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知一下高端送餐机器人厂家如何完成配送任务?


疫情期间,城市物流、物资输送和餐饮配送成为维持日常生活的重要环节。在上海停摆的两个月间,上海某小区的1400位居民的物资配送补给工作,都落在基层7名志愿者身上,任务重,不仅难以确保封闭时整个小区的物资补给,对人力也是一种极大的消耗。单纯依靠人力,在这些场景中存在一定缺陷。
因此,为了减轻人手工作量和病毒传染风险,提高配送效率,各种无人配送车、配送机器人也一起肩负起物资配送的任务。据报道,几十个人负责一个5000多户的小区A居民,每户居民必需品平均重量超过10斤,但由于小区面积大,来回一趟需要花上20分钟,工作量繁重又费时费力。而使用无接触配送机器人,就能将人手从这种高频、重复的机械工作中解放出来。
除了物流配送,不少餐厅饭馆也引入了点餐机器人和智能送餐机器人。需要指出的是,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配送机器人和送餐机器人所需的功能不同。
送餐机器人和配送机器人面对环境的复杂性,需要具备“自动避障”功能,因此需要配备激光雷达、3D深度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以及气压碰撞传感器,来赋予三维感知能力。同时,还要提前预设路线,才能让配送机器人和送餐机器人根据“地图路线”来走。
现在,一些技术比较先进的送餐机器人和配送机器人还能采用激光SLAM定位导航技术,在未知环境中运行时也能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智能路径规划,自主规划配送路线,更加智能和省时。
送餐机器人应用在饭店送餐
在硬件上,使用3D深度摄像头等多重传感器,送餐机器人和配送机器人的建图面积可以10000平方,探测距离大于20m,在任意角度遇障即停,防止菜品跌落,保障运输安全。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选购机器人和机器人定制时,要注意送餐机器人和配送机器人的避震性。
一些质量比较可靠的智能送餐机器人,会采用独立悬挂系统能有效吸收地面不平带来的冲击,即使路况不好,送餐机器人和配送机器人也能保持行走平稳可以达到专业级减震。,防止菜品因为路上颠簸影响卖相。
我们在选购机器人和定制机器人时,最好选择一些可配置多个驱动轮(例如万向轮、辅助轮等)的配送送餐机器人,可根据地面坡度调整,有助于实现上坡、过坎和越沟等动作,可到达的地方更方便灵活。
智能机器人可作为送餐机器人和配送机器人使用,还采用激光SLAM 定位导航技术,智能路径规划,使用场景全覆盖。同时,智能机器人采用四层300°开放角度托盘设计,支持多配送任务,提高送餐效率,还拥有独立悬挂系统,专业级减震,配置多个驱动轮,70cm的最小通过间距,窄道通行,使配送更平稳,可适用于酒店、餐厅、火锅店、KTV等场景,打造高效安全的餐饮场景。
TAG: 配送机器人|无接触配送|点餐机器人|送餐机器人|机器人定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配送机器人平均每天完成的任务量可比肩1-2个工人。 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技术近年来实现巨大飞跃,关于机器是否会取代人工的争论成为久经不散的热门话题。 而优地科技总裁顾震江相信,在机器战胜人类或者人类战胜机器之间,存在着一条折中的路线——即人类与机器协作。机器与人类之间不一定只有争斗,还可以利用双方的长处为世界创造更多的价值。他认为这一定会是未来的大趋势,并将这一理念运用到了所擅长的服务机器人领域中。 以物流行业为例,网络购物发达,各大快递点的仓储经常堆积成山,人们对配送速度的要求却提高了。原本的一个礼拜渐渐缩短成三天,急需的物品从三天缩短到了一个小时。此外,一、二线城市快递员数量减少,人力成本增加也带来了物价上涨,配送要求和快递员之间经常出现供需不平衡。 “我相信,配送机器人应该会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优地科技总裁顾震江说。 从无人驾驶到机器人 2013年,优地科技正式成立。 和凭着一时想法就开办公司的部分创企不同,优地科技的合伙人们在技术、硬件研发和产品化上已经积累了十几年经验,五个合伙人都是来自于智能硬件制造的行业精英,团队的其他成员里有80%以上为技术人才,这支技术型团队可以说是实力雄厚。 彼时,优地科技专攻的领域为无人驾驶,主要帮助英伟达做移动GPU以及一些无人驾驶的研发类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无人驾驶当时还有很多尚未解决的难题,于是萌生了将无人驾驶运用到传统场景中去的想法。 “我们觉得配送机器人的商业模式会比无人驾驶更快地迎来发展,所以2015年我们定下来做机器人的方向。”顾震江说。 图
优地科技顾震江 依托团队优势,优地科技开始了机器人的研发。2016年,团队推出自研的第一代产品——服务机器人“优小妹”。这款机器人完成了很多服务员需要去做的重复性工作,它底盘灵活,会灵活躲避障碍,行走速度快,还能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实现简单的语音交互。如今,这款机器人已经出现在了很多餐馆和KTV中。 同样具备短距离行驶和运输功能的,还有团队在次年推出的配送机器人“优小弟”。它可以按照系统的设置自动送餐,在到达目的地时通过对讲机通知服务员取餐。和优小妹不同的是,它还能搭载大型的货物,将食品、行李和快速等物品输送到目标用户手中。 顾震江清楚,打通市场仅仅做短途的室内机器人是远远不够的,在2017年年底,优地科技开始了室外机器人“优小哥”的研发。尽管量产有一定难度,优地科技在不断尝试之下克服了重重难关。目前这款机器人已经完成了路测,预计将于今年9月在一些大学或工业园进行产业落地。 顾震江说,“今年应该是一个很好的研发时期,明年、后年配送机器人会迎来一个非常快的发展。我们希望通过配送机器人的大量使用能减轻外卖小哥的工作负担,让配送更加智慧化。” 累计运行里程超12万公里 根据IFR预测,2020年全球机器人销量将达到52万台,我国销量为21万台。按照机器人均价15万元计算,届时市场规模将超300亿元。目前市场上的机器人以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居多。前者一般在工厂作坊之中完成重复性的机械劳作,后者则渗透进各行各业按照需求担任着相应的职能,比如餐馆服务员、敬老院社工、旅游场所导游等等。但要论发展潜力,很多业内人士更为看好后者。 从最初的短途服务和配送机器人,到现在的长途室外配送机器人,优地科技一直致力于推动低速无人驾驶技术在最后三公里末端配送领域的落地。经过将近6年的发展,优地科技获得了多项专利,他们研发出来的机器人底盘和机器人在行业内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 如今这些机器人平均每天工作时间长高达7-12小时,每天行走10-15公里,完成的任务量可比肩1-2个工人。如果有需要,通过机器人的自主充电功能可以实现24小时循环无休工作。经过2年多的市场培育,优地科技已为200多家商业场所提供引领、配送等服务,累积运行里程超过120,000公里。 为此顾震江表示,“发展到现在,我们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此前在给英伟达做移动GPU时我们就接触到了无人车,因而在行业内的积累也是比较深的。” 除去技术因素外,优地科技总部所在地深圳也为其生产、研发和开拓市场提供有利条件。作为全国创新高地,深圳市的科技水平全国领先,上游零部件企业和下游系统集成商自成体系,完备的供应链基础给了优地科技充分的发挥空间,在本地就可以利用优势资源将机器人生产出来并推广使用进而辐射至全国。 如今,优地科技率先成为美团无人配送开放平台的首批伙伴之一,并已经在办公楼宇落地,接替外卖员完成最后100米的配送和通知工作。 最后 2018年双十一,天猫总交易额突破2135亿元,超过去年同期的26.9%。根据预测,在2019年这个数字依然会持续增长。 如今阿里、京东、美团等巨头已经纷纷将目光瞄准了智能配送领域,国内的其他企业也在加快这一领域的布局。然而配送机器人产业格局逐年扩大,问题随之暴露出来。生产企业虽多,水平却是参差不齐。一些投机性的企业混入其中,用技术简单或是山寨的产品充数,加上国内很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依靠进口,导致机器人虽处于高端产业,很多企业走的却是低端路线,搅乱了原有的额市场。也因此,配送机器人领域在2016年下半年曾经迎来一个低潮期 经历时间的淘洗,真正有技术含量的企业没有停下脚步,用心做研发,完成一次次技术升级。他们在众多同类型企业中崭露头角的同时,也重新塑造了行业的格局。 2019年刚刚开始,国内快递行业发展势头不减,从业者们将会迎来一个更快、更好的发展时期。 【镁客·请讲】专注于报道科技创新项目;我们敞开心扉面对每一位创业者,力求为您呈现一群鲜活、有性格的品牌和人物;我们倾听创业故事和人生经历、探讨商业模式和行业趋势、对接资本市场和供需双方,以期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欢迎做客【镁客·请讲】,栏目合作请发送邮件至:post@im2maker.co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送餐机器人厂家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