征集服务创新案例,涵盖金融机构服务新市民、消费者权益保护、网点服务创新、线上服务创新、适老化服务、保险理赔等类别。本次案例征集活动历时两个月,共收到来自150多家银行和保险机构报送的近400个案例,经过专家评审,优中选优,最终评出入选名单。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帮助新市民排忧解难2022年3月,《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部署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利性。同时提到要加强对吸纳新市民较多区域和行业的金融服务支持。“小生意”事关“大民生”,高达3亿人的新市民群体是新网银行非常看重的金融客户群体,他们既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又因收入不稳定、工作流动性大等因素,他们也是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亟需数字金融服务的帮扶。新网银行依托多年打造的金融科技能力,充分发挥数字原生银行全线上、无接触的作业优势,打破时空限制,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力保障医疗、物流供应链畅通运行,同时为新市民、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等群体推出普惠金融纾困方案,帮助其缓解压力。通过“好人贷”“好商贷”“好企e贷”等“无接触”的全线上金融服务,新网银行有效解决了小微客群、新市民群体的信贷服务的可得性问题,积极帮助“有接触”“有困难”的小微企业和新市民纾困解难。截至2022年12月初,新网银行对新市民的放款客户数超过300万人,同比上升43%;放款金额近900亿元,放款笔数3882.02万笔,同比上升107%;笔均提款金额2309元,同比下降28%,这些数据也表明新市民将这些钱用于日常消费,金融纾困落到了实处。《中国银行保险报》始终关注行业服务创新发展实践,自2014年以来,持续举办“年度服务创新案例”征集活动,得到了业内机构积极响应和踊跃参与,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本次峰会共有来自监管部门、各银行和保险机构代表、专家学者、咨询机构代表200余人参会。AD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加载中...APP专享直播1/10热门推荐
收起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网银行业务运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