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准备今年的考央美研究生有多难考试,我是国画专 业的,但是理论课比较弱,想问下哪家机构有集训班啊?

这个问题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判断的标准是不同的。高中生、央美在读的学生、机构培训者、央美的教授.....给出的答案都会不尽相同。我希望看了这个回答的你,看了这篇文章后就再也不要来翻这个问题了。知乎上有很多关于央美的回答——推荐书的、评价央美校考的.....但曾经把所有回答都看了一遍的我,没有找到任何一个满意的回答。两年前,还在读高三的我,没有找到;今天,我仍然没有找到。回答这些问题的答主从来没有考虑过那些抱着急迫心情来找搜索央美艺术史相关信息的学生,他们说的话似乎也不大对得起他们知乎名片下“中央美术学院”那一行“教育经历”。你一定会问,我是谁?我有资格来答这个问题吗?首先,我坦诚的告诉你,我不是央美的学生。去年的8月6日,我已经准备好要把我的知乎介绍改成“中央美术学院”了;但8月9日,我改回了“美术史爱好者”。至于为什么,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这篇回答,我不谈任何理论方面的知识——卷面分析、逻辑层面分析等等——隔行如隔山,既然我已经不是学美术史的学生了,那我们就把专业的问题留给专业的问题的人回答。但是我想,提这个问题以及翻这个问题的你,多半和两年前的我一样,是个手足无措的学生;所以比起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然后逮着“央美艺术史”这五个字大谈特谈;我更想站在你的角度,和你重走一遍当时“上下求索”的那条路。央美到底姓“中央”,所以它拿给你做的题一定是不落俗套的。你乍一看,也许也会被吓得不轻。央美的艺术史难考吗?难考。难考是因为——学艺术史、备考央美,本身就是有“门槛”的。你也许不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对艺术史有着浓厚的兴趣;你也许不是家世就和艺术史有关;你也许是在联考结束后转向艺术史备考的学生;也许是联考和艺术史两手准备的学生;你也许只是文化成绩很好,于是不仅考虑了央美,还考虑了清美.....总之,如果你并非从小就生长在一个“充满艺术”的环境里,对“艺术史”的认识也仅停留在美术课本上的话,那么这个专业对今后的你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想必你是不清楚的。此外,功利来说,参加艺术史校考的你,在年前一般都会去“集训”,去找辅导机构。但你心里又对那个机构了解多少呢?“信息差”的力量——知道就是拥有。我说考央美有“门槛”,意思是,对于很多刚刚接触美术史的学生来说,他们也许本来就对“艺术史”存在着一种“雾里看花”的“隔阂心”。况且从功利层面来说,要在集训前要找到一家靠谱的机构;或者说靠谱的、能帮到你的人也并非易事。就像我们说大学是打“信息战”——很多事情不是你没有能力,而是你根本不知道,然后就错过了。但对于那群高中生来说,学美术史、考央美又何尝不是打“信息战”?备考艺术史,是需要有人引导的;而且不是随随便便哪个人都可以引导的。我不妨也坦诚的告诉你我的经历。我的母亲是市重点高中的美术老师,除了单纯的授课外也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研究。而美术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所有学习艺术专业相关的人都需要具备的知识。所以最开始,她是准备亲自操刀来辅导我的美术史备考的;加之她有一批央美的朋友,所以她显得信心满满。但实际上当她把人美社和人教版的教材给我过了一遍后,我就主动叫停了她。我说,“我不是说你不“专业”,但你还是给我找个机构吧”。我说,“你不能把备考央美当做备考川美来准备,央美不出填空题”。于是,接下来,我迎来了闻名全网的“小美院”。但满怀希望而去,失落怀疑而归。不可否认,这家机构的课程的确很多很全,但是水漫金山终究比不得提纲挈领;按照宰割八股文的方法终究是写不出一篇好的艺术鉴赏文章的。直到后来在和我妈开玩笑的时候我才说,“你知道吗,小美院那个,我当时掐指一算,到央美校考前我可能连视频当看不完(笑)”那个时候,我总是在想,能写出符合央美标准的文章的学生,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啊?那又是一群怎样的学生啊?那时的我已经具备了很扎实的美术史基本知识了,但是我没有任何的安全感。因为我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就算我妈有一堆乱七八糟各个美院的朋友,就算她了解机构的内幕,但是行内又何尝不是隔行如隔山呢?你找到的人,教不了我思路和方法。况且我也不想再学他们那些乱七八糟的思路和方法了。不过到底是打“信息战”,有“战”就一定有“信息”。直到后来,我接触到了一群来自央美的老师。当我开始拿起巫鸿的《美术史十议》,翻开高居翰的《气势撼人》,看完了杨思梁那篇《形式分析与中国画论的渊源》等等一系列的东西之后,我知道大抵我不用再写八股文了。当有人带着你一起从无到有构建一个策展的思路时、当有人把他从美院毕业后的艺术家经历摊开来讲给你听的时候、当有人把他在故宫修文物故事讲给你听的时候.....你心里很明白的知道,央美的艺术史论,一点也不难考了。你曾经怎么也想不出你写文章的样子,后来你的老师评价你已经超过了央美大一的学生了。当然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你还需要大量的涉猎,需要看展览,看馆......但是备考央美,是有门槛的。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在没有“入门”的那段日子里,美术史的书,是看不进去的;如果你不是生活在大城市,也没有什么展览什么馆是能给你看的。而线上看画和看到真画,感觉又是完全不一样的。当然,为了备考,我还是可以耍一些“手腕”的。于是我翻知乎、翻微博,利用搜索引擎强大的解锁功能,把所有和带有#央美tag的博主、答主都找出来了,虽然有令我眼前一亮的信息,但是终为少数。在提交完中法线上考试的视频、等待结果的那段日子,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央美的题究竟是怎么出出来的?那些市面上的辅导机构又是凭什么去倒推、去揣摩央美的?直到后来我把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教授的公众号读了一遍以后,看到了他站在院长角度对19、18、17年实验艺术学院招生试题的自我剖析,任督二脉忽然就像被打通了一样。虽然他是实验艺术学院的,但我还印象深刻的记得我当时的感受,不由的会心一笑。我当时甚至都把那堆老头子聚在一起讨论试卷的场景给脑补出来了。于是那时我才发现,与其去看那些带着央美tag乱七八糟的答主,不如去翻翻那些央美教授的公众号。但问题就来了,当你还没有半只脚踏进这个圈子的时候,你找不找得到那些央美教授的公众号都是个问题。央美的艺术史论难考吗?难考——尤其是当你所遇非人,还得面对一堆乱七八糟的书单,还得翻开教辅资料来背基础知识的时候,真他妈难考;当然难考就不说了,你还被坑钱了。央美的艺术史论难考吗?不难考——尤其是当你发现这个学科本身并不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在这个学科中看到了自己的使命所在,看到了央美那群老头的良苦用心的时候,你会感激央美的考题。但是2020年是个Bug。2020年1月23日,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史相关专业,除了中法合办的专业以外其余考试全部取消。我还记得5月的时候我问了我的老师一个问题,不过现在看来,着实带着几分孩子气。2020年的专业考试是个Bug,当然,央美也成了我人生中的一个Bug。我与央美的缘分也许尽了,但意料之外的,我接触到了一些央美青年。作为一个知乎答主,我在自己的标签下永远的留下了“美术史爱好者”这样的字样;但我也看到了央美中一些青年,在用他们的力量帮助曾经和我一样的学生。“如果指引我的是不同的人,那么我也有可能成为另外一个自己”我看到了央美中那群出类拔萃的学生,试图用自己的力量去填补信息差的鸿沟。他们在B站做视频,在知乎上写文章,建美术史备考信息交流群。但不得不承认,各大平台对于“美术史备考”这个话题都是一片“洼地”。“劣币驱逐良币”,学生搜信息找不到,学长学姐传递信息的范围又有限。而摸着良心说,就算知乎有这么多带着#中央美院tag的答主,他们在知乎上回答的东西,是对不起他们的标签的。但也有不一样的人,正如我知道的一位素未谋面的学长 @疯老猫 。有一次我在散步的时候,也正好对妈妈提起他,我说,“我暗中观察了他很久,你真的没法想,他居然把那些‘干’的不行的东西就这样开源的提供给学生们”。“你上次要我发的央美中法备考的文章,也是那位学长的知乎文章”。我感激我遇到的那群老师,同时也祝福那些遇到了这群央美青年的学生。当然,在接续“央美艺术史难考吗”这个问题后一般还会有接续的问题,比如“美术史专业有出路吗?”“被美院退档的你怎么样了?”我想告诉你一个事情——你去知乎上搜,你会发现知乎上几乎所有专业都在劝退。我也想告诉你,你应该少想一点央美的艺术史论难不难考。因为我不希望你把央美当成“终点”。就像邱志杰教授在《实验主义者》里写“学不好文化课还是不要来读美院了”;就像他回想起当年他踩着自行车风雨无阻的去北大听陈嘉映讲课,并且一次也没有迟到.....我希望你在备考的过程中真的从中受益,打开这个世界上更多的大门。你也许在惊鸿一瞥之间就爱上了克拉姆斯柯依的《无名女郎》;你也许变成了当代卡拉瓦乔的狂热追随者;当然你也许还有兴趣去研究研究《元世祖出猎图》到底在搞什么名堂.....希望你能“结识”央美那群老头,你会发现他们的确是中国所有大学中数一数二的前辈,是能够培养人才的人;希望你能在央美青年的身上看到他们的责任与担当;备考央美不能仅仅成为你的一道“梗”;央美不能仅仅成为你的一块招牌,你也不要总是戏谑“花家地一跃解千愁”。当然我也希望,相比于其他大学,美院更加宽松和思维活跃的环境能促进你去思考人生中更多更深远的问题。就像有一个学生甚至付费来咨询了我一个问题,当然这里只截取了部分央美艺术史难考吗?这个问题有很多种解法,就像你也许对我很好奇——你为什么没去央美呢?人生中有很多Bug,但是这不妨碍我们各自前进;我也会站在我的领域,像你点头、微笑、示意。记住我在最前面给你说的话,看过这篇文章后,答应我,别在来看这个问题了;你去搜其他关于央美的话题时,也不要再轻而易举的就相信那些带着情绪的言论了。你可以去看看上面那个学长的知乎和B站,去找找央美那群老头的公众号,去看看展、看看书,拆解一些评论文章的框架。当然今年央美的分数线已经拉出来了,希望你们都有一个不错的成绩,希望你们在文化课上继续努力。希望未来的你,不仅成为一个央美青年,更是成为一个真正的央美青年。
绘画和中国画,中国画原本就是绘画下边的一个教学方向,那么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学校国画依旧是放在绘画专业的下边来教的,那有一小部分是因为中国画教学底蕴比较强历史也比较深厚,就把中国画单独申请成为了一个专业。绘画大概分什么呢?绘画按工具材料和技法分为了国画、油画、版画、壁画、水彩画、水粉画、漆画等等。很多画中怎么画,用什么材料,用在什么上面,画画就分成了这么多种,那其中,以版画为例,因为版画是这些年相对来说热议但不热门儿的一个方向,是啥意思?就是说关于版画的争议,各种东西很多,因为这个版画的艺术成分是非常高的,是很能看出一个画家的水平的。你画油画,就算你一时没想好,你哪天不开心,拿铲子刮了重新来,可以一层一层慢慢来的,雕塑实在不开心,重来也行,但是版画,尤其像铜版画这种,很多时候就是一笔出错,满盘皆输,他整个的对艺术方面的专业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比如分为木版画、儿童版画、纸板、画纸板画,包括丝网版画等等。绘画是一个非常大的学科,艺术院校的专业建设度比较高,就是基本上是艺术院校跟师范类大学为主,常常是多画种百家争鸣。其他的学校就是综合类大学,纯艺方面常常也会有那么几位先生是很厉害的,但是往往学科建制不全。不全啥意思呢,就是说国、油是必学的,你学绘画,国画,油画不学有点扯,这两个一定要学的,在这个的基础上很多学校,可能就没有其它专业了,就是这两个方向到底了,或者有些学校会加一点,比如说福建,江西这一脉下去,还有一个典型的漆画,在木头上绘画的很多。南昌有个学校叫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可以认为它就是个二本B+,各方面都不是很突出,但他的漆画是比较有特色的一个方向。厦门、福建整个福建省漆画都是从福建发展起来的。人民大会堂里边的很多漆画,其实都是福大、厦大那边的老师做出来的,然后挂上去的,再包括华东师大,上海视觉综合绘画等等,比如湖北美院,甚至还有一个水彩画的非常突出的方向,再比如说南京师范大学,他有水粉画的方向,大家记得南师大毕业的学生去高中当老师是非常适合的,因为南师大有一个教学方向,就是水粉。中国画随便举几个,比如说阎立本《步辇图》,唐太宗时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画师叫阎立本的著名作品应该是凌烟24功臣,这个盛唐时期出了很多很多著名的画家、书法家等等,包括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黄公望先生《富春山居图》,这个就是以杭州这个周边为背景,花鸟画里边儿,比如说朱耷的《荷花水禽图》什么的,包括齐白石的《虾》。接着往下国画按技法,具象画,写意画等等。就是国画这个专业,基本上全国中国画的优势资源绝大多数都在美术学院,通常是通过校考招生。考试的方式里边来说,中央美院是单独考的,中国画专业单考里边也考素描,其实就是速写,一个全身线描,另外的其实就是工笔。中国美术学院呢?中国美院为了保证各类学生都能报考国美,是比较人性化的,他把国画拆成了国画一和国画二两个,是招生单位。教学他都叫中国画,这个是没有区别的,国美进去的学生,他们大一混合教,后面会分方向,分工作室的时候没有区别一视同仁的。但是在这招生的时候,他分了两种招,国画一,仅面向中国画的考核方式。比如人物功底,水磨等等,就是用国画的方式来考。国画二按西画的考核考核方式,比如说素描,他考两科,一个是白描,一个是正常的素描,不考色彩,中国画一般来说都不考色彩,速写还要考,这是西画的方式,所以大部分美术生去国美学中国画的大多数美术生其实他报的是国画二,一年招个十几20个人,国画一还有十几20个,加起来30多人,40个不到,就算三位一体,40个人左右,这是中国美院的。综合类大学里边一般在绘画专业下开设中国画方向。浙江省内,浙江大学是有中国画专业的,浙大的国画专业的综合底蕴各方面一定程度上是不如我们省内的杭师大的,这是事实,毕竟是起步晚了,杭师大是真的是几十年下来,从当年是浙师大杭州分校的年代,杭师大的美术就已经有名气了。省内如果真想学国画那除了国美以外,其实首选就是杭师大。顺便也说一下,杭州师范大学没有申请中国画专业,所以你会发现,去杭师大学国画的时候,那个毕业证上落款叫绘画(中国画)。这就是教学单位跟专业体系的差别,有些教学非常好的学校甚至不开这个专业,所以网上的各种所谓的专业的评估参考意义有限。剩下的一个在江浙沪范围内也是以中国画的名义招生的上海师范大学,上师大是上海市美术专业数得上好的学校。那你去上海学画,如果想学造型类的,那么你就记得首选的就是上海师大,你要奔着211就奔上海大学、上海美院,上大是校考,很难考上,师大是综合分很高,这俩学校都很好。从当前中国的文化自信一步一步地建立的这个角度来说可能文化专业未来的前景是比较光明的。国画更多时候就当老师了。第二个油画,顾名思义是指以快干性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作画的一个画中。这么多年下来,《日出》,《向日葵》,向日葵是我们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老师的一个典型的方向,就是中国现在为止画向日葵应该说是最成熟,技术水平最高的就是江老师,《蒙娜丽莎》这个是达芬奇画的,这几个都是油画著名作品。油画全世界最流行的,想要读的尽量考美院,没有悬念尽量考美院。油画你想要往更高层去深造的话,中央美院是首选,央美的油画专业底蕴会很强。中国美术学院就是原来浙江美术学院,杭州的这个中国美院整个而油画各方面儿,尤其是在新的这个协议等等这方面来讲,其实是超越了央美。当年像潘天寿先生等等这方面也画的很好的先生更主要是国画方向,很多老师是把油画、国画甚至都集合到一起去发明了一种新的一种艺术形式,但是因为建国以后政府是重视央美的,当时把国美的改名叫中央美院华东分院了,这种情况下很多的老先生都被抽调去了北京,这导致几十年下来央美在油画方面的积累,确实比国美要更多,能去央美的话,尽量去央美。中国美院其实更主要的还是中国画独树一帜,国画这方面是非常强,从底蕴积累的角度,央美确实要强一些。油画不是一个专业,它是一个专业方向,在招生的时候一般以造型大类录进去,是经过基础部,比如央美每半年基础部,国美一年基础部,然后国美其实到第二年后半年才去转工作室的,挑工作室的时候,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就是选这个方向的一定要跟对老师。再往下经常成为热点话题但始终不火的版画。那啥意思?就是版画这个专业,它其实是跟印刷一步一步的同步发展起来的,因为你在铜板木板,这些上边儿去作画,盖上张纸就是印刷。就是简单的印刷版画,事实上凹凸各种东西,它是用高分辨率的扫描仪,扫描过以后用微喷的方式去复制。那它这个比一般的印刷其实是高端多了,但是不得不承认,版画从他创始第一天到现在,始终没能逃离各种盗版的节奏,现在的微喷技术太发达了,他喷的比原画作者的还像原画,所以版画这个专业一直都存在的一个状况就是画家把艺术水平提升得越高就是作品越有价值,事实上真的是很多著名的版画画家啊在一些面向一些媒体采访也好,或者在一些学术交流会上也好,都是在吐苦水的,这个学科专业方向,它的艺术价值是非常高的,难度很大了,而且这个东西它具有可复制性,它不像一幅画,这样你画一幅油画,别人想完全复制你,这个是不容易的,但是版画它真的可以用微喷,做到跟你几乎一样。所以,就是国家对于各种知识产权的保护进一步完善,就尽量让就是从事这门艺术的专业工作者能拿到一个与他的付出成期望值的。、我挺建议学版画的,因为这个真的很锻炼人,这个比油画锻炼更夸张,就是对一个人的综合能力要求太细了,一笔错满盘皆输,没法重来的这个是版画。下一个壁画就是跟版画应该是倒过来的,就是版画几乎所有的美院都开设了,壁画其实你生活中听到的就多了,比如说最典型的文艺复兴米开朗琪罗,就米开朗琪罗差点弄出颈椎病的那个画的那个创世纪那幅就是壁画。然后包括什么敦煌壁画各种的,某种程度上说这个壁画是属于生活中随处可见。真的有壁画的,国央清肯定有的没悬念,行业领头的中央美院,中国美院,清华美院,这是肯定会开的。然后再往下你就会发现西安美院、四川美院也没有的,鲁迅美院其实也没有。壁画就他真正在高校中开设的并不是很多。国油版壁,我们就稍微说一下这四个吧。绘画这个专业是一个纯粹在艺术赛道上不断上升的一个专业,这个你稍微学到一定程度以后,就社会评论对你就没有价值了,你需要的是业内人的认可。这个专业将来从就业来讲,90%的人是会做老师的。就是不管你是本科毕业,去做画画班老师也好,或者去高中当老师,中小学当老师也好,因为基本功扎实,其实相比之下,绘画专业毕业的,我个人倒挺想去画室画班那些地方做老师。你专业基本功真的扎实,其实收入水平是很高的。那去高中反倒你还竞争不过美术学的,因为你只是一门心思把自己的画画得更好了,而美术学里边的很多人家是包括教育、心理学、管理学等等各方面学得会更扎实得。从高中老师来讲,会画还真不见得有多大优势,或者你就是特别喜欢这个专业,特别喜欢那就读研,一路往上,把自己的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最好再去读个博,就是读博已经不怎么画画儿,是美术学的博士,对整个绘画领域的一些理论的东西的概括、总结、提高自己认识的,将来去大学做老师。因为只有在大学里教大学生,才能体现出你真的画的好,和画的一般般的这个里边儿的那一点点灵魂性的,这个价值才能体现出来。光靠考前培训班其实也有点浪费材料的,就是你真的画的非常好的,大部分时候你这个东西学生试学起码要大学才有可能学到这个。这个是一个个人的建议,仅作参考。
最大的差别就是:国外不教画画了!我会把这种差别解释得明明白白。看完这篇回答后,你会了解到:1-国外的美术教育为什么不教画画了?2-国外美术教育不教画画教什么?3-中西方两种不同模式的教育体验到底如何?先来回答第一个:要想了解这种不教画画的美术教学是怎么一回事,那么就必须好好介绍下时代背景:其时代背景就是21世纪传统架上绘画没落,实验艺术开始盛行。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毕业展作品所谓架上绘画就是指一切用笔在纸或布上描绘图像的绘画,它包括油画,水彩,素描。画面风格可以是写实,也可以是抽象。高鸣峰给冷军画的油画肖像是架上绘画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也是架上绘画而实验艺术这个概念很庞大,我个人认为它是相对架上绘画来说的一个概念。粗暴来说,我们可以把一切不是架上绘画的艺术作品称之为实验艺术。蔡国强的装置艺术《碰壁》阿布拉莫维奇的行为艺术《面对》从这个解释来看,行为艺术,装置艺术,材料艺术都可以是实验艺术。杜尚 《泉》1917从杜尚开始把小便池放在展馆里的那一天开始,艺术家就明白了一件事:架上绘画只是众多视觉传达手段中的一种,视觉艺术表现不应该仅仅只限于用笔去画画。从那以后,架上绘画没落,艺术圈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氛围:谁画画,谁就是傻X,就是落后于这个时代,就是low。所以,你会发现:欧美的绝大部分艺术学校都不教学生怎么去画画了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甚至是曾经培养出安格尔这样古典主义顶级大师的法国巴黎美院,诞生过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等世界级艺术家的佛罗伦萨美院,架上绘画教学都被压缩成了很小的一个科目。谁还在坚持教画画为主呢?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那就是曾经在意识形态上反资本主义文化的苏联。以及曾经紧紧跟随苏联的中国。所以,全世界范围内,真正还在专研传统架上绘画的顶级美术学院只有三所了,它们分别是:俄罗斯的列宾美院,中国的中央美院和中国美院。所以,会出现这种诡异的现象:在我教过的成年人学生中,有两百多个国外的华人华侨(他们大部分是在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和日本留学或工作。)他们想学画画,甚至想去美术学院进修,可是意外地发现找不到像样的人教画画。有些学生去当地的美术学院拜访,甚至发现没有教画画的课程……以至于他们在海外阴差阳错地通过网络(知乎)又回到中国来跟我学习(对不少学员来说,在异国他乡能够听到一个中国老师讲课会有不小的亲切感。)中央美院前校长——潘公凯记得,当年刚刚入学中央美院,校长“很自豪”地说:“中央美术学院基础部的教学效果是全世界最强的!”当时此话一出,我旁边的同学就开怼了:“毕竟别的美术学院都不教了嘛~”基础部教学场景:基础部的主要课程就是架上绘画。接下来回答第二个问题:不教画画的美术学院教什么呢?如果我把课程表列出来的话,可能废话非常多,大家也不一定能够理解到底在教什么。我大致描述两种不同模式下的学习过程,相信大家就可以体会出来这种区别了。我先介绍传统的美院是如何教画画的:一堆学生走进画室,老师指导模特摆好姿势,然后学生们拿出材料准备开始画画。绘画的过程中,老师站在旁边偶尔指点。画完后有时会集体点评,有时候什么都不管。从始至终,为什么画这个模特,画了他有什么用,大家都不知道。以上过程是2010年以前中国绝大部分美院的主流教学过程。也是以往传统美院教学的主流教法。这个教学过程也是从巴黎美院引进过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画是由学生自己决定。重在培养学生们的绘画操作能力。2010年以后,央美全面引进现在西方的艺术教育体系。授课方式上:实行小班制教学,本科阶段,一个老师最多带15个学生。而老师们基本上都是国外一流美院毕业的研究生,在国际上取得一定成就的艺术家或者设计师。央美的教室上课形式主要以课题讨论为主,激发学生的思辨欲望。和我现在工作的感觉很像,碰到了需要攻克的问题,就开会一起讨论如何来解决问题。我是在2012年来到中央美院学习的,赶上了这波全面西式的教学尝试(2014年以后又部分的调整了回来。)简单来说,这套模式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大概过程是:根据一个主题概念(类似于人性,情感,道德,环保等等)用各种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作品。然后开始解说:学生必须说出所创造形象的理由、出处、受影响的来源等。我大学里的每个作品就是这么体验过来的,花在讲解上的时间远远超过做作品的时间。我们学生和老师都经常吐槽:“作品行不行,全靠瞎哔哔。”相信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不教画画的美院教什么了。不过每一个进入中央美院的学生,都会先去基础部锤炼一番。不管你是什么专业,先画一个学期的画再说。我从六岁开始就接受传统美术教学,我应该算是把这两种不同模式的教学方式都“好好地”体验了。后来从事美术教学,又逼着自己站在教育者的角度把整个艺术逻辑清理了一遍。所以现在来试着回答第三个问题:中西方从不同美术教育模式的体验究竟如何?虽然中西方美术的教学差别看上去很大,但究其原因,我认为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学院派艺术体系僵硬化在不同阶段的体现。教学需要通过逻辑来表述,所以艺术教学里的东西必须可以量化,是具体而清晰的。但是艺术的核心本质是不可言说的非逻辑体验(类似于禅修),几乎不可能被量化。而在艺术教学中,艺术技法和风格形式,以及材料表现,都更容易量化。安格尔《大宫女》这就导致学院派教学往往容易花费大量心思在艺术形式和材料技法中。使得教学内容偏离艺术核心能力(我私以为,禅修和冥想都更能锻炼艺术家的知觉能力,使得艺术家以无差别心的状态深刻地洞见生活,从而激发更多的创作欲望)陈丹青所以陈丹青曾说过:“伟大的艺术家通常都是野生的,学院教不出来!”我们许多留学回来的同学和老师,经常探讨国外的教学方式,分享国外的教学体验。作为西方艺术教育模式的亲历者,我们感受到了西方艺术教育的弊端:近乎偏执地强调创造性。去年我在徐冰教授的文章里看到这样一段话:“对于艺术创作来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无疑是极其重要的。但问题的关键是,现在把创造性思维的获得,引入到一种简单的模式(量化)之中,而不是对创造性产生机制,从根本上进行探索。事实上,创造性的获得是有规律可寻的,但它的发生又相当“个案”。一味地对学生强调创造性,但教给他们对待创造性的态度和渠道却是一样的,结果使学生充满了创造性的愿望,却拥挤在只为“创造性”而创造的窄路上。由于思维方法基本一样,自然,创造的结果也都一样,这反而损坏了学生本来就具有的一部分创造性。”简单地来说,徐冰教授展现了一种矛盾,意思就是:好的创造都是独特的,但是我们却用相同的方式去探索独特的东西。这种行为本身和创造的特质相矛盾。回到我的学习过程中,很多时候我都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解释艺术作品,这里存在一个非常大的悖论。那就是视觉艺术是无法用言语解释清楚的。正是因为语言无法解释一切,所以才存在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如果教学过程中过分地把这种思辨性的逻辑思维,强行地加入视觉艺术中,就会使得很多学生在做艺术作品的时候,对作品本身不负责,从而把重点放在了作品的解说部分。央美研究生毕业展作品之一:没有原作者解说,几乎看不明白就我的体验而言:西方的教学模式培养的实际效果更多的是对艺术作品的辩解能力。他使得绝大部分的毕业生,都能够完成一种自圆其说的现代艺术作品。就像我们传统的艺术教学,培养了一堆技术娴熟的画手一样。这种弊病是如何形成的呢?我觉得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西方艺术教学的本质逻辑其实就是艺术史的逻辑。我们从小到大都会在历史课本里面看到,我们的课本把艺术严格的分成了不同的流派。古典主义《蒙娜丽莎的微笑》印象派《睡莲》这是历史思维在艺术上的演变。艺术史就是这么诞生的。其实历史上有无数的优秀的艺术家。但是史学家们为了把这种规律感强调出来,以一种过来者的角度,强行的把艺术家划分了区别。进行了一种相当主观的筛选。他们只记录那些在历史上,看起来明显改变了表现形式的艺术家们和他们的作品。因为那些作品看起来很好解释,解说起来更方便。艺术作品的好坏,并不是由历史地位决定的,带着史学家的眼光去看作品,会使我们错过很多优秀的艺术杰作。比如下面这位画家,梅索尼埃。法国沙龙画派顶级高手,和印象派同时代的杰出画家。仅仅是因为史学家更关注印象派,所以他们的名字几乎从历史上被抹去。《1814,法兰西之役》19世纪印象派同时期画家梅索尼埃画,这幅画当时的价格比同时期所有印象派画家的画加起来还贵。所以我们在看美术史的时候,就好像是在看绘画风格不停改变的一个过程。是一个又一个奇怪的风格推翻另一个风格的疯狂行为。这是美术史学家们制造出来的幸存者偏差。而西方艺术教学其实就是在艺术史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以思辨性目的为主导的艺术教育。他们想要培养明显能够改变艺术风格的艺术家。艺术家们的确可以以改变艺术风格为目的。但是艺术家本身的创作动力和他的创造性是没有关系的。另一个客观原因是:在欧美,真正会艺术创作的大师不在学院教学生。而在学院教学生的,又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艺术家,他们通常都更擅长嘴炮。这样的一些人,究竟能够在艺术创作上教会学生什么呢?说回我们中国现代大学里的美术教学。它是传统美术教学和西方现代美术教学的杂合体。这就好像是米开朗琪罗和毕加索同时在教你怎么做艺术。这种学习感觉≈妈妈和女朋友同时掉进水中了,我应该先救哪一个?所以我们很多的同学在某种程度上是精神分裂的。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艺术家们大致可以分成三种状态:1-彻底和现代艺术割裂,对现代艺术进行深刻批判,回归传统艺术。2-在两者之中不断徘徊,反反复复思考艺术的人。3-彻底道别传统艺术,全身心地拥抱在实验艺术的道路上。我只能说绝大部分是第2种。我们的艺术教育,很少真正地去思考我们到底要培养怎样的人?以至于我们的艺术教学不是模仿,就是继续模仿。甚至连我们的传统国粹艺术,都沦落到了在教学方法上被迫“现在化”的境地。我们不停地在批判教学形式,跟风般地研究什么样的风格才是现代社会的潮流。却不对艺术的教学本质进行足够地探讨。如果我们要培养艺术家:那么艺术家对于人类而言,真正的作用在哪里呢?《街垒》1850 梅索尼埃我私以为,他们是一种以更敏感的知觉状态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他们更诚恳,更直接。《田野》 梵高诚实地面对自己和这个世界。《无题》柯勒惠支用心地去观察和生活。《弹琴的男子》 克劳迪奥然后把这些感悟,用一种恰当的形式表现出来。艺术家的作品,提醒还在活着的我们:从日常不知觉的麻木中抽离,回归到片刻的清醒中。关于中国和西方的美术教学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我是唯伟老师,一个热爱艺术教育的人,如果你有什么绘画学习方面的问题想要和我交流,可以在知乎里私信我,给我留言。另外,如果你对我的其他绘画相关内容很感兴趣,可以关注我刚刚弄好的私人公众号:唯伟老师聊绘画我会把我对于绘画的想法和内容都在公众号里沉淀。有任何绘画问题可以知乎私信我,也可以在公众号里找到我的联系方式。如果有兴趣的话,还可以看看一些我和中国美术教育的故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考央美研究生有多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