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展供应链有限公司 物流展有熟悉的吗?想了解下参展资料

大河网讯(记者 刘杨)12月17日至19日,“2020海峡两岸暨港澳物流业转型升级高峰论坛”在郑州举行,物流领域专家学者等共聚一堂,分析物流业转型升级现状,探讨未来两岸四地物流业合作与发展。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协交流部指导,河南省科协、河南省商务厅、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海峡两岸暨港澳协同创新联盟联合主办,以“转型破局、融合升级——疫情防控常态背景下物流业的转型升级”为主题,包括一个综合论坛和三个主题论坛。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在台湾地区设立了分会场。新冠疫情冲击下,物流业转型升级该何去何从?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主任、中物联物流与供应链金融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物流学会副会长储雪俭现场分享,在新冠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冲击下,中国作为全球的制造业中心,仍然是全球供应链不可或缺的重要节点。“不过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分散的供应链体系难以为继,需要通过金融赋能供应链,促进产业互联网平台和供应链金融相融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产业供应链生态体系提供金融支撑。”储雪俭表示,数字化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产业互联网是以企业为用户,以生产活动为应用场景的互联网经济的一种应用形式,本质是企业虚拟化,强调企业运营中线上线下的协同发展,实现产能有效提升。”储雪俭解释说,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产业互联网能够通过各种数字技术为产业提供服务。同时,新基建为产业互联网按下“快进键”。“新基建的核心是信息基建,是支撑数据采集、传输、存储、计算等能力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它可以全面推动传统产业供应链领域实现数字化发展,最终实现资产价值化。而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众多创新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应用,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也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可控化的方向快速迈进。”储雪俭表示,基于OTO的数字供应链成为产业链快速发展的基础,供应链金融也从“中心化”向“智慧化”转型,数据驱动已经成为发展供应链金融物流的关键手段,能助力实现业务数据化、数据产品化、产品资产化、资产价值化。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如何推进物流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论坛上,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副书记、教授石德华分析了河南物流运行呈现的特点,并指出新常态下物流产业人才需求趋势。“目前,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物流装备、仓储等方面,物流领域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网络化水平越来越高;农产品生产、流通全程监控,信息追溯得以实现。然而,技术人才缺乏制约物流装备科技与信息化发展。”石德华说,培养大量的技术开发、技术应用、技术维护和管理人员刻不容缓,尤其是自动化控制、软件开发、物联网技术、食品药品保鲜、新材料研发等人才奇缺。此外,石德华还指出物流业存在供应链一体化运营人员不足、冷链物流应用型人员紧缺及快递快运操作人员与管理人员缺口大的问题。石德华举例,我国冷链物流从业人员多数是从普通物流企业改行过来,存在操作不规范,冷链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信息处理等知识与经验欠缺。冷链基础条件建设、运行标准制定与完善,需要大量高水平冷链物流应用型与复合型人才;快递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分拣、配货、送货需要操作层面人员,操作员和驾驶员面临招工难、流动性大、素质低等问题等。石德华以河南物流职业学院为例,分享了学校在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我们以物流类专业为主体,积极构建了覆盖物流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的专业集群。”石德华说,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学校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实施项目教学,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物流企业的发展状况,不断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按企业物流岗位重组课程,形成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能够紧跟快速发展的物流企业的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深入开展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我们还建设了校内外实训基地,组建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等,旨在培养实践能力突出,发展潜力较大,社会责任感强,具有现代工匠精神,熟悉国际规则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物流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石德华说。香港与内地物流业发展有哪些合作机会?香港货运物流业协会董事、会长助理吕院雅通过线上视频分享了香港智慧物流发展趋势与内地发展的机会。“香港同祖国一直紧密合作,从2003年正式签订CEPA(《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2006年开始,所有符合双方商定的CEPA原产地规则的香港产品都可以享有零关税优惠进口内地。”吕院雅说,内地支持香港发展成为一个高价值的商品库存管理区域配送中心,尤其是2019年1月1日实行的“升级版”协议,重点设有粤港澳大湾区专章,香港产品可全面享受零关税进口内地。吕院雅表示,凭着香港现有优势,希望可以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发挥枢纽的角色。如,与香港货运同业建立优势互补的合作,与学校或物流协会合作,交流应用科技经验,提升运作效率等。论坛期间,与会代表还到德邦物流(郑州丰树产业园)、中国厨房文化博物馆、大信非洲艺术博物馆、大信家居展馆、海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开展了实地调研和交流,并表示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机会开展交流、深化合作,在强化区域融通发展上互促互进、共同提高,推动海峡两岸暨港澳物流合作向更宽领域、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迈进。

2023-11-30 17:21
来源:
中国青年网发布于:北京市
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正在举行,本届链博会是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供应链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如何展示出来?链博会究竟有什么不同之处?我们一起跟随记者的镜头去看一下。
总台央视记者 王世玉:我手上拿着的是数字科技链的参展企业名单,在A02展台我们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苹果公司,而很特别的是和它一起出现的还有三家企业,也就是说四家企业是同时参展,在同一个展位。
当记者找到了苹果所在的A02展台,发现现场并没有任何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产品的展示,而是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几个生产线搬了过来。这几条生产线,恰恰来自名单中的另外几家企业。
苹果亚洲运营及采购管理副总裁 崔玉善:今天选择的是三家非常有代表性的供应商伙伴,都跟我们进行了长达10年以上的合作。这一台它是一个多工位的光学检测设备,它可以把检测的结果实时反馈到我们这个生产设备中。供应商之间也可以是作为一个合作伙伴,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展出的不单单是直观的产品,而是产业链条的上下游和供应伙伴间的合作模式,这正是链博会不同于其他展会的特别之处。
不仅如此,在这个展台,记者还发现了一个光伏组件的展示,这既不属于苹果公司的业务范围,又更应该出现在清洁能源链的产品,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苹果亚洲运营及采购管理副总裁 崔玉善:蓝思科技实际上跟我们合作这十几年的历程中,它也积累了很多制造玻璃方面的一些经验,引发他们去研发了一些光伏玻璃的技术。可以去承担一些像海上漂浮光伏这方面的一些高难度项目。
数字科技企业高效的生产手段,可以应用在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中,像这样的跨界融合,在本届链博会上随处可见。
在数字科技链的参展企业名单当中,有很多来自物流、金融领域的服务企业;而大量的人工智能企业,反而出现在了其他不同的展区。在智能汽车链里,它们是自动驾驶的一部分,在绿色农业链的现场,农业企业和科技企业还合作发布了国内首个农业开源鸿蒙操作系统。
中信农业数字农业部总经理 田明:我们畅想的未来应该是可能农民用一两斤玉米的钱,一两斤桃的钱就可以利用上这些高科技,有计算机帮他们去计算。链博会,是我们大家要连在一起,能让我们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更加地降本增效,那么这就是我们要做数字化农业的意义。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董事长 宋海良:就是产业链条之间,还有硬连接,有软连接。所以链条纵向的一体化越来越强,横向相关的融合化、多元化越来越强。第三个集成化越来越强,这个链条不断地加长延伸。
华大集团首席执行官 尹烨:你像如果我们一般参加一个展会,你可能就盯着一家企业去了,今天不一样了,我来我要想听听你这个链是怎么做的,我想把所有的展馆都走一遍。它不仅仅是一个物理上的集聚,它还产生了化学的反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迅展供应链有限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