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ppt的能力

刍议公安机关如何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
刍议公安机关如何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各级公安机关应从加强执政能力的角度出发,按照党中央的要求精神,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全面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D631【正文快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思想和战略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和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林偲偲;金宝华;;[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李成实;;[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岳广玉;;[J];企业研究;2011年16期
;[J];求知;2005年02期
郭玲;;[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4期
何纯;;[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张传泉;;[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卢静;张悦;;[J];前沿;2011年12期
张传泉;;[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张文娟;;[J];经济师;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贵卯;;[A];“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周贵卯;;[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杨超;;[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肖飞;;[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靳宏荣;;[A];“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靳宏荣;;[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薛建平;马亚学;许晓华;;[A];努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领导能力研讨会暨2006年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论文集[C];2006年
蒋忠;;[A];“创新领导科学 增强执政能力”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李华锋;;[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下)[C];2005年
莫志斌;;[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宝荣花;[N];大理日报(汉);2005年
王众;[N];菏泽日报;2005年
张帆;[N];盘锦日报;2005年
张平;[N];韶关日报;2005年
王魁元;[N];四平日报;2005年
丁力;[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5年
徐晶;[N];西藏日报;2005年
郑健 通讯员
陈旭伟;[N];潮州日报;2009年
郑继仁;[N];湄洲日报;2009年
市粮食流通执法支队书记、支队长;[N];铜川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伟锋;[D];吉林大学;2008年
孙志明;[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李微;[D];复旦大学;2005年
朱金花;[D];吉林大学;2005年
谭德宇;[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李晓平;[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吴毅君;[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何影;[D];吉林大学;2009年
白葆莉;[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武君婷;[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长纯;[D];吉林大学;2008年
郝勇;[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刘明;[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印小玲;[D];燕山大学;2008年
佟轶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吴殿华;[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凡燕;[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张运忠;[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吴文东;[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王凤伟;[D];吉林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论提高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利益协调能力.pdf3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并回答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
理论问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方面做了一系列的重大突
破和创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新天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既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又要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其中,不同
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和谐最为重要,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又是一切矛盾
的焦点。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历史时期,利益主体复杂多元社会阶
层分化重组,新的矛盾累积发展,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多,新的社会群体利
益要求不断增长。因此,协调各方利益,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
稳定社会秩序,便成为党面临的重要的问题。于是,如何有效提高党的利
益协调能力,便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提高党的利益协调能力。十六
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要求提高
党的利益协调能力。
第二部分: 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协调利益矛盾的目标及原
则。利益协调目标既是执政党利益协调实践的目的和归宿,也是执政党利
益协调实践效果的检验标准。本文分析了利益协调的结构性目标、制度性
目标、终极目标,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党在利益协调中要遵守的原则。
第三部分: 全面提高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利益协调能力,
分析当如何运用经济、民主法制、道德手段协调利益矛盾,采取切实可行
的具体对策,实现中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全文)
滚动新闻&&
<font color='#/06 20:38  
<font color='#/06 20:34  
<font color='#/06 20:32  
<font color='#/06 20:25  
<font color='#/06 20:25  
<font color='#/06 20:17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全文)
  日 20:38:07  来源:新华网
&&&&现在,我们党明确提出并积极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具备许多有利条件的。首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其次,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们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证。第三,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第四,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并不断得到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这些都是有利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科技文化水平还不高,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重道远。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经历一个很长历史过程一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一个需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很长历史过程。我们既要立足国情,根据已经具备的条件,积极主动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又要着眼长远,做好长期努力的准备,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二、全面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我国历史上就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比如,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礼记?礼运》中描绘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样一种理想社会;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提出要建立“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这些思想虽然带有不同时代和提出者阶级地位的烙印,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然,在存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旧制度下,这些设想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勾画了美好社会的蓝图,指明了实现美好社会理想的正确途径。大家知道,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之一。1803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全世界和谐》一文,指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的,必将为“和谐制度”所代替。1824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进行的共产主义试验,也以“新和谐”命名。1842年,德国空想共产主义者魏特林在《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中把社会主义社会称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并指出新社会的“和谐”是“全体和谐”。马克思称这本书是工人阶级“史无前例的光辉灿烂的处女作”。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和有关主张给予了肯定,明确提出:“提倡社会和谐”是“它们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同时,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分析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局限性和理论缺陷,认为他们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也没有找到实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结果只能陷于空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战略策略,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作出了科学设想。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社会将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极大地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的关系。列宁在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就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他明确提出: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广泛推行和真正支配根据科学原则进行的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以便使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大力帮助农民,消除城乡对立;必须把国民经济的一切大部门建立在同个人利益的结合上面;必须发扬民主,改革国家机关,精简机构,反对官僚主义,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时时处处千方百计地巩固党同群众的联系,等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进方向。 &&&&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不断探索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进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根本的政治前提。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取得革命胜利的基础之上的,而我们党则是在生产力很不发达、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我们不可能从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找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部现成答案,必须结合我国实际、通过实践来不断加以回答。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这个重大课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1956年,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这篇重要著作,提出了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的基本方针,对正确处理我国社会的一些重大关系作出了深刻论述。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重要著作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创立了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要求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包括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解决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以解决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矛盾,坚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以解决全国城乡各阶层以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矛盾,等等。他还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由于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的实践,人们对如何走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还缺少规律性认识,加上当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和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发生过曲折,特别是后来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长时间的严重错误,毛泽东同志的这些正确思想没有得到全面贯彻。但是,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正确思想,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责任编辑:罗茜)
相关新闻/图片:
发表评论: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频道精选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新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新华网管理协调部 电话:010--
华 网 检 索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在(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
第 60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在(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
A.十六届一中全会
B.十六届二中全会
C.十六届三中全会
D.十六届四中全会[答案]D本题所有考生正确率:57%[解析]《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在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中通过的。也正是在此决定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被首次完整提出。故正确答案为D。
[考点][讨论]
用 户 名 :
邮  箱 :
密  码 :
重复密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