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生考研条件大三就考研究生,考不上还能选择升本或者留学吗?

大学生就业论文(精选11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就业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生就业论文 篇1  摘要:各大院校也都在积极努力地寻找各种途径,来解决高校学生就业的难题。庞大的就业群体和有限的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如何看待大学大专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系统地研究出缓解大学生就业对策,成了最终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学大专;就业能力;毕业生  1、就业的主要问题  1.1、大学大专生的学历问题  在一个20xx年的招聘市场调研中发现,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毕业生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当用人单位得知应聘者是大学大专院校的时候,他们回答一般大学大专生是不会被录用的,但如果是特别优秀的话,会加以考虑。但工资会比研究生少很多。因此,大学大专的学历问题是其就业问题中的一个硬伤。因此,如何正确地引导社会价值取向,则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  1.2、学校课程设置的问题  很多大学院校培养出的学生水平远不能达到进入企业或相关行业的水平。除学生自身的原因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造成学生毕业后不能与用人单位的岗位形成准确对接。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率,也影响了社会的发展。  1.3、学生求职相关技能的问题  学生在简历制作、招聘会临场发挥等方面欠缺正规的培训。简历是大学生成功进入职业生涯的敲门砖,但是很多高校对此并没有一个系统而专业的指导。用人单位希望看到简洁、明了的简历,而大部分学生的简历杂乱无章,因此很可能在简历这一关就会被卡掉。在真正的面试环节中,由于学生没有受过很系统的训练,都会特别紧张,严重的甚至会存在发抖、忘词等现象,在最重要的面试环节很有可能因此而被淘汰。因此学生的求职相关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1.4、思想的禁锢  大学大专院校的学生,如今已经成为中国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力,其作用非常重要,在各行各业都有着广阔的市场,其就业出口甚至会高于很多本科院校。但是人们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认为大学大专院校的学生就代表着学习差、能力差,身份比本科生、研究生低一等。另外,在很多用人单位过于看重学历,往往把学历排在第一位,能力技能排在第二位,有的用人单位因为应聘者是高学历的求职者,不管该求职者是不是他们所缺少的人才,都会被招收。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们传统思想以及社会导向的束缚,最终形成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误区。  2、应对策略  2.1、解放思想,改变观念  人们应该改变传统观念的束缚,认为考上大学大专院校就意味着二等教育、次等教育。国家要从大方向上,端正对大学大专院校学生的导向作用。大专院校应经常联系对社会有杰出贡献的校友,定期回访母校,并做一些讲座,增强大学大专院校学生的自信心。从根本上告诉大家大学大专院校毕业的学生能够有着辉煌的未来。国家对于大学大专院校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20xx年已经实行了部分学生自主招生的政策,这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一项政策,它使得更多人才能够进入我国各个领域,形成了一股非常强大的生产力。  大学大专院校还要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心理的指导,最终达到学生择业心态自我调整的目的。我国正在尝试把大学生就业纳入到人才市场,形成大学生毕业时集中就业,毕业后分散就业,就业后再就业调整等动态化的就业格局。因此,就业指导应侧重转变大学生的依赖思想,改变一次就业定终生的落后观念。  在大学生就业阶段,还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监管,在这一环节是非常容易出问题的。近些年,大学生因就业难而出现轻生的案件越来越多,这样的结果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高校也有一定责任。因此,要打造一支强大的心理疏导团队,定期对学校各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与关注。如果学生有心理问题,心理团队应进行整体协商,研讨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保证大学大专院校的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就业心态。  2.2、完善课程设置  在大学大专院校的课程设中有许多院校因循规守旧,不能从过去的辉煌中走出来,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造成课程设置与就业脱节的严重问题。这已经引起了各大学大专院校的重视。在课程设置中,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全面发展”与“专业发展”的关系,与就业岗位紧密结合,最终达到毕业时能有业可择。  第一,要建立校企合作运营机制,订单式培养的运营机制,大学大专所面临就业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课程设置与就业严重脱节。部分大学大专院校由于办学理念陈旧,注重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联系不紧密,往往在工作所之外还要做相关的工作培训,这样无论对企业、学生还是大专院校都是十分不利的。只有对大学大专院校的校企合作等形式做充分的研究,方能最大限度地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第二,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继续推行以“实习促就业”的政策方针,这需要学校与实习单位进行深入洽谈。  2.3、提升毕业生职业技能  在大学大专院校中不乏优秀的人才,他们有很多在大学大专院校的技能大赛中获得很多奖项,有些甚至是在国家级的比赛中荣获大奖,这无疑是令人骄傲和自豪的事情,但是由于这些学生在招聘会现场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有的甚至出现发抖、口吃等现象,这无疑会影响学生最终录取的成绩,有的甚至会因此而遭到淘汰。这种情况的结果是多方面原因构成的,但是无疑,学校负有更重要的责任。大学大专院校往往更加在意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然而对就业指导、模拟面试课程就显得过于松懈。  在大学大专院校中,首先要教会学生简历制作的重点,并且从用人单位的角度,为学生讲述用人单位希望看到什么样的简历。在简历制作过程中,一定不要出现杂乱冗长的文字,这是用人单位最不希望看到的情况。在简历的写作中,我们一定要按照标题、照片、个人基本信息、实践经历、所获奖项等层次,按照精简的语言排列到一张A4纸上,最终达到不注水、不浮夸的效果,使简历真正成为毕业生最重要的一个名片。  学生在实习面试或就业面试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紧张的情绪,那么在模拟面试课程中锻炼学生的相关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首先,在理论课中,一定要告诉他们自我介绍的方法,多数同学都是在一遍一遍地看自己的稿件,然后在背。但是这种情况,在紧张高压的实际面试中,学生往往会出现忘词的现象,这样会导致自己的综合排名下降。在这段讲解中,可以告诉同学们,可以分块地排列自己的各方面介绍。  首先可以讲述自己的基本信息,然后介绍自己的个人基本技能,最后介绍对贵单位的展望。大概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介绍。那么最大的好处就是即便忘词了,也可以按照既定的要求进行描述。因此,在实际的就业面试等技能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是非常重要的,在更多时候甚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一定要格外重视这一环节。  3、结语  在就业问题上,我们一定要不断探索、不断研究,努力引导社会就业价值取向朝正确方向发展,坚持校企结合的重要方针,不断完善学校的课程建设,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实践能力,相信他们在职场最终会有一个灿烂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张晓丽.对我国大学教育发展困境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5(10):19-23.  [2]陈岩.新加坡管理学院办学的成功经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8):57.  [3]卢晓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对策和问题[J].机械职业教育,2001(10):34-35.  [4]杨国祥.高校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J].镇江大专学报,2005(3):3-6.  [5]蓝燕.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教育,提升就业能力[J].镇江大专学报,2005(4):67-69.  大学生就业论文 篇2  大学生就业问题多年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一些文化、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区的高校中,不少大学生甚至有“毕业即失业”的悲观情绪。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认识上的误区  一是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落后。目前,广大学生及其家长对毕业生就业的看法依然停留在以前的旧观念上: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是“精英”,就一定得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因此,毕业生及其家长十分强调单位的性质、行政级别(或企业规模)、中心地理位置及起点待遇等。可以说,观念不能及时更新,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是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  二是对毕业生能力的认识存在误区。目前,很多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社会及用人单位错误地认为高学历等于高的工作能力。事实上,知识和能力二者的发展并不一致,知识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  2.结构性矛盾  调查实证研究证明,“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我国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决定着专业人才的产出量,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四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四年后却变成了滞销专业。供给与需求错位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供给情况,反映出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例如,由于以机械加工为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使得部分工科类大学生在校期间为拿到技能等级证书,不得不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开设的技工培训学校学习。  3.高等教育本身的问题  我国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计划经济痕迹依然浓重,没有与市场“零距离”接触。一方面,高校培养层次比例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各层次就业率与同期招生数层次结构呈反比,研究生供小于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大于求。另一方面,高校现有学科专业供求错位,专业设置趋同化、集中化,造成课程结构脱离实际。由于学校不能以市场需要、知识结构需要为导向,因此,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急需调整。  二、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对策思考  1.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再次,政府应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  2.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  同时,政府应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发布,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3.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第一,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教育部每年公布的各大高校就业率必然给学校施以压力和动力,学校只顾教育不管就业行不通了。  第二,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应紧密结合,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政府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确定扩招规模;高校应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第三,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  大学生就业论文 篇3  【摘要】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高校的毕业生迅速增加,社会的进步导致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更有部分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尤为严重,但是企业还是缺乏综合型的人才。这就矛盾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想要的人才!本文就是从大学生就业难的本质出发剖析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形势,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的软肋和误区,深刻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本质问题,从而客观理性地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有利的引导。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学校教育;社会原因  导致了我国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解决教育本身的探索和实践问题的根本途径,从各个角度,不同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毕业生就业的这种现象是不是唯一可能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现实社会的稳定提出了挑战。  一、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自身的素质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都非常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目的,并采取了很多相应的教育措施。然而,取得的效果却不尽人意。比如在政治上,一部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政治立场不够坚定。在思想上,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容易走向了犯罪的深渊。另外在专业学习上,学习能力差,创新能力差和治学的不严谨,少数学生学习不认真,考试作弊的陋习。  2.高校在本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自2003年中国的第一批入学的学生融入社会,为我们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改变了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庞大的队伍。随着全球金融危机,该地区的经济衰退,社会并没有提供这么多的工作。导致突然增加就业难现象,凸显了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其次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而我国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多在综合能力上有所欠缺,专业技能不强,很难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另外,由于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一些高校仍然传达政策,组织信息,“双选”一刀切阶段,职业指导远远不能满足就业形势变化和就业改革的需要。  3.不规范,不健全的人才市场机制  在当今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状况下,很多大学生为了尽快求得一份工作,往往违背自己的主观意愿,随意选择工作。这样不能学以致用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这也导致了用人单位在用人上的短期行为,这些都是因为大学毕业生不能及时准确的拥有供求信息。企业讲究低成本,高效益,不愿接受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宁愿考虑那些在职培训中的社会人员,这些因素就间接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困难。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分析  1.我国劳动力总体上供过于求  高校毕业生和社会需求,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过渡段未配置的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本质整体供应的矛盾。  首先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拥有很多新增劳动力,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口基数大,企业创造的就业岗位,远远达不到新增劳动力的增加。在这种大环境下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这样的尴尬局面。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时期,随之高校扩招成了一种必然趋势,然而这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高校毕业生迅速的增加。然而社会人力资源相应对大学毕业生的需要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这必然就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  2.大学生就业时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群体是个体由青年期到成年期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使就业问题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许多大学生在就业时既希望谋到理想的职业,又担心用人单位的拒绝,这样导致了精神上的紧张不宁,意志消沉,和行为上反应迟钝,无所适从。甚至还有的大学生在就业时显得过于急躁,整个就业期情绪始终处在亢奋状态,常常心急如焚,东奔西走,希望找到合适的工作,但又缺乏就业形势的理性思考,做了很多吃力不讨好的事。这些心理问题无疑给大学生在就业时带来不利影响,使得他们面临着现实生活和心理的双重压力,给就业率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  大学生就业困难很重要的原因是用人单位对工作经验要求严格,许多用人单位都要求求职者拥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于这种状况很多大学毕业生往往因为工作经验不足致使理想的工作失之交臂。而且很多企业没有想过长远的人才战略,一味追求名牌大学,高学历,不考虑用人为才,仅仅以这些硬性规定,将很多毕业生拒之门外。  4.企业缺乏培养人才得长效机制  随着这些年经济的发展,自主择业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的一种潮流,但是还是有一些因素是大学生就业的拦路虎,如档案、户籍等。部分企业招聘的时候以不是本市户口而把求职者拒之门外,很多大学生因此与工作无缘。在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这一社会现状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我们必须对就业现状做出针对性的剖析,然后调动社会各层多种力量,对他们多多关注,做出多方努力。针对大学生就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目的和针对性的将各种措施和方案实施下去。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1.大学生自己做出调整和努力  首先,放低姿态,确定新的就业观。大学生应该放弃“社会精英”的复杂的现实,建立就业流行的看法,有许多空闲的位置,小城市,村庄和社区中的其他地方急需人才,应该建立一个基层的意识,职业意识到基层行使其挖掘潜在的斗争意识。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仅仅530万,2009年拥有了580万,2010年达到了630万人,2011年毕业生人数已超过650万人,”而社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却增长缓慢,这种状况对大学生就业的形势非常不利,迫使大学生就业走向大众化。对于这种情况,大学生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的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过硬本领,以便采取主动,在就业竞争中寻求自己的理想的工作。其次,大学生可以选择自主创业,以自己的专业技能谋求发展。这就要求大学毕业生拥有敏锐的眼光,瞄准商机,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来缓解就业的压力。不仅带动了社会的经济发展,也给更多了求职者创造了就业机会。  2.建立健全学校办学机制,努力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为迎合市场要求,高校应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这支队伍,不仅能够提高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也积极吸收了大量专长的老师到就业指导的队伍中来。它以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师队伍化、教学机构完善化、教学管理规范化和学科研究先进化为目标,能够全面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这样,不仅打破了应届毕业生的局限性,也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  3.完善政府服务职能  首先,政府应规范就业市场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并逐步纳入法制系统工作的毕业生,和规范化的轨道。这样,就能够消除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的歧视,从而打破了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其次,政府应该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对到西部县以下基层单位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行来去自由的政策,户口可留在原籍或根据本人意愿迁往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满5年以上的,根据本人意愿可以流动到原籍或除直辖市以外的其他地区工作,一旦落实了接收单位的,接收单位所在地区应准予落户。这样,不仅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也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另外我国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对此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不仅大大降低了毕业生的失业率,也让我国的宝贵人力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4.网罗校友资源,多渠道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当代大学生就业将成为我国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社会已构成各种形式,为大学生提供职业学校,中介机构,媒体多渠道的职业指导模式,通过不断的指导和服务,继续探索新模式的大学就业指导已开辟了广阔的空间针对专业特色,利用校友、老师的资源,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专业的小型专场招聘会,以便使毕业生能够学以致用,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总而言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正被就业压力困扰的大学生提供解决的方法,才能帮助他们走向一条稳定的道路,从而选择一个更好的未来。我相信,通过政府、学校以及社会共同的努力和帮助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能够妥善解决的,高校毕业生必然实现充分就业。活跃的生产力作为中国庞大的人口和广阔的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春雷.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0.  [2]孙雪菲.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比较研究[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  [3]周立.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实现过程中的社会支持研究[D].西南大学,2010.  [4]冯彩虹.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J].榆林学院学报,2010,04.  大学生就业论文 篇4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然而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其实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就业素质是最重要的一方面,高校希望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同样,企业也希望吸纳高素质人才。本调研通过研究大学生就业素质,并对其调查,了解大学生应具备何种素质来应对就业和企业又看重大学生的哪些素质,从而为大学生和企业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关键词:学生,素质,就业,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不难发现,大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大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未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趋势  1、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将继续呈刚性增长的趋势。多年来,各地大学采取了扩招的措施,这使得在一个时期以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猛增,并将继续呈增长态势。在80年代初,每年的大、中专毕业生仅为几万人;9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为31.2万人;XX年,这个数字将变为八、九百万人。未来几年,虽然增幅会趋缓,但大学生毕业数量仍处于上升通道。  2、大学毕业后工作难找,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据数据记载,截止到XX年5月底,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是:49.81%已签约和已有意向;27.25%没有找到工作;15.02%不想马上就业。即目前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大体在50%左右。今后,以我们高邮为例,需要的人才将偏向高学历、高技能、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  3、就业理念亟待转变,未来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人才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未来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实际上并不是减少,而是更加需要,关键是要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分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我们现在还只是大学在校生,求职、就业对我们来说,迟早将会面临。在3年后,我们该何去何从,未来的路在哪里?这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和作出回答的。我想,在增加自身含金量的同时,今后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要有一颗平常心。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大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当前,市场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大学校园培养的大学生刚毕业,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这种需要。  2、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在大学毕业后,一般来说,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认为自己上了大学、有了文凭,就应该有个体面的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然而一些毕业生不愿参加或从事比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应届毕业生暂时还没有那个能力。  3、一些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够到位。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学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等,都还未达到相应的要求。  4、其他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一是专业问题。有的专业设置不合理,或热门过热,如目前法学毕业生六成难就业;二是能力问题。社会单位最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应能力,市场需要的又是新型复合型人才,而现实却无法提供这类人才,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三是区域问题。东部地区就业好于西部。  三、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  面对现在的社会,面对大学生越来越普遍的现象,面对下岗工人的事实。企业对我们大学生的要求也是特别的挑剔。优中选优,而相对的那些不为所知的个人素质也进入了选择之列。  1、部分企业最看重毕业生扎实的专业知识  从下面的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企业最需要大学生所具有的能力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其次是外语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分别占35.56%和34.66%,由此可见,在大学校园里,最主要的还是学习这一块,这也同时解决了大学生到底应以学习为主还是以工作为主的困惑。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也日趋细致,所有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一直是呈上升的趋势。在招聘中企业也越发的重视员工的专业技能,因而在缺乏一个统一的客观的专业技能评价标准的情况下,企业选择了首先了解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个这样的趋势: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也在日益向“专业化复合型”转变,在要求员工具有出色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求员工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  2、大多企业认为大学生综合能力最重要  大多数企业很是看重应聘者的社会实践能力,相对于成绩与学历,社会应该更看重员工未来的发展潜力,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也会是当今学生注重培养的能力。  3、企业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比较高  现阶段企业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是比较高的(61.90%的企业将思想道德列为对毕业生的特别要求),这主要是由于企业为了应对目前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诚信的表现以及逃避人力资源风险而采用的措施。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企业的用人标准也日趋务实,在招聘中学历、学校名气等因素所占比重都日趋合理,企业的评价标准更加合理。  但是,还存在不少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因素,比如,家庭背景、性别等,企业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免造成就业歧视,影响企业形象。  3.1超七成学生不明企业的人才要求  在被问及“你是否尝试了解目标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时,有20%的学生认为“没有,感觉没必要”,50.8%的学生表示“尝试过,但仍然一知半解”。显然,超过70%的学生并不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尽管在当今社会,人们一直强调就业的双向选择,但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市场决定了大学生相对企业处于弱势的局面,企业的择才标准往往成为大学生择业的参考标准。在此情势下,学生需要科学地对市场做分析,需要关注那些未来希望从事的行业、职位的信息,甚至对目标企业的运行状况、企业文化也要知根知底,这样才有助于找准自己的职业发展机会。一个合格的商人起码要知道顾客要的是什么,然后来判断自己能否提供。如果连目标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定位都不清楚,对企业性质、企业文化等信息的了解程度更加少得可怜,求职自然会四处碰壁。  3.2了解企业人才要求的好处:  3.2.1、有的放矢,明确自己该“秀”哪块才能提高求职命中率;  3.2.2、若明确自己达不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及时调整择业期望值,节省人力、物力;  3.2.3、通过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定义,对该目标企业有更深的认识,为之后撰写简历、面试打下基础,甚至在就业初期都将受益匪浅;  3.2.4、通过对企业的了解,将降低遭受求职陷阱、上当受骗的几率。  在平日的采访中我们发现,许多在读大学生很难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将来会涉及哪些行业、职位说出个大概。据报道,前不久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公共就业服务进高校的活动中,只有不到30%的学生认为非常了解或比较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不到25%的学生能清楚或比较清楚自己在职业发展中的优劣势,而对未来3~5年的发展计划比较模糊的却占到35%,甚至还有15%学生表示从未考虑过这些问题。结合前程无忧此次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众多学生在自身及就业目标的认识度不够,方式方法上也存在问题。求职前不知自己“卖”的是什么,不知该怎样“卖”,不知道该“卖”给谁,成为了横在大学生就业前三道隐型的壁垒;同时也进一步折射出国内高校对于学生职业规划开展的落后。  不明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的后遗症还表现在对自身的估计与期望上,超脱实际凭空对自身的评价通常会产生偏差。前程无忧的调查显示,有40.3%的学生认为自己就是人才,能够满足企业的人才期望。反观低于30%的表示“很明确企业对人才定义”的学生中,有69.6%的学生认为自己还不能满足企业的人才期望。其中有72%的学生表示自己不能满足的理由来源于自身能力素质的不达标。仅有6.5%的学生认为“道德品质”是最重要的人才标准。  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人际沟通、工作态度、创新意识、道德品质这六项人才基本素质,在大学生眼里哪一项是最为重要的呢?调查结果显示,“工作经验”排在第一,占总量的48.4%。其次为“专业知识”,占到17.8%,“工作态度”以11%位居第三。而仅有6.5%的学生认为“道德品质”是最重要的人才标准,在学生眼里最重要的人才标准榜中垫底。  大学生就业论文 篇5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也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客观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出发,对改善就业难现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对策  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开始向大众化教育形式转变,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部分高校盲目扩招导致毕业生在就业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本文从社会及政府、高校教育体制、用人单位、学生自身素质等方面分析毕业生就业难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及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及政府的影响  首先,社会及政府在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和就业政策的管理上仍然不够完善。比如在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机制方面还比较滞后,仍然存在着制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和体制性障碍,从而制约了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在我国,高校就业工作由教育部门管理,户口归公安部门管理,人才市场归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部门在沟通协调方面经常存在各种问题,同时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毕业生在跨地区就业时经常会遇到各种条件限制,这些不利条件都会影响公正有序就业市场的建立。其次,市场缺陷也是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市场规则不统一、秩序混乱导致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难以达成一致,既浪费成本又影响就业。  (二)高校教育体制的影响  当前,我国高校在教育体制上仍然沿袭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导致教育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同时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也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第一,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一些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盲目性和趋同性,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够紧密甚至产生脱节现象,对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一定困难。第二,管理体制不合理。我国的高校教育管理体制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与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实用型的人才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第三,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滞后。一些高校忽视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在就业指导和服务中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导致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够迅速适应角色的转变,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用人单位的影响  当前,用人单位在人才选择和聘用上经常存在重学历、重经验和轻诚信等情况,导致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中存在一定的障碍,进而引发毕业生就业难。一是经验障碍,许多用人单位为快速创造价值,拒绝录用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二是人才高消费。一些用人单位在人才选择上盲目追求高学历,追求人才高消费,从而造成人才浪费,也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一定的难度。三是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存在依托和暗箱操作等行为,影响就业竞争中的公平性和大学生的诚信度,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四)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在就业观念方面过于传统、陈旧,存在就业观念误区。首先,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工作中经常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其次,学生自身定位偏颇。有些大学生对自身能力没有正确的评价,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导致在就业时经常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这些情况会对大学生的择业和就业心理产生一定影响。还有的大学生存在盲目攀比和观望等待的态度,一味寻求好地方、大企业,最终错过就业就会。再次,诚信问题是近年来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毕业生在求职时弄虚作假,一方面导致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不信任,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整体形象。  二、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及建议  (一)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就业政策  政府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完善就业市场机制,同时要深化人事、劳动、户籍、档案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制定灵活的就业政策,促进毕业生合理流动。对未就业或失业的毕业生,政府应建立相应的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机制和培训机制,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救济及服务。同时,高校要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及调整专业结构,培养知识和能力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为了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不断提高就业指导与服务水平,将就业指导融入到大学生活的每个阶段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二)推进素质教育,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高校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增强社会竞争力。因此,大学生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以满足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高标准人才的要求。高校应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社会发展方向和人才需求合理设置专业,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为社会培养符合现代化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从而有效地缓解就业压力和消除结构性失业,这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思路。  (三)完善用人单位用人政策  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转变传统的经验论、学历论,消除就业歧视现象。用人单位应从企业实际情况和长远效益出发,制定合理的选人用人标准,树立长远规划,同时要在竞争中建立合理的人才储备观。这样,企业在竞争中能合理选用不同层次的人才,杜绝学历高消费的现象,同时也避免了人才流失和浪费。因此,科学合理的用人政策为企业和毕业生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平台,既有利于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又促进了大学生的顺利就业;既有利于用人单位选择到理想的人才,又能帮助毕业生选择理想的工作。因此,完善用人单位用人政策对完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树立正确就业观,强化综合素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毕业生要调整心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突破传统就业观念的束缚,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首先,高校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要在知识、能力和人格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以满足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其次,大学生要积极调整心态,准确判断就业形势,对自身合理定位。大学生在择业就业时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不要过分苛求地域及薪资待遇。同时,高校及政府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创业观念,积极引导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自主创业既解决了学生自身就业问题,也为缓解就业压力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总之,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需要高校、社会、政府及大学生的共同关注与努力。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才能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大学生就业论文 篇6  [摘要]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体系的改革,我国高等教育愈发普遍,随之,“就业难”也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虽然导致这个问题产生的外界因素很多,但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心里素养,往往才是就业最关键的原因之一。为了能很好地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工作,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出发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探析,旨在找出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误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心理  面对当前严峻的社会形势,如何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看待大学生就业心理,值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思考和探索。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探析,可以更好的进行引导和教育,同时可以通过学习和辅导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修养和自我评价能力,促进其个性的独特发展,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1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  1.1期望过高  期望过高的就业心理是指一些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一方面在于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的时候,更多的人倾向于薪酬高、福利好、吃苦少的无压力工作,对于社会更多的基础性的、底层的工作大部分毕业生都采取的是逃避的态度,总想要最好的工作,没有真正的对自己、对工作的一个正确的态度,一份责任心。另一方面是对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估计的不足,好高骛远认为自己可以胜任很好的工作,也就产生了对用人单位提供的薪资待遇和其他相关报酬没有达到自身期望值的现象,身边有同等就业的同学有很好的工作待遇就期待于自身,没有结合实际,所以就会造成大学生“好工作找不到,一般工作嫌不好”的就业困局。面对现阶段激烈的求职竞争,大学生应该放下身段,积极从事基层工作,打好基础。  1.2规划不充分  大学生没有清晰的职业目标,不能正确评估自身能力和思考兴趣导向以及就业意向,容易受到同学就业和社会大众心理等因素影响,盲目跟从就业。不能突出自己的优势,缺乏针对性,降低了求职的成功率。这不仅影响了大学生自身的求职就业,也为国家对于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形成了一定的缺失。  1.3就业恐惧  就业恐惧症,大学生在面临就业的时候产生茫然,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自己想干什么,从而开始惧怕和恐慌。有些甚至在学习后认为自身的能力和知识还不足以应对工作,工作能力不够优秀,没有办法面向社会激烈的岗位竞争,这种不自信直接导致学生缺乏自信,同时不敢主动的推荐自己,没有办法主动积极地去竞争用人单位的不同岗位,这样无形中就丧失了其主动的优势。这种状态下无形中就使大学生本人陷入了就业难的困境,他们无法根据就业的压力和形势进行客观准确地评价自身优势与“短板”。  1.4压力过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就业制度的不断改革,日渐激烈的就业竞争,对大学生的知识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近年来就业结构化矛盾日益突出,就业难度日趋增大,导致大学生产生恐惧心理、自卑心理、自傲心理、攀比心理、从众心理等。  2大学生就业心理成因分析  2.1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系统性的就业指导,而且学校是将学生和社会联系起来的一个桥梁,高校作为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大环境下,学生们在认真刻苦学习知识的同时,内心也在逐步成熟,各方面抗压能力逐步加强。所以,进一步丰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觉悟,不仅能帮助大学生顺利缓解就业方面的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还可以为高校本身提高综合就业率。  2.2家庭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增大  家长作为子女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分子,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庭不在少数,甚至有些家长将自己年轻时未完成的理想施加于子女完成,却忽视了家庭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父母的期望值越高,带给子女的心理压力越大,盲目给子女定了发展的方向。于是大学生忽视自身能力水平,盲目选择标准高、层次高的招聘单位或岗位,结果增加了就业失败的可能性。  2.3大学生对就业没有充分的准备  面对各种各样的招聘会、招聘信息,大学生能否正确的过滤就业信息,找到合适的岗位,成为了一个个接踵而至的挑战。往往大学生会由于心理准备的不足导致一遇到问题就退缩,没有自信面对,从而和别人对比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缺乏相当的心理承受能力,反反复复,内心落差越来越大,心理问题大于能力问题,导致就业愈发困难,此时更应该多注意来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抗压能力,使其更好的直面压力,增加自身下意识的锻炼心理抗压的能力,不断增强自信心,以良好的就业心态,来抵御外来世界给予的压力,使其自身保持平和、理性的心态面对就业,早日就业。  大学生就业论文 篇7  摘要:  云南省内体育类专业藏族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抽样,采用追踪调查,统计分析后发现其就业创业的价值取向是:就业意愿强烈,重视相关部门的辅导与帮助;注重工作的稳定性,趋向现实化;主体意识自我化,突出个人价值;创业思路单一,观念不成熟;与专业相一致,依重职业能力素养的特点。通过研究该群体各阶段就业创业价值观念的演变过程和各阶段的求职需要及心理特点,总结出针对该群体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体育类专业;藏族大学生;就业;创业;价值取向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形势越来越严峻,特别是体育类专业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更令人堪忧。如何针对体育类专业藏族在校大学生,追踪考察不同年级、不同学习阶段就业创业价值观念的演变过程,从而有利于根据学生不同年级阶段的求职需要和心理特点对其开展适宜的就业创业指导,切实提高该群体的就业面与就业质量。  1、调查方法与设计  采用追踪调查法,选取10名云南省内体育类专业藏族在校大学生进行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就业创业价值取向追踪调查,通过研究该群体各阶段就业创业价值观念的演变过程和各阶段的求职需要及心理特点,总结出针对该群体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2、研究结果分析  2.1云南体育类专业藏族大学生群体就业创业价值取向  2.1.1就业意愿强烈,重视相关部门的辅导与帮助从表1中可以看出,调查学生就业意愿和是否希望得到相关部门辅导与帮助的情况是:100%的学生想就业,并希望得到相关部门的辅导与帮助。从而得出云南省内体育类专业藏族在校大学生群体就业意愿强烈,重视相关部门的辅导与帮助。  2.1.2注重工作的稳定性,趋向现实化通过调查,所有人的就业标准单一,且几乎一样,入学的前两年,都希望找到稳定的工作,并且到学校工作。后面几年20%的人出现了想到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愿望,但还是希望工作要有一定的稳定性,需是在职在编人员。体育类专业藏族在校大学生群体不愿尝试、不愿冒险,讲求安逸、稳定,受“铁饭碗”思想的影响,趋于现实化:  2.1.3主体意识自我化,突出个人价值从表2中可以看出,对就业创业价值取向发展空间价值方面的需求调查,选择审美需要的学生人数有1人,占总人数的10%;选择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各4人,各占总人数的40%;选择归属与爱的需要和认知需要的学生人数各6人,各占总人数的60%;选择自我实现需要的学生人数有9人,占总人数的90%;而选择尊重需要的学生人数有10人,占总人数的100%。从以上数据分析云南省内体育类专业藏族在校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发展空间价值是希望得到尊重,其次是自我实现需要。这就可以看出该群体很想通过专业学习后,通过就业创业,从而改变现在的命运,该群体主体意识自我化,突出个人价值,希望得到尊重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2.1.4创业思路单一,观念不成熟调查发现,该群体入学的前两年不想自主创业的人数达到100%,而后几年有80%的人表示想自主创业。除了有20%的人对自主创业从未想过,也不感兴趣和10%的人想开超市外,其余70%的人创业都基本一样,单一且跟专业息息相关,都是想开办体育类培训班、当教练。没有整体的职业规划和思路,创业观念不成熟。  2.1.5与专业相一致,依重职业能力素养从表3中可以看出,对就业创业中专业价值取向方面的调查,选择与所学专业一致的学生人数有9人,占总人数的90%;而选择与所学专业不一致的学生人数只有1人,仅占总人数的10%。从数据看出该群体对学校教育比较认同,对所学专业认可,择业态度主动自信,依重职业能力素养,希望通过专业的学习,利用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找到与之相一致的工作。  2.2云南省体育类专业藏族大学生群体就业创业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  2.2.1忽视学校因素从表4中可以看出,对就业创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调查,选择学校因素的学生人数有3人,仅占总人数的30%;选择家庭因素、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学生人数各有9人,各占总人数的90%。从数据看出影响云南省内体育类专业藏族在校大学生群体就业创业和价值取向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家庭因素、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而学校因素则显得不重要,因此通过本研究,如何加强学校对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探索出特殊群体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模式,从而切实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率,显得尤为重要。  2.2.2以个人为中心,就业创业呈现单一化体育类专业藏族在校大学生群体,注重自我的利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以自我为中心,大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之势。就业都希望到学校当老师,就是偶尔有不当老师的想法,也是要到具有稳定的,带编制的企事业单位工作。创业要不就没有想过,感兴趣的都是希望开办体育培训班,当教练。该群体就业创业都呈现单一化特性。  2.2.3过分依赖专业,缺乏拼搏冒险精神体育类专业藏族在校大学生群体,就业创业都是要与专业相一致,就业选择是当体育老师,创业则是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体育培训班,而现实中体育专业的专业就业率历年都很低,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并不大,体育专业的学生就业面不广,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该群体不会通过大学的拓展课程发展自身潜能,拓展专业以外的能力,他们过分的依赖专业,对将来的就业创业缺乏整体规划和拼搏冒险精神。  2.3改善云南省体育类专业藏族大学生群体就业创业价值取向的建议  2.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定人才培养模式需遵循“社会需要、服务地方、区域特性、学校实际”等原则,不要一概而论,更不能照抄照搬。云南省各设有体育类专业的院校应该利用转型发展和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认真论证,制定出能培养符合地方需求,且“下得去、留得住、用得成”的人才培养模式。  2.3.2探索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模式目前,社会、家庭、高校等都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各尽所能。社会各界给予各种政策,创造各种岗位;家庭高度重视,为孩子想尽一切办法;学校调动所有力量,增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这些种种,虽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并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模式。因此,探索出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可持续的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模式,特别是针对特殊群体大学生的指导模式,是增强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2.3.3发挥榜样作用俗话说“没有吃过猪肉,还没有见过猪跑吗?”,意思就是见过就能照着摸索出来。没有主见和完全形成独立思考的大学生,都有“从众心理”。学校应该利用特殊群体大学生的特性,定期邀请就业创业非常成功的校友来作交流,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让大学生们有追求的目标和学习的楷模,让他们感受到就业创业可以“依葫芦画瓢”,从而减轻压力,减少迷茫感,进而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就业创业,使之能够真正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率。  3、结语  从追踪调查及收集的数据综合分析看,体育类专业藏族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价值取向特点是:就业意愿强烈,重视相关部门的辅导与帮助;注重工作的稳定性,趋向现实化;主体意识自我化,突出个人价值;创业思路单一,观念不成熟;与专业相一致,依重职业能力素养。存在:忽视学校因素;以个人为中心,就业创业呈现单一化;过分依赖专业,缺乏拼搏冒险精神等问题。建议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模式,发挥榜样作用等方面进行改进,从而切实提高体育类专业藏族在校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创业质量。  参考文献:  [1]肖凡.新形势下“90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创新创业引导研究[J].径营管理者.2016,(5):111-113.  [2]任艳.“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与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研究---以天津商业大学为例[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14:3.  [3]向凌云,蒋芙蓉.高职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6):142-145.  [4]刘志.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结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5.  [5]石志成,乔琳,孙莉平.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调查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10(5):96-99.  大学生就业论文 篇8  【摘要】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提出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脱贫理念。在高等教育领域,国家免除了精准扶贫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并且每年发放补助,帮助他们完成大学学业,但是随着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贫困大学生只有顺利找到工作才能使得自己家庭脱离贫困,因此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观成为了关键问题,本研究通过对600多名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通过对回收问卷的分析发现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观在不同年级有不用表现,本文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观产生一定的影响,顺利就业。  【关键词】精准扶贫;就业观;年级差异  在高校推进精准扶贫是国家为了在教育领域实现公平,依法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平等受教育权。在十二五期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国务院提出了一系列资助学生的措施。“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1我国教育领域扶贫现状  “治愚”和“扶智”的根本手段是发展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来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促进贫困人口掌握脱贫致富本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对于大部分高校而言,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工作已达到一定规模,基本完成了量的累积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温饱问题,但是在国家的资助之下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之后是否能够使得家庭摆脱贫困,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只有顺利就业才能改变贫困现状,真正实现脱贫。  2精准扶贫大学生就业观的年级差异调查研究  2.1调查对象  本研究通过对六盘水师范学院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的本科生发放问卷的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内容主要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就业观的差异,之后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选取代表性问题对学生进行访谈。  2.2调查实施  本研究共向六盘水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660份回收问卷66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646份有效率97.88%。因为问卷是在课间时间以班级为单位发放的所以回收率较高,但是有一些同学没有按照问卷要求进行勾选,产生了14份无效问卷。  2.3调查结果与讨论  在题目“在校期间是否有比较系统的职业规划”回答分布为:受资助的学生中10.6%的同学有很明确的职业规划,81.9%的同学有较模糊的职业规划,7.4%的学生选择走一步看一步,没有同学选择“没考虑过”这一选项。同时从年级来看大一年级的同学与大二、大三、大四的同学相比有明确职业规划的占比较多占18.8%。随着年级的增长选择有较模糊的职业规划的学生占比增加,选择走一步看一步的比例增加。受资助的大学生中有81.9%的同学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并且在大四年级尤为突出占90.0%。这对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非常不利。在题目“你认为最佳的求职渠道”回答分布为:仅有5.3%的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求职,大部分同学通过社会招聘和社会实践中获得工作机会。其中大一的学生没有人选择通过网络求职,可见大家对网上投简历找工作这种方式特别的陌生。可是,网上投简历已经是现在很多大学生找工作的一种重要途径了,可是在所调查的样本中却很少,这是很不正常的。在题目“你认为最佳的求职渠道”回答分布为:精准扶贫资助学生中79.8%的学生认为学校就业教育很重要,普通学生中69.4%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就业教育比较重要。这一数据说明,对于在校生来说,他们更多地希望学校能够多开设就业教育方面的课程或者讲座,使得他们能够丰富自己的就业渠道,不仅仅局限于社会实践过程中来获取就业方面的信息。  3结论  (1)大一年级学生普遍具有自己的就业规划,但是随着年纪的增加渐渐放弃了自己的规划,开始毫无目的的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到了大四才发现自己将要面对社会残酷的竞争往往会出现就业困难的现象。  (2)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来进行求职,大部分同学会通过招聘会来进行职业选择,这无疑是减少了自己的就业渠道,减少了自己的就业机会。  (3)学生希望学校多增加就业指导类课程,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但是在实际开设课程的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为了考试及格才去上课,并不关心上课的内容。  4改进措施  (1)学校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就业观,在大一时期就应该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之后还要按照自己的规划严格监督,保障执行的有效性。  (2)就业指导老师要帮助学生更多的利用网络资源来寻求就业信息,扩大就业渠道,丰富自己的就业信息。  (3)作为学生要对自己要较高的要求,不能放任自己,大学所开设的课程都是有严格考勤制度,同时也是为了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能够具备专业知识,学生应认真学习学校所开设的各门课程,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4)辅导员在平时开班会或者谈心谈话过程中给学生多加引导,提前告诉他们自己专业的就业情况以及之前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帮助他们系统的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以及自己毕业之后的职业规划。此外,作为大学生的科任教师,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不仅教授学生专业课知识,同时也要教授学生当前的社会形势以及自己专业的就业状况。使得他们能够从多方面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情况,对自己毕业以后的工作情况做出更好的规划。  【参考文献】  [1]曾继平.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2.  [2]郑擎,张坤.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及解决途径[J].大众科技,2012,14(02):149-150+148.  [3]贺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思考[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27(01):72-76.  [4]成长群.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  [5]杨宝珠.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6]史丽丽.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点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7]陶小江.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大学生就业论文 篇9  摘要: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应该根据形势的变化而相应进行改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进行就业观、职业观、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教育。大学生就业观的教育贯穿大学学习的全过程,把入学教育、素质能力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大学生学习、发展、择业和实现人生目标的能力。逐步提高大学生教育质量,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教育模式  一、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全面,专业知识不够强,与招聘单位的要求相差极大。从刚入学时,没有对自己进行规划,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知识不够过硬。大学生存在就业期望过高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的发展、假期的要求以及专业等方面。  学校课程安排的不够恰当,内容过于笼统,学生不能亲身体验到就业的艰辛。学业上拖延,把所有专业上的事情拖延到最后去做,导致了最后的专业学习结果不理想。生活上拖延,做事不够认真,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生活质量差。近年来,高校扩大招生,导致就业的学生增加,相应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许多学生求职时表现出的不自信、紧张,导致他们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使本应该得到的岗位错失。还有许多学生在就业时,遇到的工作与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对口,就放弃了就业的机会。  二、构建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模式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制定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要从开始就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的职业特点和将来从事工作领域的相关职业信息,并结合专业和对自己的认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设计出符合自己特点的、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行性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二)引导学生做足准备,应对就业压力  引导大学生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确立新的现代的“先就业积累经验”就业观念,不要因为工作条件不好就不选择这个工作,让大学生做足心理准备,面对就业的困难。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要有“就业教育与学业教育并重”的思想。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同时,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为将来的就职打下坚定的基础。  (三)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就业能力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前提和保障,就业质量是就业好坏的标志,最终实现人职匹配,真正做到人得其职、职适其人,促进个人职业生涯全能发展,充分发挥个人潜力,达到人力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四)学校开设具体的职业与就业课程  课程需要注入本专业自己的特色,让学生们更加了解自己的专业。构建科学的、合理的课程安排。在专业课中应该渗透就业的理念,使学生提前了解就业的过程。  三、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模式的特点  (一)教学系统性的特点  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经过几年学习准备和努力最终形成毕业的就业抉择。是贯穿整个大学始终的一种就业教育体系。  (二)教学分段性的特点  大学生自身身心的发展具有分段性,所以在就业问题上,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特点和认识。在每个阶段上实施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模块化的特点  从整体教学内容上看课程的内容既有相互联系又有相对独立的特点,可以分为不同章节不同教师讲授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授课。  (四)教学实践强的特点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择业观念的形成是随着不断变化的实践改变而改变的,就业技巧、笔试、面试等都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就业指导课程要以实训为主。  四、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教育指导的具体内容设置  从入学开始,把入学教育和就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风,使学生保持高考前的拼搏精神,确立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拼搏,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根据同学们在大一的表现,许多学生由于上了大学之后,出现了思想上放松、学习上出现了松散的现象。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了不及格的现象。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前景和就业形式不太了解。老师应当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增强专业的意识和职业发展的意识。既要让学生体会到就业的艰辛,又要让他们体会到就业前景的光明。  二年级是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阶段,把专业素质能力的提高与就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处在不同的阶段,也应相应的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成为全面型人才。拓宽学生的学习面,不光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加强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开展好职业决策、思维创新、动手实践等多种能力的培养。  三年级是专业知识学习提高阶段,把专业思想与就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择业观。学生只有喜欢自己的专业,才会愿意去学这个课程,才不至于等到找工作时,发现专业技能弱,不被公司应聘。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无论选择的专业是什么,只要是自己想做的,就一定努力去做好。一定要学一行,爱一行,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本领。培养学生的敬业乐业精神。职业不分高低贵贱,给学生讲述一些成功人士的案例,知道成功的背后得付出艰辛与努力,激发学生从业敬业精神。  四年级是学习实践的毕业阶段,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就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健康人生观。开始实习工作和面临就业时,这个过程许多学生会出现心理问题,需要老师及时的帮助解决问题。开始实践就要注重人际交往关系,为人处事必须要遵循诚实守信道德原则,要懂得交往的基本礼仪和尊重他人。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意识强,单位集体个人就会更加地信任,对个人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全程化就业指导教育模式是一个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学生个人发展指导为线索,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职业需要的各种能力为目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和择业观,提高学生素质拓展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是一个立体式展示又相互交叉渗透的系统化工程。  参考文献:  [1]赵曼,罗明晖.大学全程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R].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研究报告,2008(5).  [2]姜兴健.陕西科技大学2011届服设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J].出国与就业,2011(11).89.  [3]冯小湖.从入学到毕业的大学生就业观教育[J].逻辑学研究,2007,27(1):13-17.  [4]周鸿雁.论学习的目的和动机[J].当代继续教育,2005,23(3):46-48.  [5]韦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6]李芬.当前高校美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安徽文学月刊,2008(12):295-296.  大学生就业论文 篇10  【摘要】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目前已经出现总量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并存的矛盾。一方面,存在大学生供大于求的现象,大学生供给超过了经济增长带来的对大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在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由于专业结构、地区结构不合理,大学生自身知识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就业机制不完善,产生结构性失业,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改善需要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大学生、市场、高校三者的协调与合作。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总量失业;结构性失业  一、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总体就业形势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主义市扬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正猛烈地冲击着我国的高等教育,大学生就业在社会转型期遇到了很大的挑战,总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1.就业人数庞大,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形势严峻  自从2000年以来,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2011年毕业生的人数是2001年的5倍多。据教育部统计,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280万,截至当年9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73%;2005年毕业338万大学生,截至当年9月1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6%;2006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全国大学生就业率为76.69%。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495万,平均就业率达到70%;2008年全国毕业生人数为559万,大学生就业率为70%;2009年高校毕业生611万,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4%;2010年的大学生毕业生630万,截至7月1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2%;2011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660万,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刘延东表示,2011年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达到77.8%,连续9年保持在70%以上;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80万人,700多万名中专、职高、技校等也将集中进入就业市场,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仍将会集中显现①。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几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剧增,加上往年沉淀下来的毕业生,大学生总体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虽然这几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基本持平,但由于毕业生人数逐年剧增,所以绝对数在增加。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  2.存在结构性“供过于求”的现象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比较旺盛的,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仍然是供不应求的。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结构、职场、经验准入要求等市场需求因素发生的变化与大学生适应这一变化所需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职场经验,就业观念、信息占有、高校分布和专业人数分布不匹配,引发了职位空缺和失业并存现象。所以,出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局面并不是真正大学生太多了,而是结构性过剩,也就是劳动力供求结构不一致,导致大学生结构性失业,如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学生素质和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区域结构性矛盾等。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分析  1.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  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特别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口生育的高峰期,形成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高,给社会带来了严峻的就业压力。此外,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而出现的农业劳动力大规模转移以及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用人单位吸纳大学毕业生的能力有所下降,使得劳动力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  2.高校扩招导致大学毕业生总量增加,大学生就业市场进一步由“卖方”走向“买方”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据教育部统计,2002年只有145万高校毕业生,而2011年达到了660万,10年间增加了515万,而且每年还有部分未就业的往届毕业生也会加入到求职队伍中来。大学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由“供不应求”转为“供需平衡”,直至“供大于求”,大学生就业市场化,价格机制在就业市场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大。而现在社会高等教育高增长率、社会总就业形势紧张和劳动力市场是严重分割的。高校扩招由于速度过快、增幅巨大,大学生供给短时间内爆发,超过社会经济增长水平和速度,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岗位与大学生的供给不平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失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3.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就业机制不完善  随着国家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改革,毕业生择业由计划分配体制的统包统分变成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缴费上学、自主择业的就业体制所取代,但市场机制还不完善,一些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一个真正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尚未建立。一方面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仍然存在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作用,用人机制不够健全,人才流动机制还有待完善。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完善,就业市场不规范,劳动力要素的配置还未达到优化。在毕业生觉得“一职难求”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感叹很难招到满意的人才。  4.经济结构变化使大学生就业呈现结构性矛盾  产业结构与劳动力供给结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两者的关系通过不同产业、不同行业的不同职业岗位和教育培训的学科专业设置来连接。当职业分类发生变化时,教育培训学科分类也应及时调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我国产业结构急剧变化,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结构调整、新技术应用于生产等原因,对劳动者的工种、技能、知识、经验提出了新的要求,必然带来劳动力结构和知识技能结构的相应调整,引起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而我国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稳定性、滞后性,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与变动的产业结构之间的错位,造成现有劳动力不能适应这种要求,加剧了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的现象。  5.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  大学生就业出现结构性矛盾,包括专业结构、地区结构等。在专业结构上,存在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急剧增加,许多高校仍然沉溺于计划经济的惯性之中,寻求市场和信息观念不强,并没有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导致学校专业设置、教学方式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加上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快于高校对人才的培养速度,形成人才供需市场配置的时间差,导致过去的热门专业现在有可能变成了就业“困难户”。另外,一些高校专业设置有较大盲目性,追求专业齐全,不注意专业设置与市场的紧密结合,造成一些专业供过于求,毕业生缺乏竞争力,部分大学毕业生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进入社会后适应能力不强,找不到学以致用的岗位。从地区结构看,就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就业形势好,就业渠道比较畅通;而欠发达地区,就业情况不太好。缺乏人才,又留不住人才,造成人才流失。  就业难的问题除社会的客观原因外,也与毕业生自身的观念跟不上形势有着密切关系,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是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毕业生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又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却好高鹜远,缺乏对社会合理的认识和找准自己的定位,就业观念偏离就业现实,很少考虑自己的期望是否脱离现实,是否有利于自己的发展,不是从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和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性格出发,而是无的放矢、随大溜,盲目乐观,严重脱离客观实际,所以不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和工作。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路在何方?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针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困难存在的诸多原因,需要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大学生、市场、高校、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协调与合作、共同行动。  1.政府应加强引导,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做好宏观调控,主动采取多种措施拓展就业机会,给大学毕业生创造一个比较平等的竞争择业环境。  2.大学生要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提高综合素质,转变就业观念,走向市场。  3.高等学校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变人才培训方向,进行相关专业设置的市场导向,与企业相对口,注重对实践操作应用能力的培养,不断增强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教育部2011年11月21日召开的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社会需求与就业的良性互动。要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建立并完善就业状况对高等教育的反馈机制。  4.社会要完善就业市场。一方面通过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和利益驱动,促使劳动者主动延缓就业,以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劳动力市场,提高人力资本的投资效率;第三,加大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增强劳动要素流动性。2012年2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指出,“加快人力资源配置领域的改革进程,逐步消除人力资源市场城乡分割、地区分割和身份分割,促进城乡各类劳动者平等就业。加快推进劳动力市场与人才市场的统一和改革进程,建立健全政府部门加强宏观调控和提供公共服务、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规范服务的市场运行格局,推动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灵活的市场运行机制。建立人力资源市场监测体系,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体系,加快人力资源市场法制化建设。”  注释:  ①资料来源:教育部对历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就业率的统计及相关资料。  参考文献:  [1]董兆波.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的现状与个体应对策略[J].现代管理科学,2008(01).  [2]张小英.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3]王魏芳.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J].法制与社会,2008(10).  [4]张干军.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对策[J].现代企业,2011(2).  [5]李达.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根本原因及应对策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4).  大学生就业论文 篇11  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经济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就要求我们大学生在校期间如何为将来就业创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大学生在就业创业期间要努力做好自己,展现自我的能力。坚信自我,迎接任何挑战,在困难面前不做任何的退缩。完成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有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  一、大学生就业环境与就业现状大学生就业环境  改革开放的30年来,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经济体制的改革导致就业体制和就业结构的变革。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国企职工下岗等中国特有的基本国情使我国的就业问题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经济环境。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而另一方面高校扩招又使得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导致每年大学生毕业生数量剧增大学生就业现状。  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由于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而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由于工资差距,地域差距,毕业生普遍流向东部发达地区,私营企业相比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就业人数迅猛增加。  由专业之间供求不平衡更是使学非所用的矛盾逐渐显现非重点院校毕业生和低学历毕业生就业相对困难。在这基础之上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程度降低,岗位流动的速率趋势加快。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二、大学生就业目标规划  每一个在校的大学生在毕业后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业创业。每一个大学生再进大学门的时刻就应该为以后的就业问题考虑,因为这是他们走出大学校园第一个所要面对的难题。想要以后安逸的生活,在大学期间就该为之努力奋斗。在大学里,我们应该弄懂两个问题:第一我们来上学是为了什么?第二我们该如何度过我们的大学?我们来大学是为了自己未来的事业,我们不是来贪图享受的。在大学里我们应该学会为自己的梦想拼搏努力,学习好专业的知识为以后打下基础。  在大学里,首先我们应该提高规划学习的能力提高就业能力。规划学习即知道我们学什么、何时学、何处学等。要时常反思现在的知识结构是否能胜任现在或将来不久的职位。只有这样,才能懂得学习要求、控制学习过程,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灵活的适应自己所处的复杂环境,最终使学习活动达到预期目的。其次,要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就业能力。  我们应该先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并位获得理想的职业做好积极准备。然后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思考自己的性格,脾性是否能够很好的担任该项工作。还有我们应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某个职位需要什么样地知识,都应该做合理的知识结构,以便于自己的学习。然后我们还应该提高自我的社会适应能力,升就业能力,高就业能力。  其实大学也是一个小社会,一些企业在挑选和录用大学毕业生时,等条件下,往优先考虑那些曾经参加过社会实践,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而不挑选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历与生活经验。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就业前就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还有我们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就业能力。大学生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是社会的顶梁柱。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是重要的任务,面对逆境和困难时,我们应该迎面而上,注意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性格。  求职中,分了解就业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乐观心态克服一切困难。而不是一陷入困境,就不知所措。  最后,我们要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提高就业能力。大学生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就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忠于职守,献身事业的乐业和敬业精神,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劳动态度,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以及在职业活动中团结协作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在职业活动中,无私、正直、勤奋、诚实、守信、坚定、勇敢等优秀职业品质是人们在工作上做出成绩的必要条件。同时,良好的职业精神同时也是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所不可少的。  三、大学生怎样实现自主创业  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我们的肩上背负着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感,是充满朝气与活力,思维敏捷,自主创新意识强的群体。市场需要注入这些新鲜的血液,在就业难的情况下,大学生可以凭借自己敏锐的市场眼光,和自己的专业知识开拓一条自己的道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  如何能够实现自主创业?如何才能取得创业的成功呢?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培养敏锐洞察商机的能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存在许多商机,但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效洞察到的。这就要靠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市场、社会现象。另外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利用自身所长来开展自我创业。在自己熟悉的方面更能发现商机。  其次我们应该不断强化创业的技术与理论基础。与社会上其他自主创业群体相比,大学生的优势在于,他们是一群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智商份子。在国家提倡自我创业的社会前提下,拥有创业技术基础的支持才能在开展创业的过程中稳操胜券,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创业并不是口若悬河的发表空想,而是需要我们付诸行动,需要技术基础的支持。然后重在.组建高水平的创业团队。大学生因为社会经验少,人生阅历浅薄,所以想要单独在复杂的社会里面实现自我创业并且取得成功,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在创业的初期,大学生可以组建一个高水平的创业团队,齐心协力取得成功创业的果实。这样的一个团队需要有技术人才,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的人才,有良好组织能力的人才,以及沟通能力强的人才。  这样的组合才能让我们在创业的过程当中推陈出新,并且稳步前进。只有拥有了良好的组织能力才能让整个团队的运作得以顺利运行,而敏锐的洞察力可以快速地帮我们进行市场定位,技术人才可以帮助我们利用高效率的信息化水平快速地解决所面临的专业性问题,最后沟通能力强的让整个团队处于和谐的发展状态中,解决由于意见分歧带来的矛盾,沟通客户。  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需要要具备的条件呢?  第一,成功创业者应具备激情与平常心:对成功有强烈的欲望,对事业的热情与激情,但是创业都会遇到危机当危机出现时,应该以平常心对待,能够清晰地看时局,审时度势,避免因心态失稳造成在商业竞争中的失败。  第二,成功创业者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无论是对产品的选择,市场的需求,都需要有超强的观察力,对未来的把握是基于现实的真实,了解市场的走向并由此做出正确的商业判断。  第三,成功创业者应具备清晰的判断力:根据市场的变化,新闻,顾客需求的变化,能够做出准确清晰有效的判断,并且在思考时具备全面的理解,有较全面的见解。第四,成功的创业者要有不怕吃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创业的初期,必定要面临很多困难,因此,创业者应该有坚持。拼搏的精神。  第五,成功创业者应具备诚信的品质:在创业时候,人脉是重要的资源,无论是新朋还是旧友,无论是进货商还是客户,合作伙伴,种种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法则是诚信,并赢得良好的信誉,对于商家来说,信誉是命,信誉可以让你得到更多的客户,不重视信誉的商家几乎没有,因为现在这个世界,你想做个独一无二的产品还是比较难的,真的出来,销的好的话,复制的速度是很快的,所以良好的人缘常常可以让你和各种关系建立牢固的信任关系,从而生存下去。  第六,成功创业者还应该学会倾听:倾听市场的需求,倾听顾客的需求和建议,倾听团队成员的建议,倾听职工的建议。更好的与顾客职工进行沟通,才能更好的获得成功!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不少大学生开始选择自主创业。不管是创业还是就业,我们在校期间应该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学习与创业就业的有关的知识与理论。为自己以后的就职或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应该努力奋斗与拼搏!【大学生就业论文】相关文章:大学生就业论文提纲05-28会计就业论文01-23大学生就业思想的政治论文精选01-17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范文07-23大学生就业本科毕业论文01-29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范文01-26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通用11篇)06-24解决大学生就业能力方法论文12-10就业论文范文02-02
专升本考试难度大吗  专升本考试是专科生在大三时参加的考试,考上之后需要到本科院校继续就读两年,每年报考人数都很多,那么专升本考试难度大吗?能不能考上?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专升本考试难度大不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专升本考试难度很大吗  专升本考试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每年通过率并不高,而且近两年录取率还有下降的趋势,当然不管录取率高低,主要还是看你自己,建议提早复习,提早准备,这样会考出一个好的成绩,高的分数,你统招专升本的录取率就会大大的提高。专升本考试是由省教育厅组织的,针对大专(高职)应届毕业生的一次升学考试,考上之后拿到的是第一学历全日制本科毕业证,除了毕业证书上会标注“专科起点”、“两年制”字样外与普通本科没有差别。  【2】专升本考上之后还要读几年  统招专升本考上之后还要到本科院校继续读两年(临床医学为三年)。专升本考试是指大学专科层次学生进入本科层次阶段学习的选拔考试,是中国大陆教育体制中大专层次学生升入本科院校的考试制度。考试对象仅限于各省、直辖市、全日制普通高校(统招入学)的专科应届毕业生,不允许开跨省报考,考试机会只有一次。  【3】统招专升本第一学历是本科吗  统招专升本是全日制的学历,毕业证上会注明是“专升本”或“专科起点本科”字样,发的是全日制学历证书,国家承认的第一学历是本科。因为国家教育部政策法规司规定,普通高校统招专升本为国家统招计划普通全日制学历,本科为第一学历。统招专升本考试是专升本考试所以形式中含金量最高的一种。  【4】关于专升本考试  ①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少意味着难度会小一点,考试科目多意味着需要复习的也多,备考压力大,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备考,备考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②考试科目相对少的省份  新疆:语文+政治  浙江:文史、法学、教育、艺术:大学语文、英语  理工、经管、农学、医学:高等数学、英语  ③考试科目相对多的省份  山东:四门公共课:语文,高数,英语,计算机,自荐生还需要加上专业课。  辽宁:三门公共课+专业综合课科目考试+技能考核  ④录取率  一些省份报考人数大,招生少,竞争压力大。这些省份的升本人可要多多努力,在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  ⑤报考次数  有些省份并不是只有一次专升本考试机会,而是有机会第二次或者多次报考,那么这些地区的同学会比只有一次考试机会的同学来说幸运很多,毕竟没有过的话,还可以明年再来,压力就不会那么大。  【5】成人专升本报考时间  成人高考专升本一年仅有一次报名机会,报名时间一般在8月的中旬到9月上旬,采用网上报名,网上缴费,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6】成人专升本报考条件  成考专升本作为我国成人高等学校本科层次的全国招生统一考试,也是我国成人高等院校选拔合格优秀的毕业生进入更高层次进行本科学历教育的入学考试,而且招生院校通过学员的考试成绩择优录取。成人高考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很多成人提高自身学历的首要选择方式。报考成考专升本需要的条件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报考者具有国家认可的学历的除各类高、中等教育学校的在校生外的在职、从业人员或社会其他人员;  3.身体健康、生活能自理,不影响学习所报考的专业;  4.报考专升本的考生必须拥有国家认可的专科及以上毕业证书,并且提供的证书必须是在“国家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可以查到的正规学历证书。  成人高考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想要报名的学员需要登录所在省市的教育考试院官网点击“成人高考”进行报名,报名成功后就需要携带本人身份证和最高学历原件及两张免冠蓝底照片2张在规定时间到现场确认地点进行信息的确认,现场通过后就可缴纳考试费用等待参加全国统一的成人高考,考试成绩公布后院校会择优录取。  【7】招生对象  仅限于应届优秀普通全日制高职高专毕业生,某些省份应往届毕业生均可报名,(还包括退役普通专科士兵免试进入普通专升本)。各省市和学校规定不同。某些省市和学校要求如上海为大学英语四级成绩过425分、无不及格记录;某些省市和学校无此要求,具体情况请参照当年各省的政策。统招专升本只限报考专科所在省份的本科院校,不允许跨省报考,且所报专业必须与所学专业对口,已有某些地方(如河北省)允许跨专业报考。  【8】招生专业  就普通专升本招生专业而言,省份不同学校不同则所设专业也不尽相同,但一般与国家教育部所公布的普通本科专业设置相一致,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普通专科应届毕业生只能选择与专科阶段所学专业相对口的本科专业,也就说与普通高考不同,普通高校专升本在报考专业时,必须专业对口。另外,在院校选择上也受到一定限制,通常只能报考本省内设有相关对口专业的高校,不允许跨省报考。就考试科目而言,各省情况不一,但通常有3门考试科目(文科/英语/艺术: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大学计算机;理科: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计算机),艺术专业根据所报考学校规定可能会增加本科专业加试。  具体省份具体学校每年统招专升本的专业设置,都不尽相同,有意于报考的在校专科应届毕业生,可以及时关注、查询所在省份教育机构网站(教育考试院、省教育厅)所提前发布的当年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的院校及专业设置等相关信息。  各省每年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考试政策稍有不同,以当年各省教育考试院或教育厅公布的政策为主。  【9】考试形式  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考试主要以笔试为主。大部分省份为省教育考试院组织的统一考试,小部分为省教育厅高教处。分文科,理科。部分省份考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大部分,各省市的出题方式不同,以当年各省教育考试院或教育厅公布的政策为主。  【10】专升本考试科目有哪些  1、高起点升本科统考科目:  (1)理科类:语文、数学(理)、外语、理化(物理、化学合卷)。  (2)文科类(含外语类):语文、数学(文)、外语、史地(历史、地理合卷),艺术类专业数学考试成绩不计入总分,供录取时参考。  2、专科起点升本科统考科目均为三门。  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共分为八个科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别如下:  (1)哲学、文学(艺术类除外)历史学以及中医、中药学(一级学科):政治、外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一级学科):政治、外语、艺术概论。  (3)工学、理学(生物科学类、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类、心理学类等四个一级学科除外):政治、外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学、管理学以及职业教育类、生物科学类、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类、心理学类、药学类(除中药学类外)等六个一级学科:政治、外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类:政治、外语、民法。  (6)教育学(职业教育类一级学科除外):政治、外语、教育理论。  (7)农学类:政治、外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中医学类、药学类等两个一级学科除外):政治、外语、医学综合。  注:(1)外语开设英语和日语两种语种。  (2)专科起点升本科统一考试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3)专科起点升本科统一考试科目试题均由教育部统一命制。除统考科目外,是否再加试专业课,由招生院校自行确定。如需加试专业课,由招生院校向社会公布并自行组织命题和考试  拓展阅读: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注意事项  快速查看试卷  考生接到试卷后,先写上姓名、考号,然后,要迅速将试卷从头到尾看一遍,摸清题情,看哪些题型比较熟悉,哪些题目比较简单。一旦答卷铃响,立即答好简单、熟悉的试题,以收旗开得胜之效。  开考信号未发不可作答  开考前5分钟分发试卷,考生拿到试卷后不要答题,在指定位置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后,认真听取监考人员宣读答题的相关注意事项,开考信号发出后才能答题。  审题快速仔细  对较新颖的综合题,审题要慢、细,先慢慢回忆、检索解题信息,寻找突破口,找到线索后,迅速书写解答要点。  答题快速准确  答题要快。解答题只写要点(即得分点),省略非主要步骤,对选择、填空题要善于压缩时间,可在第一卷上边算边答,切忌小题大做。  卷面干净整洁  答卷是给人看的,要注意卷面整洁、工整,给阅卷老师留下好印象。同时,格式要规范,方便评卷,表达、作图要符合常规,不可另搞一套。做好这些感情投资,可增加卷面分和印象分,防止不当失分。  主观题书写时注意细节  不能用铅笔、圆珠笔或出水不畅的黑色笔,这样会造成扫描的图片不清楚,影响评卷。同时,答题内容不要超出答题区域、要在规定题目序号的答题区内答题、不要将几道题集中在同一道题目的答题卡内作答,否则所写答案无效。  随做随涂卡  考试中,各科客观题部分多为选择题,建议考生要用2B铅笔将相应的答案涂黑。最好做完一部分就马上填涂,可以5题、10题为一组,防止最后因时间紧张漏涂。【专升本考试难度大吗】相关文章:专升本的难度大吗02-15成人专升本的难度大吗04-20成考本科考试难度系数大吗03-23考博士难度大吗05-09高职高考的难度大吗08-032021年广东普通专升本考试难度如何03-22统招专升本考试难吗02-28西京学院专升本专科学历的应届生报考难度系数大吗02-262021年广州中考体育难度大吗10-31
  本周,教育部等8部门发文规范“公参民”学校,各地不得再审批设立新的“公参民”学校;并明确“公参民”学校转公办校、民办校的具体要求;上海“双减”意见落地,到2023年校外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北京市教委介绍“双减”工作进展,发布校长老师交流轮岗规则,将及时公布学科类培训机构白名单;近期,上海市政府印发了《上海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教育部介绍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疫情防控工作相关情况,明确学校开学3条硬性要求;“双减”政策下教育企业纷纷转型,快乐学习推出STEAM课程Hi科学,小猿搜题更名为小猿答疑;行业产经方面,宝宝树、科大讯飞、美联教育、学大教育等发布最新财报;杭州公安局滨江分局通报,兰迪少儿英语创始人被刑事拘留……更多教育行业新鲜事,详见下文。一、规范公参民学校  政策
8部门发文:各地不得再审批设立新的“公参民”学校  近日,教育部会同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印发通知,就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以下简称“公参民”学校)进行部署。规范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突出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公平性和人民性,理顺“公参民”学校体制机制,着力建立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各安其位、相互促进的教育格局。  通知明确,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工作重点是:公办学校单独举办的“公参民”学校,公办学校与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合作举办的“公参民”学校,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公参民”学校。  通知要求,要着力理顺“公参民”学校的体制机制,针对“公参民”学校的不同类型,设定不同路径,突出因校制宜,强化分类指导,力求平稳推进。各地要科学编制区域义务教育发展规划,增加优质公办义务教育资源供给,以科学规划引领科学发展。  通知指出,要全面规范公有教育资源的使用。公办学校投入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国有资产,应当符合国有资产使用管理规定。公办学校要增强品牌保护意识,规范使用学校名称和简称,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利用公办学校品牌开展宣传或其他活动。  通知强调,各地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规范“公参民”学校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稳慎有序推进。各公办学校要强化政治担当,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完成各项工作部署。  通知全文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规范  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党委编办、发展改革委、民政厅(局)、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自然资源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党委编办、发展改革委、民政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近年来,公办学校(含其附属学校、校办企业、学校基金会、学校工会等附属机构,下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含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以下统称“公参民”学校),积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地方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但“公参民”办学模式诱发了许多矛盾和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为贯彻义务教育由国家统一实施的要求,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精神,对“公参民”学校进行专项规范,现就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严格界定范围  “公参民”学校主要包括以下三类:公办学校单独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公办学校与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含具有财政经常性经费关系的其他单位、政府国有投资平台、政府发起设立的基金会、国有企业等,下同)合作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含公办学校以品牌、管理等无形资产参与办学)的义务教育学校。  二、理顺体制机制  公办学校单独举办、公办学校与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合作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应办为公办学校,按照属地原则,划归市、县级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但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缺乏的地区,由地方政府引进区域外公办学校合作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应坚持公有属性,完善管理模式。  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符合“六独立”要求(即独立法人资格、校园校舍及设备、专任教师队伍、财会核算、招生、毕业证发放)的,可继续举办民办学校,但应在履行财务清算等程序,并对民办学校及相关单位、企业等使用公办学校校名或校名简称进行清理后,公办学校逐步退出;经协商一致且条件成熟的,也可转为公办学校。不符合“六独立”要求的,地方政府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可视情况将其转为公办学校或终止办学。各地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教职工经济补偿的标准和资金来源,做好安置工作。  新建居住社区配套建设的义务教育学校,应当建为公办学校。既有居住社区配套建设的“公参民”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转为公办学校,也可通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学位、继续办学。  各地要因地制宜、审慎推进,一省一方案,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理顺体制机制,实现平稳过渡。  三、加强规划引领  各地要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及适龄儿童、少年数量和分布等因素,抓紧编制区域义务教育发展规划,着力增加优质公办义务教育资源供给,保障就近入学,不得再审批设立新的“公参民”学校。公办学校也不得以举办者变更、集团办学、品牌输出等方式变相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  四、规范公有教育资源使用  公办学校将土地、校舍、教学仪器设备等国有资产租赁给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使用的,应当签订租赁协议,明确期限、价格和双方责任等。租赁价格需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要求,评估作价、合理确定。公办学校将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租赁给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使用的,应当限期纠正,收回自用,或由市、县人民政府收回划拨土地使用权、重新安排供应;公办学校将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上建成的房屋租赁给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使用的,应当依法上缴租金中所含的土地收益。  地方政府和公办学校不得向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新增派具有事业编制的教职工。已经派出的,分阶段分步骤有序引导退出。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可设置过渡期,分类管理,稳妥推进。  公办学校向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提供服务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后签订协议,有偿服务费收入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防止坐收坐支或私设“小金库”。公办学校应当增强品牌保护意识,规范学校名称、简称的使用,不得违规输出品牌。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也不得利用公办学校品牌开展宣传或其他活动。  公办学校应集中精力提高自身办学质量,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效应,采取对口支援、帮扶薄弱学校、开展师资培训等多种方式支持地方义务教育。  五、严格规范招生  公办学校不得以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名义开展选拔招生或考试招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以公办学校或者公办学校校区、分校的名义招生,也不得以借读、挂靠等名义变相违规招生。  六、落实工作责任  各地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规范“公参民”学校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稳慎有序推进。要坚持目标导向,依法依规履职尽责,强化形势研判,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避免出现利益输送等问题。要严格责任追究,防止走形变调,对执行不力、顶风违规变相审批的,要严肃追责问责。公办学校要强化政治担当,落实主体责任,积极主动作为,坚持民主决策,切实完成各项工作部署。教育部将加强监督检查,将此项工作分别纳入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范围和部属高校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范围。  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举办或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参照本通知执行。各地要在2021年8月底前完成专项摸底排查,理清产权和责任关系,制定分省分年度工作方案,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备案。对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汇总并按程序上报。二、上海双减意见落地  双减
上海“双减”意见落地 到2023年校外培训行为全面规范  上海8月24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全面落实中央“双减”工作部署,对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等作出了具体部署。《实施意见》明确:用1年时间,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有效管控,义务教育学校开展校内课后服务全面覆盖,线上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规范工作如期完成,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到2023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校外培训行为全面规范。  据此,《实施意见》对照中央“双减”工作部署,结合上海培训市场综合治理工作开展情况予以细化和具体化,特别是对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校内课后服务供给、形成校外育人合力等进行深入部署,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着力健全作业管理制度、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分类控制作业总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建立作业监督机制、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强调要促进教、练、考一致,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五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二是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着力保证课后服务时间、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内课后服务时间一般不少于2个小时、结束时间一般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初中学校可探索在工作日晚上开设自习班。支持学校统筹实行教师弹性上下班、调休等措施。  三是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着力从严审批培训机构、严格机构投融资、严格限定培训时间、强化培训内容管理、严格机构收费管理、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完善培训机构监管,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并统一登记为双重管理的非营利性机构;对原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改为审批制,对已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按照标准重新办理审批手续;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外资不得控股或参股学科类培训机构;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线下培训机构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线上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  四是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着力促进校际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深化高中招生改革、纳入质量评价体系,强调要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加强优质教育资源跨区统筹,进一步落实全市义务教育“五项标准”城乡、区域统一, 将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大部分招生名额直接分配到每一所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  五是整合用好校内外资源。着力优化使用校内资源、整合使用校外资源,明确可适当引进优质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进校参与课后服务,整合各方资源为学生职业体验、社会实践、生涯教育等创造条件。  六是强化配套治理和支撑保障。着力加强课后服务保障、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做好培训广告管控,要求配足配齐师资力量,把用于教师课后服务补助的经费额度作为增量纳入绩效工资并设立专项,不作为次年正常核定绩效工资总量的基数;严禁中小学教职员工开展校外有偿补课;促进家校社协同,形成减负共识;加强面向未成年人的校外培训广告管理,严肃查处校外培训违法违规广告行为。  《实施意见》同时明确,统筹做好面向3至6岁学龄前儿童和普通高中学生的校外培训治理工作,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对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的管理,参照本《实施意见》有关规定执行。三、北京双减进展介绍  北京
校长老师交流轮岗规则发布 及时公布学科培训机构白名单  8月2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市教育“双减”工作推进情况。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新的学期,北京市将大面积、大比例推进学校干部教师的轮岗,并将其纳入校长教师晋升评选条件。  针对“双减”工作推进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北京制定了防风险处置方案和纠纷调处工作措施,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还成立校外培训矛盾纠纷诉前调解中心,对校外培训中出现的和学员、职员以及第三方的矛盾纠纷进行诉前调解。  对于“营改非”工作,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赵学刚表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不得以盈利为目的,不得向出资人、设立人或者成员分配利润。  新学期北京推进干部教师轮岗:北京校长老师交流轮岗规则发布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新的学期,本市将大面积、大比例推进干部教师的轮岗。  李奕提及,在新的学期,北京一些区经过暑期的认真准备,很多的优秀校长、骨干教师、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进行了区域内的合理的流动,到了新的岗位。  具体执行上,交流轮岗对象方面,李奕介绍,从校长层面来说,离退休时间超过5年、并且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6年的正副校长原则上应该进行交流轮岗;教师层面,在编在岗教师,距离退休时间超过5年并且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6年及以上的老师,原则上进行交流轮岗。  交流轮岗形式方面,主要形式包括区域内校长交流轮换、骨干教师均衡配置、普通教师派位轮岗三个维度。  在城区,完善学区教育集团的改革,着力推进跨学区教育集团的交流轮岗。李奕特别提到,优化学区教育集团结构,努力实现学区教育集团区域内全覆盖,过去以单一学校、班级为学生提供服务的供给方式,调整为学区集团的供给。在推进学区教育集团内校际间师资均衡配置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全区范围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交流轮换,区级以上骨干教师的均衡配置,努力达到每一所学校都有不同类型的骨干教师的配置,同时普通教师的派位轮岗工作也逐步开展起来。  在远郊区和生态涵养区,全面推进交流轮岗。在全区范围内,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的交流轮换,区级以上骨干教师的均衡配置,普通教师的派位轮岗。  李奕表示,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周期。因此,北京强调教育供给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干部教师的交流要以最基本的教育周期为单位,比如以学期、学年为周期,“最好以孩子的一个成长周期为单位,比如按照低年级、高年级学段等。”  此外,在校际、集团之间,甚至区域之间,通过双师课堂等方式将优秀的老师、学科课程和作业布置向薄弱学校和地区输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  交流轮岗工作纳入校长教师晋升评选条件  交流轮岗保障方面,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参与交流轮岗和工作绩效作为校长职级晋升,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与晋升,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评选、评优评先等方面工作条件之一。切实保障参加交流轮岗校长教师的工资待遇,在绩效工资分配中予以适当倾斜。  李奕还提到,要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纳入市区教育工作督导评价范围,作为各区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推进义务教育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督导评价重要指标。  目前,北京市已有东城区、密云区两个试点区。具体到区的轮岗工作,东城区教委主任高伟介绍,东城区将以先教师后干部、先小学后初中等的方式,在本学年度实现干部教师轮岗不少于2000人,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东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干部教师100%轮岗。  下一步,北京全市将有计划地逐步扩大试点,在2021年年底之前,再启动六个区的干部教师轮岗交流试点。  “营改非”后,不得向出资人、设立人或者成员分配利润  针对“双减”工作推进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李奕介绍,北京市级专班制定了防风险处置方案和纠纷调处工作措施,明确加强政策解读、有序维护各方利益、加强部门协同联动等。  同时,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成立校外培训矛盾纠纷诉前调解中心,对校外培训中出现的和学员、职员以及第三方的矛盾纠纷进行诉前调解。  北京市将及时公布“白名单”(已批准恢复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名单)。按照资金监管、办学许可、疫情防控、行为规范、办学标准等相关要求,即资金监管+办学许可证+《校外培训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指引》、《校外培训机构行为规范》、《北京市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办学标准(暂行)》的“1+1+3”要求,持续加强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各区教委将分批向社会公布已批准恢复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名单。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营改非”工作,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赵学刚介绍,营改增工作实行的是双重管理体制,教育部门作为业务主管单位,负责前置许可审批和日常业务管理。民政部门作为登记管理机关,负责法人登记和监督检查。  赵学刚强调,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不得以盈利为目的,不得向出资人、设立人或者成员分配利润。同时必须严格按照章程来开展相关活动,要按时参加年度的检查,要主动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的管理,民政部门将认真执行首问负责、一次告知、限时办结等制度。  赵学刚提到,教育部、民政部正在研究“营改非”工作的相关政策,在文件出台以后,北京市民政局将按照上级要求抓好落实。  重拳查处机构无证办学、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  在培训机构监管整治工作上,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副总队长贺捷介绍,今年以来,北京市场监管部门查办了一批重大典型案件,包括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对学而思、新东方、高思、跟谁学4家机构,分别给予50万元或70万元的罚款的行政处罚,对作业帮猿辅导两家机构,分别给予250万元顶格罚款的行政处罚,并进行了集中报告。  近期朝阳区市场监管部门对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虚假宣传、发布广告、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作出罚款123.5万元的行政处罚。  “双减”意见出台后,北京市场监管部门将查处无证办学违法行为、关停无证办学校外培训机构作为执法重点,已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对违反民办教育促进法相关规定,无证办学违法行为立案141件。  贺捷表示,下一步,北京市场监管部门将深入落实“双减”工作要求,密切关注校外培训领域舆情线索,持续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执法,重拳查处无证办学、虚假宣传和虚假广告、价格欺诈,利用合同格式条款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规范教育市场经营秩序。四、违规教师机构曝光  曝光
8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案例 5大校外培训违规案例  教育部公开曝光第七批8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  日前,教育部公开曝光第七批8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问题。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8起典型案例涉事教师都受到严肃处理,反映出各地各校深入落实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旗帜鲜明查处师德违规问题的坚决态度,同时,反映出当前仍有极个别教师理想信念缺失、育人意识淡漠、法纪观念淡薄,对学生造成严重伤害,对教师队伍形象造成严重影响。这8起案例分别是:  一、河北省沧州市华北油田某学校教师曹某某收受学生家长礼品、礼金问题。曹某某先后收受学生家长海鲜、茶叶、水果等物品及现金1000元。曹某某的行为违反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第九项规定。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等相关规定,给予曹某某党内警告处分、行政记过处分。送礼学生家长职业为中学教师,同样违反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给予其诫勉谈话、批评教育的处理,取消当年评奖评优及职称评定资格,并在全市范围内通报。  二、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2名教师在校外培训机构有偿补课问题。孙某、刘某某在校外培训机构违规有偿补课,违反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第十项规定。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等相关规定,给予孙某、刘某某降低岗位等级处分,年度师德师风考核不合格,调离教师岗位并调离原单位,不再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将违纪所得上缴财政。当地县政府对县教育局领导班子集体约谈,对学校进行全县通报批评,县教育部门和所在学校分管领导作书面检讨。全县开展在职教师在校外培训机构兼职兼薪排查整治,全市组织开展师德师风警示教育。  三、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某幼儿园3名教师虐待幼儿问题。2021年6月,张某某、金某某、刘某某在保教保育中存在虐打幼儿行为,违反了《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第六项规定。张某某因涉嫌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被刑事拘留;金某某因涉嫌殴打他人,被处以治安拘留15日并处罚金1000元;刘某某因涉事情节较轻,移交教育行政部门处罚。3名涉事教师已被依法撤销教师资格,收缴教师资格证,列入教师资格限制库。该幼儿园园长、副园长被依法作出撤销任职资格、教师资格的处理。该园被暂停办学资格并要求作出整顿。  四、重庆师范大学教师唐某发表错误言论问题。2019年2月,唐某在课程教学中发表损害国家声誉的言论。唐某的行为违反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第一项、第三项规定。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等相关规定,给予唐某撤销教师资格,调离教师岗位,降低岗位等级的处理。学校对其所在学院党政负责人进行约谈并责令作出深刻检查。  五、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教师王某某性骚扰学生、学术不端等问题。2018年10月,王某某违规参加由学生支付费用的宴请和娱乐活动期间存在性骚扰学生行为,且存在论文抄袭造假情况。王某某的行为违反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第六项、第七项、第九项规定。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等相关规定,给予王某某开除处分,撤销其教师资格,收缴教师资格证书,将其列入教师资格限制库。学校党委对其所在学院党总支书记和院长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六、成都体育学院教师邓某某与他人发生不正当关系问题。2015年4月至2018年9月,邓某某与他人长期保持婚外不正当关系。邓某某的行为违反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第二项规定。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等相关规定,给予邓某某开除党籍、降低岗位等级的处分,并调离教师岗位;撤销其教师资格,收缴教师资格证书,将其列入教师资格限制库;取消其有关人才计划入选资格和研究生导师资格。责令其所在学院党政负责人作出深刻检查,取消学院党总支书记当年年度考核优秀等次。  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师芈某学术不端问题。2021年1月,芈某出版的专著抄袭国外作者作品。芈某的行为违反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第七项规定。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等相关规定,给予芈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行政记过处分,调离教学岗位,取消研究生导师资格及三年内评奖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岗位晋升、工资晋级、干部选任、申报人才计划、申报科研项目等方面的资格。其所在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分别向学校作出书面检讨,并在学院内部开展批评教育。  八、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王某某学术不端问题。2020年5月,王某某发表文章因涉及作者身份、虚假同行评议、文章抄袭等行为被杂志社撤稿。王某某的行为违反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第七项规定,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等相关规定,给予王某某警告处分,撤销当年取得的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降低岗位等级,取消三年内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资格,追回因职务、等级晋升已享受的相应工资待遇;撤销涉及学术不端行为的论文学术奖励,追回相应科研奖励经费。  教育部公布校外教育培训违规行为处理典型案例  为落实中央“双减”文件精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依法履职、主动作为,积极开展专项整治,发现并处理了一批校外培训违规典型案例。  一、关于北京市查处“在职教师违规补课”的案例  2021年7月,北京市教委在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过程中,发现5名中小学在职教师在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兼职取酬,具体情况为: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语文教师许某出借教师资格证给其配偶参与校外培训并取酬;朝阳区润丰学校化学教师刘某利用周末时间参与校外培训机构辅导并取酬,语文教师胡某利用暑假期间为校外培训机构发放招生传单并取酬;通州区觅子店中学数学教师王某、英语教师程某,从事有偿补课并取酬。经调查核实,相关区教委对以上5名涉事教师给予警告处分,并调离教学岗位。  二、关于浙江省查处“无证办学”的案例  2021年7月,浙江省义乌市执法人员接到群众举报,在江东街道侯儿小区单元楼内发现一家无证办学的教育培训机构,现场有5名无教师资格证人员正在对29名学生进行培训。执法人员责令该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立即停止办学,监督其通知家长将学生带回,移除办学设施,关停培训机构。依法对该培训机构负责人处以行政处罚:一是处以警告的行政处罚;二是没收违法所得4.6万元;三是处以违法所得一倍4.6万元的罚款。  三、关于湖南省查处“培训机构违规收费”的案例  2021年3月,湖南省浏阳市教育局发现浏阳市现玳教育培训学校存在“提供虚假合同、未向学生开具收费收据、制作虚假收据、部分学生一次性收费超过三个月、利用虚假价格引诱消费、未提供会计账簿、收入未纳入机构财务账户”等违法违规行为。浏阳市教育局对其作出警告的行政处罚,并作出处理:一是要求该校对收退费工作做出承诺;二是要求该校收取的学费转入资金监管账户接受监管。  四、关于福建省查处“发布虚假广告”的案例  2021年7月,根据群众举报,福建省福州市高新区执法人员发现福州高宏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在其注册地址现场大厅,以及官网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成立时间2011年”“每年培训3000名中高考全日制学员”“现已有三大校区:福州旗山校区、福州高新区万达校区、江西南昌校区”“福州旗山校区建筑面积超过20000平方”“占地面积近20亩”“有近8000平方的操场”等虚假宣传内容。经立案调查核实,执法人员对该公司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款5万元。  五、关于江苏省查处“内外勾结、监管失职”的案例  2021年8月,根据群众举报,经当地纪委监委调查发现:仪征市陈集镇雏鹰教育咨询服务中心负责人朱某,在其丈夫陈集镇第二中心小学校长糜某的帮助下,组织22名学生在陈集中学教师宿舍内补课。负责监管工作的陈集镇社区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卞某接到群众反映后,不仅不履行疫情防控管理监督职责,反而向糜某通风报信,糜某、朱某提前将学生转移到租用教室继续补课。8月9日,仪征市纪委监委分别给予卞某、糜某党内严重警告和党内警告处分,对组织查处不力、负有领导责任的陈集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黄某给予诫勉。仪征市教育局依法对雏鹰教育咨询服务中心作出停止办学的处理。  当前正值中小学暑假高峰期,也是治理学科类培训的关键时期。请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从讲政治的高度,进一步加大监管和查处力度,切实将中央“双减”政策落到实处,并加大正面宣传,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五、各地监管情况  监管
北京培训机构罚没款1534.54万元 上海发布选机构六提醒  北京市监部门对培训机构罚没款1534.54万元  8月25日,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北京市教育“双减”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副总队长、督办贺捷介绍,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严格落实中央和市委“双减”工作决策部署,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校外培训机构乱象,集中力量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校外培训机构无证办学、发布违法广告、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  今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查办了一些典型案件,有力打击了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行为,维护了教育生态。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对学而思、新东方、高思、跟谁学4家机构分别给予50万元或7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对作业帮、猿辅导2家机构分别给予250万元顶格罚款的行政处罚,并进行集中曝光。朝阳区市场监管部门对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虚假宣传、发布违法广告、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作出罚款123.5万元的行政处罚。  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8218人次,检查线下培训机构9996家次,检查线上培训机构2107家次,接收教育部门移转线索182条,与教育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228次,累计立案586件,结案233件,处罚172件,罚没款共计1534.54万元。  中央、北京市“双减”意见出台后,市场监管部门迅速将查处无证办学违法行为,关停无证办学校外培训机构作为执法重点,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对违反《民办教育促进法》相关规定无证办学违法行为立案141件,责令北京天朗气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启迪先行教育咨询有限公司门头沟分公司、悠然顽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博师京誉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北京佰艺霖科技有限公司等63家无证培训机构停止办学,并处罚金311.33万元。  下一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深入落实“双减”工作要求,密切关注校外培训领域舆情线索,持续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执法,重拳查处无证办学、虚假宣传和虚假广告、价格欺诈、利用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规范教育市场经营秩序。同时,通过电视、报纸、官网、公众号等不同途径,对后续查办的性质恶劣、影响较大、群众关心的典型案件进行曝光。  上海市消保委联合教委发布“六提醒” 建议家长报名培训机构要审慎考虑  上海市消保委联合市教委22日发布“六提醒”,建议家长选择落实“资金监管”的机构,提醒广大消费者关注相关信息,理性看待,慎重选择。  六提醒包括以下内容:  树立健康教育理念。相较于学业成绩、专业技能,家长更应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注重孩子的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要树立健康的教育理念,理性选择培训机构,切勿盲目跟风;如孩子确有意愿参加培训,应结合孩子的精神状态、兴趣爱好等因素,审慎参加培训。  实地考察机构情况。确有报班需求的,家长要注意查看办学场所内悬挂的营业执照、办学许可证等资质信息,选择合法合规的机构报名。一些机构为吸引更多学员报班,存在夸大师资效果、诱导报名等情况。学员实际上课后,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授课效果远不如预期。建议家长报班前,实地考察机构环境,关注授课氛围、查看师资信息,还可现场询问学员感受后再报名。同时,也要注意查看授课地点的地理位置、疫情防控措施、空调设备配置等,以便报名后孩子能安全安心上课。  重点关注培训时间。根据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规定,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学生确有意愿参加校外学科类培训的,不要报名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期间的课程。如已经缴纳上述时间段的费用,应与机构协商退费,也可以转为非学科类培训课程等。  建议选择“资金监管”机构。为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上海市培训市场健康发展,上海市培训协会协调相关培训机构与商业银行探索实施银行定期划扣等新型资金监管机制,自5月以来,上海市培训协会分批面向社会公告相应名单。提醒家长可关注相关信息,建议选择落实资金监管的机构。  避免一次大额支付。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三个月的费用。家长咨询报名时,要保持理性,不要被培训机构的优惠承诺诱导,一次性支付大额费用。付款时,对于大额分期付款,尤其要注意甄别是分期付款还是金融贷款,避免陷入机构的贷款圈套。  签署合同留好凭证。家长要与机构签署书面合同,详细了解合同内容后再签字,尤其是要看清课程内容、授课老师、退费规则等事项,并索要发票收据,以便发生消费权益争议时更好维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法定维权途径包括:与培训机构协商和解、请求消保委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以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六、沪教育十四五规划  规划
一图速读!上海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公布  近期,上海市政府印发了《上海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到2025年,教育现代化全面深入推进,实现上海教育更加包容、更具活力、更大开放、更高品质发展,高质量教育体系总体建成,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指标接近全球城市先进水平。  《规划》明确了十类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指标,比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和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等毛入学率保持高水平;学前教育教师接受专业教育比例达98%左右,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5%左右;每十万人口在校研究生数达960人左右,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年左右。详见↓  “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围绕“服务人的现代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强关键支撑”三个关键点,上海面向未来五年,提出了教育发展“2+2+2”任务体系。  第一个“2”是聚焦学生和教师两个教育主体。上海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打造高水平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作为教育促进人的现代化的两个关键。上海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五育”融合发展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每一位学生成人成才和人生出彩打好基础,特别是提出要呵护学生心灵世界,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通过一系列协调联动的改革措施,引导教师争当“四有”好老师,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用优秀人才培养更优秀的未来人才。  第二个“2”是增强服务民生和引领发展两个教育功能。在服务民生方面,上海彰显人民城市的人本价值,加强教育资源配置保障,争取完善涵盖从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到老年群体教育服务的全生命周期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机制,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上好每一堂课,服务好每一位学习者,满足人民群众品质生活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与满意度。在引领发展方面,上海将充分发挥高校和职业院校在科技创新策源、文化传承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同发展和对外开放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深化“双一流”建设和产教融合良性互动,努力支撑上海建设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第三个“2”是增强物质技术资源和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两个方面保障。在物质基础保障方面,上海将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提升综合保障水平,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强化基本建设保障,推进信息技术运用,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在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上海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健全市级教育统筹机制,完善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强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进一步向基层教育单位放权,赋予学校更大办学自主权,充分激发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干事创业的潜力活力。  在“2+2+2”任务体系的基础上,《规划》进一步聚焦重点,提出上海教育“十四五”改革和发展十大重点项目,牵引促进各项主要任务落实落地。十大重点项目分别是:教育评价改革项目,学生全面发展促进项目,一流教师队伍建设项目,基础教育高品质发展促进项目,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创新策源能力提升项目,高校一流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产教融合创新项目,教育对外开放提质增效项目,信息技术赋能教育变革引领项目,以及教育资源布局调整与基本建设保障项目。  一图速读  《上海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  ↓↓↓七、开学3条硬性要求  开学
定了!教育部明确学校开学3条硬性要求  教育部8月27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疫情防控工作相关情况。  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7月底8月初,为应对本轮德尔塔变异毒株引起的国内多点散发疫情,教育部就做好暑期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连续印发两个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确保师生安全防护指导到位,严格控制组织开展大型活动,稳妥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进一步完善应急工作预案,确保暑期疫情防控体系正常运行,织密织牢暑期教育系统疫情防控网。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及时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方案,科学谋划和组织实施学校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及早谋划秋季学期开学。  开学前夕,教育部召开全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视频调度会议,交流各地和高校疫情防控工作做法和秋季开学考虑,听取钟南山院士等专家对疫情的分析和对学校疫情防控建议,部署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和秋季开学等工作。要求各地和高校高度重视德尔塔变异毒株传染性增强等特性,认真研判对学校疫情防控提出的新要求,科学谋划秋季学期学生返校方案。  对秋季开学提出了疫情防控条件达不到当地要求的、各项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有效应急预案和演练落实不到位的学校不能开学等3条硬性要求。八、上市企业最新财报  财报
宝宝树、科大讯飞、美联教育、开元教育等发布最新财报  宝宝树2021中期业绩报:营收1.35亿元 同比涨幅达44.2%  宝宝树集团(1761.HK)发布2021年度中期业绩公告:截至2021年6月30日,宝宝树营收增至1.35亿元人民币,同比涨幅达44.2%;旗下核心流量变现阵地宝宝树孕育app平均月活用户规模稳步升至2180万,同比增长7%。董事会联席主席高敏在公告中提及:三孩政策及相关鼓励生育配套措施的相继落地,既是母婴产业长期稳健发展的助力,也对母婴服务企业的业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作为行业先行者,宝宝树拥有充足的财务资源、健全的组织队伍及大股东复星的赋能,能够在下阶段发展中保持行业领先、实现业务乘数增长,也有实力为中国母婴家庭构筑健康、快乐、富足的幸福生态。  上半年业务经营稳步攀升  尽管全球疫情与经济情况仍存在不稳定性,国内母婴市场整体仍保持稳中有增。宝宝树2021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也迎来强势复苏,营收达1.35亿元,同比涨幅44.2%,毛利同比涨幅172.6%,亏损收窄29.2 %。其中,主营广告业务营收同比实现55.2%增长,宝宝树加大技术投入提升营销转化效率,实现自助广告业务营收同比上升188.8%。宝宝树上半年电商业务稳中有升,主要得益于在选品与品控环节上的提质升级。其中C2M创新单品婴幼儿理发器于今年515复星家庭日期间登陆薇娅直播间,实现现货当日售罄,天猫类目单品排名第一的好成绩。  上半年,宝宝树移动端流量实现逆势增长,宝宝树孕育app 月活稳增至2180万,同比上升7%,期内,宝宝树孕育app爸爸版就贡献核心MAU的15%,实现用户规模全面延展。另外宝宝树在微信生态中的私域流量拓展成效显著,上半年实现覆盖近76万不同地域、不同孕育阶段的母婴用户。宝宝树的用户号召力在专业市场监测和数据分析公司尼尔森连续两年发布的母婴行业报告中得到了印证:宝宝树的品牌知名度、用户使用率、首选度、喜爱度及推荐指数均领先行业,尤其在95后群体中的品牌价值远高于其他同类品牌。为了深化用户运营与专业内容能力,宝宝树累计举办超过2200场直播,推出专家短视频专栏「医说就懂」及「好孕来了」。今年三月,还邀请奥运五金冠军吴敏霞出任宝宝树首席育儿官学习与分享科学育儿知识。  宝宝树三大核心业务群  宝宝树在公告中指出,为决胜母婴市场未来发展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宝宝树接下来将坚决执行三纵三横的生态战略打法。即构建了以组织建设为基础,资本赋能加码乘长效应,通过锻造精益运营、生态拓展、科技驱动三大核心能力,实现B2B、C2M、O2O三大商业布局。首先,宝宝树要升级单靠流量变现的传统互联网生意逻辑,提升宝宝树对C端与B端的深度运营能力,使变现效率最大化;同时,从复星生态切入,实现从孕育、育儿延展至辅助生殖、移动产检、疫苗、医美、保险等母婴家庭全场景的服务能力覆盖,以生态拓展的手段打造复合乘长曲线;强化大数据能力,入局SaaS领域并实现AI、智能硬件等方面的多点突破。  科大讯飞2021上半年营收63.19亿元 教育业务收入同比增31.48%  科大讯飞发布2021年半年报。财报显示,报告期内,科大讯飞营收63.19亿元,同比增长45.28%,净利润4.19亿元,同比增长62.12%。  具体到其教育业务。教育产品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7.31亿元,占营收比例27.4%,同比增长31.48%;教育业务实现营收1.06亿元,占营收比例1.68%,同比增长32.29%。据财报显示,教育产品和服务营收增长主要系教育因材施教解决方案业务拓展和讯飞AI学习机销量持续增长所致;教学业务实现营业收入增长,主要系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招生人数增加所致。  据财报介绍,科大讯飞的智慧教育业务主要通过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 源头核心科技的创新,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实现老师的精准教研和分析,实现学生学情薄弱项的精准定位。  讯飞智慧教育依托机器阅读理解、知识图谱构建、机器作文评分、OCR图文识别、智能语音等人工智能关 键技术与教育教学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提供了覆盖教、学、考、评、管教育全场景的解决方案,形成从 国家到省、市、县、区、学校、课堂以及个人的智慧教育产品体系。  目前,讯飞智慧教育产品已在中国32 个省级行政单位以及日本、新加坡等海外市场广泛应用。  2021年科大讯飞拓展“AI云课堂”,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个性化学习手册应用于学校教学场景,通过校内日常学业数据分析,构建学生学科能力画像,精准定 位学生薄弱知识点、能力项和最优学习路径,实现从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帮助学生减轻学业负担、提高 学习效率、提升学科能力。产品目前已经覆盖全国31个省市地区3,000余所学校,帮助学生解决了5亿道错 题。  报告期内,AI学习机不断 升级,软件上通过AI精准学、AI互动学和AI家庭辅导等多种AI技术,覆盖预习、复习、备考、家庭作业辅 导等多种学习场景。2021年电商618中,科大讯飞AI学习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高达706%。  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一季度实现扭亏为盈后,科大讯飞虽然在各条业务线上都延续了增长,但目前仍面临着现金流上的压力。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以来,科大讯飞货币资金由53.5亿元减少至23.15亿元,下降近六成。  关于未来发展,科大讯飞表示将在持续推动技术突破和应用落地基础上,围绕实际案例和可证明成效的标准,聚焦智慧教育等核心业务,实现经营规模和经营效益同步提升。  开元教育2021年上半年营收5.37亿元 线上培训占比超三成  8月23日晚,开元教育(300338.SZ)发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开元教育营收为人民币5.37亿元,同比增长45.21%;净亏损为1.22亿元,较上年同期1.63亿元的净亏损有所缩减。  职业技能培训业务占订单成交额近一半  开元教育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全国连锁的职业教育公司,业务包括财经职业教育、职业资格考证培训、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学历辅导服务四个部分,涉足建筑、消防、医学、公考、教师、IT、金融等80个品类的综合职业知识技能培训与就业服务。公司目前有广州、北京、长沙三个运营中心,在全国26个省市,167个城市开办了近487家校区,总员工数5843人。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销售订单成交额7.07亿元,同比增长32.61%;其中职业技能培训业务占比最高,为47.91%,该业务订单成交额为3.39亿元,同比增长36.76%;职业资格考证业务的订单成交额达1.48亿元,同比增长41.91%,学历辅导服务业务的订单成交额达2.10亿元,同比增长16.07%。  在线教育方面,2021年上半年,开元教育旗下的中大网校、云琥在线、恒企网校等在线教育平台累计注册会员数达到1614.03万人,较2020年底增长11.05%,线上培训收入为1.84亿元,同比增长7.60%,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为34.32%。  销售费用同比增加25%  开元教育2021年上半年销售费用为2.79亿元,同比增加24.97%,公司称主要系恒企教育、中大英才2020年同期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开支较少,报告期内恢复相应销售推广投入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4799.50万元,同比增长1.86%。据介绍,公司持续推动See.AI智适应平台的研发升级,提高产业互联网中台能力。截止到2021年6月30日,See.AI系统已覆盖集团总部及旗下351家校区,通过系统完成班级交付16121个,课次交付超13万次,服务学生近775万人次。  美联教育Q2营收2.048亿元 在线课程注册用户数同比增长19%  近日,美联国际教育集团(METX.US)公布了截至2021年6月30日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务报告和上半年年报。报告期内,美联教育总营收2.04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2%;调整后净亏损为7570万元,同比收窄16.2%。  此外,美联教育上半年实现营收4.113亿元,同比增长10.9%,净亏损为1.697亿元,调整后净亏损为1.28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32.3%。  美联教育的营收业务主要包括普通成人英语培训、在线英语教学、海外培训服务和初级英语。第二季度,普通成人英语培训收入达7930万元,同比增长38.3%。在线英语教学收入为609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3.1%。海外培训服务收入同比增长97.4%,达37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美联教育的初级英语业务因受监管影响,收入从2020年第二季度的3160万元减少至2021年第二季度的2310万元,同比下降27.1%。  运营费用方面,美联教育在第二季度内销售和营销费用为7710万元,同比增长8.9%。;研发费用330万元,同比下降59.3%;一般及行政费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3%至6320万元。  产品研发方面,美联教育在2021年第二季度推出了几款新产品,其中包括日语、西班牙语和韩语三种语言产品。  截至2021年6月30日,美联教育已拥有 102 个学习中心投入运营,为优化线下布局,已关闭8个线下学习中心。第二季度,美联教育在线课程的注册用户数同比增长19%,达190万。  美联CEO彭斯光表示,美联计划将所有线下课程转为线上课程,并允许所有线下学生在9月份安排在线同步课程。同时,线下学习中心将逐步被减少到每个城市1-2个。美联将增加低成本外教,推出菲律宾外教课程。此外,为更好满足中国职场年轻人的多元化学习需求,美联将提供适合成人职业发展的在线课程,如市场营销、管理、金融、沟通技巧、EMBA等。  学大教育2021半年度财报:净利润1.11亿元 同比增长152.6%  8月26日,学大教育发布2021上半年年报,报告称,2021年上半年度,学大教育实现营业收入15.82亿元,同比增长22.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152.55%。  财报显示,其中教育培训业务收入15.65亿元,占营收的98.9%,同比增加22.2%。其中高中阶段营业收入占教育培训业务收入约60%,义务教育阶段营业收入占教育培训业务收入约40%,其中,初三阶段营业收入占教育培训业务收入约20%);  财报解释学大教育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原因为: 一方面在报告期内,公司业务受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减弱;另一方面是由于现有K12教育培训业务具有较明显的周期特点,每年第二季度是我国K12教育阶段举办高考、中考、学年期末考 试等重要考试的时间,学生在第一季度末、第二季度有集中参加教育培训的需求,使得2021年上半年尤其是第二季度教育培训收入相对高于其他季度。  费用开支方面,销售费用 1.25亿元,同比增长16.26%,管理费用2.09亿元,同比增加21.48%,财务费用4778万元,同比增加33.56%,财务费用增加,主要原因是公司本报告期首次执行新租赁准则,未确认的租赁费用增加所致。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437.6万元。  财报称,目前,学大教育已正式推出完备的“产品+内容+平台”的编程教育体系,该课程已于公司数百个校区全面开展。此外,学大还推出了了艺考文化课培训辅导课程、新高考相关培训辅导课程,以及包括国际教育和素质拓展等在内的拓展型培训辅导产品矩阵。  美吉姆2021上半年营收1.75亿元 净利润3309万元  8月25日,大连美吉姆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布了2021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美吉姆实现营收1.75亿元,同比增长37.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09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45.03%,实现扭亏为盈。报告期内基本每股收益为0.04元。  美吉姆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儿童早期素质教育和青少年留学语言培训两大领域。在儿童早期素质教育领域,美吉姆针对0—3岁儿童开展早教中心的直接经营和特许经营业务,还推出针对三线及以下级别城市、城镇的早期素质教育品牌“小吉姆”。在青少年留学服务领域,美吉姆主要以“楷德教育”为主体开展相关业务,为高中生、初中生和小学生提供留学咨询服务及包括SSAT、托福等留学相关语言培训。  2021年上半年,美吉姆早教门店的开业数量较去年同期相比有所提升,各门店营业额进一步恢复。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全国30个省、市、地区和直辖市拥有573家美吉姆与小吉姆签约早教中心,合计新增22家。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早教业务收入回升。早教服务业务营业收入为1.65亿元,同比增长189.25%。受海外疫情持续的影响,留学服务相关业务收入965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5.52%。  此外,报告期内,美吉姆营业成本为5493万元,同比减少17.74%,主要原因系公司2020 年8月出售子公司三垒科技100%股权,且本报告期合并范围较上年同期发生变化所致。销售费用为1375万元,同比减少11.90%;管理费用为4443万元,同比较少12.52%;研发费用为230万元,同比较少53.74%  报告显示,公司青少年留学服务相关语言培训业务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指标在上市公司相关数据的占比较小,政策法规造成的业务波动不会对公司整体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未来公司也将根据市场需求与教育行业政策,继续调整优化经营策略,发挥自身在早教育服务方面的核心优势。  凯文教育上半年亏损3467万元 同比减亏  凯文教育日前发布上半年财务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98亿元,同比增长43.55%,净亏损3467万元,上年同期亏损6598万元,同比减亏。  根据报告,上半年,凯文教育整体实现营业收入1.9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3.55%,其中教育服务业务收入1.87亿元,素质教育培训业务收入1084.74万元。学校在校生人数较 上年同期增加8%。  利润方面,2021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3467.44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47.45%,教育服务业务毛利率为16.85%。  费用开支方面,销售费用664万元,同比增加5.23%,管理费用3688万元,同比减少9.37%。  上半年,凯文教育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流出3943万元,同比减少流出73.08%。  朗朗教育2021半年度财报: 营收3802万元 净亏损234万元  新三板上市公司朗朗教育发布的2021年半年度报告,财报显示:报告期内,朗朗教育营业收入为3801.90万元,同比增长11.15%,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4.29万元,同比增长49.75%。  主营业务  朗朗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产品研发、发行销售、服务跟踪、培训创新、数字化教育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型儿童教育产品及服务提供商,专注于 2-8 岁儿童优质教育资源研发与普及。  业务进展  1. 业务概要  朗朗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7 年,是一家集产品研发、发行销售、服务跟踪、培训创新、数字化教育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型儿童教育产品及服务提供商,专注于 2-8 岁儿童优质教育资源研发与普及的高新技术企业,始终致力于“以科技推动儿童教育发展”。  朗朗教育依托数字科技实现多元化智慧教育教学,以向幼儿园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为核心,研发产品含课程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游戏化装备整体解决方案、数字幼儿园整体解决方案、音乐启蒙教育整体解决方案、托育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及学前教育资源应用与开发六大板块,具体产品包括综合课程、领域课程、幼小衔接课程、室内装备、户外装备、数字化环境、数字化管理、数字教育资源、音乐启蒙(幼儿园版)、音乐启蒙活动室、音乐启蒙(家庭版)、音乐拓展活动、托班课程、托班活动区、感统游戏区、托班家具、熊孩子 IP 及家园共育平台等十八个系列。  2. 经营计划  报告期内,朗朗教育重磅推出《幼儿园建构式主题材料包》、朗朗&海信 AI 交互智慧屏、芃禾托育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等新品以及全新升级的大音乐整体解决方案;《幼儿园建构式主题材料包》通过提供多种操作材料,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朗朗&海信 AI 交互智慧屏硬件性能全面提升,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内置上千视频资源,助力幼师专业成长;芃禾托育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集课程、环境、软硬件和运营指导、培训服务于一体,遵循“教养融合、以养为主”的婴幼儿教养原则,强调“托”“育”一体化,从营养与喂养、睡眠、生活与卫生习惯、动作、语言、认知、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促进 3 岁以下幼儿身体、性格、习惯、能力和认知的全面发展。九、教育企业转型动态  转型
快乐学习推出STEAM课程Hi科学 小猿搜题更名为小猿答疑  快乐学习推出STEAM课程Hi科学  近日,福建地方头部教育品牌快乐学习公布了旗下STEAM教育课程品牌——Hi科学。  快乐学习称Hi科学是其专为青少年打造的STEAM课程。课程基于STEAM的五个维度提出五种方法,科学的研究方法,技术的设计方法,数学的演绎归纳,工程的系统应用,人文的比较方法 。  快乐学习认为,HI科学能够培养孩子数理思维,挖掘孩子智力潜能,让孩子更聪明,构建孩子设计视角和工程实践能力,让孩子善实践。  Hi科学秉持着“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实践”的教学理念,从S(科学)、T(技术)、E(工程)、A((文艺术)、M(数学)五个方面出发,不断的将其融合。  Hi科学的课堂准则为“坚持结合数理思维,培养科学思考能力;坚持每堂课一件作品,锻炼工程实践能力”,让学生利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炼数学模型,并且利用科学中的知识点,提升其数学思维和科学思考力;通过每年50件,六年至少300件作品的制作,提高6-12岁孩子的动手能力。最终培养出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实践的创新型人才。  此外,Hi科学还会帮助孩子对接强基计划,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相关专业招生。  小猿搜题APP已更名为“小猿答疑” 或为整改第一步  近日,猿辅导旗下的中小学作业搜题答疑工具小猿搜题APP已更名为“小猿答疑”。多知网从消息人士获悉,小猿搜题更名为“小猿答疑”仅仅是整改的第一步,未来,或会在内容端继续整改。  小猿搜题APP于2014年推出,是搜题类APP的代表之一。  经过多年积累,小猿搜题覆盖了小学、初中、高中,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在内的主要学科。截至2020年末,小猿搜题已经超2.8亿用户量(包括学生、老师以及家长),平均每天解答至少2347万道题目。  高考期间,小猿搜题还因截获高考生搜题而上热搜。  今年高考期间,6月7日,小猿搜题工作人员监测后台时发现,某用户通过手机拍照搜索疑似高考真题,App未提供任何搜索结果,考试结束后,经确认,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举报,并将后台截图和数据等线索打包提供给相关部门供核查。该题目从未在前端显示,未以任何形式泄露。  最近,随着“双减”政策下发,各家搜题类软件均需整改。因为“双减”中明确提及“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  有消息人士告诉多知网,小猿搜题更名是整改的开端,而从“小猿答疑”的新名字可以看到,未来或许会偏“答疑”方向,具体需要进一步观察。十、教育机构最新动态  机构
兰迪英语创始人被刑拘 鲸鱼小班致歉家长澄清跑路谣言  兰迪英语创始人被刑拘 数万家长哭了:课不上了,钱还没退  8月26日,杭州市公安局滨江区分局官微发布警情通报称,杭州旦悦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因涉嫌职务侵占罪,已于2021年8月25日被滨江区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案件相关侦办工作正在进一步开展。  据悉,兰迪少儿英语所属企业为杭州硕明科技有限公司,ABC360伯瑞英语、大枣口语所属企业为杭州旦悦科技有限公司,两家公司法定代表人均为李晶。相关企业所属集团为ABC360英语,成员企业18家,9家已注销,18家企业中8家法定代表人为李晶。  此前被投诉停课但不退费  近日,兰迪少儿英语等机构面临停课但不退费的集体投诉。  据新京报,多名消费者表示,自己曾为孩子购买了上万元的兰迪少儿英语、ABC360伯瑞英语等课程,8月3日发现无法在平台正常上课,随后课程时断时续,直至本月中旬完全停止。受访者均表示,发起退款申请后,至今未得到退款。  8月26日下午,在一份家长们自发统计的课程及退费金额统计中,参与统计的人数已近5000人,涉及北京、吉林、四川、江苏、重庆等全国多个地区。  据了解,家长们购买课程的金额多在万元以上,有家长向记者表示自己购买了两年多的课程,停课后没有得到退款,“目前还有326课时没上,价值34000元。”  目前,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兰迪英语的投诉已超300条,大多都是跟退款未能解决相关。    26日下午,杭州旦悦科技有限公司面向兰迪少儿英语、ABC360英语、大枣口语陪练的用户发布公告:我司创始人李晶涉嫌职务侵占罪,已被警方依法拘留,但我司仍将努力为用户提供服务,积极转型做好产品。目前,我司已经上线爱课AI录播课、口语星球AI录播课、360商务英语课和Starlight微课堂等作为替代课程供用户选择,尚未获得替代课程账号的用户可联系班主任或客服热线4006888360。截至8月25日,我司已经沟通了20443名客户,部分客户已经陆续开始上课。  公告称,属地教育、市监等部门已经派出专人联合驻点,督促公司及时处理好客户沟通、投诉接待等工作。  鲸鱼小班发布《致家长们的一封道歉信》 澄清网传跑路谣言  8月23日,鲸鱼小班在官方公众号上公布了致家长们的一封道歉信,其中提到对境外外教课程停课后的整改以及转课问题,并对公众的一些共同疑问给出了回答。其中包括转课问题,退费问题,资金使用问题,经营问题和网传跑路问题。  此前据新京报报道,在线青少儿英语培训机构鲸鱼小班被指退费难,鲸鱼小班将如何妥善处理家长面临的问题。8月20日,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已启动对接机制并介入相关工作。  同天,协会邀请了学而思、猿辅导、核桃编程等30家知名校外培训机构代表召开会议,并发出倡议,开展同业互助,帮助鲸鱼小班解决兑课问题。据了解,目前鲸鱼小班也在积极应对,不存在停止经营的情况。  昂立教育澄清传闻:开拓素质及职教等课程 整体工作平稳有序  8月23日夜间,昂立教育发布澄清公告称,目前公司整体工作平稳有序,不存在应当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并透露公司正在开拓素质及职业教育、创新类发展课程,并对部分校区及业务进行整合优化。  公告指出,近期,公司注意到互联网上存在个别关于公司受“双减”政策影响的不实传闻,经查证,特澄清如下,目前公司已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按照国家及地方要求进行业务调整,开拓素质及职业教育、创新类发展课程,并对部分校区及业务进行整合优化,整体工作平稳有序,不存在应当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  有关“双减”政策对公司可能造成的影响,昂立教育7月25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主营业务为教育服务,2020年教育服务收入占总营收比例约84%,其中学科辅导类业务收入占总收入55%。公司目前整体经营状况稳定,各项业务正常开展,并已主动响应规范办学要求,整合优化已有校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专科生考研条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