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业4.0”来了,中国制造2025 工业4.0怎么办

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差别到底在哪_百度知道
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差别到底在哪
提问者采纳
中国制造2025”不等于“德国工业4.0”  中国和德国在国情、制造业技术水平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决定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不能照搬外国经验,要走出中国特色。国情不同决定了实现路径不同,阶段不同决定了战略重点不同,着眼点不同决定了发展方式不同。未来10年,中国制造业将在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和绿色发展上走出自己的特色,加快迈向制造业强国。  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审议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有人称之为中国版的“德国工业4.0”,因为两者在重要目标和核心手段上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应该看到,“中国制造2025”不等同于“德国工业4.0”,中国和德国在国情、制造业技术水平等方面有很大差异,这也决定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不能照搬外国经验,要走出中国特色。  国情不同决定了实现路径不同。德国制造业以中小企业和家族企业居多,创新活力较强,整体的创新体系以及知识产权等相关法律体系已很完善。而中国制造业多种所有制、大中小型各类企业都有。相比德国制造业,中国制造业升级是更宏观长远也更复杂的战略规划,需要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力量,让各种经济主体开放融合,同台共舞,共同发力,也更需要重视法律体系、创新体系的配套完善。  阶段不同决定了战略重点不同。中国和德国制造业基础差异很大,不在同一起点上。德国是老牌的制造业强国,而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却大而不强,在制造业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等基础领域创新力和保障力还不够,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德国已普遍处于从工业3.0向4.0过渡的阶段,中国制造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尚处在工业2.0阶段,部分达到3.0水平,所以“中国制造业2025”的重点既需要谋划工业4.0、抢占技术高地,还需要弥补基础不足和历史欠账,特别是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促使其尽快提升,实现跨越式发展。  着眼点不同决定了发展方式不同。德国制造业已经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德国工业4.0”也因此更重视硬件和技术的升级,对智能化工厂等微观和技术层面颇为看重。而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数字化、智能化固然不可或缺,但也更重视在宏观层面将我国部分领先的互联网技术、应用与制造业变革结合起来,这也正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互联网+”对于制造业的要义所在。因此,“中国制造2025”应注重与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相匹配,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这是“中国制造2025”更加宽广的发展方向和提升空间。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有诸多不同,但却“殊途同归”,也因此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间,这在前不久举行的汉诺威IT展上已经得到证实。我们相信,未来10年,中国制造业将在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和绿色发展上走出自己的特色,加快迈向制造业强国。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德国的工业4.0起步是工业自动化,智能化的工厂,自动化的流水线,这对人力的依靠越来越少,这会降低人力成本,而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供应又需要高技术水平的工人,但是中国的现状是劳动力不缺,劳动力技能水平低,就业是个大问题,即使到了2025年技术工人更新换代,但人口多还是大问题,人力成本只会升不会降,我们有了自动化的工厂又能怎么样,难道让人们闲着去享受生活?
中国制造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借鉴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更要转变思维模式
&&&&来源:&&&&
原标题:借鉴德国“工业4.0” 中国制造更要转变思维模式
作为中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第一个十年规划,“中国制造2025”自今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以来便备受关注。很多人将“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的“工业4.0”概念相互比较,中国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也可从德国经验中借鉴。3月19日,由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揭阳市人民政府和佛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培训班在广州正式开班,羊城晚报记者从现场了解到,与会专家纷纷分享世界制造业强国德国的产业升级经验,为中国实现“中国制造2025”规划建言献策。
羊城晚报记者 莫谨榕
“工业4.0”折射德国危机意识
2011年,德国率先提出“工业4.0”的概念,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保持德国的国际竞争力。事实上,“工业4.0”概念体现出德国对美国的危机感和极高的竞争意识。
国家工信部电子信息副司长安筱鹏在演讲中分析,“1990年到2013年,整个欧洲制造业从当年占全球份额的34%下降到了21%,德国制造业也下降了将近10%。中国的制造业从2%上升到了19%,整个亚洲占到几乎50%。”
作为制造业强国的德国不仅经历着制造业份额的下降,也在新一轮互联网变革中丧失了机遇。因此,德国提出口号“我们尽管丧失了互联网发展的机遇,但要抓住物联网发展的机遇”,率先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旨在建立一个虚拟世界和物理世界高度集成的世界,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尤其是制造业竞争的制高点。
“工业4.0”
关注中小企
在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针对278家德国企业进行的调查中,近半数企业都表示,已接触过“工业4.0”。
事实上,在“工业4.0”的变革中,德国政府和协会对中小企业更为关注。德国的政府官员多次提出,“工业4.0”要在组织和技术上为中小企业提供解决方案。著名研究机构柏林弗劳恩霍夫研究院工程师托马斯?克诺特也表示,德国“工业4.0”试点项目主要由中央政府和各州政府共同推进,政府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通过设立创新中心鼓励技术研究,企业和新技术进行对接。“在德国,国家拿出一半的预算来支持企业研发新产品。”
中国制造业要转变思维
目前,中国很多制造业企业在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领域仍停留在2.0向3.0过渡的阶段。如何实现向4.0的跨越?在场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
罗兰?贝格大中华区总裁刘文波认为,德国工业4.0强调在满足高度定制化需求的同时,保持生产制造的高效率。中国智能制造概念更强调利用智能技术和网络技术提升中国制造业的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商业模式。“中国应该在全球最大的制造业规模的基础上,调整制造业产业结构,提升制造企业竞争力,实现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托马斯?克诺特则表示,制造业要向4.0跨越,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外,转变思维模式也很重要。“据我了解,目前中国大部分企业仍使用以功能为导向的生产流程,我们要从以功能为导向的思维模式转变为以流程为导向,不要只关注制造流程,更要学会规划整体流程。”
而安筱鹏则建议,目前制造业出现了很多新的产业业态、技术趋势、商业模式,企业家需要树立信息的资源观,要把信息作为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同时,企业也需要培养对客户需求实施感知、快速反应、及时满足的能力。
“工业4.0”
所谓“工业4.0”,就是通过将分散在不同公司中的人、物体和系统连接起来,创造一个具有动态性、实时优化和自我组织的价值创造网络。“工业4.0”的核心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连接、是集成、是数据、是创新、是转型,通过这样的系统可以提升效率、减少浪费,最终提高企业竞争力。
(责编:罗知之、李海霞)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热点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业4.0与中国制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