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先考公跟考研如何选择还是先考研?

说到公务员,那可是一个人人做梦都想进的单位,甚至有的人不惜花费十几二十年的时间,一心扑在考公务员上,表面看似是内心的那份不甘心,其实根本原因还是这个职位可换来的利益诱惑确实大,公务员福利待遇好,工作又轻松稳定,是一个妥妥的“铁饭碗”。然而,今年的公考已经告一段落了,现阶段可以选择报考的岗位并不是那么好,但要是能被录取,那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相当于是往“成功”又迈进了一步,很多时候既然不能“一蹴而就”,那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向前靠何尝不是一份不断前进的美好体验和成就感。马上升入大四的学生,也就意味着荣升“毕业年”的身份,有的人开始满怀期待地迎接秋招的到来,有的人沉浸在接下来的国考和研究生笔试准备,当然,也有的人保持中立的态度,与其说是中立,不如说是犹豫不决,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没有明确的方向,处于观望的状态。要是在今年以前,一般建议比较有实力的人直接考研,一二本的人考公,之所以这样建议,那是因为公考都是建立在平等的条件下,不存在学历上的高低之分,另外一方面,那个时候是纯粹看个人实力,要是你把握住了先机,获得了职位,在工作中具备了能力才是关键。今年开始,国考跟以往的公考形势相似,据说同期的省考和事业编招考来了个360度的大转弯,前者要进面至少得达到一百四十分,某些岗一百五十分还未必能进,曾经大多数岗一百四十分就轻轻松松进了,更让人吃惊的是,今年宿州的事业编两百六十分都不行。关于现在省考分数要求高,大部分人觉得是阅卷和试题难易程度的原因,在我看来,最根本的原因是公考已经被人们推崇到了很高的位置,大家都认为公考是未来就业最大的保障,因此,不少名校毕业生为了就业纷纷参与进来,那这两者的竞争哪个实力强是显而易见的。要是沿着这个思路来分析,公考这块“蛋糕”依然是那么大,但是突然间涌入了一波“牛高马大”的壮汉,那自然而然相对弱势的一些人就会被“踢出局”,换句话说,就是名额是固定的,可一山比一山高的人才是源源不断的,那必然实力强的人就能“存活”下来。1.名校生与普本的客观差距那新问题就来了,名校生通过降低标准选择就业,那二本生在这些人面前,终归是有距离的,本身起点就不一样,再加上大学学习环境的不同,那突然间被放到同一个环境下竞争,那二本生能够“上岸”的机会就会降低,从而也出现了普本生的“上岸”率在下降现象。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实力就是那么不堪一击,相对以往,普本生能够“上岸”是越来越难的,哪怕是相对较低的进面分一百四十分,对于不少人来说已经是最大的极限了,但在这种情况下,参与进来的名校生随随便便就是一百五六,只是以前这些人没有意愿一起来竞争罢了。2.对于未来的就业,我们该何去何从?根据目前的公考形势来看,毋庸置疑研究生的发展前景是更为可观的,所以,对于本科的学子,要是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很建议你们去考研,学有所成后,完全不用担心没有你的“用武之地”,尤其是普本相对不热门的专业,你直接出来就业简直是苦不堪言。3.名校生的加入,普通本生还会有“春天”吗?要是换作在以前,对于本科毕业生,建议直接报公考,然后拼命刷题,第一回考不过,再继续复习,接着考,只要全身心投入,辛苦付出一段时间,考过了便是苦尽甘来了,要是不想再继续考了,那可以选择考研,可如今,顺序要换一下,建议先考虑考研。研究生就读期间,一心一意把专业知识学通透,等到研究生毕业了,然后再报考公务员或事业编,这样对于普本生来说是是能够与名校生竞争的有效途径。总而言之,技多不压身,哪怕最后没有选择参加公考,那研究生学历的就业也相对容易很多。总结:要想考入公务员或事业编,需要辛苦付出是必然的,不管你是普通本还是名校毕业生,未来的就业形势,我们都是显而易见的,当机会出现在你面前,都希望大家可以尽所能去争取,不管结果怎么样,至少自己曾经认真的选择过,为自己人生负责的人必将绽放光芒!
写了一篇文章,希望有帮助····文章很长,码字和整理和很久,大家看后觉得有帮助,记得收藏和点赞,你的小动作,是我继续奉献的力量~但是今天答主不谈情怀不打鸡血,而从职业规划角度出发,给一些普通应届毕业生 或者大学里面想要提前做人生职业规划的童鞋们说一点干货。首先我们先理清一下有这个疑问的人群都是哪些人?第一 答主要求摒除国内top高校985的大部分学霸童鞋们,你们不是本问题探讨內的人群,因为你们自带光环,不是普通应届毕业生,请自觉退下。(211重点大学综合能力排名前30%的童鞋请自觉参考本人群)据历年高校毕业数据统计,你们80%左右的人会选择考研或者出国留学深造,所以这个问题对于人生目标极强的你们来说,或许不是问题。第二 答主要求那些自我认知能力强有明确的人生职业规划的人说一声,请绕道此问题,你们是最厉害的,这个问题你们已经不是问题。第三 答主还要求各路官二代富二代的童鞋们也忽略此问题,你们毕竟也不是普通毕业生·····好的,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谈谈有此疑惑的普通应届毕业生在遇到这个问题时该选择什么样的姿态应对呢?一 我们先从考公和考研的差异性说起:1 先说一下考研和考公的招录比例差异近几年国考招录比例维持在1.5%—3%之间,省考招录比例各省数据不一,但基本可以参考国考,总的数据来说每年参加公务员编制的考生(包括国考和省考)规模在500万人左右,招录人数在15万人左右,总体招录比例在3%以内。图为历年国考招录比例数据:图为2015年部分竞争激烈省份省考招录比接着我们来看一下研究生报录比例数据,近几年来来研究生入学的招录比例基本在30%左右,图为历年来研究生报录比例数据摒弃公务员考试个别岗位的激烈竞争状况和top院校热门专业的报考激烈情况,我们单独从平均数据来看,公考的招录数据竞争情况完败了研究生入学考试。在这里,我要特别补充一下985高校统招研究生招录比例。经数据查询统计,2019年985高校研究生统招人数(除去保研人数)在10万人左右,而全年报考人数大约在260万人左右,所以招录比例大约在26:1。 其比例跟国考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但是我们需要考虑进去另外一点,考研一年只有一次机会,但是公务员考试每年可以有多次机会,只要时间上面不冲突,你就可以在同一年同时报考国考,省考和各地举行的地方公务员招录考试,这点可以弥补公务员招录比例的劣势。2 接下来从备考时间差异来分析一下,考研和考公的备考时间成本差异:公务员考试分笔试和面试,笔试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及《申论》。其中在行测科目的题型设置上主要包括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而《申论》试卷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从备考环节上来说,一般考生前期都会以笔试备考为主,成绩进面以后,会有1个月的时间来准备面试,这个面试时间还算充分,公务员笔试备考时间如果从时间上来说的话,至少提前3个月左右的时间全力以赴。研究生考试,一般分初试和复试。考研初试共五科,满分为500分。各个专业考试科目不同,一般为政治+英语+2门专业课,由于考试科目较多。 一般考生要提前一年左右的时间准备。初试和复试一般中间间隔2-3个月。考生可以有充分时间准备复试。综上,备考时间上,考研的准备通常要长于考公。二 4种选择的优劣:接下来我们谈谈直接考研和直接考公,先考研再考公,先考公再考研的优劣都是什么?1 直接考研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优势:1 理论基础积累优势:可以继续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深造,在知识上将拥有工作经验不能弥补的更深层次的知识,为后期在该专业方面的造就积累理论基础。2 学校平台优势:在学校可以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学和老师,获取更多的人脉资源和事业发展资源。3 起点更高:研究生毕业后,在同行业的选择性会相对较高一些。特别是专业技术性强或者研究型的岗位竞争上,研究生比本科生更具有优势。4 社会政策福利:研究生优先享受各地政府的人才引入政策,落户政策,国企和事业单位的岗位的准入门槛政策等。5 起薪优势:研究生毕业的起薪较本科生高。这个请参考以下数据支持(数据来源腾讯教育—麦可思)劣势:1时间成本高,本科毕业,再读两三年才真正出社会,这段时间很多人会走完职场小白阶段,迈入职业快速上升期。考完研起点是高一些,但毕业后也同样是找工作,还是看个人能力,且如果你不是985 top211的毕业生,或者你所报考专业不是该学校该地区公认的强势学科,毕业后踏出社会跟本科生差异并不是那么明显。2 机会成本:你可以选择继续深造,但同样,你也面临着失去2-3年的工作经验的机遇,2-3年的时间,如果以每个月4000元左右的平均工资来看,经济成本在9.万-15万之间,这个经济成本对于部分家庭来说,还是需要慎重考虑一下的。3 现实压力:特别是女生,在婚恋和就业上压力会比较明显。2 直接考公务员的优势劣势分析优势:1时间优势:提前找到一份稳定而有社会地位的工作,拥有完善的社会福利待遇,基本能实现经济独立,特别在市县乡区域内来说,这份职业相对其他行业来说都是中等偏上的。2婚恋优势:公务员,目前在相亲和婚恋市场上还是一份体面稳定且有口碑的,这份职业 在未来的岳父父母,公公婆婆眼里,通常是比较受青睐的。你可以通过公务员岗位迅速杠杠婚恋市场,摆脱单身狗的状态。3 机遇优势: 公务员考试是目前国情中最公平公正的岗位竞争考试了,而且目前的招考政策对于普通本科应届毕业市上来说,也是比较亲人的,大部分岗位都面向我们这部分群体招聘。(数据支持,2016年国考招考岗位15659个,总招录人数27817人,本科生可以报考的职位13674个,招录24349人;2017年国考招考岗位15589个,总招录人数27061人,本科生可以报考的职位13924个,招录24472人;2018年国考招考岗位16144个,总招录人数28533人,本科生可以报考的职位14977个,招录26594人。)4政策优势:公务员能能享受到很多体制外的福利,例如医保福利,假期,子女教育等劣势:1 岗位缺陷:工作会比较平淡,很多公务员职位做的事情都是制度化的事情,相对不用费什么脑子,不用有太高深的技术。特别要说明的是基层岗位的公务员要做的事情是比较繁琐的,各种检查准备,会议安排,文件学习,深入群众等,很多时候都要加班加点。2晋升缺陷;大部分人的仕途是有瓶颈的,而且这个瓶颈是很残酷的。本科生入职,一般试用1年,1年后转正后,你就从临时工变成科员了。按规定3年就可以从科员升至副科级,再3年到正科级。有些人的仕途到此为止了(有点残酷)。如果你真心想当“领导”的话,需要获得组织的培养。全国科级干部大概有百万人左右,组织部门要从中选出4万人作为县处级干部的后备人选,升迁几率小于5%。如果你很幸运得到升迁,你至少需要7年的时间做到正处级。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三年可升级”是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也有7年之后还是副科甚至科员的(特别是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副处这个级别是很多公务员的仕途的顶峰了,所以考公务的童鞋要提前有这个心态面对这个事实(以后有机会专门写一篇公务员的仕途之路的文章,请大家关注答主)3 考完研究生再考公务员的优劣势分析优势1 选择优势:可以肯定的是一般都是学位越高,岗位选择会被受限制越小,竞争也会越小,这是必然的,公务员有很多优质岗位限定了只有研究生可以报考。 而且,万一你当了公务员又感觉不适合你的时候还能比本科生多一条去读博士做研究的选择。2 起点优势:拿到硕士学位再考公务员,进单位首次定级是副科。本科首次定级是科员。3 竞争优势:学历高有天然优势。比如:公务员会有内部选拔领导干部(或者参加遴选或者公选),类似于再参加一次公务员考试,如果硬性条件要研究生学历/学位,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劣势1 时间劣势:前面已经阐述了,读研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是比较高的。还有一种尴尬,同样的岗位,有可能今年要本科学历,3年后就要研究生学历了,这时候不仅完全失去研究生的竞争优势,而且失去了3年的工作资历和时间成本···2 现实压力:择偶因素要考虑。毕竟如果选择读研,那么步入社会就会推迟,学业任务重,谈婚论嫁生娃的时间就会向后推延。4 考完公务员再读在职研究生的优劣势优势1 时间优势:读研究生短则2到3年,多则6到8年(如果继续读博士的话),虽然期间有国家补助和奖学金,但是还是没有办法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如果你家庭状况支撑不起继续深造,这时候公务员是很好的选择,起码有一份稳定工作,可以减轻家庭负担,然后以后经济好转后再决定继续考研深造。2 占坑优势 :对于限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报考的岗位,可以提前占据公务员坑位,这种优势是先天的,比2-3年后期进入的同岗位研究生在人脉和资历上的优势都是压倒性的。3 机遇和资历优势:同一个岗位的机遇成本也是需要考虑到的。随着岗位竞争的加剧,如果同岗位今年是本科生就可以报考,或许3年后就是需要研究生才能报考。这样的时间机遇成本也是很高的,今年考上的话,你不仅没有学历上的弱势,而且还能积攒3年的工作资历。4 晋升优势:根据《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试行)》规定,晋升乡科级正职领导职务的,应当担任副乡科级职务两年以上,本科生到正科最少需要6年,研究生需要3年以后就是按年限走了,和学历无关。所以在这个时间点上面,正科级别以后的晋升路上,本科生先对来说提前占据了坑位和积累了3年工作资历。劣势1 学历歧视:2017年后,在职研究生在职双证和已经党校没太大区别了,因为中组部都不认这是全日制。所以在晋升上面得不到全日制统招生同等待遇的认可,在职研究生的含金量不高,付出和回报上面也需要自己权衡到位。2 费用高昂,:先不说考试难度,在职研究生学费对很多人来说也是比较难承担的,重点院校的在职研究生从最便宜的5万到几十万不等;普通的院校的在职研究生,其学费在也在2-3万之间,学费也是制约很多学员报读在职研究生的因素之一,因此这里建议报读在职研究生也需要衡量一下自己的经济水平。3假期难请在职研究生还涉及到请假的问题,这个需要单位领导的肯定和批准,有些岗位工作根本离不开人,工作职责和领导这关都是比较难过的坎。三 公务员和研究生考试的难度都在现实中摆着,都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实现上岸。以上,我们分析的结论都是抛开个性说共性了,具体到个人的情况时,职业选择是自己的性格和喜好,资质的高低,身边资源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里答主给出以下结合个性因素的建议:1 有四类人适合做公务员:一类是立志从政的,有情怀,真心想为人民谋福祉的人;一类是喜欢安稳一点生活的人,安逸,能耐得住平淡和寂寞的人;一类是打算在小城市生活的人,比如父母、恋人生活的地方;一类是商人家庭、公务员家庭,物质生活已然相对富足,需要的更多是“社会地位”和圈层人脉。以上几类人,优先考虑考公。2 适合读研的人群一般有三类:一类是本科就读于普通高校,希望去985、211这样有着更高平台和起点的高校进一步深造,提高能力,扩展视野,或者说通过读研提升自己的院校出身的人;一类是非常喜欢自己的专业,想要专注于自己的专业深入研究;一类是淡泊名利,专注于科研事业,喜欢安静搞学术事业。以上几类人,优先考研。3 从自喜好出发,只要有考公的念头,那就先选择公务员岗位先占坑,占据先发优势。以后可以继续提升自己的学历。如果你立志在学术圈,金融圈,计算机科研圈,四大,律师事务所什么的,考研是你的第一选择,并且一定要考上985的该专业的研究生才有较大优势。4 家庭承担力较弱的人,经济条件要考虑。读研究生短则2到3年,多则6到8年(如果继续读博士的话),虽然期间有国家补助和奖学金,但是还是没有办法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如果你家庭状况支撑不起继续深造,这时候公务员是很好的选择,起码有一份稳定工作,可以减轻家庭负担,以后看情况再决定自己以后的发展道路。只要你在人生中积极上进,前途都是光明的。5 如果目标远大,胸怀大志而且家庭情况也允许,先考研再考公,这时候起点更高,比本科生高晋升也更容易些,遴选可以考进中央部委,有的好岗位明确要求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这就可以把本科生的很大一批人筛选掉。但是有一点,就是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很多普通高校的研究生扩招趋势明显,导致研究生的比例上升明显,但是985和重点211院校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现在社会上的名企和部委的重点岗位都是有现实的学历歧视的,985永远是第一梯队(请参考2017年湖南省向14所985高校定向选拔100名选调生),所以志向仍然远大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你懂得····6 想发财的,就别走公务员这条路了,概率小,危险系数大···金融圈,互联网圈,科技圈翻身的概率比较大。7 研究生考试很难,公务员考试也很难,能考上一个都很不错了。两者的报考时间上面是不冲突的,备考上面可以先准备考研再准备考公。如果都考上了,请参考现实状况,兴趣爱好,家庭情况,未来理想做抉择。最后 底无论考研,考公务员,还是找工作,都是对自己人生的规划的问题,在阶级固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早点认知自己的能力和优势,做好人生的中短长期规划,少一些得过且过的生活,我们都会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多一份优势和平静。码字很幸苦,请大家看后点赞哦!给点动力,以后多奉献~声明: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要深入讨论,可联系本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考公跟考研如何选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