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股票回购在10亿左右价位在15元左右什么烟好抽的有几家企业?

小虾米abalome: [基本面攻略] 如何评估一家企业的价值?zd186(记录转载) 基本分析的几个概念 基本分析是依据企业的财务报表信息,辅以财务报表以外的信息,对企业和股票价值进行分析定价的过程。其实质... - 雪球&:[基本面攻略] 如何评估一家企业的价值?zd186(记录转载)基本分析的几个概念基本分析是依据企业的财务报表信息,辅以财务报表以外的信息,对企业和股票价值进行分析定价的过程。其实质是要编制企业未来财务报表,并通过预计进行定价;核心是预计上市公司未来的收益情况,预测收益是分析师工作的核心,也是股票市场关注的焦点。好的收益的预测取决于一个好的定价模型,以及有效的信息,不同行业,不同公司的定价模型是不同的,这需要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精神,股票投资者需要通过大量的训练来获取这种定价的技能。在进行基本分析之前,投资者需要弄清不同的企业价值的表现形式:企业的市场价值(价格)、账面价值(股东权益)、内在价值,内在价值通常都不等于账面价值,更不等于市场价格。前两个都是可用精确数字衡量的,而内在价值难以用精确数字衡量。理性投资的目的不在于精确的测出公司的内在价值,而是在于确立内在价值(期价、预期回报)与市场价格(现价、投资成本)之间是否存在较大的偏离度,也即安全边际,安全边际的大小决定了买入、卖出还是持有的投资决策。基本分析的一个重要假设:企业价值=债务价值+股票(权益)价值,代表的是债权人和股东对于企业资产和收益的索取权。债务价值和权益价值的增加带来了企业价值的增加,反之亦然。债务价值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确定的(主要受利率波动的影响);股票价值,也即股东权益的变化来自于两个方面(需要指出的是,股东权益的账面价值不等于股东权益的内在价值),一是股东的净投资(本期股票融资-本期现金分红-股票回购),二是年度净收益的结余。股东的净投资来自于企业的融资活动,年度净收益的结余来自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需要指出的是,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源泉,是财富创造的根源,而融资活动,从根本上来讲,是不创造剩余价值的,它只是一个创造剩余价值的中介。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比如说股票价格大幅高估或者低估的情况下,上市公司通过高价融资和低价回购股份是可以增加原有普通股股东价值的,在其他情况下,公司正常的融资活动对企业价值不产生直接影响。基本分析的过程(1)了解商业,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知识基础、竞争水平、管制约束等,从而了解公司战略。这个步骤需要对于某一行业或者某一公司了解,需要常识和基本技能,基本上非专业认识和专业人士都能做到。(2)分析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信息和财务报表之外的信息。财务报表的信息如边际利润(毛利率)、权益回报率、财务杠杆、存货周转率、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等等(与同行业同类上市公司做比较),非财务信息包括对第一步的信息进行更深一步的分析、加工和思考,如消费者偏好、技术水平、管理质量等等,并将这些信息片段拼接起来,在大脑中形成对于一家企业的总体印象(定性结合定量)。最重要的是理解公司从事这项生意的本质:公司如何创造价值,经济前景如何,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在哪里,管理层是否以股东利益为重,价值怎样分配给股东。一般人都能做到,但能够很全面分析信息人在少数,行业内从业人员分析本行业和本行业内的上市公司很有优势;(3)预测损益,包括定义和预测两个部分,这需要公司有一个较长时期内的稳定经营业绩记录。首先是定义损益,这块儿要区分主营业务损益和非经常性项目损益,一般来讲,保守型的投资人应该将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扣除掉,从而得到公司主营业务的真实收益情况。其次,区分公司利润表上的账面利润和现金流量表中的净现金流,这对于那些财务杠杆比较大的公司以及资本投入比较大(电信业、公用事业)区别尤其明显,EPS、EBIT、EBITDA、FCF所代表的收益各不相同,用股价跟这几个做比较的结果也不尽相同,不应用绝对唯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上市公司,而是对不同行业、不同业务的上市公司采取适合的预测方法,这样得出来的结果更贴近实际情况。(4)将收入预测转化为价值评估(定价)。第三步得出的收入和盈利的预测是未来的期望值,需要通过一定的贴现率将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的价值贴现到现在,这一步的核心问题是,对于我们要评估的这个投资项目,对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的价值采取多少的要求收益率是合适的?美国的投资者似乎更乐意选取美国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作为无风险利率也即货币的时间价值,国内的投资者可做参照。有研究表明,一般长期风险溢价约在7%左右,我们暂且以此作为事前的有效数据,对于多少的风险溢价合适在此不予深究。(5)根据价值进行交易(买、卖、持有),接受或者拒绝项目。企业的内在价值一但确定,剩下的问题就简单了。从外部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只要净现值NPV&0,那么这个投资就值得考虑,而净现值(也即安全边际)的大小决定了该做出怎样的投资决策;从公司内部管理层的角度,只要该投资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大于必要收益率,接受该项目就具有吸引力,两者的差距决定了吸引力的大小。以上几个步骤是基本分析的大致过程,投资银行的研究报告遵循的也是这个流程。基本分析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从以上可以看得出來:(1)和(2)要求对行业和公司非常的了解,如果连这两个步骤都没有通过(也即不了解或者看不懂公司生意的本质),那么投资者或者该先学习这家公司所在行业的知识或者该放弃掉对这个公司的分析,转向能看得懂或者了解其业务的公司上去。通常行业从业人员在这两个步骤会有很大的优势,这包括公司内部人员、供应商、竞争对手、客户、政府监管部门等等,这也是为什么证券公司的行业研究员要求有几年的行业工作经验。(3)和(4)要求有扎实的财务、会计、金融基本知识和技能,会计师、审计人员、资产评估师、信用评级分析师和银行信贷人员在做这两个步骤的时候会得心应手些,他们的专业技能在两个步骤中最能体现出來,如投资人不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则需要通过这些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和建议。(5)要求有优秀的市场实践经验和正确的对待股市波动的态度,这一方面,那些浸淫市场多年的股票作手或炒家会有很大的优势,多年对于市场观察和思考形成的素养会有很大的帮助。这个步骤最接近于实战的,他决定了投资是盈利还是亏损,一个优秀的职业作手,即便他对前四个步骤不是很精通,但也可以通过一套“内部系统”,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范围之内,赚取合理的回报,但若想赚取更高的回报,显然,上述四个步骤是必须要精通的。一个优秀的证券分析师应该对于以上五个流程都非常的精通,但现实中很可能不是这样,有的分析师是一个优秀的损益预测者,可能不善于根据预测进行定价;有的分析师对于前四个步骤都很精通,但在第五个步骤遇到了问题,也即如何正确对待股市波动这一关没有过,投资结果也可能也不是很好。基本分析的举例-九州通第一,我们能够看得懂。九州通是笔者本人一直跟踪的一支股票,笔者对此进行了较为详细深入的研究,笔者也看过投行写过的研究报告,安信、国信、申万、国泰君安、光大等等,总的来说,他们给出的评级都不高,但买方给出来的报价大大超乎卖方的预计。所在行业及业务:不同于医药制造业公司,九州通从事的是医药商业(医药物流业),以医药批发业为主,兼营零售连锁药店、信息增值服务和小规模医药制造业务。商业有别于制造业,商人有别于制造业者,他们的功能在于从制造商和生产者那里购入商品,通过自己的分销网络和渠道运到下游商家或终端消费者手中,赚取的是低价买入和加价卖出的差价,收入除补偿网络运营和维护费用、人员工资,扣除掉利息、税费之后,就是一年的净利润。商业和批发业的毛利率通常较低,高的也就不超过10%,低的能到5%、6%,这么低的毛利率限制了很多社会资本的介入,而在如此之低毛利率要想实现更多的利润,只有三种途径,一种是做大规模和业务量,这通常需要更多的资本和人力投入;另一种是调整定价策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毛利率,毛利率有0.5%个百分点的提高,净利润会有更大幅度的提高,第三种就是将公司主营业务转向利润率更高的其他行业,比如说平均毛利率达35%的房地产业。除去这几种选项,很难看到有现实的其他选项能够把商业做大做强。医药商业又不同于一般的商业,药品价格关系到民生,它受到国家调控政策的影响。不同于发达国家药品消费和零售的终端主要集中在药店和基层,国内药品消费的70%集中在大医院(二甲、三甲级别),大医院的用药以处方药、专利药、创新药、高价药为主,而公立医院由于国家拨款不足,很大程度上要靠销售高价要增加收入(在购入价的基础上加价15%卖给患者的机制也驱使医生开高价药。通常情况下,一个年收入10亿的医院,国家财政拨款仅1亿,4亿来自于药品销售差价,5亿来自于诊疗费用),因此,与公立医院有很大业务往来的医药商业企业获取较高的毛利率(7%到9%),但与大医院打交道的问题是这些国有企业应收账款回转比较慢,资金使用效率低,企业体制僵化,运营效率很差,这由大医院的垄断地位决定。与之相反,那些与基层市场,如零售药店、基层医院、社区医院、诊所等有业务往来,以销售普药为主的批发企业,会有较低的毛利率,如5%,但这些对象数量大、分布广,单笔业务量低,销售回款很快,往往是货到付款,或者应收账款回转较快,资金使用效率高,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提高运营效率。对于这类企业来讲,也许,每一人民币的资金投入能够产生远超一人民币的回报,是真正值得鼓励和扶持的企业。与以上两种不同类型的对象做买卖的批发商走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路线:一种是垄断和行政的力量(国药、上药、华东医药等等),另一种是市场和草根的力量(九州通),我把这两种路线之争比作当年的国民党和***之间的斗争(国民党占据城市和主要可支配资源、***仅在少数农村保有小片根据地和少量资源),虽然两种模式在过去较长时间内并存,但很难指望会在未来一支存续下去,两种模式斗争的战场会延伸到各自的领域去,到时候,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妥协和退后没有出路,获胜的一方则会在市场和规模上获得极大的提高。这两种道路以及由此产生的两种前途和命运最后究竟怎样呢?这个交由市场去评论,由时间做解答,任何先入为主的给出答案都是草率和鲁莽的。第二,管理层是否诚实正直,踏实能干,并以股东利益为重。这一步我想说的是,九州通这家草莽出身的企业,在一没有行政背景、二没有资源优势的情况下,是怎样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的呢?如果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的话,我会认为是核心领导人的勤奋、专注以及执着,善于思考,外加那么一点点运气,也就是说来自国家政策的逐步放开。董事长刘宝林在上世纪80、90年代是一个赤脚医生,沿街销售药品和服务,但并不甘于一辈子就做这项小买卖,总想找机会做点更大的买卖,后来国家对于医药流通行业准入放开,一直做这个买卖的老刘瞅准了这个机会,进入医药批发行业,成立了公司,专营药品批发流通。从1999年成立公司开始,一直到2009年企业上市,公司从刚开始可以忽略不计的规模到现在的营收212亿的规模(从周围国营流通公司为营的强手中脱颖而出的确是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增长率一直很稳定,利润总额和企业整体实力及企业形象也逐年的稳步提高,如果细心计算一下的话,公司近10年收入和利润的复合增长率都很高,有公开财务记录显示最近三年的权益回报率一直稳定在15%左右,对于这样规模的企业,能够持续保持15%的权益回报率是难能可贵的(房地产业的标杆万科,受益于高房价下的高毛利率和较大的企业财务杠杆,以及股份制下有效的运营,才能保持平均每年15%的权益回报,其他较大规模的企业做到这个很困难),从企业的成长性和股东回报来说都很理想。从对于董事长个人的报道来看,董事长是个踏实做事、低调做人的企业领导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可以想,5%的毛利率是很低的回报,任何聪明的资金都会不在这上面耗费太多的时间,这意味着,你即便付出很大的努力,最后的回报不会超过这个界限,对于那些动辄就想投入一年就有50%、100%的资金来说,这个行业一点吸引力都没有,投资房地产的回报比这个高的多的多,但就是这么低的回报,这位企业领导把他从小逐渐做大,并且做的一发不可收拾,中间肯定也夹杂着一些高回报行业和项目的诱惑,比如说较早的股市热和房地产热以及最近兴起的PE热,但有记录表明这位领导从来没有脱离他自己擅长的领域(若出现这种情况,通常意味着所在行业或者公司的发展可能已经接近极限,所以才考虑转行),并不是一位在某一领域赚了一笔大钱就转向证券和房地产业的人,即便有小规模的投资也是产业投资的目的寻求的是协同效应,而不是那看的见的、可以立即带来的几百万、几千万人民币,这保证了企业的方向不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从而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现在A股市场踏实做事的企业少的可怜,多元化道路的一个想当然的结果就是多元恶化,伟大的企业都是持续专注于一件事情并逐渐改进完善才能做好做精)。合理推测,这位领导人从事这个行业、经营这家公司的目的是一种理想和信仰,而不是金钱,我们从他经常工作到深夜和座驾仅是普通的轿车这个角度来看,这位领导人也是一位节俭和勤奋的企业家,这是成功的关键。有了一位正直诚实、踏实能干的企业掌舵者,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才有可能:首先,这家公司是家民营企业,有一帮在行业和技术领域高素质的人才,激励机制比较完善,从而带来了公司高效运营效率,这点国有企业是怎样也比不上的。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有了好的机制,才能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才能激发自己最大的潜能,即便他本来不具备这种能力,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和利益。相反,一个僵化的机制和臃肿的体系,不但不能激发潜能的发挥和挖掘,反而会埋没和压抑优秀的人才和优秀的思想,一个崇尚集权和资源独占的管理层,若企业始终表现出一个声音、一种思想,即便可以有短期的利润最大化,从长期来讲,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最终的结果对企业是不友好的,最终有悖领导人集权的初衷。其次,这家公司已经初步形成了在全国范围内的医药分销物流网络体系,并在未来几年,继续加大投入,完善和优化这个体系。这通过在全国各省、市级单位的分公司、办事处和物流中心表现出來。医药物流中心的辐射半径在200公里以内,这意味着就全国范围内来说,必须建立这样的组织机构和物理网络来实现覆盖,否则,在北京同仁堂的药品要卖到广州的大药房,通常会付出很大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更不用说那些边远地区的基层卫生站,从而带来不必要的浪费。这个全国范围内的网络,国内只有国药集团和九州通具备,其他商业公司都是以地区性的网络为主导。而建立这样的网络,也即他的重置成本,是很难用确定的金钱来衡量的(国药这两年在全国范围内大手笔收购,而且是以20多倍的PE高价收购,试图占领全中国,我一直怀疑这样强硬收购是否会带来真正的协同效应,是否能够真正的反应到企业盈利和股东回报上,我也一直秉承这样的观点,谨慎兼并和收购,强扭的瓜不甜),九州通却一直试图通过自我建设来完善网络,从成本和管理的角度来讲,这是正确的,对股东是友好的。我想,九州通全国范围内的网络可能是他在二级市场以好几倍的PB交易的原因之一,这些网络资产的账面价值远不能代表它的内在价值。再次,与物理网络相关的是他的上下游客户关系网络,这个是通过多年的精耕细作培养的,是通过良好的信誉和口碑带来,当然,也不可能就一下子带走。一个令人吃惊的事实是,几乎全国的零售药店都直接或间接的是九州通的客户。当然还有是很多大医药制造集团的总代理商等荣誉,他所批发的药品和相关种类是最全的,有一万多种,不夸张的说,假设条件允许,九州通具备将任何一种药品配送到全国任何一个角落的能力。还有一点最重要的,物流行业的发展需要有现代物流技术,对于这一点,九州通最值得自豪,公司有几位物流业的高材生和高级技术人才的豪华阵容,引进的是美国和日本最先进的物流技术,并自主开发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最强大的国药都不具备这种能力,对于这个如何先进我无法在此描述,因我不是专业人士,但从所获得物流业的最高荣誉和给企业带来的实际效益来看,这种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在商业方面,九州通5%的毛利率相比国药上药8%的毛利率差别较大,但1.5%的净利率却差别不大。这种先进技术,加上强大的医药分销网络体系以及良好的公司形象,在未来,如果医药分离真正切实执行的情况下,会产生巨大的业务量,1000亿的营收,并不是什么很天真的幻想,那会是税后20亿的净利润。给你100亿人民币,要你建立一家跟九州通同样的企业似乎很困难,光通过收购兼并的形式,也即国药、上药现在采取的形式,资金很快就会用完,也建立不起如此完善和复杂的网络体系,也很难开发先进的物流技术,更重要的是,现金和行政力量买不来管理层的诚实正直和踏实能干,买不来良好的公司治理,买不来每天工作到深夜的董事长。第三,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如何呢?凡是涉及到前景的都是预测的性质,每个人的观点不尽相同,也是最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未来永远是不确定的,这也是投资行业吸引那么多高智商人士的地方。投资者每天、每个星期、每月、每年都跟不确定性打交道。如果投资是确定的话,这个行业会流失掉很多有才华的人,成功的投资也不会有如此丰厚之回报。就这个行业而言,我的比喻是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割据的局面,数量多,局面混乱,行业不规范现象很严重,少数几家大企业通过各自的优势(或是政府背景、资源,或是企业家才能)确立了主导地位,1.3万家中绝大多数是小型微利甚至亏损企业,前三强占据了国内医药流通市场份额的20%多,这个数字在美国是96%以上,在日本也有60、70%,国家最近刚出台的医药流通行业十二五规划中说的比较详细,培养1-3家营业收入超过一千亿的大型流通企业,鼓励发展现代物流业等。潜台词是几个巨头可以运作的空间非常大。另一个数字是2009年底,全国药品批发企业销售总额达到5684亿元,2000年至2009年,年均增长15%,零售企业销售总额1487亿元,年均增长20%,药品批发的复合增长率接近10%,未来在医改的推进下,很可能行业会保持在此增速附近或者略低,十年之后,药品批发总额做到1万亿是没有问题的。(1)做大业务规模;2009年政府新医改加速推进,一个核心就是对于基层医药消费市场的保护和提升,医疗资源投入向这些地区倾斜,有人做过测算,仅提高医保补助标准所带来的潜在基层市场对药品的增量需求就在几百个亿人民币,这很可观,基层市场是九州通的主要根据地,公司会从中有较大的受益,这块儿存在的问题在于国家对于规范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招标采购工作,形成省级卫生部门招标为主体的平台,会不会催生新的地方保护主义?医院的药房是药品消费的主要战场,也是各种医改关注的焦点之一,同时也是看病贵的一个方面。这块儿到底怎样改革,谁也说不清楚,但这是问题的关键之一,医院药房作为公立医院盈利的主要来源之一,养活了也养肥了大批医生及其家人,患者不仅承受了疾病本身的痛苦,还承受了医生过度医疗以及高价药消费的痛苦,使得医患关系紧张,医生的职业道德受到了普遍的质疑,但若将医院药房一次性剥离出去,交给独立第三方运营,与医院断绝联系,显然公立医院的从业人员以及其代言人卫生部的利益会受到极大损害,从而引发医生的集体大规模罢工,因此这块儿其实很难办。但我认为,大的方向还是借鉴外国的模式,将医院的药房逐步的剥离,斩断高价药的根源,而这种情况的出现,九州通是真正意义上最大的受益者,正是因为存在这种可能,九州通存在着做到1000亿营收的可能,那会是税后20亿左右的净利润,是目前3.6亿的净利润的5倍。除却批发业,九州通有一部分营收来自于连锁零售药店。这块儿的毛利率在30%多,盈利能力较强,也是未来公司主要发展的一个方向之一,九州通批发的药品和器械可以直接到自己的零售药店,不需要经过中介,有很大的协同效应,这块儿行业总体增速不比商品增速慢。九州通能否运营好自己的药店,需要投入。(2)提升毛利率;进军医院的批发业务,这块儿公司已经成立医院事业部,并加大了投入,具体效果如何有待观察。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垄断是很大的壁垒。对于增值业务和医药制造业而言,这块儿业务总量较小,但这都是高毛利的业务,每一元人民币的投入能带来6、7毛钱的毛利润甚至高达8毛钱以上,这块儿业务的做大,对于提高公司的总体毛利率水平会有很大的贡献。为北大人民医院开发的系统不但赚取较高利润,而且为其赢得了5000多万的高毛利药品配送业务。分产品而言,中药材和医疗器械是批发毛利率较高的业务,从报表的信息来看,九州通意在调整这块儿业务的比重,从而提升公司毛利率的均值水平。九州通与劲酒合作,从事中药贸易业务,以及在国内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安国建立中药材种植项目都是该目标下的举动。(3)转行的可能性?九州通已公告利用募集资金和自筹在武汉建立九州通大厦,这是否意味着公司会转向商业地产项目的开发和运作,不得而知。其实,对于公司来说,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们非常关心公司是否会转向某一盈利能力强的新行业,这意味着他们的资金可以立即联手做多股价了。比如说,某年某月,公司收购了一处位于湖北境内的铁矿石或稀土开采权,在目前高铁矿石价格和国家稀土调控的情况下,必然给公司盈利带来大幅的增值,那么资本市场会立刻以几个涨停板来回应,国内资本市场喜欢这样的题材,不喜欢每年稳定增长20%的企业。或者更现实的说,国家对于公立医院药房托管由试点专为全面执行,那样情况下,九州通会有一个大规模的价值重估的过程。这些都只是一个猜测,属于投机和博弈的范畴,不属于我们获取正常收益的范围之内。在投资项目中,他带给你的是那个超额的受益即a收益,要想做到比同行要好,如果你有这种优势,是可以大规模的发挥的。第四,价格是否合理?从IPO以来,该公司股价一直以净资产的4、5倍,每股盈利的50、60倍交易,相较于国药和上药2倍左右的PB和20多倍的PE,显然,这个股价是不合理的,包含了太多对于公司良好的未来期望的因素。这意味着,以这个价格买入这家公司,在短期内,不会给你带来一个好的回报,除非利润增长大幅超越预期。但值得注意的是,国药、上药、华东医药这类公司,从营收来看,以医药批发的贡献的收入最大,但从盈利来看,却是下属的医药制造业公司或者房地产公司贡献了主要的净利润,单论批发这项资产,盈利能力无法跟九州通相提并论。如果以这几家公司批发资产的市盈率定价,九州通可能是低估的。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市场对于目前公司给出的报价较为乐观,隐含着公司未来可能会有大幅提升盈利能力的假设,至于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可能是笔者前面提到的,也可能是别的方式。既然目前的价格是高估的或者说不合理的,无安全边际可言,那么它的风险边际在哪里呢?或者说,以当前股价买入的投资者们是否存在遭遇永久性资本损失的风险呢?我们假设一种最糟糕的情景出现,国内经济在当前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出现硬着陆,GDP下滑的趋势未稳住反而出现加速,由当前的9%多一点在较短时期内下滑到了7.5%以下,那么国内资本市场会进行一个较大幅度的价值重估过程。可以假设,比如说,上证指数可能会再次下探2200点以下(或者在2300就能打住),那么上证24%的量度跌幅对于这些高估的企业就是一种灾难,该公司的股价很可能被腰斩,从而回到7块到8块左右的合理的内在价值水平,但是随着利好的兑现,价值重估过程会持续进行,一个较低的启动价格和一个持续的价值重估过程形成的合力往往会超出大家的想象,比如说该公司可能会从100亿左右的市值上涨到300亿或者500亿左右的水平,实现3-5倍的量度涨幅,使得企业的价值又一次涨到了超出或者略微接近于其内在价值。以这个价位买入的投资者,再次难有一个较好的回报,事实上,那个时候是该考虑卖出的时候,而不是在利好大幅兑现的时候跟风博取投机性利润的时候。现在的问题出來了,如果你经评估一家企业的远期价值是400亿到500亿左右的样子,以现在200亿左右的价格买入是否是一个好的投资决策?当股价跌到100多亿的时候,你该做出怎样的投资决策?相反,若我们假设最好的情况出现,如果市场没有下跌,公司向上的价值重估和发现过程提前进行,以现价买入的投资者们的回报又会是怎样?所承担的风险又会怎样。若第三种折中的情况出现,也就是说,市场没有下跌,价值重估过程一直在延后,股价会怎样运行?一个合理推测就是很可能还会保持震荡的局面,你该采取买入、卖出或者持有的那种决策呢?以200亿左右的价格买入的投资者们,在未来运行到400亿的时候套现,获取一倍的收益,我们假设总共花了3年的时间,期间公司市值曾经跌到过150亿左右,投资人未再次增持。本次投资的复合收益率在25%多一点。回报还不错,比预期的上证10%的复合收益率要好的多,只承担了一次账户报价市值短期最大损失25%的的风险(在此要注意区分市场上的永久性的资本损失和短期的报价损失)。以150亿左右的价格买入的投资者们,在450亿的时候套现,获取了三倍的收益,我们假设也花了3年的时间,平均每年的收益是一倍,年复合收益率在45%左右,可以说这是相当漂亮的一次“本垒打”,能够获得如此之高的回报的投资不多,投资人在这个价位买入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风险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市场能否发出这样好球的机会,你能不能尽你最大所能击出漂亮的小鸟球。注:以上是应一位朋友要求,我个人对基本分析的理解和思考,并以个人研究过的公司举例,不含推荐股票的意思,若投资者依次买卖产生的亏损和盈利请自付。同时转发到我的首页发布分享到:新浪微博QQ空间豆瓣人人FacebookTwitter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5元左右的香烟 的文章

 

随机推荐