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无人配送机器人人主要应用于哪些场景?


物流产品网(ID:products56)原创
作者
科技物语
编辑
科技物语
图片来源
网络
近日,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2021年机器人报告,市场营业额超过400亿,而其中物流机器人占三分之一。中国是物流大国,也是物流机器人发展的新兴之地,获得了来自市场、技术和应用三方面的积极推动。那么,2021年国内物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呢?
一、应用愈发广泛
一般来说,大家所说的物流机器人,主要是指应用于仓储、分拣中心以及运输途中等场景,进行货物转移、搬运等操作的机器人。这方面,亚马逊是先行者,早在2012年,AGV产品就被引入其仓库网络。
目前,劳动人口数量下降、老龄化现象加速、工资上涨,土地成本提升,这样的背景下,“机器换人”成为降低物流人工成本和提高仓储物流效率的最主要的解决方案。物流机器人围绕配送中心、存储分拣中心和最后一公里等方面,应用已经逐渐展开。
在仓储物流领域里,起先只是AGV(自动引导车)、后来从传统AGV发展到多功能搬运机器人,比如,码垛机器人、分拣机器人、甚至是攀爬搬运机器人。再后来,有了AGV的迭代——AMR(自主移动机器人),具有感知环境、自主导航、智能避障、智能跟随等功能。
而搭载VSLAM的AMR,打破了AGV的能力边界,可以在更多类型的场景下完成搬运、挑选和分拣任务。尤其是大规模集群化调度和复杂工作场景下,更具优势。AMR从小众走向主流,据预测,到2024年,全球将有超过百万台履约型AMR在仓库“就职”。
目前,AMR在仓储物流场景的应用已经度过了教育市场的阶段,客户对自动化的认知提高,大规模应用落地的大门已经打开。
不仅如此,物流机器人已从仓储的四堵墙里走了出来,用于末端配送,成为物流快递企业解决最后一公里痛点的利器,这就是物流智能配送机器人。
今年“6·18”期间,获得无人配送上路许可的京东,首次引入了机器人送货模式。刚刚过去的双11,菜鸟投放350辆“小蛮驴”物流机器人 覆盖200余所高校,实现校园内部的快递无人配送,组建了全国快递末端最大规模的无人车配送集群。
更令人欣喜的是,机器人的应用正步入简单的人机交互的时代,例如AMR 可以与叉车、其他移动机器人或人类一起在混合环境中运行、工作。未来将进化到人机协作时代,再到人机共存共生共荣的时代。
正如京东物流高管姚秀军所说:人工智能技术是一个分水岭,人工智能技术让机器人步入智能化,机器人的形态和服务能力已经非常多样且细分,其应用随之扩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行业范围的扩大
物流机器人的应用,不再局限于快递、快运,电商仓储的应用,而是进入上游的生产制造环节,走进了工厂,走向生产制造前端。
制造浪潮下,生产制造产线升级,离不开智能运输装置,物流机器人构建服务于工厂内的物流解决方案。
应用较广泛的恐怕是汽车制造和电子行业。汽车自动化程度较高,电子行业产品生命周期较短,而机器人的灵活性恰巧切合这两大特点,另外,锂电、光伏行业、鞋服、医药领域,甚至煤碳、电力都有拓展。
上半年,陕煤集团旗下的榆北小保当矿业公司,通过运用京东的无人搬运AGV等自动化设备,结合算法设计和WMS等技术,实现100%物资自动搬运,空间利用率提升150%
近日 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公司与京东物流联合,依托堆垛机、AGV搬运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实现物资自动化入库、存储、出库、盘点等智能化作业模式。
2、应用场景的扩大
拿京东机器人来说,不仅包括穿梭车,天狼、地狼系统,还有智能微型无人仓中的机械臂拣选系统、应用于酒店的楼宇机器人,维护数据稳定的机房巡检AI机器人,用于铁路、轨道交通检测的智能巡检机器人,针对医院场景的室内运送机器人等等。
HAIPICK A3托举式拣选机器人,可托举货架上的物品,在汽车制造、轮胎行业已取得落地应用,深受好评,还将在3C制造、机械制造等行业拓宽应用。
亚马逊新投放Ernie、Bert、Scooter和Kermit这四款机器人,其功能各不相同,其中Ernie 使用机械臂,可用机器人从架子上取下料箱,并将其交付给员工,旨在帮助亚马逊员工减少剧烈运动。
3、用户群向小企业延伸,
过去物流机器人用户,多为头部企业,目前正向中小型企业延展,其落地形式更为灵活,有的小型用户可能会采用第三方物流,把小用户集成为了一个大客户。
也有的采用租赁模式,Syrius炬星正在大力推广即租即用的RaaS(Robot as a Service)服务,客户不需采购硬件,显著降低了中小型企业采用物流机器人的门槛。还可以用一台机器人,在不同客户仓储空间里共享。
总之,物流机器人,正在从单一设备的智能走向物流全产业链的智能,应用环节、场景多元化将成为发展趋势。据资料,到2024年,移动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140亿美元,如此大的市场,必然推动物流机器人将在更广的领域,更细分范围大有作为。
二、技术迭代加快
技术创新是底层驱动力,技术的发展,促进成本的降低;成本的降低,促进应用的扩大;应用的扩大,促进创新的进步,这是一个良性生态闭环。
目前,全球物流机器人市场十分活跃,技术进步暗流涌动,迭代速度不断加快,我国情况怎么样呢?有进步,也有问题。
先说进步点,在“中国制造2025”等各项政策的保驾护航下,我国物流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物流机器人各项技术,尤其是智能导航、控制技术不断成熟。
AMR更柔性 更聪明,能从更大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提供更完善的解决方案;配送机器人具备了 L4 级自动驾驶能力,具有类人认知智能,大脑应急反应速度达到人类7倍。
部分核心技术与零部件的研发、生产方面取得了进步,机器人的标准化及标准接口,通用调度软件也取得一定发展,国产品牌在我国市场占有率可以达到90%。但同时,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有以下三点:
1、技术同质化严重,
日前,字节跳动、联想等企业入股无人物流机器人研发商Syrius炬星,引起物流行业广泛关注。2021年上半年,仓储物流和移动机器人领域融资共计17起,融资总额为14.5亿元。资本的持续加持,以及越来越多电商、物流、科技企业的加入引起了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市场竞争,最根本是技术的竞争。
在物流机器人赛道上,有电商企业、快递企业和AI新兴企业和互联网企业。截至目前,国内AGV机器人企业已突破百家,其中既有极智嘉、快仓、海康、仙工智能、未来机器人等,也有如京东,阿里这样的物流电商巨头。相对而言,创业公司有技术优势,而电商巨头则有场景优势,反应敏捷,磨合快。
随着竞争加剧、市场增速减缓,发展进入瓶颈,出现了局部的同质化竞争。虽然在部分核心技术与零部件的研发、生产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还是客观存在的,长期采取进口等方式,不可避免地受制于人,各企业在产品的细节深度上会有一些差异,但总体来说没有特别革命性的差别。
企业不同程度的偏重商业开发,而AI深度学习、算法加持、3D图像处理、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融合采用的步伐还不够快,达不到行业发展的要求。技术与成本的矛盾,稳定与安全问题还有待解决,行业面临着洗牌。
2、复合型人才缺乏
机器人的发展根本是技术,而技术是需要人来创新的,研发的。完善技术,促进机器人行业发展,不仅需要政策,应用市场,更需要研发商和人才。
由于我国机器人产业起步晚,物流机器人行业更是融合应用了诸多新技术、新概念,对于很多业内从业人员来说,这是不小的挑战,复合型人才的短缺,对于行业快速发展影响甚巨。
目前,机器人行业技术人才抢的比较厉害,做机器人、做软件开发的、做方案规划的等等都缺。
3、定制化与通用化需要平衡
制造者需要与应用者一起在完全定制的、和更通用化的产品之间寻找妥协,主流应是标准化产品,但也要跟进定制化的不同方案。定制化、标准化、规模化,不是完全矛盾的,应用需要与自己的业务紧密相关的产品,而制造企业生产的是通用化的产品,需要有灵活适配能力,应在标准机制上做灵活的上层设计。
物流机器人,是智能物流中极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完善技术,促进机器人更快、更高、更强是方向,机器人的不断迭代升级,需要企业的适度竞争和合理协作。
三、禁区正在打破
随着机器人应用范围的扩大,原来一些不可能使用机器人的地方,也开始使用机器人,机器人使用禁区在逐一被打破。
重载机器人,一直是AGV禁区,就象人类攀登珠峰一样,过去AGV小车无法完成的大型物体搬运等操作,现在凭借大尺寸、高承载的重载式AGV可以顺利完成。现在,在重型机械厂、铁路交通、港口机场、重型汽车制造等领域都有重载式机器人的身影。
重载式机器人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首先在大家电上取得突破,海尔日日顺物流的智能仓储里的机器人,曾令大家震惊,其载重不再是小包裹,而是人举不动的大件。
京东搬运型AGV机器人地狼,最高承重达500KG,具备环境感知、自主导航等功能,可完成大型物料的柔性搬运。今年6月,100多台地狼机器人在西藏拉萨的自治区级公共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启用;亚马逊的第一个自主移动机器人Bert,也可以用来移动较重的物品或运载包裹的推车。
重载AGV,主要的技术难点是在硬件与牵引力上,强大的负载能力,让重载AGV需要更高的技术条件和配套支持,重载型AGV技术难点较多而且与轻载型的AGV设计结构有很大的不同,零部件选购标准也都不一样,更加注重机器人作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研发和生产门槛都比较高。
只有具备强大的技术水平,才有实力踏上这一赛道。然而,在港口码头、铁路交通以及一些特种行业的大型物流场景,对重载AGV需求却非常迫切。
 
 
目前,我国已进入到重载AGV这一领域,并取得突破,以上海汇聚自动化为例,自2013年开始自主研发基于麦克纳姆轮技术的全向重载AGV,负载最高可达到3000KG。采用全电多轮驱动,能够实现全方位的移动。现已成功应用于军工、航天、航空、轨道交通、核电检测、浇铸铸造、风能叶片打磨等领域。
除了重载机器人,目前国内还可以看到六轴协作机械臂、可穿戴AI仿生手、数据安全巡检AI机器人、数据报表机器人等多款物流行业领先机器人。
可穿戴AI仿生手,是对人体效能补偿、延伸和增强的可穿戴机器人创新产品,而数据巡查机器人,可用于物流控制中心,云机算的数据安全。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技术方案和服务的成熟,拓展禁区的物流机器人企业会越来越多,各种意想不到的物流生活场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工业制造物流场景,将使用上具备特殊功能的机器人,总之物流机器人的产业圈会越来越广。
结语:我国物流机器人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局面,如何冲破瓶颈,加速产业发展,是其必须直面的话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给物流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例如我们常见的agv移动机器人,能够帮助企业在生产运输过程中带来便利,由于agv移动机器人拥有可承载重量大,运输速度快,安全性高等特点,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agv移动机器人在国内的应用也变得更加广泛。那么,AGV移动机器人可以应用在哪些场景中呢?一、库房库房是AGV移动机器人运用特别广泛的一个地方,因为库房是专门用来寄存货品的当地,货品不管是入库仍是出库都需要转移,曾经都是以人工方法来转移和装卸货品,所以十分辛苦并且需要的时刻也比较长。现在,为了提高货品的出库入库功率以及削减人工转移的重担就能够运用AGV移动机器人来运送。二、车间AGV移动机器人在生产车间当中能够大显神通,因为,工作人员在设定好行进的途径之后,AGV搬运机器人能够自动往返来运送物品,因而,能够在生产现场高效、精确并且灵活的完结各种资料以及小型设备的转移使命,然后有效进步各个车间的生产功率,并保证物品运送的安全性。三、风险场所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可燃易爆的物品以及具有腐蚀性和辐射性的物品,这些物品的寄存之地通常都是比较风险的,为了进步这些当地的安全性,能够运用AGV移动机器人来进行转移,这样就能够削减人工转移过程中发生意外风险的几率,然后能够更好的维护员工。以上三点就是国辰机器人为大家介绍的AGV移动机器人可应用的场景了。除此之外,应用场景不仅仅是以上这些内容,还能应用在其它公共场所,例如港口码头、机场、特种行业以及物流中心等等。其实说白了,只要是有需要运输货物的地方就能应用AGV移动机器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人配送机器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