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德瑞工业品第三方采购代理公司平台的供应商入驻流程是怎样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工业品,以及工业品采购和我们平时上网购物(消费品采购)有何不同?这样我们才能从中了解到工业品采购会遇到哪些问题,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以及,我们才能基于这些需求,找到适合的采购平台。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工业品,以及它们有哪些特点。什么是工业品,它有哪些特点?所谓工业品,就是用于生产加工或企业经营的商品。具体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叫做PM(Productive materials),生产性资料,它们是企业进行生产加工时所用的原材料、零部件及半成品,比如说水泥、钢材、玻璃、汽车零配件、橡胶、塑料等等,它们是构成产品的直接物料。第二类产品叫做MRO(maintenance,repair & operations),非生产性物料,也就是“维修、保养、运营”这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从字面意思就能看出来,它们不是直接构成产品的物料,而是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用来维修、保养和运营产品或设备时所需要的各种材料或工具,比如:电钻、螺丝刀、扳手、仪器仪表、润滑剂、强力胶水、手套、工作服、清洁工具等等,我们今天讲的大多都为MRO采购平台。从这段描述中你能看出来,工业品和我们日常使用的产品有非常大的不同。第一,它们种类繁多。各行各业,生产各种不同的产品,需要的工业品完全不一样,而每一款都对应着成千上万种不同的工业品,哪怕是一个螺丝,都有上万种不同的型号,所以,整个行业的SKU巨多无比。第二,它们的专业性很强。由于是用来生产制造或者是用来日常维修保养的,所以对产品适配的要求非常高,螺丝大一毫米,螺丝刀不是对应的形状或尺寸,都不能使用。所以每一个工业品身上都包含着大量的参数,例如:重量、尺寸、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功率、化学成分、机械性能、材料硬度,连接方式等等,需求和产品的每一个参数都要能够一一对得上,才能够正常使用,差一点都不行。好,这是工业品的两大特点,品类多和专业性强,记住这两点,它们很重要,我们之后讲到的各种问题,其实都是由这两个问题延伸而来的。比如采购工业品的逻辑和我们平时上网购物的逻辑完全不同,这些就是由于工业品的这两个特点造成的。工业品采购和消费品采购有哪些不同?首先,是主体不同。消费品的买家是个人、家庭或者贸易商、实体店等等,而工业品的买家是企业终端,例如搞研发设计的、做生产加工的,提供维修保养服务的商家等等。其次,是需求不同。我们个人买家在购买消费品时,需求其实非常模糊,例如家里要添置一个台灯,请问该买哪种呢?这个,得看心情,今天觉得这个灯造型比较好看,那个灯色温比较舒服,或者刚好遇到店铺打折,就直接下单了,主打一个随心所欲,喜欢就好。但工业品买家不能那么随意,他们的需求非常明确,刚才我们说了,每一款工业品身上都围着许多参数,而采购需求和产品特性得一一匹配才能正常使用,所以他们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要用来干嘛,一共要多少个,具体的参数要求哪些,他们是典型的“大明”客户。然后,他们购买产品时的决策逻辑也非常不一样。我们个人买家非常感性,一个广告,一个主播,一次促销活动,就能决定我们是否掏钱,消费品的买家容易冲动消费。而工业品买家都是企业,他们非常理性,他们会考虑很多因素,有一套成熟的决策机制,且单次采购金额动辄几万上千万,付款手续非常复杂,所以他们不会随便决定要购买某款产品,大部分营销手段对他们也是无效的。最后,他们的售后诉求也不同。消费品买家如果不会使用某款产品,直接问客服就行了,如果不喜欢,或者买错了,顶多申请一个七天无理由退货就可好了。但工业品买家的售后诉求没那么简单,由于他们把产品买回来之后都是要用于再生产的,有些产品又很专业,所以可能就需要供应商到现场来协助安装并培训使用。对售后的维修保养也有很高的要求,万一遇到产品因质量不合格导致的生产事故,不是退货就可以的,甚至还会要求卖家进行一定程度的赔偿。好,以上是工业品采购和消费品采购的不同之处,而这些不同,就会造成采购工业品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工业品采购面临哪些问题?第一,采购困难由于工业品种类繁多,一个项目可能需要几千上万个SKU,所以无法做到一站式采购,得与很多家供应商建立合作,或者跑无数个市场去寻找,而每个企业又都有自己的物料管理体系,每个产品对应的物料编码都不一样,导致寻找产品的过程非常困难,效率很低。另外,由于产品品类繁杂,单品的量又比较少,且多为易耗品,所以工业品的采购,有很强的“非计划性”,就是突然发现少了某个东西,然后马上就需要,供应商的备货又不够,于是你只好联系多家供应商七拼八凑的进一些,但这样就会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货源不稳定的问题出现。而如果遇到某些旧零件或设备损坏,你可能都不知道该去哪里配,只能找相关的厂家来现场进行识别,再进行匹配,非常麻烦。第二,成本过高首先,传统供应链过于冗长,中间商层层加码,导致终端销售价格水涨船高,而且中国有超过600万家工业企业,其中中小型企业占比超过98%,它们的议价能力较弱,很难拿到一手货源。其次,由于工业品SKU多,供应商数量大,采购流程繁琐,再加上中小型采购商数字化程度较低,大量数据采集、归档、管理都依赖于人工,这导致企业的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且效率很低。而这,又会导致整个采购流程的透明度很低,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那么贪污腐败的问题就很有可能会从中滋生出来,从而进一步推高企业的采购成本。第三,沟通不畅买东西之前总要与销售或客服人员进行沟通询价吧,但由于工业品的专业性,参数多,用词晦涩,使用场景多样,如果遇上一些不专业的销售或客服,沟通起来就会特别困难,甚至会导致买错东西,最终延误生产,甚至出现严重的生产事故。第四,流程冗长传统采购要经过“上门看货、询价、议价、审核、签章打款”等多个环节,然后再等待供应商履约交付,从需求发生,到最终拿到货,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而刚才我们说了,工业品的需求有一定程度的“非计划性”,有时要的比较急,这样的流程效率就非常耽误事。第五,售后不足之前我们提到了,工业品是用来再生产的,它的专业性比较高,需求和产品的各种参数必须得一一匹配得上,以及得经过正确的安装和调试,才能正常使用,且如果遇到问题,客户还希望供货能够及时上门进行维保,并妥善处理各种售后问题。因此,企业对供货商的专业服务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传统的零售终端(五金店)难以提供这样的专业化服务以及完善的售后保障。好,问题梳理清楚了,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工业品采购平台呢?工业品采购平台有哪些,该怎么选?我们先来看一下目前有哪些类型的工业品采购平台,以及它们各自有什么优缺点。第一类,是传统线下工业贸易商转型线上的平台,例如震坤行、西域等等。由于他们在线下在这个行业里已经耕耘了很多年,有稳定的线下客源,所以相对而言,他们专业度会比较强一些,熟悉客户的业务,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他们一般都有自己侧重的行业,例如震坤行聚焦在制造业客户,侧重化工类产品,比如润滑剂、胶黏剂、油漆涂料等等,而西域则比较侧重机电工具。第二类,是背靠相关的行业资源全新建立的新平台,例如三一重工旗下工业品采购平台:易工品。他们的优势是,本身就是行业客户转变而来的,因此对客户的需求非常了解,且有非常强的专业服务能力。他们也有很强的行业指向性,例如易工品,背靠三一重工,所以主要侧重于提供重工业的PM和MRO,整体覆盖28个品类,拥有百万级的SKU。第三类,是国外工业品采购平台进入国内的,例如来自日本的米思米,来自美国的固安捷。他们的优势显而易见,都是在海外深耕行业多年的老玩家,比如米思米诞生于1963年,固安捷诞生于1927年,那时二战都还没有爆发。所以,他们也能提供非常专业的产品与服务,且整个体系非常成熟。但在国内有那么点“水土不服”的感觉,例如固安捷中国在2020年就宣布被管理层收购,从此就变成了一家本土企业(如今叫“我的万物集”),以便能更好的服务国内市场。第四类,是由我们非常熟悉的传统综合性电商新开的工业品专区或垂直平台,例如1688工业品、京东工业品等。他们的优势就是“大而全”,例如截止 2022 年,京东工业平台提供多个产品类别和约千万个 SKU,其中通用MRO包括安防用品、清洁用品、搬运储存、电线电缆、焊接用品、工具、个人防护及标签包装等;专业 MRO 产品包括化学品、起重设备、仪表仪器、金属加工、实验室用品、动力传动、机械设备、紧固件封件等;PM 产品主要为电子元器件及中低压配电系统等。他们背靠成熟的阿里生态、京东生态,电商能力毋庸置疑,交易体验出色,物流网络发达,例如京东通过企配中心、前置仓、移动仓及智能终端等新型物流基础设施,提升最后一公里交付能力,有效保障了履约的时效性。例如京东在2020年完成了对中国最大的工业品B2R(R指的是次终端代理商)平台“工品汇”的收购,将其纳入自身服务体系,工品汇所具备的线下零售及服务网络优势,正是京东工业品所需要的。 另外,为了提升专业的现场服务能力,京东为重点企业提供了覆盖采购全链路的“原厂级”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方案,例如安排现场工程师为企业提供专业采购建议,与当地服务商合作提供安装、调试与技术维修等本地化服务,以确保客户在售前及售后都能得到专业且及时的服务响应。京东工业的线上业务网址(京东五金城):http://MRO.jd.comok,知道了这些,那么该如何选择,我相信你心里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以上,便是我关于这个问题的全部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三方采购代理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